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科风险评估院感科修改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院感科)
院感监控医生
各科手术医生
3、监测计划:
目的
项目
执行措施
资料来源
资料收集者
收集、分析、
报告
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为目标的监测
手卫生考核
每季度考核
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
院感科专职人员临床科室
实时反馈
以降低医院感染暴发的风险为目的的监测
院感暴发的演练
进行院感暴发的演练和知识培训
查看培训资料
院感科人员
总结、汇报
√
6
√
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
9
√
√
6
√
医务人员针刺伤
√
√
4
√
√
4
手卫生依从性
√
√
4
√
√
3
多重耐药菌感染
√
√
4
√
√
4
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
√
√
2
√
√
3
无菌技术操作
√
√
4
√
√
3
无菌物品监测
√
√
4
7
√
2
灭菌器的监测
√
√
4
√
√
2
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表、手)
√
√
4
√
√
2
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
√
4
√
√
2
30%
1.学习各项多重耐药的管理知识培训
2.科内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考核
3.对病人加强监管,做好陪护的宣教
4.护理员、保洁员培训指导教育
科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定期评估及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定期评估及问题及改进措施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管理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管理定期评估的流程、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一、医院感染管理定期评估流程1. 成立评估小组:由医院领导、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检验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负责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实施评估工作、分析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制定评估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院感染管理规范》、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时间安排。
3. 组织实施评估:评估小组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消毒供应科等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评估,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感染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4. 分析评估结果:评估小组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
5. 提出改进措施: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评估小组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
6. 跟踪整改情况:评估小组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7. 定期复查:在整改期限结束后,评估小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对持续改进工作进行总结。
二、医院感染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1. 手卫生问题:评估中发现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
改进措施: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备。
2. 消毒隔离问题:评估中发现部分科室消毒隔离措施不落实,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改进措施:加强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加大消毒剂的投入,确保消毒效果。
3. 无菌操作问题:评估中发现部分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感染。
改进措施:加强无菌操作培训,制定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无菌物品的监管。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措施表及改进表精选全文
1、每月自查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是否规范;
是口否口
2、无菌物品存放间环境清洁、阴凉、干燥、通风,物品置于物架上,离地220cm,离墙25cm,离天花板/50cm。
是口否口
降低医务人员针刺伤等职业暴露
1、定期考核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
识;
2、防护用具的配备。
1、加强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及宣教、不定期考
是□否口
2、加强多重耐药菌定植菌筛查,预防与控制临床耐药菌
是口否口
3、评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是口否□
每月进行自评、整改
是□否□
血源性病原体暴露
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
1、认真落实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是□否□
2、按全院职业防护的管理制度具体实施
是口否口
3、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及宣教、不定期考核相关人员
1、检查手卫生落实情况(洗手液、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及干手设施等);
是口否口
2、专人考核执行情况;
是口否口
3、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
是□否□
4、每月进行手卫生监测并反馈。
是口否口
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各环节进行生物监测。
1、按院感科要求,进行监测项目、监测频次;
是□否□
2、对采样的监测结果,分析原因,加强整改;
是口否□
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与环境卫生学相关时,应及时采样。
是□否□
规范无菌
技术操作
定期考核。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监督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
是口否口
2、定期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
是口否口
3、加强培训,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院感科负责制度修订及完善,指导全院各科室开展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2.各科室负责落实相关制度要求,开展持续质量改进。
3.院感科应定期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加强学习风险评估相关知识。
4.各科室应定期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作,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重点风险和隐患,做好相关记录。
5.各科室针对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的结果应进行讨论,其中的高风险、隐患问题或现象应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必要时可采用一定的品管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
6.院感科应做好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指导工作,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针对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或科室医院感染高风险项目应积极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院感染的风险也在不 断变化,需要不断更新和 改进管理方案。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康复,还可能 引发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 。
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 估和管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 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 健康权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和信任度。
针对家属的认知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确保家属在实际照顾患者的过程中 能够正确执行相关操作。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成果和经验总结
01
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目前,医院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用于识别、评估和控
制医院感染的风险。该体系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全面、准确地
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水平。
05
培训和教育计划
对员工的培训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和技能。
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个性 化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对医院
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 防护用品使用、医疗废物处理等 ,以确保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
正确执行相关操作。
对患者的教育
染防控水平。
强化监督与考核
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 与考核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 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建立奖惩 机制,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
院感染防控工作。
创新研究与发展
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 防控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探索新 的技术和方法,为医院感染防控 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技术支
持。
谢谢您的聆听
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 一,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
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整改措施
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整改措施一、背景及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问题。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对各个科室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次整改措施旨在提高我院各科室的感染控制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确保医疗安全。
通过对各科室感染风险的评估,识别出存在的高风险环节,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加强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感染管理组织建设: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加强科室感染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科室感染风险,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
2. 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感染管理规范,制定和完善科室感染管理制度,明确感染防控工作的要求和流程。
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3. 加强感染监测:建立健全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科室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对感染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开展感染源调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 提高手卫生质量: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执行力。
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消毒剂和洗手设施,定期对手卫生设施进行维护和监测。
5.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
加强对无菌物品的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6.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对消毒灭菌设备的维护和监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加强对消毒灭菌剂的质量控制,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7.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对科室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特别是患者密集区域和重点部位。
加强对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监测,确保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
8. 加强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问题。
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医疗费用。
因此,医院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有效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各部门、设备和人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以确定感染发生的潜在风险和薄弱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因素:1. 患者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功能、患有基础疾病或手术等。
对高危患者的特别保护和管理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
2. 医院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消毒和灭菌措施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等。
定期检测和改进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手段。
3. 医护人员因素:包括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培训和宣教等。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操作规范,可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4. 设备和仪器因素:包括医疗设备的清洁和维护情况、使用规范和操作培训等。
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是减少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医院应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的风险和传播。
1.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建立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亲自领导,邀请医务人员、护理人员、感染控制专家和病患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策略。
2. 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完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范医疗操作和感染控制措施,以确保执行的一致性。
3.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加强手卫生、消毒和个人防护等。
4. 医护人员培训和宣教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教活动,提高其有关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的重要性、清洁和消毒操作的规范等。
5. 环境卫生和设备管理加强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工作,保持医疗设备和仪器的良好状态。
院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院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和患者的健康,有效管理院内感染风险是医院管理工作的紧要方面之一、为此,医院订立了本《院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旨在规范院内感染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水平,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行。
二、定义2.1 院感风险评估院感风险评估是指对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及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予以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2.2 院感风险评估管理院感风险评估管理是指医院针对院内感染风险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含风险评估的制度建立、执行与监督,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对。
三、院感风险评估管理流程3.1 评估范围和周期•院感风险评估掩盖全院全部科室和部门,包含病房、手术室、急诊科等。
•院感风险评估周期为每季度一次,具体时间由院感管理部门确定。
3.2 评估流程1.院感管理部门确定评估流程和所需评估工具,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引导。
2.各科室和部门依据要求,自行进行院感风险评估工作,填写评估表格,并汇报给院感管理部门。
3.院感管理部门对收集到的评估表格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评估报告由院感管理部门反馈给各科室和部门,要求及时整改和落实。
5.各科室和部门依照要求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核工作。
6.院感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定期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估,形成跟踪报告。
3.3 评估指标和方法•评估指标包含患者感染发生率、手卫生合规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等。
•评估方法包含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其中定量评估可采用测量、统计等方法。
四、风险评估结果的应对和措施4.1 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报告•院感管理部门负责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汇总成报告,并及时向医务部门、行政部门进行汇报。
•报告中应包含评估结果的概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内容。
4.2 改进措施的订立与实施•院感管理部门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与相关科室和部门共同订立具体的改进计划。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我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为:检验科、门诊及输液大厅、口腔科。
各重点部门的风险评估如下:一、检验科:风险一:工作时频繁接触带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等标本,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特别是在实施静脉、末梢采血等侵入性操作时,随时可能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风险二:检验科工作量大、时间紧,以及对潜在隐患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未及时洗手和消毒,甚至用污染的手或戴着污染的手套接电话等现象造成感染风险增加。
针对性的控制措施:1.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完善防护制度,推行标准化防护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防护能力。
2.每日对空气、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消毒,应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剂量、作用时间操作,并定期监测。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毛细血管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例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严禁戴手套反复接触多个患者,防止交叉感染4.发生针刺伤时,立即按针刺伤应急预案流程进行处理,同时及时上报、登记,做好随访工作。
二、门诊及输液大厅风险:缺乏医院感染防范意识、易感人群增加、传染性疾病患者集中针对性的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认真落实手卫生制度;2、严格进行空气消毒、物表及地面的消毒,紫外线灯、消毒液消毒效果符合要求,定期监测;3、传染病暴发期间,应做好传染病宣传工作,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做好隔离措施,上报登记,必要时进行转院治疗,同时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三、口腔科:风险:耐药菌定值或感染病人诊疗未按隔离要求具体实施;职业防护不完善。
针对性的控制措施:1.特殊感染病人应及时给予各项隔离措施,加强终末处理,及时给予空气消毒,地面物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2.职业防护用品及时予以配备,加强管理,做好防护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评估与质量改进
评估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 算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和变化
趋势。
横向比较
将本医院的评估结果与同行业 其他医院进行比较,找出优势 和不足。
纵向比较
将本医院的评估结果与历史数 据进行比较,分析医院感染管 理工作的进步和退步情况。
原因分析
分析各项指标数值背后的原因 ,找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薄
02 医院感染管理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感染发病率
耐药菌株感染率
评估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数 的比例,反映医院感染控制的总体水平。
评估医院内耐药菌株感染病例数占同期感 染病例数的比例,反映医院抗菌药物使用 的合理性和管理效果。
重点部位感染率
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
评估手术切口、呼吸道、泌尿道等重点部 位感染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患者的比例,反 映医院对重点部位感染防控的力度。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优化管理措施和方法,提高医院 感染管理水平。
展望未来
继续关注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 新动态和新进展,积极引进先进的管 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医院感染管 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评估体系已初步建立, 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培训与教育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 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 防控意识和能力。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 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医务人员 对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医院感染防 控知识和技能的岗前培训,确 保其具备必要的防控技能。
监测与控制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 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分析感染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清洁 和消毒程序,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与感染控制的评估与改进
医院感染与感染控制的评估与改进在医疗机构中,感染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且紧迫的问题。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导致治疗效果低下,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评估和改进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一、评估医院感染的现状为了对医院感染问题有全面的了解,首先需要进行医院感染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收集医院感染数据: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种类、感染部位等数据,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感染进行分类和分析。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医院内部的感染控制部门或负责感染控制的医务人员进行。
2. 审查医院感染控制策略:评估医院感染控制策略的实施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检查医务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医院感染控制规程的执行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3. 检查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评估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感染监测与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
确保医院对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能够及时有效,为后续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二、改进医院感染控制策略基于评估结果,根据医院感染现状的特点和问题,在改进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感染控制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演练,确保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策略的了解和掌握。
2. 完善医院感染控制规程:根据评估结果,对医院感染控制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感染控制中的职责和要求,确保规程的执行和监督。
3.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等重点区域。
定期对环境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清洁和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4. 加强监测与报告:改进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专门的感染监测团队,负责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并定期组织感染数据的分析与交流。
感染科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
感染科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在当今医疗领域中,感染控制与预防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感染风险的增加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感染科中,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是确保患者安全并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一、感染科护理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感染科作为一个专门负责病原微生物感染控制与治疗的领域,护理质量评估是提高护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必要环节。
通过对感染科护理质量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中的不足和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终达到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的目的。
1.1 评估感染控制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感染科护理质量评估的重点之一是评估感染控制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操作规范的执行程度直接影响了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
通过对操作规范的评估,可以发现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并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1.2 评估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感染控制的效果。
因此,在护理质量评估中,也应考察护理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培训与自学,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
1.3 评估护理文化建设的情况护理文化是指护理团队的价值观、工作风格和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在感染科中,良好的护理文化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对感染控制的干扰,提高护理质量。
因此,评估护理文化建设的情况是护理质量评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感染科护理质量改进的措施为了提高感染科护理质量,减少感染的风险,护理团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2.1 强化操作规范的培训和宣传操作规范的执行是感染控制的基础,护理人员应该对操作规范进行全面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操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培训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培训和外部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则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制作护理操作手册等方式进行。
2.2 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护理人员应继续提高感染防控知识水平,定期组织知识学习和交流活动,增加对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了解,掌握最新的感染防控策略和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感染科感染质量评估与改进
感染科感染质量评估与改进一、引言感染控制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预防、控制和评估院内感染。
感染科作为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部门,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院内感染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
感染科的感染质量评估与改进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从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
本文将探讨感染科感染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二、感染质量评估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感染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安全隐患之一,通过对感染科的感染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提升医疗质量:感染质量评估可以发现感染科管理、设备和操作等方面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医疗质量。
3. 降低医疗成本:院内感染的发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护理费用、药物费用等成本,通过感染质量评估的改进措施,可以降低这些费用的开支。
4. 增强信任:感染科感染质量评估的结果可以向患者和公众透明公示,增强他们对医疗机构的信任,进而提高医院的声誉。
三、感染质量评估的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感染科的感染数据,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例数、感染类型等,建立有效的数据库。
2. 定期会议:组织感染科的工作人员定期召开会议,分享感染质量评估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审查文件:对感染科负责的文件和流程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并便于管理和操作。
4. 环境检查:定期对感染科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包括工作区域的清洁、消毒措施的执行等,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5. 审查培训记录:对感染科工作人员的培训记录进行审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感染质量改进的措施1. 制定感染控制政策:感染科应制定完善的感染控制政策,涵盖医疗设备的使用、患者隔离、手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2. 培训和教育:加强感染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技能。
3. 提高设备维护和清洁标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管理科风险评估(院感科修改版)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健康管理科一、目的及定义目的:降低病人风险、医务人员的风险,提高工作质量。
定义: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是指病人与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进行诊疗和其他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管理。
二、政策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和2002年版本)三、成立科室医院感染风险小组2017-9-2健康管理科召开科室会议,成立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小组。
组长:冀满丰、李妙芝成员:全科工作人员四、主要职责科室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时,分析原因做好防范措施,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人员与科室共同查找原因、确认风险项目,采取防范措施呈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批。
五、具体内容:1、风险事件全科室人员通过头脑风暴+数据支持,提出了确定了11个风险事件,通过风险优先系数(RPN)评分的方式,最后确定了“肺结核的院内感染”为本科室的风险事件,包括医院人员和来我科体检人员的院内感染。
数据支持如下:(全科工作人员把所有风险事件打分,取平均分,最高分者为肺结核的院内感染,确定为本科室风险事件)。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评估日期:2017-9-2 评估科室:健康管理科确定风险事件的开会现场资料:2、风险因素,表格如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清单评估范围存在风险危险因素患者、医务人员、医疗 1.医务人员着装不好规范3、风险因素确定,全科工作人员针对风险事件“肺结核的医院感染”按风险因素进行打分,取平均分,数据显示本科室分数最高风险因素为:1、消毒隔离措施不规范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3、手卫生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风险事件:肺结核的院内感染日期:2017-9-6 科室:健康管理科现场评估资料:4、制定具体的措施危险因素风险感染防控措施5、科室实施执行以上措施,并自查实施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1)健康管理科消毒隔离制度培训2)定时开展消毒隔离自查、自纠3)定时通风登记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1)工作人员按规定佩戴口罩,发现结核病患者立即让患者佩戴口罩。
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何为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无论是对医院还是住院患者都会产生各种损失,感染管理的控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及患者的安全性。
长期以来大部分医院都是采取常规管理方法,管理工作没有重点及针对性,很多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执行力欠缺,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承受、风险沟通。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是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时识别,确定工作重点,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有效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发生。
对此,医院需要对已经发生并存在的感染问题进行分析和干预,通过风险评估对医院内潜在的感染风险做出判断,对医院内的重要科室、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我院132例住院患者作为风险评估实施前的对照组,选取2021年1-6月我院132例住院患者作为风险评估实施后的观察组。
参与调查的所有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的产科、妇科、儿科、新生儿科、内科、外科、产房、手术室。
264位患者的年龄3~40岁,平均(24.5±4.5)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基础资料完整;(2)患者认知无异常;(3)家属、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语言障碍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没有强调重点科室、环节、风险点,主要是由科室护士长、护士完成消毒工作等,院感科负责管理工作中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手卫生、职业暴露、抗生素统计、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探讨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对于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各个科室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合感染管理方法改进前后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管理。
分析对比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
结果:实验组感染管理质量与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手卫生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管理实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为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支持,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防控;工作现状;未来展望医院感染属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伴随着近些年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临床可用治疗方式的不断改变,在目前的临床诊疗工作中会大量使用各种精密仪器设备,同时其中许多的治疗措施属于侵入性的治疗措施,而侵入性的治疗往往会对患者形成一定的创伤,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出血,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可能会因为创口的存在导致病菌的侵袭从而感染[1]-[2]。
与此同时,放化疗与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源、传播方式,此时会导致易感人群不断增多导致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随之提升[3]-[4]。
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康复均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不断增加,从而间接加重患者的生理压力、经济负担,所以医院感染问题也是医学界高度重视的问题[5]。
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本文通过论著思路分析探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
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各个科室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评估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进行探讨。
一、评估目标与指标1.1 评估目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评估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感染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1.2 评估指标:(1)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责是否合理明确;(2)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编制完整性和规范性;(3)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培训和应用情况;(4)感染监测和反馈机制;(5)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2.1 数据收集为了评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可以依据以下途径进行数据收集:(1)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会议记录;(2)制度文件和相关政策的审查;(3)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调查问卷;(4)感染监测数据;(5)相关患者病历和手术记录等。
2.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例如,如果发现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知不足,可以加强培训和教育;如果发现感染监测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可以改进监测机制;如果发现制度文件不规范或缺失,可以进行修订等。
三、改进措施的落实3.1 制度完善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制度的优化和改进。
制度的完善应该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执行性,确保能够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感染预防控制,提高医疗质量。
3.2 培训和教育通过开展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升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知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感染管理制度,减少感染的风险。
3.3 监测机制改进针对感染监测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的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测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 定期评估和反馈制定定期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评估计划,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促使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评估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观察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12-23T02:24:22.81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6期作者:邱启婧[导读] 探究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
邱启婧承德围场大都医院 068450【摘要】目的:探究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
方法:对本院2020.01——2020.12期间的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同时开始使用PDCA循环法,在院内开展共性干预;后于2021.01——2021.12再次加强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落实PDCA循环法。
共同检验医院感染风险发生率和手卫生遵从效果,对比两组数值结果。
结果:2021年组医院感染风险发生率低于2020年组,P<0.05。
2021年组手卫生遵从效果高于2020年组,P<0.05。
结论: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风险评估;PDCA;管理效果据医学资料总结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事件层出不穷,针对不同疾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依旧紧迫且形势严峻,对此,相应管理部门针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在院内层面有效资源的利用下,推行风险评估工作是积极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
在管理领域中逐渐推广应用,明确高风险科室以及高风险操作环节以此为切入点建立院内感染风险防控制度。
PCDA循环法的联合使用,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措施的综合性,让相应管理办法可以针对问题不断总结解决措施,努力达到感染风险杜绝[1]。
基于此,本统计围绕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针对本院2020年度、2021年度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分析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的实际作用效果。
男性16名、女性22名;开放设立床位398,2020年执行有创操作6220次、2021年执行有创操作6608次,医院感染管理可专职人员4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健康管理科
一、目的及定义
目的:降低病人风险、医务人员的风险,提高工作质量。
四、主要职责
科室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时,分析原因做好防范措施,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人员与科室共同查找原因、确认风险项目,采取防范措施呈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批。
五、具体内容:
1、风险事件
全科室人员通过头脑风暴+数据支持,提出了确定了11个风险事件,通过风险优先系数(RPN)评分的方式,最后确定了“肺结核的院内感染”为本科室的风险事件,包括医院人员和来我科体检人员的
梅毒的院内感染 3 2 1.7 10.2 中艾滋病的院内感染 1 1.2 3 3.6 低淋病的院内感染 3 2 1.7 10.2 中甲肝的院内感染 2 2 1.1 4.2 低乙肝的院内感染 2 1.9 1 3.7 低丙肝的院内感染 2 1.4 1 2.8 低水痘的院内感染 2 1.6 1 3.3 低
流行性感冒的院内
2 2 1.5 5.8 低感染
确定风险事件的开会现场资料:
健康管理科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
主持冀满丰日期2017-9-2
记录人李妙芝地点健管科会议室
参加人员
2、风险因素,表格如下: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清单
评估范围存在风险危险因素
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患者、医务人员、医疗
器械、医院环境、陪护
者、感染源不明;
1.医务人员着装不好规范
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
3、风险因素确定,全科工作人员针对风险事件“肺结核的医院感染”
按风险因素进行打分,取平均分,数据显示本科室分数最高风险因素为:1、消毒隔离措施不规范
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
3、手卫生
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抵
3 1.9 1 5.7 低抗力下降
无菌物品污染 2 2 1.52 6.1 低现场评估资料:
健康管理科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
主持李妙芝日期2017-9-6
记录人郑兰芳地点健管科会议室
参加人员
4、制定具体的措施科
室危险因素
风险
感染
防控措施
健康
管理科1、消毒隔离
措施不规范
肺结核的
院内传染
1.加强科室清洁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
2.每月开展消毒隔离自查。
3.每天早晚通风一次
5、科室实施执行以上措施,并自查实施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1)健康管理科消毒隔离制度培训
培训题目消毒隔离制度理论培训
主持人李妙芝日期2017-9-15 16:00 主讲人赵改枝地点健管科会议室
参加人员冀满丰、刘京海、赵改枝、刘颖、谢梦、谢娴若、朱顺慧、谢彰明、彭勇辉、伍月红、郑兰芳、李妙芝、邱婷婷、肖雪娟、史明兰、梁楚冰、陈恩宜、邱德静、叶桂锋、陈峰
2)定时开展消毒隔离自查、自纠
3)定时通风登记
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1)工作人员按规定佩戴口罩,发现结核病患者立即让患者佩戴口罩。
(2)开窗通风、正确登记资料
(3)患者离开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周围环境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
(4)加强手卫生
5)按院感要求进行手卫生培训及考核
(1 )第___3___季度手卫生培训记录
名称:外科七步洗手法地点:健康管理科
主持人:李妙芝记录人:邱婷婷日期:2017-9-15
参加人员签名:
(2)、第三季度手卫生操作考核
培训题目手卫生操作考核
主持人冀满丰日期2017-9-25 16:00 记录人李妙芝地点健管科抽血处
参加人员冀满丰、刘京海、赵改枝、肖少梅、彭勇辉、郑兰芳、谢彰明、刘颖、谢梦、谢娴若、、伍月红、、李妙芝、邱婷婷、肖雪娟、梁楚冰、叶桂锋、陈峰、、朱顺慧、、史明兰、邱德静、陈恩宜、徐吉雅、
陈良
培训题目手卫生操作考核
主持人冀满丰日期2017-9-25 16:00 记录人李妙芝地点健管科抽血处
参加人员冀满丰、刘京海、赵改枝、肖少梅、彭勇辉、郑兰芳、谢彰明、刘颖、谢梦、谢娴若、、伍月红、、李妙芝、邱婷婷、肖雪娟、梁楚冰、叶桂锋、陈峰、、朱顺慧、、史明兰、邱德静、陈恩宜、徐吉雅、陈良
科内对风险评估各项措施的实施进行自查,如下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
监测计划采取措施是否落实
1、消毒隔离措 1.加强科室清洁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
是 否□
健康管理科:冀满丰、李妙芝
2017-9-27
后续工作备注:
1、十月份院感科对上交的风险评估材料,到科室监督措施的执行。
2、科室在措施执行后1个月对风险因素再次进行打分,如果原有的风险高的因素分数下降了,说明措施有效,继续维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