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同心圆梦大纲版历史预测题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11答案与解析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十一答案与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教材知识考点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材料时间关系“1920年”再现教材知识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主要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及主要评价。
【答案】C【解析】依据相关教材知识考点再现可知,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D符合对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选项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不符。
2.【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依据教材知识考点理解分析材料观点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材料时间关系“1921年”再现教材知识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主要历史后果与主要评价,也即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历史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该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引发农民对此政策的不满而出现暴动。
【答案】B【解析】依据相关教材知识考点再现可知,选项A说法不符合题意,选项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历史后果,选项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后果无关,选项D说法有误。
3.【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依据教材知识考点对材料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应用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材料时间关系“五年计划”再现教材知识考点:苏联模式实施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和主要评价。
【答案】B【解析】依据相关教材知识考点再现可知,选项A说法错误;针对“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指的是民生问题符合要求的是B项;C项指的是1918年~1921年春天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指的是1921年~1928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依据教材知识考点对题干宣传画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宣传画材料关键字眼“工业文明”和“画圈”所指“目标”再现教材知识考点:苏联工业化的实施、目标、特点和评价。
【答案】A【解析】依据相关教材知识考点再现可知,选项A说法准确,选项B、C、D说法错误。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11
历史(TXYM01)专题十一 第1页绝密★启用前 北京同心圆梦教育中心版权所有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十一历史考试范围:世界现代政治经济文明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记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合物‛所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此‚化合物‛在当时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 .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D .它严重地挫伤了苏俄人民生产积极性2.有人认为1921年苏俄发生的“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
这场“暴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C .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实施D .粮食税严重挫伤农民利益3.20世纪30年代,《全球通史》记载: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 ( )A .不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B .片面强调国家积累C .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D .恢复发展资本主义4.阅读右侧宣传画信息对上述宣传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反映的是苏联工业化要求和愿望B .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效果C .展示的是苏联轻工业发达的情景D .反映当时苏俄人民对工业国的追求5.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这表明斯大林在当时强调 ( )A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B .强制以行政手段取代市场机制C .注重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D .苏联变为强大工业国的必要性6.阅读右图图文信息对于“大危机”的描述,上述图文信息没有反映的是 ( )A .资本主义各国失业剧增,社会动荡B .迫使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C .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D .迅速波及到许多资本主义国家7.1932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资金从20亿美元增为38亿美元,并允许它向州、市贷款,用于救济、以工代赈和自负盈亏的建筑计划等。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五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必修1
必修一专题五: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10题)下图显示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
下列对90年代出现的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分析错误的是()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C.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D.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国家与中国建交2.(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11题)胡锦涛在2010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
据此指出中国倡导和组建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加强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多领域合作C.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D.确保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3.(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11题)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4.(2011年5月北京丰台区二模19题)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A.积极参加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反对霸权主义C.实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D.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5.(2011年5月郑州三模30题)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队赴此海域实施护航。
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C.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D.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6.(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21题)“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新中国称呼重要外国友人的外交用语。
广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8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18题)《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括号里面的内容应是()A.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①建立北约组织②推行马歇尔计划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3.(2011年4月揭阳二模23题)“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
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4.(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
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A.联合国B.欧共体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12题)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
河南省郑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扫描版
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31.(14分)(1)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并发动了鸦片战争;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共十四大之后,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分,其他三点答出两点2分。
满分4分)历史因素: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
(2分)(2)利用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在“民主化”和“人权”旗帜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4分)(3)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思想渗入,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
(回答两点即得4分)32. (14分)(1)不同:①所属经济形态不同:前者属于封建自然经济;后者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②产生原因不同:前者是封建经济及其商业高度发达的产物;后者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③作用不同:前者促进了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后者提高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答出两点既得4分)原因:①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商业从属;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及其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③文化上:儒学(理学)的束缚。
(答出两点既得4分)(2)趋势:从分散经营到区域集团化再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2分)对中国的影响:有利影响:①跨国公司的投资为我国提供了资金和技术;②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答出两点即得2分)不利影响:①跨国公司垄断关键产业和核心技术,对我国产业发展战略和工业化升级构成挑战。
②外资金融机构的渗透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压力。
③跨国公司加紧争夺人才,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长期的威胁。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解析版汇编(历史)专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修2)
必修二专题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每课名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9题)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
”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20题)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3.(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11题)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4.(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28题)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③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④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④5.(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0题)《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C.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D. 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6.(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28题)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广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5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0分)1.(2010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1题)“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迦马D.麦哲伦【答案】B【解析】本题较容易,将欧洲和美洲沟通起来的是航海家哥伦布。
【结束】2.(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8题)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B.使世界走向整体化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答案】A【点拨】题目里的四个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然而,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是“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从生产方式变革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罪恶的殖民主义,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结束】3.(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20题)读图所示的经济结构图,指出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图一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B.图二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C.图三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答案】A【点拨】本题考察本题考察经济部门的变化。
根据图中传统农业所占比重日益减少,工业、知识产业不断增加,说明科学技术在生产部门中的作用越老越大。
图一应是在工业革命前的结构图。
图二中出现了工业,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变革。
图三中出现了知识产业、服务业这些属于第三产业,是当今时代的产物。
总之形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
【结束】4.(2011年4月揭阳二模18题)“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答案】B【点拨】本题考察工业革命。
2011届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历史】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11·某某一模】6.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答案 6.D【2011·某某八校联考】23、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答案 23.B[2011·某某一调]23.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T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某某某某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
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答案23.B【2011·某某期末】22.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年代1950年1960年1970年1973年与日本的贸易+2.4 +2.0 -15.9 -19.4下列选项中,对该表格作出正确解读的是A.1950年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额超过了与西欧的贸易总额B.1960年美国与西欧间贸易顺差加大和欧共体的成立有关C.1970年美、日贸易逆差加大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有关D.1973年美国对日本、西欧的贸易逆差扩大说明美国经济的崩溃答案22.C【2011·某某期末】25.2010年5月4日《华商晨报》评论道:“如同奥运会一样,某某世博会所富有的象征意义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接纳,更在于我们再次拥有了一个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与价值的舞台。
(圆梦高考)高考历史临门一脚五月冲刺练(12)(word版,含解析)
2018历史五一冲刺圆梦高考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
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 )A. 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 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 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 它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2.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以下最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 A.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B. 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C.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D. 保证农民自由支配上交后剩余的农产品3. (改编题)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4.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
(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 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 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导致生活物资短缺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解析版汇编(历史)专题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必修1)
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2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题)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A.封国制B.井田制C.郡县制D.世袭制2.(2011年4月湖南仿真26题)“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3.(2011年4月绍兴市质检12题)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
下列对图6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4.(2011年东北四校二模25题)某学者认为“即使葡萄牙的历史传统为其扩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素,葡萄牙扔然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更不可能使这次远征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进行”。
该学者所说的“这个因素”是指()A.商品经济的发展B.地理位置的优越C.中央集权的确立D.航海技术的发达5.(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5题)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6.(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2题)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7.(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4题)秦国之所以国强民富,具有其它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是因为它( )①在全国分设36郡,进行垂直管理②较早地“以牛田”,用牛耕种③兴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④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搜刮六国财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2011年5月南通市三模1题)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
高考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专题10 第21讲 人民版
1.(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选A。
1964~1982年间“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使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僵化,活力衰退,故应选A项。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涉及政治领域,由此排除B项;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D项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2. (2010·高考重庆文综卷)右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解析:选D。
本题属于漫画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时期苏联工业发展的情况。
由“保卫莫斯科!”可推知它属于莫斯科保卫战时的宣传画。
苏联成立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大大减少,排除A;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二战而中断,排除B;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较少,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甚微,排除C;二战期间,苏联由于受到德国法西斯入侵,严重影响了工业发展,故选D。
3.(2010·高考福建文综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选C。
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
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苏联解体前,故答案为C。
4.(2010·高考江苏单科卷)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安徽省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一专题5(人民版)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0分)1.(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10题)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构想2.(2011年4月皖北联考18题)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2011年4月安徽百校论坛21题)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4.(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5题)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5.(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4题)2011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40周年。
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 B.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C.国内左倾错误所致 D.《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约束6.(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19题)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三)建议联合国一切组织和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
2011年高考综合题与选作题信息预测(历史)
2011年高考综合题与选作题信息预测(历史)预测点1 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关注焦点:中西结合的本土化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前后的宪政之路,尤其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末新政(含预备立宪)、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其进步意义的深入挖掘和多面拓展。
辛亥革命的宏大场景(了解当时的多种思想,多种政治派别力量的交栩辉映,了解新旧势力、新旧文化、新旧牛活的交锋斗争等)。
1.(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中,奖励设厂和废科举兴学堂这些措施,在客观上起过一些积极怍用。
特别是废科举兴学堂这件事,虽已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但它对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毕竟不能小看。
在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也使当地士绅多一点发发议论的权利,受到一点初步的民主训练。
一九O八年的八月二十七日,也就是离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死前两个多月,清政府公布了一个《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它的第一条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第二条是:“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它规定: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陆海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等大权,全握在君主一人手中。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武昌革命是由新军先发,谘议局附从,继起各省,大致相同。
新军所恃的是实力,谘议局凭藉的是政治社会声望。
谘议局议员一向多属立宪派,张謇领导的一支较为温和,梁启超领导的一支较为急进,声势较张謇为大。
张謇与袁世凯为近.希望他东山再出……三次国会请愿不成,横受摧残,梁派遂萌推翻现政府之念,相继与革命党合作。
湖北、湖南的革命运动是不可分的。
策动武昌起义的革命党人不少为湘籍。
十月二十二日,焦达峰与陈作新在长沙实行响应……湘局渐趋稳定,武汉无后顾忧。
与湖南同日起义的为陕西,参加者有新军,有陆军学生,有会党,有谘议局副议长……江西九江于十月二十四日起事,三十一日,南昌谘议局绅商及学界亦宣布独立。
2011年历史高考社会热点问题预测--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一)现代化进程—政治民主化、法制化1.(37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
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朝代(1585—1775)》材料三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 ----2009年《新高考》材料四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
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
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
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
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材料五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
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
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
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
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
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
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10分)(2)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10分)(3)依据材料五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10分)(4)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2.(32分)追求政治民主和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高考总复习历史(广东专用)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十一单元第23讲 含答案
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选D。
根据图例,分析图片可知,该图反映的主旨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即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由此判断D项正确。
A项只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对单一商品出口国的影响,并未概括图片的主旨意图,并且并不是所有的单一商品出口国都陷入困境。
B项本身表述错误。
C项表述过于绝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并未日益贫困化,同时C项侧重于强调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没有概括图片的主旨意图。
2.(2010·高考大纲全国卷Ⅱ)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解析:选D。
本题考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煤钢共同体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故不能体现政府或企业之间的合作,排除A、C两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最高机构掌握大权,负责协调各成员国的煤钢生产,保证共同体内部的有效竞争。
它拥有共同体内部的生产、投资、价格、原料分配以及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或某些部门的大权,并掌管共同体同第三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关系。
该机构作出的决定,各成员国必须执行,B项不符合题意。
因此选D。
3.(2010·高考安徽卷)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解析:选A。
高考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专题14 第28讲 人民版
1.(2011·高考福建卷)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
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解析:选B。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形态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即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选择B 项。
2.(2011·高考上海卷)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胜利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中共七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中共十二大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回忆教材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答案:3.(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
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解析:选D。
章太炎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章太炎以“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诗句题画,表面上是赞颂陆秀夫,实际上是在积极鼓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激发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
4.(2010·高考上海卷)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解析:选A。
高考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专题3 第6讲 人民版
1.(2011·高考浙江文综卷)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选D。
由题干中的“北平”可以判断这次会议召开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 项与题干中的代表会议主旨无关;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从与会代表的打扮可知代表具有广泛性,故选D。
2.(2011·高考江苏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C。
从“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穿各种样式的服装,“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生平第一次”可以判断这是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北平市选举新政协代表及讨论递交新政协提案的会议,说明了这次会议具有广泛性、平等性、深刻性等特点,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从“第一次”可以排除继承性的特点,答案为C。
3.(2010·高考北京文综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选A。
本题属判断型选择题。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五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必修1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某某百校论坛21题)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2.(2011年某某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某某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2011年3月某某市质检21题)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X局势4.(2011年2月某某一模19题)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②万隆会议召开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5.(2011年4月某某市一模27题)《中华人民某某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6.(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12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大纲版历史预测题第Ⅰ卷(选择题)1.2011年2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讯: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进行了灵活的斗争,毛泽东说:“这次斗争表现了国民党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地位的提高,形成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发生某种变化的关键。
”有人认为事变后形势将是1927年“四一二”政变的重演,国共合作快要破裂,内战可能爆发。
但事实上并未出现人们想象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以斗争求团结B.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C.苏美英等国给国民党施加压力D.爱国民主人士的反对【答案】B【解析】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民政府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从而使国共合作得以继续维持。
2.《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这表明()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矛盾;“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不允许他人知道皇帝所处之地,保持皇帝的神秘性体现的是皇帝行踪神秘化,是法家思想“术”的体现目的是维护皇权。
3.明朝嘉靖进士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录了家乡杭州的一则故事“(张毅庵)购机一张,织诸色幣(幣:缯帛),备极精工。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后四祖继业,各富至数万金。
”这个故事最能反映杭州()A.成为棉纺织业中心B.丝绸业迅速发展C.商业迅速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材料解读与综合应用能力。
解题关键在时间和材料信息,时间明朝嘉靖年间,材料内容是杭州张家织机有二十多,肯定是招人做工,雇佣关系。
A项与实际不符;BC两项本身正确,材料不能准确反映的这两项的信息。
4.德国总理施罗德在2004年6月6日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讲话:“在德国,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罪责,并严肃地承担这一历史责任。
”德国领导人的态度有利于()①遏止德国新纳粹主义②欧洲一体化的发展③德国社会正常发展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德国经过民主改革,彻底放弃法西斯主义,走和平发展崛起的影响,德国放弃法西斯主义与欧洲多国冰释前嫌,合作加强,既有利于德国的正常发展,也促进了欧共体、欧盟的形成,还有利于防止德国旧法西斯复活新法西斯的出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答案是D。
5.1998年4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总统排名表:历史的评判》的文章,九位研究美国总统的历史学家把20世纪的17位总统按政绩优劣进行排序,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期1933—1945年)为第一名,历史学家对其评语是他“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他主要改变了美国()①传统的经济政策②民众的生产生活处境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④对苏政策的基本原则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材料分析的能力和评价人物的方法。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由自由经济政策向政府宏观调控转变,采取的福利政策和限制过度压迫的政策使民众的生产生活处境有所改善,三权分立的体制没有改变,对苏政策的原则也没有改变,所以答案为A项.6.据《读卖新闻》报道,美国时间2010年9月24日下午,日本首相菅直人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发表演说,再次提出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这表明菅直人首相()A.积极承担大国的国际责任B.为日本政治大国化铺路C.欲与俄国进行军事上抗衡D.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材料分析能力和对时代特点的把握。
日本提出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说明现在的经济大国日本的国际地位低下,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演讲反映了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谋得做准备活动。
7.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依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各种季节的规律”可知选项C正确。
8.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表明()①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②理性对待儒家思想的具体内容③早期启蒙思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彻底否定孔子的思想主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4【答案】C【解析】组合类选择题可以采取排除法,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正统地位得到巩固,①错误,李贽主张不能全部认为孔子的主张是正确的,○4错误。
9.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如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派出飞虎队到中国来参加对日作战,为中国战场提供战略物资等方面的物质援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B.二战全面爆发后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C.中美等国共同签署加强合作的《大西洋宪章》D.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决定了中日战争的结局【答案】B【解析】由于中美等国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因此加强对中国的援助有利于整个战争的发展朝着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切身利益。
10.2011年3月以来,日本福山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日本本国的蔬菜、海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等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日本在其他国家的产业链由于本土生产环节的停产或减产也受到了重大影响,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理应受到遏制B.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C.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日益丧失D.日本是具有决定世界经济走向的能力的经济大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显示的是核泄漏之后影响经济的连锁反应,C项与之符合。
B项正确但与题干主题的对应性不够明确,题干侧重考查事件之后对经济的影响。
D项错误。
11.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歌颂的歌曲的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答案】B【解析】红歌的范围虽广,但《十送红军》对中共领导的军队的称谓决定了应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歌曲,此时中共在南中国开辟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长征,歌曲唱出了人民对红军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12.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周杰伦一曲《兰亭序》将中国文化的精粹书法艺术与现代的高科技有机结合,演绎了一种新的艺术风味。
这首歌取材于下列哪位书法家的作品()A.王羲之B.王献之C.欧阳询D.张旭【答案】A【解析】《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3.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世界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志士。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A.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的具有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B.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通过武装起义开启了反清的新时代C.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就是清帝退位,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14.朝韩冲突发生以来,朝鲜半岛局势一度紧张。
国际上对中国的举措产生了种种怀疑和猜测,但中国国家领导人则明确表示中国绝对不会进行第二次“抗美援朝”战争,这表明了()①朝韩矛盾属于朝鲜半岛内部问题,中国不会干涉其内政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③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任务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朝鲜不提出邀请中国不可能擅自行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③○4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即可。
15.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我国革命()A.排满反清相结合B.反帝反封相结合C.民族民生革命一体D.民族民主革命一体【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把材料的两句话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答案,孙中山要把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结合起来。
材料不涉及民生内容。
16.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月19日一举解放大陈岛的外围据点一江山岛。
当日,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由联合国斡旋,台湾海峡“停火”建议,他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把福摩萨(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和‘红色中国’看做是分开来的独立国家,互相保证安全以解决台海危机的办法”,是“不断加以研究的若干可能性之一”。
可见,这里的“停火”实际上是()A.调节国共矛盾,维护台海和平B.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C.推行冷战政策,维护美国利益D.压制台湾,缓解与新中国关系【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是,1955年艾森豪威尔的讲话“把福摩萨(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和‘红色中国’看做是分开来的独立国家”在此基础上两岸“停火”;此时中美关系是对抗,排除A项;C 项是冷战,地区是欧洲;缓解与新中国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末,排除D项。
17.下图是1985年9月23日《时代》封面。
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根据邓小平两侧不同的画面,对这期标题“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正确分析是()A.中国开始远离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中国摆脱了阶级斗争为中心道路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是考生理论方法应用考查,考查考生辩证分析问题能力,阶级分析法等,从画面看,邓小平两侧不同的画面反映了毛邓不同时期的特点,邓小平时代摆脱了阶级斗争,经济建设的核心,现代化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