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一、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趋势。
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二、就业机会的拓宽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劳动力在乡村只能从事农业生产,收入较低。
而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劳动力可以选择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
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人口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传统的农业经济将逐渐向城镇化、工业化方向发展。
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民可以将劳动力投入到城市工业和服务业中,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四、农村经济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可以在城市地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种收入的提高不仅对个体家庭来说有积极意义,对整个农村经济也具有促进作用。
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刺激消费需求,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经济的产业升级劳动力流动不仅仅增加了农村人口的收入,还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进步。
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可以接触到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产业升级。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六、农村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得到了推动。
农村人口的流出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减轻了农村社会的压力。
同时,劳动力流动还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和经验积累,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七、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益提升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益得到了提升。
农村地区的资源可以通过劳动力的流动,更加合理地配置和运用。
新的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资金,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的流动还带动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与人口迁移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洞察这一现象。
一、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农民为主,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农村人口结构老化和青年人口减少的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供给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有限、劳动报酬较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
同时,一些农村劳动力可能因为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而选择外出打工。
三、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流动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障了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转。
其次,通过劳动力流动,农村家庭的收入得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此外,通过与城市地区的接触,农村劳动力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一些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时面临低薪、长时间工作等问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部分农村劳动力没有合法的工作身份,缺乏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
此外,农村家庭的丧失也给留守家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扰。
五、人口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一方面,人口迁移缓解了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人口外流也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人口中老年化速度加快,给农村经济带来挑战。
六、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吸纳农村劳动力,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人口迁移也刺激了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有关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分析
有关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分析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类型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
劳动力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它通过推动自愿的劳动力交换来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作用。
事实上,一个社会是依靠劳动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的职业等之间的自由流动,从而以一种同时使劳动者和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来进行劳动力配置的。
劳动力流动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作岗位上的变换。
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迁升或下落等。
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条换。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是有区别的。
劳动力流动是比人口流动有着更严格限制的定义,劳动力流动通常不考虑随父母迁移的儿童和退休人员在退休时或退休后的流动。
这是因为退休人员的移动和在职人员的移动受不同原因的支配。
退休人员经常是流动到气候宜人和那些生活费低的地方,因为这样能够增大他们退休金的实际价值,从社会保障中得到更得的利益。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分成不同的类型。
首先,从流动的发起主体来说,流动可以分为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两种。
其中,自愿流动是劳动者为追求总体效用水平的提高而主动发起的流动;而非自愿的流动则是企业发起的劳动力流动,主要表现为劳动者被企业解雇或是辞退等等。
其次,根据劳动力流动的方向来说,劳动力可以划分为职业间的流动、企业间的流动、行业或产业间流动、跨地区流动(包括国际移民)等等。
当然,这几种类型之间会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比如一位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可能同时还伴随着不同企业间的流动,甚至可能同时还发生了职业间的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从经济学角度看,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可以纳入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在现实中,个人进行劳动力流动的决策时,也要首先界定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劳动流动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额影响着劳动者的决策。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的大学生调查报告
近年来,由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逐步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
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富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等。
而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农村土地抛荒严重。
分析造成土地抛荒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1)农民的土地情结浓重土地是农民的传家宝和命根子,农民非常强调土地占有和经营关系的稳定,除非极端情况,他们决不会放弃土地和土地经营。
而且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非农就业收入不高且不稳定等原因,农民将土地作为社会保障的载体和化解风险的工具。
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依然保留土地,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未来回到农村留下一个保障。
(2)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所谓的“土地流转”是一种通俗和粗略的说法,其本意是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及转移。
由于行政力量的干预、土地流转的封闭型和土地流转的不规范性,导致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和有效信息的缺乏。
这也使得农民工宁愿将土地抛荒。
土地流转的提法和实践在中国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就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来又在“18号文”中对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于土地承包权流转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并且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这一系列政策决议,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坚实的政策基础。
那么,在土地流转不断阳光化、进城务工的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以及他们的投资渠道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将通过对农民工收入和投资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对这一制度变迁的影响做出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这种劳动力转移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研劳动力转移现象的原因、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采访的方式。
问卷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性别、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劳动力转移者。
个别采访则选择了一些劳动力转移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作为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1. 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经济原因:在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收入也较低,而城市则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因此经济原因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教育和职业发展:许多劳动力转移者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选择离开农村。
3)社会因素:城市提供了更丰富的社交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一些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
2. 劳动力转移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1)个人:劳动力转移者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2)家庭:劳动力转移者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
3)社会:劳动力转移减少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发展。
3. 劳动力转移可能带来的问题尽管劳动力转移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城市过度拥挤:由于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面临着空间和资源的压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可能滞后。
2)家庭关系的破裂:劳动力转移者由于工作原因在城市工作,与家人的时间可能减少,不良的家庭关系可能会出现。
3)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大量的劳动力外流可能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进一步加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应问题初探——基于对河南省固始县的调查分析
摘
要 : 村 劳 动 力 流动 引起 了流 出地 生 产 要 素 的 重新 组 合 , 流 出地 的社 会 经 济增 长和 发 展 产 生 了广 泛 农 对
的 影 响 。 过 对 自2 世 纪8 年 代 以 来 河 南 省 固 始 县 农 村 劳 动 力 向 发 达 地 区与 城 市的 流 动 , 固始 县 的 农 业 、 通 0 0 对 农
文 章 编 号 : 6 1 6 3 (0 9 0 — 0 8 0 17 — 12 2 0 )2 0 3 - 6
一
、
文 献 回顾
质 下 降 [( )然 而 也 有 大 量研 究 肯定 了农 村 劳动 页 。 ] 力外流 的积极作 用 。 杜鹰 、 白南生 (9 7 利 用对 四川 、 19 )
农 村 劳动力 流 动对 流 出地 的影 响 是农 村劳 动力
流动 问题 的研 究 主题 之 一 , 是 自2 世 纪9 年代 以 也 0 0 来在 中国争 论 的 主要 问 题 之 - 争 论 的焦 点集 中在 _,
大量 的农 村劳 动力 特别 是青 壮年 劳动 力外 流对 农业 和农 村 的发展 造成 了什 么样 的影 响 。
业潮” 阶段 , 提 出 了“ 潮带 三 潮 ” 并 一 的发 展模 式 , 即
“ 民工 潮” 动 “ 带 开发 潮 ” “ 、建设 潮 ” 创 业潮 ” 白南 和“ 。
生 等 [] 过个 案 访谈 研 究 表 明 : 出者 及 回流者 发 1通 外
流, 造成 农村 的“ 精英 流失 ”] ) 村劳 动力外流 导 [ 弼。 3 ( 农
产带 来 负面 的影 响 。 树 凯 [、 阳 [ 马 忠 东 [、 赵 5 都 、 ] 7 张 ] 永 丽 _的研 究都 认 为农 村 劳动 力 的外 流使 流 出地 的 8 资源和要素配置更加合理 、 农村劳动力素质得 以提 高 、 收 入效 应 和 减 贫 效应 明显 。 实 通过 对 农 村 劳 动 李 力 流动 的收入 增 长 和分 配效 应 的 实证 分 析 认 为 . 农
农村经济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迁移。
背景是农村人口众多,就业岗位有限;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只能从事农业劳动,但就业机会有限。
2. 收入差距: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到城市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3. 教育和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 带动农村经济: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带回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减轻农村人口压力:农村劳动力流动缓解了农村人口众多的问题,减轻了劳动力过剩压力。
3.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流动工作,农民可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和提升社会地位。
4. 影响家庭和社会关系: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会导致家庭分离和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化。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模式1. 农民工:大量农民选择到城市从事短期打工,然后返回农村。
2. 农村企业:一些农民在农村创办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
3. 外出做生意:一些农民选择外出经商,通过销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来实现收入增长。
五、政府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1. 制定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相关的就业培训和扶持措施。
2. 维护农民权益:政府需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3. 加强服务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服务和管理,提供就业信息和社会保障。
六、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歧视,收入和待遇不公平。
2. 就业风险:农民工常常面临劳动权益受损、工资未支付和工作条件恶劣等问题。
3. 家庭分离:农民工外出工作导致家庭分离,对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冲击。
七、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 产业带动: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从 7 . 8 下 降 到 6 . 0 而 工 资 性 收入 则 由 18% 0 6 %,
2 .5 上 升 为 3 .8 。转 移 性 收 入 和 财 产 性 收 3 8% 36% 入 , 总收 人 中 的 比重 呈 现 波 动 上 升 态 势 , 在 同期 从
4 2 % 上升 到 5 7 % 。 .8 .2
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实 际增 幅均 超 过 7 , 均 增 长 9 % 年 .
因素的观点不一 , 究竟是哪些 因素起着重要 的影响
作用 , 在还 没有 统 一 的意见 。河 南是 一 个 农 业 大 现
省, 也是一个人 口大省 , 而农 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河南 “ 三农” 问题的一个重要方 面。本文 以河南省为例 , 深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 的各方面因素 , 选取 了农 民 工资性收入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 、 农民受教育
比 例 为 9 . 7 , 到 了 20 年 这 一 比 例 为 6 7% 而 08 9 .8 , 42 % 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的份额有所下降 , 同期
一
采用 多 元 线性 回归 分析 方 法 , 多元 线 性 回归 模
型总体回归函数的一般形式如下:
y = 1 / f ‘ / + 22+… + 衄+ 3 3 卢 ‘
政支农力度四个解释 变量进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得 出: 民. 资性收入和农 民受教育水平 农 y - 的提 高对增加农 民收入有重要影响。同时, 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程度和财政 支农 力度对农 民收入 也 有较 大影 响 , 并在 此基 础 上提 出了相 关 的政 策 建议 。 关键词: 农民收入 ; 影响 因素 ; 回归分析 ; 河南
图 1 20 m20 0 0 0 8年河南农民收入变动曲线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向城市或其他地区流动的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越来越普遍。
这种流动对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了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
许多年轻人离开了农村去城市找工作,导致农田空闲、农业产能减少。
劳动力短缺不仅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困难,也降低了农村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虽然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了劳动力短缺,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学到了新的农业管理经验。
他们通过这些经验和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民工接触到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
他们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将这些新的知识和信息带回农村,帮助农村实现产业升级。
例如,一些留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在休假期间,利用闲置土地创办农产品加工厂,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改善了农民收入状况流出农村工作的农民工往往能够获得比农民更高的工资收入。
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改善了自身的经济状况。
这些工资收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在城市的生活水平,也能够被他们用于支持家庭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五、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了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增加,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壁垒。
农民工通过与城市居民的交流,了解到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价值观念,促进了城乡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并带回农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六、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不少农民将家中留下的孩子托付给老人或其他亲属照顾,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一、引言2019年2月,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
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度。
农村人口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经济因素是迁移的主要原因(张小莉,2015),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国外侧重于农村人口流出理论,如“推力-拉力”理论、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等,从理论方法、操作模式、实践进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王洪亮,2018)[1]进行了严密分析。
国内侧重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民收入低是影响农村人口流出的重要因素(张锐尧和谷建全,2011),此外,还存在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弱化(张益民和豆志杰,2018)[2];思想观念守旧,法律意识淡薄(曹圣伟等,2018),产业支撑能力有限(周彩云,2017)等其他的制约因素(刘岱宁,2014),并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陈辉,20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张文等,2010),以工业发展减少农业人口对农业的依附力(郑杭生等,2015)等可行路径。
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流动大省,笔者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常态时代背景分析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促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劳动力转移现状1.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反映该区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劳动力大省,其近年来城镇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4—2018年河南省城镇化数据单位:万人;%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近五年来,河南省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镇人口增量明显,其城镇化发展迅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
但另一方面,河南省2018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0906万人,比2017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马缓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00)【摘要】“三农”问题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中国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综述
中国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研究者们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本文对中国的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收入差距的现象及原因;(2)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与特征;(3)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4)相关的对策建议;(5)研究的困难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劳动力流动也呈现空前的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的收入差距也日益严重,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已成为中国经济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
理论上说,劳动力流动会缩小收入差距,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许多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经历。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又有其特殊性。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的特殊性、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劳动力流动为什么没有缩小收入差距等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清这些问题的研究思路。
一、中国的收入差距:现象与原因1. 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态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个转折点,之后城乡收入差距又呈不断扩大态势。
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的比较来看,若考虑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城乡收入比率(以农村收入为1)从1978年的2.6一度下降到1988年的1.5,随后提高并达到20XX年的2.4。
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这里使用的城乡收入概念并不完全可比,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的其他福利折合成收入,城乡收入差距还会大幅度扩大。
此外,从我国东、中、西部的城乡差距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一直高于同期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1980-1985年间,东部和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而西部地区维持不变。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分析人口流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并总结出结论。
一、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其他地区转移工作的现象。
这种人口流动对农业有着明显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手段,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其次,农村劳动力外流带来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和妇女成为农田劳动力的主力军,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农业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入是指农村人口由城市或其他地区返回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现象。
农村劳动力流入对农业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入可以缓解农村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入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三、信息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便利。
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工具,农民可以获取就业信息和技术知识,便于他们做出决策和规划。
同时,信息化也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业发展。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挑战与机遇农村劳动力流动既面临着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挑战包括劳动力流失带来的农业生产减少、农民收入下降等问题。
而机遇则体现在流动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来应对。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劳动力流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也可以为流动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
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保障为了保障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顺利进行,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农村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就业权益保护等,以确保流动劳动力的权益和待遇。
农村劳动力流动若干问题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白休 千 u
经 。 律
水平 占 7 % , 中占到 1 . % , 2 高 3 1 中专的 占到 7 5 , . % 同时大 多
数 的农 村 劳 动 力 外 出 以前 没有 受 过 专 业 的 技 能 培训 。
础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及农业季节性 的生产特点 , 使农 业劳动力大量过剩 。农业 劳动时 间和农 业生产 时间的不一 致, 导致农业劳动具有 很强 的季节性 , 产生 了农业 劳动力 的 季节性剩余 , 民为增 加 自身的收入 , 农 必然 要在农业 外寻求
业之间的收益差异会推 动劳 动力 由低收入 产业 向能获得 高
收 人 的产 业 流 动 ; 典 的 刘 一 费一 拉 二 元 经 济 模 型 认 为 , 经 劳
பைடு நூலகம்动力流动 的原 因是 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于工业 , 而劳动生 [ 收稿 日期]0 0—1 6 2 1 2—1
【 作者简介] 吕保利( 9 8~) 男, 17 ,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 助教。
存 。土 地 制 度 的 变 革 , 即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使 土 地 的 经 营
农村劳动力 流动的主要过程 , 留城是 农村劳动力 流动最期望 的结果。农村 劳动 力从外 出最终 实现 留城可 能需要 经历 多 次的外出和回流这样一个循环 的过程 , 甚至部分 劳动力无法
实 现 留城 的愿 望 , 终 返 回 到农 村 。 最
所做 的研究 中, 劳动力流 动不仅包 括劳 动力 乡城流 动 , 同时
还包 括 劳 动 力 在 非 农 部 门 间 的 流 动 , 一 般 认 为 劳 动 力 乡 城 但
流动 是 典 型 的 劳 动 力 流 动 。而 城 乡 之 间 的 流 动 主 要 是 农 村 劳动 力 的 流 出 为 主 , 以农 村 劳 动 力 流 动 一 般 意 义 上 则 是 指 所
农村劳动力外流原因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外流原因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1.经济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使得农村劳动力有更强烈的动机流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2.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许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希望通过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来改善自己的未来。
3.农业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使得一部分劳动力转向城市寻找工作。
4.城市生活吸引力:城市的生活设施、医疗条件和社会服务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三、对策1.提升农村经济活力:通过发展农村的工业和服务业,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在本地实现稳定就业。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降低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比例。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4.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权益保护等服务,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5.鼓励回乡创业: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四、结论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只有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缓解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并且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对于经济增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带来的变化。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缺口,确保了城市产业和服务业的正常运转。
这不仅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福利。
其次,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缓解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一些年轻人和有技能的劳动者选择到城市工作,这减轻了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农民工的收入增加,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农民的收入增加,能够刺激农村消费的增加,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流动的劳动力通常没有城市户籍,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会面临一定的难度。
这也导致了农民工工资低于城市居民的现象。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尤其是一些农村老年人和儿童的关爱问题。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力市场。
它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转型。
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流失,促使农民开始寻求其他创业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农产品的加工和农村地区的农村旅游业的兴起。
这些新兴产业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在技术和知识传输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农民工在城市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够接触到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传输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地区的农民也能够通过技术和知识的传输,改善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一、引言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流动不断增加,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明显特征之一。
劳动力流动对于源国和接收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包括对源国劳动力市场、接收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
二、对源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劳动力流出对源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人口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外汇收入增加。
首先,劳动力流动改变了源国的人口结构。
大量的年轻人流出,导致源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减少,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紧缺现象。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源国还面临着劳动力空缺和社会保障问题,迫使其加快人口结构调整的步伐。
其次,劳动力流动能够促使源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源国流出的劳动力往往是低技能和低薪酬的劳动力,这意味着源国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来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源国可以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最后,劳动力流动增加了源国的外汇收入。
劳动力流动往往伴随着劳务输出,源国的劳动力通过工作海外获得收入,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汇来源。
外汇收入的增加为源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资源的支持,有助于减少经济的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对接收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接收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应增加、劳动力成本下降和就业市场活力增强。
首先,劳动力流入增加了接收国的劳动力供应。
劳动力流动能够弥补接收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满足劳动力需求。
尤其是在某些人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流动能够提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经济竞争力。
其次,劳动力流动降低了接收国的劳动力成本。
源国流出的劳动力通常会接受较低的工资,这使得接收国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减轻了企业经营负担。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劳动力流动增强了接收国的就业市场活力。
流入的劳动力往往填补了接收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短缺。
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
因此,广大农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其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这种需求是几亩薄田满足不了的,于是,一股进程城打工“赚大钱”之风便在广大农村盛行了。
经调查,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年龄结构一般为15—45岁,形成这样的年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贫困家庭无法支付其子女的学杂费,一般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不久后便跟随其亲朋好友进城务工;二、一些年轻人无法适应其上一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生活,便进城做个打工族,并携带其妻儿。
三、对中年人来说其工龄已较长,并很适应打工生活,渐渐的形成为一种习惯,并难以轻易改变。
不可避免的,农村劳动力的普遍输出对当地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积极作用1、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脱离农业,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此而减轻,这使得农业有可能实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2003年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352万人,比2002年新增36万人,年均增长达11.9%,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2、农村劳动力输出,可以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并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据统计,2001年,湖南省外就业487万人,通过邮寄方式以及在当地消费的务工收入达300亿元,四川省去年跨省输出劳动力560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400亿元。
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宁夏、贵州和甘肃等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输出收入所占的比重已超过30%。
3、外出务工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外出务工加速了土地流转。
20世纪90年代,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对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构成由1990年的34.9:35.5:29.6变为1997年的25.7:46.1:28.2,全省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由1990年的82.4%下降到1996年的73.2%,非农产业就业率由1990年的17.6%上升到1996年的26.8%,有效地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发展经济学论文 信阳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查与研究
信阳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查与研究【摘要】区域产业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本文在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信阳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为信阳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意见。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理论、信阳市产业结构优化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信阳市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选择。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反之与经济水平不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优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增长——优化——增长,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
过去的几十年,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和城市、中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提升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机会实现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无疑是中西部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捷径。
同时,在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也要注意实事求是,抓住重点。
产业结构优化是针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所进行的调整。
各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要植根于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人口规模、科技水平等等自身因素,把握区域要素禀赋的差异,发挥本地优势。
同时,产业的吸收引进要结合自身条件,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脉搏,发挥本身优势形成特色产业。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理论西方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三大类:(1)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这种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霍夫曼和里昂惕夫等。
配第结论是,比起农业来,工业的收入多,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多。
克拉克的结论是:随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业;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资讯 2008 NO. 11
SCI ENCE & TECHNOLOGY I NF ORMATI ON
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王 艳平 ( 信阳师范学院 河 南信阳 46 40 00 )
摘 要 :农村 大量 隐性 失业的 劳动 力流入 城市 ,一方 面提 高了农 村的 劳动生 产率 ,另 一方面 外出 劳动力 所获 得的 区外收 入部 分甚至
由 于农 村联 产承 包责 任制 的实 行, 使得 农村 出现 大量剩 余劳 动力 。这 些富 余劳动 力 积淀 在农 村,已 经严 重地 制约 了农 村经 济的 发展 和农 民收 入的 提高。 这些 富余 劳动 力并 不能 促使 农村生 产价 值的 增加 ,反 而以 庞大 的数 量参 与农 村的 收益分 配, 这必 然造 成农 村生 产 的 低效 率 并导 致 农民 收 入 增长 缓 慢。 所以 劳动 力流动 的本 质就 是农 业劳 动力 要向 非农 产业 转移。 这是 实现 农民 增收 的重要 途 径。 一方面 ,剩 余劳 动力 从农 业部 门中转 移 出来 ,可 以提高 农业 部门 的劳 动生 产率; 另 一方 面,劳 动力 从生 产率 低的 农业 部门 转移 到生 产率 较高 的非 农业部 门, 使农 业部 门的 劳动 力可 以分 享到非 农业 部门 的产 出, 从而 使劳 动力 获得更 高的 收入 水平 。我 们将 上面 提到 的第 一种 效应 称为劳 动力 转移 效应 ,第 二种 称为收 入转 移效应 [ 1] 。
全部以 各种 方式 回流 到劳动 力流 出地 区,而 且这 项收 入已 经成为 农村 家庭 收入 中的一 项重 要经 济来 源。
关键词:剩 余劳动力 农民收入 劳 动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3 23 . 6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72 - 3 79 1( 20 08 ) 04 ( b ) - 01 99 - 0 2
我 们可 以通 过下 面这 个简 单的 数学 模型 对上 面的 理 论做 一个 直观 的 说明 。现 在 设:
V —— 农 业 总产 出 ; L —— 农 业部 门 的总 人口 数 量; L ` —— 农业 部门 转移 的 劳动 力数 量; 很 显 然, L > L ` , 则 转移 劳 动 力之 前 农村 居 民的 人 均收 入 可以 表 示为 :
因 为当 农业 中不 存在 剩余 劳动 力时 ,在 其他 条件 不变 的前 提下, 农业 的产 出将 随着 劳动 力数 量的增 加而 增加 。但 是, 随着劳 动 力数 量 的 增加 , 劳动 的 边际 生 产率 在 下降 。 由刘 易斯 的二 元经 济模型 我们乎 为零 的时 候( 即使 这些 劳 动力 的边 际生 产率 大 于零 ) , 但由 于此 时他 们已 经成为 了剩 余劳 动力 ,他 们的 存在 不能增 加农 业的 产出 ,他 们却 还要 一 起分 享 这 些 产 出 ,致 使 人 均 产 出下 降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 着中国改革 开放 和经 济社 会的发 展, 人口 的大 规模 流动 已经 成为了 20 世 纪末中国 社会经济 生活中最 引人 注目 的社 会现 象之一 。农 村劳 动力 流动使 社 会生 产力 要素 重新 得到配 置, 也使 农户 家庭 经济 资源 重新 得到 配置, 在这 一重 新配 置的 过程 中,劳 动力 资源 从生 产率 较低 的农 业部 门转 移到 了生 产率较 高的 非农 业部 门。 因此 从经 济理 论上 讲,农 村劳 动力 流动 不仅 对宏 观经 济增 长具 有影响 ,而 且对 农民 家庭收 入 增 长 也 具 有 影 响 。通 过 外 出 人 员 的 收 入 转 移, 劳 动力 流 动 带动 了 资金 向 农村 的 回 流。
为 了分 析收 入转 移效 应对 劳动 力转 移家 庭的 影响, 现在 在上 述模 型的基 础上 再增 加 一些 量。 现 在设 :
V` —— 劳动 力 外出 带回 的收 入; Va ——存在 收入转 移的 农业部 门的总 分 配量。 非 农业 部门 与农 业部 门劳 动生 产率 之间 的倍 数为 k ,则 非 农业 部门 的劳 动收 入 也应 该是农 业部 门劳 动收 入的 k 倍 ,现在 姑且 把 收入 差距看 作是 劳动 生产 率差 距。 故非农 部 门的 劳动 收入 可表 示为 k I ,则
( 1- 1)
劳动 力转 移之 后留 守在 家的 农村 居民 的 人均农业收入:
( 1- 2 )
用 P 表 示有劳 动力 转移 情况 下留 守农 村 居民 人 均农 业 收入 增 加的 比 例, 则
( 1- 3)
从最 后一 个公 式可 以看 出, 劳动 力流 动 对流出 家庭 的影 响程 度取 决于 流动 人数的 多 少, 流 动人 数 越多 , 公式 中 的分 母 就越 小 , 劳动力 流动 对农 村居 民收 入提 高的 影响就 越 显著。
劳 动力 转移 效应 仅仅 揭示 农业 内部 分配 变化 对农村 居民 收入 的影 响, 而收 入转 移效 应揭示 的是 产业 间收 入分 配的 变化 对农村 居 民收入 分配 的影 响。 本文 要分 析的就 是产 业 间的收 入转 移效 应。 目前 ,我国 劳动 力流 动 的收入 转移 效应 主要 通过 外出 劳动 力向农 村 汇款来实 现。
( 1- 4 )
( 1- 5 )
劳 动力 转 移之 前的 人 均收 入 为:
( 1- 6)
劳动 力转 移之 后留 守在 家的农 村居 民的 人 均收入
( 1 - 7)
用 K 表示 有劳 动力 转移 情况 下留 守农 村 居 民 的人 均总 收 入增 加 的比 例 :
( 1- 8) 对于 K, K 越大 则对 农 村居 民 收入 提 高 的 影 响 越 显 著 ; 且越 大 K 也 越 大。 由此 可见 ,劳 动力 流动 对流 出家 庭的 收 入 提高 的影 响程 度取决 于剩 余劳 动力 流动 的 数 量和 农业 部门 与非农 业部 门收 入差 距的 大 小 ,剩 余劳动 力转 移数 量的 增加 和两 部门间 收 入差 距的 扩大 ,都有 助于 提高 劳动 力流 动 对 农村居 民的 影响程 度[ 2] 。 为了 更近 一步 量化 分析 农村 劳动 力转 移 对 农民 收入 的影响 ,特 对河 南信 阳进 行实 证 分 析。 目前信阳 市总劳 动力为 402 . 95 万人,耕 种 全市 5 6 8 . 0 1 千公 顷的 土地。 剩余 劳动 力 为 :2 2 3 . 2 6 万 人。 现在利用 19 85~2 006 年的 数据对非 农劳 动 力就 业 比重 与农 民收 入 进行 回归 分析 。 为了 消除 量纲 对分 析结 果的 影响 ,现 在 我 们采 用均 值方 法对原 始数 据进 行无 量纲 化 处 理[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