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战略性贸易政策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战略性贸易政策:此观点是由新贸易理论的学者提出。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并夺取市场份额。

2.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向进口商或物品所有者所征收的一种税。

3.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制度。

基本原测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4.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 System)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

在规定的限额内允许进口,超过限额则不准进口,或虽不完全进口,但要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金。

进口配额制是实行数量限制的主要手段。

5.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是指出口国政府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商,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以促进本国商品的进口。

常用于出口金额较大,占用资金较多且期限较长的出口贸易,如成套设备,船舶,飞机等。

6.商品倾销:指一国商品以低于国内商场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

7.自由贸易区: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取消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允许货物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其最大特点是:只将商品自由流动限制在成员国之间。

8.关税同盟:是区域贸易集团的典型形式,除自由贸易区外,其他形式的贸易集团都是以关税同盟为基础逐步扩大其领域和内涵而形成的。

9.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税率,并且允许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0.最惠国待遇: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一成员方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否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优惠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世界贸易组织的其他各方成员。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

贸易活动的依据。由于实行这种贸易政策的产业对
象和约束条件比“利润转移”理论要宽泛一些,因 此一般称其为“广义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
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 如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等,产业关联极强,外部经济效益明显, 一旦成为主导产业,就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8
(2)如果进口国决定开始实 施政府贸易政策干预战略,即 对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进口的 商品征收数量为CT的关税, 这就使外国垄断厂商的边际成 本提高到TT曲线,新的边际 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 点也由原来的A点移动到了B 点。 在此新的均衡中,外国垄 断厂商的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 场上的价格也由原来的P1上升 到P2,进口国的进口量下降。 在图6.1中,由于需求曲线 D比边际收益曲线MR更加平 坦,则进口国政府征收关税后 价格上升的幅度PlP2小于所征 收关税的幅度CT,从而改善 了进口国的贸易条件(注1)。 注释1:进口国对从外国垄断厂商进口的商品 征收关税后,贸易条件能否得到改善关键取决 于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如果需求 曲线比边际收益曲线更加陡峭,则进口国征收 关税可能会导致价格更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 贸易条件会因关税而恶化。

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 对本国出口企业的鼓励,能够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扩大 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争得更多的出口利润。

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垄 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贸易保护可以促使本国的进口竞争产业 成为出口产业。

14
7


根据图6.1所示,进口国面 对外国垄断出口厂商所供应商 品的需求曲线为D,与该需求 曲线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是 MR,CC为外国垄断厂商的边 际成本曲线(假定外国垄断厂 商的边际成本不变)。 那么,根据进口国是否实 施了政府干预,存在以下两种 不同的市场竞争态势: (I)在进口国没有实施政府 贸易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外国 垄断厂商在进口国市场上会拥 有一定的垄断力量。该垄断厂 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 将销往进口国的产品价格定为 高于边际成本的Pl水平上,此 时其在进口国市场上的出口量 确定在其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 边际成本的水平上,均衡点为 A。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和技术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3.比较优势: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生产这两种产品上均处于有利地位,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不利地位,处于有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

4.要素禀赋说:又称要素比例学说,或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类型。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性——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让与期。

6.产业内贸易理论: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

7.国际竞争优势理论:指国际竞争优势要受到以下要素的影响——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政府的作用、机遇。

8.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指基于或者可以改变不同国家竞争企业之间战略性互动形成的均衡的贸易政策。

9.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10.保护贸易政策:主张一国政府应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的有序发展和管理,对外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约束贸易伙伴的行为,缓和与各国间的贸易摩擦,以促进出口,限制或减少某些产品进口,协调和发展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内容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前提,综合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分为“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关键词: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把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揉合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摒弃了传统的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定,把模型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这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次革命。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偏离,它强调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必要性、合理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分为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内在规模经济是指随企业规模扩大,其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过程。

内在规模经济又可称为“厂商水平上的规模经济”,它给单个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这种规模经济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如飞机、汽车等行业。

在这些产业中,厂商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达到行业所允许的最小有限规模,获取规模经济优势;否则其生产成本过高,会被淘汰。

这些行业内的厂商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行业不再是完全竞争的。

同时,由于内在规模经济的存在,垄断厂商必然按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定价,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这就为政府通过关税、出口补贴等手段抽取垄断利润提供了依据,也就是“利润转移理论”的出发点。

外部规模经济指单个厂商从本产业的壮大中获得收益。

它对厂商来说是外在的,但对于产业却是内在的,故又称为“产业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这种规模经济取决于产业的规模,产业规模越大,单个厂商发展所需的条件越容易满足,从而获得的收益越多。

外部规模经济在那些研发投入巨大的行业非常显著。

然而这些产业投资的风险较大,且由于“外溢效应”厂商不能独享其投资带来的收益,厂商不愿投资,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而高科技产业往往又在国家的发展中有战略作用,因此政府就有必要给予适当的扶植。

这就引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另一分支“外部经济论”。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于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些重点内容:
1. 开放政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推动建立自由、开放、公平、有序的国际经贸规则。

2. 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积极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实施,如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等。

3. 外贸政策的稳定性:中国致力于维护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外商提供长期稳定的营商环境。

4. 出口导向型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重点支持出口,通过积极推动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5. 外商投资政策:中国鼓励外商投资,提供投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6. 贸易促进政策:中国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派遣商务团访问外国市场、组织境外参观团来华考察,推动贸易往来。

7. 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边
贸易谈判和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体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开放为基调,鼓励外贸和外资,促进贸易平衡,加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参与和声誉,并推动贸易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是指一国的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实行的、在特定时期内扶持和鼓励出口的一种特殊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制约下,通过对进出口贸易的控制和调整来确定本国的贸易结构,使之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相适应,同时也为了扩大出口创汇,促进本国产业结构调整。

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安全职能、增加财政收入职能和产业结构调整职能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包括外部效应机制、企业绩效机制、出口绩效机制、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和综合效应机制。

外部效应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企业绩效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绩效机制,如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等;出口绩效机制是指企业出口成功后产生的绩效机制,它与其他出口政策相比,更直接地影响企业利润和就业机会;产业结构优化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所引致的产业结构变化;综合效应机制是指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所产生的一揽子综合效应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尤为突出。

与传统贸易政策的区别在于:贸易政策旨在解决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战略性贸易政策则侧重于产业之间的互补性问题;传统贸易政策以追求绝对数量目标为导向,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出取决于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成员国对外贸易协议的签订;传统贸易政策以推动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为基本目标,战略性贸易政策则将追求国际贸易成员国的国际竞争力最大化作为目标。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有助于维护国内产业的垄断地位,并由此使该国得到贸易差额带来的好处。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将改善进口替代工业的技术水平,抑制贸易条件恶化,因而有助于国内产业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关系。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宏观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置于国家安全考虑的首位,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增长和就业目标。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摘要】: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我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上的选择以及意义。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规模经济;政策选择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的延伸,之所以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内。

伯兰特(Brander1995)将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为,能够决定或改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而企业间的战略关系是说企业间相互依存,一方的决策效果受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背景、基本概念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改变了分析方法的结果。

克鲁格曼(Krugman1986)认为,这要归结于三个因素:首先是贸易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本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厂商都要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此时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此之前,贸易在美国处于次要地位,美国的厂商主要在国内竞争,竞争的对手也主要是本国厂商。

面对外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着手干预贸易。

其次是,此时国际贸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

最后,经济学领域中变化了的观点也影响了经济学家对贸易问题的分析方法。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分析和措施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分析和措施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优劣势分析
优势
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深入分析 ,可以找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 不足,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战略性贸易 政策。
VS
劣势
同时,企业还需要分析自身在市场竞争中 的劣势,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03
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
出口促进措施
出口补贴
01
政府向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鼓励其扩大出口规
监控与评估
01
设定监控指标
根据实施计划,设定相应的监控 指标,如产业增长率、企业利润 率、出口额等。
定期评估
02
03
不良影响处理
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比较 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及 时调整政策措施。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 ,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如调 整政策方向、提供补偿等。
05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风险与挑战
06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未来展望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贸易政策走向
01
经济一体化推动贸易自由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降低,贸易自由
化成为主流趋势。政府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取消关税等措施,促进
国际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与交换。
02
区域化贸易协定的崛起
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受阻的背景下,区域化贸易协定逐渐成为各国参与
政策失效与调整
政策失效
即使一国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可能无 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如果一国实施了 出口补贴政策,但其他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 措施来抵消这种影响,那么该政策可能就无 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政策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一国 可能需要对其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例 如,如果一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 该国可能需要调整其出口促进政策,以适应

国际贸易学第14讲 战略性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学第14讲 战略性贸易政策

(二)战略性进口关税政策



战略性进口关税政策是指政府以征收进口商品关税的形 式把部分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转移到国内,同时保护国 内相关产业的成长。 国际贸易对出口国利大还是对进口国利大? 自由贸易论者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证明了国际贸 易是一种能够使贸易双方均受益的正和博弈 (Positive-sum game),不存在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 此消彼长的利益关系。 持保护贸易观点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家们则认为, 国际贸易不会使双方平均受益,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博 弈(Zero-sum game),即一国的利得会导致另一国 的利失。尤其是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
(二)对该理论的争议:
1、该理论所倡导的以邻为壑的保护性贸易政策 很容易引起竞争国的报复,如果报复的程序相近, 会把前者保护性贸易政策的作用抵消掉。 2、一国长期实施政府出口补贴、保护性高关税 等政策,与当代的自由贸易潮流不合拍,会受到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的限制。 3、战略产业的选择问题:出现政府失灵 4、评估战略贸易政策是否成功的标准:总经济 剩余,会高估政策利益。因为政策可能对收入分 配产生不良影响。
只要进口国政府实施的进口政策恰当,就能够逼迫国外垄 断企业放弃原先的以出让部分垄断利润为条件阻止进口国 企业进入的经营战略,接受与进口国企业共同生存、共同 发展的现实。 .

三、简评

(一)积极作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比较客观地
描述并深入地分析了当今的国际贸易,提出了一些积极的、 应用性很强的理论思想和政策主张。

假定飞机制造业中的规模效益相当大,以致于该产品的世界市场
只能容下一个获利的生产者,如果有第二个生产者进入该领域竞 争,将会由于规模效益的下降,使竞争双方两败俱伤,都处于亏 损状态。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总结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具体包括战略
性R&D(研究与开发)补贴、战略型出口 补贴和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的“保护性出 口促进”战略三个方面。
三种政策理论都是在寡头垄断条件 下,通过出口补贴,或限制进口以促进出 口,以提高本国垄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出口国净福利,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
第七章 贸易保护理论
第 15 讲 对战略性贸易 政策理论的评价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7-15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第 15 讲 对战略性贸易 政策理论的评价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总结 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特点 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不足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7-15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不足 第一,战略性产业难以合理选择; 第二,该政策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会招致剧烈的报复,引发贸易战; 第三,如果该市场可以自由进出,则
不会存在高额垄断利润,否则,很难自由 进出该市场;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7-15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第四,政府对国内企业的支持和补贴, 会产生“道德风险”,即企业过度依赖国 家,从而导致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竞争 力提升。
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理论,保护的 是寡头垄断。其利益分配也是以国家的财 力支持垄断利润的实现。所以,该理论是 服务于垄断资本利益的。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7-15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1.寡头垄断 2.政府干预 3.道德风险 4.贸易战
本讲关键词
本讲分析方法
1.综合分析 2.辩证分析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调整和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贸易壁垒的调整、贸易关税的设定、出口补贴政策、外贸配额管理、贸易保护措施等。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调整国际贸易结构,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和外贸配额管理等措施,促进国内产业的出口,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关税,国家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出口补贴政策可以帮助国内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出口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此外,外贸配额管理和贸易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国际贸易利益,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最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会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国家需要根据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

同时,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还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尊重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定,避免采取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贸易政策措施,以免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包括贸易壁垒的调整、贸易关税的设定、出口补贴政策、外贸配额管理、贸易保护措施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以免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六章战略性贸易政策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显然,这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结论,也给当前风行一时的新保护主义提供了某种遁词。

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贸易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起源及其基本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 世纪80 年代由布兰德 (J.A.Brander )、斯潘塞 (B.J.Spencer )、克鲁格曼 ( P.R.Krugman )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

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贸易政策,但却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府有效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

利润转移论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体内容,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

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并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

利润转移论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行性的博弈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行性的博弈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性的博弈分析2019-08-2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预来抽取和转移国外垄断企业的利润或租⾦来提⾼⾃⾝的福利⽔平,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经提出就引起⼴泛的争议,很多学者从实践⾓度对这⼀政策的可⾏性进⾏了分析(胡昭玲,2002),认为在贸易实践中使⽤战略性贸易政策存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但从理论可⾏性⾓度进⾏的分析并不多见。

本⽂通过建⽴⼀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的可⾏性。

⼀、战略出⼝政策和战略进⼝政策的博弈分析战略出⼝政策的主要观点是政府对寡占⾏业中的本国企业给予出⼝补贴,会使本国企业获得⼀种Stackelberg领导者地位,增加其在第三国市场的销售额。

出⼝补贴所带来的企业利润增加可能超过补贴额,从⽽使得本国的福利⽔平提⾼。

我们⽤⼀个例⼦来说明该观点,如表1所⽰,假定在⼀个寡头垄断⾏业中有两个潜在的⽣产者,⼀个本国⼚商,⼀个外国⼚商,⼆者的产品均在两个⽣产国以外的第三国市场上销售,这两国内部⽆消费。

括号前⾯的数字表⽰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括号⾥⾯的数字表⽰该国福利的变化,可以看作是该国政府的收益。

在没有政府⼲预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等同于该国福利的改善,因为超额利润可以看作是⼀种额外的收益,均衡的结果应该是两个⼚商都进⾏⽣产,各⾃获得5个单位的超额利润。

战略性出⼝政策认为本国或外国政府可以改变这⼀均衡结果。

假定本国政府可以给予本国的⼚商5个单位补贴,⽽外国政府不进⾏⼲预,如表2所⽰,均衡的结果是本国⼚商进⾏⽣产,外国⼚商不⽣产,由于本国政府的补贴,本国福利⽔平提⾼了19个单位(这⾥假定补贴导致的市场扭曲损失为1)。

但如果两国政府都可以选择⼲预或不⼲预,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扩展式博弈表⽰这⼀情形。

图1中S表⽰补贴,DS表⽰不补贴,P表⽰⽣产,D表⽰不⽣产。

第⼀层节点表⽰本国政府决策,补贴或不补贴;第⼆层节点表⽰本国政府决策后外国政府的反应决策;第三层节点表⽰政府决策后本国⼚商的反应,⽣产或不⽣产;第四层节点是外国⼚商的反应;第五层节点是均衡的结果。

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七章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最优关税率从以前的分析可知,对于贸易小国,任何关税都会给带来社会福利的纯损失,而对于大国来说,关税有可能带来收益。

大国征收关税,降低了国际市场价格从而使国内市场价格涨幅较小,政府税收收入为c+e,社会经济利益净变动是e-(b+d)。

如果e小于(b+d),整个国家净损失,e大于(b+d),则整个国家则可以从征收关税中获益。

那么大国是否关税越高收益越大呢?答案则不一定。

因为:❆高关税固然使进口商品的单位税收额增加,但也造成进口数量减少,总的关税收入不一定增加。

如果关税过高,进口量下降严重,关税收入有可能下降。

❆如果进口缩减得厉害,造成国内价格大幅上升,消费下降,消费者所受的损失也会增加。

因此,只有在适当的税率下,进口国才有可能使净收益达到最大。

这个能使本国的经济收益达到最大的适当税率,我们称之为“最优关税率”。

❆选择原则:税率上的任何微小变动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不能超过与由此带来的额外收益,P❆额外收益:由于能降低继续输入的进口商品的外国价格而获得的利益0Q1:关税变动后的进口量,P1P2:由于税率变动而引起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动。

税率与价格成反比,税率提高,大国进口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下降,︱P1P2*0Q1︱就是由于提高(或降低)税率而增加(或减少)的由外国出口商间接支付的政府税收收入部分。

对本国来说,这是收益的变动,即额外收益❆额外损失:由于损失了额外的进口量与消费者支付的比外国商品原价高的价格P2P3是单位商品关税额,Q1Q2是由于税率变动而造成的进口量的变动。

如果税率提高,进口量必定减少,两者反向运动,︱P2P3*Q1Q2︱是提高(或降低)关税率而造成的本国社会损失的变动,即额外损失,即由于进口量下降而造成的税收减少。

不管是降低还是提高关税率,在最优税率上,两者的绝对值都必须相等。

最优税率只是对本国利益而言,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任何关税都会带来效率的损失。

最优税率给进口国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出口国损失的一部分。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

战略性贸易政策名词解释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1。

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应当充分认识到,与主张自由贸易的政策相比较,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把战略性贸易政策界定为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通过实施某些既定的措施和手段来推动本国产业发展,加快本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总称。

第二个层次是由竞争所导致的对国内外产业的保护和支持,包括产业安全、产业补贴等;第三个层次则是为了确保产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平而采取的直接干预政策。

2。

对外直接投资: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到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企业的出口增长有正效应;其次,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

3。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活动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

其中,技术引进政策可以被细化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或购买,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层次是通过对国外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引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层次是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消化,为我所用;第四层次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

4。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时,政府应当对四个层次的技术引进政策给予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第一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应该着重鼓励通过购买先进技术、合作生产等形式,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对于第二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应该鼓励本国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掌握属于自己的技术,并开发出更多适合国内生产需求的产品;对于第三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应该强调自主创新,并鼓励企业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开发,掌握更多属于自己的技术;对于第四层次的技术引进,政府则应该注重自主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征税 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 担更多的关税;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 程度较小,那么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 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进 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 如果进口国对 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 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
此时不论波音公司生产还是不生产,空 中客车公司都会生产并进入市场,在这种情 况下,波音公司会选择退出市场。空中客车 获得125亿美元的利润。
由此可见,当国际市场 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时,一国 政府实施支持和补贴政策会 改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 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3、战略性贸易政策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假定飞机生产行业是寡头垄断,有两家 相互竞争的企业——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 司,它们分属美国和欧盟。
BOEING
VS
AIRBUS
这两家企业生产技术相同,都能生产 150座位的客机。它们都希望进入并长期占 领第三国的市场。 空中客车
不生产 生产 生产 (-5,-5) (100,0) 不生产 (0,100) (0,0)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这一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的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 达到平衡。这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较低的国内价格水 平,但使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不利于外贸和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阶段(1979-1991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部分贸
三、最佳关税的来源与抽取垄断租金
上面关于最佳关税的讨论是基于供求弹性而言 的,此外,从垄断角度讲,征收最优关税还意味着 从出口商那里抽取一部分垄断租金(snatching rent),即关税带来的利益来源于垄断厂商的一部 分垄断利润。 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垄断出口商为保证利润最 大化,将承担一部分关税负担。 假定在进口国市场上没有其他生产者生产同类产品, 因而出口商是进口国市场某种产品的唯一供应者 (或垄断者)。图中进口国国内需求曲线为D(这 也是出口商在进口国所面对的需求曲线),边际收 益曲线为MR,为了方便起见,假设出口商的平均 成本与边际成本相同,且为常数,故平均成本曲线 与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相同的直线。
W
C
A
O
t*
tH
图中横坐标表示关税率,纵坐标表示 征收国的福利水平,曲线AB表示关税 水平对本国福利的影响。A点对应的关 B 税为零,即OA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 社会福利水平。 tH表示禁止性关税, t 对应于该关税水平,国内经济又回到 了封闭状态下,所以当关税水平大于 或等于tH时,社会福利水平要低于自 由贸易下的福利水平。如图所示,曲 线AB在C点的切线斜率为零,即在这 一点,进口国的福利达到最高,对应 于这一点的关税税率为t*,该税率即 为最佳关税。
最佳关税就是在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 需求弹性的基础上,确定一适当的关税水平。
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征税 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 更多的关税;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 较小,那么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
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进口 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 如果进口国对该厂 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进口国 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如波音公司抢先进入市场, 会获得丰厚的垄断利润,此时空中客车公司的 最优策略是不生产。
如果欧盟对空中客车公司生产飞机提供 25亿美元的补贴,则会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 和博弈结果。 空中客车
生产 波音公司
不生产
生产 (-5,20) (100,0) 不生产 (0,125) (0,0)
二、关税的下调
新中国第一部税则的平均关税率为53%; 1992年降至36.4%; 1996年4月1日:调减4971个关税税目的进口税 率,关税平均 水平由35%——23%; 1997年10月1日:降低4874个关税税目的进口税 率,关税平 均水平由23%-17%; 2001年1月1日起:共涉及3462个税目,占税目总 数的49%,关税平均水平由16.4%-15.3%; 计划2005年,我国工业产品算术平均关税降至10 %。
第七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最佳关税论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一节 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可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关 税有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 自由贸易下的利益,这一点正是最佳关税论的核心思想。
1、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 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 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需求富于弹性是指当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时,需求量变化 的程度(百分率)超过该产品价格本身的变化程度。从国际 贸易的角度看,需求弹性决定于三个因素,即消费者对该产 品本身的需求弹性;对来自国外出口商产品的依赖程度以及 外国出口商产品所面临的替代品的多寡。
第三阶段(1992-2001年):符合国际规范的贸
易政策体系改革
本阶段改革的方向是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负 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以建立适应国际 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 这一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 际贸易体制接轨,并同步发展,政策变化的动力 由单纯的内生或外生,转变为内外协调。
第三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体制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执行的是 国家管制的封闭型的保护贸易政策。随着国 内外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作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决策以后,我国 调整外贸政策,由国家统制下的内向型保护 贸易政策转变为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保护贸 易政策。
一、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体制的演变
不生产 (0,125) (0,0)
此时欧盟对空中客车补贴后,该公司进 入市场,而波音公司也会进入市场,最终空 中客车只获得20亿美元的利润,再考虑政府 支出的25亿美元补贴,欧盟的净损失为5亿美 元。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 的成功实施是以对手不采取 行动为前提的。如果竞争对 手也要求其政府采取同样的 政策来对付对方,可能导致 两败俱伤。
4、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意义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阐明了寡头垄 断条件下政府干预、刺激本国出口的基本动 力,为各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干预提供 了理论依据。 (2)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了比较优势和 竞争优势相分离的问题,指出政府政策可以 创造竞争优势。
经济转型要求中国进一步探索建立在国际 统一规则下的对外贸易体制,与国际规范 相一致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法制化 和规范化,对外贸易政策变动的基本方向 是对外贸易的自由化。
由于征税后,国内市场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且消费减少,所以 消费者福利遭受损失。如图所示,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部分为 PtIAPm,但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CtGFCm,此时,关税的净福 利效应取决于PtIAPm与CtGFCm的比较。因为价格上涨的幅度 小于关税,即PtPm<CtCm,所以PtIHPm <CtGFCm。如果进口需 求弹性比较高(即需求曲线比较平坦),那么△ IAH 的面积就 会很小,此时,关税就有可能改善进口国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 可确定一最佳关税率使得进口国的福利达到最大。
P
Pt Pm Ct Cm I H A G F B MCt MCm
E
MR
O
Qt Qm
D Q
在进口国征收关税前,出口商根据利润 最大化条件决定其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 销售量和价格,图中边际收益曲线MR 与边际成本曲线MCm的交点决定了销售 量和价格,分别为Qm、Pm。此时,出 口商获得的垄断利润为PmAECm。 征收关税后,出口商的出口成本由Cm 升至Ct,现在出口商出于利润最大化的 考虑,会重新确定其销售量与价格,由 图可知,它将以更高的价格Pt出售低于 原来销售量的产品(Qt)。由于边际收 益曲线比需求曲线更陡,所以征收关税 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要低于出 口商成本的上涨幅度。
第二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 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定义和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 Strategic Trade Policy ) 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不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贸易 政策理论。 它具体是指政府所施加的、能够维持或改变不完 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 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
2、最佳关税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 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 益)相等。 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 。因为在禁止性关税 下,进口国不能进口该产品,因而也就无从获利。 最佳关税也不能是零关税,零关税不能使进口国 获得比自由贸易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最佳关 税是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 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 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 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是以对市 场估计比较准确为前提的。如果对市场信息了解 不完全,则政府补贴的收效可能不大,甚至会出 现亏损。 假定波音公司掌握了一项新技术,使其在生 产飞机时能多获得10亿美元的利润,而这一点欧 盟政府并不了解。
空中客车 生产 波音公司 不生产
生产 (5,20) (110,0)
另一方面,征税后,出口商的利润要减少,如图所示,出口 商的利润减少部分=(CtGFCm+AEFH)-PtIHPm,即关税“抽取” 了部分垄断利润。
四、征收关税与保护本国工业
当垄断厂商认为,其承担关税所造成的利润损失 大于进口国进入该行业所造成的垄断程度下降所 带来的利润损失时,垄断企业会选择允许进口国 厂商进入。 进口国厂商获得垄断利润,激发了其进一步增加 生产的积极性。当政府进一步提高关税时会使本 国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竞争力提高。 可见,选择最佳关税的短期目标是从外国垄断厂 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金,以获取经济利益,而 长期目标是通过制定适当的关税来保护和发展本 国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