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之光照耀孩子们的世界-西方对关爱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
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这一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德育学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
在诺丁斯之前, 以强调道德教育中情感因素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理论还有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体谅模式”。
麦克菲尔认为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 因此帮助人们实现这一需要就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道德教育应当以“体谅”(Consideration)为核心来组织, 应当帮助学生摆脱恐惧和怀疑, 以培养学生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为核心目标。
道德教育不仅要传授道德规则, 更要培养态度, 塑造行为, 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他通过对青少年的三次大规模调查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起跑线》(Start Line)、《生命线》(Life Line)等系列教材。
这些教材由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构成,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上也非常灵活, 可以和其他学科穿插融合, 曾经在实践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但是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更多的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德育问题: 他的理论假设就直接来自实证调查, 最后的落脚点则是建构一套具体可行的德育模式。
因此“体谅模式”不论在理念还是方法上都带有很浓的经验性, 缺少系统牢固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人们对他批评最多的地方。
和麦克菲尔相似, 诺丁斯也认为单纯的道德原则并不足以产生道德动机。
她曾经特别援引一些调查资料证明: 人们的道德行为大多是出于同情和关怀, 是一种直觉的反应。
因此她特别强调: 道德教育首先应注重道德情感的培育。
但是与麦克菲尔不同, 诺丁斯首先是一位教育哲学家。
她的实践建议及理论建构均有缜密的哲学思考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和麦克菲尔相似, 诺丁斯也认为, 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 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他们需要关爱》一等奖说课稿
《他们需要关爱》一等奖说课稿《《他们需要关爱》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他们需要关爱》一等奖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来自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爱的行动”中的第二课《他们需要关爱》。
爱心的培养,是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儿童的整个发展进程之中。
教材设置“爱心行动”这一单元,主要是针对现在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享尽了家人、社会的关爱,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人的现象。
针对《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题,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是活动目标设计,然后是活动版块设计,最后是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单元中安排《他们需要关爱》这一课,目的在于让儿童了解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在身有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下,仍能战胜病残,顽强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并获得成功。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参与换位体验活动,从而引导他们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难不易,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并能伸出自己的小手去关爱、温暖他们。
针对这样一个前提,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活动目标:在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敬而不是歧视残疾人。
使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在行为习惯:方面,让学生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心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看录象资料,参与换位体验活动,聆听残疾人故事,观察残奥会图片,讨论和交流社会现象,看DV画面听音乐等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和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给予残疾人关爱和帮助,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平时的教学让我深知,在有些情况下模拟具体情境,的确能萌动学生的内需,为了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特定的角色和具体的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一个尝试扮演全新的角色,体验全新的生活,产生全新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机会,我们在本课设计了“换位体验”这一活动版块。
爱的教育主题思想
爱的教育主题思想爱的教育主题思想引言: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最为真实的情感之一。
在人类教育中,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无穷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爱的教育主题思想,阐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将爱融入教育实践。
第一章爱的涵义一、爱的定义与特点爱是指心灵对其他人、事物或自然界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喜爱、关心和亲近的情感。
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能激发人们的内在潜力,使人们变得更加温暖、善良和乐观。
爱具有普遍性、无私性、创造性等特点,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
二、爱的教育意义爱的教育意义深远而广泛。
首先,爱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爱是一种沟通媒介,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和谐关系。
最后,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育效果。
第二章爱的教育理念一、爱的教育价值观爱的教育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
教师应以爱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能力。
学生在受到爱的教育之后,能够理解并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差异,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二、爱的教育原则爱的教育原则包括相互关爱、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温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创造。
相互关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关心和帮助;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供温暖的学习环境是指教师营造一个安全、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放心地学习和探索;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创造是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创新活动。
第三章爱的教育实践一、爱与亲子教育亲子教育是爱的教育的首要环节。
亲子关系是人类最早、最密切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B. 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C.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是埃德加·斯诺参照了中国国内大量的报道写成的使西方全面了解了共产党人的生活D.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报道了众多红军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一代领袖毛泽东在斯诺的笔下是如此的平易近人【答案】C【解析】C项“参照了中国国内大量的报道写成的”错误《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通过实地采访与所见所闻写成的“使西方全面了解了共产党人的生活”错误《红星照耀中国》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2.《昆虫记》中蟹蛛爱吃()A. 蜜蜂B. 蝎子C. 蝴蝶【答案】A【解析】依据《昆虫记》中相关内容“这种蜘蛛不会用网猎取食物它的捕食方法是埋伏在花的后面等猎物经过然后上去在它颈部轻轻一刺你别小看这轻轻的一刺这能致它的猎物于死地我所观察到的这群蟹蛛尤其喜欢捕食蜜蜂”可知蟹蛛爱吃蜜蜂故选A3.下列文学作品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 叙事诗《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B. 臧克家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直面他伟大的人格C.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 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D.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答案】D【解析】A项“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错误应为“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项“臧克家”错误《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C项“纪传体通史”错误应为“编年体通史”故选D4.下列表述\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A.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B.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等《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马生的一篇赠序C. 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D.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以“采薇”比喻遭贬谪【答案】D【解析】D.伯夷、叔齐对周武王伐纣的行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他二人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故后世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故选D.5.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难道两封家书总失落了不成?一连又候了两天都是杳无信息B. 茨威格在文章中对托尔斯泰眼睛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C. 这部小说凝聚了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D.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答案】C【解析】A项杳无信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项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此处用于形容故事情节不合语境D项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光未然的《黄河颂》中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B.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 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C.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选取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这三个或集体或个人的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D.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大有所益”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答案】D【解析】D项“编年体断代史”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①且焉置土石焉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_______________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_______________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_______________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7.(3)移山是愚公晚年的一大壮举愚公为什么不安享晚年幸福而要不辞辛劳去移山呢?7.(4)作者除了写到愚公一家人移山外还写到了愚公家庭外的两个人对愚公一家人移山的态度试分析这两个人对愚公一家人移山分别持怎样的态度【答案】(1)①哪里, ②肩负、扛, ③指草木, ④同“无”【解析】(1)①句意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焉哪里②句意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荷肩负、扛③句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毛指草木④句意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亡同“无”【答案】(2)①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②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解析】(2)①易交换节季节反通“返” 往返焉语气助词②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其愚公已停止帝神话中的天帝【答案】(3)为了子孙不受大山的阻塞【解析】(3)根据文中“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知愚公移山的原因是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通过移山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据此回答即可【答案】(4)邻人京城氏之子欣然参与积极支持河曲智叟嘲笑反对【解析】(4)根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可知邻人京城氏之子对于愚公移山非常的支持前去帮忙一年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可知智叟认为愚公的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8.(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8.(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母亲眼前一亮“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8.(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8.(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母亲为了不给“我”增添负担拒绝“我”带她出去旅游的邀请而“我”编造谎言带母亲去旅游并下定决心以后要多带母亲去看外面的世界【解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一定要围绕文章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根据第④段“偶尔跟她提出想要带她去旅行她态度坚决地摇头嘴里还嘟囔着‘不去不去那得花多少钱啊’” 第⑦段“一日假装无意说‘有个免费旅行活动你去不去?’……母亲这才笑开了‘去去’” 第⑯段“虽然她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但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携着她陪她看穷其一生渴望看到的风景”等内容提炼作答即可【答案】(2)“亮”写出了母亲对不花钱出去旅游的向往“黯淡”写出母亲对免费旅游的顾虑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心情由喜到忧的起伏变化【解析】(2)解答本题需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亮” 发光、发亮结合“不花钱的当然去”可知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免费旅游的向往“黯淡” 阴沉、昏暗结合“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可知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免费旅游的顾虑两处画线词语都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形象反映出母亲的心情由喜到忧的起伏变化【答案】(3)文章结尾段写出了“我”想带母亲出去看看的决心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结尾点题【解析】(3)作答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角度入手分析内容上结合“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携着她陪她看穷其一生渴望看到的风景”等语句可知结尾段表明了“我”想带母亲出去看世界的决心体现出“我”的孝心结构上结合“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带她去看看”可知结尾段画龙点睛点出了文章的主题【答案】(4)母亲年轻时渴望外面的世界老了怕给孩子增加负担借口年老体胖不愿外出旅行她是一个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关爱孩子、为家庭无私奉献的老人【解析】(4)解答本题需要找出文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语句通过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根据第③段“母亲的心很大即使经济困顿即使跟父亲经常有吵不完的架但她仍旧对未来有热切的盼望”“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妈是没有机会了希望你能有一天走出去带着妈的眼睛啊好好看看”可知母亲年轻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根据第④段“妈知道你孝顺不是钱的问题是妈年纪大了又胖实在不想动了” 第⑬段“母亲微笑着摇摇头絮絮叨叨跟我说起了我的不易——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工作不是过去的铁饭碗女儿琴棋书画都要学还背着重重的房贷经济负担太重了她实在不忍心我在她身上浪费一分钱”可知母亲怕给“我”增添负担以自己年老体胖不愿外出为由拒绝“我”带她出去旅行的建议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为孩子着想、关爱孩子、为家庭无私奉献的老人9.(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无人机”的9.(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使用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的9.(3)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画线词语的表达作用有资料表明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影响了百余次航班起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答案】(1)从无人机的含义、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广阔前景及它给公共安全带来的隐患等方面【解析】(1)阅读文本可知文章开头以一对新人婚礼上的事例引出下文中对无人机的介绍第②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无人机第③④段分别从军事、民用两个领域说明其发展第⑤段则主要介绍了无人机发展的前景第⑥段点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 说明了无人机发展给公共安全带来的隐患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2)举例子举了四川芦山地震后通过无人机航拍为救灾提供第一手资料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灾害发生时无人机可快速抵达现场实施救援的优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分类别等阅读画线句可知句中列举了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无人机在救灾中发挥的作用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灾害发生时无人机可快速抵达现场实施救援的优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答案】(3)通过“有资料表明”说明了信息来源说明自2016年以来上海等地的国际机场因无人机的干扰而经济损失巨大是有依据的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3)阅读所给句子可知画线词“有资料表明”说明了上述信息的来源表明其后句子所表述内容是有依据的从而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这一词语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0.(1)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条概括出“云游博物馆”有哪些优势10.(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说一说“云游博物馆”的方式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10.(3)请根据三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参观展览“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建议【答案】(1)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云端”看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切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给观众带来与展厅实地参观不同的体验给用户以更加多元丰富的参观体验内容形式活泼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强【解析】(1)根据文本中“有的能看到比实地参观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云游博物馆’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为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等句子概括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云端”看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切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根据材料一中赵旭的语言可以概括出给观众带来与展厅实地参观不同的体验给用户以更加多元丰富的参观体验通过材料一中腾讯“博物官”小程序的描写还可以总结出“内容形式活泼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强”【答案】(2)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以创意引领数字博物馆建设要用新技术增强展览效果【解析】(2)根据文中“现有基础上博物馆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线上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可知“云游博物馆”的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根据“在现有基础上博物馆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线上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或者和第三方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展览”可知“云游博物馆”要以创意引领数字博物馆建设根据“如果技术支持、内容展示等方面进一步成熟完善今后线上展览、讲座和直播等都会逐渐变得常态化”可知“云游博物馆”还要用新技术增强展览效果【答案】(3)线上展览吸引观众反哺线下线上展览、讲座和直播等都要逐渐变得常态化线上模式要与线下活动互补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线上给参观者更多的文化滋养使参观者获得更好的线下参观体验【解析】(3)根据材料三“线上展览吸引了观众也能反哺线下撬动博物馆IP开发”“今后线上展览、讲座和直播等都会逐渐变得常态化”可以提出“线上展览吸引观众反哺线下线上展览、讲座和直播等都要逐渐变得常态化”的建议通过材料一中赵旭的语言以及“广泛运用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输出更多精品数字传播内容”可以提出“线上模式要与线下活动互补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建议通过“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博物馆可以考虑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线上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或者和第三方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展览”可以提出“线上给参观者更多的文化滋养使参观者获得更好的线下参观体验”的建议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1.(1)为文中①处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①处 _______________ ②处 _______________11.(2)“感情充沛”中“充沛”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__ “言简意赅”是_______________短语11.(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采用较多历史影像、图文资料②饱含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③立体还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④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答案】(1)①A, ②B【解析】(1)“冗长”的“冗”应读作“rǒng” “直抒胸yì”应写作“直抒胸臆”【答案】(2)形容词, 并列【解析】(2)“充沛”的意思是充足而旺盛属于形容词“言简”和“意赅”之间是并列关系故“言简意赅”是并列短语【答案】C【解析】(3)根据上文“该片细节真实丰富” 故①是首句因为“历史影像、图文资料”能够反映“细节” 紧接着是③ 因为“历史影像、图文资料”能够“立体还原历史背景、战略部署”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该片“饱含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 所以②紧跟其后最后是④ “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下文联系密切故排序为①③②④故选C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7年年底九景衢铁路的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景德镇进入了“动车时代”近日又一好消息传来昌景黄铁路(黄山市境内)计划于2018年12月动工这预示着景德镇将迎来“高铁时代” 瓷都与“北上广”等大城市实现高铁直达将不再是梦想【材料二】 3月17日 2018年首届浮梁礼芳油菜花旅游节开幕春意盎然的乡村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浮梁精心打造融山水田园风光与古村古韵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旅游产业发展答卷【材料三】景德镇景观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 206国道气质已经大不一样近年来作为展示景德镇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的206国道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在这里开车已成为了一种享受【材料四】近日《瓷都晚报》“双创双修曝光台”记者来到了曙光路发现这附近街道的卫生环境令人不敢恭维垃圾遍地、“花式”晾衣、杂物随意堆放等问题“排着队”进入了记者的镜头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请自选角度提出一个恰当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150字左右【答案】【示例】景德镇的内涵提升改造工程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交通改善例如九景衢铁路的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景德镇进入了“动车时代” 二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良好例如浮梁精心打造的休闲旅游令人瞩目三是景观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进展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仍有少数街道垃圾遍地、杂物随意堆放等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解析】作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自选角度提出一个恰当的观点”“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150字左右”等其次要全面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基本涵盖材料要点同时要注意语句的连贯流畅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昆虫王国”要召开联欢会昆虫代表们需要设计一张自己的名片在联欢会上代表它的家族一展风采请你从以下昆虫中任选其一设计一张名片绿色蝈蝈、大孔雀蝶、圣甲虫、螳螂【答案】【示例】姓名绿色蝈蝈外形特点①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淡白色的饰带②体型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生活习性(猎物与天敌、劳动与死亡、繁衍与婚恋等)①蝈蝈喜欢吃昆虫也喜欢吃很甜的水果②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若是一只蝈蝈死了会被其他蝈蝈吃掉③蝈蝈的鸣叫声很悦耳姓名大孔雀蝶外形特点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一条淡白色“之”字形线条穿过其间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形斑点等等生活习性(猎物与天敌、劳动与死亡、繁衍与婚恋等)①大孔雀蝶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②幼年时靠吃杏叶为生成年后不进食③大孔雀蝶有异乎寻常的视觉能感受普通视网膜感受不到的光线④雄大孔雀蝶身上有宽宽的触角它似乎起着探测器的作用⑤它的寿命很短生命只有两三个晚上姓名圣甲虫外形特点小巧玲珑身子胖乎乎的短壮体形额头和胸廓上都佩戴着奇异事物生活习性(猎物与天敌、劳动与死亡、繁衍与婚恋等)①它虽然成天与粪便打交道但是是大自然天生的垃圾清除者②圣甲虫一旦把粪球运进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着直到吃完为止③圣甲虫之间会为了粪球进行激烈的抢夺战④圣甲虫的消化过程非常快速高效姓名螳螂外形特点有淡绿的肤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小嘴尖尖有镰刀形的前肢生活习性(猎物与天敌、劳动与死亡、繁衍与婚恋等)①爱吃活食②末端硬钩伸向远处抓住俘虏把它拖到两把锯子之间夹紧钳子就完成捕猎大业③同类相食雌性螳螂会捕杀、吞吃雄性螳螂④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和敌人周旋⑤建筑高手【解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昆虫记》介绍了很多种动物和习性比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本题要求从绿色蝈蝈、大孔雀蝶、圣甲虫、螳螂中任选其一为它设计一张名片名片内容包括姓名、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猎物与天敌、劳动与死亡、繁衍与婚恋等)如姓名绿色蝈蝈外形特点①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淡白色的饰带②体型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生活习性(猎物与天敌、劳动与死亡、繁衍与婚恋等)①蝈蝈喜欢吃昆虫也喜欢吃很甜的水果②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若是一只蝈蝈死了会被其他蝈蝈吃掉③蝈蝈的鸣叫声很悦耳。
爱与关怀传递爱与关怀的力量
爱与关怀传递爱与关怀的力量爱与关怀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纯粹、温暖而又强大的力量,它们能够催生出无尽的美好和希望。
当我们用爱与关怀来对待他人,我们不仅能够给予他们内心的温暖,还能够传递出这份爱与关怀的力量,将其传递给更多的人,构建起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世界。
爱与关怀的传递不仅是个体之间的互动,也是社会共同进步的基石。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关怀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支持与关心,更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孩子们从小接受到爱与关怀的熏陶,他们也会将这份爱与关怀传递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美好。
在教育领域,师生之间的爱与关怀更是能够影响着整个社会。
当教师用爱与关怀去引导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困惑,学生们会由此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关爱,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爱与关怀的传递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能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当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将来也会将这份爱与关怀传递给其他人,造福整个社会。
除了家庭和教育领域,社会也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去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与关怀的力量。
无论是孤老困扰的长者、贫穷挣扎的人群,还是心灵受创的受害者,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关怀和扶持。
当我们对这些人群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爱与关怀,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也能够传递出一种社会正能量,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关怀这个行动中来。
此外,爱与关怀的传递也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我们还应该传递给大自然和其他所有的生物。
当我们珍惜和保护环境、尊重动植物的生态需求时,我们也在传递着爱与关怀的力量。
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与大自然的息息相关,才能够在行动中传递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心,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爱与关怀的传递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拥有着传递爱与关怀的力量。
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用行动来彰显对他人的关爱和支持,那么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世界。
让爱与教育同行的参考文献
让爱与教育同行的参考文献以爱与教育同行为主题,本文将通过参考文献的方式探讨爱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途径,而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
将爱与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有意义的教育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爱可以成为教育的动力和基础。
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爱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系,传递正能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爱与教育的关系研究》一书指出,教育者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爱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和社交技能。
爱是一种包容和关怀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智力,增强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
《情感智力与爱的教育》一文指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通过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爱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品德塑造。
爱是一种道德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爱与道德教育》一文提到,教育者通过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爱和教育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爱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爱是一种鼓励和支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爱与创造力的培养》一书指出,教育者通过爱的方式赋予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新的权利,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爱和教育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爱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
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
《爱与自尊心的培养》一文指出,教育者通过爱的方式给予学生肯定和赞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爱和教育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我肯定能力。
爱与教育同行,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有意义的教育体验。
通过爱的方式,教育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智力和社交技能,促进道德发展和品德塑造,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
爱的教育心灵的滋养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心灵的滋养读《爱的教育》有感《爱的教育》是赫尔曼·赫塞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述少年赫本斯塔德和他的家庭、老师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爱在教育中的至关重要性。
本书让人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爱来启迪学生的内心,引导他们健全成长。
故事的主人公赫本斯塔德是一个曾经被忽视的少年,家庭环境复杂,被生活所困扰。
他在学校里表现反常,却在新来的音乐老师弗拉格先生的关怀下逐渐打开心扉。
弗拉格先生用他的爱,不仅启发了赫本斯塔德对音乐的热爱,还引导他认清真正的人生价值。
在这段师生情谊中,爱像一泓清泉,润泽了赫本斯塔德受伤的心灵,给他带来了关爱与理解。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透过情节,探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爱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庭的爱时,他们会更加愿意去接受教育,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教育者应当以爱的方式对待学生,用心灵的滋养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爱的教育也需要教育者具备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弗拉格先生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老师,他不仅懂得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懂得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
他善于发现赫本斯塔德内心的需求,给予他鼓励与支持。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
总的来说,《爱的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意识到爱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爱可以温暖学生受伤的心灵,也可以激励他们勇敢向前。
我们应当以爱来滋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们牢记爱的力量,让爱成为我们共同前行的动力。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庇护下茁壮成长,收获丰硕的人生果实。
浅谈爱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爱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曾说,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源于他的爱心教育,他还在他的书中这样说“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因此,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标签:爱心关心尊重教育重要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孩子。
”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是多么重要。
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老师如何爱学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也是学生的一种内心渴望。
教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才能打动学生。
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智,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
从而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学生。
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
但如果这些学生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韧性。
所以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也要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
应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爱可以使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对好孩子我们要注意培养他们受挫的能力。
力求做到“爱中有严”。
二、用无私的爱关爱,感化后进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懂事,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等生与歧视后进生的现象。
把爱献给每个孩子,让教育拥有美好情调
李树英教授对话Q&A:一《幼儿100(教师版)》:大家都特别喜欢《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情调”二字,充满了温度和人文气息。
但这本书的原版英文书名为《The Tone of Teaching》,如果直译的话,可能就叫做《教学的调子》了。
请问当时您在改译时,是怎么考虑的?李树英:情调通常指感觉、知觉的情绪色调,也就是同感觉、知觉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有的人把教育学误读为是信息和技术的叠加,其实教育学蕴含着更多的人文性,是有温度、有情感的。
所以我把“调子”改译成“情调”,就是想要突出“教育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在共同成长中享受教育的情调。
另外,我把“教学”也改译成“教育”,是因为“教育”92023.5SPECIAL 专题聚焦相比“教学”内涵更加丰富,除了有“术”这一层面的“教”,更重要的是还有促进、培育、引导、影响的“育”的意思,我觉得这是比“教”更重要的东西,也是教育现象学所强调的。
二《幼儿100(教师版)》 :《教育的情调》最早是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的,2015年,您和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合作,又对这本书进行了改写,并在中国出版。
请问,这次改写主要增加了哪些内容?加拿大的教育环境和中国的教育环境不同,原著出版至今又相隔了40多年,如何给中国读者带来与时俱进的思考和启发?李树英:因为要面向中国读者,所以我和范梅南教授在合作改写时,在原书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经常发生在中国老师、家长身上的生活体验小故事,以增加可读性,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学”提到的概念,我们还增加了比较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将“教育现象学”和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文化精髓进行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
比如教育现象学里提到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倡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以说不谋而合。
《爱心与教育》原文摘抄
从逻辑上说,“爱”只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
我们可以说“没有米,就做不成饭”,但不能说“只要有了米,就能做成饭”。
因为要做成饭,还要有其他条件。
教育同样如此,除了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因此,“只有爱,也没有教育”这也是真理。
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老师还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句话,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爱,它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而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和智慧的爱。
P004尊重学生,意味着教育者要有“儿童视角”。
一个真正拥有民主之爱的教育者,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孩子,即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同样具有民主情怀和博爱之心的下一代。
P005真正富有教育之爱的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丰富的学科素养和高超的育人艺术——这些最后都体现于如何带好班、如何上好课、如果与学生谈心、如果进行家访、如何处理好每一次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智慧。
离开这一切,空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用的。
没有民主的爱,是专制的“爱”;没有智慧的爱是,愚蠢的爱好。
唯有民主和智慧的爱,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之爱。
P005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
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
P008余心言《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P01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地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的缺点的杂草。
爱的教育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传递爱和关怀
爱的教育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传递爱和关怀爱的教育: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传递爱和关怀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事业,而爱和关怀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传递爱和关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爱和关怀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快乐、有爱心的心灵。
一、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只有在课堂和生活中展现出爱和关怀的行为,才能真正感染和激励学生。
我们要学会倾听、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和谐的姿态与学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创设亲密的课堂氛围爱和关怀需要在亲密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地传递到学生心中。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使学生感受到他们被理解和接纳的温暖。
在课堂中,可以使用欢迎语、问候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同时,合理组织课堂活动,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与合作精神。
这样的课堂环境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三、充实的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培养学生爱与被爱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成长,充分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并给予适当的关怀。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生活、学习上的喜悦和困惑;关心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活动、关爱公益行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
四、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应该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
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贯穿“爱满天下”思想关爱特殊儿童的研究
贯穿“爱满天下”思想关爱特殊儿童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殊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或难以适应常规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儿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殊儿童关爱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儿童通常面临着教育、医疗、社会融入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帮助。
随着“爱满天下”思想的提出和倡导,关爱特殊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种思想强调了爱与关怀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与温暖,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关爱和呵护。
在特殊儿童关爱领域,这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改善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研究特殊儿童关爱,探讨“爱满天下”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关爱需求,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医疗、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方式全面关爱特殊儿童,将有助于完善特殊儿童关爱体系,推动特殊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特殊儿童的关爱需求,探讨“爱满天下”思想在特殊儿童关爱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和医疗保障措施,以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特殊儿童的关爱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关爱特殊儿童群体,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特殊儿童是社会中一个相对较为弱势的群体,其身体或智力上的特殊情况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
关爱特殊儿童不仅是一项基本的人道主义行为,更是社会责任和义务。
通过深入研究特殊儿童的关爱需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关爱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正确认识并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
关爱特殊儿童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爱的教育》的教育价值研究
《爱的教育》的教育价值研究《爱的教育》的教育价值研究引言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它不仅传承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德和价值观。
《爱的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格发展。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研究《爱的教育》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爱的教育与学生情感发展1.1 建立信任与依赖关系《爱的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依赖关系。
通过关怀和支持,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
这种亲密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信任和依赖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爱的教育》在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倾听和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能够教导他们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1.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其他关怀《爱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其他关怀。
通过理解和关心他人,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这种关心他人的态度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共情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爱的教育与学生人格发展2.1 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爱的教育》通过关注和肯定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助于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发展个人潜能。
2.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爱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3 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爱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通过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交往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三、爱的教育与学生价值观培养3.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爱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培养他们对人类尊严和社会公正的关注。
这种价值观能够促进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的教育价值探析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的教育价值探析爱就像空气一般,充斥在生活周围和人的内心,融入了人的生命。
亚米契斯1886年创作的《爱的教育》对后人的影响颇深,主要原因在于他凭借简短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许多道理,即“人间处处真爱在,这种爱由家庭、学校上升为对国家、社会的大爱”。
正如泰戈尔所讲的那样:“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眼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诚然,爱如同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它更是寒冷中的一抹阳光,带给人们温暖与慰藉。
一、《爱的教育》的维度(一)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爱的教育》中重点提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提出学校与家庭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位,注重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尊重学生权利,保护学生权益[1]。
同时,《爱的教育》中,要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丘林学校教育人员对知识进行讲解时,会将学生作为主体,全心全意为孩子身心发展考虑,并非以自己为主体。
包括校长在内的全体教师,不只是纯粹对知识进行教育,也并非为了教育而教育,以良好的人文关怀对待每一位学生,调动儿童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扮演主导角色。
(二)平民化的教育爱的教育事实上属于平民化教育,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关系平等,以及学生在学校受到公平待遇等方面。
丘林学校中的教师不只是学生的先生,更是他们的朋友;教师不会根据学生家庭财富情况以及社会地位等,对其予以评价;学生在学校中不会因为出生于绅士家庭,如因家庭富裕,瓦梯尼在学校享受着特别的待遇;家庭贫穷的儿童,如铁匠儿子泼来可西,也不会由于家庭原因而被歧视。
学生在学校中需要通过努力与良好品德获得荣誉。
教师在人格方面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避免采取镇压强迫式教学方式,师生互相信任与尊重,这便是最理想的状态。
(三)生活化的教育《爱的教育》中也能够看到生活化理念的身影,要求在生活中实现教育。
教育并非只和学校相关,而是学生迈出校门后也能够随时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生活则是一个学校,社会、父母也是一个独特的学校。
爱的教育——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
爱的教育——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爱的教育”的话题。
爱的教育,是一种用心灵去触摸、用情感去感受的教育。
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美好,更能够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自信和力量。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去实践爱的教育呢?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身边的孩子。
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感受到爱,首先就要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轻易发脾气或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只有拥有自信,孩子才能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鼓励孩子,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
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勇敢地面对它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三、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一定是懂得关爱他人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老人、残疾人等;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扶贫扶贫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讲稿范例,它不仅从不同的方面对“爱的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而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以下是我对这篇演讲稿的详细分析:1.开场白:2.演讲从一开场就以富有吸引力的方式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主题——“爱的教育”。
它使用了一种能引发听众共鸣的方式,提出了问题并引发了思考——“爱的教育是什么?”。
这种方式能立即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
《爱的教育》正义之举主要内容
《爱的教育》正义之举主要内容1.引言1.1 概述爱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强调以爱为核心来培养、引导和教育个体。
与传统教育相比,爱的教育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教育中,尊重、关心和理解成为了教育者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善、美等人文素养,使其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的人。
爱的教育的出现,是对传统教育强调知识传授和分数评价的批判和反思。
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全面的发展,容易导致学生情感的压抑和人格的偏颇。
而爱的教育强调学生的情感关系和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尊和自信。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爱的关怀和呵护,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温暖和关爱,促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加积极地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爱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情感、发现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同情心和亲社会行为,使得学生们具备更高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爱的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挑战,拥有更广阔的人生选择空间。
总之,爱的教育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关注他们的情感成长和人格塑造。
通过以爱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具有情感、智慧和责任感的有爱心的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进行简要介绍和阐述。
下面是关于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示例:2. 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对内容进行组织和呈现的方式,合理的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本文的结构如下:2.1 引言在引言中,将概述爱的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2.2 正文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探讨了爱的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爱的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爱的教育说课稿
爱的教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的教育》。
一、说教材《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这是一本以日记体形式讲述小学生生活的书籍。
它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故事,涵盖了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亲子之爱等多种情感。
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书中所传达的爱的主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这个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关爱和理解,同时也在学习如何去关爱他人。
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爱的理解可能还比较片面和肤浅。
通过阅读《爱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书中所传递的爱与温暖,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各种爱,如师生之爱、亲子之爱、同学之爱等,并能从中获得启示。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书中所学到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践行爱的理念。
五、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书中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六、说学法1、自主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书籍,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感悟反思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感悟和反思,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充满爱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的教育》。
用关爱的力量塑造学生的品格
用关爱的力量塑造学生的品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外,塑造良好品格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关爱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关爱的力量来塑造学生的品格,并为此提供一些实践的建议。
1. 倾听与尊重关爱的起点是倾听和尊重。
作为教师、家长或辅导员,要时刻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
这种倾听和尊重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尊与自尊。
2. 建立亲密关系通过建立亲密关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们所受到的关爱。
教师、家长或辅导员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机会,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参与学生的活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可以让学生产生亲近和依赖感,从而更愿意接受良好品格的培养。
3. 激励与引导关爱的力量可以通过激励与引导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品格。
教师、家长或辅导员应该积极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进取。
通过正面的激励和良好的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尚的品格。
4. 培养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品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爱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家长或辅导员可以通过给学生一定的责任和权力,让他们体验到责任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时,也要关心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的态度,引导他们理解责任和眼光。
5.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关爱他人的能力,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至关重要。
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理解。
教师、家长或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利用关爱的力量来塑造学生的品格是非常必要的。
倾听与尊重、建立亲密关系、激励与引导、培养责任感和培养同理心是一些实践的方法。
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关爱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中,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并从中受益,成为一个品格优良的人。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爱,是人类最坚韧和纯粹的情感之一。
在教育中,爱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引导孩子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关键。
然而,如何通过阅读来进行爱的教育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有益指导。
一、倾心选择适合的书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所选择的书籍内容。
在进行爱的教育时,我们应该精心挑选那些能够激发孩子情感、陶冶性情、启发思维的优秀文学作品。
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故事,以其朴实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能够让孩子们领略到爱的力量和美好。
二、情感引导,感悟爱的力量阅读是一次精神旅行,通过阅读好的书籍,我们可以进入作者创造的世界中,与书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在进行爱的教育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感受到父母的爱、友谊的重要性,以及亲情的可贵。
例如,《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和玫瑰的故事,通过描述小王子对玫瑰的守护和关爱,可以引导孩子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爱和友情。
三、激发思考,培养责任感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和反思,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比如,引导孩子阅读《安娜·卡列尼娜》,通过描述安娜对婚姻和责任的态度,可以引发孩子思考爱情和责任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青春之歌》,让孩子们了解到个人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四、分享阅读经历,加强亲子关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通过与孩子一起读书,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能够传递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怀。
在进行爱的教育阅读时,父母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全家共读的书籍,如《爱的教育》等。
通过共同阅读后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五、多元阅读,丰富爱的内涵爱的教育不仅仅限于亲情的传递,还包括对其他形式的爱的理解和培养。
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不同形式爱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引导孩子阅读一些描写友情、亲情、爱国情感等的作品,拓宽孩子对爱的认知范围,同时也能够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关爱之光照耀孩子们的世界-西方对“关爱”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林斯坦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载于《与关爱同行》开明出版社2005年出版ISBN7—80133(引用敬请注明出处)关爱他人,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其它国家的重要的道德价值观。
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曾经对各国的道德准则进行过一次调查,在综合12个价值观中,关爱他人被列第一位。
因此,该组织认为关爱他人是涵盖其他道德价值并用以解决一切道德问题的最基本价值观,也是构成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的品质要素。
在西方,早期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圣经《新约》,以博爱、慈善为宗旨的教义也给社会和家庭以一定的影响。
小孩从小就会从父母和学校受到各种“关爱”教育,如敬爱父母、尊重他人、同情残疾人、善待动物、保护弱小、等等,并且落实在非常具体的细节上,比如爱护小动物是许多西方幼童接受的关爱与善良教育的第一课。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西方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孩子们上小学后,教师会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西方人对孩子进行“关爱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
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
到了初中和高中,学校还要求学生经常到社区里为穷人、伤残人服务。
如为穷人修建房子,到老人院陪老人聊天,带穷人家的孩子上公园玩……。
毋庸置疑,这些包含着爱心的慈善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品德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在西方国家的关爱教育中,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感恩节”。
感恩节原意是美国人感谢上帝让印地安人帮助他们祖先度过难关的一个节日。
几百年前,当最早来到北美大陆的英国移民面临绝境,食物告罄时,祖居于此地的印地安人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使饥寒交迫的他们得以生存下去。
后来,感恩节被赋予新的内涵。
这几天里,劳燕分飞的孩子们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关爱之情。
人们还会想到需要关爱的朋友,他们被邀请到家中作客,吃着火鸡并彼此亲切交谈。
美国城市的各个教堂纷纷搭起粥棚,志愿工作者放弃与家人团聚,满怀热忱地招待无家可归者。
社会福利部门、团体也都倾巢出动,弘扬着关爱精神。
感恩节提醒着人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当人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也形成了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即要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的社会生活,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的驱使下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和急剧的发展,面对由此导致的社会冲突与动荡,宗教的平等博爱等道德说教也已变得软弱无力,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个体利益而侵害他人利益。
在二十世纪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面前,西方政治家和教育家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其中“关爱”教育也受到教育家们的特别重视。
在有关关爱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要特别提到的是西方教育家的两个有名的道德教育模式:关心教育和体谅教育。
关心德育模式是由以美国的内尔·诺丁斯为主的关怀伦理学家创立的。
诺丁斯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学校是教导人们学会关心的重要场所。
他强调,不仅要教育孩子有能力,而且要关心他们,并且让他们也学会关心。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能力的、关心的、爱人的以及能够爱人的人。
关心道德教育模式主要有四种方法,即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
“榜样”:诺丁斯认为,在道德教育中,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是在履行什么准则,而是在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特有的关心关系中,率先垂范地揭示这些准则。
“讨论”:教师要公开地与学生讨论信仰、性、凶杀、爱情等问题。
在一个真正的对话中,任何一方最初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和决定。
对话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者是赞赏。
对话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以便形成关心中的反应关系,进而维持关心关系。
“实践”:道德教育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
学校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的不是工作技能,而是关心的能力。
诺丁斯强调,如果我们希望学生为关心的道德生活作出准备,就必须在关心的给予中为他们提供获得技能和培养态度的机会。
“认可”:认可是对优秀者的肯定和鼓励。
当人们认可某人时,就为他指明了一个更好的自我,并鼓励他向前发展。
认可不必建立一个理想,但教育者必须承认某种欣赏的东西,或至少是能够接受的东西,并为它能在每个人身上实现而奋斗。
在相应的教育活动或课程设计上,诺丁斯提出两项原则:一是学生的学习要有连贯性;二是课程应以关心的气氛贯穿整个学习。
目的的连贯性,即学校在关心的初衷下,去进行各种活动和学习。
学生要感受到学校是关心他们,也是鼓励他们关心自己的地方。
教育地点也要有连贯性,应尽量以小班、小学校、少换学校和教室地点、留在自己的社区以关心自己的社区等,作为教育环境安排的考虑。
小孩真正的需求之一是:安定感——一种归属感。
在人的连贯性方面,诺丁斯理想上希望老师能和学生相处至少三年,而不要经常更换,因为那样师生难以彼此深刻了解,建立信任关系。
课程的连贯性,即以关心为主题来贯串教育计划。
以关心为主题的课程,诺丁斯主张规划一个由关心自己、身边亲近的人、陌生的人和全球人、环境中的动植物、人造世界、环境到理想和观念等的脉络,来设计组织活动和课程。
作为教师,在培养关心理想中的主要教育任务是:教师自己的首要身份是关心者,而且目标是在关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
教育关心的实践规则是要求教师在教育的人际关系中,以忠实待人作为反省的规则。
这在教学、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三方面,都显示出教师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因时制宜地去做创造性的关心实践。
体谅德育模式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初,风靡于英国和北美,是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创立的。
他们认为,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体谅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努力将人们从恐惧和互不信任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给予和接受爱,并使学生体会到关心体谅他人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体谅模式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注重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
麦克菲尔明确反对在道德教育中运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宣称这些注重自我反省的理性化概念损害了人性的最好情感,把德育变成苦行僧的例行公事。
道德更多的是包括个性模式而不是推理方式。
麦克菲尔认为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感染的,而不是被教会的。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重要人物怎样待人接物,可以学会一些道德价值观;通过接触具有关心体谅品行的人,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
模仿“榜样”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向榜样学习是“个人自然发展的要旨”,学生应该在生活的环境中模仿高水“体谅”平的道德思维方式和道德行为。
学习和社会模仿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会过分。
既指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关心。
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表明,关心的方式是愉快。
因为这种方式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有价值的,学生乐于接受。
体谅模式有一套颇具特色的系列教科书《生命线》,并配套编制了教师指导用书《学会关心》。
其活动或课程设计要点如下:1.考虑学生需要的课程设计麦克菲尔等人对青少年学生的需要进行了调查研究。
学生们都认为待人好是指对学生的需要、情感、兴趣的关心;反之就是不好。
而且许多道德教育计划并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制定的。
麦克菲尔强调道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来进行。
人类的基本需要是要与他人相处和睦融洽,要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因此,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责就是要满足这种需要。
2.《生命线》课程的内容第一部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其材料取之于青少年的真实情景,主要是围绕着在家庭、学校或邻居中体验到的一般的人际关系问题,鼓励学生讲出如果他处于这种情景中自己怎么办。
第二部分:验证规则。
以一个叫保罗的男孩为例,探讨他在学校、家庭、工作等不同社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借此向14-16岁少年提出一些他们面对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接触一些成年人的问题和为寻求解决而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付诸行动。
把历史上震撼人心的事件作为道德思考的出发点,如《单独监禁》写1917年英国一个拒绝服兵役者的遭遇。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以当时事件中的人物为角色,在道德问题上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的历史问题的能力和道德思考方式。
作为教师,在体谅教育模式中要注意的是:师生关系应该是真诚平等、愉快合作,而没有对立抵触的情绪。
教师应放下架子,保持其真实的人的本质。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有益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此外,麦克菲尔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六点建议:从儿童的需要、兴趣、情感多方面体谅儿童;将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都建立在体谅的基础上;应从调整人际关系入手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注意调节成人对待儿童的行为;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关心各个儿童;在道德教育中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动机。
体谅和关心模式在当代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很有影响,特别是它的实践比理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从实证研究出发,建立起关心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的理论基点,并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具体化。
这对我国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当然,包括关心模式和体谅模式在内的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是建立西方的社会背景和人文价值观基础之上的。
但是,道德除了具有阶级性特征之外,还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共同性的特征。
这种共性既存在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之间,也存在于东方或西方其它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学校之间。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道德教育方式上,之所以存在着共性,乃是因为各国学校道德教育是针对当今世界青少年中存在着的普遍的道德问题,围绕各国社会需要的公民的标准来广泛开展活动的,而且这些活动要取得效果,必须遵循学生的品德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人类的道德教育价值观也日益趋同。
它有可能超越国界,超越不同的社会性质,为整个人类所拥有,为各国所选择、所利用。
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利弊得失,对于21世纪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福州群众路小学的“学会关爱”的道德教育研究,如果能大胆地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学校道德教育有关关爱品德教育中某些科学有效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话,将为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革,为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开拓出更加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