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07) 自1969年到2007年的时间段内,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工作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突出的得主和他们的贡献:1.Ragnar Frisch和Jan Tinbergen(1969年):他们是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Frisch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贡献包括了宏观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的发展。
Tinbergen则是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为实证经济分析提供了基础。
2.Paul Samuelson(1970年):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方面,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个分析导向的引论》被广泛用作经济学教材。
ton Friedman(1976年):他是自由市场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贡献主要包括货币理论和政策以及对自由市场的辩护。
他是“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论”。
4.Amartya Sen(1998年):他是一位印度经济学家,也是社会选择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重要贡献者。
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人类发展和贫困问题上,他提出了“能力观念”的概念,强调人的能力和自由对发展的重要性。
5.Joseph Stiglitz(2001年):他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也是信息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他的工作主要涉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分析,他的著作《全球化的陷阱》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6.Daniel Kahneman(2002年):他是以色列裔美国经济学家,也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决策理论和心理学领域,他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的偏差和误判。
7.Robert Shiller(2013年):他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也是资产定价和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
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女,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
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
2023年10月9日,克劳迪娅·戈尔丁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劳迪娅·戈尔丁的主要成就戈尔丁主要从经济理论出发,结合大量的经济史数据来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其研究特点是,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过去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问题,以便得出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她在性别歧视、教育发展史和工资结构差距演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克劳迪娅·戈尔丁所获荣誉2020年9月23日,入选科睿唯安公布的2020年度“引文桂冠奖”名单。
获奖原因:对劳动经济学的贡献,尤其是对女性和性别收入差距的分析。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以表彰其“推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
克劳迪娅·戈尔丁研究方向戈尔丁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女性劳动力、收入方面的性别差距、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教育和移民。
她的研究大多是从过去的角度来解读当下,并探究当前关注问题的起源。
克劳迪娅·戈尔丁人物经历1946年,克劳迪娅·戈尔丁出生于美国纽约市。
1967年,获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71年—1973年,任威斯康星大学助理教授。
1972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3年—1979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
1979年—1990年,历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教授。
1992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20XX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多久评选一次?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 约翰纳什(John F.Nash)
公共经济评论 2008年第5期
约翰纳什(John F.Nash)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
约翰•纳什美国人,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西维吉尼亚州勃鲁费尔,1950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博士学位,1951年至195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数学中心任职。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国际公认的博弈论创始人之一。
长期以来,纳什主要在纯数学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其数学成就十分显著。
他对经济学研究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对策论上,他阐明了合作与非合作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著名的“纳什均衡”。
由于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1994年与泽尔腾、哈萨尼一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奖。
纳什的主要著作有:《非合作博弈》(1950)、《博弈论文集》(1996)。
执行主编:张文春。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汇总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章
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章摘要:1.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2.获奖理论及其贡献3.获奖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4.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启示正文:一、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艾伦·迪莱克特(AlanA.Alkin)、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和加拿大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Pissarides),以表彰他们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二、获奖理论及其贡献1.艾伦·迪莱克特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在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领域。
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如外部性内部化、医疗保险市场失灵等问题的解决办法。
2.让·梯若尔是产业组织理论领域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涉及公司治理、金融监管、网络经济等多个方面。
他提出的公司治理模型和金融监管框架,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3.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就业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
他提出了搜索和匹配理论,为解释失业现象、劳动力市场调整等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获奖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1.我国在医疗保险改革方面借鉴了艾伦·迪莱克特的理论,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保险体系的效率。
2.让·梯若尔的金融监管理论在我国金融改革中得到了体现,如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3.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的搜索和匹配理论为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如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四、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启示1.关注现实问题:经济学研究应紧密结合现实,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跨学科研究:借鉴其他学科成果,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经济学研究的创新性。
3.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开展合作研究,提高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诺贝尔经济学大师们的著作
诺贝尔经济学大师们的著作时间:2010年09月07日作者:经济系点击:119次第一届获奖者:1969年12月10日第六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荷兰经济学家丁柏根因创立计量经济学,运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活动而共同获得首次设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简·丁伯根——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著作:《美国商业循环,1919-1932》《英国的商业循环,1870-1932》《经济政策中的集中和分散》《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文选》第二届获奖者:1970年12月10日第七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森因对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A·萨缪尔森——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著作:《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第三届获奖者: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库兹涅茨——GNP之父著作:《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商品流量与资本形成》《国民收入及其构成》《1869年以来的国民总收入》《经济的变化》《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美国经济中的资本》《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的经济增长》《人口、资本和增长》《增长、人口和收入分配》第四届获奖者: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阿罗因一般经济平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希克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式的创建者著作:《工资理论》《价值与资本》《需求理论的修正》《经济史理论》《动态经济学方法》肯尼斯·阿罗——帕累托最优&不可能性定理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存货与生产的数学理论研究》《公共投资、报酬率与最优财政政策》《组织的限制》《肯尼斯·阿罗论文集》(六卷本)第五届获奖者: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
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里奥尼德•赫维克兹(Leonid Hurwicz)、埃克里•S•马斯金(Eric S. Maskin),和罗杰•B•梅尔森(Roger B. Myerson)三位美国学者。
由赫维克兹开创并由马斯金、罗杰-B-梅尔森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极大地加深我们对优化分配机制属性、个人动机的解释、私人信息的理解。
这种理论使我们能区分市场运作良好的市场和运作不良好的市场。
它帮助经济学家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规则体系和投票程序。
机制设计理论今天已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政治学的一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
费尔普斯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增进了人们对经济政策长期和短期影响关系的理解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斯切林,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4年出生在挪威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
这两位经济学家因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获奖。
他们的研究工作解释了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
他们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赫内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2008-04-24 21:26:38| 分类:经济阅读1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一)阿马蒂亚·森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将授予现任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以表彰他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森的研究领域和兴趣十分宽泛,但他主要是一位发展经济学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路径和消除饥馑、贫困和不平等、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增进和会选择等问题的研究。
他曾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专门研究过印度、孟加拉、埃塞俄比亚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他曾经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当地实践之中,并且试图影响当地政府的决策。
森在衡量贫困程度方面把收入分配与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起来,他的研究特点是把哲学思辨及其观点融入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在发展中国家案例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经济学的分析,因此他被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形象地比喻为。
我们经济学界的良心。
传统经济学在研究社会福利时,通常只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森认为这种研究视野过于狭窄。
他改进了社会选择理论,把经济社会的个人,尤其是贫困人口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探讨社会福利如何受到政府或团体决策的影响。
他利用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其它指数,着重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瑞典科学院高度赞扬他。
将经济学与哲学手段融为一体,从道德的角度和范畴探讨极其重要的经济学与社会问题。
一、森在社会选择、福利分配与贫困问题研究方面的贡献阿马蒂亚·森在福利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方面作出了几项关键性的贡献,他的贡献跨越了从社会选择的公理性理论(Axiomatic Theory)和福利指数与贫困指数的定义,到有关饥馑的经济性研究的广泛领域。
这些专题是以对于分配问题的总体兴趣和对社会中最为贫困的群体所具有的独特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完整word)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获奖原因(1969~2011)1969。
1。
31)1903。
4.12~1994.6.9),因发展和应用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而共同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因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2年~1989.5。
20)和经济学家。
8.23~)因“在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上的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
5~1999.2.5)因在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年。
6~1987。
5。
17);新自由主。
8~1992.3.23).因对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互相依赖性的敏锐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1912.1。
19~1986.4.7斯(1910.8。
28~1985。
2.26)。
他们因在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
31~2006。
11。
16)。
因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以及稳定性政策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1899。
4。
23~1979.8.31907.6。
23~1995.12.22)。
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
15~2001.2.9)。
1979年, 。
4。
30~1998。
2.26)。
1.23~1991。
6.15)。
因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因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经济政策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11918.3.5~2002.3.11)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及简介
1996 詹姆斯·莫里斯1936年生于英国 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威廉·维克瑞1914-1996,生于美国 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5 罗伯特·卢卡斯1937年生于美国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托马斯·谢林现年84岁,美国公民。他1951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教学长达20年,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并获得退休名誉教授的称号。之后他还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经济系担任教授,并获得退休名誉教授称号。他教授的课程除包括经济学理论外,还涉及外交、国家安全、核战略以及军控等多方面。 谢林重要的理论著作包括《冲突战略》、《武器与影响》等,其中前者是相关领域中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运用在经济学分析中,在外交、军事领域也深有影响。
1994 约翰·纳什1928年生于美国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德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约翰·海萨尼1920年生于美国
莱因哈德·泽尔腾1930年生于德国
1993 道格拉斯·诺斯1920年生于美国 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1990 默顿·米勒1923-2000,生于美国 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哈里·马科维茨1927年生于美国
威廉·夏普1934年生于美国
1989 特里夫·哈维默1911年生于挪威 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88 莫里斯·阿莱斯1911年生于法国 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解读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乔治·斯蒂格勒
❖ 他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 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拉尔·德布鲁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卢卡斯
❖ 他倡导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 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 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瑞
❖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 论述;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 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米尔顿·弗里德曼
❖ 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 性收入假说。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德与戈特哈德·俄林
❖ 他们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 了开创性研究。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赫伯特·亚·西蒙
❖ 他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 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 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
万青整理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
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 学模式建造者之父。拉 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 量学的奠基人,他发展 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 进程。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安·萨默尔森
❖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 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 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 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詹姆斯·布鲁克斯·巴斯克(James Buchanan Bashk)是一位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出生于美国布雷肯尼亚州,1886年取得了研究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的主要著作是关于垄断理论的,他认为政府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来控制市场价格,同时不影响贸易的开展。
他也着迷于以普遍性的财务原则支持社会和政治中的经济秩序。
197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詹姆斯·布鲁克斯·巴斯克对经济学极具影响力,他强调“负责任”和“公正”,以及社会政治体系中的经济秩序。
他曾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政府行为的定义”,提出了政府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阶段应该扮演的不同角色。
他的著作和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他被颁发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詹姆斯·布鲁克斯·巴斯克的作品仍然受到尊重,他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
他的作品和理论促进了社会发展,他也常常被认为是经济学之父。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简介(至2006年)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简介(至2006年)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1936年生于英国 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威廉·维克瑞1914-1996,生于美国 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197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迈伦·斯科尔斯1941年-1961年获McMasler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芝加哥MBA学位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桑蒂克尼坦曾就读于加尔各答大学、剑桥大学。
195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德尔193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曾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进行了分析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 赫克曼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
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
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L-麦克法登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
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蒂格利兹(Joseph E. Stiglitz )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
提升思维认知的书
1.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这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详细介绍了我们思考的两种方式:快速直觉式思考和慢速分析式思考,并探讨了这两种思考模式对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产生的影响。
2. 《黑天鹅效应》(The Black Swan)- 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这本书讨论了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对我们生活和决策的影响。
塔勒布探讨了我们对随机事件的误解,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以更好地应对未知的风险和机遇。
3. 《刻意练习》(Peak)- 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和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这本书探讨了成为专家所需的刻意练习的概念。
作者通过研究大师级表现者和专业运动员,揭示了实践和反馈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和技能,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练习策略。
4. 《系统思考》(The Fifth Discipline)- 彼得·森格(Peter Senge)这本书介绍了系统思考的概念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作者强调了系统性思考在组织、团队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工具和框架来应对系统性挑战。
5. 《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这本书以全球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的发展,并探讨了我们作为物种的特点和成就。
通过回顾人类历史,这本书提供了对人类思维和文化的深刻洞察,从而拓宽了我们的认知边界。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西蒙・库兹列茨 他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 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 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 大贡献。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安・萨默尔森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 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 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 的全部领域。
/fortune/2009-12/24/content_12694024.htm(第 4/4 页)[2010-3-1 17:15:19]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德与戈特哈德・俄林 他们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 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 性研究。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米尔顿・弗里德曼 康托罗为奇创立享誉全球的 弗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 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 说。 线形规划要点,对资源最优 分配理论做出贡献。美国人 库普曼斯将数理统计学成功 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贡献。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弗・冯・哈耶克和纲纳・缪达尔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 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 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 的互相依赖。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 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 式建造者之父。拉格纳・弗 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 人,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 析经济进程。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华西里・列昂惕夫 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 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 中得到运用。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和约翰・希克斯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 论和福利理论。 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和佳林・库普曼斯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瑞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 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 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 理论的论述;后者在信息经 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罗伯特 默顿 索洛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鉴于罗伯特·索洛对增长理论做出的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 力的投入,1987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一名职业经济学家,索洛大部分研究重点放在了促进对经济增 长机制理解的工作上。他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成就而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人称 “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是美国经济学会设立的用于表彰对经济思想和知识做出重 大贡献的中青年经济学家。
从1949年起,索洛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50年任统计学助教,1954年升为教授。他时常在麻省理工 学院做定期讲演。在此期间,曾于1963——1964年应英剑桥大学之聘,出任马歇尔(Marshall)讲座的讲师; 1968——1969年聘为牛津大学伊斯曼(G.Eastman)讲座教授。索洛除了做教授外,还在学术界和政界兼职。他 1975——1980年担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董事,后出任该银行董事会主席。在肯尼迪总统任内,任白宫首席经济 顾问。在约翰逊总统任内,任收入委员会主席。1968年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1979年任会长。1973年至今任麻 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研究成果
资本理论研究
增长理论研究
新古典派模型
增长理论研究
罗伯特·默顿·索洛索洛主要因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对资本理论和增长理论的开拓性研究而著名,但是 近年来,他也对宏观经济分析和非再生资源经济学做过可能不太决定性的贡献。他的众多的论文中的两篇:《对 增长理论的贡献》,载于《经济学季刊》1956年2月号,和《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载于《经济学与统计学 评论》1957年8月号,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经典之作;并且,他对增长理论的持续兴趣可以他的中级教 科书《增长理论:一种说明》(天津大学出版社,1969年)为证。早年,他曾与多夫曼和萨缪尔逊合写过《线性 规划和经济分析》(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58年)这本著作在五十年代后期为把战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介绍 给年轻的经济学家而做出了大量努力。 《对增长理论的贡献》是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型(参阅Domar, E..D.;Harrod,R.F.)的第一个"新古典"翻版,因为在索洛的模型中,资本与劳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结果,经 济的长期增长路径是充分就业的路径。类似地,《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标志着所谓"增长的资源因素说"的诞 生(参阅Denison, E.F.),这很快导致了一系列对总生产函数的几乎无止境的估计试图区分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增加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索洛继续在若干别的文章中创立了"同批产品的增长模型",在这种模型中, 资本不仅用它的规模、而且用它的年龄结构来测度,新资本贷物比旧资本贷物被算作更多的资本。
1990-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年度照片简介获奖缘由
1994 约翰·纳什
1928年生于美国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德贡献对博弈论和
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约翰·海萨尼
1920年生于美国
莱因哈德·泽尔腾
1930年生于德国
1993 道格拉斯·诺斯
1920年生于美国
……
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
罗伯特·福格尔
1926年生于美国
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2 加里·贝克
1930年生于美国
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
1991 罗纳德·科斯
1910年生于英国
……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0 默顿·米勒
1923-2000,生于美国
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哈里·马科维茨
1927年生于美国
威廉·夏普
1934年生于美国
……。
诺贝尔经济学奖书籍
诺贝尔经济学奖书籍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全球经济研究领域最高荣誉之一,自1969年起每年颁发。
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涉及广泛的经济学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公共经济学到国际经济学,从行为经济学到发展经济学。
以下是几本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关的书籍推荐: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故事》(The Nobel Prize Winning Discoveries):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伊莱·布洛德。
该书介绍了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来获奖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经济学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与传奇》(A History of the Nobel Prize Economics):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克·布拉德福德。
该书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和背景,以及获奖者和他们的研究成果。
3.《经济学家的诺贝尔奇迹》(The Miracle of the Market:The Economics of the Nobel Prize):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和记者迈克尔·劳伦斯。
该书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和意义,以及获奖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对经济学的贡献。
4.《行为经济学的奇迹》(The Miracle of Behavioral Economics):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
该书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以及行为经济学家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方面的贡献。
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Nobel Laureates inEconomics:Their Contributions and Impact on Contemporary Thought):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乔治·库柏。
该书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对当代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总之,这些书籍都是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获奖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不仅对经济学研究者和学生有帮助,也对一般读者理解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和趋势有启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介绍之一
拉格纳·弗里希(1969)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1895年生于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
1969年与简·丁伯根共同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
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由于其在经济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做出的贡献,1969年,他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1年弗里希获意大利林西国家学院安东尼奥·弗尔特林纳里大奖。
他是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美国科学与技术协会、美国经
济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经济学会通讯院士,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博士。
主要学术贡献
弗里希作为经济计量学“三合一”的开山之祖而最负盛名。
“三合一”即把经济理论、数理方法和统计学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中。
经济计量学是弗里希创造的一个名词,而他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影响。
效用、需求分析、指数和生产理论
弗里希的一些早期文献论述了效用理论和指数理论的基本原则。
他的早期论文《经济理论中的消费问题》(1926)探讨了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公理。
他假定订购一种商品转向订购另一种商品是有序的,由此他推导出一种效用函数,这是惟一适合递增线性转换的函数。
除了研究效用函数外,他也承担了测算实际效用的开拓工作。
这一研究成果在他的《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 32)一书中得到体现。
后来,经济学家们偏爱测量效用的普通方法而不是他的基本效用函数。
在1936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一般经济理论的年度评述:指数问题》中,弗里希进一步阐述了这样的思想,即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价格指数能够被成本率限定以达到特定的效用水平。
弗里希的另一个早期的重要研究,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核心的生产理论领域方面。
这一研究最后引导他创立了著名的数学规划,即不必受最小(或最大)限制因素所约束的最优化学科。
学术生涯的后一阶段,他转向需求分析,并在1959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在具有多种成分的模型中测算所有直接的交叉需求弹性的完整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货币的边际效用可以依赖于价格水平,并且需求弹性与货币弹性(货币边际效用弹性)之间具有简明的关系。
经济动态学
授予弗里希和丁伯根诺贝尔奖时,诺贝尔评选委员会特别参考了他们的有关经济动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是弗里希通过用经济观点来解释经济周期时发现的一个领域。
他早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认识到,光用加速原理不能解释经济周期的高层转折,不同经济周期的转折点的经验性比较也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动态关系,而需要用一个完全动态系统来加以解释。
他的经典文献是1933年发表的《动态经济学的传播和推动问题》一文。
该文指出一个经济周期能够通过一个持久性随机振动模型进行解释,他建议最好是一种熊彼特式的模型。
这个模型与凯恩斯的经济周期和宏观动态分析有某些相似性。
后来,他对此作了更具体的阐述。
弗里希1936年发表的《论均衡和非均衡概念》一文在该领域进行了另一个重要的创新,为动态经济学方法论的建立和有关术语的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
有关动态经济学方面的其他研究成果还包括:《论解决经济学中出现的混合差和微分方程的技术问题》(1935)、《银行活动中的反周期管理方法》(1936)、《两
个经济变量的图示分析》(1937)和《经济周期理论要素的一般分析》(1947)等。
经济计量方法论
估计经济关系的方法的选择对弗里希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他从观察中认识到,经济学家通常不得不进行“被动观察,当一个巨大的决定系统中的所有方程实际上已经被同时运用时,调查者对发生的事物的观察必定受到限制”。
这个“观察”有两个含义。
第一,有鉴于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是一个独立变量的自然选择,那么,在经济关系的估计中不必这样做。
结果,古典回归分析的独特估计者不再受到赏识。
第二,当系统中的所有方程被相互联系和同时运用时,弗里希承认k维变量之间的关系处在一个受限制的变量域中——不受限制的只有k-1维,但这种情况甚少。
这意味着在任何经济关系中要分离不同变量的影响是困难的。
弗里希在《供求曲线的统计结构存在的圈套》(1933)一书中阐述了第一个问题。
他考虑一个二维的价格和数量分布图应该怎样被解释,作为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抑或两者间的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在他的古典著作《运用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1934)中加以阐述的,该书进一步体现了他的一些未发表的文稿的思想。
经济周期的动态模型
弗里希的模型有三个关键要素:有关资本起动消费增长的加速机效应;资本起动与资本完成之间的酝酿期;消费与库存现金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要素是弗里希能够建立起经济周期的动态模型的基础。
这个模型由混合的差分—微分方程构成,这比稍后的动态模型中标准的差分或微分方程更难解决。
弗里希没有回避这个技术难题,而是着手把它们处理了。
每个要素在模型中均起关键性作用。
但是,像弗里希观察到的那样,周期几乎恒定衰减,以至于倾向于瓦解,这个与实际存在的周期不衰减并不相符。
不过他认为,主要模型对“传播”问题(振幅系统的结构特性)提供了一个满意的解释,只是没能解释“推动问题”(振动系统的源流)。
对存在持续性周期的解释方面,弗里希强调经济关系中随机干扰的重要性。
实际上,他的分析在某一个要点上与熊彼特的创造性分析有关,熊彼特的分析也强调了振荡体系本身是该体系产生振动的根源。
弗里希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对经济周期的广泛研究中是有意义的。
正像安德维格所阐述的那样,早期的经济周期研究分成两个阵营:米切尔的制度经验学派和凯恩斯的理性学派。
弗里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研究成果实际假设了一种不同的研究方案。
他并不满意用纯理性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那种方法没有把统计材料与他们的理论结合起来。
同时,
他对制度学派的经验研究也感到灰心丧气,因为这种研究“如果不靠理论分析加以阐述将一无所获”。
鉴于这种情况,弗里希把经济计量方法应用到经济分析中。
他试图把经济、数学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阐明经济问题。
目前,弗里希有关传播和推动问题的论文,在非数理经济学家和建立了经济周期的研究学派及其拥护者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
主要著作
弗里希精力过人,著述等身。
但是,他从来不关心自己研究成果的出版,他最关心的是弄清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旦这些问题获得解决,他便迅速着手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不忙于把自己的手稿细加推敲,拿去出版。
因此,从1926年以来的近50年中,他公开发表的论著目录虽然有约160多项,但其中专著却寥寥无几。
弗里希对经济学的贡献大部分表现在各大学的讲演、教学讲义和各种手稿中。
据说,仅其手稿一项就重约2吨多。
1965年,为了庆祝他70岁的生日,他在奥斯陆大学的学生和同事,把他的论文汇装成27大册,共6500页,作为寿礼献给了他。
他的另外两本重要著作:《定量、动态政治经济学》和《经济计划研究论文集》都是论文集,是他1973年逝世后由他的学生和支持者分别于1974年在匈牙利、1976年在荷兰出版的。
弗里希虽是经济计量学的创始人,但他生前没有出版过经济计量学的专门著作。
他的这个特点反映了他在科学研究中勤于探索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精神。
弗里希的主要著作有:
《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32);
《动态经济学中扩散问题的冲击问题》(1933);《运用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1934):《生产理论》(1965年);
《定量、动态政治经济学》(1974);
《经济计划研究论文集》(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