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期末(第12—22课)复习重点2
八年级语文(部编本)上册每课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部编本)上册每课知识点汇总八年级语文(部编本)上册每课知识点汇总第1课《消息二则》1.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XXX(yù)明锐不可当(dāng)2.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XXX,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3.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XXX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cái)遗言(zhǔ)巨额(é)2.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有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火药的发明人XXX的局部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体式格局,比力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导海表里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问题、导语、主体、配景和结语五局部构成。
3.文章头脑内容第3课《“飞天”凌空》1.重点字词XXX(líng)空翘(qiáo)首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qiǎo)然屏(bǐng)息敛声眼XXX(liáo)乱震(zhèn)耳欲聋2.文学常识新闻特写1是指采用相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变乱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局部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变乱、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12~22课)[复习学案][人教版].docx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检测板块一、选择题:(共24分)1、1927年——1931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而开展的斗争是()①发动五四运动②举行南昌起义③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④召开遵义会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右图是一“重点红色旅游区”内的革命遗址。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主题形象设计与图片相关的是()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B.革命摇篮,领袖故里C.历史转折,挽救革命D.延安精神,革命圣地3、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I I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4、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是连义会议会址卢沟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A南帛起义指挥部B5、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二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淮海战役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6、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7、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To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8、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A. “关门打狗”,决战东北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D.百万雄师过大江9、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总体发展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A.乘轮船.火车出行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C D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 复习要点
22 礼记二则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不,表否定。
旨:甘美,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是故:因此,所以。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jiā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xiào)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不译。
行,施行天下为公: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担任社会职务)。
贤,指品德高尚。
与,通"举",推举,选举。
能,指才干出众。
讲信修睦:讲信,讲求信用。
修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有所终:能够善终。
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孤,年幼丧父或无父母的孩子。
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废疾者,残疾人。
分(fèn):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
归:指女子出嫁。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2—22课知识点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背景; 汉初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措施:①轻徭薄赋②重视农业③提倡节俭④以德化民意义:西汉社会安定,民富国强,为汉武帝大一统提供经济基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书P67—69)原因:1、客观:文景之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措施:1、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思想文化:(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3、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强大国家。
(发展畜牧业、冶铸业,学会农耕)进入鼎盛时期。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河西走廊地区。
2、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武汉帝派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大胜而归,霍去病挥师北进,追击匈奴。
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匈奴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汉元帝时期,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史称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后,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了一段时间。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
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13-22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13课-22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红军长征1、原因: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性质(实质、目的):保存实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3、开始时间、地点: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4、长征路线: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5、遇到的困难:①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环境;③缺少粮食等6、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四渡赤水河7、跳出敌人包围圈的行动:巧渡金沙江8、两次会师: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的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9、胜利标志: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0、胜利原因:①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主要原因);②红军的英勇善战;③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11、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2、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
13、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多少省:走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在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11个省。
二、遵义会议1、背景: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②长征初期,红军损失惨重,关键时刻,采纳毛泽东意见,进入贵州,渡过乌江,攻占遵义。
2、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3、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八年级上册10—22期末复习知识点.doc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一士海(后期)(3)主力:学生Y人(6月初)(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2.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地点:上海(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1.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年(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一、基础积累1.重点词汇释义(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2.重点虚词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其此之谓乎(语气词,表示推测)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3.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学:同“敩”,教导)《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4.古今异义(1)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2)不知其善也(善:古义:好。
今义:善良。
)(3)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5)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6)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词类活用1.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3. 不知其善也。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作家作品《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
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主题解读本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7.重难点解析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8.整体感知1..划分文章层次。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4.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5.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6.请试概括归纳本文主旨。
答案:1.第一层(第一句)运用类比,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归纳1 / 3《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 (1)《礼记》《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背景材料《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文章中心概括《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写作特点(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兑.(yuè)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①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②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④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⑤教学相长.也今义:增长 (3①学:学.学半(动词,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②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形容词 不知其旨.也 旨:原意为甘美,文中指甘美的 ①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善:原意为好的,文中指好处 (5)重要句子翻译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12-22课知识要点
初二上历史复习提纲(12-22课)2013.12第12课1.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起义军南下广东,准备在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队伍遭到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湘南。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起义失败,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大城市长沙的计划,向农村进军,于是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三支革命武装会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的余部;湘南农民起义武装),这就是井冈山会师。
会师后军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一万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1.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等人指挥错误,红军奋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初期,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不去湘西,改向贵州前进。
于是,红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3.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4.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红四、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 复习要点
22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方:指面积。
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
高万仞(rèn):形容极高。
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背面叫做阳。
且: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汝:你们。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汉阴:汗水南岸。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且,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
诸,相当于“之于”。
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扛。
叩:敲,凿。
箕畚(jīběn):簸箕。
这里是用簸箕装土石的意思。
京城:姓。
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孤儿。
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易:交换。
节:季节。
反:通“返”,往返。
叟:老头。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倒装“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
甚,太,非常。
惠,通“慧”,聪明。
残:残余的,剩下的。
毛:指地面上生长的植物。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固:顽固、固执。
彻:通。
焉: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穷匮:穷尽。
加增:增加(高度)。
何苦:即“苦何”,愁什么。
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苦,愁。
亡:通“无”,没有。
操蛇之神:拿着蛇的神,指神话中的山神。
操,持。
不已:不停止。
之:代词,指代愚公挖山这件事。
感其诚:被动句,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负:背。
厝(cuò):通“措”,放置。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第21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归纳复习文学常识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又名《小戴礼记》,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的专著。
2.《礼记》是由(朝代)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答案】1.儒论述教育教学2.西汉戴圣(一)《虽有嘉肴》一.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弗.食弗:_____(2)虽有至道..至道:_____(3)教然后知困.困:_____(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_____(5)学.学半学:_____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古义:_______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_______ 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_______ 今义:教书四.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五.问答题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2.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案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二. (1). 不 (2). 最好的道理 (3). 困惑 (4). 自我反思 (5). 同“敩”,教导三. (1). 即使 (2). 味美 (3). 教与学四. (1).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 因此只有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五.问答题1.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2.《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八年级历史12——22课知识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实行“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
2.概况: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地点:南昌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发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三.秋收起义:1.概况:时间:1927年秋领导人:毛泽东地点:湘赣边界2.毛泽东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农村包围城市, 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这是把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选择。
3.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井冈山会师;1.背景: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概况: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和湖南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全国最大的根据地-----中央革民根据地其他地方根据地建立者:方志敏、邓小平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南昌、秋收和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长征的开始:1.原因: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客观)②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主观)2.概况: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地点:遵义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
八年级12—22课资源库
增城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资源库(12-22课)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秋收起义2.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 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1.下列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四渡赤水河②强渡大渡河③急渡金沙江④翻过大雪山,通过大草地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2.下列事件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远征”有关的是()A.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B.粉碎了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C.毛泽东和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D.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3.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A.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第14课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A.日本为发动侵略作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卢沟桥事变 B.遵义会议C.中国国民党一大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下列是小东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其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 中共一大——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 南昌起义——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大转折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1.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总结知识点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芦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总结知识点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芦苇。
初二历史上册12课到22课复习提纲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本课的难点是: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1.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
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议一议: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答:一方面,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南昌起义: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把握,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诞生于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时。
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央红军的长征是本课的重点。
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二万五千里长征: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开始:经过结束意义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2、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省份:(1)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3、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第14课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是本节的第一个重点。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诵读理解1、字音兑(yuè)学(xiào)教学相长jiāo 强qiǎnɡ2、字词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教: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3、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最新2019】八年级语文第12课重点复习知识点(下)-实用word文档 (1页)
【最新2019】八年级语文第12课重点复习知识点(下)-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八年级语文第12课重点复习知识点(下)
八年级语文第12课重点复习知识点(下)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张骞qiān 萧瑟sè 庇bì护干涸hé
吞噬shì 裸luǒ露鹭鸶lùsī
点拨::“庇”不要误读为“pì”;“涸”不要误读为“gù”。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刚。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
• 1、三大战役分别是? 三大战役分别是? • 2、什么事件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 什么事件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 22 权的垮台? 权的垮台?
第18课
•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首先攻打锦州 首先攻打锦州——关门打 ①辽沈战役 首先攻打锦州 关门打 ——解放东北 狗——解放东北 •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南京的解放 南京的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 标志统治中国22 南京的解放 标志统治中国22年 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 民族工业畸形发展 民族工业畸形发展——集中在轻工业 集中在轻工业——地区 集中在轻工业 地区 间发展不平衡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时间
洋务运动到 清朝末年 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
发展情况
原因
民族工业的萌芽, 民族工业的萌芽, 受封建制度的阻碍 发展缓慢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 国经济的掠夺 辛亥革命成功, 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 封建制度 再度受挫, 再度受挫,陷 入困境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国民党发动内战、 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12课
• 1、三大起义分别是? 三大起义分别是? • 2、三湾改编的意义是? 三湾改编的意义是? • 3、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 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
第12课
• 三大起义 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 ①南昌起义(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的第一枪。 国民党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 ②秋收起义 毛泽东领导 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第 建立了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第17课
•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华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华政策——扶蒋反共 扶蒋反共 • 抗战胜利后的主要矛盾 抗战胜利后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矛盾 国共两党的矛盾
第17课
• 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6年 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 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 爆发。 爆发。
•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 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开 始战略反攻。 始战略反攻。
第13课
• 长征的胜利:红军的三大主力——甘肃会 长征的胜利:红军的三大主力 甘肃会 宁会师。 宁会师。 • 胜利的意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胜利的意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第四单元
• 第14课——第16课 14课 第16课 • 线索: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大规 线索: 九一八”事变开始, 模侵略中国——经过了八年的顽强抵抗, 经过了八年的顽强抵抗, 模侵略中国 经过了八年的顽强抵抗 中国人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4课
•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 2、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
第14课
• 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1931年 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 18日 柳条湖事件 九一八事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 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 •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杨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的 杨 靖宇等组织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靖宇等组织抗日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1936 双十二事变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6课
• 1、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是? 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是? • 2、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军队的最大规模 的战役是? 的战役是? •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16课
• 抗日战争中的三次主要的胜利: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三次主要百团大战。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①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②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 ③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 规模的战役。 规模的战役。
第16课
•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是一百多年来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反抗帝国主义的第一次胜利; 反抗帝国主义的第一次胜利;②是世界反法 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援了其他国家 人民的斗争。 人民的斗争
第17课
•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 2、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华政策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华政策是? • 3、《双十协定》没有解决的两个问题是? 双十协定》没有解决的两个问题是? • 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共产党开始反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攻的标志事件是? 攻的标志事件是?
第19课
• 1、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集中在什么行业?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集中在什么行业? 什么地区? 什么地区? •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 什么时代?为什么会进入这个时代呢? 什么时代?为什么会进入这个时代呢? • 3“大生纱厂”是谁创办的?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 是谁创办的?
第19课
第13课
•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2、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的意义? • 3、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标志、意义?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标志、意义?
第13课
• 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长征的原因:
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 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 领导—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领导 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21课
人 物 成 就 著作(思想主张) 著作(思想主张) 评 价 詹天佑 侯德榜
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撰写《制碱》 撰写《制碱》 发明“侯氏制碱法” 发明“侯氏制碱法” 编写《海国图志》 编写《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著名的化学家 近代开眼看世界 的思想家
魏
源
严
复
翻译《天演论》 翻译《天演论》主张 维新变法时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启蒙思想家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第15课
•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2、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是? 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 • 3、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第15课
•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 1937 七七事变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 南京沦陷——重庆成为战时陪 南京沦陷 重庆成为战时陪 都 •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三十万人 死难者三十万人
黄金时代
一战后至新中 国建立
第20课
• 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 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 • 第一部无声电影? 第一部无声电影? • 近代最著名的报纸? 近代最著名的报纸? • 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第21课
• 1、侯德榜的成就? 侯德榜的成就? •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思想主张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思想主张是? •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哪本书里的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哪本书里的观点?
第22课
• 1、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2、科举制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科举制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第22课
• 京师大学堂——1898年维新变法时候创 京师大学堂——1898年维新变法时候创 ——1898 ——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后 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办——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后 来的北京大学。 来的北京大学。 • 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