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蔡元培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深厚 的感情 。 蔡元培 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经商 的小康家庭 , 从小
就受到绍兴古城深 厚文化积淀影响 , 良好家庭教育 氛围 中 在 养成了扎实 的国学基础 。在他 6 岁那年就入私塾读书, 后来在 其六叔铭恩的指导下 , 通读《 说文通训定 声》 《 、文史通义》 《 、 困
学纪 闻》 《 、汉书》 《 、史记》 众多书籍 , 开始接受我 国传统文化熏 陶和教育 , 同时也踏上了他 的“ 读书做官 ” 理想之路。
2 蔡 元培对 图书馆事业 的深厚感情
蔡 元 培 作 为一 代 宗 师 , 贯 中西 , 于 图 书 馆 有 着 十 分 学 对
同王止轩 、 钱惰仙等 人情趣相合 , 为蔡元培养成 深厚 国学 这
奠定根基 。 后来 , 蔡元 培在 晚年 的回忆录中 , 对在徐树 兰家 中 校勘 书籍 的经历进行 了专门评述 , 认为 自此可 以不再做八股 文, 而改学考据 、 辞章等学问。 8 9年 , 18 蔡元培辞别徐 氏, 赴杭 州参加会试 , 乃至后来的进士考试 , 显现出深厚 的国学基础。 甲午战争 以后 , 蔡元 培对 于清廷腐 朽无 能的时局极为不 满, 一方面积极 投身 于资 产阶级 民主革命 和教育救 国事业 ; 另一方面也积极研 习社会科学和西方 自然科学 , 在其 留学德 国以后 , 成为学贯 中西的学界泰斗。
但是 , 实际生 活中 , 在 蔡元培是 清末 资产 阶级革命 运动 中为数较 少 的进 士出身 的革命家 , 早在 1 就考 中了秀 他 7岁
才 ,2岁考 中举 人 ,3岁 进 京 参 加 会 试 , 取 了 贡生 。在 公 元 2 2 考
3 蔡元培对我 国近代 图书馆的影响
清末 , 大批有识之士 为全 国各地建立 了规模 不等的图书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1911—1937)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1911—1937)作者:罗昊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发展史主要在 1911-1937 年之间,当时的图书馆学家们在兼容了传统博大精深的国学书藏和吸收了西方的图书馆学的基础下努力完成。
这段期间建立了中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及图书馆工作如图书选择、图书分类与编目、流通、利用与指导等理论。
1911 至 1937年的图书馆界,在内忧外患下仍持续的成长,外则吸收西方国家先进图书馆学理论,内则揉合千年藏书文化及传统目录、版本学理论,形成一个有特色且中西相融的图书馆学理论,为其后百年的发展奠定扎实且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术史;1911-1937;民国第一个提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是杨昭悊。
他于192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
自序中提到,外国图书馆学的著作,属于分科的多,属于通论的少,关于原理的少,只可供应用。
为此他自原本主张译书而改为编书,结合中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推动图书馆学发展。
该书在《凡例》提出“经费、建筑、设备,是经营图书馆的要素”第一次科学地划分和确定了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结构和内容。
这是当时最完备的图书馆学著作。
其后多达四次再版,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蔡元培为该书作序时提到“在我国今日,真最应时势的好书。
不仅办理图书馆的人,一定欢迎,就是想享用图书馆的人,也是不可不读的。
”1925年杜定友的《图书馆通论》阐述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需求及在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他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素归纳为一人才、二书籍、三财力、四时势。
1926 年发表《图书馆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出图书馆学与其他专门之学一样,至少要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原理,第二是应用;而应用是根据原理而来的。
“图书馆学若只有目录分类方法、书籍排列方法那种机械的事──在一般人眼光看来,图书馆实只有干这些事──那末当然不值得研究;只能称为技艺,不能称为科学。
”但图书馆学所以能成为科学,是因为图书馆现在已成为一种活的教育地点,就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
蔡元培:一生事教全心救国的人世楷模蔡元培(1866年 - 1940年),为中国现代教育界的泰斗,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弘扬科学精神,提倡民主教育,倡导教育革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蔡元培是一位具有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怀的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
他的一生亦如他的名字一样,承载着对国家和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蔡元培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富裕的家庭,他自幼饱读诗书,受到良好的教育。
青年时期,他前往美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的熏陶。
他深受启发,对西方科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中国教育的落后和软弱。
这段留学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和人生道路。
回国后,蔡元培历任北洋大学校长、国立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国立南开大学校长等职,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改革。
他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教育理念,主张学校应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公民,建立起中国现代教育的新体系。
他还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提倡学生自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蔡元培一生追求卓越,他在教育领域中的贡献被誉为“大教育家”,被誉为"维新派之先驱"、"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蔡元培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人。
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支持改革开放,倡导进步思想,主张科学法治和民主政治,反对专制统治和腐败现象,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奋斗终身。
1917年,蔡元培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激励大家,“为救国救民,当从心住手,鼓吹教育,使人民精神自由自强。
”在当时的政治动荡时期,蔡元培勇敢地承担了起重要的责任,他以智慧和胆识带领国家走向新的未来。
蔡元培心系救国救民,他不仅倡导民主教育,也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人物
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人物发表时间:2018-07-30T11:30:43.2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陈佳星[导读] 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界出现了一代具有现代图书馆知识的人才,它们都曾接受西方教育,其中不少人都留学外国,专门研修图书馆学,同时他们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等也有所研究,他们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071000)摘要: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界出现了一代具有现代图书馆知识的人才,它们都曾接受西方教育,其中不少人都留学外国,专门研修图书馆学,同时他们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等也有所研究,他们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引言: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文化开始兴起,整个社会形成了重视科学的风尚。
科学知识通过图书馆、新式学校、教科书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这些杰出人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图书馆事业,一方面使得科学深入人心,培育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具备了科学所特有的严谨、规范品质,使得图书馆事业充满了与众不同的迷人魅力。
国内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的杜定友,最早提出了一切为读者、读者第一。
杜定友先生先后担任过多个图书馆馆长职务。
他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并采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注意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许多图书馆在他的管理下面貌焕然一新,并且他采用开架阅览和外借,有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他为宣传普及图书馆工作曾作出较大的努力,四处奔走,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他认为图书馆事业的理论的基础应该是书、人、法三位一体,这就是著名的三要素说,是图书馆学理论的精华。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的沈祖荣倡导了推广普及现代图书馆的新图书馆运动,这次持续十年左右的运动,对于初步建立近代图书馆体系,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启蒙教育思想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晶 杨宗蓉 后选择地 方和计划布置 等工作,鲁迅均亲
鲁迅的启蒙教育思想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车破 损率也很高 。吕正操率领军 民以打硬 新 中 国交 通 史 上 的 奇 迹 。 仗的劲头抢修 铁路设 施和机 车 , 使铁路 的 地质条件非常恶劣 ,筑路工人所要 面对的 15 9 0年 1 ,中 国人 民志愿军跨 过 是七级以上地震区 , 0月 坡度 四五十度 的深沟 ,
姓, 他开始 以现代 的眼光 、 超前的意识亲 自 参与京师图书馆的迁馆工作 并积极筹办京 师网书馆 分馆 和通俗图书馆 ,为我国 图书
馆建 设 事 业 注 入 了 新 的 思想 。
定迁馆到 国子监南学 的房舍 中去 。其 间前
1 凉师图 书馆的 改组、 分馆的 建立。 京
口 吉林大学 孙
通 车 里 程 由最 初 的 49 6 0公 里 ,恢 复 到 鸭绿江 , 投入抗美援朝 战争。美 军实行“ 绞 十级 大风劲吹的山谷 ,而且施工设备非常
9 1 公 里 ,占全东北通车 里程的 9 %, 88 8 修 杀战 ” ,把 9 %的空军力 量用来 轰炸我方 简 陋 。然 而 , 这 些 艰 难 困 苦 面前 ,0万筑 0 在 3
讨 论 建分 馆 、 馆 问 题 , 是 直 到 1 1 年 4 迁 但 94 月 才 在 前 青 厂 建 立 分 馆 ,9 5年 7月 才 决 11
、
以现 代 的 眼光 、 前 的 意 识 策 划 和 育功效 , 超 首要任务就是要改组 京师图书馆 , 设分馆。 1 1 在 9 3年 2月 2日京师 图书馆报
成昆铁路通车 。三条铁路的建成 令 , 用 最 短 的 时 间 、 严 格 的 保 密 措 施 , 行动方案 。他还亲 自率 领技术人员赶 到朝 7月 1日, 要 最 把东线部 队运送到西 线新立 屯 、 阜新 西部 鲜 , 查看现场 , 当面 向彭德怀 、 日成汇报 通车 , 金 填补了我国西南铁路 的空 白。 地 区 ,并 同时从北 部 向前 线调运 2 0 0 0万 请 示 , 同商讨 措施 和 办法 , 力组 织运 共 全
蔡元培的图书馆思想及其影响
地 ,其 原 因 就 在 于 图 书 馆 教 育 普 及 性 强 ,教 育 对 象 本 身 自
主 性 强 ,不 受 时 间 空 间 等 因素 制 约 。蔡 元 培在 《< 学 生 文 小
库 >之 编 后 》 一 文 中 指 出 :“ 学 校 应 有 图 书 馆 ,普 通 图 书 小
步 分 析 说 :“ 日振 新 之 册 ,设 立 学 堂 ,定 学 会 ,建 藏 书 今
1 蔡 元 培 的 图 书 馆 思 想 形 成 背 景
古 代 的藏 书 楼 具 有 存 储 知 识 、传 承 文 化 的 作 用 ,但 图 书馆 的教 育 功 能 和 传 播 知 识 的 功 能 在 那 个 时 代 没 有 充 分 开 发 ,直 到 1 9 8 5年 ,近 代 思 想 家 和 维 新 派 主 将 梁 启 超 在 强 学 会设立 “ 书藏 ” ,陈 列 图 书 供 民众 阅 览 ,采 取 广 为 开 放 的姿 态 ,甚 至 求 人 来 “ 藏 ” 看 书 ( 为 当 时 的 民 众 知 道 不 是 书 因 谁都可 以去 “ 书藏 ”看 书 的 ) 为 了增 加 藏 书 ,维 新 派 采 取 。 向驻 京 外 国公 使 募 集 图 书 的 办 法 。梁 启 超 说 :“ 西 教 育 人 泰 才 之 道 ,计 有 j 事 ,日 学 校 , 日 新 闻 馆 , 日 书 籍 馆 。 在 梁 ” 启 超 看 来 ,兴 办 藏 书楼 是 维 新 大 业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他 进
一
蔡 元 培 在 《 育 独 立 议 》一 文 中写 道 : “ 育 是 帮 助 被 教 教 教 育 的人 给 他 能 发 展 自 己 的 能 力 ,完 成 他 的 人 格 , 于 人 类 文 化 上 能 尽 一 分 子 的责 任 。 他认 为 ,启 发 民智 是 社 会 改 良 ” 的重 要 内容 ,而 兴 办 教 育 ,启 迪 民 智 的 主 要 内容 是 建 立 新 式 的公 共 图 书 馆 , 图 书 馆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社 会 教 育 机 构 。他
蔡元培的图书馆情结
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
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
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他认为自己是“身教主义者”,一切都要做青年学生的表率,要求青年学生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没有资产阶级的所谓教师本位或学生本位的对立’:,教师应“由封建社会人民的老爷变为人民的勤务员”,人民政府负有办好人民教育的责任。
徐特立的群众本位教育学说就是为我们时代而立言的,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徐特立认为知识是层出不穷,也是无止境的。
“某级学校可以学到毕业,学习却没有毕业,做到老学到老。
只有进了棺材才算毕业。
”“今后我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批评,只有学术上的真理,没有党派上的成见和辩护。
”“如果自尊而轻人,自信而自满,即是对自己关门,不向他们吸取可宝贵的精神食粮,也即是对朋友们关门,拒绝朋友们批评和贡献意见。
”他认为,学习要有时代性,要有方法和立场,要有事业和职业的目的及长期的计划,要有一定的中心对象,要抓住要领。
为了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能力,徐特立特别强调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
他曾对师范毕业生说“想成为专家,只能钻研一门科学,我希望你们钻研教育科学……你们如果在教育科学中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创见,就是专家了。
”“一个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老师,教起书来总要比较好些。
”可以看出,徐特立的教师观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几乎包括了教师教育和培养的所有方面。
四、一代师表启后昆。
道德文章垂万世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也是中国人民的师表,他曾教导毛泽东立志、立德。
他的崇高品德、渊博学识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毛泽东、蔡和森等许多有志匡时救国的学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还使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人,知道了读书、识字、明理,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60岁的生日。
1月30日,在延安各界为徐特立举行60寿辰庆祝大会的前一天,正忙于制定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为老师祝寿。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探析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探析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图书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图书馆的作用在不断地加强。
图书馆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更是体现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基石。
因此,图书馆也只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地深化社会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社会服务功能。
标签:图书馆;社会价值;公民服务—、图书馆的产生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最早的图书馆源于西周,随着各个朝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到唐代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官府的藏书也发展到了高峰时期。
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图书馆发展的基础。
我国封建藏书楼延续了两千年,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日渐活跃,使得封建藏书楼逐渐对外开放,从而实现向现代图书馆的过渡。
现代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保存图书文献并为一定社会提供服务的社会性机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着的文化机构。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作为人类知识的一个交流部门图书馆也就将继续存在下去。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谢拉提出的:图书馆是一种社会部门,在社会中起媒介作用。
社会是图书馆的支柱,反过来,图书馆必须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对其负有责任。
另一名图书馆学家卡尔施泰认为:为了建立和维持各种社会现象,必须具有并维持与这些社会现象相应的社会精神,图书馆恰恰是维持和继承这种社会精神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机构。
图书馆是使文化的创造和继承成为可能的社会机构。
显然,一个社会机构的地位是由它的社会价值来决定的,而这个社会价值又是由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所决定的。
当今社会,图书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文献中心,成为全社会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全社会文献信息的接收站、发射站和交换站。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它是唯一可以全面满足社会文献信息需要的社会机构。
二、图书馆的作用与基本职能图书馆从其一诞生起就担负着保存和传递人类的精神财富的社会职能。
浅谈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与共享: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
第一是门禁 系统 的实施 , 也就是“ 门制” 一 服务 。这是一种外
紧内松的有效管理方式 。学校师生员工须持有效证件刷卡才 能 够进馆 , 将一些闲杂人 员挡 在了图书馆外 面 , 使本校师生 能够更 好地应用 图书馆的资源 。学校有 3万学生 , 年考 试前 , 每 尤其是
以及馆里提倡的“ 文明阅读 , 从不 占座位开始” 活动的开展 。学生
在阅览室上 自习座位 紧张 的问题基本得 到了改变。 第二是人性 化的设施结构 。现在读 者进馆后发现 , 旧馆相 与 比, 不仅 环境 是全新 的 , 变得 干净 、 宽敞 、 明亮 了, 内的设施 也 馆
更加人性化 了 , 有咖啡屋 , 费的饮水机 , 免 清洁的卫生间 , 每层都 有沙发供读者疲乏时休息 ,角落旁还有些独立 的桌 椅供 部分读 者研究 、 探讨 问题 。这种 良好的阅读环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共享
者可以随意在书架上找到书后 就近阅读 ,或是在上 自习感觉 劳
累时可随手到书架上取本 书看 , 以调节思路 。现代 高校图书馆 , 应满足学生快捷 、 方便 的上 网需求 , 馆里服务器 的更新为快 速上
网提供了技术支持 , 阅览室里墙壁上 、 而 柱子上那些 随处 可见的
1 “ 门制” 一 能更有效地实现图书馆的开放和共享 太原理工大学 自 2 1 年 6月 到 2 1 01 0 2年 2月对北 区图书馆
山西科技
S N I CE C N E HN L G HA X IN EA DT C O O Y S
21 0 2年
第2卷 7
第 3期
蔡元培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暨 , 主 主 义 革命 家 和 教 育 家 。数 度 赴 德 民
国 和 法 留 学 、 察 , 究 哲 学 、 学 、 国 考 研 文 美 ~
学 、 理 学 和 文 化 史 , 他 致 力 于 改 革 封 心 为
新 的学 术 观 点 来 建 立 新 的分 类 体 系 . 先 蔡
诂补正》 大部的书 。 戌变法失败后 , 等 戊 蔡
元 培 在 徐 树 兰 创 办 的 新 式 学 校 中 西 学 堂
一
1 0元 以上 者 , 可借 阅 。他 一 面 利 用 社 会 即
力量增加学校藏 书,一面托人到杭州 、 上
事业的发展。11 9 7年 . 就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他 长 。在 他 的 就任 演说 中提 道 :余 到 校 视 事 “
月 , 元 培 被 孙 中 山任 命 为 民 国 的 首 任 教 蔡 育 总 长 。在 他 所 领 导 的 教 育 部 下 . 立 了 设
社 会 教 育 司 . 管 图 书 馆 、 俗 图 书 馆 及 掌 通 巡 行 文 库 等 , 动 了 当时 全 国各 地 图 书 馆 推
古 越 藏 书 楼
成 四 家 , 藏 书 之 目 、 书 之 目 、 书 之 即 著 译 目 、 书 之 目 , 时 指 出 , 书 分 类 编 目之 买 同 图 书 , 益学 界 , 浅 鲜 矣 。 裨 非 绍 郡 中 西 学 堂
项 新 兴 的 文 化 事 业 . 中 周 近 代 图 书 馆 在
长 、 京 大 学 校 长 、 学 院 院 长 、 央 研 究 北 ~ 人 中
仅 数 日, 事 多 未 详 悉 , 所 计 划 者 二 事 : 校 兹
试论蔡元培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之一
培 自写年谱》、蔡 孑 民先 生 言行 录》 《 等文 献 中与 图 书馆有 关 的论述 , 展示 其博 大 先进 的图 书馆 学思 来
想。
2 特别推 崇图书 馆的教 育功能
蔡元 培十分重 视 社会 教 育 , 十 分 推崇 图书 馆 也
1 国内较早全 面认识 图书馆基本 职能的 学者
一
的社会 教育功 能 。在他 的心 目中 , 书馆 是 除学 校 图 之外最 重要 的教 育机构 。辛亥革 命后他 出任临 时政
府第一任 教育 总长 时专 门增 设 了社 会 教育 司 , 主要 掌管全 国 的图书馆 、 物馆 、 术馆 、 俗教 育 等事 博 美 通 业 。他 在《 何谓 文 化 》 的讲 演 中指 出 : 教育 并 不专 “ 在学校 , 学校之外 还有许 多机关 。第一是 图书馆 , 凡 是 有志读 书而无 力买 书 的人 , 是 孤本 、 本 , 难 或 抄 极
研究之 方法 , 必须 汇列 各种 之 图 书 , 以供 参考 ; 而集 其大成 者 , 厥惟 图 书馆 。 诸如 此类 讲 话 , ” 不胜 枚举 ,
经过先生和当时许多有识之士 的反复强调和宣传 , 督促社 会开始 了解 和 重视 图 书馆 的作 用 , 加强 大众 的 图书馆 意识 , 广泛利 用 图书馆 , 并 以此来 提高全 民 的科学文 化素质 。蔡元 培先生 已经深刻把 握 了图书 馆 的本义 , 是近代 中国把 图 书馆 定性 为 对 国 民进 行 终 身教育 和普及教 育 的最 佳基地 和场所 的有识之士
蔡元培与故乡图书馆事业
甲午战争后他深感清朝的大厦将倾 , 无可希望” “ 。他在 总 结 “ 日维 新 ” 败 的原 因时 指 出 , 由于不 失 培 养 革 百 失 “
新 之 人 才 , 欲 以少 数人 戈 取 政权 , 斥 顽 旧 , 能 不情 而 排 不 见 势拙 。” 1 认 为 : [他 ] 好学 之士 , 属 寒酸 , 书既苦 于 无 半 购
【 e od 】 a Y apiLba as K y rs C i un e i r cue w ; ry
蔡 元 培 ( 6 - 14)浙 江 绍 兴 人 , 我 国 近代 著 名 1 8 90, 8 是 的 民 主 革命 家 , 出 的思 想 家 、 育 家 , 在 中国 近代 史 杰 教 他 上 起过 重要 作 用 , 生过 重 大影 响 , 为 中 国教 育开 创 了 产 他 新 的历 史 阶段 。 同样 , 为 一项 新兴 的文化 事业 , 的 一 作 他
宣扬新式藏书楼 , 使建立新型藏书楼的观念深入人心。 为 近代 图书馆发展 、 嬗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蔡元培对这些维 新思想家著述感触颇深。据 《 蔡元培 日记 》 记载 , 19 从 84 年开始 , 他广泛涉猎新学书籍 , 逐步形成 了自己教育救 国
思想 和 办馆 原则 。
1 对 图书 馆 的准确 定性 - 2
蔡 元培 对 中 国近代 图 书馆 的关 注 源于 其 对 中 国近代
教育高度关注 , 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过程 中, 洋务派 、 维
新 派等 不 同阵 营 的开 明之 士形 成 了一 个共 识 ,即把兴 办 教 育, 立学 堂 , 发 民智作 为社 会改 良的重 要 内容 , 建 启 而兴 办 教育 , 迪 民智 的主要 内容 是 建立 新式 的公共 图书 馆 。 启
蔡元培传蔡元培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蔡元培传蔡元培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
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
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本文拟就对他的近代图书馆实践活动方面成就作一总结,以期有助于这一领域的研究。
古越藏书楼蔡元培最初从事图书馆活动是在著名的藏书家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
古越藏书楼在管理方法上较为完善,创造了新的分类方法和编目条例。
蔡元培为其校勘图书,还曾计划分编《廿四史索引》、《经籍纂诂补正》等大部的书。
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在徐树兰创办的新式学校中西学堂任校长。
在此期间,他曾规划“养心书藏”,并手订略例十五条,对外借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造。
随着西学东传,译书大增,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的冲突反映在图书分类法上,涌现出一批西学新书书目,试图以新的学术观点来建立新的分类体系,蔡先生为其中徐维则的《东西学书录》校正并作序,指出。
从汉代到清代末各种书目分成四家,即藏书之目、著书之目、译书之目、买书之目,同时指出,图书分类编目之书,裨益学界,非浅鲜矣。
绍郡中西学堂1898年,蔡元培离开当时他所就职的翰林院而委身教育,应聘任绍郡中西学堂监督。
在绍郡中西学堂任上,他十分重视学堂的图书建设,为“学堂规划建立图书室,并订借阅《略例》十五条”,规定图书室的书,除本校师生借阅外,校外凡助银10元以上者,即可借阅。
他一面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学校藏书,一面托人到杭州、上海,甚至海外购求各种新书和有关教学仪器设备,使中西学堂成为当时绍兴藏书最丰富、教学仪器设备最好的一所新式学校。
这可说是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所做的第一件事。
蔡元培先生1901年2月辞去在绍郡中西学堂的职务,前往杭州。
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月, 山东省 教 育 厅 颁 布 《山东 各 县 公 立 图书 馆 暂 行 规 程》( 8条 ) 9 0年 1月 , 北 省 教 育 厅 公 布 1 。13 河 《 北省 立 图书馆 暂 行 规 程 》(0条 ) 《 立 通 俗 河 2 和 省 图书馆 流 动 阅 览 办 法 大 纲 》 。其 他 如 江 苏 省 、 东 广 省、 陕西 省 、 西 省 等 全 国各 地 图 书 馆 规 章 纷 纷 出 江
藏 书楼 的保 守与落 后 , 导建 立美 国式 的 图书馆 , 倡 而
迅 速在 图书馆 界掀 起 了一场 类 似 新 文化 运 动 的 “ 新 图 书 馆 运 动 ” 一 般 认 为 , 图 书 馆 运 动 兴 起 于 。 新
《 通俗图书馆规程》 也类此规定 : 各省治 、 “ 县治应设 通 俗 图书馆 , 公 众 之 阅 览 。各 县 得 视 地 方情 形 设 供 置 之 。 并规 定 : 通俗 图书馆 不 征 收 阅览 费 。 此 外 , ” “ ”
程 》 四条 , 13 十 及 92年 和 13 颁 布 的 《 育部 修 9 3年 教 正 各司 分科规 程 》 《 正 教 育 部 组 织 法 》 , 确 和 修 中 均
认 图书 馆要 以教 育行 政 机关 为 主管 机 关 , 由教 育 并
部 社会 教育 司来 管 辖 。 由此 , 图书 馆在 政 府 教 育 行
学 校 图书馆 博 物 馆 等 修 建 事 项 ” 社 会 教 育 司 下 属 ,
所共计 10 所 。藏书 7 10 , 日 88 00 部 每 平均阅览人数
78 94人 , 以湖 北 、 山东 、 南 、 天 等 省 的藏 书 和读 河 奉 者为 最多 J 。到 14 97年 , 国图书馆 省 市县单 独设 我 置 的有 48所 , 1 民众教 育馆 附设 的有 7 6所 , 校 图 1 学
抗战时期国统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代价后 均悲壮的宣告失败 。 随着国民党在正 时仅余 两万多册 。而中央大学原有藏 书 4 的两所 国家级国立 图书馆之一 、 0 由国民党教
面战场上 的节 节败退 , 日寇所 到之处 , 中国 万册 ,经历内迁 和 日机轰炸后锐减 到 1 万 育部筹备 中的国立 中央图书馆 , 8 因抗 日战争
其 馆京师 图书馆的建立标志着我 国图书馆事 学的理论著作 。 中包括创办湖北省第一家 馆 事业 遭受 到 日本帝 国主义侵 略者 的严 重 图书馆学》 中 破 坏 。尤其 在抗 战初 期 , 、 国民党 虽 然 先后 组 业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 的转变。 进 私立 图书馆 的杨昭哲及所利器 , 地方 西市场扼街韩人李正金迁出 在于其具备以下特征。其一 , 就 慈馆成衣会演戏酬神、
等训令『 - 京档案馆藏,  ̄8 - - 75, 3. z| 1 档号. 4 2 1 8 97 1 7 1
北平市第三社教区民众教育馆月刊, 3 ( ) 1 66 . 9
各地图书馆均遭受灭顶之灾。有资料记载 , 册。中山大学原有 的 3 多万册藏书也损失 的爆 发 而停 止 开放 ,远 迁 至 重庆 并 于 14 0 90 抗 日战争爆发后一年 的时间内 , 中国境 内有 了 2 O多万册[ 。许多 院校教授的私人 藏书 年在重庆江津正式成立 , 2 g o 第二年又设 立了重 26 16所图书馆遭到 日寇炮轰 和空袭 ,损失 也 在 内迁 途 中损 失严 重 。有 资 料表 明 , 日 庆 分馆 。作 为 国家 的总 书 库 , 至 国立 中央 图 书
点。 每次讲题确定后 , 聘请专家为播音讲师 , 导责任 。13 年下半年起 , 96 北平社会局要求 院校的专业人士 。 由这些 ^ 撰稿 , 播讲内容体
蔡元培在中国图书馆史的地位新探
先进 的 图书馆 学 思想 , 重新 为这位 近代 中 国图书馆事 业 的先驱 定位 . 为他是 一 位伟 大的 思 想 家型 的 图书 来 认
馆 学 家。
中图分 类号 : 2 9 G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3 1 8 (0 0 0 — 14 0 1 0 — 5 8 2 1 )4 0 3 — 2
本 文 旨在 通过 系统 梳理 蔡 元 培先 生 图 书馆 管理 3 亲 历亲 为 , 全面 参 与图书 馆 实践 亲身实 践 和散见 于 文献 中与 图书馆 的论述 . 来展 示先 .绍 生博 大先 进 的图书 馆学 思想 . 重新 为这 位近代 中 国图 31 兴徐 氏铸学 斋校 书 先 生最 初从 事 图书 馆 活动 是 1 8 至 1 8 8 6年 8 9年 书馆事业的先驱定位 : 思想家型的图书馆学家。 在 绍兴 徐 氏铸学斋 参加 校勘 图 书的 四年 时间 . 览 阅 浏 1 国 内较 早全 面认 识 图书馆 基本职 能 的学者 读 了大 量 旧学和新 学 的图书 , 学诚 “ 章 辩章 学术 , 考镜 国际 图联确 定 的 图书馆基 本职 能 : 存人类 文化 源流 ” 保 的传统 目录学 观 点对 先 生 的影 响颇 大 。 来 又 后 遗产 、 开展 社会 教 育 、 递科 学 信 息 、 传 开发 智 力 资源 , 对 新 的图 书分类 法产 生了浓 厚兴 趣 . 曾将 从 汉代 到 他 蔡 元 培先 生早 在 6 O多年 前就 全 面阐述 了 。他 说 :图 清代末 的各 种 书 目分 成 四家 : 书之 目、 书之 目、 “ 藏 著 译 书关 系 学术 , 至为 密切 承 先 哲 之余 绪 , 闻后来 之涂 车 书 之 目、 书 之 目 , 为 图书 分 类 编 目之 书 “ 益 学 买 认 裨 辙, 提用 咸 备 , 大不 遗 , 为 图书 之 赖 。 多数 图书 界 , 浅鲜 矣 ” 细 实 集 非 。 于一处 , 民众 以阅览之便 利 , 予 辅助 文化 进步 , 实惟 图 32 筹建 “ . 养新 书藏 ” 书馆 之功 。 “ ” 书报之 必不 可少 明矣 。惟个 人之 财力 有 19 8 8年 1 2月 先生 受 徐 树 兰 邀 请 主 持 绍 郡 中西 限 , 书报 之卷 籍无 穷 , 而 势不 能尽买 。 其 惟一 解决 之 学堂 , ‘ 出任 学校监 督 。 在校 内规划 设立 图 书室 。 采 用 他 法, 莫若 建 设 图 书馆 , 大家 都 来 看 。 图书 馆 之用 . 捐 资赠 书 的办法 . 使 况 亲手 筹建 “ 新 书 藏 ” 养 的图 书馆 , 手 不仅 限于一 隅 。 如北 京 大 学 图书 馆 , 京人 及 各 省 订 《 譬 北 养新 书藏 略例》 十五 条 , 中对 文 献 的研究 开发 、 其 人 亦 可用 。 图书 馆 之 书籍 , 远存 在 , 古 不磨 。 且 永 万 若 工作人 员 的管理 、 者 管理 等方 面都作 出了言简 意赅 读 有 图书馆 , 莘莘 学子 尽 可 自己研究 。 此 , 似 则无 机会 进 的 规定 。 这种 捐 资赠 书 、 门办 馆 的办 法 是先 生 筹 建 开 入 大 学 者 , 可 养成 大学 之 才 , 利 益 之 大 , 有 其 新式 图书馆 的第 一次 尝试 . 亦 其 罕 也是 他创新 图书馆 管理 方 法 的成功经 验 匹 。 诸 如 此类 讲 话 , 胜枚 举 , 生 已经深 刻 把握 了 ” 不 先 图 书馆 的本义 。 近代 中 国把 图书馆定 性为对 国 民进 33开设公 众讲座 是 . 行终 身教 育 和普及 教育 的最 佳基地 和 场所 的第 一人 。 10 9 0年 2月 至 1 0 9 1年 8月 . 生应 邀兼 任 嵊 县 先 为 中 国图书 馆 的发 展 指 明了正确 方 向。 剡山、 二戴 书 院 院长 , 亲 自拟 订藏 书制度 和借 阅制 他 度, 还把每 个月 的房 、 、 、 四天作 为特 别讲 期 , 虚 昂 星 邀 2 特 别 推崇 图 书馆的教 育 功能 . 请 社会 人士 听讲 , 讲座 地 点 就在 书 院 的藏 书 楼 。 以 可 先生 十 分重 视社 会教育 . 十分推 崇 图书馆 的社 说 先生 是现 在 图 书馆 界所 普 遍 举 办 的公 共讲 座 的开 也 会教 育功 能 。 他在 《 何谓 文化 》 的讲 演 中指 出 :教 育并 山鼻祖 。 “ 不 专在 学校 , 学校 之外 还有 许 多机关 。 第一 是图 书馆 , 3 . 4直接参 与 图书馆 的建设 和 管理 凡是 有 志读 书而无 力 买书 的人 , 或是 孤本 、 抄本 , 难 极 11 9 7年 1月 9日就 任 北 大 校 长 的演 说 中指 出 :
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图书馆史??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卿玉弢王黎朱俊波乐山师院图书馆四川乐山614000〔摘要〕中国近代图书馆在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衰落、近代西方图书馆文化理念的输入、维新派公共藏书思想及图书馆实践活动的促使下产生在近代出版业、近代公共藏书楼的创办和国粹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在新文化运动、新图书馆运动的影响和图书馆法规制定的推动下由私有垄断文化向阶级专享文化、服务大众文化转变同时各类型图书馆大规模创建、图书馆数量剧增、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图书馆学著述硕果累累、图书馆学教育兴起。
〔关键词〕图书馆近代中国〔分类号〕G250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逐渐进入近代化并经历了从“公共图书馆运动”到“新图书馆运动”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在特性上从私有、封闭、专享向公共、公开、共享转变“图书馆”一词就是在此时产生并具有公开、公共、共享的近代化特性。
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演变史实际上是一种由私有垄断向阶级专享、服务大众的转变。
1近代图书馆的产生1.1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衰落促使古代藏书楼的衰落近代以前中国私家藏书楼颇为发达藏书家多将所藏古籍珍本贮于专楼秘室并取斋堂号以为名。
至清代末期由于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均处于衰落状态私人藏书楼也深受影响藏书楼数量较清中期以前大大减少并趋于集中化。
导致传统藏书楼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战乱的破坏。
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藏书楼所赖以建立的封建经济基础逐渐瓦解。
而民国时期的诸大藏书家投入工商业的资本和规模已不断扩充使私家藏书楼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加速了封建藏书楼的衰落过程。
连年战争直接导致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和对文化事业的摧残。
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分析
・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项 目“ 图书馆文化价值及其开发研究” 编号 : C29 和湖南 省图书馆学会 重点项 目“ ( 1 17 ) 0 图书馆 文化价值研究 ” 编 (
号 : Z 0 3 研究成果之一 。 XH D 0 ) 1 3
第3卷 2
第 19 4 期
高 校 图 书 馆 工 作
动 。虽 然 两次新 图 书馆 运 动之 间相 隔 近 百 年 , 两 但
的全过程 当作泛指的“ 图书馆运动 ” J 新 。当时正
处在 中 国社 会动 荡不 安 , 局不 稳 的时局 , 个 中 国 政 整 的文 化事 业陷 入 了 泥沼 , 滞 不 前 。而 清 末 以来 最 停
初建立 的一些 图书馆仍然显露 出不 少藏 书楼 的弊 端 , 如读 书必 须购 卷 、 例 限制 读 者 到馆 等 , 因处 在 但
[ 中图法分类 号] 20 G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3 74 (02 0 — 03 0 1 — 85 21 )3 0 1 — 6 0
图书馆 运动 一 般 有两 种 含 义 , 是 指 图 书馆 事 一
始 时间 , 亦可将 自清末 到 抗 战 这 一近 代 图 书馆 产 生
2 1 年第 3 02 期
天覆地 的 变化 ,1 纪新 图书 馆 运动 就发 生 在我 2世
国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 图书馆 转 变时 期 。进入 2 世 纪 , 国先后 提 出 了科 1 我 学发 展 观 、 建设 和谐 社会 和学 习型社 会 、 建公 共文 构
化服务体系和促进文化体制 改革 等先 进观念和思 想, 同时 , 面对 图书 馆 事业 发 展 的诸 多挑 战 , 需 要 也 图书馆 界做 出及 时 、 准确 有力 的 回应 ] 自2 纪 。 O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 竭力倡导图书馆对教育大众 和启迪民智 由图书委员会面 向全部教授征集预备购入
的重要作用 , 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 , 培育天 图书的名单 , 然后经该委员会审核之后再行
还特别强调做好 图书资料 目录汇编工 下英才 , 则办好 图书馆是重 中之重 , 因此 选购 , 并 对此 , 他认为“ 就学诸生研究学 成为 中国近代发展 图书事业的人世楷模 和 作 的重要性 。
认为要办好一所知名 馆学》 一书作序 , 逐渐认识到清廷政府的腐败无 能和封建 制 方 面具有 的重大价值 , 度的落后腐朽 , 并立志兴办教育来拯救岌岌 的大学 , 培养优秀的人才 , 普及全民的教育 , 提 出要学习美国 设 可危的中国, 他与章炳麟共 同发起组建 了中 就要想方设法 、 设身处地为读者提供必要 的 的先进经验 , 国教育会 , 之后留学欧洲 , 广泛阅读各 国思 图书报刊资料 , 以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 立数量众多的图 。 想家书籍 , 坚定了发展 中国教育事业的决心 以有机会尽其所能地吸收和借 鉴 E新月异 书馆学校回 t 和意志 。11 年 1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 的世界最新学术发展动态。 97 月 蔡元培对海外侨
丽・ 白登 :曼彻斯特 的故事》 英国盖斯凯尔 的翻译水准 。 ( 他所翻译 的雪莱 、 拜伦的名著 , 国现代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他在翻译 史 夫人著 )并 于 15 , 9 5年 1 0月出版 。 这两本书 到今天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上的地位、 价值有待于重估。
后来都有再版。15 , 96年 邵洵美为人民出版 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使得邵洵美 的翻 参考文献
时得心应手 , 但他仍不轻易落笔 , 句句要反 养了年轻一代的翻译工作者 。16 年 4月 , 代作家的作品。他的翻译及翻译 出版活动对 92
复润色琢磨 , 认真刻苦地去翻译 。15 , 邵洵美开始翻译雪莱的长诗《 94年 对中国唯美主义诗歌创 麦布尔女王》 中西文化相互译介 、 、
邵 洵 美 为 上 海 出版 公 司 翻 译 马 克 ・ 温 的 拜伦的长诗《 吐 青铜时代》 93年 , 。18 上海译文 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 , 他还对翻译
《 汤姆 ・ 沙耶侦探案》署名苟枚译) ( ,并 于当 出版社 出版了他的译著《 麦布尔女王》 这一 理论有所探讨 , 。 对年轻 的翻译人才进行了培 年出版 ; 此外 , 他和余贵 棠一起 翻译 了《 玛 时期的译著译笔华美 、 才气纵横 , 有很 高 养 。 具 以他为 中国翻译所作的贡献 , 他理应在中
校订图书, 古越藏书楼由绍兴巨富徐树兰耗
为 了扩大 图书资料的来源和渠道, 蔡元
采取一 费十万银两修建而成 , 藏书约 1 万卷 , 5 当时 培还积极联系亲朋好友和知名人士 , 蔡元培对汇编《 古越藏书楼书 目》 丛书六卷做 些措施为北京大学 图书馆的发展添砖加瓦 ,
在北京 了大量的校勘和题跋等编辑工作 , 使他有机 比如他与著名学者张元济商谈合作 , 以便于将 会遍览群书, 学识见长, 并逐渐意识到图书馆 大学里设立商务印书馆北大分馆 , 在培养人才和教 育民智方 面所起到 的重要 每月最新 出版的书籍能够毫无 遗漏地收存 同时也 自然扩大了商务印 作用。 为此 , 他曾为古越藏书楼专门题写了一 到北大 图书馆 中, 9 0年 l , 0月 蔡元培在出国 副对联 :吾 越多才由续学 ,斯楼不朽尽在 书馆的声望 。12 “
藏”以表达藏书楼为他个人增添知识和拓宽 考察时 , 时刻不忘为图书馆 的建设开展募 馆建设和发展的 , 还 视野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捐活动。 他在 旧金山等地 的不同场合多次发 理念 ;曾为杨 昭
图书 随着知识 的递进和阅历 的增加 , 蔡元培 表演说 , 述图书馆 在培养人才 、 讲 增进 民智 慈编著的 《
同时 , 元 蔡
长, 甫一上任 , 就立志办好北京大学 图书馆 , 胞和国际友人动情地说 ,惟个人财力有限, 培 还 非 常 注 意 “ 从做 好图书馆基本建设起步 , 为图书馆“ 筹 而 书报之卷籍无穷 , 势不能尽买 ” 因此 “ , 解 推 动 中 国 的 图 集款项 , 多购新书” 以做到“ , 典籍满架 , 自可 决之法 , 莫若建设 图书馆 ”而且 “ , 况图书馆 书 馆 事 业 逐 步 民文学 出版社 的社外 翻译 , 进行外 国名著的 在他翻译雪莱的 《 解放路 的普罗米修斯》 的 的社会历史原因。但 从 匕 面我们提到的客观
之用 , 不仅限于一隅 。譬如北京大学 图书 馆, 不惟北大学生可用 , 北京人及各省人 亦可用 ”甚至说海外侨胞或 国际友人“ , 欲
研究任何问题, 亦可参考” 蔡元培关于图 。
蔡 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 民主主义革命 旁稽博采 , 无虞缺乏矣” 在图书馆图书购置 。 他要求专款专用 , 购书时必须 家、 教育家和图书馆学家 。他曾先后担任 民 经费使用上 ,
珍惜人才精英书为最要”但是 “ , 本校 图书馆虽 略有藏书 然不敷用” 因此建议 “ , 已请各教
、
发展图书事 业的人世楷模
分别函购 了将来研究所需用 书 少年时代的蔡元培聪颖好学 , 有幸在家 员选择善本 ,
, 主任校订 , 酌量购备 ” 。 乡绍兴著名藏书家徐树兰的“ 古越藏书楼” 内 籍”并 由“
翻译 工 作 。虽 然 积 累 了几 十年 的翻译 经 验 , 同时, 帮助青年翻译工作者王科一和方平等 事实来看 , 邵洵美一生中译介 了大量 的外 国
又有极佳的中英文功底 , 翻译外 国文学著作 人校订译著 , 互相讨论 翻译 问题 , 无形 中培 文学作 品, 同时也对外译介 了同时代其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