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一章--绪论-机械制造工艺学
结束,机械工业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一般性 产品需求下降,生产能力普遍闲置;另一方面,高新技 术的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的供给严重不足。结构性过剩使
得企业发展空间趋紧,低价竞销的无序竞争局面严重,平均利润 率大幅下降,企业亏损增加。
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采用多个工厂联合协作,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的生产,有利 于达到这一目的。一个工厂的生产过程是为了便于组织生产 和管理,常分为各个车间或分厂的生产过程。一个车间或分 厂生产成品,往往又是其它车间或分厂车间的原材料。
如:铸造和锻造车间的成品就是机械加工车间的" 毛坯";机械加工车间的成品,又是装配车间的"原材料"。
❖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日本依然坚信制造业是立国 之本,制造业是日本的生命线,没有制造业就没有信 息产业和软件产业。在信息时代,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进一步增加了。因此,他们采 取各种措施加紧研究开发新的制造技术,期望以此重 振经济大国雄风并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的供应基地。
6、机械制造科学及其发展
2、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
什么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应该是指世
界制造业的主要集中地。现在,我国制造业的工 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22.14%、日本的35.43%, 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38%、日 本的4.07%、德国的5.56%,所以还不能算是世 界工厂。
5、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机械工业的水平 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水平 和规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防工业的水平和 实力。机械工业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保障 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物质保障,也是满足人民消 费日益增长的物质基础,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 实现四个现代化,制造业始终起着核心的作用,机 械工业更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ppt
案例三:某产品的质量控制工艺
总结词
某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涉及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和生产控制等多个方面,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详细描述
某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需要从生产计划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在生产组织环节,需要合理安排人员、设备和物料等资源,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在生产控制环节,需要监控生产进度和成本,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安排,以确保按时交付产品并降低成本。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词
某部件的装配工艺涉及了多个零件的组合和装配过程,需要考虑零件的精度、配合关系和装配顺序等因素。
详细描述
某部件的装配工艺需要将多个零件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考虑零件的精度和配合关系,以及合理的装配顺序。例如,某些零件可能需要先进行预装配,以确保在总装配过程中顺利完成。同时,对于一些高精度或特殊要求的零件,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装配方法和技术,如激光对中、液压或气压调整等。
高速切削和高效磨削技术可大幅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高速切削与高效磨削
成组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应用可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成组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高性能材料与新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实践案例
05
某零件的加工工艺是一个典型的机械制造工艺案例,涉及了车削、铣削、钻孔等多种加工方法。
案例二:某部件的装配工艺
某产品的质量控制工艺包括原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等多个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总结词
某产品的质量控制工艺需要从原材料开始,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原材料检验环节,需要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产品要求。在半成品检验环节,需要对每个生产工序的中间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预期要求。在成品检验环节,需要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要研究的是()。
A. 机械设备的设计原理B.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C. 机械产品的市场营销D. 机械工程的管理体系2. 下列哪个不是机械加工的常用方法?()。
A. 车削B. 铣削C. 焊接D. 铸造3. 工艺路线图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导机械设备的操作B. 记录机械加工的步骤C. 展示机械产品的销售情况D. 规划机械加工的顺序和方法4. 机械加工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采用的措施是()。
A. 减少加工步骤B. 增加设备数量C. 优化工艺参数D. 降低材料标准5. 在机械加工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零件的精度?()。
A. 手工加工B. 采用低精度设备C. 应用精密测量工具D. 增加加工次数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机械加工中,为了减少工件的内应力,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热处理。
2. 机械加工中的“六点定位原则”是指工件在夹具中应有______个自由度被限制。
3. 车床加工时,工件旋转,刀具移动,这种加工方式属于______加工。
4. 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______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
5. 机械加工中,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常采用______的方式来安排材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机械加工中的“倒角”是指去除工件的尖锐边缘。
()3. 数控加工是一种依靠人工操作进行的机械加工方式。
()4. 机械零件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加工难度越大。
()5. 机械加工中的“钻孔”是一种去除材料的加工方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机械加工中“切削三要素”的概念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 描述机械加工中常见的两种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机械加工中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Made by Lucy绪论机械:是利用其几何形状实现力与运动方面的性能/功能要求的产品。
制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获得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用机械的方法制造机械产品。
关键是获得几何形状和位置。
目的:T ——时间,效率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保第一章机械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从确定生产需求之后,到得到产品的过程。
包括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
到现在,生产过程扩充到服务。
制造过程:直接把原材料和毛坯转换为成品的过程。
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装配、热及表面处理、检验过程。
制造过程“三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切削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工件几何形状及表面机械物理性能的过程。
简称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同时加工的一组)工件,在一个工作地,由一个(或相互协作的多个)工人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工步、走刀、工位和安装之间的关系:走刀<工步<工位<安装一次安装可以有多个工位、工步和多次走刀一个工位可以有多个工步和多次走刀,但一般在一次安装下完成;一个工步只能在一次安装和一个工位下完成,但可多次走刀。
可以规范工艺、保证质量工艺规程:工艺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和文字记录,用法律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可以有多个,工艺规程只能有一个。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多数以年计,零件的生产纲领还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数量。
N=n(1+α)(1+β)QQ---产品的生产纲领α---备品率N---零件的生产纲领β---废品率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生产批量:年生产纲领确定后,还应根据车间(或工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计划期内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零件的数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含名词解释)Made by Lucy绪论机械:是利用其几何形状实现力与运动方面的性能/功能要求的产品。
制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获得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用机械的方法制造机械产品。
关键是获得几何形状和位置。
目的:T ——时间,效率 Q——质量 C——成本S——服务 E——环保第一章机械制造过程生产过程:从确定生产需求之后,到得到产品的过程。
包括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
到现在,生产过程扩充到服务。
制造过程:直接把原材料和毛坯转换为成品的过程。
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装配、热及表面处理、检验过程。
制造过程“三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切削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工件几何形状及表面机械物理性能的过程。
简称工艺过程。
工序:一个(或同时加工的一组)工件,在一个工作地,由一个(或相互协作的多个)工人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工步、走刀、工位和安装之间的关系:走刀<工步<工位<安装一次安装可以有多个工位、工步和多次走刀一个工位可以有多个工步和多次走刀,但一般在一次安装下完成;一个工步只能在一次安装和一个工位下完成,但可多次走刀。
可以规范工艺、保证质量工艺规程:工艺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和文字记录,用法律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可以有多个,工艺规程只能有一个。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多数以年计,零件的生产纲领还包括一定的备品和废品数量。
N=n(1+α)(1+β)QQ---产品的生产纲领α---备品率N---零件的生产纲领β---废品率生产类型:是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生产批量:年生产纲领确定后,还应根据车间(或工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计划期内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零件的数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
1.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2.系统属性: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3.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组成:机床、夹具、刀具、工件。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5.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6.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7.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位移)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为工位。
8.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为一个工步。
9.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10.多工位加工的好处:①减少工件的安装次数②减少辅助时间,缩短工时,提高效率。
③可实现加工时间与辅助时间重叠。
11.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2.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13.生产类型可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来分类。
14.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方法有三种:直接找正装夹(比较经济,定位精度不易保证,生产率低,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划线找正装夹(生产效率低,精度不高,适用于单件中小批生产中的复杂铸件或铸件精度较低的粗加工工序);夹具装夹(生产率高,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件)。
15.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16.工件装夹(安装):即定位和加紧。
17.定位:在进行机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某一正确位置的过程。
18.夹紧:工件定位后,通过一定的机构给工件施以一定的力,避免工件因受切削力或重力等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有的位置。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和探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方法和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机械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材料与工艺:机械制造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而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材料与工艺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材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2.加工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不同零件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例如,钻孔、铣削、车削、磨削等传统加工工艺,以及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等新兴加工工艺。
这些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准确性、表面光洁度和加工效率。
3.工装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
工装夹具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们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通过研究工装夹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机械制造过程提供支持和保障。
4.设备和工艺参数: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艺参数。
例如,加工中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冷却液等设备,以及加工速度、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
这些设备和参数的选择和配置,对于机械制造过程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轿车制造:轿车制造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轿车的制造涉及到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和装配工艺,要求零件精度高、质量可靠。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轿车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指导。
2.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于零件的精度、强度和重量都有极高要求,同时也对工艺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有较高需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造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3.机械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的加工和制造,这些设备的工艺要求和性能指标均不相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
1.基准可分为设计基础和工艺基础两大类。
2.工艺基础又可进一步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3.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4.加工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5.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6.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7.误差的敏感方向: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8.加工原理误差: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9.引起机床误差的原因是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磨损。
10.导轨导向精度: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的符合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偏差值则称为导向误差。
11.直线导轨的导向精度包括:1)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y(弯曲)。
2)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z(弯曲)。
3)前后导轨的平行度δ(扭曲)。
4)导轨对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
12.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以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倾角摆动。
13.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1)传动件数越少,传动链越短,△φ∑就越小,因而传动精度就高。
2)传动比i小,特别是传动链末端传动副的传动比小,则传动链中其余各传动元件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越小。
采用降速传动是保证传动精度的重要原则3)传动链中各传动件的加工、装配误差对传动精度均有影响,但影响的大小不同,最后的传动件的误差影响最大,故末端件应做得更精确些。
4)采用校正装置。
14.工艺系统刚度k,是指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向分力Fp的作用下,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位移y的比值。
15.引起工艺系统变形的热源可分为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两大类。
16.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1)减少热源的发热和隔离热源。
机械制造讲义工艺学_第一章
更适用 于单件小批 量生产,因 为效率不是 主要问题, 主要应减少 设备使用及 人员分配。
工序号 1
2
3
表1 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序内容
车一端面,钻中心孔;调头,车另一 端面,钻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车小外圆、切槽及 倒角
铣键槽、手工去毛刺
设备 车床I
车床II
铣床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 • 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有两种形式:定心定位和支承定位。 • 定心定位与工件以圆孔定位情况相仿。 • 工件以外圆柱面支承定位元件常采用V形块——短V形块 限制两个自由度,长V形块(或两个短V形块组合)限制 四4个自由度。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定位原理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组成
•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 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 为工位。
工件 机床夹具回转部分 夹具固定部分
分度机构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组成
找正线 加工线
毛坯孔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工件装夹
• 夹具装夹 将工件装夹在夹具中,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工件的位置, 由夹具上的夹紧装置进行夹紧。精度和效率均高,广泛采用。
1.4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 定位原理
• 六点定位原理
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
• 工艺特点
划分生产类型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进行生产规划和管理。由于生 产类型的不同,其零件在加工工艺性、工艺装备、毛坯制造方法 以及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等存在很大差异。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导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范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方法; 3. 熟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机械制造工艺解决问题;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机械制造工艺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常见机械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等;–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组装工艺:包括零件的装配和调试。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切削力、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优化。
4.机械制造中的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工装夹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模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
5.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控制:–精度与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精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6.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理解;3.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艺实际项目,并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4.论文阅读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3.课程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并进行答辩;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名词解释生产纲领-----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
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
可变费用-----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
不可变费用-----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
常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相对运动精度-----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
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工序分类的是(C)A、工位B、工步C、装配D、行程2.下列不属于工艺过程的是(C)A、铸造B、车削C、包装D、热处理3.在加工表面、刀具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B)A、工序B、工步C、工位D、进给4.工艺系统、制造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层级关系是( B )A、生产系统>工艺系统>制造系统B、制造系统>生产系统>工艺系统C、制造系统>工艺系统>生产系统D、工艺系统>制造系统>生产系统5.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 D )构成A、机床、夹具、机床附件和工件B、机床、辅具、刀具和工件C、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D、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6.下列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是( D )A、铣削B、钻削C、车削D、磨削7.关于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设备的选择错误的是( C )A、加工阶段粗精分开B、安排时效处理C、加工顺序为基准先行、先孔后面D、所用设备依批量不同而异8.箱体平面的加工常用方法不包括(D)A、刨削B、铣削C、磨削D、车削9.属于几何误差的是( C )A、测量误差B、刀具磨损C、刀具误差D、工艺系统受热变形10.不能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规律的措施是( D )A、提高毛坯制造精度B、提高工艺系统刚度C、多次加工D、提高切削速度11.气缸盖的上下表面有很高的平行度要求,则精加工时可采用( C )A、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B、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C、精基准的互为基准原则D、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12.车削细长轴,因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D)A、马鞍形B、梯形C、矩形D、腰鼓形13.磨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上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面金属产生的金相组织变化不包括( C )A、回火烧伤B、退火烧伤C、正火烧伤D、淬火烧伤14.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大孔孔系精加工(例如车床主轴箱箱体孔系精加工),应该采用的加工工艺是(C )A、钻削B、拉削C、镗削D、铰削15.齿轮的毛坯形式不包括( D )A、棒料B、锻件C、铸件D、焊件16.不属于外圆表面光整加工的是( A )A、砂带磨削B、滚压C、抛光D、珩磨17.机床导轨的精度要求极高,进行光整加工工序时,应符合(A)A、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B、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C、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D、粗基准的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原则18.不属于获得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是( A )A、刀尖轨迹法B、试切法C、调整法D、主动观测法19.在零件选择精基准时,若应选择几个被加工表面(或几道工序)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称为(C )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基准统一D、自为基准20.加工大型箱体零件上有数量较多、孔径较大、精度要求过高的孔时,一般使用下面的哪一种加工方法(D)A、钻削B、拉削C、铰削D、镗削21.查找装配图组成环的原则不包括(C)A、封闭原则B、环数最少原则C、单方向原则D、精确原则22.不属于获得形状精度加工方法的是( A )A、调整法B、成形法C、仿形法D、展成法23.单件零件生产的时间不包括( A )A、准终时间B、基本时间C、辅助时间D、布置场地时间24.在下列条件中,( C )是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A、广泛使用专用设备B、有详细的工艺文件C、使用通用刀具和万能量具D、广泛用夹具进行安装定位25.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C )A、端面B、外圆面C、中心孔D、端面和外圆面26.磨削淬火钢时,磨削区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可能产生( B )A、淬火烧伤B、回火烧伤C、退火烧伤D、不烧伤27.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和( B )A、测试B、装配C、修理D、管理28.装配尺寸链的构成取决于( B )A、工艺过程方法B、零部件结构尺寸C、零件的数量D、加工方法29.高能束加工不包括( D )A、激光加工B、电子束加工C、离子束加工D、水射流加工30.非传统加工技术特点不包括( D )A、工具与工件不直接接触B、不主要依靠机械能C、使用的工具硬度一般小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D、加工过程中不去除材料31.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应正确选择( C )A、封闭环B、协调环C、补偿环D、公共环32.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是( A )A、互换法B、选择法C、修配法D、调整法33.不属于装配工艺规程基本要求的是( B )A、保证装配质量B、提高零件质量C、提高生产率D、减少装配成本四、简答题1.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有哪些?步骤:(1)熟悉和分析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1. 简介机械制造工艺学是研究机械制造过程和工艺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方法,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在现代工程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设计和制造出高质量的机械产品。
2.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重要一环。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来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常见的机械制造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加工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3. 加工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加工方法是指将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锻造、机械加工、焊接、注塑等。
不同的材料和产品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常使用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和磨削等;对于塑料材料,常使用的加工方法包括注塑、挤出和吹塑等。
4. 设备和工具选择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来进行加工。
设备和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常见的机械制造设备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常见的工具包括刀具、夹具、测量工具等。
在选择设备和工具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加工要求、设备和工具的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5. 制造过程控制制造过程控制是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制造过程进行控制,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常用的制造过程控制方法包括质量控制、工艺参数控制和设备状态监测等。
质量控制是通过检测和检验产品的特性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工艺参数控制是通过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参数来确保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精度;设备状态监测是通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 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工艺改进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改进制造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常用的制造工艺改进方法包括工序优化、工艺参数优化和设备改进等。
工序优化是通过重新设计工艺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工艺参数优化是通过调整加工过程中的参数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尺寸精度;设备改进是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得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工件装夹(安装):即定位和加紧。
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自由度只需要一个约束点来限制。
六点定位原则: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完全定位:限制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仅限制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或重复定位,也称之为定位干涉。
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
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定位:指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的过程。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距离尺寸精度调整法: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试切法预先调整好刀具对工件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采用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尺寸。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七、工艺规程制订的主要依据
n 1、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 n 2、产品的验收的质量标准。 n 3、产品的生产纲领(年产量)。 n 4、毛坯资料。 n 5、现场的生产条件。 n 6、国内外的工艺技术发展的情况。 n 7、有关的工艺手册及图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八、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n 1、计算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n 2、分析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对零件进行工 艺分析。
n 3、选择毛坯。
n 4、拟订工艺路线。
n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 公差。
n 6、确定设备、刀、夹、量具和辅助工具。
n 7、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n 8、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n 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n 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
据。 n 是新建和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
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
六、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n 在优质、高产、低成本,即在 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 好的经济效益。注意技术上的先 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有良好 的劳动条件。
机械制造工艺学
结构工艺性的分析
n 按照加工顺序标注尺寸,避免多尺寸同 时保证。
n 零件要素的工艺性 n 零件整体结构的工艺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n 1、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 2、主要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 3、主要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4、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以及表面质量方面的 要求。 5、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其中1、2、4决定了加工方法、加工方案,3决 定了加工顺序,5对工艺有较大影响,所以分 析了零件的技术要求后,对制订零件加工工艺 规程便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名词解释生产纲领———-—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尺寸链-—-—- 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 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 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可变费用——--—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
不可变费用—-——- 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 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
常值系统性误差——--- 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 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相对运动精度——--—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
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工序分类的是( C)A、工位B、工步C、装配D、行程2。
下列不属于工艺过程的是(C)A、铸造B、车削C、包装D、热处理3.在加工表面、刀具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B)A、工序B、工步C、工位D、进给4。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1章1
原有基准、附加基准
工件的定位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
1) “定与不定”
2) “准与不准”
1、自由度 一个在空间处于自由状态的物体具有六个自由度:
移动自由度 转动自由度 沿X、Y、Z轴的移动: X、、 Y Z 绕X、Y、Z轴的转动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2、六点定位原理 定位,即限制自由度。用合理设置的6个支承点,限制工件 的6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即工件定 位的“六点定位原理”。
一个
图1–1 阶梯轴
工序号
表1-2 大批大量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 序 内 容 铣两端面,钻两端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 设备 铣端面钻中 心孔机床 车床 I 车床II 专用铣床 钳工台
工步是为分解 复杂工序和计 算机加工时间 而划分的
1 2 3 4 5
两个(复合工步)
两个 车小外圆、切槽及倒角 三个 一个 铣键槽
例:
工序号 1 2 3
表1-1 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 序 内 容 车一端面,钻中心孔*; 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调头,车 小外圆、切槽及倒角 铣键槽、去毛刺 设备 车床I 车床II 铣床
图1–1 阶梯轴
工序号
表1-2 大批大量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 序 内 容 铣两端面,钻两端中心孔* 车大外圆及倒角 车小外圆、切槽及倒角 铣键槽 去毛刺 设备 铣端面钻中 心孔机床 车床 I 车床II 专用铣床 钳工台
3、工件定位中的几种情况
工件各自由度的限定与否是相对定位元件而言的,限定越多 越复杂。
1)完全定位 指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
考虑工件形状、加工方法、加工要求,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 要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 2)不完全定位(部分定位):约束点数=所需限定的自由度数
机械制造工艺学12篇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机床夹具设计基础 第三章 切削过程及控制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五章 工艺规程设计
第1章 导论
一、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四、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一、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传统制造技术主要着眼点是实现生 产的优质、高效和低成 本,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目的除了实现优质、高效、的成本 外,敏捷制造、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其追求的重要目标。
3)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重视制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精简及合理化,从而产生了 一系列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方式。
如下差距:
–工业生产能耗和物耗高。万元产品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 倍,物耗高40% –劳动生产率低下,平均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5~1/20。 –工业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基础 机械、大型成套设备等级比发达国家低1~2个等级,综合 技术水平落后20余年。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企业投入的科研 经费不到发达国家的1/30。
机械制造是将设计输出的指令和信息输入机械制造系统, 加工出合乎设计要求的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machinery technology)
定义1:是研究机械制造系统、机械制造过程和制造手段的 科学。
定义2:是研究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 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等最新成就为一体的一个新兴技 术与新兴工业,归纳总结机械制造工艺的科学理论与实践, 探索解决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规律 的一门科学。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施细则《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施细则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零件图样、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
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并撰写说明书。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1套。
3)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应像在工厂接受实际设计任务一样,认真对待课程设计,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应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3)学生必须以科学务实和诚信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已所做的技术决定、数据和计算结果,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4)在设计中学生应认真阅读有关设计资料,其中查阅参考资料是课程设计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因而学生应该独立查阅参考资料,并进行设计方案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课程设计内容分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部分,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1、分析研究被加工零件,绘制零件图在得到设计题目之后,应首先对被加工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工艺分析。
其主要内容有:1)弄清零件的结构形状,明白哪些表面需要加工,哪些是主要加工表面,分析各加工表面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2)明确零件在整个机器上的作用及工作条件;3)明确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4) 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对各个加工表面制造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画被加工零件图的目的是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并非机械地抄图,绘图过程应是分析认识零件的过程。
零件图上若有遗漏、错误、工艺性差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应提出修改意见,在绘图时加以改正。
学生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仔细绘制,除特殊情况经指导教师同意外,均按1:1比例画出。
2、明确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1)根据产品的大小和零件的生产纲领,明确生产类型是单件小批生产、成批生产还是大批大量生产。
2)根据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如:工序是集中还是分散、是否采用专用机床或数控机床、采用常规工艺方法还是新工艺或特种工艺等。
3、选择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确定毛坯尺寸,绘制毛坯图毛坯分为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毛坯的选择应该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正确地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可以使整个工艺过程更加经济合理,故应慎重对待。
其工作步骤为:1)根据零件的生产类型、材料和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零件形状的复杂程度、尺寸的大小、技术要求和生产中的可能性来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2)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3)计算毛坯尺寸,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绘制毛坯图;毛坯图中要求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的实体尺寸用双点划线绘出,比例取1:1。
同时应在图上标出毛坯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起模斜度等。
4、选择加工方法,拟订工艺路线1)选择定位基准根据零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毛坯的具体情况,按照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一般先考虑精基准,然后选择粗基准。
当某工序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需对它的工序尺寸进行换算。
定位基准选择对保证加工精度、确定加工顺序及工序数量的多少、夹具结构都有重要影响。
零件上的定位基准、加工表面和夹紧部位三者要互相协调、全面考虑。
2)选择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切削加工方法有车、钻、镗、铣、刨、磨、拉等多种,根据各表面的加工要求,先选定最终的加工方法,再由此向前确定各前续工序的加工方法。
决定表面加工方法时还应考虑每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一般集中精力先考虑主要表面、主要技术要求及关键技术问题的加工。
3)安排加工顺序,划分加工阶段,制订工艺路线确定各表面的加工顺序,包括切削加工顺序、热处理工序和辅助工序。
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应: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热处理按段穿插,检验按需安排。
还需考虑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等问题。
在对零件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工艺路线。
对于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先考虑几个方案,经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
5、进行工序设计和工艺计算1)确定各工序所用的机床、夹具、刀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选择的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的类型、规格、精度,应与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大小、精度高低、生产类型和工厂的具体条件相适应。
机床设备的选用应当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应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夹具。
这时应认真查阅有关手册或实地调查,应将选定的机床或工装的有关参数记录下来,如机床型号、规格、工作台宽、T形槽尺寸;刀具形式、规格、与机床连接关系;夹具、专用刀具设计要求,与机床连接方式等。
为后面填写工艺卡片和夹具设计做好必要准备,免得届时重复查阅。
2)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要求逐工序逐表面地确定加工余量。
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
一个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加工余量之和。
在本设计中,对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及公差,学生可直接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或其它相关资料中查得。
3)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常不具体规定切削用量,而是由操作工人根据具体情况自已确定,以简化工艺文件。
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则应科学地、严格地选择切削用量,以充分发挥高效率设备的潜力和作用。
对于本设计,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已确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公式计算1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其余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可由《切削用量手册》或其它相关资料中查得。
4)计算时间定额课程设计作为一种对时间定额确定方法的了解,可只确定1道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可采用查表法或计算法确定。
6、填写工艺文件上述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结果需以图表、卡片和文字材料表达出来,以便贯彻执行,这些图表、卡片和文字材料统称为工艺文件。
在生产中使用的工艺文件很多,常用的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格式详见机械行业标准《工艺规程格式JB/T9165。
2--1998》,也可参阅本教材第9页表1-4过程卡片格式和表1-5工序卡片格式。
如果将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各工序加工简图填入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这样做符合工厂实际要求,但篇幅较大。
为减少篇幅,填写部分主要内容即可。
机械加工序卡片中的工序简图可按比例缩小,用尽量少的投影视图绘出。
简图也可以只画出与加工部位有关的局部视图,除加工面、定位面、夹紧面、主要轮廓面外,其余线条均可省略,以必需、明了为度。
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设计说明书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编写说明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的能力,巩固、深化在设计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
说明书是课程设计的总结性文件。
在完成课程设计全部工作之后,学生应将全部设计工作依照先后顺序编写成设计说明书。
要求语言简练,文字通顺,图例清晰。
说明书应概括地介绍设计全貌.对设计中的各部分内容应作重点说明、分析论证及必要的计算。
要求系统性好,条理清楚,图文并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力求避免抄书。
文内公式、图表、数据等出处,应以“[ ]”注明参考文献的序号。
学生从设计一开始就应随时逐项记录设计内容、计算结果、分析意见和资料来源,以及教师的合理意见、自己的见解与结论等。
每一设计阶段后,随即可整理、编写出有关部分的说明书,待全部设计结束后,只要稍加整理,便可装订成册。
一份完整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封面。
(2)目录。
(3)设计任务书。
(4)绪论或前言。
(5)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包括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结构工艺性、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等。
(6)工艺设计与计算。
①毛坯选择与毛坯图说明;②工艺路线的确定,包括粗、精基准的选择,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考虑,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较等;③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说明数据来源,计算教师指定工序的时间定额);④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只进行教师指定的工序尺寸的计算,其余只需简要说明)。
(7)设计总结或心得体会(8)参考文献书目(书目前排列序号,以便于正文引用)。
课程设计的计算说明书不低于3000字。
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要求图纸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四、时间、地点安排按教学计划规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时数一般为4周,地点安排在校内集中或分散进行。
其进度和时间大致分配如下:1、熟悉零件及各种资料,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约占10%2、工艺设计: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约占30%3、工序设计:确定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序尺寸,时间定额,工序简图,填写工序卡片。
约占45%4、撰写设计说明书约占15%五、组织形式课程设计由分校教学部门按照学校理工部制定的大纲负责实施,分校在上学期结束前,按教学计划要求,提出课程设计计划,聘请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大纲选定,经所在分校教学部门审核签字后以任务书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按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