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90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简介
•实验名称:单片机定时器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中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设备:单片机开发板、电源等
实验内容
1.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单片机定时器的分类和特点
3.实验步骤和流程
–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
–步骤2:编写单片机程序
–步骤3:下载程序到单片机
–步骤4:观察定时器的工作情况
4.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单片机定时器实验电路,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
通过下载程序到单片机,观察到定时器按照预设
的时间间隔产生中断,并执行相应的任务。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实现定时功能。
实验分析
•单片机定时器是一种重要的计时和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日后的电子设计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并成功实现了定时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调试和修改程序进行了解决。
这对我们提高了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很大帮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单片机定时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实验教材及课件。
空调机组实验报告
空调机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空调机组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其对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的调节能力,以及对能耗的影响。
实验原理:空调机组通过调节制冷剂的压缩膨胀过程来实现对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的调节。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
实验步骤和记录:1. 打开空调机组的主电源,并设置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2. 观察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记录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和冷凝器的温度。
3. 利用温度计测量蒸发器的温度,并记录。
4. 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记录所得数据。
5. 更改空调机组的设置,并观察其运行状态。
6. 重复步骤2-5,记录所有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如制冷量和能耗。
制冷量可以通过计算蒸发器的制冷量和冷凝器的制热量来得到。
由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下降,蒸发器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而冷凝器则通过散热将热量释放到室外,使空气温度上升,冷凝器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
制冷量与制冷剂的流量和温度差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来评估空调机组的调节能力。
空调机组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来调节室内空气,使其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温湿度计的数据来评估空调机组的调节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空调机组的能耗来评估其能效。
能耗可以通过测量空调机组的电源消耗来得到。
能效是指单位能耗下的制冷量,能效越高,表示空调机组在提供制冷效果时消耗的能量越少。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空调机组能够通过调节制冷剂的压缩膨胀过程来实现对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的调节。
同时,空调机组还能根据设定的温度和湿度来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并能够对能耗进行评估。
建议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工作参数对空调机组性能的影响,例如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表面积等。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引言多普勒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描述了当光线或声音经过运动的物体时,其频率和波长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多种实验方法验证多普勒效应,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一: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实验目的:验证声音在运动源和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辆发出固定频率声音的小车和一个固定的听音器。
2. 将小车以一定速度向听音器移动,并记录每次移动的距离。
3. 同时记录听音器接收到的声音频率。
4.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当小车以不同速度向听音器移动时,听音器接收到的声音频率会发生变化。
当小车接近听音器时,声音频率增高;当小车远离听音器时,声音频率降低。
实验分析: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来解释。
当小车向听音器移动时,声音波长相对于听音器缩短,导致声音频率增高。
相反,当小车远离听音器时,声音波长相对于听音器延长,导致声音频率降低。
实验二:光的多普勒效应实验目的:验证光在运动源和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束激光和一个运动的反射镜。
2. 将激光照射到反射镜上,并记录反射光的频率。
3. 以一定速度移动反射镜,并记录每次移动的距离。
4. 同时记录反射光的频率变化。
5.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当反射镜以不同速度运动时,反射光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当反射镜接近观察者时,光频率增高;当反射镜远离观察者时,光频率降低。
实验分析:这种现象同样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来解释。
当反射镜向观察者移动时,光波长相对于观察者缩短,导致光频率增高。
相反,当反射镜远离观察者时,光波长相对于观察者延长,导致光频率降低。
实验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多普勒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Doppler Radar(多普勒雷达):多普勒效应被广泛用于气象预报和交通监测中。
受迫振动的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受迫振动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受迫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受迫振动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方法;3. 验证理论分析模型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二、实验器材和仪器:1. 受迫振动装置(包括弹簧、质量块、驱动器等);2. 实验台;3. 示波器;4. 动力计。
三、实验原理与内容:1. 受迫振动的基本概念:受迫振动是指振动系统在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驱动下发生的振动。
外力的周期性变化会使振动系统发生非简谐振动,其振幅和频率与驱动力的特性有关。
2. 实验装置和建模:实验中使用的受迫振动装置由一个弹簧和一个质量块组成。
弹簧与质量块形成振动系统,驱动器通过周期性的施加力将振动系统带入受迫振动状态。
建立受迫振动系统的模型时,可以将振动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并假设该系统的阻尼为零。
通过对质量块的运动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受迫振动系统的振幅和频率等特性。
3.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稳固地安装在实验台上,并将驱动器与质量块相连接;(2)调节驱动器的频率和振幅,观察质量块的振动情况;(3)记录不同驱动频率下质量块的振幅和相位差。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 驱动频率-振幅曲线:将驱动频率作为横坐标,振幅作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曲线,可以观察到受迫振动系统的共振现象,并可以确定共振频率和振幅。
2. 驱动频率-相位差曲线:将驱动频率作为横坐标,相位差作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曲线,可以判断受迫振动系统的相位差与驱动频率的关系。
3. 对比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将实验得到的驱动频率-振幅曲线和相位差曲线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评估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五、实验结论与讨论:1.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受迫振动系统具有共振现象,在共振频率附近振幅显著增大。
2. 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的对比结果显示,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受迫振动系统的振幅和相位差特性。
3. 受迫振动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驱动器的精度和实验环境的影响。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热传导性能,并验证傅里叶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物质热传导率,加深对热传导现象的理解。
实验原理:热传导是热能通过物质内部分子振动和自由电子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根据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q = -kAΔT/Δx,其中q是热流量,k是热传导率,A是传热面积,ΔT是温度差,Δx是传热距离。
实验设备:1. 恒温水浴2. 热传导率测量仪3. 标准样品(如铜、铝块)4. 温度传感器5. 保温材料6.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所有设备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 将标准样品放置在测量仪中央,确保样品与测量仪接触良好。
3. 使用恒温水浴设定两个不同的温度,分别作为实验的高温端和低温端。
4. 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样品的两端,以便准确测量温度差。
5. 开始实验,记录不同时间间隔的温度数据。
6. 根据温度数据和傅里叶定律计算热传导率。
7. 改变温度梯度,重复步骤5和6,获得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热传导率。
8. 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梯度与热传导率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热传导率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与其内部结构和分子振动特性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傅里叶定律在描述热传导现象时的有效性,并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进行测定,进一步理解了影响热传导性能的因素。
实验结果对于材料科学和热能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报告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分析原文如下:在这篇实验报告中,我将对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收集到了一系列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我们分别进行了若干次实验,每次实验都记录了反应物消耗的时间。
通过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我们观察到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增加反应物浓度,我们发现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因为更高的浓度意味着更多的反应物分子,从而增加了有效碰撞的概率。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关系。
其次,我们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可以通过考虑反应物分子的动能来解释,更高的温度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得更多分子能够克服活化能,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温度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关系。
另外,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速率可能会随时间逐渐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这可能是因为在反应初期,反应物浓度较高,导致了较高的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导致反应速率下降并趋于稳定。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当反应物浓度和温度都很低时,反应速率非常缓慢甚至几乎没有反应发生。
这是因为在这些条件下,有效碰撞的概率非常低,反应速率受到限制。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些重要结论。
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二者均与反应速率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反应速率可能会变化,并最终趋于稳定。
这些结论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统计学实验报告(汇总10篇)
统计学实验报告第1篇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e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
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
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
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
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汽车全车电路实验报告
汽车全车电路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对汽车全车电路进行实验,探究其电路连接方式、电流分布以及电路故障排除等问题,进一步理解汽车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实验原理汽车的全车电路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包括了发动机电路、车身电路、光照电路等多个电路。
这些电路之间通过多根导线连接,形成了完整的电路网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测量手段,如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流、跳线短接法排除故障等,来深入了解汽车电路的运行情况。
3. 实验内容3.1 电路连接方式首先,我们将学习汽车电路的连接方式,包括串联连接、并联连接等。
我们选取了发动机电路和车身电路进行实验,通过拆卸部分线束,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汽车电路中普遍采用并联连接,以实现电流分流和负载平衡。
3.2 电流分布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汽车电路中的各个电器的电流,了解电流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发动机电路中的启动电机和点火系统是电流较大的部分,而车身电路中,前大灯和音响系统所消耗的电流较大。
3.3 电路故障排查最后,我们将模拟一些常见的汽车电路故障,并通过跳线短接法进行排查。
例如,我们将模拟一个短路故障,通过逐步短接线路,找到短路处,从而定位和解决故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汽车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分布情况。
发动机电路和车身电路通常采用并联连接方式,以实现电流的分流和负载平衡。
启动电机和点火系统消耗较大的电流,而前大灯和音响系统也是车身电路中电流较大的部分。
通过模拟故障排查实验,我们掌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排除汽车电路故障的方法。
通过跳线短接法,可以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找到并解决故障。
5.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汽车全车电路的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汽车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分布和故障排查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排除故障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以上方法,及时解决汽车电路故障,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
实验报告氧气浓度对燃烧产物的影响
实验报告氧气浓度对燃烧产物的影响实验报告氧气浓度对燃烧产物的影响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氧气浓度情况下燃烧产物的变化,并探讨氧气浓度对燃烧反应的影响。
实验装置与材料:1.灼烧装置:一套可调节氧气浓度的实验设备2.氧气供应系统:包含氧气瓶、氧气管道等3.燃烧试样:选取一种常见燃料(如木柴、纸张等)4.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燃烧产物5.实验记录工具:计时器、热敏纸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装置正确连接,保证系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2.确定燃烧试样:选择一种常见的燃料,如木柴片,制作适量的燃烧试样。
3.调节氧气浓度:通过实验装置控制系统,调节氧气浓度为不同的值(如10%、20%、30%等)。
4.点燃燃烧试样:用火柴或点火器点燃燃烧试样,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燃烧观察。
5.观察燃烧现象:记录燃烧试样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燃烧现象,包括燃烧速度、火焰颜色、燃烧产物的形态等。
6.收集燃烧产物:在燃烧过程中,使用收集装置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
7.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不同氧气浓度下燃烧产物的变化。
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燃烧速度明显加快,火焰呈蓝色,并且火焰高度增加。
与此同时,燃烧产物的形态也发生变化。
在低氧气浓度下,燃烧产生的气体呈黑烟状,含有大量未完全燃烧的颗粒物;而在高氧气浓度下,燃烧产生的气体清晰无色,颗粒物减少。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氧气浓度是影响燃烧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氧气作为燃烧的氧化剂,增加氧气浓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氧分子参与燃烧反应,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2.氧气浓度对燃烧产物的形态有明显影响。
低氧气浓度下,燃烧反应不完全,产生大量颗粒物和黑烟。
而高氧气浓度下,燃烧反应充分进行,烟雾减少,产生的气体清晰无色。
3.燃烧产物的变化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未完全燃烧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实验报告的步骤
实验报告的步骤一、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记录、总结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编写一份准确、详细的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的步骤和要点。
二、材料与方法在实验报告的第一部分,需要描述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具体来说,要包括实验所用的设备和工具,试验样品的来源和处理方式,以及实验过程的详细步骤。
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了解,使得实验过程可以被其他人重复和验证。
三、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第二部分应该提供实验所得的结果。
这部分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结果并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展示。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可以增加实验可信度。
同时,对于主要的实验结果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解释其原因和影响。
四、讨论与分析在实验报告的第三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这部分应该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实验结果,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可以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实验结果背后的物理或化学原理等。
同时,如果实验结果存在一些偏差或不确定性,需要提供原因和可能的改进方案。
五、结论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结论应该简洁明了地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一步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可行性。
结论还可以包括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避免重复之前的内容,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六、参考文献在实验报告中,应该引用和标注所有参考文献。
这样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可信度和学术性。
引用文献时,要注明作者、题目、出版年份等重要信息,遵循相应的引用规范。
七、附录实验报告的附录部分可以包括一些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草图、计算公式等。
这些附加信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在附录部分,要注意整理、编排好数据和图表,使其易于阅读。
总结:实验报告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范。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排版整洁美观。
标题的使用应简洁明了,能准确概括实验内容。
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提高实验报告的学术性和可信度。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XX大学物理实验室。
实验人员,XXX。
实验目的,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干涉仪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干涉现象。
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激光器、准直器、分束镜、合束镜、反射镜等。
实验步骤:
1. 调整激光器使其垂直射向准直器,确保激光光束稳定。
2. 使用准直器将激光光束调整为平行光。
3. 将平行光分为两束,一束射向分束镜,另一束射向合束镜。
4. 调整分束镜和合束镜使两束光在干涉仪中相遇。
5. 观察干涉图样,调整反射镜使干涉条纹清晰。
实验结果,通过调整干涉仪的反射镜,观察到了明显的干涉条纹。
随着反射镜的微调,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明暗交替发生了变化,
符合干涉现象的特点。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方法,了解了干涉仪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
这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光学干涉的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
操作能力。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
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这些知识和经
验都将对我们有所帮助。
各类理疗仪器的实践演示实验报告
各类理疗仪器的实践演示实验报告实践演示实验报告——各类理疗仪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了解并掌握各类理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演示来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及效果。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高频电疗仪、低频电疗仪、超声波仪、磁疗仪、激光治疗仪、理疗床等。
2、理疗手套、理疗袋、电极片、理疗眼罩、按摩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高频电疗仪实验演示:将高频电疗仪插座插入电源插座,将手柄插头插入仪器连接孔,按下电源开关,调整频率、强度和时间等参数,将电极片紧贴患处,让患者感到舒适即可。
本次实验演示高频电疗仪能改善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2、低频电疗仪实验演示:将低频电疗仪插座插入电源插座,选择相应治疗模式(如普通模式、内关穴模式、背部按摩模式等),设置治疗时间和强度等参数,将电极片贴近疼痛部位,让患者感到舒适即可。
本次实验演示低频电疗仪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细胞活力,缓解肌肉疲劳等作用。
3、超声波仪实验演示:将超声波仪插座插入电源插座,将治疗头贴近患处,打开机器开关,设置频率、强度和时间等参数,使患者感到舒适即可。
本次实验演示超声波仪能促进软组织修复,增加细胞活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浮肿等作用。
4、磁疗仪实验演示:将磁疗仪插座插入电源插座,将治疗器紧贴患处,打开仪器开关,调节磁场强度和治疗时间等参数,让患者感到舒适即可。
本次实验演示磁疗仪能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促进软组织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
5、激光治疗仪实验演示:将激光治疗仪插座插入电源插座,将治疗器紧贴患处,调节激光功率和治疗时间等参数,让患者感到舒适即可。
本次实验演示激光治疗仪能促进软组织修复,加速骨骼愈合,消除炎症,加强免疫力等作用。
6、理疗床实验演示:将患者放在理疗床上,选择相应的按摩和振动模式,让患者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理疗。
本次实验演示理疗床能缓解肌肉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机能等作用。
有氧运动的实验报告
有氧运动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探究有氧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1. 心率监测仪器2. 有氧运动器械(例如跑步机、椭圆机等)3. 参与实验者实验过程1. 实验前,选择30名健康的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并向他们解释实验的目的和过程。
2. 实验开始前,为每位参与者测量基础心率,并记录下来。
3. 实验员详细解释有氧运动的定义,例如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活动。
4. 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有氧运动,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有氧运动。
5. 有氧运动组的参与者在跑步机上慢跑30分钟,运动强度控制在60%-8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
6.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放松休息,保持静止状态。
7.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心率监测仪器记录每位参与者的心率变化,并实时记录。
8. 有氧运动结束后,为每位参与者再次测量心率,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实验结果显示,有氧运动组的参与者心率显著增加,相比起源始心率,平均上升了30%。
2. 对照组的参与者心率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增加。
3. 与实验开始前相比,有氧运动组的参与者运动结束后的心率明显降低,回到了接近基础心率的水平。
4.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显示心率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1. 有氧运动会显著增加心率,并且随着活动强度的增加心率增加的幅度也会增大。
2. 有氧运动结束后,心率会迅速恢复到接近基础水平,表明有氧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短暂的。
3. 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强心肺功能,并促进氧气供应和废物排泄。
4. 心率是衡量有氧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控制运动强度可以达到不同的健身效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有氧运动会显著增加心率,并且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的结论。
了解这些结果对于人们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健身目标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能适度进行有氧运动,通过控制运动强度保持心率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身体素质。
电子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2. 掌握电子秤的校准和误差分析。
3. 提高对电子秤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将物体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测量仪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通过秤盘的弹性变形,将物体的重量传递到传感器上。
2. 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处理等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在电子秤的显示屏上,即为物体的重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子秤2. 标准砝码3. 待测物体4. 电脑(用于数据记录与分析)四、实验步骤1. 将电子秤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确保电子秤处于工作状态。
2. 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准,确保电子秤的初始读数准确。
3.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
4. 记录下待测物体的重量数据,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5.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子秤的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标准砝码校准数据:- 标准砝码重量:100g- 电子秤示数:100.2g- 校准误差:0.2g2. 待测物体实验数据:- 待测物体重量:50g- 电子秤示数:49.8g- 实验次数:5次- 平均值:49.96g3. 误差分析:- 绝对误差:0.04g- 相对误差:0.08%六、实验结论1. 电子秤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2. 通过标准砝码校准,可以减小电子秤的初始误差。
3.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秤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电子秤的放置稳定性,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实验前应对电子秤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进行多次实验时,应注意记录数据,以便分析误差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八、注意事项1. 电子秤应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避免将电子秤放置在高温、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中。
霍尔电压实验报告
霍尔电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磁场中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霍尔电压,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掌握测量霍尔电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霍尔效应当导体中存在电流时,会在导体两侧产生一定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势差。
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爱德华·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
2. 霍尔电压测量原理在磁场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偏转,从而形成横向电场。
这个横向电场会使载流子受到一个力,在载流子移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横向电势差,即霍尔电势差。
根据此原理可以测量出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三、实验器材和仪器1. 磁铁2. 万用表3. 毫伏表4. 直流稳压电源5. 霍尔元件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步骤:(1)将霍尔元件固定在实验台上;(2)连接电路,将直流稳压电源接到霍尔元件上,调节电压,使其达到预定值;(3)测量霍尔电势差,用万用表测量霍尔电势差的大小,并记录数据;(4)改变磁场方向,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数据。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磁场强度和霍尔系数,并绘制出磁场强度与霍尔电势差的关系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可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磁场强度与霍尔电势差呈线性关系。
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磁场强度对于产生的霍尔电势差有较大的影响。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
2. 实验过程中应仔细操作,避免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
3. 在进行实验时应保持仪器干净整洁,并及时清理污染物。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了解到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掌握测量霍尔电压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磁场强度对于产生的霍尔电势差有较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霍尔元件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报告开头模板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1. 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实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 实验目的(1)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简要介绍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的核心公式/定律为……(列出核心公式/定律)。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有:……(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及型号)。
2. 实验试剂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有:……(列出试剂名称及浓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2)准备好实验试剂,并确保其质量符合实验要求;(3)熟悉实验步骤,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2. 实验操作(1)……(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2)……(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3)……(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
3. 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测量结果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测量值等。
2. 实验结果分析(1)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2)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总结实验结论),证明了……(阐述实验原理)。
七、实验心得与体会1.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体会)。
2. 体会(1)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至关重要;(2)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3)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人为误差;3. 实验数据要真实、准确,不可篡改;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归还实验器材。
实验报告_氧化还原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3.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极电势与反应方向的关系;4. 熟悉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失去电子),另一个物质被还原(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电子转移、化合价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态发生变化。
电极电势是衡量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温度、标准电极电势等因素有关。
电极电势越高,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越强。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电子天平、pH计、电极、盐桥、伏特计、导线等;2. 试剂:FeCl3溶液、KI溶液、NaCl溶液、HCl溶液、CuSO4溶液、ZnSO4溶液、NaOH溶液、KMnO4溶液、KI溶液、FeSO4溶液、H2SO4溶液、HNO3溶液、Na2Cr2O7溶液、KCl溶液、NH3·H2O溶液、CCl4、酚酞溶液、红石蕊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FeCl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KI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若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棕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NaCl溶液,然后逐滴加入HCl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 电极电势实验(1)取一支烧杯,加入2mL CuSO4溶液,插入铜电极,用导线连接伏特计,记录电压值。
(2)取另一支烧杯,加入2mL ZnSO4溶液,插入锌电极,用导线连接伏特计,记录电压值。
(3)将铜电极和锌电极分别插入两支烧杯中,用盐桥连接,用导线连接伏特计,记录电压值。
(4)向两支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电压值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eCl3溶液与KI溶液混合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棕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反冲定理的实验报告
反冲定理的实验报告1. 引言反冲定理(又称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根据反冲定理,如果物体A施加力给物体B,那么物体B 同样会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给物体A。
该定理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分析质点系中的运动、计算推进器的推力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施加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验证反冲定理的准确性。
2. 实验原理反冲定理可表示为:若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F,则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一个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F'。
即F' = -F。
3. 实验装置和方法装置:- 两个弹簧测力计- 手推车- 平滑水平地面方法:1. 将两个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手推车的两侧,保证其测力显示轴线接近于水平。
2. 在水平地面上放置手推车,使其保持平衡。
3. 同时按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按钮,记录两个测力计示数记作F1和F2。
4. 交替按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按钮,记录示数。
5. 比较各次测得的示数,并验证反冲定理。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数据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1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2 (N)1.5 1.52.0 2.02.5 2.53.0 3.0数据处理:根据反冲定理,物体A对物体B施加的力F1应与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力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通过比较示数F1和F2,可以验证反冲定理。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测得的示数F1和F2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例如,在某一次测量中,F1 = 2.5 N,F2 = -2.5 N。
这与反冲定理的预期结果完全一致。
因此,实验结果验证了反冲定理的准确性。
反冲定理的验证是基于牛顿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这意味着反冲定理在许多实际情况中都适用。
反冲定理对于力的分析和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们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的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反冲定理可以用于计算推进器的推力。
推进器通过喷出物质产生反冲力,从而推动物体运动。
根据反冲定理,当物体受到的推力增加时,物体本身也会受到增大且方向相反的反冲力,从而产生加速度。
什么是实验报告及实验报告怎么写
什么是实验报告及实验报告怎么写
什么是实验报告及实验报告怎么写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开展,实验的种类、工程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拟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根底上进展。
它主要的.用处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因此,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
不允许草率、马虎,那怕是一个小数点、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不能无视。
实验报告大体上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来写:先写实验的时间,有的还应写明气候和温差的变化。
再写实验的工程和次数。
再写实验的内容,这是主要局部,重点写明: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二、仪器和配料,即被实验的实物和供实验时用的各种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三、步骤和方法。
要写明根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展实验,经过哪几个步骤等,要把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所得
的变化和结果写清楚。
为便于说明问题,还可以附制图表。
您正阅读的文章由.kt250.整理,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四、数据记录或处理。
可并在第三点写,也可单独列出。
五、讨论。
主要谈谈实验者对整个实验的评价或体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不同见解、建议等。
实验报告的要素与书写技巧
实验报告的要素与书写技巧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实验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通常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结论等要素组成。
良好的实验报告不仅能展示实验者的实验能力,还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实验工作的过程和结果。
本文将详细论述实验报告的要素与书写技巧,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步骤的详细、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分析的合理以及结论的得出等。
一、实验目的的明确实验目的是实验报告的核心,要明确、具体、可行。
在实验目的的阐述中,要回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以及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等问题。
实验目的的明确有助于实验者将实验重心放在核心任务上,同时也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二、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原理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验原理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公式、定律、实验方法等,并在阐述过程中给出充足的说明和示例,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步骤的详细实验步骤是实验报告的操作指南,要详细地记录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尽量排除歧义,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惑。
此外,还需要注意实验步骤的时态一致,避免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保持客观性。
四、实验结果的准确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重要内容,要准确地记录实验观测到的数据和分析得出的结果。
在书写实验结果时,应注意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并且要及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以便后续的实验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五、实验分析的合理实验分析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在实验分析中,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比较、计算和求证等方式,得出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此外,还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和趋势,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六、结论的得出结论是实验报告的总结和归纳,要根据实验分析的结果,得出对实验目的的回答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FORTRAN 90的编程环境与简单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FORTRAN90的编程环境——Fortran PowerStation 4.0,并能够在此环境下编写FORTRAN90的程序。
2.掌握FORTRAN90程序中所用到的类型说明语句、赋值语句、读、写语句等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并掌握这些语句的功能。
3.掌握简单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用简单的语句编写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
4.掌握FORTRAN90源程序的结构特点与书写规范。
二、实验要求1.根据题目,设计各题算法并画出流程图,按照流程图编写程序。
2.对每个程序认真进行语法检查与逻辑检查。
3.上机调试程序。
按各个程序输入计算机,并且编译和连接,如果在编译、连接中有错误信息,则要根据这些信息找到程序中的错误所在,然后修改程序,直至正确。
4.运行程序,记录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的情况。
5.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开机;进入Fortran PowerStation4.0集成工作环境,了解工作环境及其菜单的使用,输入如下FORTRAN90源程序,并以A1.F90存盘。
PROGRAM EX1IMPLICIT NONEPRINT *,'2+3=',2+3PRINT *,'This is a program!'END PROGRAM EX1编译、链接、运行后,结果是:2.输入并调试以下程序,查看运行结果。
PROGRAM EX2IMPLICIT NONEINTEGER::A,B,CREAD *,A,BC=A+BPRINT *,'A+B=',CEND PROGRAM EX2运行时,输入2,3↙,则结果是:3.程序设计4π3R)及经过球心的横切面的直径(2R)、周长(2πr)⑴已知一个球的半径,求它的表面积(4π2R)、体积(3和面积(π2R)。
⑵某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为每个职工准备一个工资袋。
假定币值为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和1角9种,设某职工的工资为X,试计算他的工资袋里各币值的张数。
⑶求方程X2+3X-1=0的根。
实验2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的正确书写形式,能够画出分支结构的结构化流程图。
2.掌握逻辑IF 语句、块IF 结构、多重条件IF 结构、CASE 结构等语句的语句格式、基本功能及执行过程。
3.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够用多种方法编写同一程序。
4.熟练掌握分段函数、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程序设计方法等问题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1.按照题目要求,对编程各题画出结构化流程图。
2.根据流程图,编写出各题的程序,并认真进行静态检查。
3.对于题目⑴,要求用X=-2,X=0,X=3三个值分别检验程序,并输入X 的值为-1、1,观察程序运行情况。
4.对于题目⑵,要求分别输入各分数段的成绩,观察程序运行情况。
5.对于题目⑶,要求分别用下面三组输入来验证程序: 1,6,9 2,5,3 3,6,56.详细记录输入数据的情况和输出结果的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运行下面程序: PROGRAM EXAM1IMPLICIT NONE INTEGER::A,B,C A=5;B=3;C=A.AND.B PRINT *,CEND PROGRAM EXAM1 结果为: 2.运行下面程序:PROGRAM EXAM2LOGICAL::L1,L2,L3 L1=.TRUE.L2=2>3; L3=.NOT.L2.AND.L1 PRINT *,L1,L2,L3END PROGRAM EXAM2 结果为: 3.编写程序:⑴ 编写计算分段函数:)1()11()1(102≥<<--≤⎪⎩⎪⎨⎧+=x x x ex y ⑵ 由键盘输入学生成绩,要求输出该成绩的等级A, B, C, D, E 。
其中60分以下为E ;60~70分为D ;70~80分为C ;80~90分为B ;90~100分为A 。
要求分别用块IF 和块SELECT CASE 语句编写。
⑶求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
实验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语句功能及执行过程,能够画出循环结构的结构化流程图。
2.掌握循环嵌套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理解循环嵌套与并列循环的不同之处。
3.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几种循环语句和循环嵌套编写简单的程序。
4.熟练掌握求各种级数、阶乘和判断素数等问题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1.按照编程题目的要求设计各题的算法,画出相应的结构化流程图。
2.按照流程图编写出各题的程序,并仔细进行逻辑结构和语法的检查。
3.掌握循环程序调试的特点,在必要的时候可采用设置断点的方法,查看循环过程中变量的变化情况。
4.详细记录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其它程序调试情况,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下面程序功能是求正整数M,N的最小公倍数。
在标注行有错,请改正。
PROGRAM EXAMPLEIMPLICIT NONEINTEGER::M,N,K,T,IREAD*,M,NI=1IF (M<N) !<==ERROR1T=M;M=N;N=TENDIFK=MDO WHILE ( MOD(K,N) =0) !<==ERROR2I=I+1K=K*I !<==ERROR3END DOPRINT *,KENDERROR1处正确的语句是:ERROR2处正确的语句是:ERROR3处正确的语句是:2.下面程序功能是判断一个三位正整数N是否是素数,若是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
在标注行有错,请改正。
程序如下:PROGRAM EXAMIMPLICIT NONEINTEGER::N,ILOGICAL::LL=.TRUE.READ(*,'(F3)') N !<==ERROR1DO I=2,N/2IF(MOD(N,I)=0) !<==ERROR2PRINT *,'NO'L=.FALSE.EXITEND IFEND DOIF(L=.TRUE.) PRINT *,'YES' !<==ERROR3ENDERROR1处正确的语句是:ERROR2处正确的语句是:ERROR3处正确的语句是:3.编写程序:⑴输入两个正数M、N,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⑵求阶乘的值T=N!。
⑶求S=1-1/( 1*2 )+1/( 2*3 )+……+N-/( N*( N+1 ) )的值,直到某项绝对值小于510-为止。
(1)⑷编程,打印以下图形:*****************************************⑸输出100~500内的所有个位数字为1 的素数,并统计其个数。
⑹打印出1000以内的所有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正整数,其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407=4*4*4+0*0*0+7*7*7,则407是一个水仙花数)。
实验4 子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理解子程序的概念,理解FORTRAN90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的概念,能够对于编程题分别采用这两种过程编程实现,以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2.理解虚实结合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子程序、子例行子程序的一般设计方法,能够用过程的方法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验证FORTRAN90所提供的格式符,并在程序中应用。
4.熟练掌握求阶乘、求累加和、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根等一些常用算法的通用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1.子程序是为完成特定的功能而设计的,应使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为此,通常的数据输入、输出尽可能安排在主程序中进行。
2.按照题目的要求设计算法,并写出相应的程序。
3.上机调试各程序。
因为每个程序都是由多个程序单位组成,因此每个程序的调试都要在各个程序单位上进行。
在调试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各个程序单位编译时计算机给出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试。
4.掌握函数子程序、子例行子程序调试的特点,在必要的时候可采用设置断点的方法,查看函数子程序、子例行子程序的执行情况。
5.详细记录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其它程序调试情况,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子例行子程序ZZ的功能是将N行M列的整型矩阵A转置。
调用该子程序,求一个3行4列的整型矩阵X的转置矩阵Y并打印。
请在画线处填空,以完成题目的要求。
PROGRAM EXAMIMPLICIT NONEINTEGER,DIMENSION(3,4)::X,Y(4,3)INTEGER::I,JDO I=1,3; READ (*,'(4I4)') (X(I,J),J=1,4); END DOPRINT '(1X,4I4)',((X(I,J),J=1,4),I=1,3)________PRINT * ,'输出转置矩阵:'WRITE(*,'(1X,3I4)')((Y(I,J),J=1,3),I=1,4)END PROGRAM EXAMSUBROUTINE ZZ(A,N,M,B)IMPLICIT NONEINTEGER::N,M,I,JINTEGER,DIMENSION(:,:)::A(N,M),B(M,N)DO I=1,NDO _ _____ _ ___________ ____END DOEND DORETURNEND SUBROUTINE2.编写程序:⑴编写一个子例行子程序IAC用来求N!(值为实型)。
子程序中应对自变量进行检查,对不合理的变量给出错误信息。
然后求下式(R和K的值由键盘输入)的值。
)!(!!K R K R C -=⑵ 用牛顿迭代法编写一个通用函数求方程的一个根。
并求以下两个方程的根:132024232=+-+=++x xxx x⑶ 求s=∑=101!n n =1!+2!+ (10)实验5 数组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组的概念,掌握数组的定义、数组元素的使用;理解和掌握动态数组的概念与使用、数组在过程中的应用。
2.学会用数组的方法编写一些简单程序,理解数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3.熟练掌握数组在矩阵运算、排序查找、数据统计及求杨辉三角等方面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1.按照题目的要求设计各题的算法,并写出程序。
2.FORTRAN 90中多维数组元素的排列顺序是以列序为主序的,因此在对多维数组进行输入输出时,要注意观察元素的输入输出顺序。
3.上机调试各程序。
调试程序时,要充分注意和利用编译、连接和运行时计算机给出的信息,要求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较熟练地判断出程序的语法错误和一般的逻辑错误。
4.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运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