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0e6e2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b.png)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如下:
1. 准确诊断:要确保患者真正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需进行准确
的病因诊断和细菌学检测,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2.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测试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以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杀菌或
抑菌效果。
3.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药物:不同感染部位有不同的细菌
分布特点,需要根据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以确保药物能够
有效抵达感染部位。
4. 注意用药途径: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选择适
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鼻腔喷雾等。
5. 合理取舍联合用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是否需要联合
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考虑联合用药,但需谨
慎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
6. 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要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感染部位确定,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需要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7.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需要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治疗
指南,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
8. 关注患者安全和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要关注
患者的安全,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a9605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c.png)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药性的产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2. 背景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使用规范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3. 使用原则我们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合理使用:只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严禁滥用和过度使用。
- 谨慎选择: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 按疗程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时,按照医嘱规定的疗程完成治疗,不可自行中止治疗或延长疗程。
- 避免联合用药:除非有特殊需要,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
- 控制用量:严格按照医嘱规定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不得随意调整。
- 监测效果:使用抗菌药物后,及时监测治疗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使用流程为了使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我们建议以下使用流程:1. 临床医生首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2. 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 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菌药物。
4. 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使用后及时汇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监测评估。
5. 后续措施为了保证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执行和效果的监测,我们建议:-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 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教育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的认识。
- 持续监测和研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使用规范。
6. 结论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和减少抗菌药物滥用至关重要。
我们呼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以合理、科学、规范的方式使用抗菌药物,保护我们的健康。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0349ef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e.png)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1.慎用抗菌药物:在确认病原菌之前不要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尤其是预防性使用。
2.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3.用药监测:对患者进行应答评估,可调整剂量及给药方案。
4.限制性使用:对某些易产生耐药菌株或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的抗菌药物实行限制性使用。
5.合理使用复方制剂:根据临床需要,确定合理的药物组合及剂量。
6.维持治疗足够时间:抗菌药物疗程应足够,治疗周期的缩短会增加感染的复发率和耐药性的发生率。
7.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不要随意使用、二次买药或“退烧三剑客”(氨基比林、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迅速降温等。
8.防止抗菌药物滥用的措施:在医院加强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教育和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
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原则有哪些
![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0abd9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b.png)
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原则有哪些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和药物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总体原则:
1. 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用抗菌药物,并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医生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处方。
2. 选择适当的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避免选择与疾病不相符合的抗菌药物。
同时,考虑到抗菌药物对肾肝功能的影响,避免使用对患者有危害的药物。
3. 合理使用剂量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使用。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剂量不足则可能造成细菌耐药。
4. 合理使用疗程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疗程规范使用,不可随意增减疗程,以免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或疾病复发。
5. 预防交叉感染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加强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避免细菌耐药性传播。
6. 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或停用药物,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结语
总体来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公共健康的重要措施。
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总体原则,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最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68bf86b360cba1aa911dabc.pn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
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
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1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12.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新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新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22dea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b.png)
新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到合理用药。
2. 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3. 注重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1. 明确预防用药的目的和指征,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
2. 根据预防目的和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3. 掌握预防用药的时间、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
4. 注意观察药物预防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抗菌药物联合使用1. 根据临床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2. 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3. 注意观察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抗菌药物轮换使用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效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轮换使用。
2. 掌握轮换用药的指征和原则,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3. 注意观察轮换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抗菌药物分级使用1. 根据抗菌药物的特性、作用范围和安全性,合理分级管理抗菌药物。
2. 按照分级管理规定,严格掌握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
3. 注意观察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六、抗菌药物评估与调整1.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合理用药。
2. 根据临床效果、细菌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七、抗菌药物培训与教育1. 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 通过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推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经验和知识。
3. 加强患者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bedea1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0.png)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了当今医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以期提高人们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控制细菌感染、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1.1 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1.2 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1.3 节约医疗资源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还浪费了医疗资源。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益。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下是一些原则和指导:2.1 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2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各国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这些指南是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性情况和临床实践制定的。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相应的指南,以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抗菌药物应由合格的医生开具处方,并在合法的药店购买。
患者不应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以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4 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感染的类型确定。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2.5 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但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4f9cf1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2.pn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试
验的结果、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来选择使用。
不应该滥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2.选择适当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试
验的结果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应优先使用狭谱抗生素,避免
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对正常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3.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情况确定抗菌药物
的用药时间和剂量,不应过度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4.防止交叉感染: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
生,避免在医院和社区中传播抗药性菌株。
5.监测和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定期监测和评估抗菌药
物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公共卫生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086cf2c02768e9951e738ef.pn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
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
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1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12.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2bba0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d.png)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仅在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仅限于确诊、高度怀疑或经严格评估后的细菌感染。
不能轻易将抗菌药物用作常规预防措施,因为这样可能会提高微生物对药物的耐药性。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临床情况、细菌感染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具有最佳治疗效果的抗菌药物。
医生应根据当地的指南和协议来选择抗菌药物,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变化。
3.标准化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长: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长应该遵循科学证据和指南,以确保有效的治疗,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4.避免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通常不应用于预防性治疗,除非存在高风险感染或手术等特定情况。
对于预防细菌感染,应优先考虑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手卫生、免疫接种等。
5.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是指非必要或错误的使用抗菌药物,常见的滥用情况包括未经细菌感染的确认而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错误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不足或过高等。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无效的治疗、微生物的耐药性发展和不良反应的增加。
6.加强宣教和监管: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素养。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店和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7.鼓励研发新药物: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需要鼓励和支持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应对不断出现的耐药菌株。
总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仅在必要时使用,选择适当的药物,标准化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长,避免常规预防使用,避免滥用,加强宣教和监管,以及鼓励研发新药物。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保护公众健康。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5e4919531126edb6e1a1096.png)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一、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菌药物。
(二、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其他可疑感染指征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病情严重且细菌感染可能性大者, 可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但要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在此期间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明确为非细菌性感染应立即停用抗菌药物。
(三、凡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血、痰、尿、脓、咽拭子等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学结果,必须结合临床,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或对原来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有更严格的指征。
一般适用于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 以两联为宜。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
严格禁止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
(五、外用抗菌药物尽量不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慎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眼科、耳鼻咽喉科、外科、妇产科及皮肤科使用的外用抗菌药物种类应严格管理,避免滥用。
(六、细菌性感染疾病,经抗菌药物治疗体温正常,症状好转 3— 4d 即可停用抗菌药物,但败血症、骨髓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结核病等可视情况决定。
(七、明确诊断的急性感染在使用抗菌药物 72h 后,临床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加重者,应从多方面分析原因,确属抗菌药物使用问题的,应调整剂量、给药途径或改换其他敏感性药物。
(八、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①、禁止无针对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②、无感染根据的昏迷、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 (放疗、化疗 ,糖尿病以及接受导管术病例,不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③、各类清洁手术和各类心脏手术,患者可于术前 1 h 使用抗菌药物,有内置物可按专业规定标准实施。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bc711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d.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1.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准确了解患者的病原菌信息,包括药敏试验结果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抗菌药物。
同时,应对抗菌药物的谱效性、毒副作用、耐药性等进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根据病原菌的特点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医务人员应根据病原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药物。
例如,革兰阳性菌一般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则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3.分清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抗菌药物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对病毒感染无效。
因此,在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时,医务人员应先分清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4.合理使用联合治疗:有些严重感染病例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但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联合治疗的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
同时,应坚持规定的用药时间,不可随意更改或停止用药。
6.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应遵循“有菌则治,无菌则不治”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7.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抗菌药物也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医务人员应对这些毒副作用进行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以便及时处理。
8.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情况: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情况,对疗效不佳或出现耐多药菌株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9.宣传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注意事项等,以避免误用或不当使用。
总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是保证抗菌药物疗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应始终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落实。
简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962fc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7.png)
(一).简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答: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1、要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指征,如果是病毒感染,则不能用抗生素。
当然有些情况除外,如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
2、要确定感染的类型,明确感染的病原菌,以及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3、抗菌素已采用降阶梯的治疗方案,即当病原菌不明时,先采取广谱的强效抗生素,尽可能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待诊断明确后,再根据药敏试验换成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4、尽量缩短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以免增加耐药菌株的发生率,还可控制医疗费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a3c1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1.png)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耐药性和患者的病情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选择低毒性、广谱抗菌作用、耐药性低的抗菌
药物,并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菌药物。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
遵循心血管、神经系统、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患者的用
药原则,并遵守药物相互作用的禁忌。
3.积极控制感染源。
临床医生应重视感染控制措施,采取必要的隔离
和消毒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对于临床上存在多重感染菌株的患者,应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病情,合理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
在选择联合用
药时,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增加毒副反应的风险。
5.加强监测和反馈。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
告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生情况。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
调整和改进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6.强化继续教育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组织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教育
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抗菌药物应用原则的认识和理解,推广正确
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
总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核心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这需要临床医生不仅
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临床判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不断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99a5a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6.png)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敏感度不同,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病原体类型和其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二、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应该尽量避免广谱抗生素和强效抗生素被滥用。
这些药物会对正常人体微生态产生影响,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易感染真菌等。
因此,在没有确切证据支持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避免使用。
三、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控制用量和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
过度或过短地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从而使治疗失效。
四、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在一些病情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和耐受性,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正常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五、注意用药时机在选择药物时应该考虑到用药时机。
例如,在感染初期,对于轻度感染或者是症状较轻的患者,应该优先选择口服抗生素;而对于重度感染或病情危急患者,则应该首选静脉注射抗生素。
六、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剂量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年龄段选择不同剂量。
七、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医务人员应该始终坚守医学伦理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知情权、自主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权利。
同时,医务人员也要尊重患者自主选择的权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医务人员应该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为依据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问题。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73131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8.png)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近年来我国对抗菌药物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据了解国家卫计委正计划逐步建立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那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一. 合理使用抗菌素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二.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
三. 合理用药涉及的问题:应用抗菌素及联合用药的适应症;抗菌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抗感染的经验用药;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预防;特殊情况下抗菌素的应用等等。
四.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1.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 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3.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5.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6. 下列情况抗菌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
7.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五. 抗生素的经验应用:在病原菌未明时,早期应用抗菌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选用广谱的抗菌素,尽量选用杀菌剂;在重症感染中则往往采取联合用药,常用的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等;在特定感染中:磺胺类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利福平等应用较广泛。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2024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8404a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c.png)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2024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2024
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到感染的病原体、药物的药理特点和药
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抗菌药物的疗效,选择适宜
的抗菌药物。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病情较轻、
可能自行痊愈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等非药物治疗;对于确有感染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并在严密观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用药。
3.注意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
素科学确定药物的剂量,并严格控制疗程。
不宜盲目延长使用时间,也不
可随意减少或中止治疗。
4.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对于病因不明的感染,尤其是病情轻微的感染,医生应慎用抗菌药物,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在临床应用中,禁止将抗菌
药物作为预防性用药或非临床目的使用。
5.多学科合作
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等。
他们应共同协调,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用
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治疗效果和预防抗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只有在准确诊断、选择适宜的药物、合理控制剂量和疗程、减少滥用
和合理调整用药等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应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对于临床治疗非常
重要。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e747e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9.pn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引言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何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的是在临床医学上,针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药物的药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品种、剂量和疗程,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1. 根据微生物学和药理学原理进行选择抗菌药物选择应该基于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进行评估。
在明确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对此类微生物敏感的药物。
同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年龄等因素,选择剂量适当的药物。
2. 选择适当的疗程和剂量在抗菌药物治疗中,疗程和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抗菌药物的疗程和剂量,同时需要遵循药物给药指南。
过短的疗程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而过长的疗程则会增加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风险。
3. 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通常有着更强的抗菌活性,但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在没有明确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只有在经过充分评估后认为必要时,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4. 不随意更改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应随意更换或中断使用抗菌药物。
只有在临床评估和微生物评估结果可以支持的情况下,才能更改抗菌药物。
过度更改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还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5. 监测耐药性变化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增加,应立即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6. 宣传与教育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需要医务工作者、患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
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
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1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12.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3.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均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毒副作用,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对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更应重视细菌动态变化和药敏试验结果,防止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4.使用毒副作用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时,有条件者应进行体内药物浓度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15.加强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6.对病情复杂难治性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重点会诊讨论,提高治疗效果。
17.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应按卫生部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并需监测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对(去甲)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 ISA)、耐(去甲)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有条件者应开展细菌产生的超广谱酶、Ⅰ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
18.各医疗单位应根据当地和本单位病原菌变迁,耐药现象与抗菌药物品种应用情况,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品种的干预,包括限用、暂停用及轮换等有计划性的保护措施。
19.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必要的综合治疗。
20.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注重药物的成本--效果比。
二、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原则(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1.第一线药物: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价格合理、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2.第二线药物:疗效好、但毒副反应相对较大或价格比较昂贵的药物,应控制使用。
3.第三线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或近期研制出的保留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抗菌药物分线使用管理1.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药物治疗时,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后方可使用。
2.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后方可使用。
3.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仍应使用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经心肺复苏存活之病人;④脏器穿孔者;⑤感染性心内膜炎;⑥严重的蜂窝组织炎;⑦重度烧伤及其他重症感染者。
(2)免疫状态低下病人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癌化学疗法;③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④艾滋病病人。
(三)抗菌药物使用分线见表1。
三、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以及病人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一)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1.综合病征的预防用药指征:对涉及各科病人出现的昏迷、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缺陷等情况应用抗菌药物并无效果,相反可能招致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
因此,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能酌情应用,见表2。
2.常见疾病的预防用药见表3。
3.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致病菌、手术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半衰期等综合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其预防用药原则:(1)清洁的手术:大致可分甲、乙两类。
甲类:如疝气、精索静脉曲张等,原则上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可术前使用一个剂量。
介入治疗术中有关抗菌药物应用亦可按此类处理。
乙类:如人工关节、心脏、胸部、骨、关节等手术,尽量缩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以第一线抗菌药物为主。
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行介入治疗时可按此类处理。
(2)清洁但易受污染的手术。
手术视野洁净但术中易受污染,如胃、肠、肺、妇科、耳鼻喉科、产科、口腔、颌面外科等手术,原则上使用抗菌药物不超过48小时。
(3)污染的手术。
对开放性创伤、烧伤疤痕、皮肤移植等已污染的手术,围手术期可依病情发展按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用药,一般术后用药为48~72小时,药物选用按治疗用药方案进行。
(4)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疗程越短越好。
于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静脉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时可加用一次。
术后按上述原则用药。
(5)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具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注意事项1.已明确为单纯性病毒感染者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2.预防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止一、二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不能无目的地联合选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3.清洁手术时间较短者尽量不用抗菌药物。
4.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病人营养支持、心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
5.消化道局部去污染选药条件:口服不吸收;肠道浓度高,且受肠内容物影响小;对致病菌及易移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有强大杀菌作用。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原则联合应用抗菌药物适用于下列情况,且以二联为宜,一般宜采用广谱+窄谱的联用方式。
1.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4.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5.联合用药能够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减小。
6.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如结核病。
五、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十分重要,需认真对待。
1.须熟悉和掌握常用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谱;了解本地区与本单位重要的流行病资料,如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ESB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熟悉针对病原菌的抗菌治疗,了解国内外抗菌药物的动态,避免选用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
2.在给病人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前,应力争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
一旦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应及时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方案调整。
3.在经验治疗前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可选用一般抗菌药物。
对医院感染或严重感染应尽快判断可能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选用杀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
4.掌握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及理化性质、临床用药具体要求等,作为制定抗菌药物经验给药方案的依据。
5.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用药可参考表4。
六、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一)肾功能不全病人选择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1.肾功能不全病人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抗菌药物对肾脏毒性的大小;病人肾功能损害程度;肾功能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药物清除的影响等。
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见表5。
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推荐剂量见表6。
2.肾功能不全病人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的调整估计法:若抗菌药物绝大部分通过肾脏消除,其维持剂量可通过下表进行估算。
附表肾功能减退时给药剂量的估计(二)肝功能不全病人选择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肝功能不全病人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肝功能不全病人使用此类抗菌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等。
目前还不能根据肝功能状态对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做出较准确调整。
肝功能不全病人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见表7。
(三)新生儿选择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新生儿迅速变化的病生理状态;新生儿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如肝脏代谢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的不完备、药物表观分布容积与成人的差异等;抗菌药物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新生儿不宜肌内给药。
新生儿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抗菌药物见表8。
(四)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妊娠期选择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期妇女药代动力学变化等因素,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选择其风险/效果之比最小的药物;在必须用药时,要告知病人继续妊娠可能引起的风险。
常用抗菌药物对妊娠的影响目前尚无明确的分类,美国FDA将部分抗菌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按其危险性)分为5类,具体分类情况见表9。
妊娠期抗菌药物选用见表10。
(五)哺乳期妇女给予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是否必须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最安全的药物;调整用药与哺乳时间,如哺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或在婴儿较长睡眠前用药,将婴儿可能接触药物的量降至最低。
哺乳期妇女禁忌使用的药物有氯霉素、异烟肼、呋喃妥因、甲硝唑、替硝唑、氟喹诺酮类等。
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见表11。
(六)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时的注意事项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根据感染程度、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具体情况,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小的杀菌药物,并依据肾功能(肾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以便达到安全、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