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
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读张承志《北方的河》读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就像读一首理想主义的诗,一首深刻的人生哲理诗。
读他的《北方的河》就像在憧憬一个梦,这篇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充斥着一种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读着《北方的河》,就像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的一次跋涉。
张承志的小说中总是充斥着对祖国河人民命运的关注,他在现实中感到迷茫,但同时又充满了希望,对伟大的祖国充满着深沉的爱和无比的死心塌地的信任,正如他在小说开头一段中所说的:“对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
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
“作者对他的祖国是自信的,对他自己是自信的,这也使《北方的河》中的“他”也充满了自信。
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被北方的河惯坏了的野孩子,北方的河用它特有的狂野河宽容娇惯了在它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小说中的“他”是一个知青,是一个伟岸的充满着青春活力的人物,他热爱北方,尤其热爱北方的河,北方的这些河曾使他干瘪的灵魂一度饱满,在这些奔腾的大河中,他追寻着人生的真谛,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他在追寻中成长,健壮,成熟。
从无定河到黄河、到湟水,从追忆中的额尔齐斯河到梦想中的黑龙江,北方的这些大河见证了他的成长。
“他”是在北方的河的爱抚和关照下成长起来的,是黄河的粗糙又温暖的安慰使他成长,永定河的沉静、含蓄和宽容让他成熟,黄河,作者在小说中重点描写的一条河,黄河是北方的第一大河,它是北方最伟大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出了华夏文明,所以作者在小说中说:“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黄河孕育了“一个犷的大自然,一个广阔的世界”——北方,黄河中凝聚着一种深重的历史沉淀,让我们一代代地去解读、去发掘。
在小说中,黄河的出场是震撼的,是阔大的“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他腰折膜拜的大自然”正是在这种粗糙又温暖的大河的安慰下,使他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坚强的青年,一个在爱情和友谊、背叛与忠贞、锤炼与思索中站起来的战士,在他的生命流程中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诚挚热爱、对爱情忠贞不渝。
北方的河语言分析[推荐5篇]
北方的河语言分析[推荐5篇]第一篇:北方的河语言分析《北方的河》的语言特色分析内容摘要:《北方的河》的语言大气磅礴,其中含有神秘性和民族性,包括作为北方人的豪爽和民族的特色,而语气词的大量使用和句子长短不同也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语言特色长句短句神秘性语气词一、长句抒情,短句叙事(1)长句抒情《北方的河》,总的来说长句和短句的比重并不是相等的,分布也不是很均匀。
并且在细细对比之下又不难看出,这些长短不一的句子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
长句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并且在这些长句中,又有一大部分是用来抒情的。
在长短句交织的小说中,长句的抒情性表现得很明显。
比如,在小说中有这样两段话:他看见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
蓝青色的山西省的重山如一道迷蒙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斜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
······他仿佛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姑娘:那是一个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把她打垮的热情似火的姑娘。
那姑娘正茂盛地踩着河岸上丛生的荆棘,笔直地正对着他大步走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这两段中所描写到黄河的景象以及梦中的黑龙江旁自己心中的那位深爱着的姑娘,毫不掩饰地将自己心中的那种对北方的河的向往之情以倾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一种袒露心扉的方式在文中很普遍。
第一段中的句子节奏为:11字,25字。
18字,8字,24字。
第二段的句子节奏为:14字,25字。
16字,11字。
这种节奏的句子,除了第一段中有一个8个字的相对较短的句子以外,全部都在10个字以上,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慢节奏的但是很全面的文本呈现。
这中长句表达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是作者在给读者们一个力求全面的解释——对自己情感的解释。
而这种解释,却能够保证作者的感情表达充分。
因为在这些句子中,作者所能想到的一系列的形容词的罗列是被允许的。
《北方的河 》(张承志作品)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在老师强烈的推荐下,我最近一直在看这本小说,虽然刚开始看的时候,一切都感觉都很平淡,没什么太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文章刚开始讲述一个即将要考研究生的男主人公对河的热爱,我几乎是比较忽略对河流描写的细看,随着作者思路的延伸,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以有血有肉的社会,包括那个时代的各种黑暗、各种压迫、各种不自由和无奈以及反抗.....老师上课拿着本书的作者对人物情感处理的描写与金庸小说作对比,在《北方的河》里有表现情感,比如在刚开始的时候,男主人公在车上看见文艺女青年的背影,内心的独白,对女青年的远距离“审美”;然后到在黄河边上两人之间互相倾诉童年,男主人公没有父亲,女青年在十二岁那年父亲被红卫兵杀害,两人之间的表情及内心独白都描写的非常真实而且不突兀;在回到北京之后,女青年的压力和“研究生”的一系列遭遇和不敢互相倾诉导致最后的分离让读者感到很惋惜;对比张承志的描写和金庸笔下的描写,我确实感觉到金庸老师不太擅于进行感情的描写,而且也没有三角恋的情节(在张承志的书中最后就有华北和女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三角恋关系),简化了人物的感情表达,反正有些怪异读起来。
我特别欣赏张承志能把人物描写的特别逼真,感觉这样的人就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
我在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和书中女大学生的感觉一样,感觉“研究生”太理想主义了、太孤芳自赏了、不太喜欢。
但是看到最后,我还是很喜欢“研究生”的角色,他敢拼,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害怕比如在他知道自己准考证拿不到的时候,但是这个时代不会停止他前进的脚步;女青年和华北比较适合在一起,男主人公应该有一个和他一样大方、敢拼的女子和他成为伴侣,但是文艺女青年不行,她需要一个能让她成功的人来指导她前进,而这些“研究生”给不了,华北是一个可以真正帮她成功的人,文中有一段讲述华北和“研究生”大吵的事,从侧面也写出了那个时代对青年人的束缚和压迫,生活的艰难等等,感触很深。
最后一个感触就是,文章到处都是河,作者先是写自然景观的河,然后写河像自己的父亲,最后写各种人是各种河,又不一样的体会,这也将河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河的品质得到了阐释,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好的作品教会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在从中受益,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小心得体会,期待老师批评指正!。
阅读张承志
阅读张承志一阅读张承志是从《北方的河》开始的。
当然在读到这本小说前我早已听过他的名字。
《北方的河》的内容提要就吸引了我,正合我当时单纯而满怀雄心壮志的我的心境,我是带着心向往之的激动去读它的。
事实上,一开始读它我就不能不为之激动,那哲思,那激情、那执着,也有别于我以前读过的各种小说,这不像小说,更像一首诗,我感到一种冲动,一种想飞越眼前狭窄单调的世界,飞向一个广阔的世界,当时读完就写了一篇《让青春飞扬》投到校广播站。
不过作为小说,我是感到有些失望和不满足的,似乎激情刚被激起就没了下文,人物、情节都太少太简单,与我由内容提要所展开的想象相差太大,让我感觉激情无处投放。
但不管怎么样,《北方的河》还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它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热情,对祖国对事业对人生的真挚热情,只是它不像一般习惯的从外部世界来体现、印证,而是主要通过内心世界来表达的。
《北方的河》张承志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二这种强烈的印象使我后来在书店看到张承志的小说时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就是这本《回民的黄土高原》。
初读很吃力,比《北方的河》吃力多了,感觉迥然不同,但耐着性子读下去,终于读得有种欣喜、兴奋充入身心。
情节依旧简单,文字仍旧凝炼乃至晦涩,但在这晦涩之中我渐渐把握到同样单纯的主题,真的是让人惊讶的单纯《大阪、《九沟》等,而这单纯却让我深深地感动,甚至比《北方的河》还让我感动,那是怎样一种艰难,又是怎样一种执着呀。
不过,它却让我冷静多了。
《北方的河》曾让我产生飞越眼前单调狭窄世界的冲动,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可笑,那里的种种同样是甚至是更加单调狭窄的,而不仅仅是艰辛,那需要怎样一种勇气和心力,我由衷地敬佩张承志。
但这本小说的中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心灵史》我却还是难以理解也难以喜欢的,这原本更是他心灵的自由表白,但也许也更集中了他的偏激、沉重和晦涩,也许是我太浅薄。
《回民的黄土高原》张承志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三买下《荒芜英雄路》这本张承志的随笔时,我是作好了“啃”的准备的。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对生命与自然的探索《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4年。
这部作品以一位大学毕业生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过程为背景,通过他对北方几条大河的考察、追忆和神往,展现了一个北方青年对生命与自然的探索。
首先,我被小说中对北方大河的描绘所吸引。
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北方的河呈现得雄浑、壮阔、绚丽。
这些河流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北方青年心灵的寄托和向往。
它们奔腾不息,汹涌澎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坚韧。
在北方青年的眼中,这些河流不仅是地理的存在,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追求。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坚定的青年,对生命和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更是为了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在考察北方大河的过程中,他不仅了解了河流的地理特征,更深入地感受到了河流所蕴含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此外,小说中的爱情线索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主人公与一位女摄影记者的相遇和相知,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柔情和温度。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对彼此的认同和支持,更是对生命和自然的共同追求和敬畏。
这种爱情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北方的河》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它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北方的河流和自然景观产生了更多的向往和憧憬。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
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信仰。
《北方的河解读》
自然和人性的礼赞————《北方的河》美学解读《北方的河》是一部新时期表现人与自然抗争和统一的优秀作品。
作者通过主观移情和艺术想象,展示了一个“人化的自然”,充满理想美的世界。
文中共提到了六条河,分别是,黄河,无定河,湟水,永定河,额尔齐斯河,及想象中的黑龙江。
综合塑造了北方大河的人化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各大河与作品主人公不同性格层次相交流汇合的灵性,给读者展示出一个充满了理性美的世界。
结构:从自然美、人性美、理想美、领悟美四个部分对《北方的河》进行美学方面的解读主人公小时生父抛弃母亲,由母亲养大,父亲位置缺失。
自然美主要从黄河这个意向进行分析。
或许我们许多人都见过祖国大地上纵横的河流,欣赏过长河落日,惊叹过巨流,抑或也曾横渡过古朴的黄河,跨越过宽阔的长江。
张承志笔下的“黄河”不单单是黄河本身还有主人公对其的审美化了的定位。
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可能性,同时审美对象也具有开放性。
黄河,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黄河一直是象征“母亲”这一形象,然而在张承志《北方的河》中“他”却将其定位为“父亲。
在主人公的眼中,它“古朴”、“凝重”、“老实巴交而又自信而强悍”,它横空劈开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这种奔腾汹涌、轰轰烈烈、倔强冲撞和勇往直前的气势,也正是主人公不屈命运、奋勇向前搏击人生披荆斩棘的胆气与毅力的写照。
在黄河面前,“他”完全是一个儿子般的臣服与敬仰,他向着他喊出了“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的深情表白,他坚定的认为,自己多年前轻松自如的横游黄河的壮举是“黄河父亲”在暗中保护着他这个“小儿子”,如今再次面对着“烧起来”的黄河,赤铜色的浪头,激动的火焰,眼前跳动着的旋转、吼叫和清唱着的通红的浓彩,“他”认为那是黄河父亲在召唤“他”,于是“他”的内心再次被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清所燃烧,“他”摆脱姑娘的恳求,忍着心中剧烈的感动,再次匆匆向那急速流动的火焰奔去、向“黄河父亲”扑去,真切感受它的拥抱,在它燃烧的怀抱中‘,向它展现“他”不屈的决心,让这河水抚摸他刚毅的男子汉身躯,让它继续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张承志《北方的河》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张承志《北方的河》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承志《北方的河》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 (见张承志《黑骏马》条) 内容概要主人公他是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黄帅: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黄帅: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撰文/黄帅张承志于1985年创作的《北方的河》无疑是最经典的知青小说之一,小说中对风景的书写有着由自然感发向民族国家认同心理的过渡特点。
在对于这一经典文本,评论家们从来没有吝啬过笔墨。
王蒙曾称其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甚至激动地称赞道:“他如何找到了这样一个好的、我要说是非凡的题目,您羡慕的眼珠子都快燃烧起来了!” 一向在文坛以沉稳老辣著称的王蒙居然也有如此激动之时,可见小说对其震撼之强。
但与一般评论不同,也有知青背景的王蒙首先用“非凡的题目”来称赞作品,我们似乎可以一窥其中作家之间的共同体验。
也就是说,《北方的河》在文坛上更有某种通约式的象征意味,其中的隐微内涵值得玩味。
关于成长的民族寓言“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
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
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
”《北方的河》以这段强烈的情感呼告为开篇,放佛拉开一场历史正剧的大幕。
张承志在此处的姿态无疑是极其明显的——主动充当知青一代人的代言人——这使文本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关照感,也具有了时代的典型意义。
作者在这段序言之后,又坚定的写道:“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
因为在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
从这种观点看,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在呼告时代情绪后,张承志从更加广阔的民族国家的视野出发,弘扬一种乐观姿态,以至于贯穿整个文本的都是这样一种奔放热烈的理想气质。
这段经典的序言,叙述语气颇似杰姆逊笔下的“民族寓言”。
从这个角度看,《北方的河》首先提供给我们一个信息——民族国家的地理疆域在知青一代的叙述中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的想象,这种想象通过对祖国江河风景的认同唤醒了新生命,青年人(中国人)终于从旧制度的桎梏中挣脱,新时期的现代性由此展开。
论《北方的河》给人的意境之美
论《北方的河》给人的意境之美作者:陈鹤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6期摘要:人的意境会反映不能得东西,意境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古、典意境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和谐安宁乃至于出尘之思是中国古典意境产生的审美效果。
意境与现代生命节奏、现代生活的脱节引起了意境在现代审美中的危机。
意境美学范畴要进人现代审美体系,并且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注入现代精神,适应现代人的生命节奏。
关键词:心理艺术意境审美[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036-01在《北方的河》中,北方的大江大河,不再是古典意境中“景”的和平与静穆,而是赋有了男性的雄强的生命之力,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
在张承志的笔下,黄河是一大块一大块半凝固的流体,稳稳地前移,老实巴交但又自信强悍,在夕阳之下,整条河都变红了,铜红色的浪头沉重地卷起来,又卷起来,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
它接受万山的朝拜,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黑龙江解冻时的一声巨响使得整个雪原、整个北方大地都呻吟着震颤着。
整条河的上下连声炸响,冰排、冰州、冰块、冰岛在漩流中愤怒又惬意地粗野碰撞。
华夏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基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天人合一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
哲学引领了艺术的精神,反过来艺术又模拟了一个民族基本的生存结构和生存形态。
中国古典意境的基本结构是情景交融,而情景交融正是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艺术表达,它们之间递进的图式是情景交融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天人合一。
意境与华夏民族的生存结构和生存形态的同构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古典意境形成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在中国古典艺术中,自然基本上以秩序与和谐的面目出现,是“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式的温婉。
在中国古典意境的审美空间中,不容易出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与不和谐。
面对自然的雄伟,不激发人的征服的欲望,反映的是人对自然的无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在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和谐与顺应,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和谐的前提下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摘录:张承志《北方的河》赏析
摘录:张承志《北方的河》赏析《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
作品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无定河的汇合处。
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
他有过苦闷的迷惘,有过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顿悟。
作品中,他已经以奋斗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要不顾一切地向生活挑战,向新的人生目标冲刺。
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
准考证终于获得了。
临考前夜。
“他”梦见了黑龙江,“他”与滚滚而下的满江缤纷冰流一起前进,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踪贯穿起来,象征性的表现了年轻一代的坎坷经历和追求。
张承志笔下这种与其生平经历息息相关的“北方的河”是将北方的河意象化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中那样一种积极进取,刚健奋发,生生不息的阳刚文化特质与精神意蕴。
“北方的河”是精进不已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那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的展示,是充满了阳刚气质与进取精神的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理念的形象表达,也是其文化理想主义信念诉求的呈示。
“我就要成熟了,他听见自己在用浪涛的语言说着,我就要成人了。
我很快就要窥见那北方的秘密。
他感到自己正随着一泻而下的滚滚洪流向前挺进,他心里充满了神圣的豪情。
我感激你,北方的河,他说道,你用你粗放的水土把我哺养成人,你在不觉之间把勇敢和深沉、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同时注入了我的血液。
你用你刚强的浪头剥着我昔日的躯壳,在你的世界里我一定将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战士。
你让额尔齐斯河为我开道,你让黄河托浮着我,你让黑龙江把我送向那辽阔的入海口,送向我人生的新旅程。
我感激你,北方的河。
“张承志笔下直言不讳地称谓命名为“父亲河”的“北方的河”所要“窥见”的乃所谓“北方的秘密”。
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
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张承志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一位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常富于粗犷强悍的气势、绚丽浓重的色彩和丰富沉实的底蕴。
他的作品反映的也不是一己的苦闷、追求,更多的是反映一代人共有的理想、追求、欢乐和苦恼,尤其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角。
被人们称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更以广阔的艺术视野、深沉的历史感、雄浑的气势、强烈的时代精神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一、崇高的风貌《北方的河》中描述的是自然领域中的崇高在艺术领域里再现出的雄浑粗狂强悍的力的崇高。
深不可测的无定河谷,河谷两侧千沟万壑,“像个一览无余的庞大沙盘”,使人仿佛置身于沟壑梁鍪的波峰浪谷里;陕北高原边的道道沟壑,笔直地跌向迷朦的巨大峡谷,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迷朦辽阔,威风凛凛,这就是北方的第一大河——黄河。
小说描写了雄越激昂的自然风貌,在这苍劲雄伟的大自然中,作者着力描写了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义无反顾地选择更艰苦、更富有牺牲精神的专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就像那些北方大河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地朝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小说的主人公毅然改变专业,报考更对他口味的、注定要经历艰苦跋涉的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
他不惜自费考察河流,奔走于无定河、黄河、湿水之间,他要用实地考察得来的知识信心十足地“轰炸”那张考卷。
就连徐华北都能从那张《河的儿子》的照片上看到他与黄河血脉相通的东西:“这是——他。
”“他就是这样,干什么都不顾一切,瞧,他又朝着他的目标冲上去了。
”他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正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祖国江河大地的向往、对“河的精灵”的探索、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对祖国美好未来的追求。
他没有一味地沉浸在额尔齐斯河的流连、永定河的烦恼、湿水的沉思中,没有让女友的离异、朋友的隔膜、事业的曲折打掉他前进奋斗的勇气,而是“让黄河托浮着”,被黑龙江送向那辽阔的人生入海口。
奋进者的赞美诗——评张承志的《北方的河》
奋进者的赞美诗——评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古以来,奋进者以其无畏的求索精神,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张承志于1984年发表的《北方的河》,则可视为众多赞美篇章,一篇极有分量的的壮阔的奋进者的赞美诗。
《北方的河》原载于《十月》1984年第1期,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思辨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引起文坛强烈反映。
王蒙读后曾叹道:“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他妈的三十年别再写河了。
”①王安忆则说“不想再写小说了”。
虽是戏言,却可窥见此作的力度非同一般。
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
张承志,回族, 1967年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
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他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
他的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
此后发表的小说有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
《北方的河》被评论界评定为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亦有人也称它为“心态小说”。
“心态小说”是“五四”时期新小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当代的“心态小说”更注入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的优秀部分。
《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
《北方的河》曾被王蒙誉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
②一翻开这小说,我们就会被主人公“他”那种击水三千里的奋斗胸怀所吸引。
如其题记所言,小说试图写出一代人的“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
作品是以一种雄浑的气势来描绘北方的河流,叙述我们的主人公“他”的追求、探索和选择等逐渐成熟的心灵的历程,用“摄像机”记录那个未来地理专业的研究生“他”考察河流、复习考研、照料母亲、为准考证奔波、与女记者分手等经历,从始至终洋溢着高昂、明朗、振奋人心的格调,表现出一种‘杰出的壮阔美”。
张承志-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张承志
一.作者:
张承志,男,回族,笔名:张录山,早年的文风如铁,慷慨硬朗,充满了大漠荒原气息,90年代以后,其人宗教情感增重,文字开始变的诡秘起来,甚至有些偏激。
文学之于张承志,不是目的,不是终极,而是工具,是手段,是表达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物态载体。
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
二.内容介绍: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是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
《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是一首滚烫的青春热歌,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 。
读《北方的河》一文,深感其中的深邃,旷远,博大,恢弘,深深感动于其中奋力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不顾一切地为之奋斗追求?是什么力量使他永远坚信着自己的努力与其必然的结果?这是一部青春的赞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灼热,诠释着青春所有的内涵。
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张承志都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其前地者的姿态一直为当代作家所推崇。
在八十年代,张承志主要以一个小说家的形象出现。
他的小说擅用长句,绚丽而又不失朴实,并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
但是,张承志真正为人所称道的,还不仅仅是他的小说的独有艺术魅力,而是熔铸其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永不言退的对神圣彼岸的不死追求,他的小说正是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灵魂的搏击——浅析张承志《北方的河》中的河流意象
发对 “ 破 碎 ”生活 的希 望 和 赞美 ,使 我们 得 以窥见 传统 民族性 格 意接 受 这来 自父亲 的 关爱 。从 “ 他 ”的 身上 我们 仿 佛看 到神 话 传
的继 承 和张 扬 ,理 解 民族 精 神 的 内蕴 和 升华 ,感 受 到 一股 喷涌 而 说 中 的盘 古 ,有一 种 坚如 磐石 ,烈如 电火 的气概 ,仿佛 野 性在 呼 出 的灵魂 的撞 击 和古 老文 明强 有力 的新 生 。 唤。 荣 格 认 为 原 型 是 一 种 巨大 的 决 定 力 量 ,它 导 致 了事 情 的 真 “ 他 ”在 实 际生 活 中,父 亲 的原 型也在 同样 支配 着他 的行 为 。
、
河 流意 象和 父 亲原 型
( 一 )力量 的象 征
小 说 一 共 描 写 了五 条 河 流 ,黄 河 ,湟 水 ,额 尔 齐 斯 河 ,永 明什 么 , “ 他 ”没有 那么 肤 浅 ,这 是黄 河 的精 神在 延 续 。当那 位
定河 和 黑 龙江 。这条 河水 伴 随着 “ 他 ”精 神 的成 长 ,化成 他 的血 女记 者 发 出 “ 男子 汉 绝 迹 了 ”的 感慨 时 ,他 把 自己与 牛 虻 、马 与 肉 ,将 生命 的 搏击 融入 到 他 的体 内 ,让 “ 他 ”的形 象更 具 有立 丁 ・ 伊 登 、保 尔 ・ 柯察 金列 在 一起 , 骄傲 自信 的 回答 了女记 者 的抱
感觉 ,超 过 其本 来 的意义 ,带给我 们视 觉和 心灵 上 的震 撼 。
一
他 渴望 成为 一个 具有 真正 父亲 品格 的 男子汉 。 在 黄 河 上 ,他 向女 记 者 展 示 着 自己 的力 量 和 自信 ,他 用 横 渡 黄河 的 力量 向女记 者证 明 自己的 男子 汉气 概 ,不 ,这 不 是在 证
北方的河读后感
从《北方的河》中追寻理想张涵文《北方的河》是当代作家张承志的小说,这部小说史关于河流的,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抒写了一个立志报考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青年人对北方河流的热爱,崇拜和追求。
北方的河象征着他的梦想,追求,他不怕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对河的热爱,其实也就是对生命,对理想的热爱。
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他恨父亲,但是缺少父爱的他又在寻找中父亲,他把河当做是他的父亲,两次游过黄河,他没有被黄河水冲走,他坚信那是黄河这位父亲在保护着他,他给自己找到了父亲,其实是张承志自己找到了“精神之父”。
在经历了文革,艰苦的插队,四年的大学生活,被分配到婚姻登记处,他不甘心,带着对河的热爱和追求,他历尽艰难要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而这样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孤独与生活的清贫。
他放弃了心爱的姑娘,为的是她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是自私的同时又是无私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青春。
尽管这样,他依然热爱青春,相信青春,认为只要是青春就是美丽的。
可是作者六次写到他横渡黄河后右肩膀的疼痛,并且不能再恢复到以前,认为自己开始老了。
这说明作者还是很矛盾,那个时代的青春不在的痛苦,和追求理想的艰难。
“你是在奔跑着生活,你不觉得累吗?”一句话到处了那个时代青年的青春,也道出了作家的苦衷,即使是这样他的身体是累的可是心里却是自由的,轻松的,充满了希望,张承志也向我们展示了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他要让青春继续。
“他就是这样,干什么都不顾一切,”“瞧,他又朝着他的目标冲上去了。
”徐华北的话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人公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始终相信自己,义无反顾,这就是作者的追求。
《北方的河》就是他的理想。
即使爱情没有抓住,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坚信一定会有一个合适的姑娘陪伴着他。
他在坚守着信仰,不为尘世所惑,执着地坚守着他的理想和人生。
这让我想到了现阶段的中国梦。
一样是理想,一样是追求,只有我们拥有自信,坚毅,乐观的精神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方的河读后感(三)
北方的河读后感(三)最近已经开始读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两部被为诗的小说。
正如题目所示,描写的是祖国北方的四大雄伟雄浑的北岸――黄河、无定河、湟水、永定河。
不失诗的赞誉,承载着他一贯的文风,大气而有力量,湖深沉雄厚的语言描绘着同样雄浑的河。
王蒙在《大地和青春的赞礼》中评价这是一首刚强滚烫的歌,两份鼓舞人心的精神,真切,燃烧着眼珠。
闪闪发光的河,横穿在“黄土冒”中,滚着浑厚的黄土的气息,便是母亲河:黄河。
我想该是全书中同最值得品味的一段吧。
读着那北流不息的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汾水,不觉想起了曾经课本里精读的那篇他的文章《汉家寨》,一种强烈的喘息震撼着人心,酷似那苍凉广阔中的坚守,像万顷铁石一般激荡着什么;那《心灵史》淤塞中哲合忍耶回民干涸阔土中的信念的追求,执着而沉重。
一种无形的力量埋藏的“他”心中,迸发中所在黄河岩石间激起的白浪中。
他和她的心灵的触动,点缀着黄河的雄浑。
我喜欢他对黄河“父亲”的比喻,拥有“母亲”河的包容孕育,而有多了父亲特有的庇护与法援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支持,无言的承托。
像是责任,像是拼搏,孕育着永远向前拼搏的豪迈。
他十年前与今日两次横渡黄河的无畏与挑战,在“父亲”的“庇护”下再登彼岸。
今日入水的一瞬,她相机下“咔”的定格,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汹涌着菱角分明的大浪,一个半裸的宽臂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莽莽的巨川奔去。
像是怒吼,像是皈依。
“父亲”般雄浑逼害的黄河,领着北方厚重的一条条河上,叙说着一代人的热情。
长江,在这里是不能适宜的,她显得太单薄,太瘦小了。
卷着泥沙,狂吼着奔向大海,黄河,庇护着代代青年,奋勇向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
发表时间:2014-03-28T13:14:35.4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作者:李海燕
[导读] 《北方的河》中描述的是自然领域中的崇高在艺术领域里再现出的雄浑粗狂强悍的力的崇高。
李海燕辽宁广告职业学院110148
张承志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一位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常富于粗犷强悍的气势、绚丽浓重的色彩和丰富沉实的底蕴。
他的作品反映的也不是一己的苦闷、追求,更多的是反映一代人共有的理想、追求、欢乐和苦恼,尤其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角。
被人们称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更以广阔的艺术视野、深沉的历史感、雄浑的气势、强烈的时代精神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一、崇高的风貌
《北方的河》中描述的是自然领域中的崇高在艺术领域里再现出的雄浑粗狂强悍的力的崇高。
深不可测的无定河谷,河谷两侧千沟万壑,“像个一览无余的庞大沙盘”,使人仿佛置身于沟壑梁鍪的波峰浪谷里;陕北高原边的道道沟壑,笔直地跌向迷朦的巨大峡谷,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迷朦辽阔,威风凛凛,这就是北方的第一大河——黄河。
小说描写了雄越激昂的自然风貌,在这苍劲雄伟的大自然中,作者着力描写了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义无反顾地选择更艰苦、更富有牺牲精神的专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就像那些北方大河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地朝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小说的主人公毅然改变专业,报考更对他口味的、注定要经历艰苦跋涉的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
他不惜自费考察河流,奔走于无定河、黄河、湿水之间,他要用实地考察得来的知识信心十足地“轰炸”那张考卷。
就连徐华北都能从那张《河的儿子》的照片上看到他与黄河血脉相通的东西:“这是——他。
”“他就是这样,干什么都不顾一切,瞧,他又朝着他的目标冲上去了。
”他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正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祖国江河大地的向往、对“河的精灵”的探索、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对祖国美好未来的追求。
他没有一味地沉浸在额尔齐斯河的流连、永定河的烦恼、湿水的沉思中,没有让女友的离异、朋友的隔膜、事业的曲折打掉他前进奋斗的勇气,而是“让黄河托浮着”,被黑龙江送向那辽阔的人生入海口。
他理解生活就像那湿水边破碎的彩陶罐不会尽善尽美,懂得了生命的永恒就在于人类的不断繁衍,因而,他没有被不幸所压倒,没有被软弱所屈服,他在自己的经历中,也从历史、人民及永远奔腾不息的“北方的河”中,找到了自己的根,自己应该为之奋斗、为之献出毕生精力的崇高目标。
二、深邃的象征意义
《北方的河》所体现的博大、雄浑的自然美,就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小说的每条河流都包含着复杂而深邃的象征意义。
古老的黄河,在“他”的眼睛里变得真切生动:“……河水隆隆响着,又浓又稠,闪烁而颤动,像是流动着沉重的金属。
”这是强烈的主观抒情与自然交相融汇的黄河之图,它吸引我们的不单是黄河雄奇瑰丽的景象,更重要的是被人格化了的黄河。
在他的心目中,黄河不只是沉重浓稠的流体,更像他的父亲——一位热忱、勇敢、坚毅、胸怀博大的父亲。
他在黄河父亲那里得到了宽容和庇护,在不觉之间,黄河把勇敢和热忱、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同时注入了“河的儿子”的血脉之中,造就了刚强、自信、强悍的“河的精灵”。
这是来自生活寓有深意的概括,更是对伟大的中华民族及其悠久的历史最炽热、由衷的赞颂。
三、鲜明的个性差异
社会的动荡养育了一代青春早逝而性格早熟的青年人,“他”、徐华北和女记者,都曾经历了沉痛的历史,可“岁月不会为你而停止流逝”,历史也不会为了一代人的命运而停滞。
小说中塑造的“他”的形象是一个新时代带有强烈理想色彩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他的生命流程中充满了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事业的诚挚热爱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他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而选择更艰苦、更富于挑战性的专业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凭着一颗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了中华民族科学事业的崛起,拼命地追回被历史耽误而流逝的青春,在他的身上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时代气息,他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维系在一起,这就使他的奋斗、追求与徐华北和女记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人公“他”与徐北华之间的对立,正是历史中的伟大和渺小、生活中的崇高与卑劣的对立。
徐北华才华横溢,却阴差阳错地在一家小食品厂当秘书,为此,他的内心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强烈不满。
他总在愤慨,总在追求,剥夺他正当的追求是不公平的,压抑他的才华也必然会引起反抗。
他认为自己事事不顺,想干的全干不成,他嫉妒主人公“他”的“顺”,所以,他才会不无讥讽地说:“今天,你不是给你导师烧香去了吗?”话虽不多,却惟妙惟肖地活化了人物的灵魂,亮出了庸俗的本质。
女记者则是社会生活中浅薄、天真幼稚、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形象和典型。
她认为徐华北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扶持了她:“华北,他多像我在泥泞长旅中的温暖呀!”她甚至觉得徐华北更理解奋斗中的女性,更机智和更善于斗争,而实际上,“他”并不是不支持他、不扶助她、更非常不理解奋斗中的女人,只是对人生的看法不同,对她的期待不同。
所以,当他们三人面对同一帧彩陶照片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对照片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和由此而显现出的人物的不同现实关系,不仅确证了不同的个性,而且披露了他们个性的本质。
《北方的河》像黄河一样充满壮美、雄浑的气势,文笔酣畅、一泻千里,给人们以激情和美感。
在美学追求上,体现了强悍的大自然的崇高与人的精神崇高的完美统一;在艺术手法上,北方的各条大河包含着复杂而深邃的象征意义,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