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艳》多重主题论
《沧海风云图,扭转乾坤情——试析海燕的艺术特色》.docx
《沧海风云图,扭转乾坤情——试析<海燕>的艺术特色》本世纪头一年,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在俄国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夕,写下了不朽的革命诗篇《海燕》 (或译《海燕之歌》),无论从思想上或艺术上都超越了他自己其他早期浪漫主义作品,从而攀登上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峰。
作者仅仅用了不到八百字的极小篇幅,却勾画出瞬息万变的海上风云图,进发出怒不可遏的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激情,谱写了一部威武雄壮的无产阶级革命前奏曲。
作品获得空前的成功,发表后几年之内印数即达数百万份之多,很快传遍全球,足见其影响之广。
作品不仅直接鼓舞了俄国广大的革命者,而且成了革命领袖打击敌人的武器。
列宁在一九零六年所写《在暴风雨之前》一文中,就曾用企鹅的形象讥刺胆小如鼠的立宪民主党人,甚至用作品的末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论文作结,可见其影响之深。
一首短短数百字的散文诗,却装进了惊心动魄的时代风云,塑造出一个前无古人的革命预言家的高大形象,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这说明高尔基兼有思想家的洞察力、诗人的激情、寓言家的机智、散文家的细腻、戏剧家对冲突的敏感,才使得《海燕》既有诗的意境和时代感,又有寓言的隽永、戏剧的变化,更有抒情散文的文采。
高尔基在《海燕》中巧妙地、综合地运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法和语言手段,通过十二个相互独立而又有联系的象征性形象,构成一个富有革命寓意的暴风雨形象体系。
他还借助于比喻、暗喻、借代、修饰语等多种修辞手段,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各类形象鲜明的爱憎。
再通过对比、反衬、对偶、重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象征革命家的海燕和象征沙皇统治的乌云之间的对立冲突,步步加剧,渐趋尖锐;更通过加强节奏感使诗情不断升华,终于烘托出了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革命前夜的紧张气氛。
运用暴风雨(或风暴)象征革命,在毫无言论自由的沙皇俄国的进步诗人笔下,是不乏先例的。
普希金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即将举行前的一八二三年,在《波涛啊,是谁阻挡你们前进……》一诗中,即用风暴作为争取自由的象征,以表达他在遭到第一次流放(一八二零年)后对沙皇制度倍增的痛恨:狂风啊,你尽情地掀起大浪吧,快摧毁这行将倾覆的碉堡,风暴啊,自由的象征,你在哪里? 快在这失掉自由的水面呼啸。
《海艳》的意象解读——无名氏小说重读之一
“ 对话” 的背景而出现在故事的叙述中, 既作为描写 性的风景为故事提供了 “ 背景和参照” , 又作为 “无
! !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魏萍 (),-# + ) , 女, 山东人, 上海大学文 学院 #$$’ 级现当 代文学硕 士研究 生, 主要从 事中国 现当代文 学、 电影 评论研 究。
# !" ! 《 海艳》 的意象解读! 魏! 萍 形的叙述者” 而参与了故事的讲述过程, 是串联起 故事的空间意象化接点, 为故事营造了一个满蓄着 “力” 的 “ 内在空间” 。 第四个夜 “海非常静, 静得像 入了禅定” 。印瞿的故事随着两人的谈话开始, 印 蒂此时的心还是平静的; 第六个夜海依然是平静的。 印瞿的对话渐渐深入, 印蒂的心在潜意识里已经开 始隐隐变化; 到第七个夜 “ 海上起了风” 。海由静态 转为动态, 印蒂的心也因瞿萦的神秘色彩而皱起丝 丝觳纹; 第八个夜狂风暴雨中的海, 则成为 “大恐怖 大绝望的化身” 。印蒂的心也如狂涛峻浪 的大海, 因对瞿萦感情的加深而澎湃高涨。海由静到动的波 动变化是作者对印蒂的心理微妙变化的意象暗示。 瞿萦的出现, 以及随着与瞿萦对话的逐渐深入, 印蒂 一度平静的心骤起波澜。海是真实人性的隐喻, 也 是像海潮一样涌动的人的情感力量的象征。人不仅 需要革命暴力去完成对社会的改造, 更需要爱与美 的精致与平和去抚慰心底的怆痛、 延续生命之力, 完 成生命之旅。 “海” 第二次出 现在印 蒂与瞿 萦热恋 后的 “结 合” 。海被还原为原始的生命意象, 狂涛峻浪、 失去 理性的大海是人类性爱所包孕的原始自然生命欲求 的隐喻, 是爱潮达到极致时人的自然生命力的象征。 第三次出现的 “海” 是在印蒂 “ 残酷” 归去的最 后一章。这时, 暴风骤雨颠覆一切的大海, 是失去了 理性与秩序的时代和人的精神折射, 人类精神的又 一次迷失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大海成为非理性力量 的象征。 印蒂从海上归来, 又重归大海, 从海上离去。海 象征着永恒的变动不居与无尽的流浪漂泊。海是绵 延不断的生命旅程, 又是浩荡不竭、 充满活力的生命 力量的符号 “所指” 。印蒂从海上来, 从 “海” 所指的 革命暴力中走出来, “ 革命” 和暴力不是印蒂追寻的 终极, 海为印蒂昭示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一种没有 暴力和杀戮的全新的生命状态。 “ 邂逅” 的海上, 印 蒂像海潮一样的情感力量, 波荡起伏, 他开始从革命 和暴力的阴影中慢慢解脱, 生命开始走入一种新的 状态, 爱与美的宁静。 “ 结合” 的海边, 印蒂的情爱 力量与生命力量都在极致的状态中释放, 达到生命 的巅峰状态。无羁绊、 无约束、 冲毁一切的 “海” , 在 这里被外化为人的力量、 道德所无法拘束的生命力 量的自由自在。切身的经历体验过后, 印蒂终究意 识到性爱、 情爱也非生命存在的本质。印蒂选择了 “逃避” , 他的生命重归大海, 又一次投入 “ 革命” 的
《海燕》的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
《海燕》的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2009-03-22 23:12:00)转载标签:杂谈——《海燕》解读及教学设计(2009年3月22日)《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意象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作者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创作背景】:《海燕》写于1901年。
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
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
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
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
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
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
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
《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作品影响】:据斯维尔德洛夫夫人的回忆录《斯维尔德洛夫》的记载:由于《海燕》这首散文诗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
《海燕》的艺术美
( 3)活 动赛 事 的组织 :公 园 、校
园设 置定向专用点标符号 的标识牌后 , 只要购买 一张公 园定 向地 图就可 以以家
的高度最佳 ,使景观与标志 自然协调 。 ( 2)地 图 的使用 与管 理 :把 公 园
和校园上 的显著 地理特征在地 图上用定
别植物的能力 , 丰富 了他们 的业余生活 , 同时人们增 强了爱护一草一木 ,爱 护环
的定 向活动 ,定向运动得到 了领 导和员 工 的欢迎 ,对开放式公园设置定 向专 用
一
个 公 园 的地 图点标 识 别 符 号不 要 太
的定 向专 用 “ 查 点” 标 识 牌 ,不需 检
要打 卡器 ,解 决 了限制定 向运 动开展的
多, 解决的方法就是印制多张 ( B C) A、 、
【】胡 长 龙 . 林 规 划 设 计 [ . 京 : 2 园 M】北 中 国农 业 出版 社 .2 0 . 02
作者简介 :王映红 ( 9 8 ),女 ,广东兴 宁人 ,广 东省韶关 市技 师学院讲 师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 16 一
霉 TA ; 配妃 j E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 海燕 》的艺术 美
王 映 红
( 广东省韶关市技 师学 院,广东 韶关 5 2 2 ) 10 3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 《 海燕 》是一 首感情激越、令人充满 勇气和高昂斗志的经典散 文诗 。高 尔基 以昂扬的浪 漫主义激情、气势磅礴 的
艺术笔触 ,通过对 大 自然暴风雨 即将 来临的客观景 象的生动描 绘 ,深刻反映 了俄 国 1 0 9 5年 大革命前夜 “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
势。 它 自问世 以来 ,便 以深刻的 思想 、锐利 的锋芒和激越 的诗情 赢得 读者喜爱 ,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诗篇。
《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与作文中的生命主题探讨-教案
《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与作文中的生命主题探讨-教案一、引言1.1生命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1.1.1生命意识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之一1.1.2生命意识在文学作品中有助于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1.1.3生命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1.1.4通过探讨生命意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1.2《海燕之歌》作为探讨生命意识的范例1.2.1《海燕之歌》是一部富有生命意识的文学作品1.2.2《海燕之歌》通过描绘海燕的生命历程来传达生命意识的内涵1.2.3《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1.2.4通过分析《海燕之歌》,可以深入理解生命意识的文学价值和意义1.3教学目标与意义1.3.1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1.3.2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探讨生命主题,提升文学素养1.3.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4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二、知识点讲解2.1生命意识的定义和内涵2.1.1生命意识是指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认知和思考2.1.2生命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终结的思考2.1.3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反思,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理解2.1.4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对生命力量的肯定和赞美2.2《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分析2.2.1《海燕之歌》通过描绘海燕的生命历程来展现生命意识的内涵2.2.2《海燕之歌》中海燕的生命历程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勇敢2.2.3《海燕之歌》通过海燕的生命历程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2.2.4《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2.3作文中的生命主题探讨2.3.1作文中的生命主题是指通过作文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2.3.2作文中的生命主题可以是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描述2.3.3作文中的生命主题可以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反思2.3.4作文中的生命主题可以是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肯定三、教学内容3.1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意识的内涵3.1.1通过讲解生命意识的定义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意识的概念3.1.2通过举例说明生命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生命意识3.1.3通过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思考和认知3.1.4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生命意识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3.2分析《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3.2.1通过阅读《海燕之歌》,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生命历程和生命意识的表现3.2.2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海燕之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和意义3.2.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进行文学创作3.2.4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深入探讨生命意识3.3探讨作文中的生命主题3.3.1通过讲解作文中生命主题的定义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作文中生命主题的概念3.3.2通过举例说明作文中生命主题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作文中的生命主题3.3.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生命主题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3.3.4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深入探讨作文中的生命主题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意识的内涵和意义4.1.2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4.1.3学生能够运用生命主题进行作文创作4.1.4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探讨生命主题,提升文学素养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4.2.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升交流和合作能力4.2.3学生能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造能力4.2.4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反思,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学生能够对生命意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4.3.2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生命主题产生共鸣和思考4.3.3学生能够对生命保持尊重和珍视的态度4.3.4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创作,提升对生命的感悟和表达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生命意识的内涵和意义5.1.2《海燕之歌》中生命意识的分析和解读5.1.3作文中生命主题的运用和创作5.1.4学生对生命主题的思考和表达5.2教学重点5.2.1理解生命意识的内涵和意义5.2.2分析和解读《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5.2.3运用生命主题进行作文创作5.2.4探讨生命主题,提升文学素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投影仪和计算机,用于展示教学资料和PPT6.1.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资料6.1.3教学挂图或海报,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6.1.4教学课件或教材,用于提供教学内容和指导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6.2.2文学作品《海燕之歌》的文本,用于阅读和分析6.2.3写作练习纸,用于进行作文创作和练习6.2.4小组合作材料,如卡片、贴纸等,用于小组讨论和合作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引入话题7.1.1通过引入生命意识的定义和内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7.1.2通过展示《海燕之歌》的相关图片或音频,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7.1.3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7.1.4通过引入作文中的生命主题,引发学生对作文创作的思考7.2教学内容讲解与示范7.2.1讲解生命意识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实例进行示范和解释7.2.2分析《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通过文本解读和讨论进行示范7.2.3讲解作文中生命主题的运用和创作方法,通过写作示范进行指导7.2.4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示范和交流7.3学生实践与创作7.3.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7.3.2学生进行作文创作,运用生命主题进行表达和创作7.3.3学生进行小组内或班级内的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7.4.3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回应和解答,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八、板书设计8.1板书内容8.1.1生命意识的内涵和意义8.1.2《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分析8.1.3作文中的生命主题探讨8.2板书布局8.2.1左侧列出关键词和概念,以清晰展示教学内容8.2.2中间部分用于展示《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分析8.2.3右侧部分用于展示作文中的生命主题探讨8.3板书风格8.3.1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符号,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8.3.2使用不同颜色的高亮笔,突出重点和关键词8.3.3使用图表和图像,辅助展示和分析8.3.4使用箭头和连线,展示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九、作业设计9.1作业内容9.1.1分析《海燕之歌》中的生命意识,并写一篇短文9.1.2以生命为主题,创作一篇作文9.1.3思考并回答关于生命主题的问题9.2作业要求9.2.1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9.2.2分析要求深入思考,有逻辑性和说服力9.2.3回答问题要求简洁明了,表达清晰9.3作业提交与反馈9.3.1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9.3.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9.3.3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10.1.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和互动10.1.3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涉及生命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10.2.2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或写作活动,提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10.2.3开展关于生命主题的讲座或研讨会,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环节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实践与创作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海燕之歌》的主题思想与作文立意的深化策略-教案
《海燕之歌》的主题思想与作文立意的深化策略-教案一、引言1.1《海燕之歌》的背景介绍1.1.1《海燕之歌》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01年。
1.1.2作品通过描绘海燕在暴风雨中的英勇形象,象征着革命者的不屈精神。
1.1.3作品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斗争情绪。
1.1.4作为文学经典,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蕴含深刻的主题思想。
1.2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1.2.1作品通过海燕的形象,传达了勇敢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2.2海燕在暴风雨中的飞翔,象征着革命者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
1.2.3作品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呼唤人们觉醒和反抗。
1.2.4主题思想具有普遍性,对当代青少年仍有启发意义。
1.3教学目标与意义1.3.1帮助学生理解《海燕之歌》的主题思想,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提炼深层意义。
1.3.3结合作文立意,引导学生将主题思想应用于写作实践。
1.3.4通过作品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
二、知识点讲解2.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2.1.1高尔基的个人经历及其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1.2《海燕之歌》的创作背景,包括社会环境和文学背景。
2.1.3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1.4高尔基的其他代表作品及其文学成就。
2.2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解析2.2.1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2.2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关联。
2.2.3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历史意义。
2.2.4作品主题思想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启示。
2.3作文立意的深化策略2.3.1如何从《海燕之歌》中提炼作文主题。
2.3.2结合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拓展作文立意的深度。
2.3.3运用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2.3.4通过作文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3.1作品阅读与分析3.1.1阅读作品原文,理解其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1.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海燕之歌》中的悲剧色彩与人生哲理探讨-教案
《海燕之歌》中的悲剧色彩与人生哲理探讨-教案一、引言1.1《海燕之歌》的文学背景1.1.1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复杂性1.1.2托尔斯泰的创作动机与社会影响1.1.3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1.4对后世文学及社会的深远影响1.2悲剧色彩的文学意义1.2.1悲剧与人生哲学的关系1.2.2悲剧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2.3《海燕之歌》中的悲剧元素1.2.4悲剧色彩对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影响1.3教学目标与重点1.3.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1.3.2分析作品中的悲剧色彩与人生哲理1.3.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4结合现实生活,探讨作品的时代意义二、知识点讲解2.1《海燕之歌》的故事梗概2.1.1主人公的命运轨迹2.1.2主要情节的梳理2.1.3作品的结构特点2.1.4人物关系与冲突2.2悲剧色彩的体现2.2.1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2.2.2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2.2.3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2.2.4悲剧色彩的艺术效果2.3人生哲理的探讨2.3.1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与哲理表达2.3.2主人公的成长与自我救赎2.3.3作品对人生意义的思考2.3.4学生对人生哲理的个性化解读三、教学内容3.1文学背景与作者介绍3.1.1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背景3.1.2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特点3.1.3作品在俄国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3.1.4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3.2作品内容解析3.2.1故事梗概与主要情节3.2.2人物形象与性格分析3.2.3情感线索与主题思想3.2.4作品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3.3悲剧色彩与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3.3.1悲剧色彩的文学意义与价值3.3.2作品中悲剧元素的具体分析3.3.3人生哲理在作品中的体现3.3.4学生对悲剧与人生哲理的理解与反思四、教学目标4.1理解《海燕之歌》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4.1.1通过阅读理解,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4.1.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走向4.1.3探讨人物关系对故事发展的影响4.1.4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4.2深入分析作品中的悲剧色彩4.2.1识别作品中的悲剧元素4.2.2探讨悲剧色彩对人物命运的作用4.2.3分析悲剧色彩对读者情感的影响4.2.4思考悲剧在文学创作中的普遍性与价值4.3领悟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4.3.1提炼作品中的人生哲理主题4.3.2分析主人公的成长与人生选择4.3.3讨论作品对现实人生的启示4.3.4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反思人生哲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难点: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理解5.1.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5.1.2解读隐喻背后的深层含义5.1.3联系作品整体,理解象征与隐喻的作用5.1.4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写作,深化理解5.2重点:悲剧色彩与人生哲理的探讨5.2.1深入分析悲剧色彩的文学意义5.2.2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哲理5.2.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情感共鸣5.2.4鼓励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5.3难点:作品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5.3.1分析作品的结构与叙事技巧5.3.2探讨作者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效果5.3.3理解作品的艺术创新与时代背景5.3.4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与评价作品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作品《海燕之歌》的文本6.1.2相关历史背景与文学评论资料6.1.3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6.1.4教学PPT或板书设计6.2学生准备6.2.1阅读作品《海燕之歌》6.2.2笔记本与书写工具6.2.3思考题与讨论稿6.2.4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6.3教学环境准备6.3.1舒适的阅读与讨论空间6.3.2适合小组合作的桌椅布局6.3.4教学辅助材料的摆放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背景介绍7.1.1引入作品《海燕之歌》的话题7.1.2简介作者与作品背景7.1.3提出教学目标与重点7.1.4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与兴趣7.2作品内容解析7.2.1讲解故事梗概与主要情节7.2.2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7.2.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线索7.2.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7.3悲剧色彩与人生哲理的探讨7.3.1分析作品中的悲剧元素7.3.2探讨悲剧色彩对人物命运的影响7.3.3讨论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7.3.4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感悟与反思7.4小组讨论与分享7.4.1分组讨论预设的问题7.4.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7.4.4鼓励学生提问与互动7.5.1回顾教学目标与重点7.5.3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作业7.5.4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与探索八、板书设计8.1作品概述与人物关系图8.1.1故事梗概与主要事件的时间线8.1.2人物关系网络图8.1.3作品结构分析图8.1.4作品主题与象征元素表8.2悲剧色彩分析8.2.1悲剧元素列表8.2.2悲剧与人物命运关系图8.2.3悲剧色彩对读者情感的影响分析8.2.4悲剧在文学中的价值与意义8.3人生哲理探讨8.3.1作品中的哲理主题列表8.3.2主人公成长与人生选择分析8.3.3作品对现实人生的启示点8.3.4学生对人生哲理的个性化解读汇总九、作业设计9.1阅读理解题9.1.1描述主人公的命运轨迹9.1.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9.1.3讨论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9.1.4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9.2分析与应用题9.2.1分析悲剧色彩在作品中的作用9.2.2探讨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9.2.3结合个人经历,反思人生哲理9.2.4写一篇关于《海燕之歌》的读后感9.3批判性思维题9.3.1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9.3.2讨论作品在俄国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9.3.3分析作品对后世文学及社会的深远影响9.3.4提出自己对作品的不同理解或批评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学生的参与度与反馈10.1.3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与效果10.1.4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10.2.2讨论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10.2.3探讨悲剧色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体现10.2.4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思考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作品内容解析: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需要通过详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海燕》的艺术魅力分析
《海燕》的艺术魅力分析作者:汤冰洁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1期汤冰洁《海燕》是一篇散文诗,全文以象征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法。
这是当时沙俄白色恐怖环境的需要。
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一、《海燕》的艺术手法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
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在作品中,高尔基以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气势磅礴的艺术笔触,通过对大自然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客观景象的生动描绘,深刻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暗示了革命暴风雨的即将到来,沙皇专制统治的必然崩溃,革命事业的必然胜利。
作品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海燕”——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给予了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
《海燕》通篇使用了象征手法,这是作者同沙皇专制势力进行斗争的需要。
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言语掩藏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人很大的思想内容。
”在当时沙皇的严酷统治之下,由于作者曲折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避开了书报检查机关的耳目,使这篇作品在全国广泛地传播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本质特征,赋予其特定的含义,来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和社会力量。
譬如,海燕的形象,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
它那高瞻远瞩、勇敢顽强、渴望战斗、积极乐观的思想性格,正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早期的革命战士品格的集中体现。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则是用以象征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
此外,大海、波涛象征日益觉醒的革命群众力量,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和胜利的信念;乌云、雷电、狂风象征黑暗的反动势力,等等,都运用得十分贴切、巧妙和形象。
作者在塑造海燕的形象时,还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丰富形象的内涵,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和立体感。
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海燕》教学之我见-精选文档
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海燕》教学之我见高尔基的《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
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对于成人们来说,都熟悉、理解《海燕》,但对于一个初中生则是需要了解、逐渐熟悉和理解。
但本文生字甚少,本身铿锵有力,声韵和谐,所以,学生也能较快地熟读。
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
“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格也是朗读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当然,体会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的人文目标。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
所以,我准备三课时完成本文教学,每一课时相对完整,形成整体教学。
第一课时,预习自读。
在这一节课向学生明确本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朗读课文,并以四个问题指导学生预习:1、本文倒底写的是什么,真是写暴风雨和海燕吗?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起一个副标题?2、本文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分析它们的作用吗?4、你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吗?第二课时,新授。
也是今天我准备献的课时,在这一节课,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是:回顾预习时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字词、背景。
关键在于读:听读──自读──指导读──齐读──欣赏朗读。
而相关的知识如象征、对比手法,众多修辞格,课文内容等的学习也围绕读而进行。
《海燕》教材分析
《海燕》教材分析
《海燕》的教材分析
《海燕》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在多情的作家笔下,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些壮阔而美丽的形象,都能化成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动我们的心。
《海燕》一文是本单元经典篇目。
《海燕》一文,高尔基把所有的笔力都集中在塑造海燕形象上,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掌握象征的写法,应该是教学重点,其他问题围绕这一中心而设置。
同时此文文字精粹,蕴涵丰富,气势磅礴,既有散文的优美,又有诗的韵律感,适于朗读。
所以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让生理解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海艳》的意象解读——无名氏小说重读之一
《海艳》的意象解读——无名氏小说重读之一
魏萍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无名氏的<海艳>讲述了一个凄艳的爱情故事.小说中富有文化内涵的两个意象:海和湖,有机融入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为小说在时空双重纬度上营造了一种饱含文化思考的空间叙事美学.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魏萍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无名氏小说解读 [J], 邹志远
2.“雾”“海”茫茫中的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海与雾意象解读 [J], 杨清宇
3.纯粹精神和小说中心意象美学的建构--重读铁凝“三垛” [J], 郑文浩
4.水一样的柔韧与海一般的刚强——沈从文的《边城》与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中水/海意象比较 [J], 蔡云琴
5.人物·意象·情境——论夏艳平小说的乡土叙事 [J], 郭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燕3号 [海燕3]
海燕3号[海燕3]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把握“海燕”形象。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诵,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研讨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1节课教学设想《海燕》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语文课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形象的感染手段。
学生受感染的过程一般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据作者所提供的全部艺术细节,在自己的头脑里初步再现作品的境界,把握其中的主要形象,并在思想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
第二阶段是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者曾经感受过的生活,据此,再逐步深入领会作者怎样按照自己的写作方式把他的感受凝聚成作品中的形象。
到这一步,也只有到这一步,学生才能接受作者美学观的影响,变作者的追求为自己的追求。
历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形象的感染是深入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作品中获取审美感的必经途径。
教《海燕》这篇作品,尤其离不开形象的感染。
《海燕》写于1901年,正是俄国第一次革命(1905年革命)的前夜。
它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和乐观战斗的精神,号召人民群众跟沙皇专制制度进行决战。
由于高度集中地表现了当时俄国革命群众的斗争要求,这首诗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者高尔基也因此被誉为“俄国革命的海燕”和“反抗的群众的天才表现者”。
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篇作品的主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是,使学生真正进入作品中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的形象,进而体会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
这就意味着必须有效地利用形象感染的手段。
要使诵读法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收到实效,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朗读的起码要求是把节奏读好,把重音找准。
读形象之美品诗意人生
小结
诗歌阅读的方法——朗读、品读、 悟读。海燕用自己高昂的斗争姿态告诉 我们:面对困难和考验吧!穿过沙漠, 面前就是绿洲;挺过黑暗,迎来的就《礁石》(艾青)(1,2组)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3,4组) 《定风波》(苏轼)(5,6组)
1.请你自由朗读诗歌,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风采!
海燕
高尔基
(师)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 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男)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 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 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女)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 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
(合)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 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 空,去迎接那雷声。
为
。”的格式,品读一下你
朗读的部分。
(三)迁移感悟读
《海燕》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俄国正 面临经济危机,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下岗。面对沙皇的黑暗 统治,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 反动政府也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非常激烈。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 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根据自 己参加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了一篇小说《春天 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一经发 表,便在俄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广为传播。而高尔基本人, 却因此被沙皇放逐到库尔斯克。
情感意蕴主题阅读课——
读形象之美,品诗意人生
一、赏读《海燕》
读 (一)自由朗诵
这只海燕具备
之美,因为
。
(提示:注意一些有感情的词语和含修辞的句子。)
高尔基海燕课文及赏析
高尔基海燕课文及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只有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下来;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风在狂吼……雷在轰响轰响……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勇敢的精灵不朽的形象——《海燕》艺术手法赏析这是一篇散文诗,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
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战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题目已按字母A~Z排序)一、单项选择题1.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出自(《三代》)。
2. 1912年出版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作者是(徐枕亚)。
3. 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新潮社)。
4. 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沈雁冰)。
5.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
西谛即(郑振铎)。
6. 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压迫》)。
7. 1926—1929年,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的作者,是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
8. 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李健吾)。
9. 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林语堂)。
10. 1936年出版其第一本诗集《大堰河》的诗人是(艾青)。
11. 1937年8月12日“西北战地服务团”组建,其团长是(丁玲)。
12. 1938年初夏,延安印刷工人在清凉山上举办诗歌朗诵晚会,柯仲平朗诵了一首歌颂边区民兵斗争的诗,毛泽东当即上前握住他的手,大为赞赏。
这首诗是(《边区自卫军》)。
13. 1944年到抗战胜利期间,老舍创作了一生中规模最宏大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组成,近一百万字。
这部小说是(《四世同堂》)。
14.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部分在“ 地下” 完成 , 无名氏本人又曾在 8 年代初私 自赴 0
台定居 , 致使《 无名书》 今未在 内地出齐 , 以学界对 《 迄 所 无名
言, 曾昭旭认 为“ 海 艳》 《 的主题 没有别 的 ,就是 浪漫 。 _ 汪 ”2 J 事” 【若从文本 出发 , 它放在 《 名 书》 列中进行 考 察 , ,J 3 把 无 系
怀抱这 一艺术理想 , 无名 氏创作 了长达 10万言 的系列 长篇 3
显 出魅力 。于是她 “ 意要 把一 切安排 地神秘 缥缈 , ” 决 好让 它 在 回忆 中显得魔 祟 ;而且 她 发现 印 蒂有 一双 “ ” 强烈 发掘 意 味” 的眸子 , 害怕 自己经不 起 对方 长久 的发掘 。可 她毕 竟 她
引人 , 爱情总向未满足领域前进, 一旦达到灵 肉一致、 神秘感
消失 , 浪漫的爱情 也就 宣告 结束 ; 一方 面探讨 了爱情 的意 另 义和价值 , 印瞿无 比浪漫 的爱情 以悲 剧结束 , 明爱 情不能 表 作为人生唯一 的追 求 , 也不 是生命 的终极 目标 , 一旦 得到爱 情, 人就必然有新 的追 求 , 否则爱情 只能成为人 生的羁绊 , 最
人入胜 的是 印蒂 与其表 妹——瞿萦 的爱情 故事 。印蒂从 南
洋归来 , 在海轮上邂逅美丽得令人窒息、 神秘得让人眩晕、 高
傲得逼人仰视 的女子 , 大海艳 丽多姿 的背景 下 。 在 两个灵 魂 互相 召唤 , 由于女 主 人公神秘 失踪 , 暂的七个 海 夜 留 然而 短 给印蒂 的只有销魂荡 魄 的一吻。 当印蒂再 次见到朝 思 暮想
只剩 下单 调而乏味 的重 复 , 如何还 能吸 引人 ?尽 管瞿萦仍沉
疲倦 , 以及过度重复后的迟钝 。爱情 的帷幕最 终以印蒂 的突 ” 这个 爱情 故事 浪漫 至极 , 男女 主 角都 与现实 毫无牵 连 , 要钱 有钱 、 要貌有 貌 、 才有 才 , 要 他们 的爱情没有 人强迫 , 也 没有人 牵制 , 这样做一方面 以艺术 的方式展示 了爱情过程 的
展 示 了爱情 的心理机 制和爱情 的意义、 价值 ; 定人对爱与 美的追 求, 肯 揭示 了永不满足的人心特点 , 高扬“ 自我” 与 “ 自由” 的旗帜 , 重视 个人价值 ; 出生命 的本质就在 于不断追求 。 指 [ 关键词 ] 主题 ; 爱情 ; 性 ; 人 生命 [ 中图分类号 ] I 6 7 2 .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62 (06 0 —0 1 —0 08 65 20 ) 1 18 3
口 一
天
( 州工程学 院 文 法系, 苏 徐 州 210 ) 徐 江 200
[ 摘
要] 从 文本 出 , 它放在《 发 把 无名 书》 系列 中进行考察 , 在与其 它现代 小说的 比较 中探讨 了无名 氏代 表
作 之一—— 《 海艳》 主题 的多重性及 其重要价值 。在 爱情小说的 外衣 下, 它探讨 了 性与生命 问题 : 人 以艺术的方 式
是女 人 , 旧逃不脱 “ 仍 塔里 的女 人” 命运 , 于成 为爱情 的俘 终 虏 。然 而爱情亦如人 心 一样 , T岛尽 欢后 , 再无新鲜 的 内容 ,
小说——《 无名书》为中国现代文学百花园增添了一朵奇花 ,
异卉。《 海艳》 就是这朵 奇葩 的第 二部 。但 由于 《 名 书》 无 的
声部的。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爱 情 主 题
心理机 制 , 即爱从对美好 、 神秘异 性的 向往 开始 , 有神秘感 越
的异性 , 能激起 对方 追求 的欲 望 , 有 张力 的爱情越 能吸 越 越
毋庸置疑, 爱情是《 海艳》 的中心话题 , 它一共讲述了四
对恋 人 的故 事 , 于 中心、 位 也是写得最 好 、 深入骨髓 、 最 最引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1 期 20 06年 3月
徐 州教 育学院学报
J X o d c nc l . l u E I 0 0 】 k
Vo . 1 N . 12 , o 1 M盯 . 2 0 ,0 6
《 海艳》 多重主题论
上世纪四十年代曾以浪漫言情小说《 北极风情画》 塔里的 和《
女人》 红遍大后 方。但他 对 自己这两部 “ 媚俗” 作品并不 特别 看重 , 因为他有 更远大 的艺 术理 想 , 即要在艺 术创作 中为人
类的未来整合出一种新的信仰和文化 , 这种“ 新的艺术不只 表现思想, 也得表现情绪、 感受, , 不 应该表现生命本身。… ” 1
书》包括《 ( 海艳》 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就《 ) 海艳》 的主题而 浸在 爱的余波中 , 已产生厌倦心 理 ,一 种过度满足后 的 印蒂 “ 应果、 江滨认 为 “ 是一个生命 向浪漫靠 拢的灵 动故 然离 去而刷然 落下 。 赵 这 并与其它现代小说进行 比较, 就会发现《 海艳》 主题应该是多
无名 氏(97—2O )原名 卜 11 02 , 宝南 , 又名 卜 乃夫 、卜 宁等 ,
般燃烧起来 。瞿萦却冷若冰霜 , 印蒂 只得在 日记 中倾 吐着 自 己的满腔 热情 。当他 不堪 忍 受单 相 思 的折磨 、 船 离 去之 登 际, 萦却神秘 出现。原来所 有 的冷 漠都是伪 装 , 情 的烈 瞿 爱 火 同样燃烧着她 , 只是水 晶般 灵透 的她深 知 “ 件美丽 的事 一 物 , 回忆 中分外 显得 美。一个 有魅 力的个性 , 在 在记 忆 中更
终面临的仍是毁灭的命运。
除 了这个与现实毫无牵涉 的浪漫 爱情外 ,海 艳》 《 还写 了
的女子( 即其表妹瞿萦) 感情早已经过回忆的发酵如烈焰 时,
唐镜青 与景蓝爱 而不得 的故 事。有妇 之夫 唐镜青 是 化学 家
[ 收稿 日 ] O 一 l l 期 2 6 O —7 0 [ 者简介 ] 云 (98 , , 作 吴 1 一)女 江苏徐州人 , 7 徐州工程学 院教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