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背景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分析:以上海市科技园区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科技产业新城“产城融合”过程中问题分析与对策

基于科技产业新城“产城融合”过程中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8. 1(下) 现代国企研究9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和产业集聚的新平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理念应运而生。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理念。

要求在新城区建设中不仅要发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拉动作用,也要注重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反哺作用。

产城融合要做到以产业为基础,驱动城市完善服务功能;以城市为载体,承接产业发展;以人为核心,推动产业和城市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人-城市-产业三者良性互动,达到城市产业与城市生活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按照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围绕集约、绿色、智慧、人文四个基本维度加以推进和展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积极面对,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构建等手段进行解决。

一、我国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建设了大批的产业园区、产业新城,但是大部分并没有能够激发人-城市-产业三者的活力,尤其没有激发人的内源创新动力和搭建产业链条,城市的发展也缺乏活力,很难形成真正的产城融合。

深入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理念认知偏离、科学规划缺失、体制机制呆板等问题。

(一)理念认知偏离在理念上普遍存在“重产、轻城、轻人”的认知偏离。

大部分产业型新城、科技园区的布局规划往往立足于产业需求而后结合需求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重组,忽视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和人的协同,导致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离散、分割甚至互相冲突。

另外,顶层设计者对产城融合的认知不一,没有形成上下一盘棋推动产城融合的良好态势。

(二)科学规划缺失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建设步伐相对滞后,与所处区位不相称。

在建设初期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发展目的,往往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传统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中,忽视城市休闲娱乐空间和文化消费空间的塑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缺乏医院、学校和商业等生活服务设施,导致新城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

从产业区到产业社区:需求视角下上海产业社区服务配套研究——以松江科技园为例

从产业区到产业社区:需求视角下上海产业社区服务配套研究——以松江科技园为例

摘要:国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均提出引导产业区向功能复合的产业社区转变,均关注到当前产业区内服务配套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吸引人才、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梳理回顾上海产业社区服务配套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产业社区服务配套存在服务水平分化、规划供应不够合理、实施相对滞后、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结合松江科技园规划实践,提出产业社区服务配套规划需根据发展阶段、产业特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弹性适应的服务配套体系、倡导产城融合空间格局,从而促进服务配套精准供应。

关键词:产业社区;产城融合;公共服务;设施配套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2.00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引导产业区向产业社区和产业基地两个方向发展,其中针对产业社区提出要完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配套,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环境景观宜人的产业社区。

[1]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中提出推动人、产、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引导发展功能复合的产业社区,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2]从地方探索上升到国家指南,意味着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已关注到当前产业区服务配套缺失的共性问题,引导产业区向配套功能完善的产业社区转型。

受《雅典宪章》功能分区思想影响,长期以来城市中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规划一般围绕居住地进行配置,对于产业区的服务配套缺乏关注,相关标准引导滞后,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

产业社区的概念源于近年来国际上产业区转型发展的实践,强化与创新经济相适应、更好地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服务设施环境,比如美国硅谷和尔湾、新加坡玮壹科技园、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产业园等,都是产业社区实践的典范。

根据国际经验,产业社区的服务配套可分为生产性服务配套和生活性服务配套。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到单一功能产业区的局限性,产业区自身及周边服务配套缺失,无法满足企业和职工需求,进一步引发了招商难、招工难、留人难等问题,[3,4,5]服务配套的长期缺位已成为制约产业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析

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析

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析摘要: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应遵循完善化这一基本原则,有利于促进园区的转变,使其朝着城区发展方向逐渐迈进。

根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对产业园区进行优化和完善,是对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支撑。

本文立足于产城融合背景,分析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从完善设施差异化设置、构建合理设施体系、保障设施落地等多方面出发,提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引言:基于产城融合视角,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可以减少产业园区与城市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促进相关人群生活品质随之提升,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在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促进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帮助产业园区实现产城融合目标。

一、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需求(一)不同人群对于品质环境和发展提升的需求从政治经济学的消费层次理论出发,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特点,将其划分为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三种类型。

其中,利用发展型设施,可以促进个体的劳动技能提高,同时也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创造相应的发展机遇。

对享受型设施来说,首要目标是提升大众的精神需求,所以可以将其规划为消费的最高层级。

对于高技能人群而言,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其对于规模、品质和特色有着较高的需求。

在建设发展型和享受型公共服务设施时,要贴近自然,创造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也要考虑到现代含义与文化内涵。

对普通人群来说,他们往往更关心教育设施、医疗设施。

一般认为,充分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或场地,便捷的社区医疗机构,可以提升普通人群的职业技能[1],保障基础的安全感。

(二)面对本地和外来人口,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中,可以按照属性上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

关于园区产城融合的建议

关于园区产城融合的建议

关于园区产城融合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园区产城融合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将产业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双赢局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区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园区产城融合的重要性、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产业集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

而园区产城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城市与产业互动的良好结合,形成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园区产城融合,可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区域协同发展等。

园区产城融合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园区产城融合可以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园区产城融合可以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集聚。

同时,园区产城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如何建立有效的产城融合机制等。

为了实现园区产城融合的良好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与融合。

其次,要加强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实现产城融合的无缝对接。

此外,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产城融合的社会认同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望未来,园区产城融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人居环境改善等多重目标。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园区产城融合也将出现更多新的发展模式和机会。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园区产城融合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

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

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就是把先进城市所具有的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城市功能与小城镇的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实现产业与城市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以下为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
1. 碧云国际社区:该社区位于浦东金桥地区,与金桥产业园区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社区。

2. 苏州工业园:该园区通过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

3.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该园区通过产城融合,将原本的农业小镇转变为高科技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4. 成都天府新区:该新区通过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和人口的集中,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区。

5. 南京江北新区:该新区通过产城融合,将原本的工业区转变为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 杭州未来科技城:该科技城通过与杭州市区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和人口的集中,成为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

7. 青岛蓝谷高新区:该园区通过产城融合,将原本的工业区转变为高科技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8. 天津滨海新区:该新区通过与天津市区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和人口的集中,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区。

9. 无锡太湖新城:该新城通过与无锡市区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和人口的集中,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区。

10. 武汉光谷高新区:该园区通过产城融合,将原本的科技园区转变为高科技产业城区,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案例都是产城融合的经典之作,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实现产业和城市的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筑起守护健康的长城——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绍

筑起守护健康的长城——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绍

·封面人物·筑起守护健康的长城——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2007年,位于南翔镇民主街97号,建筑面积4 300 m2,为约21万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

中心服务区域面积33.27 km2,下设1个分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个村卫生室,在职职工总数196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6名,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87名,本科以上学历137名,硕士研究生26名。

中心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触角,加强全科与专科资源联动,开设各类专家、专病门诊及名中医工作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近年来,中心陆续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

1 创新家医签约服务模式,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中心不断完善家庭医生团队配置,组建了4个片区大团队、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和44支家庭医生团队。

以1名家庭医生、1名护士兼健康管理师为家庭医生团队核心成员,通过预防、中医、康复、医技等支持服务中心的建设强化团队的药事、健康管理、中医康复、心理咨询等服务能力,结合“3+X”健康管理门诊不断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为辖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截至2021年年底,家庭医生“1+1+1”签约居民74 556名,常住居民签约覆盖率32.6%。

2 推动中医药服务传承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心中医科作为重点特色学科,借助名家名医名师,注重流派传承发扬,每月2次对“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教学。

2021年1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和“陆氏针灸”文博馆落户南翔,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已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制造基地,而是逐步演化为融合产业、城市、社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规划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引导产业园区模块空间的建设,以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和谐共生,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文章首先分析了产城融合的内涵及其对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的影响,指出产业园区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章梳理了当前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功能缺失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规划引导原则和目标,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等。

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实现这些目标和原则的具体路径和策略,如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等。

文章对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将更加注重与城市的互动与融合,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章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期望能够为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的规划引导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在当前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模块空间建设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产业园区在规划布局上更加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力求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

这体现在产业园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协调配合。

在产业园区内部空间建设上,模块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划分,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集聚发展。

“产城融合”的新理念

“产城融合”的新理念

“产城融合”的新理念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产城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城融合,顾名思义,即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产业、城市、人口、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共进。

这一理念强调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的相互融合,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产城融合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同步推进,通过打造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同时,产城融合也促进了城市人口结构的优化,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聚集,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产城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间的相互衔接和协同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产城融合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政策,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社会各方也需要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共同推动产城融合的深入发展。

产城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产城融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

1. 介绍产城融合的概念及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产城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它强调产业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城市、人口、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共生。

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下,产业发展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活动,而是与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人口聚集等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产城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城融合时代下,科技园区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配套

产城融合时代下,科技园区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配套

产城融合时代下,科技园区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配套商业配套作为科技园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园区工作生活的各个细小单元。

产业园区的商业配套及生活配套体现着园区的规划水准和运营能力。

传统园区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商业配套的前期规划,直接影响园区后续招商入住进程及长期可持续发展需求。

产城融合背景下,一个成熟的科技园区需要构建一个能满足产业生产、研发、管理等产业功能以及居住、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功能的复合型生态空间。

这就要求科技园区商业配套既需要考虑社区型的基础配套,也要考虑员工娱乐生活上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要兼顾周边居民的服务需求,合理的业态组合、适宜的商业落位、不同业态物业工程条件前置考虑显得至关重要。

新时代的科技园区表现出功能复杂、需求多样、与城市联系更加紧密的特点,相对应的科技园区商业配套也应与时俱进,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基础生活配套完备产业园区的核心都是人,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须,这就要求科技园区要像社区一样具备种类较为完善的基础生活配套,以满足园区内创新从业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

2.满足在园人群需求基于科技园区就业人群年轻化、高收入、工作时间长的工作特征,也对园区提出了更多生活性配套设施方面的需求。

在基础需求之外,种类丰富的能为园区人际交往和交流机会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多元化、创意性、复合化、人性化的娱乐需求配套逐渐成为常规需求。

3.有效补充城市配套在满足园区就业人群需求的同时,部分购物中心、图书馆等大型配套设施还能供周边居民使用,完善了城市的配套服务。

除此之外,就业人群与城市居民在咖啡厅、图书馆、羽毛球场等场所中进行非正式交流的频率增加,有利于创新环境的形成,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扩散发展。

根据园区地理区位和受众群体的不同,园区商业配套大致有外向型、内外兼顾型、内向型三种类型,不论是那种类型,商业服务配套功能主要涵盖居住、餐饮、商业、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

表科技园区商业配套业态组合园区规划建设阶段,商业品牌落位就需要纳入规划阶段。

产城融合 案例

产城融合 案例

产城融合案例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两者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一种发展模式。

下面将列举一些产城融合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是中国首个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打造的自贸区,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优质服务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该区域内建设了大量的科技园区和高层办公楼,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2. 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通过引进外资、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产业,浦东新区成功地将产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3. 广州南沙自贸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自贸区,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区域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和金融业,将产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4.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最早的科技园区之一,也是一个成功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园区通过聚集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一个集创新、创业、创投于一体的生态系统,推动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5.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区域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6. 深圳龙岗大运新城:龙岗大运新城是深圳市的一个新兴城市发展项目,也是一个成功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项目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一个集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推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7. 杭州滨江新城:杭州滨江新城是杭州市的一个新兴城市发展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城融合案例。

该项目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企业,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产城融合是指将生产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通过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

在实践中,已经涌现出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在创建高品质生活和践行产城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典范案例:位于中国上海的张江科学城是一个被公认为成功的产城融合典范。

张江科学城于1992年开始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之一。

张江科学城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措施:张江科学城注重高品质生活服务。

在城市规划中,张江科学城保留了大量绿地和公共空间,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这些绿化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居民娱乐休闲的场所,也能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张江科学城还注重教育和医疗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这些措施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并提高了居住在该地区的人们的幸福感。

张江科学城致力于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科学城通过吸引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该地区建设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园区,提供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和研发环境。

科学城还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人才引进等方式,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张江科学城注重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

科学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区管理体系,包括社区协商、公共设施管理、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科学城还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服务。

通过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科学城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案例

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案例

一、概述近年来,上海以其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果备受世人瞩目。

该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政策扶持和经验积累,成功实践了一系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本文将结合上海市的相关实践案例,分析上海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二、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概况1. 上海市的地理优势上海位于我国东部、长江入海口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使得上海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枢纽和国际贸易中心。

其临港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上海的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政策扶持上海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

上海市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规划,鼓励投资者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并提供多种扶持政策。

3. 经验积累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经济发展经验和产业资源。

这些经验和资源为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案例1. 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上海通过鼓励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裙,如浦东新区的金融服务、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虹口区的商贸服务等。

这些产业集裙的形成,使得上海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上海的制造业也在不断进行转型升级。

上海不仅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还积极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了制造业水平和附加值。

3. 跨国企业的引进和合作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企业进驻上海。

这些企业不仅为上海带来了技术、资本和人才,还促进了上海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合作,推动了上海产业体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四、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1.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上海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临港经济、金融中心等多个优势产业集裙,推动了上海产业的集聚发展和国际合作。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与管理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与管理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与管理产城融合是近年来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产业园区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管理也备受关注。

在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的发展与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产业园区在发展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产城融合是指将传统的产业用地与城市用地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市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

在产城融合的框架下,产业园区作为产业用地的重要形式,承担着连接城市和产业的重要角色。

产城融合视角下的产业园区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产业结构:传统的产业园区多为单一产业的集聚区,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

而在产城融合的视角下,产业园区应该朝向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发展,不仅要考虑传统的制造业和科技产业,还要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

2、空间整合利用:产城融合要求更好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产业园区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一块区域,而是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域进行连贯和衔接,形成产业与城市功能的互补和融合。

可以通过加强规划设计、辅助设施建设等手段,实现空间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

3、服务功能提升:产城融合的理念要求产业园区不仅是生产和经营的场所,更应该构建起完善的服务功能体系,包括生活配套、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使产业园区成为一个融合了生产、生活、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场所。

4、生态环境改善:传统的产业园区常常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与城市的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的隔阂。

而在产城融合的视角下,产业园区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

产业园区的管理是产城融合中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园区的发展和运营效益。

在产城融合的框架下,产业园区的管理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规划引领:产业园区的管理要以规划引领为核心,制定出符合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产业园区规划,确保园区开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实现园区与城市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211256312_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_分析

211256312_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_分析

·专家讲座·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汤真清1 汪铭涵2石斌3何江江1[1.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部,上海 200031;2.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上海 201203;3.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 330004]摘 要 功能社区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改善功能社区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并提出推进功能社区建设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功能社区;SWOT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0-0003-03引用本文 汤真清, 汪铭涵, 石斌, 等. 上海市开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J]. 上海医药, 2023, 44(10): 3-5; 38.SWOT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in functionalcommunity in ShanghaiTANG Zhenqing1, WANG Minghan2, SHI Bin3, HE Jiangjiang1[1. Health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hanghai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Shanghai Medical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200031,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ABSTRACT As th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functional communi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 in functional communities and realizing the fairnes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The paper uses SWO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in functional communities in Shanghai,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unctional communities.KEY WORDS functional community; SWOT analysi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进一步完善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2021年5月上海市启动了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与管理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与管理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产业园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也必须注重与城市的产城融合,实现经济增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本文将从产城融合视角下探讨产业园区的发展与管理问题。

一、产城融合与产业园区的关系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和城市的融合,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在产城融合中,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载体,发挥着连接产业和城市的桥梁作用。

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城市的产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也需要更多地注重与城市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产业园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在产业园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协调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两者之间的空间布局关系。

产业园区的规划应当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既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又要确保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

城市规划也应当充分考虑产业园区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用地支持和基础设施配套。

还要加强对产业园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

产业园区的发展不应当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城市规划应当形成有机的一体化,实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的宜居发展相互促进。

三、优化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在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一方面,产业园区应当加强与城市的连接,形成产城融合的产业集聚区。

可以通过加强交通联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手段,吸引更多的产业企业进驻。

产业园区内部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可以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合理划分产业园区内的功能区,提升产业内的资源利用效率。

这样的空间布局不仅有利于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城市产业的有效集聚,促进产城融合的深度发展。

四、加强产业园区的产业导向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

上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上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上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上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上海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是全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上海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经验。

下面是上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一、工业与服务业融合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产业。

因此,在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方面,上海是走在前列的。

上海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业态发展十分丰富,涉及了很多方面,例如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技术、广告、咨询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升级,上海也在不断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进程。

例如,在上海滨江新城,大力发展研发、制造、产业园及配套服务等多项服务,以打造综合型科技创新中心。

二、农业与服务业融合
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方面,上海压力较大,但也同样不断探索。

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推崇打造“城市“绿肺”工程,鼓励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新业态新模式。

例如,在青浦区,政府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打造了一个集研发、生产、展示、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三、服务业与知识产权融合
在服务业与知识产权融合方面,上海目前也在积极探索。

以知识产权维护为主要内容,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业结合,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例如,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政府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与医疗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医院、科技公司、保险机构三方合作,以保障人民健康。

综上所述,上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推进,上海政府目前正在努力创新和探索,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上海的产业综合实力。

以互联网+背景下产城融合模式创新—以上海市长宁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为例

以互联网+背景下产城融合模式创新—以上海市长宁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为例

以互联网+背景下产城融合模式创新—以上海市长宁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为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变革,产城融合模式相继被提出并逐渐成为各地实践的热点。

产城融合模式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产业与城市居住、服务、文化等功能融合在一起,使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的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产城融合模式创新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产城融合模式创新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上海市长宁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是一个优秀的产城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

该园区主要聚焦于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服务,是由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市长宁区政府联合打造的。

园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以“孵化、转化、服务”为发展方向,将产业服务、孵化器、金融、投资、专业服务机构等多种资源融合在一起,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种创新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类智能设备的推广,园区将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构建了覆盖全园区的无线网络,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环境。

园区内部还建立了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产城融合模式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和地产开发商的作用,实现公共资源的集合和充分利用。

长宁区政府积极推动“政府+金融+地方企业”三方策略,为企业提供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资金支持,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化了对园区的扶持。

此外,地产开发商也积极参与到园区的建设中,为园区提供更全面的配套服务。

园区内的商业中心、餐饮中心等,都是开发商精心打造的,使园区成为一个集科技、商业、文化等多种要素的聚集地。

同时,园区注重公共服务的建设,例如园区内的公共车位、体育休闲场所、儿童活动中心等,为企业家和园区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这也反映了产城融合模式所强调的公共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总的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城融合,要求更加强调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公共资源的共享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一、产业发展基础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先进的产业。

我们将重点支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支持等手段,吸引和集聚高科技企业、知名服务机构和创新型企业。

同时,我们将加强产业链的衔接和优化,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产业链服务,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发展。

二、城市服务功能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功能多元、便利高效的城市服务体系。

我们将建设智慧城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此外,我们将建设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和便民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融合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我们将建设产城融合的创新园区,提供完善的创新生态环境和孵化服务,实现产业技术与城市需求的有机结合。

同时,我们将加强企业和城市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我们将鼓励企业在城市中开展社会责任活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政策支持为了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我们将出台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离岸税率和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在产城融合示范区投资兴业。

同时,我们将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和人力资源支持。

总之,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是一个全面推进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们将以先进的产业为基础,发展功能多元的城市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同时,我们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我们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一、产业发展基础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先进的产业。

产城融合 调研报告

产城融合 调研报告

产城融合调研报告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通过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城融合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产城融合的背景、产城融合的模式和效果、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产城融合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传统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无序发展和城市功能单一,许多城市陷入了发展瓶颈。

产城融合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产城融合的模式和效果:产城融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将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城市、将产业园区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将企业总部设立在城市中心等。

不同的城市在产城融合中采取的模式也有所不同,但都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为核心目标。

通过产城融合,可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产业的高效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实践案例:产城融合的实践案例举不胜举,以下以杭州互联网产业园为例进行分析。

杭州互联网产业园位于杭州市核心区域,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均以产城融合为目标。

该园区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入驻,形成了互联网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了杭州市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该园区还注重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提高了员工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促进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产城融合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各地城市发展的差异和政策的制度性问题,产城融合在不同地区的推进效果存在差异。

其次,产城融合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和居民的需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不够匹配的问题。

最后,由于产城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参与,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协调,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协同不足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产城融合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产城融合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即将生产要素、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过程相结合,实现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是整合城市的经济、土地利用、住房和劳动力市场,还包括运输、教育、健康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一种策略。

产城融合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类:以工业园区、创新园区和科技园区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型”模式、以旅游和文化为主的“旅游文化型”模式、以商业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型”模式。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组合型的产城融合模式,这些模式综合了不同类型的产城融合策略,形成了新型的产城融合模式。

例如,由商业、住宅、文化和娱乐等不同功能组成的“城市综合体”、“创新产业园区+城市农业”、以及“大学科技园区+创意产业园区” 等。

城市综合体模式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产城融合新模式,它是指在商业、住宅、文化、办公、娱乐等多个领域中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多功能、集成、开放和可持续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综合体中,产业和服务结合,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和生态等服务功能集成,解决人们“住、工、游、购、娱”的需求。

例如,北京西城区的复兴门商圈,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综合体模式。

这里拥有大量公寓、商铺、办公楼、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金融等多元化的综合性商圈。

创新产业园区+城市农业的模式是当前城市产城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种将科技创新产业和城市农业有机结合的产城融合新模式,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优势,带来特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张江科技园区就成功地借助城市农业作为科技创新的补充,优化了科技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区域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产城融合模式的出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政府需要积极引导产城一体化发展,建立适应当地实际的产城融合模式,加强与民间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体的合作。

同时,还需要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扩大政策支持和公共投入,以及增加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激励,不断推动产城融合向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规划·【基金项目】 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5002190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3185,71603182)【作者简介】 刘娜娜,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E -mail :stonenn@ 【通信作者】 吴凌放,E -mail :wulingfang@ 【中图分类号】 R19-0;R197.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953X (2018)03-0240-06产城融合背景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分析:以上海市科技园区为例刘娜娜1,王朝昕1,石建伟1,房良2,薛佳2,何阿妹2,吴凌放21.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2.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 200031【摘要】 随着城市高新科技园区的扩张与渗透,产城融合的必然趋势对功能社区的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章在阐述功能社区健康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剖析各高新科技园区功能社区健康服务的提供能力。

结果显示,当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尚无法覆盖高新科技园区的职业人群,机构服务的供给与园区人群日渐增长的需求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为提高功能社区的健康服务供给能力,研究提出应完善政府办医布点,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方式,优化社会办医路径。

【关键词】 产城融合;功能社区;高新科技园区;健康服务【引用】刘娜娜,王朝昕,石建伟,等. 产城融合背景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分析:以上海市科技园区为例[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3):240-245. DOI :10.13688/ki.chr.2018.17958.Analysis on the supply capacity of functional community for health servi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in ShanghaiLIU Na-na 1,WANG Chao-xin 1,SHI Jian-wei 1,FANG Liang 2,XUE Jia 2,HE A-mei 2,WU Ling-fang 2/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WU Ling-fang ,E-mail :wulingfang@ 1.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92,China ;2.Shanghai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 ),Shanghai 200031,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expansion and penetration of city hi -tech parks,industry -city integration become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urban regions,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function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necessity of functional community health,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upply capacity of functional community for health services in hi -tech parks in Shanghai. Currently,the community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in Shanghai couldn ’t meet thedemands of occupational people in hi -tech parks,and the gap between the supply capacity and the increasing health needs of occupational people was enlarg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for government -funded institutions be improved,the service provision types in basic medical institutions be multiplied,and pathways for social funded community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be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community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for health service provision.【Keywords 】 industry -city integration ;functional community ;hi -tech park ;health service [本文链接]/10.13688/ki.chr.2018.17958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学园等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园区的实践表明,产城融合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普遍规律[1]。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除了要有政策支持、创业环境、资金投入等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应把建立能满足人才生活条件的“生活-生产二元互补的功能社区系统”放在重要高度,即实现功能融合。

在这个系统中,对于自我保健意识较强的高科技人才而言,医疗卫生服务是功能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2-4]。

但迄今为止,专门针对功能社区健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极少。

本研究在借鉴融合功能社区和健康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新科技园区发展繁荣的上海市功能社区健康服务的供给能力。

以期为之后设计服务模式、资本筹集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3 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建设的必要性1.3.1 发达国家和地区模式建设已彰显对人才吸引的优势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均高度重视产城融合中的生活保健问题,较为注重对医疗、保健资源的引进,为高科技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形成了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内生型产城融合模式与以中国台湾新竹为代表的构建型产城融合模式[11]。

其中,内生型即基于市场驱动兴起的产业和城市生活设施共生的形态,属于市场导向下的健康功能建设。

而构建型产城融合模式则为政府主导兴起建设,包括健康机构、硬件设施等在内的产业园区和生活社区融合的形态[12]。

得益于对卫生保健的重视,美国硅谷儿童免疫率、儿童出生死亡率均优于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平均水平。

中国台湾新竹也通过在园区引入诊所等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科技园区的医疗服务设施,满足高科技人才的卫生服务需求[13-14]。

这些均肯定了本次研究探索功能社区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1.3.2 我国高科技人才对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具有普遍需求 在此前的研究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基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园区、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三个典型园区或企业获取的193份有效员工需求调查样本中,发现183位员工(95%)表示希望在工作单位周围就近获得医疗服务,高达51%的被调查者认为离单位最近的医疗机构的步行时间应在15 min 以内。

就服务提供而言,疾病诊疗服务(58%)、取药服务(44%)、健康咨询(41%)和体检(28%)是被提及最多的园区健康服务功能,其需求比例依次递减。

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较好的满足其服务需求内容,可以承担功能社区医疗服务的职责。

事实上,根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所界定的各级政府办医疗机构的职责,综合功能定位和实际发展状况两方面考虑,目前上海高新科技园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

2 社区功能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实证分析2.1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支持下,分析上海市各大高新科技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

借助Arcview 3.0软1 建设国际高新科技园区功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必要性1.1 功能社区健康的内涵功能社区是指职能相同或是处境相似的人群所构成的社群共同体,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商业楼宇等[5-6]。

参照社区健康的概念,功能社区健康是指以特定的功能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优生优育指导为服务内容,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将医疗服务、医疗延伸服务、健康教育引入家庭,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些服务的及时性、实时性、随时性、交互性和多媒体化[7-8]。

从举办性质来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可以分为政府办医与社会资本办医两类[6]。

政府办医的方式包括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单位医务室建立工作联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特定服务,或将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医院或医务室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其资金筹集主要视政府或功能单位的重视程度与财力而定。

社会资本举办的功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则依靠社会资本运营开展,多为私营机构,典型如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域,服务定位高端人群的沃德医疗中心(门诊部)等。

整体来看,后者比例较小,当下以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流。

1.2 功能社区健康的服务定位由功能社区健康的内涵可知,其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优生优育指导的相关服务。

显而易见,其宗旨是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因而,其供给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居民卫生资源的获取能力。

并且,高新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人员不同于一般居民,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和从事脑力劳动的特点,决定该类人群具有较高的健康保健意识和较多的卫生资源获取需求。

而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定位表明,其具备这方面的实现能力,包括健康随访跟踪、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防控等服务[9]。

那么,当前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供给能力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居民对卫生资源的获取需求?本研究聚焦高新科技园区,从其职业人群数量变化的宏观层面及个体实际需求的微观层面,对配套的卫生服务机构的供给能力进行分析[10],以期为相关决策者布局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及规划卫生资源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