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_新闻联播改版

合集下载

央视《新闻联播》改版形态及传播效果浅析

央视《新闻联播》改版形态及传播效果浅析
打破 了先前 的报道 规律 。 这些 头条 , 都 是
果决定是 否报道 ,报道要求 简短精炼。 随 头 条基 本都是有关领导人 的公务活动 、 会
2 0 0 2年对 《 新 闻联播 》 的抽样分析 中 , 时 政类新 闻包括领导人活动 、 会议和政策等 在 《 新 闻联播 》 中所 占据 的时长平均在 5 0 %以上 , 1 5 分钟 多⑦ 。 《 新 闻联播 》 改版
中还 现 了服务 性专栏 。 比如 2 0 1 3年 1 月 2日, 《 新 闻联播 》中播 出 “ 生活 服 务 台”专题 , 先后介绍过雪 地开 车的注意事 项, 而 在随后 的 “ 春运 服务 台”和 “ 新春 服务台” 等 服务性专栏 中则 向观众详 细
改变 , 2 0 1 3 年 之后 ,其改 版 力度 逐步 增
大, 新生 代播音 员相 继亮相 , 播 出内容 由
大 量 的 领 导 人 会 议 新 闻转 向 “ 大 事 +民
发 观众 的共 鸣 ,同时使 节 目变 得活泼 生 动、 富于张力 。 此外, 《 新闻联播 》 “ 走 基 层 ” 的系列报 道 ,摒弃 了让人心生厌 倦
实 际上 , 2 0 1 2年下 半年 以来 , 《 新闻
联播 》 的节 目内容和节 目编排就 在逐步
文稿 , 对其他主要领导人 的国务活动报道
也相对减少 , 内容也大 大缩短 。 而 民生新 闻则逐渐增多 ,菜价 上涨 、 P M2 . 5和成都
曹家巷拆迁这些来 自基层 、 贴近 民生 的报 道增多 , “ 三农 ”、 “ 医改” 问题也常常 占

其收视率也显著上升。 《 新 闻联播 》,总体 上呈现 出一种高端 大 接 地气 ,

直以来 , 《 新 闻联播 》 以正面宣传

结合案例分析新闻联播改革后的节目特点

结合案例分析新闻联播改革后的节目特点

结合案例分析新闻联播改革后的节目特点变化1:联播角标左移过去的新闻联播logo,始终维持在4:3的安全框内,即便是在高清信号播出的CCTV1上,这个logo也从未抵达过屏幕的边缘。

新版的联播LOGO,整体向左边移动,最左端与顶部的台标对齐。

这个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这是除了片头16:9高清播出之外,《新闻联播》最重要的包装。

甚至可以说,是本次改版中最重要的调整。

变化2:新闻标题最大字数由于新闻logo位置的调整,新闻标题的排版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过去的字幕达到18个字时,新闻标题就会改变长宽比,对标题进行压缩。

如果一行排不下,就会排2-3行,重大事件中的标题甚至有4行、5行的情况。

新包装则可以在保持字号不变的情况下,制作新闻标题,将有了更大容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包装下,标题容量可以达到了20多个汉字,约40个字符。

宽屏幕将一定程度缓解这一问题,也同时把更大的空间,留给新闻画面。

我们发现,在近一周的新闻画面中,航拍、大场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变化3:“资料”字幕有设计过去的资料画面就是普通的资料二字。

如今新版的“资料”字样有包装,配合了主标题的颜色,选用了蓝色的描边。

由于画幅更宽,在必要情况下,“资料”两个字也可以扩大描述,有了更详细的来源说明。

这意味着,在这个位置,也将呈现更多新闻基础信息。

变化4:标题中频繁使用“冒号”在下面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新闻联播》的标题开始使用冒号,如“国际社会:”,这样的标题更加客观地引用第三方直接引语,而不是用传统的手法,直接转述他人论断。

这种情况在新改版的新闻联播中十分常见。

这个变化说明,新闻标题字数容量增多,已经影响到新闻编辑的客观程度。

直接引语不仅呈现了消息来源,还是专业性、客观性的表现。

这将对《新闻联播》的新闻生产将产生非常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也是本次新闻联播改版中,最深刻、最内在的变化,值得很多关心新闻传媒的观众关注。

市场上,几乎所有电视节目都实现了全高清播出,为什么央视《新闻联播》却走出了一条从标清制播,到标清制作、高清信号播出,再到从制作到播出的全环节高清的艰难历程呢?其实,《新闻联播》每一步都走的很谨慎,和他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对央视新闻联播改版的调查报告

对央视新闻联播改版的调查报告

对央视新闻联播改版的调查报告08级新闻系新闻2班苏一文CCTV节目酝酿改版,改版将涉及到全台所有部门、所有频道和所有节目。

7月初新闻频道开始改版,至11月18日之前完成所有频道的改版调整,部分频道三分之一的栏目将被淘汰。

《新闻联播》正在进入一个区别于以往严肃、拘谨的时代,而变得更为亲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曾透露,央视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这可能是10多年来央视新闻节目最大的调整。

”喻国明说,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新闻联播》是最具官方色彩、政府形象的节目,反映中国主流审美观和价值观,但在过往时间里也存在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问题。

“罗京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他承受了很大的角色压力,节目的要求让他必须不苟言笑。

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明白,一个代表主流价值观的节目也可以做得亲民一点。

”据悉,央视前台长杨伟光其实在任职央视台长期间也对《新闻联播》有不满意的地方,“亲切度不够,当时个别传统播音员不同意我的意见,说,…那不行,《新闻联播》就是要字正腔圆。

‟……总的来说,我们的风格过分严肃。

改版到底改了什么?央视新闻频道此次改版的核心目标是加大新闻信息量、提高新闻评论的空间和质量———改版后,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每期时长15分钟的《新闻快报》,实现新闻容量的最大化;加强新闻评论,全天各时段随时加入评论元素,并将打造一档国际时事评论节目,加大各时段国际新闻播出比重。

《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时长,由年初的3至4分钟增加到目前的5至8分钟,同时减少会议播出比例,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等;《焦点访谈》栏目也将加大“监督”的比重……此外,伴随着节目的调整,新闻频道将会加入一些“新鲜血液”,其中重点将完善特约评论员机制,按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领域划分,邀请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内容等,据悉已向著名评论员龙永图、曹景行发出邀请;经济频道主持人欧阳夏丹、中文国际频道记者柴璐等人将在近期被调至新闻频道;增加一档节目《总编辑在线》,而《共同关注》、《每周质量报告》将从荧屏上消失。

5篇新闻评论范文

5篇新闻评论范文

5篇新闻评论范文新闻评论一直是泛读写练习的一个重点,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路表达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事件,对此有一定的深刻的理解。

第一篇:最近美国政府新提出的小学生吃午餐的政策受到全国热议。

政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小学生再次面临食物危机,尤其要重点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但是,这一政策也有反对意见,认为这将削弱家长对孩子膳食管理的把控能力,同时有可能引发家庭收入不公的争议。

对于这一政策,我认为,在反对意见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强和完善其政策的实施,考虑把主要经济支持政策重点放在低收入家庭,以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避免形成只吃不拿的局面。

另外,同时鼓励家长多参与孩子饮食指导,在生活习惯上加强科学膳食教育,让孩子从小就能有一个健康的饮食观念。

第二篇:最近推出的《国家发展规划》中,政府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然而,由于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实施难度,一些企业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反应,甚至表达了抵触的态度。

同时,许多经济专家对该政策的实施表示支持。

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保护环境,避免现代社会出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更美好的未来。

对于这一政策,我认为,政府既要加强宣传和落实,又能加大对企业及社会部门的技术支持和经济补贴,以期确保规划的可持续实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年来,我国政府针对就业的政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放宽了落户要求,促进了就业形势的改善,让更多流动劳动力得到了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就业市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大量的学生因为水平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无法被录用,大部分的农民工由于受到地区的限制而无法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而且就业市场也日益出现了就业质量急剧下降的情况。

对于这一政策,我认为,要继续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持续落实,给予更多的就业支持。

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流动劳动力就业问题上,让他们有更多就业机会,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能力,同时也要提高企业和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以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闻联播短评

新闻联播短评

央视新闻频道改版。

据央视新闻频道透露,此次改版砍掉了《社会记录》等节目,新增了直播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新闻联播》开始配发短评作为享受着最优惠的政策、最优势的资源、最特殊地位的国家级媒体,央视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而从1978年创办开始,《新闻联播》便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多年来其收视率也一直高居榜首。

30年来,《新闻联播》的内容构成、编排形式和主持人风格,逐渐被固定下来。

在换个播音员都广受关注的情况下,《新闻联播》开始自配短评,央视新闻频道增加新闻评论类节目,可见其对新闻评论的重视。

评论的影响力无须讨论。

如果说消息是新闻的主体和基础,那么评论则是新闻的灵魂和旗帜。

《新闻联播》也曾播发过评论,但都是来源于《人民日报》或新华社,作为中国最受关注的一档电视节目,稳妥当然是必须的,但没有了自己的声音,节目也就少了灵魂和旗帜。

这说明《新闻联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凤凰卫视评论员曹景行认为,“新闻在爆发之后,有一个解释的问题;作为媒体其实最大的竞争就是解释权之争;第一解释权可能要比其他的解释更重要。

”中国的观众若不能从央视获得及时解释,他们或者会从其他媒体去获得。

因此,作为新闻媒体或作为宣传工具而言,央视是不应该轻易放弃第一解释权的,作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显然更不应该放弃第一个解释重大事件的机会。

短评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弘扬的层面上,不仅要为深化报道主题服务,能够就一些重大问题做出解释,也要直截了当地发言,通过针砭时弊来帮助公众弄清事件的发展方向,表明立场,促进问题的妥善解决。

新闻评论只有具有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才可能受到公众的喜爱;《新闻联播》的短评只有注重时效、贴近群众,才会具有生命力。

总之,央视《新闻联播》配短评,以及新闻频道增加《新闻1+1》这样的评论节目,将让央视在媒体竞争上更具优势。

全新改版 全面升级 CCTV-新闻频道改版,央视节目开始新一轮调整

全新改版 全面升级 CCTV-新闻频道改版,央视节目开始新一轮调整

全新改版全面升级CCTV-新闻频道改版,央视节目开始新一轮调整■金永近期,中央电视台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节目大变革,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

中央电视台这轮变革将以新闻频道改版推出为起始,2009年11月18日之前,所有的频道都要改版调整,部分频道1/3的栏目将被淘汰。

大力度的调整和改版,将推动中央电视台节目质量的全面升级。

新闻性节目是本轮调整的重点。

按照计划,CCTV-新闻频道在7月初的时间进行全新改版,同时,CCTV -1也将增加多档新闻节目。

CCTV -1增加多档新闻节目,加大监督节目比重,加大国际新闻信息量近期,CCTV-1将增加新闻播出频次,加强新闻报道量,继续强化以新闻为主的定位。

在现有基础上,CCTV-1每天上午、下午各增加一档20-30分钟的新闻播报节目。

此外,作为中国第一新闻栏目的《新闻联播》,也将进行改版调整,包括进一步完善特约评论员机制,按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领域划分,邀请权威专家担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同时减少会议播出比例,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等。

同时,《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时长,由年初的3至4分钟增加到目前的5至8分钟。

国际报道的题材领域、内容形态更加多元化,新闻分析、专家解读等深度内容增加,直播、视频(电话)连线等报道形式更加丰富,对观众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焦点访谈》栏目也将加大监督节目的比重。

变革后的CCTV-1,在各个时间段均有新闻类栏目,充分发挥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资源优势,汇集全球最新资讯,满足不同观众对新闻的权威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多种需求。

CCTV -新闻频道“解密”+“改版”,频道收视和影响力提升从2009年5月27日开始,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的观众,特别是广大农村观众,只需要重新搜索一下节目,就可以轻松收看到以往无法看到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了。

CCTV -新闻的传输模式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的调整,由原来的加密播出转变为不加密的开路传输。

在这一调整后短短两周(5月28日-6月10日),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大幅提升,环比增长8.48%。

例析《新闻联播》2013年改版后的内容质量

例析《新闻联播》2013年改版后的内容质量

I_ 声屏世界2。13/4
热点扫描 1
l 争鸣与探讨
策 略 、问政 理念 和为 官作风 的转 变在 观 众 的注 意力 .为什 么贵 阳市 云 岩 区 (PM2.5的危 害 》等 ,让 人 们 对 大气 污
宣 传领 域 的逐 渐 显现 。2012年 l2月 的离婚 是 一股 潮流 ?为什 么 又不该 发 染 、PM2.5建立正确 的认识 。春运 开始
看 出,随着信 息 获取途 径 的增加 .公 众 容 的报道 ,另有 14%的报 道是 宏观 经 人们常说 ,《新 闻联 播》 是 国家政策 和
对 新闻事 件和社 会现 状 的判 断不再依 济形 势。领 导人和 会议 报道 不仅 在报 社会 动 向的 “风 向标 ”。在笔者 看来 .
靠 单一媒 体 。媒体 的权威 性不 能简 单 道规 模 上 有所 “让 渡 ”,而且 也 体现 在 《新 闻联播》的变化 恐怕不 单纯 是新 闻
习惯 、手 机的型 号等 有价值 的商业 信息 也 同时会被 程序所 知晓 ,这 样 电视就 能够 根据 扫描者 的行 为进行 精准 的广 告 投放 。此外 二维码 可 以弥 补 电视 画面有 限的弊端 ,其他信 息 以 二 维 码 的 形 式 呈 现 ,这 也 是 二 维 码 的 使 用 方 向 。 商 家 可 以使用二维 网进 行互 动式 的广告 营销 。鼓励 用户的 主动 交流 等 ,这些 类似 的应 用在 日韩 已经 出现 ,国 内 目前还 处 在探 索的 阶段 。相 信随 着 电视 人不 断探 索 。依托 电视 台强 大 的制作能 力和人 才储 备 .一 定可 以将 电视 的长 尾延伸 出 去 。 (作 者 单 位 :东 华 大 学 )
段 论 ”的 说 法 ,即 “领 导 人 开 会 出 访 +国

例析《新闻联播》2013年改版后的内容质量

例析《新闻联播》2013年改版后的内容质量

例析《新闻联播》2013年改版后的内容质量作者:常昕来源:《声屏世界》2013年第04期编者按:2012年9月22日,中央电视台2013年节目资源推介会上,中央电视台宣布将从2013年1月1日起,对《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档栏目进行全新改版。

尤其是《焦点访谈》,此次改版是其开播19年来的首次重大调整。

改版后的两档栏目,在选题角度、播报方式、节目包装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那么,这些创新究竟给节目带来了哪些改变?观众们对此次改版又有什么感受呢?以下两篇文章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2013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进行全面改版后正式与观众见面。

运行近一个月以来,笔者发现,这两档新闻节目的选题、视角、文风、节奏等方面都在悄然间发生变化。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重点对《新闻联播》的内容变化进行分析。

过去,民间流传着《新闻联播》“三段论”的说法,即“领导人开会出访+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境外局势一片混乱”,尽管这种总结带有戏谑和夸张的成分,是观众长期观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感言”,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以看出,随着信息获取途径的增加,公众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状的判断不再依靠单一媒体,媒体的权威性不能简单地与其“江湖地位”划等号,也要取决于其信息的质量。

这种简单的所谓“三段论”传播显然很难满足观众的收看预期。

在改版之后的《新闻联播》中,笔者发现,新闻的层次感和丰富性明显增强,平面式的“三段论”逐渐被打破和消解。

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被压缩笔者随机抽取了1月14日-20日《新闻联播》的前三条报道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在共计21条报道中,48%属于以百姓吃穿住用行为内容的民生新闻,38%是以领导人活动和会议为内容的报道,另有14%的报道是宏观经济形势。

领导人和会议报道不仅在报道规模上有所“让渡”,而且也体现在节目编排和时长上。

在1月14日-20日一周内,只有18日当天的头条是一则会议新闻,其余六天均为民生或经济新闻。

在播出时长上,领导人走访、出席活动等新闻一般压缩在3分钟以内,而“走基层”和其他民生新闻则一般在3分钟以上,其中1月14日的头条新闻《不该发生的“离婚潮”》时长为4分42秒。

新闻评论10篇100字

 新闻评论10篇100字

新闻评论10篇100字1、最近,国家领导人复出的消息受到了网友的热切关注。

在关注的同时,也在思考国家领导人的重返,未来国家发展的变化。

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和行动,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大势。

他的复出,将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发展,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今天,社会上有关新冠病毒的消息不断传出,网友们都在关注疫情发展动态。

事实上,新冠病毒是一种全球性疾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强人们的保护,加强公共卫生宣传,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让人们为安全而努力。

3、近日,有新闻称,国家新出台了政策,将提高社会责任的落实,加强社会关怀。

这一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在社会治理上更加完善,无形中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精神。

它让政府能够更加关注社会福利,加强社会治理,给社会带来公平正义,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和幸福感,增强社会安定。

4、最近,全国各地正在对污染的问题进行紧急整治和解决,旨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这一紧急措施,不仅仅是政府责任,各级社会也有重大责任。

比如,可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发挥社会公益的力量,更好地维护大自然,增强社会稳定,使我们的环境更加健康,更加安全。

5、最近,社会上传出了一个让大家惊讶不已的消息——国家将提高养老金水平,特别是面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政府多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

这一政策的出台,受到了社会的一致欢迎,也给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6、最近,全国开始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将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一改革,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接触到各种学科知识,增强各项素质,让学生们在未来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也是一项值得期待的教育改革。

7、社会上众多部门都在努力搞好用人工作,保证招聘的公平性,使社会秩序更加有序。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农民脱贫,用适当的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就业,让农民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央视新闻频道的历次改版

央视新闻频道的历次改版

审视央视新闻频道的每一次改版,分析其改版的原因,其想要达成的目的,并观察其最终的改版效果,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在央视新闻频道身上打下的深刻的"烙印" 。

第一次改版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3年5月1日开始试播到7月1日的正式播出,在这两个月"实习期"的背后,新闻频道取得了相当的成绩:频道实现了每天24 小时不间断播出,建立了一个"整点新闻+ 现场直播+ 字幕新闻"的模式,两个月内每天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现场直播节目,累计150多场,现场直播节目的时长已经超过前一年全年的电视新闻直播总量。

经过两个月的磨合与过渡,该频道的第一次改版也由此展开。

这次改版的主要依据试播期间的节目表现和社会反响。

应对观众反应强烈的访谈类节目过多的现状,除了《新闻会客厅》,《央视论坛》这样的专门性谈话节目,24 档整点新闻中一律不再让嘉宾进入演播室,以保证新闻频道栏目形态的清晰化。

随着新闻频道开播而创办的《面对面》,《每周质量报告》,《新闻会客厅》等新栏目迅速成长为观众熟悉的品牌栏目。

第二、三次改版新闻频道在2004年5月和2004年底先后进行了两次改版,裁撤了《亚洲报道》,《文化报( 由《文化周刊》发展而来) ,《声音》等收视表现不好和社会反响度不高的栏目,同时调整了《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国际观察》的播出时间,以放大优势栏目的收视效果。

改版前的新闻频道更像一个超市,在里面你能找到自己习惯的新闻样式,喜欢了解即时信息可以看整点新闻,对问题报道和深度新闻有兴趣可以看《面对面》,《东方时空》。

但这家超市也有缺点,整点新闻里重复率比较高,节目时间老也记不住,一转台,总是看到脸色严肃的主持人和嘉宾在侃侃而谈,谈的话题总是很大,看多了就有点闷。

由于机制造成的栏目间各自为战,但却互撞车。

"这是相当封闭的。

"连白岩松自己都承认,"这种封闭表现在它的人员是固定的,获得资源和信息是封闭的,时间是封闭的,长度同时也是固定的,栏目对频道的发展形成恶性障碍,"也正是这种状况造成了央视新闻频道的再一次改版。

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改版升级

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改版升级

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改版升级
作者:
来源:《综艺报》2020年第14期
步入不惑之年的央视王牌节目《新闻联播》于7月18日起重磅改版。

全新的演播室、全新的节目片头、全新的镜面包装,虽然整体风格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异,但《新闻联播》此次全高清制播升级,依旧亮点十足。

《新闻联播》作为总台王牌节目,42年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节目基调,节目的风格和定位始终如一。

其屈指可数的几次重大改版虽相隔甚遠,但是细微变化都会引发行业内不小的震动和启发。

作为2011年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改版升级,《新闻联播》在整体节目氛围和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全流程、全要素的制播高清化、网络化、文件化,创新点不一而足,并实现了“3个首次”:首次启用全新的16∶9高清片头,以符合节目整体的视觉呈现效果;首次全流程实现时政新闻的16∶9高清制播,对画面景别和人像间距进行微调,丰富镜头语言和画面信息;《新闻联播》主持人首次启用“电子提词器”进行播报。

此次《新闻联播》高质量改版升级,其后档节目《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均进行镜面包装和主持形态的微调,以适配总台全高清制播的改革声浪。

其中,《焦点访谈》改变了原有的主持人播报方式,由站立播报回归坐姿播报,更换了原先的150平米标清演播室,在全新搭建的250平米N11演播室进行全流程高清节目制播。

据了解,此次“联播黄金档”改版工程,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进高质量发展改版的压轴之作。

自2019年9月26日起,总台已经对旗下19个电视频道、17套对内广播频率、44种语言对外广播和主要新媒体平台、3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各新媒体进行全方位改版升级。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品牌王牌节目均在此次总台改版的序列之中。

新闻联播新闻评述范文

新闻联播新闻评述范文

新闻联播新闻评述范文《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重要新闻节目,每天都会对国内外重要新闻进行报道和评述。

新闻评述是《新闻联播》节目中的一个重要板块,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论,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以下是一篇可能的《新闻联播》新闻评述的范文:今天的《新闻联播》报道了国内外多个重要新闻事件,其中包括国内经济发展、外交关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报道了我国经济增长稳步向好的消息,强调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同时,对于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也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其次,针对我国外交领域的重要进展,报道了我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加强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还对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用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最后,在科技创新领域,报道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励全社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

通过对这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述,观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重要动态,也可以深入思考这些事件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

同时,新闻评述也帮助观众理性看待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认同感。

《新闻联播》作为权威的新闻节目,其新闻评述板块的内容丰富、观点客观,对于引导公众舆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新闻联播》新闻评述的范文应该客观、全面地报道和分析当天的重要新闻事件,引导观众正确理解国内外形势,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信心。

同时,也应该注重新闻评论的权威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和偏见,让观众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浅谈央视《新闻联播》改版及传播效果分析-2012新闻学2班-杨雷

浅谈央视《新闻联播》改版及传播效果分析-2012新闻学2班-杨雷
30多年来,《新闻联播》作为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经过不断探索、调整,从内容选择到编排形式、播报方式都逐渐固定,形成了16秒前奏曲,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活动为头条,25分钟左右的国内新闻、5分钟左右的国际新闻,先时政经济、后文化体育和字正腔圆、稳重、严谨的风格。
物质条件——物质生产力和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主要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形式,或报刊,或广播,或电视;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即社会条件,则决定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内容,决定报道什么,为什么阶级服务, 因而每个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每个阶段所掌握的新闻传播事业,总是这个时期和这个阶级的思想意识的反映,它们无不表现一定的社会内容和阶级意志。中国电视诞生的年代,正是中国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发展滞后的阶段,使得中国的电视节目染上了浓重的政治宣传色彩。《电视新闻》从内容选取到播报方式都非常重视新闻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宣传和推广政府的政策,维护和强化政府的地位,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 脱胎于《电视新闻》的《新闻联播》延续了新闻节目的政治性,到现在《新闻联播》仍然是中国众多电视新闻节目中政治性最强的节目。央视《新闻联播》极强的政治性导致节目制作严肃,但呆板。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受众对此越来越反感。与此同时,各个地方电视台利用有些地面频道不承担转播央视《新闻联播》任务的契机和自身的接近性、地域性,相继开通了自己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电视新闻栏目立足于大众尤其是当地民众做新闻,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了新闻的实用性,增加了当地新闻量,有的还用地方方言来说新闻,无论是新闻内容的丰富性、接近性还是播报方式,都对观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和各类信息的需求,这无疑会对央视《新闻联播》产生冲击,促使其改变现状。加之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的相继出现,便捷、快速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央视《新闻联播》的观众。

初一议论作文:评论《新闻联播》

初一议论作文:评论《新闻联播》

初一议论作文:评论《新闻联播》首先,我认为《新闻联播》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注重客观、公正、准确、全面。

作为新闻媒体,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夸大其词,不隐瞒事实真相。

同时,也应该注重全面报道,不仅要报道事件本身,还要报道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我认为《新闻联播》应该注重时效性和深度报道。

新闻事件的发生是有时间性的,如果不能及时报道,就会失去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新闻联播》应该注重时效性,及时报道最新的新闻事件,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同时,也应该注重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影响,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和背景。

第三,我认为《新闻联播》应该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

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报道内容和方式。

同时,也应该注重引导观众的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我认为《新闻联播》应该注重创新和改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媒体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可以加强与国际媒体的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可以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等。

最后,我认为《新闻联播》应该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团队素质。

作为新闻媒体的核心力量,专业人才和团队素质至关重要。

应该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联播》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应该注重客观、公正、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注重时效性和深度报道;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创新和改进;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团队素质。

初一议论作文:评论《新闻联播》

初一议论作文:评论《新闻联播》

初一议论作文:评论《新闻联播》首先,从内容角度来看,《新闻联播》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闻报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它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对于人们了解国内外形势、制定个人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新闻联播》的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会出现报道失实、片面报道等问题,给观众带来误导。

其次,从传播方式来看,《新闻联播》采用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观众群体。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新闻联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提高其影响力。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渐降低。

因此,《新闻联播》需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高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再次,从观众反馈来看,《新闻联播》在观众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许多观众认为,《新闻联播》是他们获取国内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他们了解国内外形势、制定个人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也有一些观众对《新闻联播》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其报道内容过于单一、片面,缺乏深度和思考。

此外,一些观众还认为《新闻联播》在报道一些敏感话题时存在一定的政治敏感性,需要更加谨慎和客观。

最后,从社会影响角度来看,《新闻联播》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对于人们了解国内外形势、制定个人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新闻联播》也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对于《新闻联播》的评价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人认为,《新闻联播》在报道一些敏感话题时存在一定的政治敏感性,需要更加客观和公正。

综上所述,《新闻联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闻联播改版三周年

新闻联播改版三周年

新闻联播改版三周年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一档时政新闻节目,旨在向观众传递国内外重大新闻和时政信息。

自1954年首播以来,新闻联播一直是国内观众获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信息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媒体技术的进步,新闻联播也进行了一系列改版和创新,以适应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2018年1月8日,新闻联播迎来了改版三周年。

这三年来,新闻联播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创新。

首先,新闻联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外,还增加了人物专访、社会热点、科技创新等栏目,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动态。

同时,新闻联播还加大了对基层一线的报道力度,关注民生问题,让普通人的声音更多地被听到。

新闻联播的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节目的画面更加丰富多样,采用了更多的现场直播、视频素材和图表展示,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和数据信息。

此外,新闻联播还增加了一些专题报道和系列报道,通过连续几天的报道,深入挖掘和解析一个问题,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新闻联播的传播方式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联播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越来越重要。

新闻联播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成为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观众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收看新闻联播,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节目的重播和精彩片段。

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新闻联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进一步扩大。

改版三年来,新闻联播不仅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上进行了创新,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影响。

首先,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保持了较高水平,成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之一。

其次,新闻联播在舆论引导和社会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深度报道和解读,新闻联播引导观众正确理解和评价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形成了积极、稳定的社会舆论氛围。

此外,新闻联播还在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向国际观众介绍中国的发展和政策,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初二新闻评论范文200字(必备4篇)

初二新闻评论范文200字(必备4篇)

初二新闻评论范文200字第1篇东方红学校9月1日4时,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整齐汇聚于学校操场。

随着红旗的升起,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

首先,郝校长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东方红中学全体师生上一学期中表现出的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强调东方红中学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求实发展。

他希望全体教师继续发扬敬业、奉献精神,积极参与、认真投入.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后是表现优异的学生上台领奖.整个典礼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断,。

从退场时全体师生那闪亮的眼光里,我们看到了他们新学期昂扬斗志的火焰,看到了一幅“乘风破浪济沧海”的思源未来图景。

初二新闻评论范文200字第2篇小学的时候,也就是刚上一二年级时,我只是单纯地认为央视一套每晚七点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就是大人们口中的新闻。

后来我认为同学们之间传播的新消息也算是新闻。

并且在学了信息技术后,我们信息中常考一道判断题:虚假的信息是信息,答案是——对!所以我又把信息和消息混为一谈,还认为虚假的信息也算新闻而深信不疑!但直到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语文第一单元——新闻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消息,什么才是新闻,才知道我之前对新闻有着多么深的误解。

初二新闻评论范文200字第3篇这种所谓“文化”所催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有着对人民群众思想与审美上的扭曲作用,还对辨别能力不强,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部分未成年人在关于“追星”的概念上出现偏差。

早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就出现了(“_式追星”的现象。

具体表现有诸如“能买100张就咬咬牙买300张”、“只要少买几杯奶茶,就能买更多张专辑”等在他人看来可以用“不可理喻”来形容的追星方式,而该明星本人也并来对其粉丝作出正面引导,反而却疑似有着继续煽动粉丝的行为出现,更是没有对其粉丝群体到处辱骂他人的行为作出任何正向引导。

仅仅依靠着其“庞大”的粉丝体量与影响力,就肆意妄为。

在娱乐圈内,不止有着“失格艺人”,更有着对法律毫无尊重的,不配被称为“偶像”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头开头曲《新闻联播》的片头曲自从1988年3月诞生以来,23年来没换过,它的作者是铁路文工团副团长、著名作曲家孟卫东。

他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

他也被人们称为“每天都能听到他作品的作曲家”。

每当这首曲子想起,对很多家庭来说,就是饭点到了。

这短短16秒的音乐,其实早已超越一般音符与旋律的意义而演变成一个标志。

但到明年一月,这段播了23年的时长16秒的片头曲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据2011年9月20日举行的央视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会上的消息,《新闻联播》将要改版,明年1月,这段播了23年的片头曲就将告别荧屏。

新闻联播搞点新意思——中国第一政治节目改版2011年9月25日,一个稀松平常的星期天。

这一天引人注目的新闻,在晚上7点发生: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前最后五秒的倒计时结束,已经播了23年的片头曲旋律由高亢渐入尾音,人们忽然发现这一档中国最重要电视新闻栏目的主播台上出现了两张新脸孔:‚眼镜哥‛郎永淳和‚小清新‛欧阳夏丹。

新闻的第一个镜头不是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而是对准一位河北农民。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新闻联播》播送了13分10秒,播音员说出一句这样的话:‚十一黄金周祝您玩得开心。

‛如此亲切的问候语,此前几乎与《新闻联播》绝缘,相反,它一贯以权威、严谨、庄重的形象示人。

播音员正襟危坐,以固定的程式,播报领导人活动、政策宣讲、各地先进典型与建设成就,令人敬而远之。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第一栏目‛,《新闻联播》一直被看做中国国情的晴雨表,也成了一个意识形态的特殊符号,它承载的象征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档新闻节目应有的负荷。

在新闻观念与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它保持着罕见的稳定性,而它的每一次细微调整,甚至主持人服饰、发型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公众解读、揣测的对象,被放大为公共话题。

这一次《新闻联播》时隔四年的‚换脸‛,以及文风、语态更新的动向背后,有怎样的寓意?是否这一档1978年1月1日首播的中国最长寿电视新闻栏目,真的要迎来‚第二季‛?新闻联播历史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

成为《新闻联播》前身。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80年11月,《新闻联播》陆续播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清反党集团,一时万人空巷,创造《新闻联播》历史上第一个收视高峰。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确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台提供新闻,并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由此,《新闻联播》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召开,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

《新闻联播》权威严肃、及时迅捷的形象和上情下达的角色开始确立。

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政治意味浓厚。

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赵忠祥:‚《新闻联播》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南方周末》报道,在许多特殊的新闻上,经常会出现多个中央部委领导共同审稿的情况,‚《新闻联播》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审出来的‛,1985年以来,一直有‚总局一把手审联播‛的惯例。

固定性和稳定性形式内容固定: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活动为头条,25分钟国内新闻,5分钟国际新闻。

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

16秒的《新闻联播》片头曲,从1988年3月起沿用至今,从未改变。

主持人播音不需要个人风格,要端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十分稳重。

甚至连主持人的服装、发型都很少出现变化。

已故播音员罗京曾想改变自己发型,结果台长没有批准。

“国脸”——作为我过最具分量的一档新闻节目,《新闻联播》30多年期间,培养出无数知名“国脸”。

四代主持人《新闻联播》从开播至今,前前后后共有20位主播亮相。

从电视大规模普及至今,《新闻联播》的主播按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特色:庄重代表:赵忠祥、李瑞英、王宁第二代——特色:辨识度高代表:邢质斌、罗京、李修平、张宏民、海霞、郭志坚每个人的声音都极具特点,尤其是邢质斌和罗京的声音,有非常高的辨识度,罗京更是被誉为“国嗓”。

这几位主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他们几乎很少在《新闻联播》以外亮相。

第三代——特色:有活力代表:康辉、李梓萌《新闻联播》2007年注入的新鲜血液,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他们让《新闻联播》变得相对有活力。

第四代——特色:亲和力代表:郎永淳欧阳夏丹至此,《新闻联播》的主播队伍已增加到10人。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队伍固定为李瑞英、李修平、张宏民、王宁、李梓萌、康辉、海霞、郭志坚、郎永淳欧阳夏丹。

影响力对许多人而言,《新闻联播》就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面镜子,一个晴雨表。

‚新闻联播‛不仅是央视的一个栏目,也是人们捕捉和品读中国政策走向的一个窗口,几十年如一日积淀和保持的风格,更让它成为中国的一个表情符号。

一位西方驻华媒体记者表示,‚我们就像解读密码一样看《新闻联播》。

‛甚至主持人播音时的语气,都会成为他们重点分析的‚蛛丝马迹‛。

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它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很多中老年人习惯于每晚七点整根据《新闻联播》的报时对表,这也是当初《新闻联播》的影响力的证明之一。

改版老面孔,老腔调,老套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已老化成疾,作为一个新闻栏目,它却以老旧著称,对于以新闻立台的中央电视台以及数亿观众而言,新闻联播已老得似乎难以接受。

改变必须进行。

历次改版1986年1月29日,当时的副台长杨伟光拍板决定,打破《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将前一天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新闻放在头条播出,并播了足足6分钟。

对一向严谨、刻板的《新闻联播》来说,这是最为大胆的一次。

许多业界人士当时认为《新闻联播》要做出大的变革,将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来排列新闻了。

但这次改变竟成绝响。

“9•11”事件,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相撞事件,《新闻联播》都未作出重要新闻播出。

“国脸”更新释放变革信号人们意识到《新闻联播》的变化,都是从新主播的露脸开始的。

2006年6月5日,《新闻联播》增加两位主持人康辉和李梓萌,‚康李配‛之前,《新闻联播》播音团队已经17年没有更新。

他们的播报方式引发许多人讨论。

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出惊叹:‚我的天哪,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

‛2007年12月,又增加了海霞,郭志坚,很快被称作《新闻联播》‚最具亲和力‛与‚最帅‛主持人。

此后《新闻联播》一直没有增加新人,欧阳夏丹和郎永淳的加盟是时隔四年《新闻联播》再次出现新面孔。

‚国脸‛更新释放出变革信号后,观众期待《新闻联播》进一步的调整动作,但却发现它再度迟滞不前。

全新改版——新"国脸"首亮相这一次的改版也是从“变脸”开始《新闻联播》新主播郎永淳、欧阳夏丹于2011年9月25日19:00正式亮相,两人表现中规中矩。

欧阳夏丹和郎永淳加入到《新闻联播》主持团中,是通过公开透明的竞聘方式。

两个“新面孔”除了沿袭“新闻联播”字正腔圆的播报方式,还多了些微笑和感叹词,让新闻播报变得生动亲切。

新主播清新的气息令观众耳目一新,其中蕴涵的改革气象更耐人寻味。

在推出新人的同时,“新闻联播”还更换了新角标,字幕也有了变化,屏幕下方有较大变化,字体更换为微软雅黑粗体,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习惯。

全新改版——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会:29项微调,先易后难先易后难,是《新闻联播》改版的路径与策略这次以主播更新为开端、计划于明年上半年逐渐完成的《新闻联播》改版,在央视内部的标书中,依然被定位为“微调”,尽管主导者列出的调整点足有29项之多。

2011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举行了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会,透露了部分2012年的节目安排及调整。

在推介会上,央视公布了一份广告招标材料。

按照该材料,明年《新闻联播》将以迁入新台址为契机,进行一些列调整。

1、节目样态上的改变:在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上作出调整,改版后的《新闻联播》将使用更加炫目的摄影棚,开播画面会增加3D立体效果,由作曲家孟卫东创作的16秒节目片头曲将告别荧屏。

2、报道文风的调整——使联播采编适当放松3、节目的编排、节奏也有改变余地:增加国际新闻比重,减少一般性的报道,腾出时间来放大重点报道。

4、拟引进央视特有的评论员制度,这意味着未来评论员们可能在《新闻联播》中露脸评论作为全球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的每一个变动,都会引发极大的关注。

有人认为。

正方:换汤不换药而已 《新闻联播》就像病毒一样每天准时准点的侵占全国人民的电视机,并用30多年的时间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国家领导人很忙、中国人民很幸福、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而原本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却在逐渐淡化,与其只是象征性的微调片头不如在内容上多做些修改。

反方:能改变就是好的作为中国生命力最强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长寿的最大秘诀应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姿态出现在你面前想不看都不行,就连主持人以及他们的服装发型都是十几年如一日。

如此严肃而权威的节目肯换片头就说明他们还是有改进意识的,值得鼓励。

票数:2605 票数:1883改革动力1、收视率的压力改革来源于收视率的压力。

开播之初,超过50%的收视率,到现在已经降到个位数。

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正在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央视新闻造成冲击。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新闻联播‛的调整自在情理之中。

2、与时俱进历史发展与时代巨变,对《新闻联播》的播出形式及其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改版就会落伍。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程曼丽: ‚改版应该算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包括它使用3D 技术的片头,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都在利用这些新技术,《新闻联播》反而显得有些落伍了‛。

而从另一个层面说,《新闻联播》片头的改变,新主持人的加盟,也是让节目保持新鲜感。

3、新闻频道改革的水到渠成2009年7月以来,中央电视台整个新闻中心改革两年多的时间里,央视新闻中心尤其是新闻频道的其他变革,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为《新闻联播》的改版做好了探路先锋的工作,此次改版只是水到渠成。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这次《新闻联播》改版,其实并不需要去创造什么心的语态,新的东西,它只要把新闻频道这两年的探索、积累,挑一些适合联播的放进去,‘微调’就会完成。

‛问题:形式重于内容改革——面子工程?此次改版最打眼的地方,一是包括栏目片头音乐在内的节目形态、语态以及包装形式上的变化;二是在现有的主持人中,将有欧阳夏丹、郎永淳等新人加盟。

但这些只是微调,只能冠以小清新的盖头,只是换了装菜的盘子,吃的菜还是那几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