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组织器官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 第1课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 第1课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要求】1.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素养目标】1.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生命观念)2.理解体液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科学思维)3.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列举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2)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液、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概念、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成分主要成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约1%)、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理化性质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pH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与HC、H2CO3等物质有关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1.膀胱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分析:尿液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因为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

(×)分析: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3.与血浆和淋巴液相比,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分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二、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的稳态及意义: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实质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调节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失衡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及典型真题

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及典型真题

1.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梳理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1.1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1.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1)体液:人体中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2)内环境:体液中约三分之二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另外三分之一存在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3)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4)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场所(5)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

淋巴液中有大量淋巴细胞等,可以协调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6)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7)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1.1.2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1.1.3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1.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2.1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 3-、H 2CO 3等物质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 左右不仅如此,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状名称 尿毒症 糖尿病 高原反 应 感冒发 烧 严 重腹 泻 内环 境理化变 化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体内缺氧,血糖过低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丢弃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引起疾病的症状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 、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p9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
(1)血糖浓度和血液中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 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适宜的PH和温度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发挥作用。 (3)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会使 机体中毒
象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 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 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问题探讨
项 目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测 定值 单 位
17 1.9 14.6 223 217 179 IU/L mg/dl mg/dl mg/dl mg/dl mg/dl
食 物 消化系统
血液循环 循环系统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体 内 细 胞
O2 呼吸系统 CO2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淋巴循环
皮肤、泌尿系统 尿素等
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
(1)消化系统:消化道 (2) 呼吸系统:肺泡 (3)泌尿系统:血管

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引言1.1 概述概述: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指人体内部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维持稳定的内环境,使得身体的各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这些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方式,相互协调作用,保持机体的稳态。

人体内部的环境是极其复杂且多变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机体内部各种生理指标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对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行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机体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使得内部环境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神经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对机体内部环境进行调控。

例如,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神经系统会通过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以应对外界威胁。

此外,神经系统还参与调节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

内分泌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以影响代谢速率等。

这些激素通过在血液中传递和作用于靶细胞,来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免疫系统也参与了机体稳态的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的侵害。

在应对感染或其他外界刺激时,免疫系统会启动炎症反应并释放细胞因子,以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方式。

这些机制相互协调作用,确保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通过了解这些调节机制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为人体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探讨,以解析机体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以下是各部分的简要介绍: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该部分由三个小节构成。

1.1 概述:该小节将对机体稳态调节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解释为何稳态调节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概述,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内容:概述内环境和稳态是生物体内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环境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特征,包括温度、pH值、电解质浓度等,它对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稳态则是指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内环境的定义和作用内环境的定义是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下的生物体内部环境,其特点是变化幅度较小,而变化方向与外部环境变化方向相反。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环境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稳定,保证生物体能够正常生存和运动。

内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调节机制来实现,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稳态的重要性和机制稳态是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参数相对恒定的状态。

维持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生物体在不同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这得益于一个复杂的调节机制。

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即当内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生物体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反向调节,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总结内环境和稳态在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物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而稳态的维持是靠生物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这些调节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对于生理学研究和医学应用而言,深入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有助于探索更多关于生物体内部调节机制的奥秘,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对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内环境和稳态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

我们将介绍内环境的定义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同时解释稳态在维持内环境平衡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重点讨论内环境的定义和作用。

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中,涉及了很多复杂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文将介绍几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一、神经调节机制神经调节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物质,使机体内环境维持一定的稳态状态。

例如,体温的调节就是一种很典型的神经调节。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皮肤的感觉,传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介质向皮肤血管平滑肌发出指令,控制血管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二、内分泌调节机制内分泌调节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胞组织分泌出一定的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经过扩散、吸收、运输等过程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组织,发挥生理学作用。

例如,胰岛素就是一种很典型的内分泌调节物质,它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同样地,甲状腺激素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调节物质,它能够调节代谢率、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三、肾脏调节机制肾脏是人体内主要的排泄器官,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内环境稳态调节器。

肾脏主要通过调节尿液的分泌,控制机体水分、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等物质的平衡。

当机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增加尿量,从而排出多余的水分,维持水分平衡;当机体电解质浓度过高或过低时,肾脏可以针对性地排出或重吸收某些电解质,达到调节的目的。

四、呼吸调节机制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之一,人体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深度、频率等参数,以及使用肺泡表面活性剂等方式,维持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例如,当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受到刺激,发出呼吸加深、加快的指令,从而更多地排出二氧化碳,降低其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总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它需要体内各个系统、器官、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健康进行。

通过了解这些机制的原理和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和生理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身体健康。

各组织器官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各组织器官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各组织器官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概述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4左右,血浆渗透压为770千帕左右,血糖:80~120毫克%,水: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二。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的范围。

稳态的调节:(1)代偿性调节反应: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并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小这种变化.(2)“神经——体液——免疫”为稳态的调节机制,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

(一)循环系统(1)血液循坏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包括91% ~ 92%的水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能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使其保持相对动态稳定,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其调节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4.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 (1)血糖和O2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题组二稳态的综合分析 3.(2017·山东枣庄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C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反馈调节 C.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D.体液免疫中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 平衡中;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体激素含量的 相对稳定,利于体液调节的正常进行,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体 液免疫中的“体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细胞外液。
︱高中总复习︱一轮·生物
返回本节
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 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 C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 调引起的;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 境失调引起的;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结果;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

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 H2CO3/NaHCO3 缓 冲对为例)。
过多的碳酸氢钠由泌尿系统排出
PH不升高
2. 乳酸 + NaHCO3
乳酸钠 + H2CO3
乳酸钠由泌尿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H2CO3
H2O+ C02
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内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稳态
血浆pH稳定的机制(7.35--7.45)
5.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一__定__限__度___的,当 _外__界__环_境__的__变__化__过于剧烈,或_人__体__自__身__的__调__节__功__能__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6.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正__常__生__命__活__动__的必要条件。
外界温差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 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高热、皮肤干燥、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心悸、头疼、病
死率较高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稳态失调的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外因)
任务驱动
活动一:
明确化验单上各类检测项目的具体含义,为什么能够通过
各类指标来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化验单上的参考值为什么是一个范围而不
是恒定的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活动二:通过
推测机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
的;建构模型解释人体各系统是如何协调维持机体PH稳定的,
分析各个
器官系统是如何保持协调一致的?
活动三:列举2-3个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并解释。

生理论文,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生理论文,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SHENG LI LUN WEN JI SHI YAN BAO GAO 生理论文及实验报告针推专业一班针推一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满超2015/6/25身体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人机体中有众多系统对维持内环境问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循环系统-人身体中的运输站,呼吸系统-人身体中的气体交换站,消化系统-人身体中的能量吸收站,泌尿系统-人身体中的“污水”处理站,内分泌系统-人身体中的功能放大站,神经系统-人身体中的核心处理站,他们各司其职,功不可没!循环系统稳态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

心脏循作为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心脏窦房结四期自动去极化,使心脏产生有节律的跳动,使心脏射血,是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在心脏射血后受血管小动脉,微动脉等对血流产生外周阻力,使得动脉血压升高,但仅仅有这些还不能维持血压平稳;主动脉弓和大血管弹性储器作用,减小了心脏周期运动中血压的波动,使血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然而这部分我们讨论的是什么,是循环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人体的内环境正是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构成,血环系统循环的是什么,是体液,然而体液似乎有一个统一的来源——血浆。

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除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水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均可滤过毛细血管壁以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可不要小看这部分的物质交换,他们供应了全身细胞的物资需求,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如果非要细化的盘点一下我想不得不提的就是:(1)心脏的跳动:心肌细胞的终池不发达,细胞内的Ca2+不够,不足以使细胞收缩,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循环的血液中提供Ca2+,心肌不能收缩,生命岂不是做到尽头了!同时循环的血液之中的化学物质如NE、ACH还能调节心脏的跳动,心交感神经兴奋释放NE,使心肌产生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到效应;心副交感神经神经兴奋释放ACH,使心肌产生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到效应。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调节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H2CO3H2CO3====H2O+CO2↑(从肺部排出)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的机制

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的机制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构成的系统,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 定具有重要作用。
稳态调节方式及意义
调节方式
生物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 身调节等方式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意义
稳态调节能够确保生物体在应对外界 环境变化时,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 定,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 ,稳态调节也是生物体适应环境、进 化发展的基础。
经消化分解为单糖后,被小肠黏膜吸 收进入血液。
脂肪吸收
经消化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被小 肠黏膜吸收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
蛋白质吸收
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被小肠黏膜 吸收进入血液。
维生素及矿物质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经小肠黏膜吸 收进入血液,脂溶性维生素经淋巴系 统进入血液。
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间联系
自主神经通路。
效应器
执行中枢神经系统指令的器官 或组织,如肌肉、腺体等。
运动控制
通过运动神经通路控制骨骼肌 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身体的运 动和姿势维持。
内脏活动调节
通过自主神经通路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如心率、呼吸、消
化等。
03
循环系统在稳态维持中作用
心脏泵血功能及血管网络构建
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入动脉系统,进而输送到全 身各组织和器官。这一功能确保了血液在体内的循环流动, 为细胞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血管网络构建
生物体内存在复杂的血管网络,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等。这些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使得 血液能够在体内循环流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成分及其在稳态中作用
01
血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其中含有水、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变化缘由⎩⎪⎨⎪⎧外因:外界 的变化内因:体内 活动的进行2.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使各个_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状态。

答案:1.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2.调整作用 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二、对稳态调整机制的生疏答案:器官、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肯定限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2.实例:(1)______含量和血液中的________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供应充分的反应物。

(2)适宜的______和______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1.正常生命活动2.(1)血糖 含氧量 (2)pH 温度1.以下关于人体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B .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D .人体体温会随四周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解析:人属于恒温动物,在肯定范围内,体温不会随四周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

答案:D2.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消灭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上升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整力量是有肯定限度的B .当外界环境猛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C .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 .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消灭紊乱解析:人体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但外界猛烈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人体的稳态。

答案:C3.内环境稳态是指( )A .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整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 .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D.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还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1】答案 D解析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A、B选项只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某个方面,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变的,C项错误。

【例2】答案 C解析选项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进入血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起作用,使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选项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的多余成分,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选项D通过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维持血糖的稳定;而选项C叙述不十分恰当,应为细胞不断进行着呼吸作用,且与稳态的实现没有直接联系。

【例3】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清楚37℃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如果体温过高,必然使酶活性降低,导致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因此在高烧不退即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B、C两项明显与降温有关,因此正确,而A、D则具有迷惑性。

一般认为适当撤减衣被,病人会感觉冷,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而加盖衣被,增加排汗量,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

这种理解的前提条件是病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即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基本维持在37℃左右,这样才有恢复正常体温的能力。

而题干所说的“高烧不退”即体温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一个温度值上,说明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保持在38.5℃~41℃之间,加盖棉被不仅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使高温持续,对机体造成伤害。

适当撤减衣被正好与降温有关,因此,A措施不正确,D措施正确。

【例4】答案(1)乳酸CO2O2(2)因为血液中存在H2O+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NaHCO3缓冲对,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CO2经呼吸排出(3)氧化分解;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达标检测1答案 C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

内环境稳态调节及相关器官机制

内环境稳态调节及相关器官机制

内环境稳态调节及相关器官机制摘要:内环境稳态调节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介绍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本概念、调节机制及相关的器官,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肾脏等。

通过深入了解内环境稳态调节及相关器官机制,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身体的健康状况,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引言:人体内部的细胞组织需要在一定的内环境中才能正常运作。

内环境稳态调节是指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维持恒定的内部环境,以保持细胞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个调节过程涉及到许多器官和调节物质的协同作用,在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1.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感知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神经传导途径,向相关器官发送指令,调节相关生理过程。

例如,当人体体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和出汗等反应降低体温;当血糖浓度过高时,神经系统可通过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

2.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物质,以血液循环方式作用于相关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

例如,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调节代谢率和体温;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等。

3.肾脏调节肾脏是人体内部最重要的调节器官之一,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维持体液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具体来说,肾脏可以调节血容量、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等。

二、相关器官机制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作用,将内外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和其他器官。

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向其他部位发送指令,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2.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主要包括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它们产生并释放激素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目标器官,调节相关生理过程。

3.肾脏肾脏是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

肾小球过滤血液,将滤液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形成最终的尿液,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中,肾脏可以调节水分的回吸收和浓缩等,保持体液的稳定。

结论:内环境稳态调节及相关器官机制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保证。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学问梳理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其次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整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整机制经典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

组织液 血浆 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体液 (内环境)(3)调整途径反馈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加的调整。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整。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肯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特殊提示】①稳态不是肯定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②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起协助作用,另外,免疫调整也起作用。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实力是有肯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改变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二、体温调整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例子
自主神经系统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调节心率、呼吸等自主功能。
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调节内 分泌系统的功能。
脑干反射
脊髓和脑干控制着呼吸、吞 咽等基本反射活动。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影响
1 疾病发生
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2 免疫系统受损
内环境稳态失调可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3 器官功能障碍
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影响机体的正常运作。
结论和总结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由神经调节等功能机制实现,确保机体在不同环境中顺利运行,对健康至关重要。
神经调节的作用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内环境稳态,使机体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刺 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
通过神经调节实现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1
感知
感觉器官通过接收外界信息,将其转化
传导
2
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传导至中枢神经系
统。
3
处理
Hale Waihona Puke 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信号进行处理和分 析,生成适当的反应信号。
内环境稳态和神经调节
了解内环境稳态及神经调节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神经调节实现内环境稳态的 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内环境稳态是指生物体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条件,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它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保证了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组织器官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概述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4左右,血浆渗透压为770千帕左右,血糖:80~120毫克%,水: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二。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的范围。

稳态的调节:(1)代偿性调节反应: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并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小这种变化.(2)“神经——体液——免疫”为稳态的调节机制,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

(一)循环系统(1)血液循坏和组成机体的,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分泌的,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实现机体的;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人类的由和组成。

血浆包括91% ~ 92%的水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能形成,调节内外的水份分布使其保持相对动态稳定,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

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即NaHCO3/H2CO3的比值。

通常NaHCO3/H2CO3比值为20。

血浆中NaHCO3/H2CO3外,尚有其他缓冲对。

在血浆中有蛋白质钠盐/蛋白质、2HPO4/NaH2PO4,在红细胞内尚有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Na2HPO4/NaH2PO4、KH2PO4、KHCO3/H2CO3等缓冲对,都是很有效的缓冲对系统。

一般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由于有这些缓冲系统的作用,对血浆pH值的影响已减至很小,特别是在肺和肾不断的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或碱的情况下,通常血浆pH值的波动范围极小。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O2和CO2,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他们能有效的缓冲体内过多的酸碱物质,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从而保持内环境稳态。

白细胞的功能是参与机体的防御与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白细胞总数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内,有30%以上贮存在骨髓内,其余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动的。

这些白细胞凭藉血液的运输,从它们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到达发挥作用的部位。

(2)淋巴循环淋巴循环的作用:(1)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75 ~ 200g/日),(2)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肠道吸收量80 ~ 90%);(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4)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粒。

淋巴结尚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二)呼吸系统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过程,称为。

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过程之一。

从扩散入的O2必须通过运送到各组织,从组织散入血液的CO2的也必须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肺泡。

进入肺O2和CO2的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溶解的和结合的。

因为在肺或组织进行时,进入血液的O2、CO2都是先溶解,提高分压,再出现化学结合;O2、CO2从血液释放时,也是溶解的先逸出,分压下降,结合的再分离出现补充所失去的溶解的气体。

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两者之间处于。

(三)消化系统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内的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后的产物,通过进入和的过程。

消化过程是吸收的重要前提。

由于吸收为多机体提供了营养,因而具有很大的意义。

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和吸收的,有其独特的功能,即主动吸收和维生素B12。

对于大部分营养成分,当它到达回肠时,通常已吸收完毕,因此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贮备。

小肠内容物进入时已经不含多少可被吸收的物质了。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一般认为,可吸收进入其内的80%的水和90%的+和CI-。

盐类和水分以及能被吸收的其他物质,能维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内环境稳态。

在中被吸收的物质不仅是由摄入的物质,由各种腺分泌入内的水分、无机盐和糖,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大部分将在小肠中被。

物质被重吸收后,将进入血液,淋巴,组织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

例如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被重吸收,势必严重影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危及生命。

(四)泌尿系统肾脏排泄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肾脏在调节机体的水和渗透压平衡以及酸碱平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另外,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1α-羟化酶和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内分泌作用,因此肾不但是排泄器官,还是维持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过程中甚为重要的脏器之一。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①排除机体的大部分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外液量和;③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维持。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1.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减少,滤过减少。

2.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对NaCI和水的重吸收。

体液性调节1.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垂体后叶素)生理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进而调节对水的吸收,维持内环境稳态。

(五)内分泌系统是由和分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通过分泌各种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过血液运输或在组织液中扩散而作用于靶细胞(或靶组织,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

所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称作激素。

它与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激素分为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

含氮类激素分为1.肽类和激素。

主要有、激素、激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包括、和。

是由和分泌的激素,如、、、以及等。

另外,的枣1,25-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激素的生理作用有1.调节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态;2.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 3.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与学习记忆行为有关;4.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调节生殖功能; 5.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腺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内环境。

如生长激素能调节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糖,脂肪等物质的代谢。

肾上腺素能促进水盐代谢,对机体各功能都有影响。

(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由、、、、和,以及各种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

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神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过神经释放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转而影响免疫功能。

、、等均有进入,虽然主要是支配的,但末梢释放的递质(、、肽类)可以通过弥散而作用于。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细胞上有相应有。

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的能主要为M型。

能增强免疫反应,而β-的作用比较多样,有时能促进免疫反应,有时则抑制免疫反应。

神经体液调节都很重要,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和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应激等生命活动。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

内环境渗透压、pH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七)能量代谢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内环境的温度,机体内部生命活动产能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的温度,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位于皮肤的温觉感受器感受到这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接受神经冲动后,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相关的组织器官,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浆的散热量;引起竖毛肌的收缩,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减少皮肤散热的面积;汗腺几乎不排汗,减少因为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引起骨骼肌的收缩,释放能量提高温度。

神经冲动还可以传递到一些腺体,像肾上腺、甲状腺促使这些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由激素进一步影响其他靶器官进行调节。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温度的稳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