【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二十一单元 环境保护课时跟踪练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5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5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解析】 第 1 题,①地地处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 气温高,降水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第 2 题,②地 地处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几乎没有变化,树木的生长也 没有季节的变化,因而大多没有年轮。 第 3 题,①地热带雨林的形成受 地形、洋流的影响;③地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与其地处西风带的背风 坡有关。 【答案】1.C 2.D 3.B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单元综合提升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事象的答题思路 1.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地理环境特征与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各要素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 区域内各要素间 化 , 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 即 的关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 同 区 域 间 的 关 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 系 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元 单元综合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 生着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 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下图示意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结合上图,分析说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发展过程 ,并据此概述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基 础 题 1、2、3、5、7、10、11、14 灵 活 题 4、6、8、9、12、13 一、选择题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 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 布示意图,回答 1~3 题。 1.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②处自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冰原带
南北
东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温带荒漠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温带草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环境保护课后限时集训 鲁教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环境保护课后限时集训 鲁教版

选修环境保护(限时:40分钟)1.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导学号:98510198】(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直接读出,污染物浓度存在轻—重—轻的变化过程,其中3日污染最严重。

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采取技术措施做好污水净化;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等。

【答案】(1)变化特点: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原因: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答三点即可) 2.(2018·河北唐山二模)下图是2014年中国城市逐月PM2.5污染等级天数比例。

指出2014年中国城市PM2.5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图示1月、2月重度污染天数比例在20%左右,是各月份中最高的,故冬季最严重。

成因可从污染物排放多、大气对流弱等角度分析。

【答案】冬季。

以燃煤为主的发电与北方供暖易产生大量烟尘与灰尘,PM2.5含量加大;气温低,机动车尾气排放物增加;冷空气稳定时,风力弱,多逆温现象,不利于PM2.5扩散。

3.(2018·嘉兴模拟)日益突出的“垃圾围城”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

下图给出了垃圾处理方法的优选原则。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垃圾能源化利用,相比于填埋处理“优”在哪里?(2)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

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有哪些?【解析】垃圾能源化利用一方面为人类提供能源;另一方面减少了垃圾量,进而也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

(福建专用)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福建专用)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6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 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 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 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 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 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 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5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5全国Ⅱ卷,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 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 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 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 施。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选修6)
-2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整合构建 1.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3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全球 环境变化等问题。 (2)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 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及危害如上图所示。
-11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类型 成 因 危 害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 温室 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 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 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灾害加剧等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 可吸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 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 入 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 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 颗粒 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 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 物 “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达标

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环境保护课件

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环境保护课件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 采样点环境状况 点 甲 学校。东、北、西约1 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 140 量较大的公路 乙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 000米是煤 矿,北邻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丙 丁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160 PM2.5(μg/m )
考点一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含义
环境污染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 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 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重金属污染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 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 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 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 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命题视角二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2.(2016课标Ⅱ,44,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
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 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 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 措施。
答案 (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 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单元综合提升环境问题类题目答题规范环境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不但关系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年高考试题中多选择社会所关注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等角度对考生进行考查。

在回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时,通常从以下思路构建答题模板。

典题示例(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思维流程]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开源、节流、保护、治污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答题术语素养提升(2017·安徽淮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1月,水利部《地下水动态月报》显示,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

地下排污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地下排污指企业非法通过渗渠、渗井、渗透池以及岩溶通道等,向地下直接排放工业废水、污水。

地下排污没有排污口,排污过程较为隐秘时,给区域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分析地下排污危害严重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地下水排污危害严重的原因主要从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地下水的更新周期要比地表水更新周期长的多。

在下渗过程当中还能造成土壤污染,其他水体的污染,最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提出防治措施可以从如何减少排地下水排污,加大监测,加强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建议。

答案:原因:地下排污不易监管;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更新周期长,对地下水带来长期影响;在下渗过程中造成土壤污染;污染饮用水源,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选修6 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选修6 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选修6 环境保护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32页)[理解—要点突破]1.水污染及其防治(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3)大气污染的防治①调整能源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有: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治理(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垃圾处理方法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②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a.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

d.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③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4.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产生土壤污染――→危害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水体污染及其治理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29790176】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必修1 第5章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必修1 第5章

要素
相互作用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 气候
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 水文
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2.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 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 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为处于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 差异也很小。
核心研析
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针对训练1〕
(2017·新课标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 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 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 12892091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D )
知识梳理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的形成
2.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___热__量_____
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典型地区 __低__纬__和__高__纬__ 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_水__分__变__化___ 海陆分布 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___中__纬__度___
素综合作用
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4.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 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精选高考】2019-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复习归纳

【精选高考】2019-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复习归纳

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复习归纳“区位”这一部分内容,有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又是新增内容,已经为命题者所青睐,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共性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小)。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或土壤贫瘠。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国家惠农政策)。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廉价。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机械、农药、化肥。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冬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选考部分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选考部分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选考部分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选考部分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部分选考部分环境保护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环境保护[基础巩固组]1.(2017·山东临沂一模)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只能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2.(2017·石家庄二模)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 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有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
课时跟踪练
1.(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是新疆目前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显著,2005年以来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矿化度呈现升高趋势,鱼类种群和产量受强烈影响。

下图为博斯腾湖周边地域图。

说明博斯腾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解析:博斯腾湖水质恶化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及湖泊水量、自净能力角度分析。

从人类活动看,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多,水污染严重。

从自净能力来看,由于周边用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导致自净能力降低,也导致了博斯腾湖水质恶化。

答案: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多;城镇生活用水量加大,入湖水量减少;内陆淡水湖,周边农业灌溉取水量大,湖泊水位下降;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湖水水量减小;水量减小,自净能力下降。

2.(2017·广西阶段性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北平原多年来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是严重的高氟水地区。

高氟水会造成氟斑牙等各种疾病,其形成受到背景岩石、气候、地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氟含量与岩石氟含量的关系图。

分析华北地区高氟水的成因,并提出两种减轻高氟水危害的措施。

解析:华北地区高氟水的成因应从水资源短缺,地下岩石氟含量高,深层地下水与岩石
接触时间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减轻高氟水危害的措施应从人工降氟,补充、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原因:水资源不足,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深层地下水埋藏深,更新慢,与含氟岩石接触时间长;地下岩石氟含量高。

措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氟;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

(任答两点即可)
3.(2017·河北秦皇岛模拟)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

据此,结合“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
(2)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解析:第(1)题,读表格,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同点是都以填埋为主,占比重最大。

不同点是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

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

第(2)题,填埋垃圾的危害是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

填埋垃圾释放的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和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主要措施是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

答案:(1)相同点:以填埋为主。

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

(2)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和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

4.(2017·山东菏泽模拟)神农架的小水电正在侵蚀着“华中之肺”的大生态。

下图为神农架水电站分布示意图。

分析该流域大规模发展小水电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该流域大规模发展小水电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从下游地区径流量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肥力下降、污染流域水资源等方面回答。

答案:小水电的建设,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河流下游地区径流量减少,可能导致大面积河流断流;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建设过程中,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下游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河流沿岸植被生长;建设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流域水资源。

5.(2017·广东韶关二模)江西赣州南部的信丰县稀土资源丰富。

近年来该地越来越多个体老板或私营企业先把矿山上所有植被铲除,然后挖土浸泡开采稀土资源(当地俗称“搬山运动”),每开采1吨稀土,排放1 000吨废水,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分析信丰县“搬山运动”式的稀土资源开采造成的危害。

解析:结合“搬山运动”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

把矿山上所有植被铲除,会减少植被的覆盖率,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加剧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增加;不合理的采矿活动,会导致矿区山体坍塌,缺乏植被的保护,滑坡现象多发;大量尾砂阻塞河道,不利于排水及泄洪,加剧洪涝灾害;每开采1吨稀土,排放1 000吨废水,大量废水污染水源,造成土壤污染和影响当地饮用水安全;生产过程中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导致稀土资源枯竭。

答案: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矿区山体坍塌、滑坡现象多发;大量尾砂阻塞河道,加剧洪涝灾害;大量废水污染水源,造成土壤污染和影响当地饮用水安全;浪费资源,导致稀土资源枯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