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

合集下载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综合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制度2. 教育的本质是指()A. 教育的社会功能B.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C. 教育过程中的互动D. 教育的内在规律性3.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A. 终身化B. 民主化C. 等级化D. 个性化4.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A. 需要和诱因B. 兴趣和态度C. 目标和意志D. 情绪和兴趣5.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A. 相互排斥的B. 相互独立的C. 相互促进的D. 相互对立的6.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7.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和淘汰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增加学生负担D. 提高教师收入8.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后果B. 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C. 教育权利、教育义务、教育责任D. 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评价9.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推算法10. 教育公平主要是指()A. 教育机会均等B. 教育资源分配公平C. 教育结果公平D. 所有选项都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学习理论B. 教学设计C. 学生心理健康D. 教育评价12.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A. 知识B. 理解C. 应用D. 分析13. 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A. 民主平等B. 尊师爱生C. 教学相长D. 单向传授14. 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社会需求B. 教育资源C. 法律法规D. 国际趋势15. 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A. 鉴定功能B. 诊断功能C. 激励功能D. 导向功能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基本原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基本原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基本原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是指教育学中各种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体,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学科,是揭示教育本质的理论基础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方面,尤其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的教学和评价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结构、教育政策等社会因素对教育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研究内容涵盖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方面,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和教育效益的学科,主要涉及教育成本、教育资本、教育市场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教育
经济学为教育政策评估和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持,是深入了
解教育运行和规律的重要学科。

教育法学
教育法学是通过法律手段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学科,主要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诉讼、教育纠纷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法学为维护教育公平、保障教育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是教育
制度健康运行和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结论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的学习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能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育本质,明确教育目标,提
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理论综合详细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详细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把教育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代表人: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社会)起源说:具体观点如下1、人类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至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随机性)狭义教育: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特点有三: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有专业的教育者;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实现。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二)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要素(一)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总和)(二)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总之,教育者、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就是三者的互相对立并互为中介运动和发展的。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一)古代教育其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实质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关系转换学说强调下面哪个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2005、2007)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B.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C.通过对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2、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

(2008)A.定势B.顺应C.变式D.同化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 )迁移理论。

(2009)A.关系转换说B.相同要素说C.形式训练说D.认知结构说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

(2010)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5、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2011)A.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书山有路勤为径6、【填空题】迁移理论中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 )。

(2005)7、【填空题】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以及迁移的( )。

(2006)8、【填空题】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 )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007)9、【填空题】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反对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而提出了迁移的( )。

(2010)10、【填空题】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得到提高,并且被提高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情景,持这一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2011)11、【判断题】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2007)12、【判断题】定势对问题解决总起着积极作用。

(2009)13、【判断题】学习迁移的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2011)14、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2008)1、下面哪部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 (2005)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2、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是指研究关于教育的各种学说和原则的学科,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育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教育的现象、规律和本质,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1、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人的智能、情感、道德、身体
等各个方面,使得人们成为富有人文精神并有责任感的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合作等
能力。

2、教育方法:适合学生特点,强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方法,培养学生
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启发式、情感教育等多种方式。

3、教育内容: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按个体需求设置适宜
的教育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美育、体育、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等多层次内容,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4、教育评价:综合性、多元性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发展,以成绩、
体质、品德、人格、实践成果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发展规划。

5、教育类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性别和个人特点,设置不同形式的教育类型,如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注重教育的相对稳
定性和多变性。

6、教育领导:教育领导是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中央人物,负责制定教育政策、领导教
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教育领导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怀、高超的领导能力和思
想智慧,以及理论素养和严谨的职业道德。

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2.帮助理解和发展
教育基础知识;3.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教育理论的综合知识进行探讨。

一、教育理论的概念及特点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问题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结合:教育理论既要关注教育的实际运作,又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持。

2. 综合性与专门性的统一:教育理论既要综合各种学科的知识,又要有教育学的专门性。

3. 教育规律的探索与研究:教育理论旨在发现教育的规律性,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教育理论的基本流派1. 传统主义:传统主义强调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主义的观点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传统文化。

2. 进步主义:进步主义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进步主义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过程。

它主张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4.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发展。

它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它认为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三、教育理论的实践与研究教育理论的实践是指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活动。

教育理论的研究则是通过对教育活动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的实践和研究需要教育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教育学者通过研究、分析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提出新的教育理论观点。

而教育工作者则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活动当中,测试和验证教育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育理论的实践和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理论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适应新的需求。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教育理论是指对于教育活动的探讨和研究,它主要包括理论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来综合介绍教育理论的知识点。

一、教育的概念和目标教育是指社会对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教育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个体的智力、道德、文化和身体等方面的素质。

二、教育的类型1.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侧重于传承和继承,强调知识传授和道德教化;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2. 形式教育与非形式教育:形式教育指在正式的学校或机构进行的教育;非形式教育指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的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3.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阶段;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后提供更加专业和深度的知识教育。

三、教育理论思潮1. 保守主义教育思潮:强调传统和规范,注重礼仪、纪律和权威。

2.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强调个体发展和人的自由,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3. 社会重建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教育对社会进行改革和重建,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批判意识。

四、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知识和技能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2.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促进知识与实际结合。

五、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1. 标准化评价:通过标准化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2.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发展、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育质量保障: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的保障,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六、教育改革与实践1.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知识是衡量⾼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最新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 2、《学记》中揭⽰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是( )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C、建国君民,教学为先D、君⼦之教,喻也 3、古代雅典的教育⽬的是培养( )A、商⼈B、政治家和商⼈C、军⼈D、官吏 4、西欧进⼊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A、武⼠教育B、僧侣教育C、⽂⼠教育D、骑⼠教育 5、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等等。

这体现的是教育的( )A、终⾝化B、全民化C、民主化D、多元化 6、教育史上两⼤对⽴学派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代表⼈物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7、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存在B、不受⽣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D、有⾃⾝的特点和规律 8、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的影响C、遗传对智⼒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的影响 9、青少年⾝⼼发展的( )规律要求教育⼯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0、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决定于(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产⼒⽔平C、科学技术D、⽂化 11、校园⽂化的核⼼是( )A、物质⽂化B、精神⽂化C、制度⽂化D、学⽣⽂化 12、在教学过程中。

“⼀⼑切”的做法违反了个体⾝⼼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13、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标是( )A、培养⼈的智⼒B、为其上⼀级学校输送拔尖⼈才C、培养各种专门⼈才D、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的基础 14、现阶段我国教育⽬的的重点是( )A、发展学⽣的智⼒B、发展学⽣的个性、特长C、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D、培养学⽣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15、我国第⼀个实⾏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答案:1~5 ACBDC 6~10 CDBDA 11~15 BADCB。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主要观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主要观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主要观点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原则等方面。

综合知识主要观点如下:
1.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学生是知识的主体。

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研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3.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教育需要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5.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这些素养。

6.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引言: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通过教学和学习来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过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的学科。

本文将综合介绍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如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和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每个时期的教育理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影响。

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受到启蒙时代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如约翰·洛克的教育理论和让·雅克·卢梭的教育理论。

二、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在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流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基础。

其中,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是较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学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塑造和加强;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建构知识。

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包括个体发展性、社会性、整体性和个性化。

个体发展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来设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社会性指的是教育应当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责任感。

整体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个性化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的创造、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的进行。

在教育环境的创造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育文化的思路。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科能力、兴趣和发展需求来设计合理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综合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它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繁荣等重要使命。

教育领域涉及广泛,除了教学实践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掌握丰富的综合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加深对教育事业的认识。

本文将从教育的综合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教育综合知识教育的综合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在教育环境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

通过了解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要,从而制定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方案。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遵守法规、保护学生权益,并确保教育环境的和谐稳定。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组织、规划、领导、协调、监督、评估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教育机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

教育管理是保障教育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指与教育实践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分支。

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认知发展理论、情感认知理论等。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包括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教育的社会功能等。

了解教育社会学理论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把握教育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2.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措施(主线)4.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5.教育学及教育现象的含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6.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异同异:教育学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是客观的,是鬼客观规律的揭示。

教育方针政策是主观制定的,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指定的。

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而且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样,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是比较可行的。

因此,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7.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杜威。

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9.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师招聘之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教师招聘之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智商:即智力常数,它是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分数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简称IQ。计算公式如下: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的差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的群体差异。(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智力超常,IQ低于70的人属于智力低下。)
3.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反思型与冲动型、整体性和系列性、心理自我调控等方面。
考点4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考点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考点6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的安排。
考点13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考点14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15课外活动的形式
考点18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会判断 泛化:一朝被蛇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将不同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考点24学习动机的激发
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全选择题)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全选择题)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终身教育B. 普通教育C. 职业教育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B. 夸美纽斯C. 赫尔巴特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教学目标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实验法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 视角B. 视敏度C. 视野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 常模参照测验B. 标准参照测验C. 目标参照测验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

A. 杜威B. 卢梭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措施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 场依存型B. 场独立型C. 冲动型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教育现象、原则、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

A、教师B、学生C、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D、教育政策2、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A、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B、观察和实验C、调查和访谈D、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3、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

A、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B、发展心理学、教育统计学C、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D、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学4、教育的本质是()。

A、传授知识B、培养人的全面发展C、传播文化D、教育自由5、教育目标的要素主要包括()。

A、客体、主体和内容B、方法、科学和技术C、概念、原则和手段D、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判断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

( )2、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改革教育实践。

( )3、教育法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 )4、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

( )5、教育目标的主要要素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 )三、简答题1、教育的作用是什么?请至少给出三个方面的作用。

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请简要介绍其中一门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

3、教育目标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每个要素的作用。

四、论述题请根据你对教育学的认识,结合教育实践经验,谈谈你对教育目标制定的思考,包括如何确定目标、评价目标的合理性等方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A4、B5、D二、判断题1、√2、√3、√4、×5、√三、简答题1、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与技能、塑造人的态度和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等。

教育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未来的挑战,并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学等。

以教育社会学为例,它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教育对社会和个体的作用及所受到的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等。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力拓贝尔诺,理论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行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理论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一般而言,古代教育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在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商代。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以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经典《吠fei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教育学背诵1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背诵2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背诵3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

此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此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代表人物是马克思。

此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背诵4 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举办型和学校举办型)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背诵5 教育发展过程①古代教育:古代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古代印度(寺院学府);古代埃及(宫廷学校、文官学校、文士学校);古代罗马、希腊(骑士教育、僧侣教育)】②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③近代教育(16世纪以后)【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④20世纪后期的教育背诵6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背诵7 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在此时期呈现的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背诵8 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

教师机智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背诵9 教育学的含义和发展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学记》。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教育学形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面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美国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背诵10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和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

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和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背诵11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代表人物有孟子、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

外铄论:外铄论者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者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背诵1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据此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不同的机体能力可以互相补偿的特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男女性别的差异和身心所有构成的差异。

背诵13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背诵14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教育能促进民主化进程。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教育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背诵15 教育优先发展与教育现代化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和教师素质现代化。

背诵16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

背诵17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教师的教学目标背诵18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确立教育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背诵19 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

代表人物是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罗杰斯。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荀子等。

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杜威。

文化本位论,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

背诵2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背诵21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背诵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背诵23 学校文化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这个教育组织系统中,所有成员的共享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和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方式。

它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的作用。

特性:一种组织文化;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背诵24 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背诵25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自“废科举,兴学校”,开始了现代学制改革。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该学制未能实行。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五三三制”是在1951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背诵26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加强。

背诵27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增多,大众化,普及化,且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普及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