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教育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高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RESEARCH ON SPORTS THEORY|体育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1)-05-183-2-LXY高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李继锋(吉林化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吉林吉林132022)摘要:高等学育阶段体育学科的学学群体全部都已经成年,因此,高校体育学科的学学体系构建应当重点关注学学对象的自主性、差异性特征,以及关注学学对象的基本运动需求。

在学学中渗透“健康”、“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等体育运动理念,破除高校体育学科学育中存在的被动学学问题。

通过推动高校体育学科体系的分层化、专业化、选拔化建设,提升其整体学育学学水平。

帮助高校学生将体育学科的学科技能转化为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与健康意识。

实现高校体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学育目标。

关键词:高校体育核心素养学科体系构建学科评价前言本文将从高校体育学科构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从高校体育教育的使命岀发,明确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践方向,结合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等要素,同时,兼顾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学科发展与建设可调动的资源,提岀导向发展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学科构建与评价模式。

1、高校体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体现了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在身体形态、技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要求。

相关体育锻炼方向的政策与标准的制定,意在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而高校在读学生作为国家、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可短期转化,且投入实践工作的人才储备资源,该群体的身体素质可以说直接关乎国家与社会建设发展的效率。

任何精英化的人才培养与储备战略,根本都要基于良好的国民身体素质。

于个人而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于国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而言,普遍良好的国民身体素质,将有效保障各个社会领域高效、有序地发展。

大学生体育教育

大学生体育教育

体育运动参与率低,由于大学生学业繁忙、社交活动丰富等 原因,很多大学生缺乏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运动,导致体育 锻炼的参与率较低。
O2
体育运动项目单一,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 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上,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O3
体育运动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热爱体育 运动,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训练,很多人的体育运动水平 参差不齐,难以达到专业水平。
以提高身体温度和心率, 减少受伤的风险。
运动前应该注意饮食,避 免过度饱食或饥饿,同时
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注意休息
运动后要适当休息,以帮 助身体恢复和减少肌肉酸 痛,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疲 劳。
五、大学生如何做到科学运动
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
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可以提高运 动效果和舒适度,同时也可以减 少受伤的风险。
建立激励机制
大学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学 生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 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
大学生体育教育
04.
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四、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01
02
球类运动
轮滑
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 可以锻炼腿部、臀部、腰部、
动可以锻炼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腹部和背部等肌肉,增强肌肉
同时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力量,增强身体功能,缓解压
和竞争意识。
力,提高心理健康。
03
04
跑步
瑜伽
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 可以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
和体能。
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
四、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05
06
太极拳
骑行
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 是一种简单、有趣、健康的运 动可以锻炼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动方式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同时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心肺功能。 和竞争意识。

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教材体系的研究

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教材体系的研究
素 质的 同时 ,促进 体育 素养 的提升 。
此外 ,随着社 会 的发 展进步 , 民健 身观 念 已深入人 心 ,以 全
健 身娱情 为 主的体 育活 动正逐 渐成 为大 众 ( 括 大学 生在 内 ) 包 追 求 的时 尚 。 国方 针政 策也 明确指 出国民体 育应 以健身 为主 。因 我
其 中最具 影 响 、 用最 广 的是 19 年 和 19 年 推 出的 由原 国家 应 92 93 教 委 和全 国 普通 高 校 体育 教 学指 导 委员 会 批 准 和审 定 的普 通 高 校体 育教 材 ,即 《 理论 教程 》和 《 实践 教程 》两本 。这两 本书堪 称我 国第 一部 全 国统 编 的普 通高校 重 点教材 , 由于 高等 教育 的 但
迅速 发展 ,特 别是 自 1 9 9 9年高校 开始 扩招 后 ,受各 地 区的 自然
不 同于 专业体 育训 练 ,学生也 不 同于 职业运 动员 , 编定教 材时 在 我 们应 从学 校体育 的需 要 出发 , 学 生的 实际情 况 出发 , 这些 从 对 项 目进行 加工 改造 ,降低难 度 ,改进 教学 方法 , 提 高学生 身体 在
的 同时 ,可 以使项 目知 识更 系统化 、规范 化 。因此 ,俱 乐部教 学
为此 , 我们 有必要 深 人 了解 大 学生 的体 育知识 与 能力等 方 面 的需求 , 对现 阶段 高校 体育 教材 出版使 用情 况进 行详 细分 析 的 在 基 础上 , 体育 课程 教材 体 系进行 深入 的探讨 研究 ,重新构 建 以 对
此 ,教 材体 系 中还 应增 设健 身体 育知识 。在这 方面 , 方 国家走 西
环境 、 文 因素 、 会经 济发 展等 因素影 响 , 编教 材 已不能 满 人 社 统 足需 求 ,各 省 、地 区乃 至各 高校都 相继 出版 了 以 “ 育与健 康 ” 体 为主 题 的教材 。但是 , 类教 材一 方面 调动 不 了学 生 学习 的积极 这 性 ,满 足不 了学生 的需 要 ,不 利于 学生课 外锻 炼 ;另 一方 面教 师 授课 也深感 缺乏 精深 的专用 教材 , 课堂 教学 无法 深入 , 重制 约 严 了教学 质量 的提 高 。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摘要:体育教学一直都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体育锻炼属于肢体活动,能够带给学生在文化课上完全不同的体验。

很显然,由于互联网的参与,以及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现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及习惯模式的改变,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都不够理想,因此,加快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的研究与重构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体育强国战略背景;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引言加快构建综合协同、多元开放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发展理念是“行动先导”,评价体系是“指挥棒”,课程体系是“目标载体”,教学体系是“实现过程”,学科体系是“服务器”,它们之间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系统协调的有机整体,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从而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核心影响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连锁式结构特征下,调查诸多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均反映出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存在系统性不足。

当前高等教育体育课程因其社会性特征,教学设计的原理转化与材料选择、活动计划之间存在关键的媒介要素,即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价值。

调查中发现,受访高校教育者目标理解、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的能力无明显劣势。

现行的基础课、主干课均在基于教育规律所形成的逻辑下运行。

但是,诸如学生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教学平衡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

由于缺乏对顶层逻辑的系统性思考,无法利用实践活动形成自洽,导致诸如《大纲》中的目标难以实际达成。

例如,某校设计的“一体两翼”工作方针,试图利用单一化的制度约束手段建立课堂内外衔接。

其表层消极反映体现在课程趣味性,难以形成终身锻炼意识的引导式环境。

深层次成为体育锻炼认识的潜在阻滞因素。

最终导致教学计划与实施效果脱节、宏观战略与微观指标脱节。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教学体系及其价值呈现的长链条传导与多因影响等特征,将使该问题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放大。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并且,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以及对新时期体育生活方式下要求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近年来,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体育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理念,逐渐贯彻深入到大学体育教育当中,体育教育理论不断深入完善,体育教学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我国当前的体育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展开、深化、落实。

本文着重探讨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相关问题。

1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我国大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动技能技巧,培养其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树立“终生体育”观的基础。

大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其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

因而,大学体育教育责任重大,改革必须进一步推进。

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理论根基依然薄弱。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不是盲目进行的,必然需要系统、科学、权威的理论来指导。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虽然积累了许多理论知识,但相对于改革需要,依然不足。

其次,改革的科学方法有所欠缺。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有理论指导依然不行,还要有实际可行改革的方法。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要确定科学可行的方法,对传统体育教育弃扬,推进改革进程,确定改革方向。

再次,检验改革成绩的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检验体系尚不完善,为教育改革进行的各种实验性研究不够科学合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故缺乏信度与效度。

此外,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还存在扩大对体育教学功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存在偏差,学生以个人兴趣好恶取舍运动项目等问题。

对建立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

对建立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
通 过对 学 习的 评 价, 一 方 面让 学 生 充分 展 示 自己 体 育方 面 的长 处 , 另 一 方面 让 学 生体 会 和体验 到学习中 取得进步 与成功 的乐趣 与喜 悦 , 增 强学 生 体育 学 习的 自 信心 , 有助 于 提高 学 生 参与 的 主动 性 与热 情 , 学 会两 项 运动 技 能 , 为 终 身体 育 打下 坚 实的 基 础。 为 学生 提 供 展示 自
建 立 合理 、完 善 和科 学 的 评价 体 系 , 对 于 学 生 在身 体 、心 理 、社 会适 应 等方 面 的 发展 可 以 起 到“四两 拨千 斤”的 作用 。在一 定程 度上说 , 评 价 体 系就 是一 种“激 励机 制”。
二、评价内容的选择及评价方法
选 择 好与 课 程目 标 相 一致 、 尤 其是 与 学 习 领域 的水平目 标相一致 的评 价内容 与评价 方 法 , 是评 价体 系的 重要 环节 。根 据教 育部 制订 的 《 全国 普 通高 等 院校 体 育课 程 教学 指 导 纲要 》精 神 、在 实 际教 学 中反 馈 的信 息 、体 育 课程 目 的 任 务 和素 质 教育 的 要求 、 世界 卫 生 组织 对 健 康 的 定 义、以及 实 践中 的 可操 作 性 , 提 出 了以 下 五 方 面 的评 价内 容和 评价方 法。
第 4 卷第 1 期 2006 年 6 月
唐山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Vol.4 No.1 Ju n.2006
对建立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
李雷
( 唐山 职业 技术 学院 , 河北 唐山 063004)
( N=170)

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研究

的单一模式中,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 同时
也束缚了体育教学方法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 () 3 课程设置方 面。长期 以来有关部 门在制定大学体育 教学大纲时忽视了大学生在入学前 , 受到 1 2年体育教育 的事 实, 以致使大学体育课 程和 中学体 育课 程在教学 大纲 、 教材、
() 1 教学 目标 方面。《 学校 体育学 》 体育理 论》 和《 等教 科 书中 , 反复强调增强体 质和传授 “ 三基 ” 任务 , 的 于是突 出
以教师为中心 , 用机 械模仿 、 课堂 纪律 和集 体行 动等 规范约 束学生 , 忽视学生对学习 内容进行 选择 的条件与机会 。这种 “ 传习式” 的教育思 想和方法 , 虽在组 织教学 规范化 , 传授知 识技能 系统化方 面产生过积极 的影 响 , 但阻碍 了学生个性 的 发展 , 忽视 了对学生进 行智力 和心理 素质 的开发 , 体育教 使 学育智 、 育心功能 的发挥受 到阻滞 , 也使 教学 实践活 动长期 陷入对 学生进行单纯 知识 、 技能传习的圈子里难以 自拔。 () 2 教学方法方面。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按照“ 刺激一反应” 的模式 向学生发出刺激信 号, 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 出反应。忽视 了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 动机、 、 兴趣 情感、 意志) 的作用 , 使教 学方法陷入“ 一讲解 、 二示范、 三练习、 四纠正错误、 五巩固提高”

我 国原有 的学校 体育 教育是在 前苏联 学校 体育 教育体 系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 来 的。根 据前苏 联专 家凯 里舍夫
《 体育教育理论》 出的“ 提 特殊认 识过程 的体育 教学 理论 ” , 我 国高校体育教 学一直 沿袭 着 2 0世纪 5 —6 代前 苏联 0 0年

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影响的研究

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影响的研究

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影响的研究一、内容描述本文深入探讨了《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的影响》。

在该研究中,作者采用严谨的实验设计,对特定群体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干预,并系统评估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的具体改变。

实验对象为省内某知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普遍缺乏系统的体育技能指导和锻炼意识。

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作者设计了专门针对他们的健身运动处方,并在体育课中予以实施。

研究周期为一年,期间详细记录了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肌肉力量等关键指标。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作者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多项体质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这表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还探讨了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个性化特点和优势。

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能够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的角度,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随着大学生对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从而更好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有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学生的肺活量、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高校体育课程新评价体系实效性的实验研究

高校体育课程新评价体系实效性的实验研究

高校体育课程新评价体系实效性的实验研究作者:刘刚来源:《学园》2013年第32期【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评价体系已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新评价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论证新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为今后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课程新评价体系实效性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51-0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学生受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如何把体育教育科学合理地落实到素质教育中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虽然在不断改革与探讨,力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实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中只重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变,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以往传统体育课程只强调运动技能掌握,以掌握程度的好与差为主观导向,再简单加上考勤到位率指标和一两项身体素质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导致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统一,学生被动地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针对现阶段课程评价体系现状,提出新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双方活动进行鉴别、判断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研究对象以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即运动技能掌握与参与程度+基础体育知识理解运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多篇文献资料,对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探讨,为本研究的实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新时代教育思想视域下普通高等学校运动竞技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

新时代教育思想视域下普通高等学校运动竞技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

942023年4月刊(总第120期)学校体育新时代教育思想视域下普通高等学校运动竞技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田 延(石家庄铁道大学体育部,河北石家庄050041)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对普通高等学校运动竞技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本文突出了运动竞技对抗性的本质特征,完整展现了运动竞技教育的全过程,旨在为发挥运动竞技教育独特的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遵守规则、追求卓越等意志品质和体育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运动竞技教育模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

学校体育要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改革方向,是新时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 新时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是运动竞技教育重构的理论 基础1.1 立足时代需求,更新运动竞技教育理念《意见》指出,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学 中彼此适应 ,彼此调整 ,才能建立 和谐 的师生关 系。 第二 ,抓住学习机会 ,主动与老师交 流。 目 前 很多高校 辅导员都是兼 职辅导员 ,自身有其他教学课程 与任 务 ,所以 位辅导员 的精力是非常有 限, 无法顾忌到班上每一个学生 。 这就要求学 生应 该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来和 老师沟通交流 ,缩 短心灵距离 ,从 而得 到帮 助与 老师成 为朋友 。 ( 三 )就 学校 而言 第 一 ,建立以大学生视角评估辅导员绩效 的制 度。这种 制度 旨在让学 生作为学 校的主体 参与学校 的 日 常教 学管理 , 同时也可 以保证辅 导员绩效评估 中的准确性 。在整个评 估过 程 中,学校要精 心组 织引导学生公平公正地评估 ,不能随便 应付或者抱着报 复的心理 ; 学校也要积极反馈 和运 用反馈结 果 ,将它和辅导 员的绩效工资挂钩 ,激励辅导 员去提高工作 业绩 。通过这种 有效 的沟通 ,能进一步优化辅 导员 队伍 的建

统工程 ,需要教师 、学生 、学校三者齐心协力 、共 同完成 。
参考 文献 … 1 罗桂 生. 高校辅 导员工作视野 下师生关 系危机 与重塑
Ⅱ 】 _ 前 沿, 2 0 1 2 ( 2 1 ) .
f 2 ] 严玲玲 . 浅析 高校 辅导 员的多重角 色与新型 师生关 系 Ⅱ ] . 广 州职 业教 育论 坛, 2 0 1 2 ( 6 ) . 【 3 1余莉, 龙丽娟 , 何玲 玲. 高职教 育合作 学 习 中新型 师生 关 系的构建Ⅱ 】 . 十堰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 2 0 1 2 ( 3 ) . 【 4 ] 况永 贤. 论 高校新型师 生关 系的构建 U ] . 科教文汇( 中旬
科教论坛
青年与社会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王志辉为了使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体能课程的教学更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体育人才,主要从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中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所处的角色,分析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依据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建立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的模式和培养计划,从而为高校教学改革和优化人才教育模式提供支撑。

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改革要以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体育运动当代发展成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为参照,以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围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人才为目的,深入研究,认真讨论,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重新构建,以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拓宽课程体系的覆盖面,增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为目标。

使大学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促进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向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

1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角色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以培养教练员为本位目标,自设立以来,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

旨在培养从事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及竞赛、训练管理的专门人才。

1.1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直处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专项体育教师为主的钟摆运动中。

随着社会发展,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向着综合、全面和特色方面发展,以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及体育运动发展要求。

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具备竞技运动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及专项运动训练技能,能胜任竞技运动、教学训练、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角色定位运动训练专业是我国国家教育部体育专业目录里面五个基础专业之一。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智慧化新发展研究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智慧化新发展研究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智慧化新发展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方法单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研究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智慧化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可以实现对体育教育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优化高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创新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完善高校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通过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智慧化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新质生产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1.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大学生合理“增负”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合理“增负”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思考

第43卷第1期2021年1月Vol.43,No.1Jan2021浙江体育科学Zhejiang Sport Science文章编号:1004-3624(2021)01-0072-03大学生合理“增负”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思考徐家伟(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18)摘要: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特别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地“增负”这一热点问题,结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通过调查研究、逻辑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內涵以及高校体育在合理“增负"背景下增什么负、如何“增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了当前背景下高校体育合理“增负"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加强和改进;合理“增负(高校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Strenthen and Improver ths College Sports agaiast the Backdropof Resonable Increasing Burden of StndentsXU Jia-wei(PE Depart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ld in Chengdu,Sichuan Province on June21,2018,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ld a 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new era,Chen Baosheng stress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four regression,especially pointed out the hot issue of reasonably increasing the burden for college students,and combined with the"comprehensive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school sports work in the new era"issued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through in-vestgatonandlogcalanalys@s th@spaperanalyzesandstud@estheconnotatonofCo l egeStudents'reasonable@n-creas@ngburdenandwhatandhowto@ncreaset@nthecontextofreasonable@****************************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reasonable increasing burden in college sports under the current baHkground.Key words:strengthen and improve;reasonable increase burden;college sports1问题的提出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结合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冲国教育存在的"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和改进。

现代化的学校体育新体系探究

现代化的学校体育新体系探究

训之 后 , 因 而很 多高 校 仅仅 在 大 学 教 育前 两 年 开设 体 育 课 , 而后 的 面 实现 较 为理 想 的 要 求 , 并 对 于 健 身 的保 健 、 卫生 、 原 因等 相 关 知
球、 学 会跨 栏 、 学 会 怎 么跳 得 更 远 等 , 使 得 体 育教 师往 往 只 是 机 械 课 程 中 去 , 养 成 良好 的 锻 炼 习 惯 和 心 理 素 质 , 具 有 较 强 的 合 作 能 认为, 体 育 人才 培 养 的 最佳 时 间 是 中 小学 阶 段 , 因而 在 大学 阶 段 只 健 康 全 民 发 展 。 是注 重完 成 基 本的 教 学 任 务 , 没 有 发挥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导致 了
学 习上 和 运 动 技 能的 学 习 上 达 到的 目标 。 从 运 动 知识 的学 习 上 , 学
创新 体 系 是 一 种 建 立 在 创 新 理 念 上 的 思 维 活 动 , 也 就 是 创立 应 该 要 包 含 运 动 目标 、 健 康 目标 和 行 为 目标 。
促 进 了教 学 有 效性 的发 挥 , 促进 了教 学体 系的 进 步 , 也 促 进 了教学 生应 该 掌 握 科 学 的锻 炼 身 体 的基 本 方 法和 原 理 , 对于 运 动 负 荷 、 运 动损伤、 运动 强度 、 运 动 效 果 等 方 面 拥 有 一 个 系 统 的理 论主 线 ; 从 炼方 法 , 形成 一 定 的 体 育技 能 特 长 , 并 基本 掌 握 一 些 体育 相 关 的 安 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 成 了终 身 体 育 的 意 识 和 习 惯 。 总之 , 在 现 代 化 运 动 技 能 的 学 习 上 , 学 生 要 掌 握 一 项 或 者 两 项 喜 欢 运 动 项 目的 锻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作者:张成斌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3期摘要:大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然而,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们,接收外界最多的信息就是学习。

在全身心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殊不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与运动应达到一个劳逸结合的平衡点。

这个问题应引起广大师生、家长、甚至是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一、目前高中体育教育的反思(一)学校的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当今教育体制下,高中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学校为了抓升学率,对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首先表现在课程安排上,大部分学校给学生们安排极少或者是不安排体育课程,把这部分时间留个学生上自习,复习功课。

其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采取自由活动的形式,对课程没有精心安排,使得课堂形同虚设,只是个形式。

造成的结果就是,一部分爱好运动的同学玩的热火朝天,而另一部分不爱好运动的同学则还是静坐在一旁,或三五成群结队聊天。

(二)学生对高中体育的兴趣不高学生对高中体育的兴趣不高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一直以来不喜欢远动,从小学入学便是如此,直到初中、高中,一直是一种不喜欢的心态,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自然不会很好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还有部分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争分夺秒的学习,不肯浪费一丝时间在外界事物上,哪怕是吃饭睡觉,这样是对身体非常不利的。

高中的学习压力大,更应该争取更多的体育运动时间,释放身心,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正是因为没有分清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使很多同学不喜欢体育运动。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一)以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思想转变为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大多是受来自前苏联的影响。

体育教育在前几年的教学模式里是按照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教育传播的,传统的体育教育比较排斥体育娱乐性和自然主义体育,造成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体育教育只是机械化的进行教育传播,单纯的教授运动技能,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只是看中了教育的价值观念,但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地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及顺应世界潮流趋势与可持续化人才培养模式,而进行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之一,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等从而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创新政策;教育现状一、引言高校体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改革力度加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与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落后、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面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步伐;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学生成长需求与学习需要相适应,并具有特色化发展理念及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一)高校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当前,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时代下所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理论知识。

很多学校没有重视学生们对传统教学方式以及现代先进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大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体地位而是被管制着他们自己;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课堂上只是传授书本内容、死板地向教师灌输思想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体育教育在社会中发挥它该有的作用和价值所在。

[1]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只注重于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等综合能力培养;其次是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终身锻炼思想理念淡薄、没有主动运用现代技术来提高自己工作中所需具备专业素养等等问题都使得高校在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高校教师对于新时代下教学方法及内容不熟悉,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路径探讨

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路径探讨

922023年4月刊(总第120期)学校体育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路径探讨宋培榆(河套学院体育系,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并归纳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路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体教融合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具体路径,树立体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大学生体育赛事体系;完善体教融合创新机制;建立健全体教融合教学评价体系,为促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大学生;健康发展新时代高校应发挥引领作用,尤其在人才培养、科研训练、项目开展等方面的智库作用,让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享受乐趣、锤炼意志、健全人格,达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目的,实现全员健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国家的号召下,高校须重视体教融合并有效落实这项工作,并走在时代的前沿,依据文件精神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 体教融合概述顾名思义,体教融合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具体来说,体教融合是指高校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其中,“三位”是指掌握运动技能、树立健康意识和培养健全人格3个方面。

在教育领域中,诸多学者、教师认为,实施体教融合可以扭转当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困难的局面,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完整的体育健康发展路径。

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体教融合”的内涵:一方面,高校正确认识体育,在新的时代下以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文化与体育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高校构建科学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将体育社会与教育充分联系起来,推动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体教融合对大学生健康 发展的促进作用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故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最终目标应紧紧围绕“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这一要点。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教学模式构建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教学模式构建

100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202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J2011作者简介:郑琨(1980—),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教学模式构建郑琨 亢瑾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部摘要:大学生体质健康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野蛮其体魄,强化其精神,实现大学生体质长效性提升,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应由监测转变为科学评价和干预,实现“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提供运动干预方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为是一种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比赛、评价比赛,强化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堂的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达到乐练、练乐,从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和练习中,实现体质精准提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体质健康;教学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体育竞赛常态化,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实现体育课“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课要以“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为基本内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并且呈现出大批量学生单项成绩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完不成单个完整动作的现象,800米和1000米学生呈现两极分化,平时经常锻炼的学生完成测试很轻松,但是平时不锻炼的学生会出现不及格、完不成测试、呕吐甚至低血糖或是跑完以后起不来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急切需要我们改革和创新现有教学体系,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课上课下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进行督导和反馈,转变学生单纯依靠体育课堂90分钟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加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教育的新理念 (1)围 绕 一 个中心目标,即贯 彻以学 生 为中心的 运 动
观,全方位 提 升大 学 生健 康 水平和身 体素质。(2)构建两 大体系,即一是服务体系,加强专项经费、体育教师人才、 器 材 设备、场 地保 障 等 投 入,提 高服 务质 量,引导 全校 师 生深度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感 受 运 动 魅 力。二是制度体系,以制度 建 设 为抓手,不 断 探 索 完善 健 康 运 动 管 理 考 核 体系、责任 体系、管 理 体系,确 保体育运动长效化发展。(3)构建健全的联动组织机制, 即 在学 校 体 委 领 导下,建 设 学 校 体 育 部 — — 院 系体 育组 织— — 学生体育协 会三级 组织体系,推动体育管理 工作上 下联动,重心下移,一插到底,确保体育活动在学生群体的 覆盖面和有效性。
(下转123页)
①课题来源:本文系2017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创新 研究”(项目编号:2017GXJKK014)、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90后大 学生创业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CY2016017)、广东省档案局科研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档案资源 共享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DK-127-2015)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 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013JK0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添庆(1974—),男,广东惠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吕立(1971—),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潘红(1981—),女,广东河源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 李坚(1987—),男,广东兴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李 华云(1980 —),女,海南海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学校体育学
2019年(第9卷)第06期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06.121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教育体系研究①
徐添庆 吕立 潘红 李坚 李华云 (广东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是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运动管理的重要指引。高校体育教学是人才培养
的形式之一,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预期目标还不相适应。本文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义、建设思路和路径进
行针对性探讨,重点提出以下路径,一是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阵地,优化教学体系,确保体育课和其他课程都具有同等重
要地位;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程体育活动,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三是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尤其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121
学校体育学
2019年(第9卷)第06期
具 有综合化的特点,这也使得各种课程的内容随之变得 更加丰富。教师应当把握职业能力与职业成长两个方面的 课程开设需求,形成特色化的体育类课程,时学生对于休 闲体育服务岗位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形成基础性的职业技 能;从 纵向角度出发,需 要 优化 课 程 教学过 程,在不 断 推 进课程教学活动时,逐渐提升课程学习难度,在初期学习 阶段 展 示 基 础 性的理 论 知 识,不断 加 深 理 论系统的联 系 性,还需关注功 能 性 知 识,把 控 经验 基 础,维 持 该 类职 业 化课程的系统性能,在课程中应当重视功能性知识,把握 科学的课程教学顺序。 3.4 资源,确保活动的有序、有力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运动 教育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121-02
1 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现状与紧迫性 青少年身体健康是社会的未来和基础。体育运动是高校
体育必修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体,以其形式鲜活、内容 丰富而吸引了青年大学生。当前,高校体育运动还存在着覆 盖面不够广,学生参加频率不平衡,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师 资力量较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 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运动推动学业”的指导理念,以面向 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为目标,以阳光体育 运动和主题竞赛为抓手,构建多元化、一体化的大学生体育 运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3 加强高校体育运动教育教学的路径 大学生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第一课堂和
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常态 化锻炼与专项比赛相结合的体育运动活动机制。 3.1 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阵地,优化教学体系
必须充分意识到体育课是大学必修课,要严格执行国 家关于体育课设置的相关规定,在学时中进行合理安排。 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健全体育课程大纲、内容和形式, 尤其是要提供更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内容,方便大学生的多 元 化 选 择 诉 求。此 外,以探 索小班教学 为 载体,加强教学 管理和考核,确保大学生通过体育必修课,学到基本体育 技能,养成“终身体育、健康运动”的体育锻炼自觉性。 3.2 以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为特色,优化教育体系
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以“校级、院级、 班 级、个人”的 活 动网络 体系 进 行 维 系,组 织 开展内容 丰 富、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努力实现“人人均可参加体 育锻炼,人人皆爱健康运动”的校园群众体育活动格局。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以趣味 性的体育竞赛 活动为引 领,以接力跑、健步行、三人篮球赛等活动为抓手,打造便 于 参 与的 集 体 类 体 育活 动品牌,增 强 身 体 素质与团队 荣 誉感 于 一 体。以班 级 为单位,内部进 行 趣味比 赛,选 拔出 部分 学生组建业余 运动队,进行班级之间竞赛运动,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