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doc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基础知识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能量的相互转化1.各种形式的能量有:电能、热能、化学能、生物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光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原子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能量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包括“消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能量”。

能量的转化普遍存在,如动能转化为势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生物能转化为势能,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等。

二、能量转化的量度(1)1.做功是表示能量转化的多少。

2.做功的两个必要出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4.功的公式:W=F ·S (功=力×距离),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 :物体在F 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5.功的单位:焦耳,简称为“焦”,符号为“J ”,1焦耳=1牛·米重要提示:1.物体做功的多少,只与F 和S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具体的运动状态(是而匀速、变速)无关,与是否受摩擦(即物体表面是否粗糙)等因素也无关。

2.F 和S 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时间内所作用的力和移动的距离)。

3.讨论:塔式起重机下挂重物,当重物静止不动,匀速向上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三种情形中,钢索的拉力是否做功。

说明:做功时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三、能量转化的量度(2)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量。

(能量转化的快慢)2.功率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公式:P = ,P = F ν。

4.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重要提示:1.功率大小是由W 与t 共同决定的,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功率大。

利用其变形公式P= F ν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汽车上坡时要减速而加大油门,其解释为:当P 一定时, F 与ν成反比,汽车上坡时,由于发动机的功率一定,司机采用降低速度的方法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的缘故。

科学 第三章7~9节知识要点(浙教版九年级上).doc

科学 第三章7~9节知识要点(浙教版九年级上).doc

第七节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3.电热器(1)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加热设备。

(2)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4.焦耳定律:(1)文字叙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数学表达式:Q=I2Rt。

(3)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方法:①Q=I2Rt是焦耳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任何导体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由此公式来计算。

②对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像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等。

电流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由Q=U2/Rt,Q=UIt推导公式来结算。

第八节1.原子结构: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带正点)、中子(不带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能:原子核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

3.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链氏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4、原子弹及核潜艇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氢弹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

5、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通过可以控制的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一些发射性物质,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第九节1.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基础知识复习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基础知识复习 浙教版

第三章复习大纲第一节:能的相互转化大量事实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转移,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与“获得能量”,实质上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或称物体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括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国际单位:焦耳(焦),字母表示: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说明:物体之所以能够做功,是因为它具有能量,物体做功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故可以用功来描述物体能量的改变,故功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是一样的,都是“焦耳”。

5、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功率反应了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P=W/t 单位:瓦特(瓦)字母表示:W,常用单位:千瓦(KW)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说明: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固定不动的点。

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l2/l1F2,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多少倍,则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即在阻力乘以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4、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种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种。

①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使用定滑轮的好处:虽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②动滑轮:滑轮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九年级科学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三章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和性质1. 原子和化学元素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

常见的化学元素包括氢、氧、碳等。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分类和归纳元素。

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组成,周期表示原子序数增加的顺序,族表示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

3. 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原子以简单整数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分子是构成化合物的最小单位,分子由不同元素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组成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二、机械运动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快慢和方向。

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变化速率。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说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和力的作用点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是施加力的物体上直接与被施力物体接触处的点。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三、声、光和电1. 声的传播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声的传播需要具备振动源、介质和接收器。

2. 光的传播光是由物质发出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需要具备光源、介质和光的接收器。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探究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九年级上的科学课程中涵盖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其中第三章是一个关于物质的学习篇章。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的探究,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铁、非金属元素氧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等。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以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和果汁等。

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因物质的含量和比例而有所不同。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或行为,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比如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熔点、沸点等。

通过观察这些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别。

化学性质则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发生燃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等。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别物质。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形态或状态上的改变,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

比如融化、凝固、沸腾等。

这些变化是可逆的,物质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伴随着原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改变。

比如燃烧、腐烂等。

这些变化是不可逆的,物质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我们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以及能量的变化。

4.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的第三章主要涉及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

1. 物质的纯度与杂质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净物质的比例。

纯度越高,物质中的杂质含量越少。

我们常使用的食盐就是一个例子,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的食盐,纯度要高于自然界中的盐矿石。

这一知识点可以引申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提高物质的纯度?对于固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

而对于液体和气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蒸馏、析出和洗涤等方法进行纯化。

2. 固体杂质的分离对于固体杂质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是溶解、过滤和结晶。

首先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使杂质和溶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过滤将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最后将溶液加热至溶剂蒸发,进行结晶,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

3. 凝固点凝固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的温度。

对于纯净物质来说,凝固点是固定的。

而杂质的加入会对凝固点产生影响,导致凝固点降低。

这是因为杂质在溶液中会干扰晶体的结构形成,从而影响凝固点的温度。

这个概念可以和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如在冰冻食品的制作中,添加了一定的防腐剂和抗结晶剂,使得食品的凝固点降低,从而延缓了冰冻的过程。

4. 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一种学习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使其可以被人眼观察到。

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微生物等方面,显微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的透射和反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较大的细胞和物体。

而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微观结构。

除了常规的显微镜,还有一些特殊的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它们在特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荧光显微镜在生物科学中的细胞标记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概念。

科学九年级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第三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我们可以不断地认识世界,探索其规律和变化。

在九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第三章讲述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火的本质和燃烧过程火是一种在适当的条件下,燃烧物质所释放出的可见光和热能。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燃烧是氧化反应的一种,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才能发生。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能量。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其转化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形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紧密排列,几乎不发生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可以流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间隔较大,可以自由运动。

在适当的条件下,物质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固体可以通过加热变为液体(熔化),液体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变为气体(汽化),气体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强变为液体(液化),液体可以通过降温变为固体(凝固)。

这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三、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热能通过物质内部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递。

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和振动,热能在物质内部的传导。

热对流是指流体中的热量通过流动的方式传递。

流体中的分子因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形成对流环流动,将热能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

四、热辐射和太阳能利用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热量。

不同温度下的物体会发射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电磁波,这种辐射的能量被称为热能。

太阳能是宇宙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地球上各种生物和物理过程都与太阳能有关。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电力的产生和热能的利用,如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利用太阳能加热水。

五、化学能转化的能量守恒化学能是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销毁,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九年级科学 上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学生)

九年级科学  上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学生)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2.人造卫星:2.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3. 胶片感光成像:3.特技跳伞:4.森林火灾:4.植物生长:5.水电站(工作时):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 .功的单位: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3)功率的计算公式:(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 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4、杠杆平衡原理:,即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2)L1<L2时,叫,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3)L1=L2时,叫,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2)动滑轮是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

η=W有用/W=Gh/FL×100﹪(5)W总= W有用<W总η 13.研究杠杆的平衡(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第三单元(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常见的能有: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总称机械能)、内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电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二节能量的转化和度量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 W=Pt W=Gh(提起重物)4、功的单位是牛·米,其专用名称叫焦。

5、功率描述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定义:物体在单位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6、人步行的功率约70瓦,表示:每秒钟人做功约70焦。

7、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v表示速度,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时)8、功率的单位是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叫做支点;(2)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动力;(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阻力;(4)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5)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3、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叫做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 l1=F2 l2表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杠杆的类型及特点:(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能省力,但要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能省距离,但要费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6、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7、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9、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10、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九年级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知识点第一部分:人类与地球人类与地球是紧密联系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是由大量的物质组成的。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性质,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以及我们对地球的影响。

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岩石、水和气体组成。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2.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有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指的是从地壳中开采出来的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如水力能、风能和太阳能)。

生物资源包括人类所依赖的各种动植物。

3.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的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枯竭。

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气候系统的紊乱。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

1. 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森林可以保持水源,稳定气候,减缓洪水的发生;昆虫可以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繁殖;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维持土壤的肥力。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限制过度捕捞和非法砍伐来保护海洋和森林资源。

我们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转向可再生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推广可持续农业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科学第3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第3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第3章知识点第1节: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狩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等。

2.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数量和种类。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措施包括保护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特殊生态系统。

3.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措施包括保护野生种群、开展基因库建设和避免基因污染等。

第2节: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改变。

进化理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1.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物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证据表明,物种是通过累积小的适应性变化而逐渐进化的。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3. 社会性进化:在社会性生物中,个体的适应性特征与其对整个群体的贡献相关。

社会性进化解释了群体合作和竞争的现象。

第3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均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理解生命活动和维持生命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负责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胶状物,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

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和物质运输的场所。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包含DNA,并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4. 细胞器: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负责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和功能的实现。

第4节: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变异是指基因和表型的差异。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章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章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章第三章科学实验与观察科学实验与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验证假设、发现规律,推动科学进步。

本章将介绍九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实验和观察方法。

一、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特点。

实验中需要用到酸和碱的指示剂,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的步骤包括取定量的酸和碱溶液,逐滴加入碱和酸溶液直至颜色的变化停止,通过计算出所需的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二、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可以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显微镜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其中光学显微镜适用于观察透明的细胞结构,而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观察更为微小的细胞结构。

观察细胞需要先进行固定、切片和染色等处理,才能得到清晰的细胞结构图像。

三、热传导实验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通过热传导实验,可以研究热传导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热传导的速率和效果。

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如保持传热物体的形状和材质不变,确保传热介质的稳定等。

四、花色变化观察花色变化观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植物花色具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由于花瓣中的色素分子的存在,有些是由于花瓣细胞中的气孔打开或关闭导致的。

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花色的变化,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五、水的沸腾实验水的沸腾实验是研究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之一。

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液体水开始变成水蒸汽。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水的沸腾过程,并了解沸腾的原理和条件。

实验中需要使用热源加热水,然后通过温度计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科学实验与观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验证已有的理论和假设,也可以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细胞与遗传在九年级科学课程中,细胞与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单元,涵盖了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以及基因的传递等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探索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以及遗传的奥秘。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吧!一、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在生物学中,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我们身体中的每个器官、组织,甚至是细胞本身都由细胞构成。

细胞的结构非常复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层,它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了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是细胞的主体部分,包含了细胞器、细胞器的基质以及溶质。

而细胞核则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紧密相连,它们相互配合,完成细胞的各项活动。

二、细胞分裂:生命的继承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或更多的细胞。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也是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的必要过程。

常见的细胞分裂有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成一个鞘和纺锤体,通过减数分裂生成两个细胞。

这个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复制,然后在纺锤体的引导下均匀分配给两个新细胞。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直接通过核裂变形成两个细胞。

这种分裂方式适用于原核生物,它们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三、基因:遗传的密码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

每个基因携带着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功能。

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基因的组合和突变,生物体的性状会发生变化。

基因传递是指父母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通常,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由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共同决定的。

有些性状是显性的,当遗传到后代时会表现出来;而有些性状则是隐性的,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来。

通过遗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

四、克隆技术:科学的突破克隆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科学技术,它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基因操作实现对生物进行复制和改造。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整理

能量的转化及守恒1.能量转化的普遍性(1)雪山上奔驰的汽车被快速滑落下来的积雪推翻并淹没,积雪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电能靠太阳能转化而来。

(3)火山地带的热泉水向外喷出的能量多由地热能转化而来。

(4)青蛙从地上跃起,捕获害虫的能量是由生物质能转化的。

大量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互相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互相转移。

所谓“消耗能量〞“应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本质上就是能量互相转化或转移过程。

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更总伴随着能量的互相转化。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各种能量之间都可以互相转化,同种能量在不同的物体上可以发生转移。

(1)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激光切割金属——光能转化为内能;(3)绝技跳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水电站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植物生长须要阳光——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生物化学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内能;(7)后面的球将前面的球装走——后面球的动能转移到前面的球上;(8)热传递——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识别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法(1)从能的形式变更上区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假如某物体有能量增减,并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发生了变更,这个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假如某物体的能量有增减,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更,这个过程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2)识别物体的能量转化成了什么能量时,首先要确定物体原来具有什么能量,后来哪些能量有增减,再根据现象分析削减的能量到哪儿去了,增加的能量从哪儿来。

4.能量广泛地联络着各种自然现象(1)摩擦生热:摩擦属于机械运动,生热及热现象有关,这是机械运动和热现象之间的练习。

(2)电灯发光:电灯及点现象有关,发光及光、热现象有关,这是电现象及光、热现象之间的联络。

(3)电池供电:电池供电是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响,这是化学现象及电现象之间的联络。

科学 第三章1~2节知识要点(浙教版九年级上).doc

科学 第三章1~2节知识要点(浙教版九年级上).doc

第一节
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4.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6.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植物生长: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
3.功率
(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Fv
(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5)1千瓦=1000瓦 1兆瓦=106瓦。

九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导言:九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中,第三章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本文将以一种不太单调的方式,结构分明地阐述这些知识点。

希望通过此文的阅读,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

一、光与图像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直线传播时会产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当光线进入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折射现象的发生。

而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使得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

这些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光在水中的折射、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等。

二、光的色散与分光镜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某种介质后,不同颜色的光被分散成不同角度的现象。

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致。

利用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使用分光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这对于我们理解光的本质和光谱分析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光的反射与成像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即光线以法线为对称轴呈镜像状反射。

通过镜子反射的光线可以形成清晰的图像,常见的有平面镜和弧面镜。

平面镜的成像过程简单,而弧面镜的成像由于光线的折射不同而更为复杂。

四、光的折射与成像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传播速度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所在平面三者构成的折射界面上的角度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在介质边界上,由于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经过折射后会产生向外凸或向内凹的假象。

因此,折射光线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时,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实像和虚像。

五、光的传播与色彩世界日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经过空气中的颗粒物散射和水分分子折射后,呈现出蓝天、白云等不同的颜色。

而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比如利用光柱、光片等光学元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光线穿过物体后的散射现象,形成美丽的彩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有用/W=Gh/FL×100﹪(5)W总=W有用+W额外W有用<W总η<13.研究杠杆的平衡(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4)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4.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η=100﹪(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η=Gh/FL(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第四节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3)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变减小,速度增大。

4、机械能守恒(1)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2)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第五节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1)内能的单位: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4.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做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增加;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减小。

6.热量的计算:Q=c m△t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m表示物体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c水=4.2×103焦/(千克.摄氏度)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7.燃烧的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焦/千克。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即Q=mq第六节1.电功(1)概念: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电功的电位:焦、千瓦时(度)1度=1千瓦时=3.6×106焦。

(4)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U2/Rt=I2Rt=Pt2.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单位:瓦,千瓦,1千瓦=1000瓦。

(3)电灯的亮度由实际功率的大小决定。

(4)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输入功率:用电器消耗的总电功率。

(5)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U2/R=I2R2当电功率的单位:千瓦,t的单位:小时,则W的单位是:千瓦时(度)。

3.★★测定小灯泡的功率(1)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原理是P=UI,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就可求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电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2)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

(3)实验中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猾片应放在最大阻值处。

第七节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3.电热器(1)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加热设备。

(2)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4.焦耳定律:(1)文字叙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数学表达式:Q=I2Rt。

(3)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方法:①Q=I2Rt是焦耳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任何导体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由此公式来计算。

②对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像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等。

电流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由Q=U2/Rt,Q=UIt推导公式来结算。

第八节1.原子结构: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带正点)、中子(不带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能:原子核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

3.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链氏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4、原子弹及核潜艇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氢弹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

5、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通过可以控制的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一些发射性物质,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第九节1.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无论是机械运动,还是生命运动,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遵循这个定律。

3.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1)“永动机”不可能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能的转化的守恒定律。

(2)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必须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却不一定能够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