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饮食+幽门螺杆菌=胃癌高危

合集下载

一位30岁胃癌患者自述

一位30岁胃癌患者自述

一位30岁胃癌患者自述:胃癌,不仅仅是我国的高发癌症,就连日本韩国也是如此,而且不断地呈现了年轻化。

现在得胃癌的人里头,绝大多数都是中年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饮食不当,酗酒、长期食用腌制和熏制食品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胃癌的发病因素:1:能够引发胃癌的危险因素还是很多的,主要包括:抽烟过度、酗酒、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等,这些危险因素会将胃肠道的正常活动打乱,严重的损伤胃粘膜,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开始,最终发展为胃癌。

2: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另一大危险因素,中国大约有60%的人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得胃癌的人也会很多,北京大学的临床肿瘤学教授还通过研究证实清除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后,可以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大概40%。

3:腌菜、腊肉、熏鱼等腌制食物对我们来说的确都是美食,但是在这些腌制食物当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胃中可以转化为强烈的致癌物质。

喜欢吃腌制食物的日本、中国、韩国,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此外,吃饭不规律、食物过烫过硬和吃大量的红肉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胃癌如何治疗:在确诊为胃癌之后,需要经过相关的检查,明确的对胃癌进行分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不同期型的患者会给予不同的治疗,如果状态允许的话,首先建议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再根据病人的病理分析、状态等等因素,进行对应的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等等,对于胃癌晚期患者,建议化疗为主的治疗,当然也可以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考虑联合用药。

胃癌晚期怎么办:一旦确诊为胃癌晚期建议首先找到肿瘤专科医生就诊,他们会根据具体的状况,考虑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方案,也可以多种方案综合治疗,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此外,部分的胃癌晚期患者,可通过多学科讨论,综合治疗,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美食总是能够让人放下一切戒备,大块朵颐,然而在健康面前任何东西都应该做出退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如何能够作为享受一切的支撑点呢?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保护好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胃,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身体去享受更多的美食。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最大的祸根我国胃癌的发病数在全球占44%,死亡数占50%,全球每年大约有100多万的新发胃癌患者,其中约有50万都在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

关于诱发胃癌的因素,目前已知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感染因素(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饮食因素(过量摄入高盐、烟熏食物,缺少蔬菜水果)和习惯因素(喝酒、抽烟、缺乏运动等)。

在这些因素中,最大的外因就是幽门螺杆菌。

据估计,我国有50%以上的人都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总数超过了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是导致我国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柳叶刀子刊上发布过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胃癌研究,该研究使用我国嘉道理生物库的样本,并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非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4.4%,贲门癌为92.2%,普通人群为75.6%。

这项研究表明,不管是贲门癌还是非贲门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我国人群患胃癌的巨大风险。

我国大约80%的非贲门胃癌以及60%以上的贲门癌,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胃窦、幽门等位置的胃粘膜上,在繁殖生长的时候会产生毒素,对胃黏膜直接造成伤害,还会激发人体免疫炎症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而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展至胃癌,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二、2种食物或加速胃癌进展,少吃为好胃癌的发生和饮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长期摄入下面几种食物可能会加速胃癌的发展,最好要少吃。

1、烧烤如果长期大量吃烧烤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的副主任雷敏提到,肉类在经过高温烘烤后,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容易变性,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苯并芘、杂环胺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诱发胃癌的发生。

2、腌制食物在腌制食物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产生,硝酸盐进入胃部后会形成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属于致癌物质。

综述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综述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综述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为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属于第一类致癌物。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世界上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可感染幽门螺杆菌,然胃癌的发病率则仅在1%-3%之间。

因此影响幽门螺杆菌致癌因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从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宿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相关因素;毒力因子;遗传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30-02目前在临床上,胃癌是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

诸多研究已经证实,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过程,其中幽门螺杆菌为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属于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在体内其呈现出螺旋型生长,体积较小,呈现为杆状,存在相对较强的尿毒酶活性[1]。

近几年有学者指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而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癌发病率则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的发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便对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在胃癌的初始发生阶段,也就是胃粘膜初损伤、炎性反应启动环节中,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毒力因子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有学者经实验研究证实,携带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幽门螺杆菌相对于阴性菌株更加容易诱发胃癌的发生。

其中幽门螺杆菌的cag 致病岛上caga基因的编码产物同样为幽门螺杆菌诱发宿主发生炎性反应的一种效应蛋白[2]。

有cagpai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能够将caga转运至胃粘膜上皮细胞中,进而进入到宿主细胞,诱发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发生,并且同含肌酐同源区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进行结合,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以宿主细胞细胞质蛋白的去磷酸化为主,继而会使ras/mek/erk通路被激活,造成细胞扩散,并增殖,胃上皮细胞形态学也会因此而发生显著变化,使β-连环蛋白被激活,致使细胞间的连接发生改变[3]。

胃多处恶性肿瘤的健康宣教

胃多处恶性肿瘤的健康宣教

胃多处恶性肿瘤的健康宣教胃多处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胃内多部位同时或连续多部位发生肿瘤,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下面就胃多处恶性肿瘤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

一、了解胃多处恶性肿瘤的病因1.遗传因素:部分病例存在家族性遗传倾向,说明基因可能为病因之一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病致病菌,会导致胃粘膜慢性炎症,进而增加胃癌的风险。

3.饮食因素:高盐、高脂、高温食物的摄入与胃癌的发病相关。

长期食用腌制、熏制食物以及不新鲜的食物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二、了解胃多处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1.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胃痛等。

2.消瘦、食欲减退:胃肠道肿瘤会占据进食物质的空间,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进而出现消瘦。

3.体力衰竭:由于肿瘤占据大部分胃腔,使得机体无法充分吸收营养,从而导致全身衰弱。

4.上腹部肿块:胃肠道肿瘤会导致胃腔局部扩张,从而形成肿块。

5.黑便:当胃肠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导致胃出血,使粪便呈现黑色。

三、预防胃多处恶性肿瘤的措施1.饮食调节: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减少高盐、高脂、高温食物的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2.避免吸烟和酗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均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应避免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3.幽门螺杆菌防治: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部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五、胃多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护理1.合理饮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避免高盐、高脂、高温和不新鲜的食物。

2.定期复查:胃多处恶性肿瘤患者应定期复查,检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身体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益于恢复身体健康,增强机体抵抗力。

4.减轻心理负担:患病对患者和家人都是巨大的心理压力,要积极面对,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结:胃多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人们对其了解并不多。

怎样自我诊断胃癌

怎样自我诊断胃癌

怎样自我诊断胃癌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肿,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地区差异很大。

我国属胃癌高发区,其中以西北地区最高。

本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胃癌多发于40岁以上,41-60岁者约占三分之二,男女之比约为3.6∶1。

胃癌的自我诊断:1、胃癌的高危险因素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a、长期进食高盐、熏制品、盐腌食品者,对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爱吃热烫食物以及一日三餐不按时进食等。

b、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肠化生、恶性贫血及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等,都有癌变的危险。

c、有胃癌家族史者。

d、年龄在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

A型血型同时又合并有以上因素者,更易患胃癌。

2、胃癌的早期警告信号a、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或疼痛规律发生改变。

b、泛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胃脘部灼热和腹泻、黑便。

c、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出现明显消瘦。

d、50岁以上,过去无胃痛、胃病史,短期出现胃部症状者。

多年前因胃患良性疾病,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近期又发生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黑便、健康状况明显减退者。

这些症状虽然并不意味着就患有胃癌,但当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就应该前往医院请医师作详细的检查。

3、胃癌的自我发现早期胃癌多数无明显症状,仅有上腹不适及食后腹胀、食欲减退。

这些症状常与普通的消化不良、胃炎或胃溃疡相似,但有一些早期隐痛者亦可出现出血与黑便。

若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食后饱胀、食欲减退,按普通胃病治疗无效并且有进行性加重、消瘦、贫血等症状。

另外,原有溃疡病及胃炎病史,但症状反复发作,治疗无效,并且日益加重,有时呕吐宿食或有呕血及黑便倾向(包括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均应想到胃癌的可能。

一般来说,若肿瘤长在胃的入口处(贲门部)时,有下咽困难,吞咽食物时胸骨后有疼痛、食物摩擦感、停滞感;若肿瘤长在胃的出口处(幽门部)时,可引起饭后上腹胀满不适,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出现梗阻症状。

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

本文将就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论述。

一、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前期病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演变为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病变,最终进展为原位癌和浸润性胃癌。

对于慢性胃炎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病因之一。

通过侵袭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粘膜慢性炎症,损伤胃黏膜细胞,进而诱导癌变。

二、膳食因素膳食因素在胃癌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亚硝胺是一组强致癌物质,常见于腌制、熏制等加工食品中。

长期摄入过多的亚硝胺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盐腌制食品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此外,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也会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

三、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E-cadherin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内黏附下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增加,从而促进胃癌的恶性发展。

四、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如苯并芘等致癌物质,直接暴露在胃黏膜上引起损伤。

饮酒也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五、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胃黏膜长期受到损伤和炎症刺激,会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免疫紊乱也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病机制相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得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从而导致癌变。

综上所述,胃癌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膳食因素、遗传因素、吸烟和饮酒、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等因素都与胃癌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病因和机制对于胃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胃癌趋势分析报告

我国的胃癌趋势分析报告

我国的胃癌趋势分析报告根据最近的数据和研究,我国胃癌的趋势分析如下:1. 发病率: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每年我国新诊断的胃癌患者超过100万例。

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对公众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2. 年龄分布:胃癌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

近年来,年轻人中患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3. 地域差异:我国各地区的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而华北地区、江苏和上海等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例如东北地区的腌制食品和西南地区的辣椒等。

4. 性别差异:男性患胃癌的比例高于女性,大约有2倍左右的差距。

这可能与男性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例如男性更倾向于吃刺激性食物和喝酒等。

5. 相关危险因素:饮食因素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盐饮食、腌制食品、不新鲜的食物和过热饮食等与胃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另外,烟草使用、酒精摄入、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与胃癌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6.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风险,我们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饮食和大量摄入腌制食品。

此外,戒烟戒酒、定期体检和幽门螺杆菌的及时治疗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7. 早期筛查:胃癌的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推行的早期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胃镜检查、胃隐血试验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

定期进行胃癌筛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可以发现早期胃癌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起来,我国的胃癌趋势表明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胃癌发病率仍然较高,并且存在地域和性别差异。

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是预防和控制胃癌的关键措施。

加强公众健康宣传,提高人们对胃癌的认识和意识,也是减少该疾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2023胃癌高危人群的评估及内镜精查

2023胃癌高危人群的评估及内镜精查

2023胃癌高危人群的评估及内镜精查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必中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前列。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年龄标化胃癌发病率为11.1/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7.7/10万,而我国相应的数据均高于世界水平,分别为20.6/10万及11.7/10万。

在我国各类癌症发病率中,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居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

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其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所以,早期诊断胃癌是消化内镜(以下简称内镜)医师不可懒P的责任。

然而,目前我国临床面临的难题是,需要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数量众多,而内镜医师和内镜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兼顾检查的数量和质量一直是困扰每一位内镜医师的难题。

而且,随着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普遍推广,除菌后胃癌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而其在内镜下的表现不典型,常呈胃炎样外观,这更增加了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难度。

所以,临床医师尤其是内镜医师应该重视每例患者,进行仔细检查。

同时,为了提高胃镜检查的效率,对胃癌高危人群应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对其进行内镜精查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胃癌。

也就是,除了按照内镜操作规范,不留死角进行观察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HP感染状态和背景黏膜状态,有意识地寻找可疑的病变。

一、胃癌高危人群的评估按照2014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将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的任一条者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HP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釜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这种判定标准简单明了,但对于某些标准如高盐、重度饮酒等很难进行量化评估。

为了更加精准地评估胃癌高危人群,在内镜检查前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在内镜检查时可以直接在内镜下对胃黏膜的状态进行评估;在内镜检查后根据活检组织病理学的结果进行评估。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感染人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肠道疾病。

危险因素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以下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1. 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研究发现,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更容易感染。

2. 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可能与男性抵抗力较低、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等)有关。

3. 生活环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生活环境。

低卫生水平、不洁的饮食环境、家庭成员感染、共用餐具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4. 饮食习惯: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这些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使胃黏膜易受幽门螺杆菌感染。

5. 家族史:如果家庭成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个体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6. 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黏膜受损,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侵袭。

7. 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患有艾滋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

8. 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免疫系统的改变增加感染的风险。

9. 胃酸分泌异常:胃酸分泌异常(如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胃酸分泌过多可使胃黏膜易受幽门螺杆菌侵袭,而分泌过少可能减少抵抗力。

10. 使用不合理的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和抗酸药等可以增加感染的风险。

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受损,便利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性别、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家族史、吸烟饮酒、免疫功能、乙肝病毒感染、胃酸分泌异常和药物使用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锻炼、提高免疫力等,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本文旨在对胃癌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胃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对胃癌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家族遗传史、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如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对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综述胃癌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为提高胃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水平做出贡献。

也期望能够引起广大民众对胃癌防治的重视,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遗传因素与胃癌风险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族史是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其胃癌发病风险显著增高,这可能与家族内共享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在遗传因素中,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是研究的热点。

例如,CDH1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DGC)的发生密切相关。

携带这种突变的人群,其胃癌风险大大增加。

还有一些基因,如GSTPCYP2E1和IL-1B等,它们的多态性与胃癌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然而,遗传因素对胃癌风险的影响并非绝对。

许多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并不一定会发展成胃癌,这表明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也在胃癌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评估胃癌风险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胃癌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

未来,随着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发展,我们有望更深入地理解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从而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环境因素与胃癌风险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哪些人是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是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是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
胃癌在我国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是严重危害人类的重大疾病,那么哪些人易患胃癌呢?如何早期发现呢?
1.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
的几率就会更高。

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

2.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些习惯会对胃造成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

胃癌高发区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及地域环境因素有关.
3.长期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等,它们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少数可能会有黑便或呕血。

而一旦症状较明显,往往说明胃癌已进入晚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逐渐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可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有呕血及黑便等。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胃癌的发生并非是由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骤然转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足够的重视完全可以主动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尤其适用。

胃癌高发区判断标准

胃癌高发区判断标准

胃癌高发区判断标准
胃癌的高发区判断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胃癌高发区判断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1. 流行病学数据:通过观察特定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评估是否为胃癌高发区。

通常,高发区的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 地理分布:胃癌的地理分布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县市或乡镇可能存在着较高的胃癌发病率,从而被定义为胃癌高发区。

3. 胃癌风险因素:高发区通常与特定的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例如,吸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被认为是胃癌的风险因素。

如果一个地区普遍存在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

4. 家族聚集:在某些地区,胃癌可能呈现家族聚集的特点,即同一个家庭或亲属之间出现多例胃癌病例。

这种情况下,该地区可能被定义为胃癌高发区。

5. 医疗资源:胃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设施的可及性和覆盖范围也会影响高发区的判断。

如果一个地区缺乏相关医疗资源,可能导致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不足,从而使胃癌发病率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胃癌高发区的判断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评估胃癌高发区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参考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如果您对胃癌的相关知识或其他问题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胃癌的发病原因

胃癌的发病原因

胃癌的发病原因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

了解胃癌的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癌的发病原因。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较高。

一些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因此,如果家族中有患有胃癌的人,个体应该特别警惕胃癌的发生,并进行常规的胃癌筛查。

二、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胃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盐饮食、过热食物、食用烟熏、腌制食品以及长期暴露于霉菌毒素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此外,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也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建议大家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盐分的摄入,并多吃富含维生素C、E以及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一般存在于胃部黏膜上皮层的细菌,其感染与胃炎、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部黏膜的慢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胃炎甚至胃癌。

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四、烟草和酒精吸烟和酗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都可以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因此,积极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缺乏运动和肥胖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和肥胖状况也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者患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防御能力。

因此,定期进行适量的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六、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胃癌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重金属、农药等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减少接触这些有害物质的机会,避免潜在的危害。

综上所述,胃癌的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烟草和酒精、缺乏运动和肥胖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胃癌医学科普

胃癌医学科普

胃癌医学科普胃癌,也称为胃肿瘤或胃癌症,是一种在胃内部发生的恶性肿瘤。

下面是关于胃癌的医学科普信息:1. 风险因素:胃癌的发病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风险随年龄增加)、性别(男性的风险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史、饮食习惯(高盐、高腌制食物摄入)、吸烟、酗酒、胃黏膜炎症、贫血和一些遗传因素。

2. 症状:胃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胃部不适、食欲减退、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恶心、呕吐、黑便(可能是胃出血的表现)等症状。

3. 分型:胃癌可分为多种类型,但最常见的类型是腺癌(adenocarcinoma)。

其他类型包括淋巴瘤、平滑肌肉瘤、胃泌素瘤等。

腺癌通常占据胃癌的绝大多数病例。

4. 诊断:胃癌的诊断通常包括胃内窥镜检查(胃镜),通过此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内部,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活检。

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和PET扫描也常用于评估肿瘤的扩散程度。

5. 分期:胃癌分期有助于确定癌症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选择提供指导。

分期通常包括0期(癌前病变)、I期(局部)、II期(局部但深度侵犯)、III期(淋巴结扩散或深度侵犯)、IV期(远处扩散)。

6. 治疗:胃癌的治疗取决于癌症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治疗选项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

有时会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的组合。

7. 预后:胃癌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癌症类型、分期和治疗效果。

早期发现和治疗通常与更好的生存率相关。

8. 预防:预防胃癌包括采用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腌制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治疗胃黏膜炎症等。

胃癌是一种严重的癌症,但早期诊断和合适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有与胃癌相关的问题或疑虑,建议尽早咨询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胃癌的高危人群及防范对策

胃癌的高危人群及防范对策

胃癌的高危人群及防范对策作者:刘宇郑玉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关键词】胃癌;高危人群;防范对策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不显的特点,一般发现胃癌晚期。

所以及早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对于胃癌高危人群的防范很重要,早期预防好于后期治疗,而且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1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1.1胃癌癌前病变的人群所谓癌前病变者就是患有良性疾病并且有向癌症发展趋势的人群,由于这类病人往往隐藏的很大的危险性,所以不容轻视。

癌前病变患可出现在以下几种患者身上:①患慢性胃溃疡者。

慢性胃溃疡患者癌变症状一般有食欲不振并伴有呕吐,进而体型消瘦,这类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变并加重。

但患慢性胃溃疡癌变几率不高,在3%以下。

②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十分常见,由慢性萎缩性胃炎演变发展成为胃癌的可能性达到10%之高,这是日常生活中见得最多的癌前病变。

③进行过胃部分切除手术患者。

临床证明进行胃部切除手术之后的患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为0.3%-10%。

④患胃息肉者。

胃息肉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这一类癌变病例最多的是息肉基地很宽的患者,其直径一般有2cm以上。

⑤精神因素致癌者。

临床分析证明,精神因素致癌的可能性不断升高,抑郁、生气、受精神打击的人群患胃癌的几率比乐观开朗的人要高。

⑥其他情况下的癌变患者。

如胃炎以及胃黏膜肥厚症患者都存在着癌变的危险。

1.2家族癌症遗传者虽然至今还不明了遗传因素是怎样影响胃癌的,但胃癌像其他癌症一样存在着家族遗传现象,有数据辨明有患胃癌病史的家族中,家属患胃癌的可能性是平常人要高出2到3倍。

也有人认为胃癌有可能跟A型血有着十分特殊的联系。

1.3长期酗酒及吸烟者酒精可以刺激胃黏膜,使黏膜细胞发生改变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吸烟与胃癌的关系也得到了肯定,并且吸烟可能是一项很强的危险因素。

吸烟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不仅与吸烟量有关,而且也与开始吸烟时的年龄有关,以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吸烟的危险性最大。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胃癌是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的病因较复杂,且危险因素众多,饮食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等都会影响胃癌的发生。

研究胃癌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本文就胃癌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标签:胃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40年来,虽然其发病率在全球呈普遍下降趋势,但其仍位列常见癌症死亡率第二位[1]。

在我国,根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胃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3位[2]。

胃癌严重威胁着世界及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胃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的热门课题,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并进行总结分析。

1饮食因素1.1饮食行为我国5个城市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情绪不佳、生气吃饭、三餐不定时、喜吃烫食、进食快等为胃部损害的诱因。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造成胃黏膜损伤。

据调查,饮食不规律(OR=2.484)、经常生气吃饭(OR=2.812)、喜欢滚烫饮食(OR=2.46)等均为胃癌发病危险因素[3]。

日本Watabe K对242例胃癌患者及与之年龄、性别、居住地相配对的484例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与胃癌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进食快、饱餐、饮食不规律及缺少牙齿等,其相对危险值在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1.2 N-亚硝基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NOC)包括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两大类,具有强致癌性。

体内NOC可通过食物、吸烟、工业、生活用品等摄入,但更多的是通过其前身物在适当条件下在体内合成,对胃黏膜具有较高的致癌作用。

NOC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很少,常常潜藏在一些经过特殊加工的腌制、发酵的食物中,如鱼露、腌菜等。

它能与胃酸中的大量亚硝酸盐内源性地合成NOC 而起致胃癌作用。

叶为民等[4]研究显示,鱼露摄入与胃癌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摄食鱼露可能是福建省胃癌高发的重要病因之一。

中国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准

中国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准

中国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准
中国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准通常依据年龄、性别、地域、饮食习惯、疾病史等多个因素来判定。

以下是一些被考虑的因素。

1.年龄:一般而言,40岁以上的人群被认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40-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

2.性别:男性由于更高的发病率,被认为是更高危的人群。

3.地域:某些地区,如中国的西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4.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盐、烟熏、腌制食品,以及高油、高脂、高糖食物的人群。

5.疾病史:有胃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息肉等胃部疾病病史的人群。

6.家族史: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人群。

7.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

8.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和饮酒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根据这些标准,中国的一些医疗研究机构和指南可能会制定更详细的评估流程,以帮助确定个体患胃癌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筛查建议。

例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团队可能依据这些因素来评估患者的风险,并推荐适当的医疗干预措施,如胃镜检查、早期筛查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评估和干预措施应由专业医疗人员根据最新的医学指南和研究提供。

如果你担心自己可能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

注意胃癌几乎都是吃出来的

注意胃癌几乎都是吃出来的

注意胃癌几乎都是吃出来的注意胃癌几乎都是吃出来的是什么食物在滋养癌细胞?一、危险因素:了解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1. 幽门螺杆菌感染2. 吸烟和饮酒3.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胃癌的风险1. 过量摄入盐分和腌制食品2. 长期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如香肠、火腿)3. 过多食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的食品吃完饭就恶心是胃癌吗?吃完饭就恶心,并不是胃癌典型的症状,也有可能为胃的良性疾病,如胃炎,胃糜烂,胃溃疡,胃息肉等。

对于胃癌,其是胃部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相关。

胃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不适的症状,仅表现为轻微的反酸,嗳气,腹胀的表现,随着肿瘤体积增大,会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进食的哽咽感,以及胃潴留,上腹部的包块,呕血,便血等相关的症状,可通过胃镜的检查,加活检病理检查。

胃癌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

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

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

当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如肿瘤侵犯胰腺被膜,可出现向腰背部放射的持续性疼痛;如肿瘤溃疡穿孔则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腹膜刺激征象;肿瘤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或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在左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胃癌的健康教育

胃癌的健康教育

胃癌的健康教育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发病率。

为了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关于胃癌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胃癌的定义和症状胃癌是指发生在胃内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在胃的任何部位形成。

胃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 消化不良:出现反酸、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 上腹疼痛:疼痛可能在进食后加重。

3. 消瘦和乏力:由于食欲减退和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体重减轻。

4. 黑便:胃癌可能引起胃出血,导致黑便。

二、胃癌的危险因素了解胃癌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人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胃癌危险因素:1. 年龄和性别:胃癌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2. 饮食习惯: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3. 烟草和酒精: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5. 家族史: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三、胃癌的预防措施预防是胃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盐、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2.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大量饮酒,或者完全戒烟戒酒。

3.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及早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减少胃癌的发生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特别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人群。

5.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度的体重,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减少压力和焦虑。

四、胃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早期发现胃癌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1. 胃镜检查:胃镜是最常用的胃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

2.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胃壁的变化,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3. CT扫描:CT扫描可以评估胃癌的深度和是否有转移,对病情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防癌体检高风险人群的界定

防癌体检高风险人群的界定

防癌体检高风险人群的界定(一)肺癌的高危因素1.吸烟≥20 包/年,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

2长期被动吸烟者(大于20 年,基本每天接触)。

3,有(石棉、铍、铀、氧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者。

4.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二)乳腺癌的高危因素1.月经初潮时间早、绝经年龄晚者。

2、未婚、未育、未哺乳者。

3.绝经后肥胖者。

4.长期精神压抑、心情郁闷者。

5.头胎足月产年龄超过35岁者。

6. 雌激素替代治疗者、长期口服避孕药者。

7.乳腺手术或胸部放疗者。

8.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9. 乳腺肿物或乳头溢液者。

10.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史者、既往钼靶致密型乳腺者。

(三)肝癌的高危因素1.乙肝及丙肝现患或携带者。

2. 肝硬化者。

3 酒精或非酒精性肝病者。

(四)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和胃癌)高危因素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有上消化道症状者。

2喜食高盐、烟熏食品者。

3患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者。

4.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者。

5.原因不明贫血者。

6.来自食管癌、胃癌高发地区或长期居住者。

7、便潜血阳性者。

(五)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1、膳食习惯不良者(长期脂肪餐或红肉摄入)。

2. 有结直肠癌肿瘤家族史者。

3. 患慢性结肠炎者。

4. 患结肠息肉者。

5.便潜血阳性者。

(六)宫颈癌高风险人群宫颈癌防癌体检的起始年龄一般为21岁(或性生活后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盐饮食+幽门螺杆菌=胃癌高危
重口味、进食过烫等都是诱因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月发布的年报显示,胃癌发病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以及东南沿海各省,男性的胃癌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专家认为,中国人胃癌发病率高,跟中国人的独特饮食习惯有关,比如中国人爱吃烤羊肉串、火锅,嗜辣,喜食腌制食品等,而口味太重的食品会刺激消化道,引起器官病变;中国人喝酒多也是一个原因,白酒喝多不仅伤肝,对整个消化道都会有不良影响。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久治不愈,以及家族遗传也是危险因素。

在生活习惯中,三餐不规律,进食过快、过烫,长期食用油炸食物,以及熬夜、酗酒、吸烟、压力过大等都容易造成胃部损伤。

高盐饮食+幽门螺杆菌=高危
专家介绍道,胃癌的发生与高盐饮食和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高盐饮食,食盐渗入,就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发生广泛性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也就是胃炎和胃溃疡。

”专家表示,另外高盐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会分解成硝酸盐,它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

同时,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原,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有直接关系。

2008年多个国家医学界共同提出的《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认为,幽门螺杆菌和高盐饮食可能协同参与导致胃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必须治疗吗?
幽门螺杆菌是生活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细菌,中国约有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在饭店里吃饭如果有人有幽门螺杆菌,又没有用公筷,你就有可能传染。

甚至,接吻也会传染。

那被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不是就必须得治疗清除
呢?
如果本身没有症状,又排除以下因素:溃疡病病人、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吃消炎镇痛药、胃病史,可以不用治疗。

如果有治疗的必要,也不建议直接用药,最好先做一次胃镜检查,判断幽门螺杆菌对胃部造成了何种损伤,再以此判断如何用药,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如果幽门螺杆菌检查出来有三个‘+’,那你就必须要引起重视了。

建议40岁—75岁者
每年做一次胃镜
专家提醒,“早期胃肠癌患者,不需要放化疗,术后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若是很早期,5年生存率可达到100%。

若是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就只有20%—40%。

”但目前我国常规健康体检中,胃癌检出率并不高。

门诊中检出率为0.2%—0.3%,在健康体检中检出率仅为0.011%,两者相差这么多倍,“这可能与大部分健康体检没有个性化有
关。

同时,85%的早期胃癌没有症状,且部分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也不会升高。


那么,如何做到早发现呢?专家认为,40岁—75岁者每年做一次胃镜很有必要。

这类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约占胃癌病人的80%-90%。

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的病人,每年做一次胃镜尤为重要。

特别要提醒的是,若您长期上腹不适,2周以上大便化验出血,不明原因消瘦,吃东西有梗塞感,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的,应立即做胃镜,查一查到底有没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