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与医疗
汉字中的医学
龙源期刊网
汉字中的医学
作者: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3年第02期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时,在字中隐含了很多信息。
通过隐含信息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
对医学而言,汉字及词语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养生、健康、医学的信息。
从汉字入手,我们会发现很多道理都深藏其中。
中医师徐文兵的《字里藏医》与中医师胡献国的《医说成语》,分别从汉语词语俗语中挖掘出诸多医学信息。
本期,让我们跟随两位中医师从别样的角度,去汉字中寻找养生与健康的真谛。
中文在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文在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中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从医疗记录的书写到医患之间的沟通,从医学研究的文献到医疗教育的资料,中文贯穿了医疗健康行业的方方面面。
首先,中文在医疗记录和病历书写中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
医生需要通过中文详细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症状、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反应。
一份清晰、完整、规范的中文病历,不仅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跟踪和分析,也是不同科室医生之间交流和协作的重要依据。
比如,当患者从急诊科转诊到住院部,住院部的医生通过阅读急诊科医生书写的中文病历,能够迅速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医患沟通方面,中文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用通俗易懂的中文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的利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
良好的中文沟通能力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同时,患者也通过中文向医生描述自己的不适和担忧。
如果医生不能准确理解患者用中文表达的意思,或者患者不能明白医生的解释,就可能会导致误诊、漏诊,甚至引发医患纠纷。
医学研究领域也离不开中文。
科研人员通过发表中文的学术论文,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其他同行可以阅读这些中文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从而推动整个医疗健康领域的进步。
而且,中文的医学教材和专著为医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
这些教材和专著经过精心编写和校对,用准确、严谨的中文阐述了医学的基本原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中文在医疗信息化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历、医疗管理系统等逐渐普及。
这些系统中的界面、操作指南、提示信息等都需要以中文呈现,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
患者在使用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时,也需要通过中文输入自己的症状和需求,获取相关的医疗建议和预约服务。
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中,中文同样不可或缺。
读汉字识中国——医:字里识医
读汉字识中国——医:字里识医-国学教育论文读汉字识中国——医:字里识医推荐专家董琨·傅永和何少初·黄锡全李玲璞·刘永利孙玉溱-向光忠推荐理由何少初(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臀”究竟起源于何时,无法可考。
一直以来,对“臀”字的探讨见仁见智。
有人分三部分来拆解“臀”字,也有人分上下两个部分采拆解、解释。
无论如何,“臀”的含义即是医生治病时使用的工具以及方法、理念等。
“臀”字的构成独具匠心,我们完全可以从文化角度来看待,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医学造福百姓、慈惠无穷的智慧与思想。
针与灸下左为中医针具,从针具的各称和形状上尤能窥到一丝兵器的影子。
“万病一针”乃是中医针灸学的至离理想,把人体本身看成是一个天然的药痒,内病外治就成为最安全和最天然的疗法了。
同理,下图中“艾灸法”,则是以火的温热之力,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读汉字,识中国。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
”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
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箭匣、长矛、酒坛子最早出现的“医”字和现在的简化字——“医”一模一样。
“医”,是繁体“翳”的初文,它的诞生和古代战争有关。
和很多甲骨文一样,“医”字的意思可以从字形上一目了然,那就是对战争中受到的箭伤进行治疗。
这里先说一个另外的字——”疾”。
疾病的“疾”,从甲骨文形体看,正面站着一个人,人的右臂腋下中了一支箭,受了伤得了病。
这时,他就需要“医生”了。
“医”从匚(fang),从矢。
箭取出来了,还被规规矩矩地放在匣子中。
再多一点想象,让我看到了一个特别聪明的“医生”治好了那个中了箭的人,还把箭改造成了“医疗器械”——“手术刀(取箭的勾)”或者灸针之类的。
今天的古文字专家,多数认可甲骨文的“医”,乃是医用针灸工具的象形。
汉字与传统医学理论的符号意义
汉字与传统医学理论的符号意义汉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符号系统。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汉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传达和传承医学知识的工具。
汉字的形状和结构蕴含着深刻的符号意义,这种符号意义在传统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解读。
首先,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都有对应的汉字,这些汉字的形状和结构与其所代表的部位和器官的形态特征相似。
例如,人体的头部对应的汉字“头”,其形状就像一个人的头部;人体的心脏对应的汉字“心”,其形状就像一个心脏。
通过这种形象化的符号表达,传统医学理论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其次,汉字的字义和字音传达了传统医学理论的内涵。
在传统医学中,每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字义和字音,这些字义和字音与医学概念和原理相对应。
例如,汉字“阴”代表着阴性、阴寒的特性,与传统医学中的阴阳理论相对应;汉字“气”代表着气血的流动和运行,与传统医学中的气血理论相对应。
通过这种语义和音韵的符号表达,传统医学理论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医学知识和原理。
此外,汉字的组合和结构反映了传统医学理论的组织和体系。
在传统医学中,汉字的组合和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术语和术语体系。
这些医学术语和术语体系通过汉字的组合和结构,将医学知识和原理组织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例如,汉字“脾胃”代表着人体的脾脏和胃脏,这两个汉字的组合和结构准确地表达了脾胃的解剖和功能特点。
通过这种组合和结构的符号表达,传统医学理论能够更系统地组织和传达医学知识。
最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传统医学理论的历史和演进。
汉字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其形状和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逐渐与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汉字体系。
这种历史和演进的符号意义,使得传统医学理论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综上所述,汉字与传统医学理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符号意义。
汉字与传统医学汉字在中医学术中的表达与传承
汉字与传统医学汉字在中医学术中的表达与传承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而在传统医学领域中,汉字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汉字在中医学术中的表达与传承,旨在了解汉字对于传统医学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医学术。
中医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汇集了千百年的经验总结和文化精粹。
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既能传递信息,又能展示文化。
在中医学术中,汉字是重要的表达工具,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具备象形的特点。
汉字所包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使得中医学术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与中医理论相得益彰。
汉字的传承与中医学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古代医家通过汉字来记录医学知识,并相互传承、发展。
这种传统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
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都以汉字为基础,记录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和理论。
这些文字作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研究对象。
通过研读这些古籍,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医学术的发展历程,并将其传承下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汉字在中医学术中的应用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医学知识更趋复杂化和专业化,对于汉字的理解和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字,以确保中医学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传承。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利用汉字来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共享。
例如,通过中医学术的网络平台,可以将医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群,推广中医文化,提高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发展。
而同时,互联网也给传统医学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络信息的不准确性和传输的失真等。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和运用汉字,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传承的完整性。
总之,汉字在中医学术中的表达与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字既是中医学术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内涵的载体,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医学智慧。
通过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字,我们能更好地传达和传承中医学术。
经常书写汉字可治病也
经常书写汉字可治病也中华汉字:穿越千年时空的正能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为人类创造与铸就了无数穿越时空的卓越与辉煌,是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传承从不断层的国度,实乃人类文明中的奇迹,堪称无与伦比。
而这,首先应当归功于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有人将汉字称之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外对人类的又一大发明贡献,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音、形、义”三合一的文字,是全息的信息载体,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是一维的,或单纯表音,或单纯表意,唯有汉字才是合三为一的文字,其丰富的内涵信息与能量是其他任何文字所无可比拟的。
从中华文明远古时期的仓颉造字伊始,即发生了“天雨粟,鬼夜哭”的奇异现象。
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字的产生,竟然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就是说,汉字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即以其强大的信息能量撼动着自然界。
这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有的现象。
究其原因,因为汉字诞生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汉字揭开了天地间的奥秘,记录了民族成长的历程,从结绳记事、口头相传的方式,发展到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稳固的载体,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承与积累变为现实和可能,人类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从而震惊了天地鬼神。
仓颉造字后,经历代“仓颉”们的不断发明和完善,形成了我们主流的汉字体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使用过汉字和正在使用汉字的人数,数以亿万计,是人类文明史上使用人数绝对第一位的文字,是地球有记载的历史中,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的文字。
正是由于汉字从古至今高度的传承性和连贯性,使得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中华文化辉煌灿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
汉字有着它独特的能量结构系统,以他形、音、义等形式作用于每个使用者。
每个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或影响着这种能量;每次使用又会在原有基础上,更多地赋予了新的能量,这些叠加的能量会以信息波的形式接受和释放着。
汉字与中医文化【40页】
龃龉jǔyǔ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 触
龌龊wòchuò双音词“龌龊”,本指齿相近,又指 拘牵于小节,常用义为肮脏、品行卑劣,卑鄙 龌龊
蛊----
由虫引起的病古人最为害怕,不明虫病的原由, 就称之为蛊。《说文》:“蛊,腹中虫 也。”[parasite] 甲骨文字形为虫在皿中,对蛊 毒的制作,作了象形的“图示”。
《说文》解释说:“殷,作乐之盛称殷。”不 正确,甲骨文字形象手持针刺人腹之形,指腹 中病重,以针刺之,放出血来以减轻病痛。故 殷有盛、大、多、深之义,又因放出来的血是 深红色的,又有赤色义。《广雅》:“殷,大 也;众也。”
《说文》:“医,治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 性得酒而使。”医字左上从匚(fāng)从矢,《说 文》:“盛弓弩矢器也。”“醫”,会意,从“殹 ”(yī),从酉(yǒu)。《国语·越语》:“将免者 以告,公令医守之。”
谢谢大家!
《说文》:“目不正也,从草从目,又音蔑, 义同。”
那么我们来看蔑字吧。
象一人突出其目,脚下一戈。《说文》:“劳 目无睛也。人劳则蔑然。”指人过度劳累后二 目无神,迷茫状,眼神迷然半睁半闭,不能专 注,故引申出轻蔑义。这一现象发生在部队军 人身上为多,故从戈。
从目,丏(miǎn)声。本义是斜视。[look side way sat]《说文》:“眄,目偏合也。”目一闭一开 审谛而视也。《苍颉篇》:“旁视曰眄。”
汉字与中医文化
人类生活中,常常遭受疾病的痛苦,健康的人 一旦生病,就会寻求医治。中国远古时期就有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和药的关系最早见于 《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 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 焉”。
现代考古认定,距今五千至一万年前,是我国新石 器时代的早、中期,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距今五 六千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期, 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神农、黄帝既是氏族领袖, 又是氏族和部落的称号,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神 农氏族,姜姓,又称炎帝,《大戴礼记·五帝德篇》 又称赤帝,原是西戎族的一支,以牛为图腾。最早 居住在大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 陕西等省,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自西北进入华北、中 原等地区,后来又逐渐向南方转移至湖湘。
远离医药疾病的汉字
远离医药疾病的汉字摘要:一、汉字的起源与医药疾病的关联1.汉字的起源与古代医学的发展2.汉字中的疾病相关字词二、汉字的演变与医药知识的传播1.古代医药经典的汉字记载2.汉字在医药知识传播中的作用三、汉字与医药文化的融合1.汉字在中医药文化中的体现2.汉字在民间医药习俗中的应用四、汉字在现代医药领域的传承与发展1.现代医药领域的汉字应用2.汉字在医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五、汉字对医药疾病的启示1.汉字中的医药疾病观念2.汉字对现代医药观念的启示正文:远离医药疾病的汉字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从汉字的起源到现代医药领域的应用,汉字与医药疾病的关联贯穿始终。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与医药疾病的关联、汉字的演变与医药知识的传播、汉字与医药文化的融合、汉字在现代医药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汉字对医药疾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汉字的起源与医药疾病的关联汉字起源于远古时期,与古代医学的发展同步。
在古老的甲骨文、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许多与医药疾病相关的字词。
这些字词记录了古代人们对疾病、病因、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汉字的演变与医药知识的传播古代医药经典的汉字记载是汉字在医药知识传播中的重要途径。
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通过汉字的书写与传承,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此外,汉字在医药知识的口头传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药方的口耳相传、民间偏方的流传等。
三、汉字与医药文化的融合汉字在中医药文化中的体现,不仅表现在医药经典的书写中,还表现在中医药的各种实践活动中。
在药材的命名、炮制方法、药膳制作等方面,汉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汉字在民间医药习俗中的应用也丰富多彩,如符咒、祝由等。
四、汉字在现代医药领域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医药领域,汉字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中医药的研究、开发还是现代医学的普及教育,汉字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汉字在医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如对古籍的研究、中外医药交流等。
中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中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作用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在医疗健康的各个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中文在医疗知识的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医疗知识往往复杂且专业,需要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大众。
通过中文,专业的医学文献、研究报告能够被撰写和发表,让医疗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同时,面向普通民众的健康科普文章、书籍也以中文的形式呈现,帮助人们获取正确的健康观念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例如,关于疾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案等信息,通过通俗易懂的中文表述,让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理解和遵循。
中文也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向患者询问病情、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患者也需要向医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良好的中文沟通能力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误解和延误治疗。
医生用亲切、易懂的中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能够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和尊重,从而更愿意配合治疗。
而患者能够用中文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不适,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当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如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等,医生用恰当的中文措辞,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病历书写方面,中文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病历是对患者医疗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症状、检查结果、诊断意见、治疗方案和随访情况等。
准确、规范的中文书写能够保证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同的科室、不同的疾病,都有相应的专业术语和表述方式,但都需要通过中文来准确记录。
而且,病历不仅是医疗服务的记录,在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保险的报销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一份清晰、准确的中文病历能够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中文还在医疗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中文教材和课程来掌握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汉字的文化认知与心理医学
汉字的文化认知与心理医学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汉字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将其抽象化、符号化,并赋予其特定的意义。
这种文化认知与心理医学之间的联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汉字的文化认知对心理医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汉字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汉字的组合和排列,人们可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义。
在心理医学领域中,通过汉字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促进沟通和理解。
例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医生可以要求患者选择一些汉字,用以描述自己的情绪和心境。
通过解读这些汉字,心理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汉字的文化认知为心理医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诊断和治疗工具。
其次,汉字的文化认知与心理医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心理医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个汉字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文化认知的差异对心理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跨文化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对汉字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同时,通过汉字的学习和交流,心理医生也可以促进患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汉字的文化认知还可以为心理医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心理医学可以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探讨人类的记忆和认知过程。
同时,通过对汉字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心理学家可以研究人类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方式。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为心理医学的实践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汉字的文化认知与心理医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汉字的文化认知为心理医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同时也为心理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特点是什么
中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特点是什么中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应用。
它不仅是医疗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还在医疗记录、医患沟通、医学研究、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展现出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首先,中文在医疗记录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且要求精准。
医疗记录是对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信息的详细记载,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医疗质量的评估至关重要。
中文的丰富词汇和严谨语法能够准确描述各种复杂的病症、症状和医疗操作。
例如,“心悸”“咯血”“黄疸”等专业术语,能够精确地传达特定的病理表现;“清创缝合”“心肺复苏”等描述治疗手段的词汇,清晰地记录了医疗过程。
同时,中文还能通过语序和修饰成分的运用,准确表达病情的发展变化和治疗的先后顺序。
在医患沟通方面,中文的灵活性和情感表达能力凸显出独特价值。
医生需要用通俗易懂的中文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这就要求医生掌握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词汇。
例如,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解释为“心脏血管里长了斑块,影响血液流通”,更便于患者理解。
而且,中文能够传达温暖和关怀,医生的一句“别担心,会好起来的”能给予患者极大的心理安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
医学研究中,中文也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和传播工具。
研究人员通过中文发表学术论文、报告研究成果,与同行分享经验和见解。
中文能够准确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使国内的医学研究成果能够在国内广泛传播和交流。
同时,中文在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传承与发展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是用中文记载,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和治疗经验。
通过对这些经典的研读和传承,中医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健康教育领域,中文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无论是宣传册、海报还是网络文章,都需要用简单明了的中文向大众普及健康知识,如疾病预防、饮食营养、运动健身等。
古文字学在医疗健康领域有什么样的应用
古文字学在医疗健康领域有什么样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愈发频繁,为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古文字学,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学科,或许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与医疗健康领域相距甚远。
然而,深入探究会发现,古文字学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一些出人意料但又颇为重要的应用。
古文字学对医疗健康领域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对古代医学文献的研究和解读上。
中国有着悠久的医学传统,许多古代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以古文字记载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经验。
通过古文字学家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这些典籍中的文字含义,避免因文字的误解而导致对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误读。
比如,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某些病症的描述可能使用了特定的古文字词汇。
古文字学家通过对这些词汇的研究,可以还原出当时对于病症的认识和诊断标准。
这对于现代医学研究某些疾病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古代医学方剂中的药物名称,有时也会因为文字的演变而产生混淆。
古文字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这些药物的真正所指,为现代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历史依据。
古文字学还在医学考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考古发掘中,常常会出土带有文字的医疗器具、竹简、帛书等。
古文字学家通过对这些文字的解读,可以了解古代医疗器具的用途、制作工艺,以及当时的医疗制度和医疗观念。
例如,出土的古代医疗器械上的铭文,可能记录了其制作的时间、地点、制作人以及适用的病症等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还能为现代医疗器械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灵感。
此外,考古发现的古代医方竹简,上面的古文字记载了各种药方的组成和用法。
通过对这些古文字的破译,我们可以探索古代医学在药物配方和治疗方法上的独特之处,为现代医学的创新提供借鉴。
在医学文化研究方面,古文字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古文字是古代文化的载体,通过研究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古文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对健康、疾病、生死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古文字学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价值如何
古文字学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价值如何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医疗保健领域,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层出不穷。
然而,一个看似与之毫无关联的学科——古文字学,却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应用价值。
古文字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主要关注文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它通过对古代文献、铭刻、简帛等文字载体的研究,试图揭示古代社会的文化、思想和历史。
那么,这样一门看似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学科,究竟能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首先,古文字学能够为医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古代的医学文献往往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古人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方法以及医疗观念。
通过对古文字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实践。
例如,在甲骨文和金文当中,就有关于疾病和治疗的记载。
通过对这些古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古人对于某些疾病的症状描述以及他们所采取的治疗手段,这对于研究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古文字学有助于挖掘传统医学中的智慧。
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许多古代医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是以古文字写成的。
深入研究这些古文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医学中的经典理论和方剂,从而为现代医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比如,《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论述,通过对其中古文字的精准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再者,古文字学对于药物名称和功效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药物的名称和功效常常通过特定的文字来描述。
通过对这些古文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过程,为现代药物研究提供线索。
同时,古文字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辨别药物名称的讹误和混淆,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古文字学对于心理健康和精神治疗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古代文字中蕴含着古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对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奇妙的汉字和医学人文
奇妙的汉字和医学人文汉字的形体及演变、构形与表义功能的形成,交织、凝结、沉淀着历史与文化元素。
汉字的构形取象必然受到文化环境与文化心理的影响,先民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造字具有意象性特征。
即把具体形象与抽象意义结合起来,通过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意义的思维。
讲座从汉字起源、构字原理及汉字特点开始,分析了医学中的汉字。
象形字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直接的文字表意方法。
它通过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性状,使人一看就能把自行将文字符号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指事字不像象形字那么直观,需要经过观察、分析,了解其特点,才能知其义。
这是一种利用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表示某一概念的造字方法,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
比如“天”字互证,可以体悟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文化观念。
《说文解字》载:“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此籒文。
象臂胫之形”;“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天,颠也。
至高无上,从大。
”天字的构形正建立在人形的基础上。
《周易》以天地人为三才,老子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营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发出“天生万物惟人为贵,而吾为人”的感叹。
庄子认为“人与天一也”,妻子亡故后击缶而歌,将人之生死的过程视为“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淮南子》以人、天互比,曰“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骨节。
天有风雨暑寒,人亦有取与喜怒。
故胆为云,脾为风,肾为雨,肝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
”这与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灵枢经》中伯高的回答如出一辙:“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音声。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中文内容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中文内容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中文内容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从医疗知识的普及、病历的记录与管理,到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再到医学研究和医疗信息化的推进,中文内容贯穿始终。
首先,中文在医疗健康知识的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大量的医学科普文章、书籍、杂志以及网络资讯都是以中文呈现的。
这些内容涵盖了各种疾病的预防、症状、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为公众提供了获取医疗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通过阅读通俗易懂的中文科普文章,可以更好地了解常见疾病的成因、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在早期发现疾病的迹象。
比如,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通过中文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
其次,中文病历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记录。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用中文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病史、检查结果、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等信息。
这些病历不仅是对患者医疗过程的全面记录,也是后续治疗和随访的重要依据。
准确、清晰的中文病历书写对于保障医疗质量、避免医疗差错以及为医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随着电子病历系统的广泛应用,中文的输入和处理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再者,医患沟通离不开中文。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用中文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患者也需要用中文表达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良好的中文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任度。
比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手术或治疗方案,医生需要用简单明了的中文向患者解释清楚,让患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同时,患者也能够通过中文向医生反馈治疗后的效果和不适,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文在医学研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科研人员通过阅读和撰写中文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来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
大量的中文医学数据库和文献资源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推动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汉字与古代医药文化的关系与发展
汉字与古代医药文化的关系与发展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古代医药文化中,汉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医药的发展历程,还传承了中医药的智慧和精髓。
古代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医疗实践。
在那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发展出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疗体系。
而这套体系正是通过汉字来传承和记录下来的。
汉字的形态和意义往往与古代医药文化息息相关。
比如,“草”字,它的形状像是一棵小草,而在古代医药中,草药是一种重要的疗法,人们通过采集各种草药来治疗疾病。
再比如,“针”字,它的形状像是一根针,而针灸疗法在古代医药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这些汉字的形态与古代医药文化的实践相吻合,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古代医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汉字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医学知识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口头传承的不稳定性和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保留和传承医学知识,人们开始将医学经验和理论记录下来,形成了大量的医学文献。
而这些文献的载体正是汉字。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都是古代医药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还传承了中医药的智慧和精髓。
这些经典著作的文字都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汉字的组合和运用,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系统化、精细化地呈现出来。
正因为有了汉字这种强大的表达工具,才使得古代医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汉字与古代医药文化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字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
古代医药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种观念与汉字的象形特点相契合,汉字的形态和意义往往与自然界的事物相对应,通过观察和模仿自然界的现象,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
古代医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汉字的传承和发展,而汉字也因为古代医药文化的滋养而得以发展和演变。
汉字可以治病开发智力
汉字可以治病开发智力汉字可以治病前不久,美国费城的心理学家公布了一例用汉字治疗疾病的试验,引起医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甚至信息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费城有名叫米尼的少年,因脑外伤不幸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左半球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
科学家们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国家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经过多次的试验发现,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
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的汉字,对大脑的利用却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匀协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与日本人患失读症少的原因所在。
据此,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假设:能否用学汉语和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呢?他们首先教米尼学汉字、汉语,接着试验正式开始了: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义的汉语句子,要求米尼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
结果,米尼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读了出来,试验成功了。
要知道他以前单看英语是念不出来的。
在不断的“提醒”作用下,米尼慢慢恢复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美国一些专家已经感悟:中国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的最大特点,是字型成方块。
方块字不仅有书法性的节奏、线形美,而且方块汉字的“形”能传达丰富的理性信息,既有猜读的可能性,又有联想之余地,有助于智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为汉字、汉语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地使用大脑两半球。
已经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来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和老年人的康乐水平了。
摘自《美国大观》振兴中医事业,也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具体体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
--孙思邈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而后有真医,医之为道,岂易言哉。
--张景岳我二十年前在国家各地讲学,尤其在国外发表论文,特别强调中华文明七千年,绝不是五千年。
七千年来,祖先们开始运用符号,到现在使用的文字,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
五年级汉字小医生研究报告
五年级汉字小医生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五年级学生学习汉字对其医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学习汉字可以提高其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医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介绍在当今社会,医学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医学素养和培养其对医学的兴趣,我们在五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引入了汉字学习的医学元素。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希望通过提高孩子们的医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来培养他们的医学素养。
方法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两个五年级的班级进行实验,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为40人。
实验组的学生接受了医学汉字学习课程,而对照组的学生接受了传统的语文课程。
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学习汉字中的医学元素,了解一些常见的医学术语和医疗知识。
实验持续了一个学期。
数据收集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
首先,我们通过学习成绩来评估学生在医学汉字学习方面的表现。
其次,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医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认识和提高情况。
数据分析我们使用了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以评估医学汉字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其次,我们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学生对医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认知和提高情况。
结果学习成绩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学习汉字中的医学元素,提高了对课文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和医疗知识,并且在解决医学问题和进行医学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能力。
此外,实验组的学生还表示对医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有意愿进一步了解医学知识。
讨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学习汉字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说文解字话医药
说文解字话医药汉字乃中国文化之基因,中医学历来也是以汉字为载体,所以汉字与中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汉字与中医的关系,说说汉字和中医的故事。
中,本身就是不偏不倚,中正笔直,决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中庸、中和、中正就是其最核心的要义。
因此,中医的中,不仅是中国的中,而且更深刻地讲,以和为贵,以正为常,以庸为平。
它具有思想文化上的丰富内含。
只有这样来解读,才能真正理解中医、领会中医,并在实践中准确运用和科学宣传。
“医”是个简化字,在简化之前的“醫”蕴含丰富,它才是先民心目中的医。
匚,读fng,矢,音sh。
矢就是箭,成语“有的放矢”“众矢之的”里的“矢”即是此意。
医,本义就是一支箭射中了人的躯体,受伤者就非常自然地发出“咿,咿”的痛苦呻吟;同时也可视作伤者对医者的呼唤与请求。
医者赶来,迅速出现在伤者的身旁,先拿一壶酒让伤者服饮,要快速麻醉伤者敏感的神经,为无痛外科手术创造必要的条件。
然后医者巧妙地取出伤者身上的箭,同时也会用酒清洗创面,及时消毒以免引发感染。
所以酒在先民那里是得到广泛使用的,它作为兴奋剂、麻醉剂、溶剂、消毒剂而普遍运用,尤其是在中医外科手术方面,它作为麻醉剂、消毒剂使用,为无痛手术,无菌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所以,在《汉书》里一语中的地指明了酒的功效——“酒为百药之长”。
毉,是医的另一个古字,它真实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曾经存在过一个医巫混成的时代,当时的巫医占据了重要地位。
古代有巫咸、巫彭,正如《山海经》所记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药,古字写作“藥”,就是草字头下面一个乐字。
所以使人乐之草,先民称作药。
恢复身体健康,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康宁总是人们强烈的心愿和永恒的追求。
疾苦和病痛,这两个词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疾病就是痛苦。
反过来说,健康就是幸福。
先民广泛使用草药来治疗疾病,服用煎煮过的汤药,这是先民最基本的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
许多植物药来自自然山川,吸收了日月的精华,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它们和国人的肠胃消化道最相融、最和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字与中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六班欧秋菊 1140016017
【摘要】汉语言文字与我国古代医疗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
由于医学早于文字,在文学历史发展长河中,文字中就保存了古代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文化信息。
本文通过部分汉字从“对疾病的认识”、“汉字与疗法”和“汉字与病痛”三个方面来简单介绍古代中医。
相信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分析,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自上古时期以来的医疗文化,从而对中医有一定了解。
【关键词】汉字;中医;汉文化;医疗
前言
《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医学经验进行总结,标志中医学基础理论得到初步奠定;《神农本草经》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药物学的知识,从而确立药物基本原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另外,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收录涉及医药、保健与卫生的汉字达1124个,其中人体骨骼、脏腑、组织器官名称用字98个,疾病名称78种,病理表现用字20个。
通过文字记载,古人能了解疾病,从而得到治疗。
中医的发展可谓坎坷,尤其在近年来西医的冲击。
但千百年来,中国百姓就靠中医延续世代,不得不说中医也存在许多合理过“医”之处。
先人创造了汉字,用汉字记载与传承医术,汉字与中医间藏着众多密切的联系。
一、对疾病的认识
生老病死,是每个凡人都会经历的问题。
生、老、死都只有一次机会,疾病却是常有的。
俗语道:“病一病。
更健康”。
在古人眼里,疾病是值得倍加注意,甚至说是令人恐惧的。
当然与当时的医疗环境和技术有关。
经过漫长的时间,古人逐渐对疾病有了一定认识。
疒:“疒”,俗称“病字头”,会意字。
“甲骨文的‘疒’字,右边是一张病床,左边是仰卧在床上的人,中间的小点儿是浑身冒的汗(也有位置相反的)。
”①会意为人有病痛卧床不起。
小篆左边仍是“床”之形,右边是“一”。
《说文》:“疒,倚也。
人有疾病,像倚箸之形。
凡疒之属皆从疒。
”随着汉字的发展,“疒”如今是个部首字。
看到凡由“疒”组成的字,均与疾病有关,例如“疗”、“癌”、“疤”、“瘟”、“疫”。
疾:“疾”是会意字。
甲骨文像一个人中了箭的形状。
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大致相同。
小篆左边的“人”变成了“疒”。
隶变后楷书写作“疾”。
《说文》:“疾,病也。
从疾矢声。
一曰急也。
徐曰:疾来疾,故从矢,矢急疾也。
”其本为箭伤,后来泛指一切疾病。
当人有
病自然就会不舒服,就会有痛苦,故又引申为疾苦、忧患。
《资治通鉴》:“吾疾贫富不均。
”意思是:我恨的就是贫富不均。
另外,也指有忧患,则不完美,故又引申指缺点、毛病。
如《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缺点令人反感,故引申为憎恨和痛苦。
然而,“疾”和“病”又有所区别,重病为“病”,轻病为“疾”。
病:“病”,形声字,小篆从“疒”,丙声。
“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丙”象征生命之火。
中医言:“百病皆生于火”。
是病大都由内而生,内火旺则百病生。
身体内部的阳气太足阴阳失衡,引起上火、发炎,进而引发一连串的疾病。
《说文》:“病,疾加也。
”《玉篇》:“病,疾甚也。
”“病”字在今天仍然指生病,但程度的轻重有所差别。
古代的“病”字专指病重,后来“病”字泛指一切疾病。
《汉书张良传》:“忠言逆耳得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毒药后改为良药,可知病须服药,则以内病为主。
外病在表,可用肉眼直视,而内病于人体内,难以察看,只能根据病理推测,因此内病更加难治。
如果亲朋好友患了重病,我们自然会担心,所以病字又引申指担心、忧虑的意思。
如《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意思是:君子只担忧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注意到疾病后,先民开始关注自身,祭祀天神,祈求安康。
出现为众生尝百草的神农,可见当时对疾病有稍微的了解,知道对症下药,从而出现中医。
同时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从而著中医理论专著《内经》,作为早期的医学,中医和其他学科一样,属于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
可简单归纳为古人对疾病的初级认识,但它却包含了繁杂的内容。
二、汉字与疗法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无时无刻不与疾病作激烈,甚至说残酷的斗争。
饥饿、寒冷、战争等一切因素都能致人病入膏肓。
通过不断实践和认识,先民逐渐懂得医治,并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技术以及大量的医药知识,大大减少死亡率,同时相应提高劳动力和军事能力。
因此医术对古人而言是重于泰山的。
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医疗方面的传承只能靠师承口授。
直到文字的出现,才能将医术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本文的“针”、“灸”、“药”等。
从而对后世起到总结经验和便于流传和扩大推广的作用。
针:古有词语“穿针引线”,“针”最早是指缝缀衣物的用具,《说文》里就讲“针,所以缝也。
”那时候还只是简单地缝纫工具。
战国时《黄帝内经》对针法治疗有了详细的记载。
通过将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功效。
这大概和远古时期,古人偶然被一些坚硬的物体,
汉语言文字与文化课程论文
诸如劳动中的石头,天上突然下起的冰雹击中身体的某个部位,恰好这个部位原有旧患并被治愈。
在此基础上,当时已掌握磨制技术的人们发明了砭石,用其刺入身体某些部位,很有可能就是后来的“穴位”进行治疗,以减轻身体疼痛。
三国时华佗《三国志·华陀传》记载“若当针,不过一二处”,指如果应当用针治,也不过一两处。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针法和灸法合称为“针灸”。
太祖曹操为头风病所苦,每次发作就感到心里烦乱,眼睛发花。
华佗用针刺膈腧穴。
行针结束后,病就好得差不多了。
传统疗法包括毫针疗法、火针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疗法、电针刺法、梅花针疗法等。
其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属于物理疗法。
配以相应的穴位,只需要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刺针,使对应神经受刺激并引起局部反应;也有先刺针再用火烧灼,让温热刺激烧灼局部,最后达到治病的目的。
灸:“灸”,形声字,从火,久声。
“灸”本义为用艾条熏灼。
“久”的篆文像用艾草在人背后熏灸,这是中医里的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
《说文·火部》:“灸,灼也。
”上“久”下“火”,指燃火点着艾条在病人身下熏,熏灼时间越长久,越利于治愈。
其中的病理可能由于古人在点火烧饭时,不小心碰到或挨着火堆,经过长时间的烘烤,平日的病痛逐渐消除。
由此得出“灸”。
实践证明,像艾草等起药物功能的植物在“灸”的过程中能加强刺激,促进功效。
《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这里求的便是“灸”,指七年之久的病痛,灸三年就差不多治愈了。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记载:“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壮’是中医术语,指灸法中的计(数)量单位。
每灸用一个艾柱,称为一柱。
这里的叙述表现了华佗医术的高超:当应该用灸法治病时,他最多不过灸一两个部位,每处也只用七八个艾柱,病痛便神奇般的消除了。
”②据考证,“针”和“灸”联合使用,即为“针灸”,很可能起源于石器时代。
医:“医”的含义多与疾病和治病相关,从匚,矢声。
本义为治病的人,也就是现在的医生。
不管是赤脚大医,还是宫廷御医,百姓都给予崇高的敬意,这主要由于医生能“救人胜于七级浮屠”,能医治病患,妙手回春。
几千年下来,扁鹊、华佗等名医救人于重病的形象都深入人心。
《说文》:“医,治病工也。
殹,恶姿也。
醫之性得酒而使。
”《国语·越语》:“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古旧医书上多有医蛊偏方,有趣的是,占卜祭祀的巫也掌握部分医术,会施发药物给病人。
然而,巫多与“邪”结合,带有严重地迷信色彩。
古人认为从巫之医不可取,故《论语》曰:“不可以作巫医。
”
药:从艸,乐声。
本义为能治病的物品,即药物、药材。
一般是植物,故从艸,也就是“草字头”。
《说文》:药,治病草也。
繁体字为“薬”,即“乐字上需草”。
人生病了自然不快乐,需要吃“草”得以
3
术。
使得子孙在传承中免遭了许多皮肉之苦,更多的是汲取历史精华,其中的更多密切联系仍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发现。
参考文献:
①吴锡有编著:《常用汉字字理.象形指事会意卷》,长春出版社,第121页。
②李土生著:《汉字与汉字文化》,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26页。
③张章主编:《说文解字》,中国华侨出版社,第528页。
④张章主编:《说文解字》,中国华侨出版社,第5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