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意义_任建
2012-2014三年高考政治真题(十四)我国的政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的职能。我国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 减免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审批事项,有 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A项符合题意。 我国政府的性质没有变化,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减弱, 服务对象也没有变化,B、C、D三项说法错误。
[2014· 海南卷] 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 政府(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②履行公共 服务职能的要求 ③扩大公共服务职能范围 的表现 ④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知屋漏者 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为防止 权力滥用,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制度对权力的制约,C项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决策、考核、社会舆论等问题,A、B、 D三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2014· 北京卷] 北京某胡同推行垃圾分类 新招。居民将与自家对应的二维码贴在塑料 袋上分类投放垃圾,垃圾综合处理厂通过二 维码扫描仪分拣垃圾,政府部门对正确分类 和投放的住户进行奖励。随着新招的推出,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增强。这一新招( ) ①促进了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 ② 维护了市场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③通 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居民环保意识 ④ 通过科技手段扩大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的理解。 我国政府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与此相适应,政府要解决“人在证途”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实 施简政放权。A、B、D表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人 在证途”的问题,但不是根本方法。
17. [2014· 福建卷]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 野。”“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 ) A.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 C.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 六 )促 进职 称 制度 与职 业资格 制 度有效 衔
接 。以职业分 类为基础 ,统筹研究规划职称制度和 职业资格制度框架 , 避免交叉设置 , 减少重复评价 , 降低社会 用人成本 。在职称 与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
职 业 领 域 建 立 职 称 与 职 业 资 格 对 应 关 系 ,专 业 技 术
制度存在的 问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反映的突 出问 题 ,精准施策 。把握不 同领域 、不 同行业 、不 同层
次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特 点 ,分 类 评 价 。
— —
坚持以用为本、创 新机 制。围绕用好用活
人才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把人才评价与使用 紧密 结合 ,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 ,满足各类用人
业 道 德 , 突 出对 创 新 能 力 的 评 价 ,合 理 设 置 职 称 评
书记 系列重 要讲话精 神和治 国理政新 理念新思 想新
战略 ,紧紧 围绕统 筹推进 “ 五 位 一 体 ” 总 体 布 局 和
审 中的论 文和科研 成果 条件 ,对 职称 外语和 计算机 应 用能 力考试 不作统 一要 求。要 进 一步打破 户籍 、 地 域、 身份 、档 案、人事 关 系等 制约 ,畅通 非公有
《意见 》强调 ,要加 强职称 评 审监督 ,严肃评 律 ,建立倒 查追责 机制 ,实行政 策公 开、标 准
、
规 范化 、社 会化 的职 称制度 ,为客观 科学公 正评价
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
程 序 公 开 、 结 果 公 开 ,打 击 侵 害 专 业 技 术 人
—
( 二)基本原则
三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
( 七 )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 为先。坚持把品德 放在专业技术 人才评价 的首位 ,重点考察专业技术
大部制改革
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 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中,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 权力约束机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 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 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 以抑制。但有人担心,大部制改革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 的部门利益。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相当于过去一 个副总理的职权,就会“尾大不掉”,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而如 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和运行机制,是最为关键之举。
政职能错位和交叉给经济带来了副作用,研究表明,1999年至2005年间 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的1.73%。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的部委 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级机 隶属关系调整
名称
构பைடு நூலகம்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发改委(部制不变) 员会
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 国家国防科技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的分流方式。 从机构改革的历史来看,大部制的组织架构设想并非是机制上的创
新。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国家经委这样的大部委设立;“文革”中将 政府的数十个部归并为几个大组,或者以“口”划权,比如农林口、工交 口等;2003年国家设立商务部,是将原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以及原国 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整合组建之举,可以视作大部制的“热 身”。
三中全会解读-学者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第一时间解读全会公报。
谈一下对此次公报的整体感受?有哪些亮点?周为民:总体感觉,这是一次不负全党重望的全会,从全会公报所表达的内容来看,这是一份能对全面深化改革能起到实际作用的指导文件。
首先,公报深刻、认真地总结了30多年的改革经验。
其次,在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
这说明我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对改革本身的规律把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上。
第三,此次全会关于改革的部署,真正抓住了深化改革的关键和要领,刚才汪教授提到关于改革总目标的阐述。
公报提出了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改革,强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此次全会公报反映出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过去我们强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此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此次全会在全面改革的各个方面,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首先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
同时对于其它各领域的改革,我认为也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领,这里边还包含着很多新思想、新命题、新概念。
实际上,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条件,它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要建立完备、完善的现代国家制度。
三中全会公报中所包含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内容,都是围绕建立完备的现代国家制度这一中心。
没有全面深化改革,不足以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
国际问题专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提高了国家安全协调层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之所以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是随着世界变化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国对中国的关注也提高,各种形式的情报活动更加多样,渠道更加多元。
同时,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频度的人员往来,军事技术的发展,各种利益的交汇,国家安全问题呈现与之前不一样的局面,国家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形式更加严峻。
需要国家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有效保护国家安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1.20•【文号】•【施行日期】2015.01.2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2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深刻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第一,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系统深刻的改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在深化各个领域的变革,比如党自身的改革,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八项规定”实施五年来,干部作风、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正在形成。
2014年10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的高度。
这期间,政府也加快了自身改革,比如“放管服”改革等。
从2015年开始,针对群团改革,中央深改组发了一系列的文件,改革力度非常大,前所未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整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会和妇联也进行了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在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群团组织的改革,这次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改革。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形势,如何来应对这种新的形势,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40年来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关系面临新的格局。
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文/丁元竹深刻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编者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专栏,陆续刊登专家学者的发言。
系,第三,全面深化改革,为,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
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7.03•【文号】•【施行日期】2018.07.0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2018年7月3日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深入推进“三评”改革,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改革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为关键,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推进分类评价制度建设,发挥好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形成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尊重规律。
遵循科技人才发展和科研规律,科学设立评价目标、指标、方法,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追求卓越。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和精简“三评”工作,简化优化流程,为科研人员和机构松绑减负,并形成长效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三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找准突破口,更加注重质量、贡献、绩效,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招硬招,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实效性。
行政组织理论第十三章 当代中外行政组织的改革实践
第十三章当代中外行政组织的改革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为美国行政组织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是A.政府职能的扩大B.政府机构的精简C.信息技术的发展D.人员素质的提高【解析】C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国行政组织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方国家中,被认为是当代行政改革先驱的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行政改革的先驱——英国。
英国是推行市场化改革最早的国家,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先驱。
3.于1988年推行“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英国D.美国【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英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1988年,英国政府开始推行“下一步行动方案”,其主旨是将决策与执行分离,主要形式是在部门内部设立独立的执行机构,履行政策执行和服务提供职能。
4.布莱尔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A.竞争性政府B.职能型政府C.合作型政府D.市场化政府【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布莱尔的“合作型政府”改革。
英国首相布莱尔所代表的工党认为,全球化带来的新的问题如果仍是沿用先前的行政改革思路是无法应对的,必须寻求新的方法。
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又积极创造政府内部和政府之间的各种合作,才能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由此建立了“合作型政府”。
5.日本在1955年完全确立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是A.政府主导型B.市场主导型C.计划型D.开放型【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日本现代行政体制发端于明治维新时期,到1955年完全确立了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6.我国在行政组织与社会事业单位关系上,长期以来存在着A.宏观控制不严B.微观控制不严C.事业单位自主权过大D.机关法规、法律过多【解析】A 我国在行政组织与社会事业单位关系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宏观控制不严的问题。
7.为纠正条条行政的弊端,日本政府建立了A.缩减公务员编制制度B.“加一减一”控制制度C.地方分权制度D.公务员交流制度【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
浅谈国企改革30年
浅谈国企改革30年风雨历程——法学0902 高舒4098205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转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激发出了强大的企业活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有经济效益实现了持续增长。
要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与影响力。
一、国企改革简要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至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史,回顾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6年,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传统的国有企业是委托人即政府垄断了企业近乎全部的剩余权利的奢望,也没有创造剩余产品的积极性。
因此国有企业势必会长期处于了低效率运行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让渡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必然会对经营者积极性产生激励,进而有利于改变过去权力集中与外部化的状况,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针对传统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经营者缺乏自主权和低效率运行的弊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1979年4 月中央工作会议做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决定,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并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根据中央政策,政府向企业让渡了生产自主权、原料选购权、劳动用工权和产品销售权等十四项经营权。
经营权的让渡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
由于这一过渡性制度的安排,使得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79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1978年增长了10.1%,高于1957—1978年的平均增长率。
国家财政收支也从1978年的财政赤字10.17亿元转为1979年的财政盈余135.41亿元。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内容提要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职能交叉之现象两个典型:1、对食品的监督管理2、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职能交叉的两面性:1、积极2、消极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如何避免?职能分解必须建立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不能过分强调需分清所有的职能。
出现职能交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职能的法定化是源头治理职能交叉问题的良策。
大部制改革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
职能法定化具体实施关键词:大部制、改革、职能交叉引文:写作意图:就大部制改革中部门交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选题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部制改革及相关知识,促进大部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选题的意义:大部制改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写作范围:大部制改革,主要是其中的部门职能交叉。
正文“大部门体制”的提法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
报告称,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半月谈》杂志称,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推行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门改革中的职能交叉现象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
政府机构改革
信,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2分)⑤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 率和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2分)⑥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2分)(考生若答出“提高 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本 题总分)
3.面对新形势,山东省政府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转变政府职 能的突破口,做好“加减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 的“加法”,从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削减权力,减少行政审批事 项、环节、层级,以增加市场活力,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二是转变 职能,过去政府管得多、不该管的地方要做“减法”,现在该管没有管 到、没有管好的地方要做“加法”。由事前审批转为服务和监管,把政 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不断完善 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围绕 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层次人才;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 序。
(3)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 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打好节能减 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 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布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听取社会对进一步取 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意见。此举被认为是政府“晒”权力清单、 亮“权力家底”。
材料二 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要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 设计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顶层设计是在一定 的理论、理念指导下,制定出政策、规划,从上到下,层层贯彻落实。
十八届五中全会: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 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 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 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 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 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十三五规划: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 度。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 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 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 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 统 性技术解决方案。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 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 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 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 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 涨。 二、典型习题 1.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重大 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把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作为开 门的第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经过了深入论证、专家评估、 国务院审议等慎重研究决策的过程。 ——实现政府权力大“瘦身”,“放”“管”结合,该管则管,该 放则放,防止出现政府对于市场干预过多、限制社会发展活力、管理服 务效率低等问题。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问题的解读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问题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问题的解读3月10日,中央编办负责人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解答。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机构经过六轮改革,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作出了“五位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依然突出,对微观经济事务干预过多过细,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住管好;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现象依然较多,行政效能不够高;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一些领域机构重叠、人浮于事问题依然存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抑制了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加了生产经营活动非经济成本,同时也容易产生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害党群关系,损害政府威信。
必须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能否介绍一下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形成过程?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央对此高度重视。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24.03.05•【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一、关于修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
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五四宪法,在同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一部国务院组织法。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现行的国务院组织法。
国务院组织法根据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对国务院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作出规定,对于保障国务院依宪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施行40多年来,国务院组织法一直没有修改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高度出发,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大力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程,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的重要任务。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监察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机构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十七大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谈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即“大部制”改革问题。
他说:“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针对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所谓的大部制,即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在横向整合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类似的政府部门,组建一个大的部门统一行使相关管辖权的管理体制。
与传统的专业性部门相比,大部门管辖范围较宽,侧重于宏观管理,侧重于制定战略和大的政策。
此次大部制改革是自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的第六次机构改革,从1982 年开始,大约每隔 5 年左右中国都会进行一次大的机构改革,从精兵简政到政府职能转变,每次机构改革的侧重都和中国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配套。
此次“大部制”改革,也有其特有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的发展,中国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这是“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背景。
近年来社会矛盾在某些方面愈发激化,部门利益日甚,贫富差距加大,要求政府将工作重心和重点放到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上来。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政府部门的权力过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垄断行业改革阻力较大,难以贯彻,以上种种现象必然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可以说,大部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直接相关。
十七大以后,各方面对新阶段的大部制改革寄予厚望,希望能借此建立完善的公共治理结构,推进全面改革。
这次机构改革不只是一般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而是要实现政府转型,实现部门利益的突破,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做好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统一。
我国进行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发展市场经济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2023年河南省监理工程师《理论和法规》考试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河南省监理工程师《理论和法规》考试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50题)1.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监理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将被处以合同约定监理酬金()的罚款。
A.5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B.25%以上50%以下C.10 万元以上30 万元以下D.1 倍以上2 倍以下2.关于工程勘察成果审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土工程勘察正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B.详勘阶段的勘察成果应满足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C.勘察报告应有完成单位的公章和法人代表签字D.勘察评估报告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编制3.下列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中,属于技术措施的是()。
A.落实质量控制责任(质量—组织B.审查施工组织设计C.不予计量质量不合格的分项工程(造价——合同)D.按规定处罚工程质量缺陷责任人(造价—组织)4.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的项目时,需向政府提交()。
A.项目申请报告B.可行性研究报告C.初步设计和概算D.开工报告5.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A.10B.15C.20D.306.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动态跟踪项目执行情况并处理好工程索赔事宜,属于目标控制的()措施。
A.技术B.组织C.经济D.合同7.下列关于GMP 的说法,错误的是()。
A.GMP 的数额过高,就失去控制工程费用的意义,业主所承担的风险增大B.GMP 的数额过低,则CM 单位所承担的风险减小C.确定一个合理的GMP,一方面取决于CM 单位的水平和经验,另一方面取决于设计所达到的深度D.如果CM 单位介入时间较早,则可能在CM 合同中暂不确定GMP 的具体数额,而是规定确定GMP 的时间8.下列计划中,属于应急计划的是(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正 。建立公正 、科学 、明确的项 目评 立完善评 审专 家的诚信记录 、动态调 会公 开 ,接 受监督。项 目管理专业机
审工作规则 ,并在评 审前公布 。按 照 整 、责任 追究制度 ,严格规范 专家评 构应 按照规定 时限和程 序组织开展 国
不 同立项方式 ,采取相应 的评审程序 审行 为。完善专家 轮换 、随机 抽取 、 家科 技计划项 目验收 ,严格 依据任务
办公斤 印发了 《关于深 化项 目评 审 、 提升我 国科技创新 能力 、加快 建设创 少 “三 评 ”项 目数 量 、改进 评 价 机
人 才评价 、机构评估 改革 的意见 》, 新型 国家和世界科 技强 国提供 有力的 制 、提 高质量效 率等方面实现 更大突
并发 出通知 ,要 求各地 区各部 门结合 制度保 障。
人 才评 价 、机构评 估为关键 ,统筹 自 同行评 价,引入国际评价,进一步提高 等 。哲学社会科 学类项 目指南应注重
然科学 和哲学社会 科学等不 同学科 门 科技评价活动的公开 性和开放性 ,保证 研 究的政治 方向 、学术创 新 、社会效
类 ,推 进分类评价 制度建设 ,发挥好 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确保评价 益 、实践价值 等。
技保 密有关规定执行 。
专家 审阅 申报材料 ,确保 专家充分 了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相关部 门提 名
(三 )完善评 审专家选取使 用。 解 申报项 目情况 ;合理确定项 目汇报 的制度。提 名者承担推 荐 、答辩 、异
进 一 步 推 动 建 设 集 中统 一 、标 准 规 和质 询答辩时 间。项 目负责人 原则上 议答复等 责任 。对相 关材料的真 实性
发表 论文 、获得专利 、荣誉性头衔 、 学 术 自律 ,学 术 共 同体 要 加强 学 术 步 建立第三 方评估机构 评估 结果 负责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一、行政体制的基本问题: 回答一切问题的基本思路只有先回答了行政体制所包含的基本问题, 才能更好地回答一切有关行政体制的问题。
概而言之,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围绕行政而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行政领导体制、行政运作机制等诸方面的制度构成。
这么说来, 行政体制改革其实就是在处理政府职能范围(市场还是计划)、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社会管理的重点、调整政府机构的设置、数量等方面的。
因此, 回答本题目可以基本上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认识历史和现状以及趋势的基础显然, “改革”必须有个对象, 改谁的革?对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而言, 其实一直处于变革的过程中。
因为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具体历史任务以及高层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同, 我们的行政体制一直在变。
不过, 就本题目而言, 改革的对象指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 我们在这里先简单谈谈中国行政管个体制的这个背景——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一)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几个依据第一, 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党的领导理论都在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中有所体现。
尤其是党的领导理论体现的最为明显。
这种特征本无可厚非。
不过需要指出: 党的“事无巨细”的领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变成了“党政不分”, 遏制了行政积极性。
第二,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1: 革命政权中的行政实践如, 延安时期、江苏瑞金时期等革命政府在根据地开展的行政管理都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奠定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和经验。
需要指出, 由于革命时期情况特殊, 行政管理体制的“集中性”较强, 而民主性相对较弱。
第三,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2: 苏联模式这一点最好理解,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管理体制与苏联的“一大二公”性的管理体制几乎无二致。
最新-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精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深化改革——危机与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利箭在弦《半月谈》编辑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调研组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确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
7月21-23日,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半月谈编辑部组织全面深化改革调研小分队,派出多名深入各地,采访长期研究中国改革进程的各路专家学者和智库机构,把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背景、新动向,探讨新一轮改革的路线、重心、目标、理念等。
半月谈特别刊发《危机与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利箭在弦》一组4篇报道,试图解答攻坚克难的时代考题,把准改革脉搏,凝聚改革共识,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大战略建言献策。
改革方位危机倒逼改革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社会财富和元化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积聚着种种矛盾和压力。
可以说,不深化改革就发展转型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利益调整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危机化解不下去。
新一轮改革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此轮改革的历史方位何在,该承载怎样的负荷与责任?历史的呼唤从历史经验来看,大概每年中央有一次整体性改革的决定。
从年到现在又是十年了,应该是中央作出改革决定的时候了。
曾多次参与起草中央重要文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思考如何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言。
他指出,30多年来,中央做出整体性改革的决定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是199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次是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已经破了题,现在到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的历史节点。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开展市场化选聘工作——以某建筑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公开选聘工作为例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开展市场化选聘工作——以某建筑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公开选聘工作为例摘要:2018年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要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对国有企业而言,市场化选聘不仅是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更是其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因此,国有企业要在党管干部、竞争择优、依法依规、契约化管理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储备、选拔、补充中层管理人员。
近年来,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已经被高度认可并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多次部署。
本文以某建筑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公开竞聘为例,详细阐述了选聘工作的前期筹备、组织实施及结果运用,同时也指出该公司市场化选聘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全员竞聘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选人用人市场化水平,全面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常态化机制。
某建筑公司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主动求变,将全部中层管理岗位进行公开竞聘,更推出80%岗位面向公司内部、集团内部、全社会三渠道同步进行公开选拔,改革工作深入而彻底。
公司本轮中层管理人员公开选聘工作是公司干部选拔工作上的开创之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一、前期筹备工作自公司被列为市级“国企改革试点单位”以来,不断革弊鼎新,与时俱进,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公司仅靠应变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应变的同时,还要主动求变,更要引领变革。
于是全司上下高度重视,提前研究部署,根据公司改革发展需要,构建了本次公司中层干部市场化选聘工作的整体思路,以前瞻性视觉,科学谋划了本次改革工作的蓝图。
(一)重塑组织架构,优化岗位定编一是坚持战略引领。
根据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及市场需要重塑组织架构,将机关17个部门优化为5大中心和8个职能部门,重点加强了市场拓展、商务成本和投融资管理等职能,设置了30个部门正副职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