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 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3、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4、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由岩石、有机物、水和空气组成的2.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3.掌握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4.能够了解土壤的不同颜色、不同层次及其形成原因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1.学生带来土壤样本,观察土壤的颜色及成分,并讲解土壤的主要成分是岩石、有机物、水和空气。

2.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成分用途,如岩石可以用来修路,有机物可以做肥料等。

3.给学生介绍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如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等。

4.向学生介绍土壤的不同颜色,让学生对照实例进行观察,并了解各颜色土壤所含的养分。

5.向学生介绍土壤的不同层次,让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土壤形成的原因及各层土壤所含养分的区别。

2. 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及其用途。

2.讲解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土壤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3.探究土壤的不同颜色和不同层次,让学生能够观察实例进行判断,从而了解不同颜色和不同层次土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土壤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兴趣。

2. 讲述部分1.学生带来土壤样本,向大家展示土壤,并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岩石、有机物、水和空气。

2.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成分用途,让学生了解各成分的具体应用。

3.讲解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的作用。

4.向学生介绍不同颜色土壤所含的养分及其特点,让学生能够对照实例进行观察。

5.向学生介绍土壤的不同层次,让学生了解各层土壤所含养分的区别及其形成原因。

3. 实验部分1.让学生分组,每组拥有不同颜色的土壤,让学生观察、记录土壤的颜色和特点。

2.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讲解所得到的信息。

4. 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理解情况,通过实验环节对学生进行口头测试,了解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三年级下册科学-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版
高 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在高山的土壤里我看到了许多的落叶、草籽等,高山上的土壤比较少。
山 把土壤放到放大镜下仔细看。
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小动物的尸体。
上 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
小草的根长可以成倍增加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有利于固定茎叶,抗倒伏。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什么地方?
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
我们发现了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
观察土壤里植物的根,量一量一棵小草的根有多长
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
我们做一个“寻找”行动的小记者,去野外把观察到的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写在活动记录上,回来和同学们交流,看谁发现的多?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什么地方?

新教课学讲目解

去田野、花圃和水塘边找土壤
水 塘 边 的 土 壤
科学实验探究
小组汇报:
1 颜色 2 质地 3 味道 4 湿润度 5 形状
黑的、黄的、红的…… 坚硬、柔软 泥土香 潮湿、干燥 块状、团状
交教流学讨目论

通过观察这些不 同的土壤,你发现了 什么?
我们发现了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 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 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 等小动物或小动物的尸体。

同学们,你们还测量了哪些植物的根系? 一起来说一说吧!交教流学探讨标土壤中的植物
我观察的植物
根的样子
仙人掌
有很多细长的根
菠菜
根是红色的一条根
根的长度 50厘米 5厘米
新教课学讲目解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土壤》
(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三)总结巩固
课堂训练
巩固训练
1、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2、、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2、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二)②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考点
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修改备注
导入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精讲要点
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2、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互动提纲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记录。
(3)小组交流、汇报。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详案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详案及反思

《我们周围的土壤》课堂教学纪实及反思——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三课156400 执教者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学梁有丰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我们周围的土壤采集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周围的土壤里的典型植物。

激活儿童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素养,这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对土壤的采集中,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家乡的山山水水的美丽壮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揭示自然规律的能力。

因此,采土-赏景-实验感悟-明理,可以作本课的基本思路。

《我们周围的土壤》是一堂有动、有静、有悟、动静结合的一堂实验课,本课的编程用意也就在于此。

师生课前到大自然采集各种土壤、认识典型作物是动得过程;观察土壤结构、沉积层次是静的过程、是赏的过程(赏大自然的美丽壮阔,赏土壤结构的神奇);分别用各种土和泥,搓泥蛋、摔泥娃娃等活动,不仅呵护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中也让他们感悟各种土的性质,这是动静结合的过程。

课堂上的实验是动(动手实验)——静(细心观察)——悟(感悟实验每步过程,总结其规律)——明(通过悟的过程了解土壤的构成和各种土壤的性质特征等)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

教学是要把重点放在课前活动和课堂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感悟实验活动的每步过程,了解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和各种土壤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特性。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壤是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解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土壤的深入了解还不够,他们可能知道土壤是种植植物的介质,但是并不清楚土壤的具体成分和特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深入了解土壤。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难点:深入理解土壤的特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实验材料,如土壤、水、容器等。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土壤的观察结果,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成分和特性。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的特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土壤的利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意识。

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的组成成分;2.能够简单区分不同种类的土壤;3.能够正确使用基本工具观察土壤性质;4.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土壤的组成成分;2.土壤的形成过程;3.不同种类的土壤;4.考察土壤的性质;5.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1.土壤的组成成分;2.不同种类的土壤;3.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1.土壤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2.需要具备观察土壤性质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及不同种类的土壤;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用基本工具观察土壤的性质;3.教师提问、师生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土壤及其重要性。

2. 新知讲授(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土壤的形成过程。

3. 实验操作(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用手指挖取少量土壤,用眼睛观察、用手感觉,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物质;2.帮助学生记录土壤性质(色、质地、形状、气味、结构等),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4. 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组内成员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土壤的性质;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土壤性质,并对其的含义进行解释。

5. 总结(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如果没有土壤,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吗?七、练习及作业1.完成记录表,完成观察报告;2.搜集有关土壤的图片和介绍,形成小册子。

八、板书设计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的形成过程不同种类的土壤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矿物质物质的分解红壤给植物提供养分有机质能量的转换黄壤调节水分循环水分化学作用灰土保持土壤稳定性九、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实验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及不同种类的土壤,并观察了土壤性质,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差不多明白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看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认真观看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差不多明白的?你最惊奇的发觉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看结果。
教学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看、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教学预备
找一块新奇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设计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差不多明白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4、你还想明白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明白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明白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刻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word教案
教学内容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看、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看结果。
4、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5、明白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6、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案-苏教版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点、难

八、、
让学生挖土,亲自观察发现,土壤里到底有什么?并能很好地去和同伴们进行交流合 作。
教学资源
1.各种各样颜色的土壤(分别装在玻璃杯里)、小铲、放大镜若干、抹布、一叠报纸、 记录纸。
2.学校花埔地段。
教学过程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激趣导入、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2.谈话:土壤里有什么?
(猜一猜)
2.猜一猜
3.布置学生室外活动。
3.活动:去花圃挖土壤看一看,找一找并做记录,注
意安全(证实猜测)。
4.活动总结、汇报交流。你
在土壤里发现什么?
4.汇报(先小组派代表汇报)。
5.集体交流。
哪些是你们曾不知道?你 还继续研究的是什么?理 由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预设5分钟)
精品文档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P2- 3第一单 元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执教日期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猜一猜:拿出杯子里的土壤,大家一起猜。
1.手托礼品盒
2.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 来礼物,看一看是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大 家一起研究土壤里有什
么?
板书:土壤里有什么?
精品文档
二、认识样品土壤 (不同的颜色,手摸、闻)。(预 设20分钟)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土壤,但对土壤的认识仅限于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土壤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基本特征、组成和作用。

2.难点:土壤中各种粒子的比例和相互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土壤的重要性”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简单的实验,了解土壤的性质。

4.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土壤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土壤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1.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2.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失3.生物多样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1我们周围的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课题:1、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课时
2课时
主备老师
教学时间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3.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4.认识到土壤和动植物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一、预习交流展示
把同学们课前整理的比较土壤的方法交流一下,看下哪个小组做的好。教师评价。
二、精讲点拨
设计解决方案
1.谈话:
问题已经产生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好呢?
2.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4.谈话:想一想,当我们发现土壤颜色不同时,你是怎么做的?还记得用的什么方法吗?
4.认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5.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在校园里搜集到的各种土壤
1、记录自己在挖土过程中所看到的,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收获。
2、观察土壤的样品,完成观察记录。
3、学生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
4、汇报。
二、探索调查
1、告诉学生去干什么,向学生交代安全注意事项。
三、拓展延伸
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种类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系统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限时作业:完成新课堂本节第5、6题
板书设计:
比较土壤的方法
渗水实验
讨论时要求:一名同学发言,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你要说出自己的依据。
教后反思:
大树和小草一样都具有生命特征,但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科学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析---发现---认识其本质的共性和异性的过程和方法指导,三年级学生对学科特点把握不够,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充分重视实验和观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下《土壤与生命》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土壤》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土壤的定义、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等方面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土壤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定义、组成和作用,学会观察和分析土壤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定义、组成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土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土壤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特性,从而得出土壤的定义。

3.实验探究土壤的组成: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土壤样本,了解土壤的组成。

4.讨论土壤的作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土壤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保护土壤资源。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土壤的定义二、土壤的组成三、土壤的作用2.人类生活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讨论发言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1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土壤-1教案-苏教版

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材料:
找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三、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二、探索和调查
关于土壤,我们知道些什么?
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
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
想亲自看一看吗?
组织学生讨论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往观察,在观察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组织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及时提示不要惊吓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它们。

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三、回顾和解释
今天我们走进了我们周围的土壤,认识了土壤里面的“居民”。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土壤。

苏教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4)

苏教小学科学3年级下册《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4)
(苏教版)3年级科下册教学设计
咱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式: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2.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亲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组织孩子讨论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往观察,在观察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引导孩子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组织孩子边观察边记录土壤中的小动物。老师及时提示不要惊吓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它们。
组织孩子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三回顾和解释
今天咱们走进了咱们周围的土壤,认识了土壤里面的“居民”。下节课咱们将进一步认识土壤。
小结本课教学,激发孩子探索土壤的热情。
2019年6月27日
二教学材料:
找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
三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目的
一、集中话题
在咱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对象
二探索和调查
关于土壤,咱们知道些什么?
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组织孩子提问
有哪些咱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组织孩子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
想亲自看一看吗?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土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单元课时分配1.我们周围的土壤:2课时;2.了解土壤:2课时;3.肥沃的土壤:2课时;4.土壤的爱护:1课时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材分析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起始课,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去靠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状,了解土壤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这一课要紧在室外进行。

要紧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引发学生展开关于土壤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已知情形和想明白些什么,引发学生认识土壤的爱好。

2、指导学生靠近土壤,发觉土壤中的物质(如: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和蚯蚓……)。

[来源:学+科+网]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动物及其生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

2、会观看、描述、记录自己的观看结果。

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看结果。

科学知识:1、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2、明白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愿靠近土壤。

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白土壤里有什么。

明白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教学预备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学生预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来源:ZXXK]学生预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及成效分析一、导入新课导入: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板书课题讨论:1、你对土壤差不多明白了些什么?2、有哪些想明白的问题?二、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1)说文解字:“土”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依照已有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结,激发学生实地观看的愿望。

(3)提问:在外出进行观看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损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觉,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模样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觉土壤里有些什么。

2、外出实地考察,观看校园绿地一角的土壤。

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先观看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潮湿度等);然后注意观看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摸索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最后注意观看表层土下约2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潮湿度等)。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设计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中的第1课。

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看土壤,明白当地土壤的差不多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看,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看,达到靠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紧密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差不多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我们周围的土壤中怎么说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看研究。

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包蕴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看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看、描述、记录;●明白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紧密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关怀家乡土壤的意识;●情愿交流自己的观看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欢乐。

教学预备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小孩们预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小孩们预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挖一挖,找一找。

1、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3、讨论:在外出进行观看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损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觉,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模样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觉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小孩们明白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专门兴奋的,假如他们不明白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确信会变成玩耍。

让小孩说一说,如此既对小孩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小孩们对考察目的加深明白得。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简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简案

苏教版科学三下《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

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

(科学教材第62页)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土壤,知道当地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做好简单的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观察,达到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这一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

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二、知识与技能
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2.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
研究记录纸。

2.孩子们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
1.注意安全;
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
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

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到室外挖土。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把观察经验内化、升华为知识的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

课后我对孩子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结果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深刻与否是他们对土壤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本环节孩子们的参与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课成败的主要标准之一。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

为什么要放在白纸上?
4.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
5.小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7.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评析】研究别人的研究,这是本课的一大探究特点。

学生常常陶醉于自我的研究成果,
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最好的,表现于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总是忙着自己的讨论。

交换一下,研究别人的研究,让他们自我发现对方不足的地方,同时也让对方找出自己的不足,产生思维上的震撼力。

8.小组交换研究。

9.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10.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11.小组汇报。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