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儒学中庸之道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
儒学中庸之道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庄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和矛盾。
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中做到处世有度,对待他人宽容,对待自己明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而在儒学中,庸即是一种处世之道,它对于我们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启示。
庸,即中庸之道。
庸是指适中、恰当的状态和行为。
庸不是指平庸,而是指处事的恰当与合理,是一种中正之道。
庸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一种平衡状态。
在庸中有度的原则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扰。
庸告诉我们要以中庸之道来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与否。
庸告诉我们要以中庸之道来对待他人,既不要过于随和,也不要过于刻薄,要做到和而不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
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或个人情绪而做出过激的行为,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只有以中庸之道来处理人际关系,才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庸告诉我们要以中庸之道来处理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愿望和追求,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一些外界的干扰而迷失自我。
庸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轻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
同时,庸也告诉我们要有适度的自律,不要过于放纵自己,也不要过于苛刻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庸告诉我们要以中庸之道来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庸告诉我们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要过于追求功利和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温暖。
只有以中庸之道来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庸告诉我们要以中庸之道来处理成功与失败的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成功和失败。
庸告诉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不要过于得意和沾沾自喜,也不要过于悲观和沮丧。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它主要阐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即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读完《中庸》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中庸之道强调在对待事物时保持平衡和适度,避免走向极端。
这种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意味着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这对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庸之道强调和谐共处。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中庸之道,既要尊重他人,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这样,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中庸之道还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和学问上的进步,不断挑战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总之,《中庸》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浅析中庸对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浅析中庸对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引言: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它也是中国思想中最具辩证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层面。
其中的主要思想,如“慎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践行的行为准则。
关键字:中庸慎独适度正文:“中庸”是中国思想中最具有辩证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层面, 中庸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意义。
对于中庸的思想,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阐释。
但它在古代政治文化中一直都具有一种超越性,而在当今社会中,也具有使人调整人心,寻找征途的普世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深入学习理解“中庸”之道,作为我们的处事之道。
将其精神发扬光大。
究竟什么是中庸,历史上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论。
即便到了今日,也仍有众多的不同看法。
但目前大部分都认同其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注重适度和均衡的解释。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天性的和谐。
其中所说的天道,其实也就是指德性、泛生万物的道德。
只有能与天道合一的至德之人,方能合天而膺命。
人性与天性的相互和谐,实际上也就是对人提出了内在修为和外在践行的高要求,成为历代君子追求的至诚至仁的人生目标。
所谓中,更多的人把它解释为不偏不倚中度和节。
而“中”字在先秦的古籍中有三层解释。
一指中间或两者之间;二指适合、适宜;三指人内心的和谐境界。
有些人将中庸的中简单的理解为不偏不倚,理解为折中。
这是过于简单片面的。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小人之所以反中庸,恰恰是因为其做事肆无忌惮,不懂得适度。
这也证明了中庸之“中”,更强调人们做事的准则,应学会适度,执两而用中。
所谓庸,更是众说纷纭。
大部分人强调庸即为平常之事,在封建社会中,也指人们应按照传统的封建统治阶级标准,过平常的日子。
也可将中庸解释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处事之道。
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庸字应回归古代语境来解释。
汉代许慎认为,“庸者,用也。
”所谓用,也就是指实践,而中庸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为将执两而中的适度法则灵活运用的方法。
浅论《中庸》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价值
【 关键词】 中; 中庸 ; 当代 大学生 ; 思想 道德
《 中庸》 一书 , 着重 在讲 中庸 的道理与含义 , “ 庸” 即“ 用” , 其核
思是在讲人们 的喜怒 哀乐 尚未 表现 出来 , 叫作 “ 中” , 表 现 出来而 又处处合乎社会规 范 , 叫作“ 和” 。“ 中” 是天 下的根本 , “ 和” 就是 天下 的普遍规律 。若是 达到 了中和 的境 界 , 那么天地 就会有 条不 紊 的运行 , 万物就会 自然而然地发 育。所 以说 , “ 中” 是 内心状 态 , 符合礼 的种种 表现 为“ 和” 的状态 。这 是讲 人心 与外在 的统 一 和 谐, 也是我们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 发展 , 人们在思 想道 德方面表 现 出来 的问 题却越来越多 。社会上 的一些 浮躁和迷 茫 的情 绪 、 浮夸和不 道德 的行事方法对 大学 生的人 生观 、 价值观 、 伦 理道德观产生了很大影 响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 素质方 面出现 了各种新 的 问题 , 如部 分大
学生政治意识淡薄 、 道德失 范 的现 象增 多、 社会公 德缺 失 、 拜 金思
心是 “ 中” , 讲求“ 以中为用” , 后 世也将 其称 为中道 。“ 中” 的观念 是 长期 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 的最 核心元 素 , 《 中庸》 的思 想产生后 在 历 史上影响深 远 , 宋儒 将 其从 《 礼记 》 中单独 提 出来 , 与《 大 学》 、
方式 , 讲述 了出身于民间的舜去如何求取 ‘ 中’ , 最终 获得 了 ‘ 中’ ,
并得 到 了尧 的赞赏 , 得到天下 。之后他 还讲 了上 甲微 重视 “ 中” 的
认为 只有天下最诚 的人 , 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他作为人本身 的天性 ; 能够发挥 自己的天性 , 就 能够设身 处地 , 发挥他人 的天性 , 发 挥万 物 的天性 , 最终可以借助天地来化育天下万物 , 最大限度 地提高人 本身 的道德价值 、 事功价值。
浅谈孔子的中庸之道与大学生人格养成
孔子的中庸之道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孔子追求中庸的理想人格。
中庸人格具有执两用中、和而不同、权变时中的特点。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其中蕴含的折中主义和调和主义在孔子的阐述下有特殊的用意,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什么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话来自《中庸》,是对“中庸之道”的经典描述。
所谓“中”是指“喜怒哀乐之未发”,内心平正无偏无易。
所谓“和”是指喜怒哀乐已发,但能合乎法度。
“中”是天下的根本状态,“和”是天下最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本目的,天地各得其所,万物顺利成长。
但构成“和”的各种不同因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量和度。
所以“和”与“中”是一回事,可用“中”的标准去把握“和”,用“和”的精神去理解“中”。
中庸之道实质是预防冲突之道、化解矛盾之道、维持凝聚之道、实现平衡之道。
把中庸这种执中、防偏、追求公正的人文思想方法扩展到个人的人格发展,便有了中庸的修身之道。
中庸之道如何修身?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
孔子在教导他人“中庸”思想时,同样,也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标准,“师也过,商也不及” ,是他评价人物的中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是他审美的中庸;“敬鬼神而远之” ,是他对待鬼神的中庸;“周而不比” 、“和而不同” ,是他交友之道的中庸。
孔子避免了弟子们的短处,又以自己的长处教育他们,可见,孔夫子之所以胜于他人,就在于他善于利用“中庸之道”。
“中庸”可以说是儒家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而不激进、执着而不偏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可以说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为稳定和谐的状态,由此而形成了著名的“中庸之道”。
试论中庸之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问题 ; 第二是 恋爱 与性心 理 问题 , 许 多大 学生进 入大 学之后
想 或者 开始谈 恋爱 , 但 由于大学 生 的身心发 展特 点 , 在 处理 与异 性 的关系时存 在 问题 , 因此 出现一 些心 理问题 ; 第 三是 无 法承担 巨大 的求职 与就业 压力 , 这 主要 出现在 毕业生 中 。
圣的完 善人 格 。
2 . 当代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力之 大 。 同时大学生之 间的竞争压 力是难 以想 象的 。在 这种
情况 下 , 大学生 就容 易出现 心理 问题 , 说 明对大学 生进行 心
2 . 1 当代大 学生心理健 康标 准的界 定
对 于大学生心理 健康 的界定 。 国 内外 心理学家 提出 了不 同标 准 , 如美 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与米 特尔 曼提 出心理健 康 的 1 0 条标准 : ( 1 ) 充分 的安全感 ; ( 2 ) 充 分 了解 自己 , 对 自己的 能
力做适当的评估 ; ( 3 ) 生活 目标 切合实际 ; ( 4 ) 与 现实环境保持 接触 ; ( 5 ) 保持人格 的完整 与和谐 ; ( 6 ) 具有从经 验中学 习的能
随着 近年 来高校 不断扩招 ,毕业 生人 数逐 年呈 现大步 上升
趋势 .并且 如今不 再是 国家包 分配而 是大 家 自主择业 和买 卖市 场双 向选择 的现状 。因此 这样 的情况 带给 大学生 的压
自我监 督 、 教育 、 修养 、 完善 , 从而培 养具有 善 、 仁、 诚、 道、 德、
个体 形成健康 心理 , 培 养更 完善 的人格 。
关键词 :中庸之道 大 学生 心理健 康教 育 近年来 , 被 喻为象牙塔 的大学校 园变得不 再平 静 . 让我们 逐 渐关 注大学生这个群体 ,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 况也成为思 考 的焦点 ,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界定 及如何对大学生 ( 9 ) 在 不违背 团体要求 的情况下 , 有 限度地发 挥个性 ; ( 1 O ) 在 不违背社会成规 的情况下 . 对个人 的基 本要求 能恰 如其分地 满足 。而我 国心理学 工作者朱 用心教授 提出了6 条 心理健康 标准: 认知健全适应 , 意 志健全可控 , 个性 和谐统一 , 人 际关 系
中庸之道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启示
来, 但发 出来要有 节度 , 无过 不及 。人人 追求 “ 中和 ” , 顺应人 之 本性 , 则能达道 , 实现 天人 合一 。这里 的“ 中和” , 以德行言
之, 即为 “ 中庸 ” 。
、
“ 中庸 ” 与道德修 养的关 系
( 一) “ 中庸 ” 是 道德修 养的 目标 。 《 中庸》 讲: “ 喜 怒哀乐之 未发 , 谓之 中; 发而 皆中节 , 谓之
和 。 中也 者 , 天下 之大本也 ; 和也者 , 天 下 之 达 没有 表现 出喜怒 哀乐 的情感 时 , 心 中是
象 严重 , 可见 当前 大学 生受 挫力 、 抗压 力 的 薄弱 , 也 进 一 步
作为 一 种道 德选 择 , 讲 究 与人 和谐 , 以至 诚之 心对 己待人 ,
实现 了道德生 活的 中和境界 。 2 . “ 中庸 ” 是 道 德 的 至 高 境 界
孔子 讲 : “ 中庸之 为德也 , 其至矣乎 ! ” Ⅲ 作为 至德境界 的 中庸 , 为 道德修养指 明 了方 向。 如何修 “ 道” ? 儒 家强调道德 的
裨 益。 关 键 词 :中庸 之 道 大 学 生 道 德 修 养
中庸 之道 就是孑 L 子提倡 和子思 阐发 的提高 人 的基本道 德 素质达 到太 平和合境 界的一 整套理论 和方法…。 这一理论
一
种 道德 品质 , 也是一 种生活境 界。正如冯友 兰所说 : “ 传统
中国哲学 的任务不 在于增 加实 际的 知识 ,而在 于提 高心 灵
现为: ( 一) 道 德 认 知 与行 为 脱 节 。 大 学 生 有 较 强 的道 德 认 知 能 力 , 而 道德选 择 . 道 德 行 为 较差 , 文 明素质 与学识 并非绝 对成 正 比 , 前 者 并 非 是 由后 者 必 然带来 的 , 社会 不该 因为一 个人 受过 某种教 育 , 就 对 他 的
“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作者:马建新王改红崔家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3期马建新1,王改红2,崔家新3(1.淮海工学院商学院;2.淮海工学院国际学院,3.淮海工学院研究生处,江苏连云港 222005)摘要:“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它的“不偏不倚”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适中,从而使人的心理保持平衡.它认为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内在心理素质和外在心理素质,内外心理要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拥有平衡心理和良好的人格.要发展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应该培养他们“仁爱”的品质,要发展大学生外在心理素质应该加强“礼”的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价值,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体系,以保障其价值的实现.关键词:中庸之道;心理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4)12-0088-03“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帮助了无数中华儿女成仁成才,它也是每个中国人维护心身健康,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一个有效方法.它主张人们遇事的时候不走极端,要采用最适合、最好的方法,要掌握事物的最好状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得体”、“适度”.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探究“中庸之道”的运用价值,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必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1 “中庸之道”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价值儒家“中庸之道”的心理教育价值就是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中庸的心理健康,用现代心理学观点看,就是指人的知、情、意协调和人格的稳定性.用中庸思想处理心理问题,可以理解为使人的内心世界没有过与不及,不存在“偏”,不存在“倚”.人的心理发展,如情绪和情感,常常是处于两种极端情况的中间状态,比如乐与悲、张与弛等等.如果远离居中状态,过分偏向一极,就会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表现出行为和心理的异常.除了情绪情感平衡,中庸思想还强调人格的稳定.《论语》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1],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与他稳定的人格特点、不偏不倚和恰到好处的处事方式有很大关系.当今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会遇到许多问题,面对人生挫折,适保持适度的痛苦是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过于痛苦就会丧失斗志;适度的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及就是自卑,过了就是自负.“中庸之道”还指导我们要维护心理平衡,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庸思想认为人的心理素质分为内在心理素质和外在心理素质.提高内在心理素质的方法是“修道”.“道”其实就是标准,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世界,源于人本性的“仁”,也是孟子主张的“良知良能”.所以,在儒家圣贤看来,只要按照人的本性,率性从事,这就符合“道”的要求.提高人的外在心理素质的方法是讲“礼”,“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2].“礼”是外在的,“仁”是内在的,行为的“礼”是内心“仁”的外在表现,而内心的“仁”则是行为“礼”的基础和前提,“礼”和“仁”应该和谐统一.大学生要从完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入手,并使内外两个方面协调发展,努力使之达到和谐协调,以实现中庸的“致中和”.这样,大学生就会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平衡的心理.2 加强中庸思想中“仁”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高校心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宽容、乐观、诚信等一系列优秀的心理品质,这同儒家重视“仁爱”思想的教育是一致的;高校要重视“仁爱”思想的教育,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现在,大学校园经常发生心理问题的极端事件,个别学生处理问题和矛盾草率、简单,漠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凶杀、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分析产生这些恶性事件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更多地与学生缺乏自尊自爱等自身原因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人有自爱之心,他将会带着仁爱之心去爱别人、爱整个社会,他就一定会想办法用仁爱之心去维护这个社会,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减少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相反,他就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存在,甚至敌视他人,仇视社会,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后果.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仁爱”心理品质呢?中庸思想认为要培养“仁爱”品质,具体说要做到“恭而不悔,宽而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3]P222.2.1 “恭则不悔”.意思是人要虚心礼让,不能盛气凌人,学会谦虚礼让的人不会受人轻视;谦恭的人能赢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谦恭的人能够知道改过从善,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但如何做到谦恭呢?它要求人要做到表里如一,不但态度上表现谦恭,内心更要牢固树立谦恭的思想.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不要因为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更不要轻视看起来不如自己的人.然而,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心中只有自我的存在.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却常常忽视应该先尊重别人和理解别人.有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上很少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情感上沟通更少,同学之间关系淡漠、缺乏人情味,相互不关心,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最终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2 “宽而得众”.意思是人要宽宏大量,待人处事厚道,不刻薄,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论什么样的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能与人融洽相处.宽厚之人能兼容万事万物,可以赢得众人之心,他一定也会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当代大学生个体比较独立,也更有个性,有的同学常因小事而发生摩擦,不知礼让,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压抑烦躁、情绪沮丧.轻者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效率下降等社会功能受损状况,重者会采用伤人或自伤的极端方式处理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宽厚待人的品格,扬人之善,崇人之德,师人之长,对人不求全责备,特别是要能接纳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努力使学生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儒家所说的“恭”实质是诚敬,决不是丧失原则的卑躬屈漆,“宽”也不是一味地迁就,无原则地谦让实质是一种人格上缺陷,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中庸强调的是有“道”的标准和有原则的居中.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这也说明,中庸绝不是主张无原则、没有标准的两面派,而是一种能坚持原则、难能可贵的君子节操.那种怕得罪人、左右逢源的“老好人”,表面忠厚实在,实质上动机险恶,这种人孔子称之为“德之贼也”,他的行为与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对立的.然而,生活中许多人把“德之贼”就认为就是中庸之道而流传于世,这就极大地误解了中庸之道的本意.从本意上讲,中庸思想所要培养的君子是具有高尚的节操、平和的心态以及独立健康的人格.2.3 “信则人任”.也就是诚实、守信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信”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诚实不欺的,既不欺人,也不自欺.“信”的要求是对待自己要真真切切地去恶扬善,加强修养;对待别人,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信是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和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大学生只有诚信待人,诚信处事,才可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赢得周围人的信任.否则,就会失去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2.4 “敏则有功”.“敏”是着眼于对知识的追求和为社会的贡献,着眼于人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然而,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少数大学生名利心较重,急功近利的思想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南,让名利束缚敏捷聪明的头脑,或患得患失,或畏畏缩缩,最终导致他们缺少应有的精神追求,终难成大事,更谈不上自我价值的实现.2.5 “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善待别人,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对别人施以恩惠,将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尽量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当同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可能给予他们坚持的力量,不断地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品格.当前,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有助人为乐的思想,但也有少部分人只顾自己私利,不顾集体和他人利益,表现的很自私.这样的学生最终也只能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将自己封闭起来,逐渐地孤立,结果影响自己的发展.3 加强中庸思想中“礼”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外在心理素质“中庸之道”主张的“无过不及”不是无原则的“折中”,它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特定社会的标准和规范,这个标准和规范就是“礼”.孔子在他的书中就明确地把“中”的标准规范定为“礼”;他把“礼”作为判断人世间善恶美丑的标准,他还极力想通过“礼”的教化,帮助弟子们的言行都归于“中”.孔子还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4]P109“恭”“慎”“勇”“直”都是属于德行,但都必须要以礼节之,以符合中庸之道.在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上,孔子认为他的弟子德行水平有的“不及”,有的“过”,也有的“偏”.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主张用“中道”来加以纠正,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3]P166这里狂指狂妄,狂妄之人言过其行,流于冒进;狷即拘谨,拘谨之人不敢有为,易于退缩;“中行”就是指按照中庸思想去行事.孔子认为只有中行之道,才是君子行事的最高标准,君子的言行举止能够做到恰到好处,不走极端.恰到好处的具体表现就是在行为中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做一个“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模范.中庸之道还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4]P30,经过这样磨练的君子,其人格就会“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这也就是说,文质合为一体,不轻浮也不粗野;儒家非常赞赏这种文质兼备、适度合中的君子风范.从实质上看,这也就是“中庸之道”在心理和人格上的具体表现.儒家对“礼”的强调并不是把“礼”视为一成不变的、僵死的、不能逾越的固定模式.一个人的行为只要符合“仁”的精神,对“礼”是允许有一定偏差的,即所谓“乘权持中”,在“仁”的精神的指引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礼”的禁锢.持“中庸之道”应根据环境变化而变,随不同的时间、地点与条件适时而进,随机以应变.中庸之道这些要求和规范,实际上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适应能力,能较好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主张大学生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要遵守行为规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当代社会要求,当学生的行为偏离社会规范时,就应该不断加以修正,以使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达到儒家所说的无过无不及”的状态.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当代大学生守则其实就是一种推陈出新的“礼”,我们要用这些“礼”去教育大学生,使这些“礼”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我们相信,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一定实现大学生行为的自律,进而提高大学生外在行为和心理的适应能力.4 建立有效教育机制,保障“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价值实现儒家“中庸之道”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着很高的运用价值,高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保障其价值实现.4.1 高校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心理教育中的运用,建立“传统文化-心理教育”联合教育体系.我国目前的心理教育体系大多模仿西方国家的“医学模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运用重视不够.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如儒家中庸思想在普及大学生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建立健全的人格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长期的.高校领导要大力倡导,并坚持在全校建立一套由校长直接领导,各级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以保障心理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建立“校长-心理教育中心-学生处-教务处-院系-学生组织”联合教育体系.心理教育中心成立专门的“发展心理部”,学生处成立“人文教育中心”,教务处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和国学教育课程,各院系安排专职的“文化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各级学生组织中成立专门的文化心理组织如“心理协会”、“国学社”“‘中庸’研究会”等.各级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学校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落到实处.这样的联合体系一定能使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起到良好作用.4.2 建立一支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和熟练掌握心理学教育方法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关键.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心理教育是无稽之谈.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丢弃了许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存在诸多问题,更谈不上在教育中运用.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特别是从事一线学生教育管理的教师,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和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保证教育效果.4.3 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研究课题,定期开展传统文化和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发挥中庸思想和其他传统文化思想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努力建立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大力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为长期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76.〔2〕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143.〔3〕孙钦善.论语本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9.〔4〕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5〕孟子,等.四书五经·论语雍也[M].北京:中华书局,2009.16.。
中庸之道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中庸之道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摘要: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从自我管理开始,古老的中庸之道恰恰也是一种人性的自我管理。
为弥补现代教育重科技而忽视人性管理的偏颇,中庸之道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可能性、实践性与必然性规律就有十分值得探讨的价值,对大学生的思维与处世必定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庸之道自我管理实用理性理想境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1] (PP.334-335 )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教育管理而言,真正的管理也是从自我管理开始的。
自我管理是指受教育个体对本身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自觉省视与调控。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常常因其人格、心智与社会能力的隐形性与整合性而受到忽视,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误区。
因此,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有必要从经典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使学生学会自我成就。
一、中庸之道与自我管理的可能性“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出自四书之一的《中庸》,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和实践准则。
在古代,它被誉为本体论意义上的“至德”、“中和”,与“执中”、“中行”、“中节”、“中用”等组成一整套特殊的中国哲学话语系统。
中庸思想重视万事万物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强调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主张持守中正、平衡、适度、和谐的原则以处世,影响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修为。
但随着近代社会对西方工业文明亦步亦趋的追寻,中庸之道一度被人曲解为折中、平均和庸碌主义的代名词而备受批驳,使古老的圣贤智慧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光芒。
现代社会由于片面强调高速和竞争,使人类在面对自然与发展的话题时,不再秉持中正平和的理性态度,对科技单向度崇拜,人欲极度膨胀,结果导致“技术的半夜”和“现代性的恶果”,导致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双重失衡[2] (PP.199-210 )。
因此,重新解读中庸之道,给我们解决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
二、中庸之道与自我管理的实践性中庸之道在学理上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论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论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孟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大约源自儒家思想,他提出
“仁者不忧,义者不惧,勇者不惊,智者不暴”,这就是中庸之道的
核心思想。
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道德方式,更是一种
人生哲学。
它突出了人性的良善本质,认为道德应当在正中两极之间
取得平衡,同时反对人们过于偏激。
中庸之道可以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特质。
因为中庸之道以“仁义礼智”为底线,不断劝勉大学生坚持公正、正直、厚德载物,
洞悉事物本质,处处以理智取代情绪动荡,在艰苦挑战面前勇敢担当。
此外,中庸之道以“人为本”强调以和谐的心态去面对职场、生活、
友情与爱情,避免被情绪铤而走险。
在生活中,大学生应做到“中兴
未艾,中夷怡乐”,让自己的人格充满多样性,创造出空前宏伟的希望。
当今世界发展急剧,大学生活动日益紧凑,伴随而来的压力也越
来越大。
但中庸之道仍在启发着大学生,让他们重拾本性之美,不断
施展人格,实现长久的理想。
正确的人格完善很重要,历史无法被否定,中庸之道的意义也从未改变,而是在被明确地解释着,它仍然是
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重要引导。
儒家中庸思想对大学生德行自律的指引-最新文档
儒家中庸思想对大学生德行自律的指引一、儒家中庸的基本思想1.过犹不及。
中庸,“中”者不偏不倚,即中为正确,恰好之意。
“庸,平常也”,就是平常日常之意。
中庸的基本含义就是恪守中道,不偏不倚。
在《论语》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孔子回答道:“师也过,商也不及。
”子贡接着问道“然则师愈与?”孔子答“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篇15》)中庸思想,就是保持适度,才能达到和谐。
2.言行一致。
《中庸》中说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是说在实际的行为规范中,君子要做到言行一致,行不掩言,言不过行。
3.执用两中。
中庸的思想不仅要求在处理问题是把握“度”,还要注意分析问题的方式。
孔子曾在回答弟子提问时说道:“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篇9》)。
启示人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全面去看,通过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去把握事物。
4.和而不同。
儒家思想中虽然强调“和”的思想,但是这种“和”却不等于“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13》)。
所谓“和”指不同的事物和谐地配合,而“同”是指相同事物的相加,而儒家所追求的真正“和谐”并不是简单的相同。
二、背离中庸思想的大学生行为1.片面偏执的思维方式。
现在的大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因而在看待问题时只从自己的个人角度出发,无法从整体的角度处理问题。
华东某校即将考研的学生,没去上课只因老师的一句“就你这样的学生还想考研?”将滚烫的开水泼向自己的老师。
从这样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单一”和自私,无法从对方角度考虑。
2.言行不一的诚信危机。
目前,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日益严重。
一个人,所言与所行都不一致,那他还值得被信赖和依靠吗?在大学生中,诚信危机愈演愈烈,小到考试作弊,大到为了争取荣誉去欺骗已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真是高校德育的失败。
3.过度偏激的处事态度。
应试教育使得一些大学生心理脆弱,不久前的上海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就是典型的说明,在面对一件事尤其是消极的事情时,他们无法控制好自己的心绪,采取过激的方式,去满足自己或愤怒或失落的心灵,不去考虑是否触及道德甚至法律。
关于大学中庸的演讲稿子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古老而深刻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现代社会,它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庸之道在大学中的重要性。
一、中庸之道的内涵中庸,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它强调的是在处理事物时,要把握适度原则,既不偏激,也不平庸。
中庸之道主张“和而不同”,即在不同的事物中寻求和谐,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中庸之道在大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中庸之道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浮躁。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涉及学业、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学会中庸,我们才能在各个方面做到恰到好处,全面发展。
2. 提高综合素质中庸之道强调适度,这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要把握分寸,避免偏激。
在大学期间,我们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
学会中庸,我们才能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中庸之道倡导“和而不同”,这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大学这个大熔炉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汇聚一堂。
学会中庸,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谦逊、包容,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4. 塑造健全人格中庸之道强调“中正平和”,这有助于我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大学期间,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学会中庸,我们才能抵制诱惑,坚守原则,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
三、如何在大学中践行中庸之道1. 学会倾听与尊重在大学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选择。
即使观点不同,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沟通和交流,寻求共同点,达到和谐。
2. 保持适度原则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避免过度的追求和偏激的行为。
学会平衡,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
3. 培养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
学会调整心态,才能在大学中走得更远。
中庸的教化功能与个人道德修养
中庸的教化功能与个人道德修养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教化功能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中庸通过教化功能对个人进行塑造。
中庸强调“中”与“庸”的平衡,即不偏不倚、不过不及。
这一理念对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困境,很容易陷入极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而中庸的教化功能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追求某种极端,从而使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中庸对个人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庸强调“诚”与“正”,即真实和正直的品质。
这一理念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沦丧、虚伪和欺骗现象时有发生。
而中庸的教化功能可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坚持真实和正直的行为准则,从而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修炼,才能使个人在道德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此外,中庸还对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产生积极影响。
中庸强调“和”与“谐”,即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冲突和矛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会不稳定。
而中庸的教化功能可以帮助个人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观念,注重平衡和协调,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中庸的教化功能还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自我完善和人格提升。
中庸强调“中”与“和”的追求,要求个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这种追求不仅要求个人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中庸之道,更重要的是要求个人在内心深处实现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修炼和自我反省,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和人格提升。
综上所述,中庸的教化功能与个人道德修养密不可分。
中庸通过教化功能对个人进行塑造,引导个人保持平衡和稳定;中庸对个人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中庸还对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和谐相处;最后,中庸的教化功能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自我完善和人格提升。
中庸之道引领学生积极面对挑战
中庸之道引领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和成长挑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之一,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找到平衡与进取的道路,并引领他们积极面对挑战。
一、中庸之道的概述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和"恒"的原则。
中即平衡,恒即持之以恒。
儒家追求的是个体与社会、人际关系之间的平衡,以及其对自身的修养和持续进取的坚持。
二、中庸之道对学生积极面对挑战的启示1. 平衡发展:中庸之道提倡追求平衡发展。
学生应该努力兼顾学习、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社交关系等各个方面。
通过寻找适当的平衡点,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2. 树立正确的目标:中庸之道强调在追求目标时要做到尽力而为而非操之过急。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目标,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成就而放弃了长期发展。
他们应该懂得,面对压力和挑战并不意味着立即获得成功,只有坚持并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成就。
3. 掌握学习方法:中庸之道主张追求恒常之道,即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学习方法。
学生应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持续改进学习方法,学生能够更有效地面对挑战和压力,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4. 培养健康的心态: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的心态。
面对挑战,学生需要保持乐观、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不把挫折和失败视为终点,而是看作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历练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培养积极心态,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结语:中庸之道通过平衡发展、树立正确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健康心态等方面的启示,引领学生积极面对挑战。
学生应通过持续努力和不断进取,不仅取得学业上的成功,还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者和家长应当引导学生认识中庸之道的价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体系,以应对挑战并追寻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中庸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中庸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不少教育理论家和专家认为,中庸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庸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培养稳定的情感态度中庸教育强调“中和而不随”,即适度与和谐。
这种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稳定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平衡。
这种情感稳定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和有效应对挑战。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庸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不偏激、不极端。
这种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并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中庸教育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倡导合作与共享精神中庸教育强调“其中有至,其中有度”,意味着要追求平和、和谐的共同生活。
这种理念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中庸教育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他人观点,同时也能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体现共享的精神。
四、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庸教育中,道德修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中庸教育强调要做一个正直、宽厚、公正的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理解和尊重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意识。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使其具备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
五、注重身心健康的培养中庸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强调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中庸教育的指导下,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抵御外界压力和挫折。
这种身心健康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中庸教育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培养了学生稳定的情感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倡导了学生的合作与共享精神,注重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探讨中庸思想对当代青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探讨中庸思想对当代青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在当今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当代青年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选择和挑战。
而古老的中庸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中庸思想并非是人们常误解的“和稀泥”“走中间路线”,而是一种深邃、智慧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它强调适度、平衡、和谐,倡导人们在处理各种事务和关系时,能够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
中庸思想有助于当代青年培养平和的心态。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青年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交压力等。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容易陷入焦虑、浮躁的情绪中。
而中庸所倡导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提醒着青年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骄不躁、不馁不弃,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更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庸思想有利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少青年容易被金钱、名利所迷惑,陷入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误区。
中庸强调“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这并非是让青年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引导青年们在追求理想和目标时,不过分贪婪,不被外在的虚荣所左右。
要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中庸思想能够促进当代青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中庸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原则。
当代青年若能以此为准则,在与他人相处时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争执和误解。
同时,中庸也提倡“和而不同”,即在保持和谐的氛围中,尊重彼此的差异。
这使青年们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建立起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网络。
中庸思想对当代青年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面临众多的诱惑和困惑。
探讨中庸思想对当代青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探讨中庸思想对当代青年成长的积极影响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庸思想强调平衡、和谐和中道,提倡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庸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
在当代社会,青年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职业选择困难、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而中庸思想提醒青年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中庸思想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外的和谐,既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也不过分追求精神追求,要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点。
对于青年而言,这意味着要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要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家庭和谐与亲情的培养。
只有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青年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与压力。
其次,中庸思想提倡中道。
中庸思想认为,人应当遵循中道,避免极端与偏激。
当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极端思潮和极端行为,青年往往容易受到极端思潮的影响,导致情绪波动大、价值观混乱等问题。
而中庸思想提醒青年要保持理性与稳定,不被极端观念所左右。
中庸思想强调的是理性、中立、和平的态度,这对于青年在面对各种价值观冲突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青年应当学会辨别真假、善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偏激,始终坚持中庸之道。
此外,中庸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而中庸思想对于青年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庸思想认为,个人的修身是为了实现家庭的和谐,而家庭的和谐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治理,国家的治理是为了实现天下的平衡与和谐。
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修身齐家,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青年也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中庸思想对当代青年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庸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提醒青年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中庸思想倡导中道,引导青年远离极端思潮;中庸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引导青年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中庸中儒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中庸中儒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中儒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庸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注重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的自律、道德和中庸之道的追求,对于个人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以及思维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儒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庸思想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积极的影响。
中庸主张人的行为应当符合道德准则,追求道德的完善。
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个人应该要以诚为本,诚实、守信是中庸思想中的重要核心价值观。
中庸认为,个人应该诚实待人、守信于事、努力履行社会角色和责任,以保持个人品质的完善。
这种道德修养的影响使得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道德伦理,注重与他人的相处,提升了个人的道德素质。
其次,中庸思想对个人的行为准则具有指导意义。
中庸主张遵循中道,即追求道德的平衡与和谐。
中庸思想认为,个人应当避免过分的极端行为,而要在道德准则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行为。
这种行为准则的指导意义,使得个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崇尚个性的当代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扰。
个人在面对决策和抉择时,会有更清晰的判断标准和行动方向,使得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此外,中庸思想对个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庸注重“明道”与“亲民”,主张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经验,追求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中庸思想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和情感思维之间的调和,推崇思维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个人的思考更加客观冷静,理性明晰,能够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本质,提高了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中儒家思想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当代社会的变革和竞争的加剧,个人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庸思想的影响使得个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提升了个人与他人的相处能力。
中庸的教育意义
中庸的教育意义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对于人的修养和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独特的教育意义。
首先,中庸教育注重平衡与和谐。
中庸强调“中”字,即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包括内在的心理平衡、外在的社会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同时,我们也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中庸教育注重道德修养。
中庸认为,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完美和高尚。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习惯和行为规范。
这样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规范的人。
此外,中庸教育注重知行合一。
中庸认为,知识和行为应该相互结合,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中庸教育注重个体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中庸认为,个体应该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他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这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总之,中庸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平衡与和谐、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以及个体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上。
通过中庸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道德素养、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浅论中庸之道与大学生人格修养
浅论中庸之道与大学生人格修养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0910611228学生:王怀波指导教师:孔稚凤摘要:中庸之道万古之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深深影响了华夏民族,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时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大学生的观念、思想、文化与传统的观念、思想、文化发生了剧烈的摩擦与碰撞。
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由此产生了思想困惑,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人群,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能力,但有的大学生却是表现出道德践行能力低下,意志力薄弱等一系列人格缺陷。
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借鉴中庸智慧,学习传统为人处事准则,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完成时代赋予使命。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中庸之道;修养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Golden Mean and CollegeStudents' Personality CultivationSpecialty: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ent Number:200910611228 Student:Wang Huaibo Supervisor:Kong ZhifengAbstract:“The golden mean” has been the wisdom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our Chinese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onfucianism, a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deep impact on the Chinese nation.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s the core ideology of Confucianis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the most pivotal time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form their outlook on life, their worldview and their viewpoint of value when they are in the university. Nowadays, in the era of market economy,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s, thoughts and culture have a strong conflict with traditional ideas, thoughts and culture so that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students have ideological confusi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who have received high education, generally have high moral cognitive ability, but 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show a series of personality defects, such as low moral practice ability, weak willpower. It is a key time for the students to form their personality in the university. They can learn from the wisdom of “the golden mean” and le arn traditional mannered principles so as to realize their value and complete the mission the era gives to them.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the Golden Mean;cultivation目录绪论 (1)一人格理论认识 (2)二大学生人格认识 (4)(一)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分析 (4)1.道德认知能力较强而道德践行能力较弱 (4)2.意志薄弱和自我调节能力不高 (5)3.独立意识和能力欠缺 (5)4.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5)5.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5)(二)大学生人格完善的意义 (6)三中庸思想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指导 (7)(一)中庸思想的原则 (7)1.“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 (7)2.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 (7)3.“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 (7)4.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 (7)(二)中庸思想对大学生人格修养的指导借鉴 (8)1.以“中道而立”的风范塑造人格 (8)2.“礼”行天下 (8)3.以“和而不同”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9)4.以“中和而知权”培养创新精神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1)绪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作者:周宇航
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6期
摘要:中庸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而现在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善。
在中庸思想里的一些观点、看法对于大学生人格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问题,以及中庸思想在大学生人格完善方面所起到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中庸思想、人格完善、借鉴作用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是孔子的人格教养之道。
孔子在修养自身崇高人格的同时,也为世人设计了多样化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
本文着重就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作简要探析。
一、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中庸思想中“执两用中”,力求无“过”与“不及”的思想;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运用理智,经权达变,务求“时中”的思想。
“执两用中”,力求无“过”与“不及”。
孔子认为只有抓住事物的对立面并使之相辅相成才是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若只片面的执其一端,势必事与愿违。
“执两”中包含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整体性原则,需要从全局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过”就是过火,“不及”就是火候不到。
“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
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唯有恰到好处,才合乎“中庸”。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是“和”,而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被称为“同”,作为君子既要能容纳万物,又能与万物的相处中不流于世俗;既不固守原则而不善应变,又不丧失原则而过于灵活;“反对人云亦云、盲目附和,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所表达的是一种‘异中求和谐、变中求和谐’的思想” 。
经权达变,务求“时中”。
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和时势的变化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断加以调整,使之适中合度。
无论是政治还是治学,无论是言行还是日常生活,均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面对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企图一劳永逸。
二、大学生人格问题及完善人格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人格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旧的经济体制瓦解、新的经济体制组建而成长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国家大事。
维护国家尊严,拥护改革开放,民主参与意识比较强,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比较活跃,有强烈的成才意识。
在肯定大学生发展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实的压力、竞争的激烈和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打乱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具体表现为:1、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却做不到。
2、意志薄弱、自我调控能力不高。
3、独立生活能力差。
4、心理承受能力差。
5、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二)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性
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人格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层次人才,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和民族发展的希望。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對其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个人潜能的开发、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保障。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教育,除了宽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求有健康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一)注重个体主观努力
孔子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由“志于学”而至大成、人生境界不断提高的过程。
“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四种修己的进境,也就是人把自己确立为自为的主体、明于天人之际、心与道合一、在社会规范面前合乎中道而取得自由这四种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的每次升华,都标志着人朝着自觉和自由迈进了一步,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人生成长的合乎中道的最高境界。
而每一次进步,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努力。
(二)以和为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是中庸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调适作用,使我们处于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之中。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能愉悦身心,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某项重大工程的完工、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也要靠个人。
(三)坚持适度的方法,力求无“过”与“不及”
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恰到好处,言行举止不要过于偏激;在具体的行为中,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的共识和理念。
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懂得弃恶扬善,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由以上内容可知,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的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坦率的接受自己的不足、缺点,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弥补;心胸开阔,宽容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于建福:“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及其价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五期。
2. 张光兴:“中庸之道:构建儒家文明的重要基石”,《淄博师专学报》,1995年第三期。
3. 麻艳香:“论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问题”,《社科纵横》,2007年第八期。
4. 陈天林:“中庸: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五期。
5. 彭富春:“中庸新解”,《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