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_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会计工作中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会计工作中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会计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了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手段。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内部欺诈和错误的发生。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经营目标或造成财务损失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会计工作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流程,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同时,内部控制还可以防止内部欺诈和错误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
其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规范会计流程和操作规范,减少重复劳动和低效率的行为,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同时,通过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另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可以增加会计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会计报告的可信度。
同时,通过风险管理,及时披露和应对各种风险,增加会计报告的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然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重视,缺乏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识和参与,内部控制制度很难得到有效执行。
其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规范、监督和管理。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在国内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还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遵守各种国际规范和标准。
了解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比较深入。
《会计研究》、《管理学报》、《中国会计评论》等杂志发表了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定义、构成要素、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
张三等(2015)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内生动因研究》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内生动因理论框架,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在机制。
又如,李四等(2017)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中,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阐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国内一些学者还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
王五(2016)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中指出,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从而提醒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这些研究为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与国内相比,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了大量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学者们主要关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影响。
Jones et al.(2018)在《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Firm Risk: Evidence from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Disclosures》一文中,通过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披露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风险的积极影响,从而呼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风险。
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综述1. 概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中,这两个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框架、主要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全面了解和深入认识。
2. 内部控制2.1 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财务、经营、合规等方面的控制。
其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推动业务有效开展、防范错误和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
2.2 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起源于美国。
上世纪二十年代,财务会计领域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了上市公司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报告。
此后,内部控制的范畴逐步扩大,涉及经营管理、合规风险等多个方面。
2.3 理论框架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交流、监控等四个要素。
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和量化,以确定企业的风险水平和类型。
控制措施是指为减少或消除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工具等。
控制措施通常分为预防性和探测性两类。
信息与交流是指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
信息与交流是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内部报告、信息共享和对外沟通等。
监控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进行检查和评估。
监控一般分为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管两种方式。
2.4 主要内容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策略计划、风险管理、流程和程序、信息系统、人员管理、财务报告、合规和法规遵从等方面。
在策略计划方面,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并将其贯彻于全公司各个层面。
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所涉及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采取适当的对策。
流程和程序是指规范各种操作流程和工作程序,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
会计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会计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摘要】会计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本文阐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概述存在问题完善措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有了很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竞争。
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而会计控制制度无疑是重中之重。
所以企业应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更好地抵御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1内部控制的概述实施内部控制是新时代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其经营效率的必然要求。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巩固基础、完善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部控制整个体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1.1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是资产得以完整、安全,是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准确,使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准备,使经营方针得以贯彻落实,使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能够高效、经济而在企业内部开展并且实施一系列的自我评价、约束、控制、规划、调整等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其经营管理。
内部控制是伴随着强化经济管理的理念应运而生的,并且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其发展并且日益完善。
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保护财产的完整以及安全,是会计信息资料保持可靠、准确,着重从加强复核、严格手续、钱物分管等层面来控制。
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也日益趋于复杂化,内部控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蜕变成近代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内部会计控制以及内部管理控制。
通过有力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其预定的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是管理职能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在国内外,学者们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对企业绩效、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发展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主要是以企业内部运行的规划、组织、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为基础,通过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而国外的相关研究着重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导向性,强调内部控制是一种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管理手段。
内部控制的定义在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更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而国外更注重内部控制与企业目标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管理层素质、制度设计等。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国内,相关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至关重要。
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员工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规定,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管理层的素质和诚信度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质量。
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内部控制执行制度的设计与管理。
COSO框架中提出的营利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设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是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国内,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报告、公司管理层的陈述以及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公司管理层的陈述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观影响,第三方评估成本较高。
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设计。
COSO框架中提出了五大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活动,这些要素成为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指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内部控制是一种用来保护企业财务、经营和其他资源的系统,而风险管理则是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的风险。
这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规则、流程和制度。
它通过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设立审批机制以及强化监督检查等方式,确保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并防范内部欺诈行为。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文化、道德伦理、领导风格等。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助于员工合规行为和高效运营。
2. 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对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了解和识别风险,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达到控制目标而实施的具体控制措施,如内部审计、资产保护、信息系统控制等。
4. 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及时传达重要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同时,员工也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应用。
5. 监督与审计:监督与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持续评估和监督,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以及反馈机制等。
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过程。
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风险管理的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识别潜在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企业可以通过SWOT分析、市场调研等方式,了解内外部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评估,比如使用风险矩阵或风险指标等。
3. 风险应对:确定应对风险的措施和计划。
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会计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会计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尤其在会计领域,由于涉及到大量的财务信息和资金流动,更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本文将探讨会计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会计领域,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组织财务状况和利润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
风险包括外部环境变化、财务不真实、资产损失等。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管理有助于保护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可以避免财务损失并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价值。
其次,风险管理是合规经营的基础。
随着会计法规和监管要求的不断增加,企业必须建立合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最后,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灵活性。
通过全面掌握组织内外部的风险情况,企业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管理体系和控制措施。
在会计中,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评估和控制。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第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
第三,资产保护。
内部控制应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资产的浪费、滥用和损失。
第四,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应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步骤:首先,明确组织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目标。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为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其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程序。
根据组织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确保其落地执行。
会计信息的国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会计信息的国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非常重要,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而国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的国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及控制策略等关键要素。
1. 概念会计信息的国内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控制体系,通过规范和监督各项业务活动,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意外风险和错误信息的产生。
风险管理则是指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对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
2. 重要性会计信息的国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防止和减少会计事务中的错误和失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其次,它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损失。
此外,它还可以加强企业的合规性,提高企业声誉和信誉度。
3. 控制策略为了实现会计信息的国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控制策略:(1)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报告。
(2) 风险评估与监测: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
(3) 职责和权限的明确: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决策和操作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防止权力滥用和人为错误。
(4) 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通过审计和监察等手段,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会计知识和意识,增强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
4. 成果评估与改进为了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效果,企业需要建立评估和改进的机制。
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外部审计和风险评估等手段,对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同时,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和处理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竞争日益激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个角度来探讨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实践。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制度、规则和程序,并通过一系列的监督、审计和检查手段来确保企业运作的效率、透明度和合规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错误,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1.风险预防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损失的发生。
2.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可以合理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3.维护企业声誉和信誉: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和意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事件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并增加应对风险的灵活性和能力。
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1.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对各类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明确优先处理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配置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3.增强企业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内控与风控的关系与实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1.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2.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和程序。
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问题研究
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中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核心部分。
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主要目的是发掘其实质——风险控制,而对风险控制的发掘实际上是为了服务于实践。
对于实践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协调问题,都可以因两者有着共同的发展方向而找到答案。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二者的认识没有达成一致。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争鸣、历史发展等方面厘清二者的关系。
1.1 理论争鸣了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是分析两者关系的第一步。
对于同一术语,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认定,而对于同一认定,不同的学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了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的不同观点。
1.1.1 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这一观点是由CICA(1995)提出来的。
CICA从自身组织对控制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这一观点。
CICA认为,“控制”一词比传统的内部控制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控制是一个组织中诸要素的集合体,包括资源、制度、过程、文化、结构和任务,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支持该组织实现其目标(包含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内部和对外报告的可靠性,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内部政策的遵循性,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
1.1.2 内部控制等同于风险管理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在对COSO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谢志华(2007)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升级为《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之所以能够发生这种转化,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风险,从语义上说,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就是风险管理。
1.1.3 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OSO(2004)中明确指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如前所述,COSO认为风险管理由八个要素组成,内部控制由五个要素组成。
会计法治与内部控制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综述
会计法治与内部控制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综述1. 本文概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会计法治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核心要素,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旨在探讨和交流会计法治与内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政策动态。
本文作为该年会的综述,将全面回顾和总结会议的重要观点、讨论和成果,旨在为会计法治与内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介绍了年会的背景和目的,随后详细阐述了会议的主要议题和讨论内容,最后对会议的成果和意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倡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会计法治与内部控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会计法治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2. 会计法治的发展与现状会计法治是保障会计活动规范、公正、透明的重要基石,其发展与现状直接反映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会计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防范财务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会计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以《会计法》为核心,辅以一系列会计准则、制度和规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会计法规框架。
这些法规的出台,有效规范了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执法力度方面,我国会计法治建设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加强会计监督、审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财务舞弊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监管手段不断更新,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也应看到,当前我国会计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会计法规的遵守意识不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会计监管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会计法治意识同时,还需完善会计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打击会计违法行为的良好局面。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日趋复杂。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49年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为了保证财产安全、财务报告准确可靠而进行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措施。
此后,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
三、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内部控制理论密切相关。
随着企业对风险认识的加深,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强调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战略、财务、市场、运营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方向和重点,使内部控制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
五、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方面,许多知名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阿里巴巴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成功应对了互联网行业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结论与展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学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会计学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会计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托,也是信息传递和决策支持的重要工具。
在会计学的研究领域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会计学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包括财务报告、资产保护、合规性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可以保护资产免受损失。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有效地保护自身的财务和实物资产,避免损失的发生。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减少信息失真和操纵的可能性,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另外,内部控制可以提高经营效率。
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的流程和管理制度,合理分工和授权,提高各项业务的运行效率,减少内部决策的滞后和浪费。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在日常经营中,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等。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最小化风险带来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风险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和评估风险。
通过对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的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的风险,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控制和降低风险。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的发生,或者通过适当的保险或金融工具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另外,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企业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内部控制是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最小化风险的影响而设立的,而风险管理则需要依赖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施。
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重视和实施的关键方面。
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组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可靠性。
而风险管理则是组织用来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分析它们对组织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会计内部控制对于组织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减少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它能够帮助组织提高财务决策的可靠性,并增强外部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信任和信心。
一个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性与责任分离:确保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独立性和责任分离,避免利益冲突和潜在的欺诈行为。
2. 内部审计和监控:建立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对财务活动和流程进行监测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
3. 信息系统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篡改。
4.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组织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减少财务损失和不确定性。
第二部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是组织保持稳健经营的关键环节。
通过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组织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风险管理有助于组织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并提高其应变能力。
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和评估:对组织内外部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2. 风险定级和优先级:对各类风险进行定级和优先级排序,以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用于最重要的风险应对措施。
3. 风险控制和监测: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监测机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风险报告和沟通:及时向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报告风险情况,并与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会计学中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会计学中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会计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从会计学的角度探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合理保护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措施,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企业应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清晰,避免职权的滥用。
其次,企业应合理配置人员,确保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其职责相匹配。
再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确保业务的顺畅进行,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最后,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靠。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和方法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与评价。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风险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的控制活动提供依据。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包括授权和审批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督与评价是指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
同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电子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对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要求公司中董事长、管理者、财务经理共同签章才能披露,使他们对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实性负责[1]。
明确了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后,有利于相关责任人员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良好运行。
2.统一内控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争议主题往往是围绕着“关于内控整体的信息披露还是关于财务报告的内控信息露”,再加上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都都不健全,内控信息披露大多形式化。
所以说内部信息披露内容范围越明确和要求越详尽,这样才会使各上市公司发表内部信息披露做到标准、详细,提高有效信息的真实、可靠,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清晰掌握。
3.细化上市公司不同行业的内控制度标准。
我国关于不同行业间内控信息披露的规章基本上没有,大多章程也只是对于上市公司总体而言。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不仅要做到公司内的纵向比较评估,还要做到公司间的横向比较,如果能够出台具体到不同行业间的内控标准,那么会更有利于企业更规范的披露内控制的信息。
4.提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大多上市公司认为对外披露信息会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商业秘密暴露,因此选择避免披露缺陷信息。
刻不容缓是让他们知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利益可以得到,改善市场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自觉进行内控信息披露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自愿披露动力不足,相关的监管机构可以采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有效的企业采取公示表扬方式,或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相反的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不合规虚假成分的企业给予警告、批评甚至退市等不同程度的惩罚。
这样也会增加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动认识,继而推动了整个企业成长。
5.提高审计人员对内控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提高审计人员对内控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避免出现因审计人员上的问题,会计事务所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合理的审计收费,提高会计人员在内部审计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会计之友
页码: F0003-F0003页
主题词: 内部控制评价 北京工商大学 风险管理 论坛 企业内部控制 中国会计学会 内部控制规范 专业委员会
摘要:2009年4月26日,由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承办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坛”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为了配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即将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实施。
来自准则制定机构、高校、企业、事业单位、财经媒体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通报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进展、未来规划,就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经验交流。
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的关键机制。
本文将介绍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要素以及它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护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权威性而采取的组织、制度和控制措施的总称。
其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发现内部和外部的风险,保护企业的资产、建立规范的经营行为准则,确保企业在规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下进行经营。
二、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1. 保护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2. 保护企业的资产: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保护和监管,防止损失和滥用。
3. 提高经营效率: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精简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建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三、会计内部控制的要素1.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层的行为和道德、企业文化、内部监管机制等,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有效运作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2. 风险评估: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内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关键风险和控制目标。
3. 控制活动:通过制定制度、规范和流程,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管理活动。
4. 信息与沟通: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递,包括财务信息、经营信息和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
5. 监督与评估: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监督检查等手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四、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而风险管理是通过评估和控制风险来支持和增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以减少和防止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而风险管理则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评估、监督和持续改进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毛新述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100048)=摘要>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围绕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审计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本文对会议所涉及的主要论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会议综述为配合我国5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的实施及相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应用指引的发布,推动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4月26日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0。
本次会议由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83篇,来自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财经媒体的150余人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由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高一斌教授主持,北京工商大学校长谭向勇教授致欢迎词。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玉廷博士发表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制定历程0的主题演讲,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教授发表了/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0的主题演讲。
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周守华教授、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校长助理魏明海教授、财政部会计司朱海林处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一、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是内部控制框架和标准制定的基础,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
在我国,吴水澎,邵贤弟,陈汉文(2000)、杨雄胜(2005,2006)、潘琰,郑仙萍(2008)等从不同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探讨。
本次会议中进一步探讨了内部控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谢志华探讨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和结构。
作者指出企业组织关系包括设立关系和运行关系,这两种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及其结构。
在企业组织关系中,在发起设立时会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
而在运行时会形成科层的等级关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监督。
制衡和监督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制衡和监督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内部控制的结构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在涉及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和企业内部各分工主体的利益被侵蚀时,应以制衡的方式形成内部控制,而涉及企业不同层次主体确定的责任目标不被实现时,应以监督的方式形成内部控制。
陈关亭讨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假说,并着重分析了如下几个问题:1.风险管理与管理的关系。
作者认为,管理包括机会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机会管理主要是增加价值,而风险管理主要防止价值减少。
从管理的发展阶段看,传统管理重视机会管理,而轻视风险管理。
而现代管理既重视机会管理也重视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并不是包含关系,而是完全等价的。
3.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的关系。
作者认为,既然企业可以做假账,那么就同样可以超越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很难防止虚假财务报告。
4.企业层面控制与业务层面控制的关系。
认为企业层面控制应贯通业务层面控制。
5.COSO框架与我国内部控制现状。
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按照COSO框架评价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还远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实施的研究主要涉及内部控制的实施环境和实施机制,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以及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等领93域(杨有红,胡燕,2004;陈志斌,何忠莲,2007;黄京菁,2005;朱荣恩等,2004;戴彦,2006;于增彪等,2007,等等)。
考虑到5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即将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深入分析现有内部控制规范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施状况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制定和发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朱荣恩从我国内部控制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理解,尤其是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指引的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
作者认为,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应当正确认识和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控制(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依据,控制活动是实现控制目标的手段,信息沟通则是载体,监控是内部控制目标的保证。
2.内部控制的要素、目标及实施主体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要素、实施主体、目标是相互融合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所有的实施主体共同努力,都体现在每一个要素的构成中。
内部控制就是实施内部控制主体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要素的过程。
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并非平行的关系,应该说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延续。
4.内部控制五要素与应用指引的对应关系。
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框架,包括要素、目标和实施主体,因此其落地生根也不仅仅是要素与应用指引的对应,而应该是整个理论框架与各个业务进行融合的结果。
5.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内部控制是框架、要素、成分,而企业管理制度则是直接面对企业的具体业务。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制度转入内控,而应该把内控的要素、成分嵌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要求之中。
6.正确认识I T平台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问题。
I T平台仅仅是一个工具,并非内部控制实施和应用的充分必要条件。
郑洪涛和张颖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内部控制规范遵循、内部控制具体方法、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五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现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201份)。
调查结果显示,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情况看,68%的企业认为经营的合法合规只能通过内部控制得到中等或较大程度的保障。
71%和65%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能够为资产安全性和经营的效率效果提供中等程度以上的保证。
仅有约33%的企业认为财务报告目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大约75%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仅能够在较小或中等程度上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内部控制规范遵循看,有近一半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或完全遵循5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的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
39%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或者完全遵循5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6的有关规定。
从内部控制具体方法看,尽管基本的、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在企业中得到较好地运用,而先进的、非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绩效考评则有待进一步推广运用。
企业还需要对重点内部控制方法,如预算控制给予特别关注。
从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看,内部控制的重大决策掌握在管理层的企业比例高达55%,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由总经理领导,但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专门评价。
尽管70%的被调查企业(141家)开展了内部审计评价,但内部审计评价对于改进内部控制实施的作用非常有限。
吴江龙和刘兴锋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与实施必须要借助一个/载体0,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的财务工程体系。
其中财务工程是企业以价值为导向、紧扣战略目标、循环有效的战略财务系统。
财务工程犹如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厦0,以清晰的远景目标及战略为/屋脊0;以合理的财务组织结构、CFO的素质和权利定位以及子公司财务委派为/栋梁0;以科学管理工具的应用和有效管理程序的实施为/支柱0;以价值链为主线的业务经济循环流程和严格的内控制度为/根基0。
建立科学的管控流程和管控制度,通过体系的纵向管控与横向集成,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0理念下战略财务体系的循环运营。
作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财务工程体系,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的实施:1.提升财务战略,优化/控制环境0;2.科学设置财务组织结构,为/控制活动0奠定基础;3.以预算管理为主线,强化/控制活动0;4.加强内部审计,强化/监督制约0;5.推动ERP实施,搭建/信息沟通0的快捷渠道;6.完善业务流程与管理制度,使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魏明海探讨了股东合谋的内部控制问题。
具体包括:1.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合谋(带来舞弊)?2.股东合谋会否影响企业价值和信息的可靠性?3.现有的内控制度安排能否抑制股东合谋?4.现有的内控制度安排能否缓解股东合谋对企业价值和信息可靠性的影响?作者分析得出,共享控制权并不必然意味着制衡,股东的类型(category)或身份(i dentit y)决定了股东之间是相互制衡,还是更有可能达成合谋,股东的制衡或合谋角色会影响企业价值。
作者通过对冠福家用公司收入确认方法变更的分析,得出股东合谋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股东在完善内部控制中的作用:1.内控制度安排中不排除股东;2.在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中,凸显股东文化;3.发挥大股东的监督与治理作用;4.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与治理作用;5.体现股东权利制衡的原则。
同时,在强化股东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时,还应当加强股东之间股权交易、股东权益保护的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中体现善意行使控制权的法律精神,以约束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合谋。
李国忠以中国神华为例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中国神华自上市以来,建立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具体做法是,从风险评估入手确认需重点管控的重大风险,针对确定的风险再造风险管控流程,构建以风险为导线、责任为主线的内控体系基础框架,开展年度检讨、实施管理改进。
作者认为,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全面风险管理94的水平:1.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础框架;2.建立风险动态重估机制;3.建立经营指标风险动态监控预警机制;4.实施风险导向审计;5.开展风险管理考核;6.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总之,作者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企业的免疫系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是否有效,事关企业的成败。
风险管控住了不会出大问题,风险不管控迟早要出大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是企业的体检中心,重点应关注风险评估的预知性及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企业应如何实施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这些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产生的影响如何?以及外部审计应如何通过增值服务来满足投资者对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需要,也成了内部控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斌从股东投资的两种期望(收益和风险控制)的相互矛盾关系分析入手,认为股东的风险控制期望可以通过自身投资策略来分散,从而无须过分强调其对受托经营者的经管责任、要求,否则不利于经营者管理潜力发挥并满足股东预期收益;同时,经营者作为受托责任方,一方面在努力实现股东增值目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应培养自身风险控制意识,并将其内置于经营活动的控制机制之中。
透过股东期望和经营者风险管理间关系的分析,作者认为,股东风险控制的期望,需通过外部审计额外增加的/风险提示服务0来满足,由此,外部审计被赋予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而经营者风险管理则需要通过重新界定内部审计职责来规范,即:流程导向的内部控制检查与财务审计、内部风险评估和关键风险因素(KRF s)、风险管理报告,由此,内部审计被赋予了其应有的组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