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灵活性与创新性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灵活性与创新性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事物等方面展现出的一种能力与思维方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了人们在求职、创业、学习等领域中的重要素质。
为了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我们需要了解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其中包括灵活性与创新性。
灵活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项核心特征。
它指的是对问题灵活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灵活性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灵活性使我们具备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的能力,不受固定模式或思维框架的限制。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灵活性:首先,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通过尝试不同类型的活动和学习新事物,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增加灵活性和创造性。
多元化的兴趣爱好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激发新的思维和创造力。
其次,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和经验。
保持学习的态度,持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扩展思维的边界,增加灵活性和创造性。
不断学习新的领域和技能,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可以从他们的思维中获取新的灵感和创意。
团队合作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多样性。
创新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核心特征。
它指的是能够产生新颖、有独创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新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传统的思维路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要培养和提高创新性思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传统的思维模式常常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培养创新性思维,我们需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寻找新的思维路径和解决方案。
其次,激发创意的环境与文化。
创新性思维需要一个积极的环境和文化来孕育和发展。
组织可以通过鼓励员工的创新、提供资源和支持,以及推崇创新的价值观等方式来创造促进创新性思维的环境。
第三,经常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思考。
(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特征的是。
A:强调学习主动性B:离不开学习动机C:追求实践动手能力D: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参考答案:C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A:与遗传有关B:与大脑发育有关C:与人格特征有关D:与脑损伤有关参考答案:C3:[单选题]婴儿将养育者作为工具使用是其使用工具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参考答案:B4:[单选题]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属于布朗芬布伦纳环境生态模式的。
A:大环境B:外环境C:中环境D:小环境参考答案:B5:[单选题]将学习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的标准是。
A:迁移的效果B:迁移的对象C:迁移的向度D:迁移的发生方式参考答案:D6:[单选题]对课堂节奏的掌握、教学机制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属于。
A:教学知识B:理论知识C:技能知识D:交流传递参考答案:A7:[单选题]对于被拒绝者,幼儿教师需要A:多赞美其优点,加强其信心B:多给他发言的机会C:加强行为管束D:引导较活泼的同伴带他一起活动参考答案:A8:[单选题]提出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方式”的是。
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参考答案:D9:[单选题]将学习评价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分类标准是。
A:评价目的B:评价过程C:评价参照物D:评价指标参考答案:A10:[单选题]提出"替代强化”观点的是。
A:斯金纳B:班杜拉C:华生D:罗杰斯参考答案:B11:[单选题]认为语言(心智活动)是幼儿在环境中经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是。
A:行为主义的观点B:乔姆斯基的观点C:皮亚杰的观点D:维果茨基的观点参考答案:C12:[单选题]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的。
A:流畅性B:独特性C:灵活性D:丰富性参考答案:B13:[单选题]“早期开端计划”属于适宜性教学方式中的A:资源利用模式B:以强补弱模式C:个别开发模式D:治疗教学模式参考答案:D14:[单选题]韦纳归因理论三维度不包括。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他们的劳动特点是以创造性为主要特征。
教师的劳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和引导。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
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需要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他们需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呈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掌握知识。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出具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再次,教师需要具备创造性的教育方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最后,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它不仅仅包括教材和教具,还包括教育软件和网络资源等。
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育创新的要求。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资源,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创造性。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智的启蒙者和引导者。
他们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育创新的要求。
只有具备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幼儿教育心理学 (3)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该问卷是莱姆和戴维斯 (Rimm,S.&Davis,G.)于1980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测试方 法。其使用和研究范围很广。它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型 用于一、二年级,基本型用于三、四年级,高年级型用于 五、六年级。问卷分别由32、34和33道是非题组成。该测 验主要测量中小学生的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 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等。
二、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蒙台梭利教具及感知训练方法对幼儿学习有重要促进 作用,也受到国内外学前教育界的认可与欢迎。蒙台梭利 认为3-6岁儿童首先应该从感知训练开始,使他们直接接 触实物,储存大量的感性经验。教具是具体的,可以丰富 儿童的感性知识,儿童利用和脑的活动,可以从认识 对物体的外部感知发展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丰富 的感性经验之后,就会对事物进行概括,去发现、思考、 判断、推理、举一反三,从而使思维抽象化。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3)探究兴趣问卷。该问卷分两个版本,分别适用 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该问卷包括60道自陈题目,分别测量 创造性、独立性、冒险性、坚持性、好奇心、内省性、幽 默感、艺术兴趣等特点以及创造性活动的个人背景、兴趣 和爱好等。测验项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出现,其等级分别 为“否”“有点”“一般”“有”“是”。
二、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2)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变通 性是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即思维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 反三,突破常规。思维定势是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方 式进行反应。思维定势有助于帮助人们迅速找到解决问题 的途径,但有时也会使人陷入定势的陷阱。
(3)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在活动过程中时常有些 幼儿表现出超常、独特、非逻辑性的见解,教师要及时肯 定。这是培养发散思维独特性的方式。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特征和思路
语文 研究性学习开展可以有自 主型 、 合作型以及其他变式。 自 主型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 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 认识活动的 强度和力度要比 单纯接受知
参.因为这不仅逼着我要去钻研创新, 也让我有机会逼着学生去钻研创新 , 他
们必须去寻找更多的依据 , 有时还必须 学会去否定和重新建立 自己的体系。学 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 就不仅仅是一点 知识,而 是一次语文的 生命体验,一种 快乐的顿悟。这种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 将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育就是过了 很多年后,当学校所教的知识已被淡忘 了以后还剩下的那个东西 , 研究性学习 追求的正是这个终极目 标。为了实现这 个目 , 标 教师 “ 首先要表现出 好奇心和 思想开放,并随时准备自己的假定将由 事实来检验 。甚至承认错误 ” ( 教 。 《
个亟须创造精神的时代。国内 语文教
育界众多的 模式套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 件下, 面临着调整和转变。研究性学习 因其独具的粘合力和张力,适应了新的
教育形势的需要,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
的是人在课堂生活中的全面状况,着眼 的是学生的发展。积极的参与、认真的 反思、 愉快的合作正是课堂生活质量的 核心, 教学内容的落实 、 能力的提高正 贯穿在这种积极的参与过程中。研究性 学习以一种多向互动合作 自主探讨的方 式作为关键性途径 ,课堂上 的师生互
使语文学习成为自己生命组成中不可或
缺的 一部分,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主动
去学。过去的 “ 大语文” 教学改革应该 说在语文向生活、向个性化的人开放这
一
处理信息、 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 学会生存》 中指出, “ 教育既有培 养创造 精神的 力量, 有压 也 抑创造精神的 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
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特征1.问题性创造性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前提。
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格。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
所谓问题情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
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做作业、做习题等形式解决问题,但他们解决的并非是创造性活动意义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在复现老师所教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2.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传授为主,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思想不承认学生的认识也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力的能动反映,从而抹杀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
创造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探索性的引导。
探究意味着独辟蹊径、求实创新,也意味着尝试错误、克服困难。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理性活动与非理性活动协同发挥作用。
在智力因素中,敏锐的观察力、持久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创新的思维力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作用重大。
在创造性思维中,应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互补。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冒险精神、创造学习的热情、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持久忍耐力,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
掌握创造性学习的特征规律,推行大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 ) 求学会学 习 二 要
学生要学会学习 , 必须懂 得为什 么学 、 什 么、 时学 , 学 何 何处学和怎样学 。要 掌握认 识世界 的工具 , 要学 会最 迅速 、
思考 、 应用 、 造和检 验的原则 ; 创 要广 博和精专 相结合 , 会 学 由博返约的学 习方法。 学会学 习 , 学生要充 分发挥主体的作用 , 独立 自主 、 研究 探 索、 开放式地学习 。一般的学习形式是 自学 。
( ) 求创造成果 三 追
现代学本论把学 习定义为 : 学习是人基 于生存 和发展 的 需要 , 在与其所存 在的环境 的相互作 用下 , 通过感 、 、 、 知 思 行 格 终身过程 。这个 定义告 诉 我们 , 习是 一个认 知过 程。 学
一
、
创 造 性 学 习的 特 征
方面 。创造性学习者 追求 的 目标 是创造 成果 。创造 性学 习 在一定意义上是一 种创造性 活 动。创 造性 活动 的成果是 通
过产生创造性产品来体现的。它可以是社会科 学的 , 表现 其 形式 , 例如 , 概念 、 理论 、 建议 、 方案 、 对策 、 章、 品 、 文 作 创意 、
( ) 一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创造性学 习突出了学生 的主体性。在创造性学 习中 , 学
品, 等等。创造性学 习是 一种学 习活动 , 由于最高 的 目标 是
创造和创新 , 以它有着与众不 同的特点 : 所 在学 习内容上 , 创
习、 探索 、 创新 和检验知识都要靠学生这个主体来实现。 大学生是教育 目标 的体现 者、 造性学 习活 动的 主人 , 创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创造力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面对问题或任务时,能够独立产生新的、有创意的想法、观点或行动的能力。
在幼儿时期,创造力的发展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一、感知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是感知和想象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力敏锐,能够捕捉到细微的细节,从而丰富自己的感知世界。
同时,幼儿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自我表达时经常运用想象的元素。
这种感知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为幼儿的创造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尝试与实践的勇气幼儿时期的创造力往往表现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幼儿勇于尝试,敢于进行实践,这种勇气使他们得以将创意转化为行动。
例如,在自由绘画活动中,幼儿会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勇气与实践的精神,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自我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创造力需要通过适当的表达和沟通才能得以展现。
幼儿时期的创造力表现为他们运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自我表达,比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幼儿可以进一步发展创造力。
通过接受他人的反馈和意见,幼儿能够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创意,提升创造力的水平。
四、培养观察力与思维灵活性观察力和思维灵活性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往往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观察力是幼儿通过对事物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而思维灵活性则是指幼儿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五、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幼儿时期是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
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创意游戏和活动来实现。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面临一些模糊或有限条件的问题,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创造力发展具有感知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尝试与实践的勇气、自我表达与沟通的能力、观察力与思维灵活性,以及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准备阶段:了解问题的性质,尝试初步解决问题 酝酿阶段:潜意识的参与 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 验证阶段:检验解决问题方法是否正确。
9
(二). 王国维先生的创造性过程的“三境界 说” (理解)
“悬想”阶段,即“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 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幼儿创造性的概述
• 一、 创造性
•
•
(一) . 创造性的含义
(二) . 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
• • • •
•
二、创造的层次
泰勒——创造性的五个层次 三、创造的过程 (一)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过程“四阶段论” (二) . 王国维先生的创造性过程的“三境界说”
2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念
• 创造想象的概念: •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 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例如: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的设计和研究成果的预见,革新家对生产
工具和产品的改革与发明等)
幼儿创造性学习
(二)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 1 )幼儿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对幼儿创造性进行测量: 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或故事,让幼儿自由补充,使之 完整; 提供一些简单的线条框架,让幼儿在此基础之上画出完 整的图画; 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墨迹图,让幼儿对它加以解释。
28
• 教师应具备的特点包括 : • 教师本身具有创造性 ;
• 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 ;
• 具有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集体的能力具有与幼儿在一起共同学习 的态度 ;
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基础与特征探析
进行创造性学 习的客观要求
成就完全依赖于人 们 自由的介体 , 自由反过来 也可 以提 高
创造性学 习在教育 界 的提 出,并非是一种偶然 的现象 ,
而是 当代 大学 生所 面临 的主 、客观条件相互作用 的结果 。 ( )信息社会发展 的要求 一
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潜力。 ”当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大学 生创造性学 习的基础与特征探析
田 锋
( 广东商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 州 502 ) 130
[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创造性学习的发展基础及理论基础, 摘 最后指出了创造性学习的五个主要特征。 [ 关键词] 创造性学习; 继承性学习;理论;特征 [ 中图分类号]C4 6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7 20) 2 01 3 62 84(06 0— 3・ 8 0 0
识 、创造精神 以及创造 能力 的需要。
( 三)课程综合化 的要求
求得 生存 和发展 的本 领。这 种学 习能够达 到社会 和权威 的
课程的综合化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 其一是强调学 习 整体化的知识,建立 已有理论之间的联系;其二是综合化 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建立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当代
它具体表现为个体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给大 性 ,
学生 的学 习带来 了机 遇 和挑战 。这 是 因为在大量 的信息 面
前 ,学生 的学 习已成 为 一种有 取 向、选 择性 、整合 性 的活 自己的特 点,选择 发展 的方 向 ,即从 “ 海”量 的、变化 速 度极快的信息 中 ,通 过批 判性 思维 ,主动挑 选 出 自己感 兴
这就决定 了大学 生在大学 里的学 习主要 还是 间接 性 、继承 性 的学习。 大学生通过 继承性学 习 ,可 以在 较短时 间 内从 书本这 些 相对 独立 的文化 中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学得认 识事物 、
1创造性学习是提高创造智慧的起点,是引发创新思维的“闸门”,闸门一旦开启,人的潜能就会如泉水般涌出
1创造性学习是提高创造智慧的起点,是引发创新思维的“闸门”,闸门一旦开启,人的潜能就会如泉水般涌出。
P1492不同的学科对学习的有关定义一样,其中没有差别。
X3出现“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在下列那个时代。
AB A.第一次社会分工后B.第二次社会分工后C.19世纪以后D.工业革命后4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
√5创造性学习是灌输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X P2126创造性学习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答:创造性学习应该做到学会、会学、求知。
一、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创造性学习者能能动地安排学习,有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
学习行为要由学生学习动机来支配。
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所以创造性学生的学习动机系统有其独特的地方。
创造型学习者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
学习贵在创新。
创造性学习是经心理学界长期探索而提出来的,它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提出从“学会”到“会学”、从求知到求智、从“占有”到“追求”、从面向过去到面向未来,重视学习会学习,注意学习策略和方法,关注学习活动的动机,追求创造学习目标。
7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都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断飞跃的过程。
√8对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实行下列何种制度。
A A.聘任制B.任命制C.轮岗制D.竞选制9对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素养的要求包括D A.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性B.是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彻底性C.高度的民主意识D.以上皆是10非正式沟通多为由“小道”而传播的消息,而“小道”又具有多向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因而非正式沟通被称为“葡萄藤”。
11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实践环节。
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讲授方法,把讲授、辅导、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训练。
网络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
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 幼儿创造性的学习与培养
幼儿创造性的学习与培养第一节创造性概述一、创造性的特点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1.对问题的敏感度——发现新问题,接受新事物2.流畅性——思维敏捷迅速-提出多种反应或答案3.灵活性——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改变定势、自由联想4.独创性——产生新的不同思想的能力,新奇的首创的观念或成就5.再确定性——善于采用特定事物的多宗使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6.洞察力——通过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多样性的能力联想主义心理学——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有关因素之间形成新奇的联结,被联结的因素相互间距离越遥远,思维过程越具有创造性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内在心里场在个体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重新组织问题,使其形成新的完形精神分析心理学——创造性思维本质是暂时放弃阻塞思路,妨碍形成新的问题解决办法的逻辑的、理性的思维,重视潜意识、与内驱力有关的冲动和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性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思维过程,而且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对经验的敏感性、不轻信原理和概念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创造性研究大致经历四个阶段:1869-1907 高尔顿《遗传与天才》理论探讨缺乏实验研究,对创造性先天、后天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1908-1930 把创造性划入人格心理学,进行个心心理分析,采用传记、哲学思辨方法研究文艺创作中的创造性;创造性被看作是人格或个性的表现1931-1950 研究创造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1951-1970 吉尔福特《创造性》的讲演为起点,加强创造性的研究二、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与成人侧重创造成果的创造性不同,幼儿的创造性就是幼儿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模式、新思路或新产品的过程是儿童运用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戏,解决问题或想出新结论的能力费什金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萌芽的创造力,是初级创造,表达式和生产式的创造,具体表现为: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好奇苍蝇为什么再天花板上不掉下来?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对于幼儿,创造性并非要创造一个新奇的产品,而更多表现再能根据相关经验,组织这些经验和材料把钟拆开看看什么在推动指针走;拆开玩具按照自己的意愿组装;利用普通材料、废弃物制作玩具操作过程中不断组织自己的经验与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3-6岁幼儿处于探索周围事物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较少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如,桌子在成人看来是吃饭、看书、写字的地方,但幼儿会认为它还可以是藏猫猫的地方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天性,蕴藏着学习需要和教育契机;幼儿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在游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一次有关车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说马路上的车型都是方型或梯形的,不好看,有各种形状的车多好;在教师的鼓励下,一辆辆动物车诞生第二节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测量一、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创新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相对,维持学习是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已知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对于封闭的、固定不变的情形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主要特点是综合,适合于开放的环境以及宽广的范围维持学习与创新学习的另一个区别:维持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源于科学权威,解决方案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创新学习的问题解决本身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在与更大的社会环境整合中获得价值和意义创新学习的关键目标是在充足的时间内扩大观念的影响范围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幼儿是探索者和追求者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动机因素-需要、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等情感因素外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创造型儿童动机具有独特的表现——强烈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出众的意志品质、专注的品质、对变化、疑难问题敏感、喜欢批判找缺点、对直觉的自信、喜欢探究、思考范围和领域不为教师左右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创造性学习的目标不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学习表现为创造性活动,通过创造性产品体现4.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创造性有5种形式:表现性创造——自发、自由活动-绘画、写作、游戏表演等技术性创造——熟练精巧-操作、动作活动发明性创造——小制作、小发明首创性创造——革新、标新立异杰出的创造——艰深的原理或精深的思想幼儿的创造主要是表现性创造,借助于想象表现,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中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灵活性——摒弃以往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独创性——产生不寻常的反映和打破常规的能力有学者提出创造性不仅包括创造性思维,还应包括创造性人格关于创造性人格:吉尔福特提出力8条、斯腾伯格-创造力三维结构理论-提出创造性人格的7因素1.创造性思维测量-测量创造性思维特点-流畅、变通、独创、精密等•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编制于1966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验,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由言语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以及声音和语词创造性思维测验•以游戏形式组织呈现,过程轻松愉快2.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吉尔福特根据1957年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编制了发散思维测验•发表于1960年•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外在表现•由言语测验和图形测验两部分组成•适用于初中及以下的儿童•根据反应的数量、速度和新颖性记分3.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美国芝加哥大学两位心理学家盖策尔斯和杰克森•20世纪60年代初编制•5项测验-语词联想、用途测验、隐蔽图形、完成寓言、组成问题•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儿童,可集体施测4.沃利奇-凯根测验•由沃利奇和凯根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编制•侧重联想方面的发散思维测验•源于吉尔福特但有区别•测量内容只限于观念联想的生产性和独创性;施测的时间无限制,以游戏形式组织•5个项目:3项言语的、2项图形的•适用于青少年中小学生、1968修订后适用于幼儿2.创造性人格测量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莱姆、戴维斯于1980年研究出来的方法•适用和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一二年级、基本-三四年级、高级-五六年级•由32、34、33道是非题组成•测量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2.“你属于哪一类人”测验•托兰斯1965年编制的•简便、易行、相对有效的人格自陈量表《你属于哪一类人》•包括66个创造性人格的特征•选择式的测验3.探究兴趣问卷•两个版本,适用于初中和高中生•包括60道自陈题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第三节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培养一、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托兰斯曾指出有5个因素制约力美国儿童创造性发展过分注重成绩,养成儿童不敢有超常或越规行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不得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儿童发问书本之外的问题社会上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差异,忽视女生从事科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把工作与游戏截然分开,使工作环境过分严肃当前,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是:1.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观点认为:儿童是幼稚、无知的,成人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幼儿,培养了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其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也单薄了模仿和照搬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教师或成人的引导和帮助过多,导致儿童不能自由的思维3.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探索例如:需要排队、有主题的有组织的活动时候发现了有趣的事情二、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求知欲是智力活动中的重要动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宽容其错误,尊重差异,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空间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求新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有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再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而成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展开联想——培养流畅性•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变通性•肯定超常思维——培养独特性创造性思维培养要结合创造性人格进行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对于儿童的想象与创造的作品,教师不应简单否定,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提问和探究,创设宽松的物质、心理环境、对想法进行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经验,给予正确引导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蒙台梭利认为,3-6岁儿童首先应从感知训练开始,使其直接接触事物,储存大量的感性经验有了感性经验,就会对事物进行概括、去发现、思考、判断、推理,举一反三,从而使思维抽象化其他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对假设提出质疑鼓励幼儿冒一些合理的风险允许犯错误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时间和机会奖励创造力。
儿童22种创造性特征
儿童22种创造性特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但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的一些创造性表现不太了解,往往在无意中压制了创造性的发展。
为了帮助广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具有创造性的儿童,心理学家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22个特征。
记住这些特征,也许对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具有高创造力的人才是有益的。
1.在倾听、观察或做事时,精神高度集中,以至听不见别人的说话或忘了吃饭等,如“哦,我没听见你叫我吃饭。
”2.异常的活跃、难以安静,例如他会说:“我正在思考问题,我不能坐下。
”3.说话时喜欢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别致,如“我觉得自己像一条即将变成蝴蝶的毛虫。
”4.有向权威思想挑战的倾向,如“为什么书上说的都对呢?”5.有追根究底的倾向,如“妈妈,我查看了所有的参考书,也看了电视的特别节目,而且问过老师,可我还是不知道上帝在哪里!”6.观察事物很仔细,如“嗨,这只蜈蚣只有41条腿。
”7、渴望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
8.即使在闲暇的时间也不放弃创造性活动,如,他会说:“休息时,我做了样东西。
”9.把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如“嘿,妈妈,你的新帽子简直像个飞蝶。
”10.坚持把自己的某种想法付诸实施。
11.对各种事情表现出好奇,并渴望了解它们,如“我就是想知道从这个院子的房顶上看出去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顶。
”12.自发地运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想法,如“我以为面粉加颜料就能做成像皮泥,结果都发霉了。
”— 1/2 —— 1/2 —13.有做各种试验的习惯,如“我往洗鸟池里放过清洁剂,可是没有一只鸟来洗。
今天我想试试泡沫洗衣粉。
”14.忠实于真理并强烈地探求真理。
如“我觉得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么妖精。
”15.有独立的行为。
如“能让我一个人想一会儿,好吗?”16.敢于提出新观点,如“我觉得应该允许儿童投票表决。
”17.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还不能出去,我必须等我的试验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18.善于获得物体间的新组合,如“就用线和铅笔做圆规吧。
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创新性学习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科特点及教育发展规律,面向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而开展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学习活动从性质上讲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等特征。
首先,创新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所谓学生,是指具有自然人格和社会人格,并以自己独立的个性化行为进行学习的人。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当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第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当具备主体性人格;第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当具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力。
创新性学习的实施者是教师。
学习过程是由教师组织引导的师生互动过程,包括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氛围等因素。
创新性学习的支持系统是相对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这里包括不同的教育目标与模式、不同的学校层次与结构、不同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不同的课堂类型与操作策略等。
创新性学习的保障系统是由各种制度、机制和手段构成的、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的组织保证系统。
创新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途径是: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根据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重组和整合,使教学过程与方法更好地体现出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其次,创新性学习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活动。
学生在完成创新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第一,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掌握创新性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团结合作、诚信友爱、尊重他人的品质。
第二,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创新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认知和探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广泛涉猎的兴趣。
第三,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
创新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同时也要提高他们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四,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话题,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创造性的认知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创造性。
首先,高创造性者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
他们不仅有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能够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使他们在创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高创造性者具有很强的知识探索能力,他们能够快速理解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高创造性者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想像力。
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想法和观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外,高创造性者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能够快速将想法变成实际行动,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此外,高创造性者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表达,而不受外界影响。
此外,他们还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定位和解决问题。
最后,高创造性者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他们能够在极端情况下保持平和,并且不会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
此外,他们还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好地把握抗压能力。
以上是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它们对于我们提升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这些特征的发掘和发展,从而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研究生创造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生创造性学习研究摘要创造性动机是促使个体的创造能力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动力,本文究主要探讨了硕士研究生创造性动机、创造性自我效能与创造性表现的关系。
首先以多名硕士研究生为被试,对创造性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修订使之适合本研究。
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创造性动机!创造性自我效能与创造性表现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得到响应结论。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创造性动机; 创造性自我效能; 创造性表现; 中介效应1 前言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有其产生的动机机制,创造性行为更是离不开动机的激励作。
Torrance (1958)提出了创造性动机(creative motivation)这一概念,并认为创造性动机是促使个体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的动力,它包括认知和情感成分。
在他提出的创造力结构中,认为创造性动机同创造能力、创造技巧等创造性相关概念一样,对个体的创造性水平有重要影响。
关于创造性动机的测量,国外较成熟的工具有Torrance的Creative Motivation Scale (CMS)、Amabile等的工作倾向问卷(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WPI)、威廉姆斯创造性测验(Williams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CAP)中的发散性情感测验(也称威廉姆斯创造倾向测验),其中影响较大应用较广泛的是WPI。
报告显示,WPI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均较高,因素结构良好,与其他关于动机、人格、态度及行为的问卷都有较显著的相关(Amabile等,1994)。
国内目前尚未见到关于中高级知识分子(包括研究生)创造性动机的研究,也未见到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创造性动机测量工具。
张庆林等(1993,1994) [5]研究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人格。
郑士贵(1998)分析了研发人员的工作动机,但缺乏实证研究。
2 几个基本概念2.1 创造性自我效能Tiernery和Farmer(2002)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Amabile(1985)的创造力理论基础上,提出创造性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创造性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从事特定任务时,是否具有产生创造性作品的能力与信心的评价,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 第八章
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创造是个体产生新观念或新产品,或融合现有的观念和产品而将之改变成另一种新颖的形式,个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就是创造力。
”的是()A.吉尔福特B.托兰斯C.华莱士D.斯滕伯格【解析】A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是个体产生新观念或新产品,或融合现有的观念和产品而将之改变成另一种新颖的形式,个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就是创造力。
2.关于创造过程“四阶段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逊B.托兰斯C.泰勒D.华莱士【解析】D在对创造性活动划分阶段的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的创造过程“四阶段论”。
3.下列关于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高B.当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高C.当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高D.当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低【解析】C当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低;当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时,创造结果的水平属于中等;当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高。
4.达尔文创立进化论与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显示的是()A.表现性创造B.发明性创造C.首创性创造D.杰出性创造【解析】D杰出性创造往往具有很复杂的形式,创造出艰深的原理或精深的思想。
如达尔文创立进化论与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5.下列关于首创性创造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现为新的组合,或以新的方法解决旧问题B.哥白尼“日心说”推翻传统“地心说”体现的是这种创造性C.体现为创造出艰深的原理或精深的思想D.青少年儿童的小制作、小发明中表现的是这种创造性【解析】B首创意味着革新、标新立异,对旧的思想或理论提出挑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思维模式。
如哥白尼“日心说”推翻传统“地心说”就显示了这种创造性。
6.“不服从权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努力。
”体现的是()A.场依存性认知风格B.场独立性认知风格C.思考型认知风格D.冲动型认知风格【解析】B场独立性儿童的特征表现在:在感知物体时,能把物体从场景中区分出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出现的同一问题和稍作改变的问题;不服从权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努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创造学习是经心理学界长期探索而提出来的,它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学会学习,注意学习策略和方法,关注学习活动的动机,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教育;主体性;学会学习;学习目标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获取经验、知识、文化的手段,知识的继承和文化的传承要依靠学习;而学习的重要内容乃是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果。
学习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有创造性的动机,学习者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为此,我在去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人才》一文,今年我想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创造性学习的问题,讨论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缘起是什么,创造性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创造性学习等当今心理学界的和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
一、创造性学习是经心理学界长期探索而提出来的在国际心理学界,创造性学习一般认为是西方两种心理学理论的产物,一是布鲁纳(Bruner,J.S)的发现学习;二是吉尔福特(Guilford,J.P)的创造性思维。
这两种理论都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
原因是5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国力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上,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的科学技术状态,其途径就是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前提是创造性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在学习理论上,按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receptionlearn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learning)。
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时候,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不需要自己任何方式的独立发现。
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教学法,学习者将传授者讲授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给予再现和利用。
奥苏伯尔(Ausbel,D.P,)曾把接受学习分为意义接受学习和机械接受学习,其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新知识为“认知一知识结构”所同化的过程。
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原有认知一知识结构获得改造和重组。
所谓发现学习,又叫“发现法”,主张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以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习者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发现学习分为独立发现学习和指导发现学习。
前者与科学研究相同,在学校学习中较少见;后者却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它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步骤。
尽管发现学习的效率比接受学习低,而且受学习者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的限制,但是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却认为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一是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二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四是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吉尔福特在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divergentthinking),他指出,由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
所谓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人的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类似于“一块红砖有什么用处”这样一题多解的试题,回答者从建筑材料展开到十余种其他用途,表现出良好的变通性。
所谓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够提出不同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例如,对故事“一位哑巴妻子被医治好了,丈夫却为妻子变得唠叨而苦恼,从而想让医生把自己变成听不到妻子唠叨的聋子”加以命题,结果出现“聋夫哑妻”、“无声幸福”、“开刀安心”等独特、新颖的命题,表现出良好的思维独特性。
所谓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的敏捷性或速度,也就是说,创造能力高的人,思维活动则多流畅、少阻滞,能在短时间内表达众多的观念。
创造性学习正是在发现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创造性学习(creativelearning)一词来自创新学习(innovativelearning)。
“创新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牛津、纽约等6家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的《学无止境》(NoLimitstolearning,作者是JamesW.Botkin,MahdiE1mandjra,MirceaMalitza)一书中,它是针对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等而提出来的。
创新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maintenancelearning)相对立的一种学习;维持学习是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己知的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它对于封闭的、固定不变的情形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
,预期和参与构成创新学习过程的概念框架,创新学习需要创造性的工作。
维持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另一区别在于:维持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科学权威或行政领导,其解决方案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
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解决本身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它们在与更大的社会环境整合中获得价值和意义,因此;创新学习的关键目标是在充足的时间内扩大观念的影响范围。
到80年代初,重视使用“创造性学习”概念,探讨学生创造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二、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学习活动,是要把人类所建树的一切经验、认识和文化成果,都用来武装新一代的头脑,以改变个体的行为,为文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教育;教育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前提。
而我们今天强调创造性学习,则须以创造性教育为基础;创造性学习则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所谓创造性教育,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
创造性教育是在创造性理论的推动下,由创造性的训练而发展起来的。
这种训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心理学家为了发展人类的创造才能,推荐了各种不同的创造力训练程序。
例如,人的创造才能发展是与培养个体形成多侧面完整人格的整个过程分不开的,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诸如“创造性问题一解决过程”上,因为学生个性(人格)及其内在动机的形成,对创造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个性的形成必须接受教育的影响。
又如,提倡问题一解决训练和其他许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懂得教师是怎样提出某些问题的思路,以便呈现创造能力的方法。
其二,教育措施除了对持续和成功的创造力必不可少外,其非常重要作用可以归于其组织化因素。
它的目的是保证主体的高效率,以及维持其高度创造力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应用各种组织化程序刺激创造力的建议。
例如大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5步过程:发现问题一发现事实一发现观念一找到解决方案一寻找认可这个观念的同伴;并将观念应用于实践。
又如举隅法(syntctics),即对于别出心裁的思路,决定性的因素是程序。
研究者指出“形成熟悉的陌生”(makingthefamiliarstrange),意思是:一个人正在形成一种在某些熟悉事物上具有新面貌的尝试,他审慎地假定一个不同于完全被认可的观点,并且发展了一个针对众所周知现象和事物的非同寻常的尝试。
创造性教育就是在这种创造力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不须专门的课程和形式,但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实现,特别要考虑到:(1)呈现式、发现式和创造式;(2)聚合思维(convergentthinking)和发散思维的效果;(3)创造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关系;(4)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的作用。
创造性教育的要素有哪些呢?在创造性教育中,首先,—要提倡学校环境的创造性,主要包括校长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环境布置、教师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多种学校因素。
应该指出,民主气氛是学校众多因素的关键,学校里有否民主气氛,这是能否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关键。
其次,要有创造型的教师。
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经验和文化,而是在传授知识、经验和文化的同时,更注重于培养人,塑造心灵、变革精神世界。
因此,一位优秀教师绝不是传声简般的教书匠,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创造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
创造型教师主要包括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这是能否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之—。
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发现式、发散式和创造性的问题,这就是创造性学习。
所以,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
三、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主体与客体(subjectandobject)原是哲学概念,是用以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一对哲学范畴。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指向的对象。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对象的或有内容的,这就是学习的客体。
谁来学呢?学生。
学生必然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然而,在传统的学习观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强调接受,强调重复性学习。
我们并不否定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否定接受学习的形式和重复性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占的位置,但在倡导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学习者作为实践活动、认知活动的学习活动主体的基本特征,它的实质是由于人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以主体自身为意识的对象,是思维结构的监控系统。
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
这样,人就能按照自己的意识相应地监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正说明,人在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中,自我意识的监控所表现出来的分析批判性,体现着一个人的智力与能力的水平。
美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概念存在高相关。
自我认可、独立性、自主性、情绪坦率上高水平的被试,同样也是高创造力者。
如何用这种主体性来揭示学生的学习,又如何来理解学习的主体性呢?首先,学生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
教育(培养)目标,尤其是创造性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