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受体神经生物学
谷氨酸受体
谷氨酸受体种类谷氨酸受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离子型受体,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海人藻酸受体(KAR)和α-氨基-3 羟基-5 甲基-4 异恶唑受体(AMPAR),它们与离子通道偶联,形成受体通道复合物,介导快信号传递;另一类属于代谢型受体(mGluRs),它与膜内G-蛋白偶联,这些受体被激活后通过G-蛋白效应酶、脑内第二信使等组成的信号转导系统起作用,产生较缓慢的生理反应。
离子型受体(1) NMDA 受体(NRs):其与突触的可塑性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通过该受体本身、其共轭的离子通道及调节部位3 者形成的复合体而发挥功能,对Ca2+高度通透。
每个NMDA 受体上含有两个谷氨酸和两个甘氨酸结合识别位点,谷氨酸和甘氨酸均是受体的特异性激活剂。
到目前为止已克隆出5个亚基,NMDAR1、NMDAR2(A-D)其中NMDAR1 可单独形成功能性纯寡聚体NMDAR,但NMDAR2 亚基却不具备该功能。
有研究表明NMDAR可能是由NMDAR1 和NMDAR2 不同的亚基组成的一个异寡聚体。
(2) KA/AMPA 受体:它们也是受配基调控的离子通道,对Na+、K+有通透性,研究证明,一些受体亚型对Ca2+也有通透性。
AMPA 家族包括4 个结构极为相似的亚基GLUR1-4,各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70%。
由于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分布,在靠近羧基端的部分构成4 个跨膜区。
AMPA、L-谷氨酸及KA 均可激活这类离子通道,并有AMPA 的高亲和力结合位点。
天然的AMPAR 是由这4 种亚基形成的五聚体。
每个单位的分子量为108kd。
AMPA 受体的4 种亚基在第4 个跨膜区上游均含有1 个由38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区段,该区存在2 个结构相似区,分别由受体基因上的2 个相临的外显子编码。
但各亚基的DNA 编码在翻译后要经过一些如:磷酸化、糖基化等修饰,这些修饰是通道功能的重要调节方式。
谷氨酸的生物学意义
谷氨酸的生物学意义摘要:一、谷氨酸的概述二、谷氨酸的生物学意义1.神经递质作用2.氨基酸代谢途径3.蛋白质合成与降解4.生理功能调控三、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应用1.医药领域2.食品添加剂3.农业肥料四、谷氨酸的工业生产与研究现状1.发酵法生产2.化学合成法3.基因工程法4.研究现状与前景五、谷氨酸的生物学意义展望1.神经保护作用2.抗衰老作用3.免疫调节作用4.环境友好应用正文:一、谷氨酸的概述谷氨酸(Glutamic acid,简称Glu)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在生物体内,谷氨酸既参与蛋白质合成,也参与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作为一种氨基酸,谷氨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二、谷氨酸的生物学意义1.神经递质作用谷氨酸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角色,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信号传递。
谷氨酸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这一过程对于生物体的感知、行为和思维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2.氨基酸代谢途径谷氨酸是氨基酸代谢途径中的重要成员。
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中,谷氨酸参与氨的生成、解毒和排放等过程,维持体内氨的平衡。
这一功能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谷氨酸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谷氨酸作为氨基酸供体,通过脱氨基作用提供氨基,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此外,谷氨酸还参与蛋白质降解过程,促进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氨基酸,为生物体提供营养物质。
4.生理功能调控谷氨酸具有调控生物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参与肌肉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谷氨酸促进红细胞生成激素的分泌。
这些生理功能调控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三、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应用1.医药领域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降低血氨、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用于治疗肝性脑病、脑损伤等疾病。
谷氨酸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谷氨酸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关键词】 NMDA;LTP;学习与记忆人与哺乳动物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学习与记忆衰退的现象。
脑血管性疾病是引发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并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居于首位。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参与了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过程,在发病的众多环节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突触可塑性〔1〕,后者的理想模型是高频刺激引起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TP),而NMDA在LTP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
1 NMDA受体的组成与功能海马结构中的神经元突触存在大量的NMDA受体。
NMDA受体属于电压、配体双重门控离子通道。
目前已经发现了7种NMDA受体的亚单元,即NR1、NR2A~D、NR3A和NR3B等。
NMDA受体的亚单位常以受体复合物的形式存在〔3〕,其中NR1是受体复合物的功能亚单元,是必需组分〔4〕,选择性敲除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的NR1亚单位后,其NMDA受体诱导的LTP被破坏,小鼠表现为空间记忆障碍〔5〕。
NR2是受体复合物的调节亚单元,起修饰作用〔6〕,不同的NR2可赋予通道复合物不同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7〕,利用转基因的方法,使小鼠前脑的NR2B基因过度表达海马的NR2B蛋白含量为普通小鼠的2倍,其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增强〔8〕;反之敲除NR2B的小鼠NMDA受体反应性下降,NMDA受体依赖的LTP丧失,小鼠空间学习能力受损〔9〕,同时NR2A和NR2B可以通过转化比率以适应调控需要〔10〕。
少数NR3亚单元也参与通道的构成,起抑制性调节作用〔11〕,NR3是NMDA受体电流的负调控子,可以改变对Ca2+的通透性和对镁离子的敏感性,NR3A基因敲除后,Ca2+大量内流〔12〕,导致谷氨酸受体(Glu R1)过度兴奋,促进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内源性NR3A能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所以外部补充NR3A亚基,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点〔12〕。
谷氨酸受体
谷氨酸受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离子型受体,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海人藻酸受体(KAR)和α-氨基-3 羟基-5 甲基-4 异恶唑受体(AMPAR),它们与离子通道偶联,形成受体通道复合物,介导快信号传递;另一类属于代谢型受体(mGluRs),它与膜内G-蛋白偶联,这些受体被激活后通过G-蛋白效应酶、脑内第二信使等组成的信号转导系统起作用,产生较缓慢的生理反应。
离子型受体(1) NMDA 受体(NRs):其与突触的可塑性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通过该受体本身、其共轭的离子通道及调节部位3 者形成的复合体而发挥功能,对Ca2+高度通透。
每个NMDA 受体上含有两个谷氨酸和两个甘氨酸结合识别位点,谷氨酸和甘氨酸均是受体的特异性激活剂。
到目前为止已克隆出5个亚基,NMDAR1、NMDAR2(A-D)其中NMDAR1 可单独形成功能性纯寡聚体NMDAR,但NMDAR2 亚基却不具备该功能。
有研究表明NMDAR可能是由NMDAR1 和NMDAR2 不同的亚基组成的一个异寡聚体。
(2)KA/AMPA 受体:它们也是受配基调控的离子通道,对Na+、K+有通透性,研究证明,一些受体亚型对Ca2+也有通透性。
AMPA 家族包括4 个结构极为相似的亚基GLUR1-4,各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70%。
由于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分布,在靠近羧基端的部分构成4 个跨膜区。
AMPA、L-谷氨酸及KA 均可激活这类离子通道,并有AMPA 的高亲和力结合位点。
天然的AMPAR 是由这4 种亚基形成的四聚体。
每个单位的分子量为108kd。
AMPA 受体的4 种亚基在第4 个跨膜区上游均含有1 个由38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区段,该区存在2 个结构相似区,分别由受体基因上的2 个相临的外显子编码。
但各亚基的DNA 编码在翻译后要经过一些如:磷酸化、糖基化等修饰,这些修饰是通道功能的重要调节方式。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功能的多样性是通过不同亚基组装、选择性基因结合和转录前mRNA 的编辑等方式来实现的。
CA1细胞有两类谷氨酸
CA1细胞有两类谷氨酸(glutamate,Glu)受体:
1.AMPA受体:低频刺激就可打开,导致Na2+内流,膜轻度去极化,产生幅度较小的EPSP。
2.NMDA受体:独特的双重门控通道(a doubly gated channel),它既受电压门控又受递质门控。
即电压依赖性的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
低频刺激时NMDA受体偶联通道不能开放,它被电压依赖性的正常生理浓度的Mg2+ 阻塞,细胞膜的超极化水平越高(或膜内外电位梯度越大),Mg2+进入NMDA受体通道堵塞的程度越大。
低频刺激兴奋的纤维数目较少,EPSP增大的幅度较小,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所处的负电位不能解除Mg2+对NMDA受体通道的阻塞,通道不能开放。
此时突触后的EPSP几乎都是由非NMDA受体(主要是AMPA 受体)对Na+的通透性所引起的。
⏹强直刺激兴奋一定数量的传入纤维,使谷氨酸大量释放,AMPA受体的激活导致的
突触后膜去极化可以传导到NMDA受体所处的部位,当去极化达到一定程度后,NMDA受体偶联通道内的Mg2+移出,通道开放,Ca2+(还有Na+、K+)进入细胞,Ca2+的流入进一步使膜去极化,达到一定阈值又使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从而导致LTP
⏹NMDA需要细胞的同步放电才可以开放
CA3细胞放电释放谷氨酸,结合NMDA
CA1细胞放电推出Mg2+移出,通道开放
⏹名词解释
习惯化,敏感化,联合式学习, 记忆痕迹,突触可塑性, LTP
⏹简答及论述
1.学习的分类
2.记忆的分类
3.举例说明颞叶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
4.海马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5.习惯化,敏感化的神经机制
6.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
7.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谷氨酸及受体的神经生物学作用
二 受体分类: 离子型受体
AMPA GluR1 GluR2 GluR3 GluR4 GluR5 GluR6 GluR7 KA1 KA2 NR1 NR2A NR2B NR2C NR2D
激动剂
Glu AMPA
拮抗剂
CNQX
Kainate
Glu KA
CNQX
NMDA
Glu NMDA
AP5 MK801
代谢型受体 GroupⅠ mGluR1 mGluR5 mGluR2 mGluR3 GroupⅢ mGluR4 mGluR6 mGluR7 mGluR8
(1)作用特征 AP4发挥突触前抑制时不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 电学特征,如输入阻抗,膜电位等. AP4既能抑制AMPA受体激动的作用,同时也 能抑制NMDA受体激动的效应,意味着突触前释放 的递质减少了,而非突触后效应所致. AP4发挥突触抑制作用时,外源性谷氨酸对突触 后受体的激动作用不受影响. AP4可以加强双脉冲刺激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作 用,后者是突触前抑制的标志. AP4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主要改变EPSP的频率 而不是幅度.
(一)突触定位 mGluRs 的作用与它的突触分布关系密 切.即mGluRs若是在突触前分布,其作用主 要是调节递质的释放,而分布在突触后则作 用是产生突触后效应,即EPSP或IPSP.多数 情况来看,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而II型 和III型mGluRs主要分布在突触前,一些区 域仍然有I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但III 型 mGluRs基本都分布在突触前.
(2)突触前作用机制 突触前抑制主要通过激活PTX敏感的G-蛋 白实现其作用.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的途径,如抑制突 触前Ca++电导, 激活K+通道而增加K+电流. 增加K+电流可以降低突触前膜的去极化,从 而减少Ca++内流量.另外,增加K+电流可以增 加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和降低动 作电位的峰值,从而减少递质的释放.
谷氨酸受体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性研究
谷氨酸受体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性研究谷氨酸受体是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离子通道和代谢型受体,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功能性。
本文将探讨谷氨酸受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相关性。
一、谷氨酸受体的结构谷氨酸受体是由多个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包括GluN1、GluN2、GluN3、GluA1、GluA2、GluA3、GluA4、GluK1、GluK2、GluK3、GluK4、和GluK5。
在细胞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由多个亚单位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几乎完全嵌入膜中的结构。
这些亚单位包括外源性配体结合亚单位(即GluA和GluK)和内源性配体结合亚单位(即GluN)。
这些亚单位的组合和作用不仅决定了谷氨酸受体的通透性和灵敏性,还决定了其功能的独特性质。
二、谷氨酸受体的功能谷氨酸受体主要有两种功能,即离子通道和代谢型受体。
离子通道谷氨酸受体可以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导致离子通道的开放和通透性增加,这些离子包括钙、镁、钠和氢等。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则不具有离子通道的功能,但它们能够通过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来介导细胞间信号的传递。
三、谷氨酸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功能的研究谷氨酸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功能有很多,其中与神经发育不成熟所存在的高易损期相关的谷氨酸毒性具有广泛的关联。
由于谷氨酸过度释放导致的中毒已被证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许多疾病中均会引起神经元的凋亡。
此外,谷氨酸受体还与许多其他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和抑郁症等。
四、谷氨酸受体的药物开发由于谷氨酸受体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功能性,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被认为是一个有前途的靶点。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开发出来,它们能够靶向不同类型的谷氨酸受体,从而减轻或治疗相关的疾病。
例如,在帕金森氏病的治疗中,一种被称为“棕色素减排素”(Nurr1)的蛋白质,被证明可以调节谷氨酸受体的活性,从而减少神经元的死亡。
谷氨酸受体的功能和结构
谷氨酸受体的功能和结构谷氨酸受体是一种神经元受体,它在神经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脑中,谷氨酸受体是最常见的受体之一,也是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主要递质受体。
谷氨酸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已经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它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谷氨酸受体的功能和结构。
一、谷氨酸受体的功能谷氨酸是人体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之一,它是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关键。
当神经元释放谷氨酸到突触间隙时,相关受体会被激活,此时信号转移到下一神经元,或者发挥其他作用。
谷氨酸受体是与谷氨酸作用的受体之一,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促进神经信号的传递。
在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经常被称为离子通道受体,因为它可以形成一个离子通道,领先于钙离子或钠离子等正离子进入胞内,从而产生神经信号传递的结果。
由于谷氨酸受体的这种离子通道特性,它可以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促进或抑制信号传递,从而影响大脑的感觉、运动、认知、情绪等方面的功能。
二、谷氨酸受体的结构谷氨酸受体分为两种类型:离子通道受体和嵌合型受体。
1、离子通道受体离子通道受体是图2所示的一种最简单的谷氨酸受体。
此类受体有一个离子通道,当谷氨酸结合受体时会打开通道,导致离子进入胞内。
离子通道受体通常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因为它们的响应速度非常快。
2、嵌合型受体与离子通道受体不同的是,嵌合型受体没有离子通道。
当谷氨酸结合嵌合型受体时,它会与受体特定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细胞反应。
嵌合型受体响应速度较慢,因此它们的作用会持续一段时间。
三、总结综上所述,谷氨酸受体是最常见的神经元受体之一,在神经信号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神经系统中形成离子通道或与细胞内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细胞响应。
谷氨酸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已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它可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潜力。
在未来,人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谷氨酸受体的分子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它在神经元中的作用,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
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是指一种与人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的基因。
谷氨酸受体是一种能够接受神经递质谷氨酸的蛋白质,而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则是指能够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基因。
这篇文章就将分步骤来阐述这一基因的相关知识。
第一步,谈论与谷氨酸受体有关的神经生物学知识。
首先,谷氨酸受体广泛分布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它们与记忆和学习过程、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密切相关。
谷氨酸受体的功能异常被认为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例如帕金森病、脊髓小脑变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第二步,介绍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的一些基本知识。
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被称为GRIN1,它位于人类染色体2上。
科学家发现,这个基因存在多个不同形式,称为亚型,每个亚型都会传导不同的信息。
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亚型可以与其他基因和环境因素互动,从而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步,探讨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研究表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与GRIN1基因的突变和变异有关。
例如,在一些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中,GRIN1基因存在多个变异现象,这些变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此外,GRIN1基因的变异也与自闭症谱系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疾病有关。
第四步,探讨将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纳入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性。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使用基因组学技术和个性化医疗方法来实现将GRIN1基因的信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这些方法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针对GRIN1基因的疗法和治疗方案。
总之,编码谷氨酸受体的基因是一个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基因,它在正常的神经功能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该基因的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有可能借助基因组学技术和个性化医疗方法,将该基因的信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谷氨酸受体介导的神经递质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谷氨酸受体介导的神经递质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分子,在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谷氨酸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负责多种功能的调控作用,如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情绪等方面。
在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中,谷氨酸受体是至关重要的,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也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就谷氨酸受体介导的神经递质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谷氨酸受体是指能够结合并响应谷氨酸及其类似物的膜蛋白,来源于多种不同分类的生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以及鱼类。
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则是按照其亚细胞位置来分,包括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和七膜通道型谷氨酸受体两种。
然而,在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中,还存在多个亚型,其功能和表达模式却有所不同。
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通常被分为NMDA型(N-甲基-D-天冬氨酸)、非NMDA型(包括AMPA型谷氨酸受体和kainate型谷氨酸受体)两大类,而NMDA型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则是目前最为研究的谷氨酸受体亚型之一。
NMDA型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是由两个不同的亚基所构成的异二聚体复合物,在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种特定类型的亚基,分别是GluN1以及GluN2家族(包括GluN2A、GluN2B、GluN2C和GluN2D)。
其中,GluN1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多肽亚单位,每个亚基内部拥有四个跨膜区,而GluN2亚基由GluN2A~D四种不同的类型组成,拥有一个较短的N端,一个较长的C端。
我们可以通过对NMDA型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详细研究来深入理解其信号转导机制。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发现了NMDA型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了相对复杂的神经递质信号传递通路。
在神经元中,谷氨酸递质通过谷氨酸受体的介导,传递到突触前膜开口的离子通道内,引起阳离子(如钠和钙)的透过。
通过这种方式,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可以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和信号通路.不仅如此,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发现,在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激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谷氨酸刺激蛋白对神经元信号传导的影响
谷氨酸刺激蛋白对神经元信号传导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关于神经元如何工作的机制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谷氨酸刺激蛋白是一种神经元中非常重要的分子,它能够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对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产生影响。
本文将介绍谷氨酸刺激蛋白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神经元信号传导中的具体影响。
一、谷氨酸刺激蛋白的作用机制谷氨酸刺激蛋白,又称为谷氨酸盐受体(Glu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受体。
在神经元中,它是一种使离子通道开放的分子,它们与谷氨酸结合后,导致钙、钠和钾等离子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或离开细胞内,在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
谷氨酸刺激蛋白分为AMPA受体、NMDA受体和kainate受体三类。
其中,AMPA受体和kainate受体为非NMDA受体,其结构相似,分别由四个亚单位组成。
谷氨酸分别与亚单位上的结合位点结合,使通道开放,使离子通过。
而NMDA受体需要同时与谷氨酸和氢离子结合,才能使其离子通道开放。
二、谷氨酸刺激蛋白在神经元的信号传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调节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并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而影响感觉、记忆、学习、行为等多种生理和行为特性。
1. 兴奋性调节在神经元兴奋性调节方面,AMPA受体和kainate受体的激活能够导致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离子向内流动,增强细胞兴奋性。
NMDA受体激活除了增强细胞兴奋性,还能够使细胞膜内部更为负电荷,降低静息膜电位,从而使细胞更容易被兴奋。
2. 抑制性调节除了兴奋性调节,谷氨酸刺激蛋白还可以通过让离子从细胞内流出,使神经元膜电位变得更为负,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
对于大部分神经元,这种抑制性调节是由GABA(γ-氨基丁酸)神经元介导的,而此时GABA能够结合谷氨酸盐受体,使离子通道开放,从而让离子流出,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3.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谷氨酸刺激蛋白的激活不仅可以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还可以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了解谷氨酸大脑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了解谷氨酸大脑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大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参与到神经信号传递、学习记忆以及神经发育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了解谷氨酸在大脑中的作用。
一、谷氨酸的概述谷氨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神经递质,在人体中广泛存在。
它由谷氨酸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转变而来,通常以颗粒形式储存在突触前神经元的终站中。
谷氨酸主要通过胺基酸转运体,在细胞外和突触间隙中与谷氨酸受体结合,执行其生理功能。
二、谷氨酸的兴奋性作用谷氨酸是大脑中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通过激活NMDA受体来产生兴奋性作用。
当神经元活动增强时,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通道打开,允许钙离子进入神经元,从而增强细胞内信号传递。
这种兴奋性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参与到记忆形成等认知功能中。
三、谷氨酸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到学习和记忆过程中。
在学习中,兴奋性的谷氨酸可以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而在记忆形成过程中,谷氨酸参与到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中,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加强记忆的存储和保持。
四、谷氨酸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除了在成人大脑中的功能外,谷氨酸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在早期的神经发育过程中,谷氨酸能够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到突触形成、神经元迁移和调整等关键过程中。
这些作用有助于大脑神经回路的形成与建立,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五、谷氨酸功能失调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谷氨酸功能的失调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谷氨酸兴奋性过高或谷氨酸受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的超度兴奋,引发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与谷氨酸功能紊乱有关。
六、谷氨酸的药物应用由于谷氨酸在神经递质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与谷氨酸代谢有关的药物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谷氨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谷氨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谷氨酸受体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中、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受体,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者致力于谷氨酸受体的研究,以发现这些受体的生物学意义和治疗上的潜力。
1. 谷氨酸谷氨酸是大脑中最普遍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它产生于神经元的突触前端,并与谷氨酸受体结合引发神经传递。
然而,由于谷氨酸过量的释放及其与谷氨酸受体结合所造成的神经兴奋效应,在许多神经性疾病中会发挥负面作用。
这也促使了谷氨酸受体的研究。
2. 谷氨酸受体的分类谷氨酸受体分为两类,即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由离子通道构成,分为AMPA、NMDA和Kainate受体;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是由G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受体组成的,主要有mGluR受体。
3. 谷氨酸受体的结构AMPA和Kainate受体是单体,NMDA受体是异二聚体。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构象在不同的状态下也有所变化,如AMPA受体可分为关闭状态、部分开启状态和全开启状态。
MGlur受体则是七跨膜结构,分为8个亚型,常见亚型包括mGluR1、mGluR2、mGluR3 、mGluR5等。
4. 谷氨酸受体的功能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将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
NMDA受体具有重要的突触可塑性效应,例如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等。
于是,针对离子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调节也成为治疗多种神经性疾病的方法。
5. 谷氨酸受体在神经性疾病中的作用谷氨酸受体与多种神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例如,研究表明,失衡的AMPA受体激活与癫痫发作有关;NMDA受体功能障碍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抑制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和调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可以成为多种神经性疾病的治疗策略。
6. 谷氨酸受体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当今,随着对神经性疾病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谷氨酸受体也成为了研发新型神经科学药物的重要靶点。
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解析
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解析焦虑症是指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为过度和持久的焦虑和担心。
焦虑症患者往往面临着日常生活的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焦虑症的本质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揭示出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本文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1. 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焦虑症与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谷氨酸和谷氨酸受体在焦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过度活跃可能导致焦虑。
相反,伽玛-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失调可能使焦虑情绪无法得到适当的调节。
这些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调节可能与焦虑症的产生和维持有关。
2.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着异常。
例如,杏仁核是情绪加工的重要脑结构,其在焦虑症患者中显示出异常的激活模式。
另外,前额叶皮层和背侧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这些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与焦虑症的发生有关。
磁共振成像等神经影像学技术对揭示这些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提供了重要手段。
3. 遗传和环境因素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可能增加患焦虑症的风险。
例如,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与焦虑症的发生存在关联。
此外,早期的创伤经历、生活压力和家庭环境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产生影响。
4. 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焦虑症与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有关。
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被认为与焦虑症的发生有关。
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水平明显升高。
这为探索免疫调节作为治疗焦虑症的新途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5. 神经调节因子的异常焦虑症与一些神经调节因子的异常密切相关。
例如,皮质醇是一种与应激反应相关的激素,在焦虑症患者中可能过度分泌。
儿茶酚胺也是另一个与焦虑症相关的神经递质,其异常水平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和持续。
谷氨酸激活受体的机制
谷氨酸激活受体的机制1 引言谷氨酸激活受体(GluN)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中的一种亚型,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作用。
该受体对学习、记忆、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GluN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2 谷氨酸激活受体的结构和功能GluN是一种离子通道受体,由四个亚基组成。
其中两个亚基是GluN1,另外两个亚基是GluN2、GluN3。
GluN1亚基是必须的,因为它向离子通道提供了游离位点。
GluN2和GluN3亚基则使得GluN亚型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调节性和发挥多种功能的能力。
GluN作为一种离子通道受体,对锌离子和镁离子有高亲和力。
其和镁离子之间的作用使GluN的活性受到抑制,这种抑制可以被钙离子和谷氨酸的结合解除。
GluN的活性被谷氨酸的结合所激活,使得钙离子可以进入细胞,从而触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学响应。
3 谷氨酸激活受体的调节机制GluN的活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节。
最常见的是GluN亚型的组成方式,不同的亚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调控特性。
此外,GluN的活性还可以受到蛋白激酶、磷酸酶等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还有一些内源性物质,如阿尔茨海默氏病相关蛋白、五磷酸腺苷、氮一氧化物等,也可以对GluN的活性产生影响。
此外,GluN的活性还可以受到环境中的化合物、药物的影响。
例如,可卡因就是一种通过抑制GluN的活性,从而影响神经传递的典型药物。
4 结论总的来说,GluN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蛋白质。
它的活性被多种因素所调节,这些因素包括GluN亚型的组成方式、内源性调节因子、外源性化合物等。
对于GluN的研究已经深入,但人们对其调控机制的了解还有待加强。
通过深入研究GluN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策略。
神经递质谷氨酸在大脑中的作用
神经递质谷氨酸在大脑中的作用神经递质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它在大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并参与调节大脑的功能和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谷氨酸在大脑中的作用。
一、谷氨酸的合成与释放谷氨酸主要由饮食中的蛋白质代谢而来,同时在大脑中也可以通过谷氨酸合成酶的作用进行合成。
合成后的谷氨酸储存在神经元内,当神经元兴奋时,谷氨酸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传递神经信号。
二、谷氨酸的兴奋性作用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能够和NMDA受体、AMPA受体等离子膜通道结合,在神经元膜上产生兴奋性电流,促使神经元兴奋和神经冲动的传递。
这种兴奋性作用对于大脑的学习、记忆、运动控制等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三、谷氨酸的参与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能力随着神经活动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谷氨酸在突触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谷氨酸通过与受体结合,能够增强突触的传递效果,促进突触可塑性的形成。
这就为学习和记忆的形成提供了神经基础。
四、谷氨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谷氨酸在大脑中的异常释放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过度释放的谷氨酸会引发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升高,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
因此,研究谷氨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对于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五、谷氨酸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平衡除了兴奋性作用外,谷氨酸还参与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的平衡。
GABA是一种常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谷氨酸和GABA之间的平衡调节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因素。
六、谷氨酸与情绪调节的关系谷氨酸还与情绪调节的过程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谷氨酸在大脑中参与了与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有关的通路。
调节谷氨酸水平可能对于改善情绪障碍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神经递质谷氨酸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合成与释放、兴奋性作用、突触可塑性、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平衡以及与情绪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与。
情绪的神经生物研究
情绪的神经生物研究情绪是人类体验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情绪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情绪也可以影响人的思考和行为。
情绪的神经生物研究是研究情绪产生和调节机制的学科,涉及到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等众多领域。
一、情绪产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主要由两个结构体系控制:情绪大脑回路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1.情绪大脑回路情绪大脑回路由杏仁核、扣带回、额叶、海马、丘脑等多个脑区组成。
其中,杏仁核是情绪大脑回路的中心结构,它与扣带回的某些区域和海马形成联系,形成一个情绪记忆系统。
而扣带回的一些区域和海马可通过回路与杏仁核相连,并与感觉和运动区域相连,形成感知运动系统。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与垂体通过神经肽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荷尔蒙与情绪、应激和代谢有关,并对记忆、学习和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情绪产生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是通过神经递质调节的,神经递质是一种通过神经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的化学物质。
1.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是感觉奖赏、神经兴奋和情感表达的关键神经递质。
2.谷氨酸和谷氨酸受体谷氨酸是一种迅速的兴奋神经递质,在情绪产生和肌肉收缩中发挥作用。
在情感兴奋状态下,谷氨酸的释放会增加,而抑制谷氨酸释放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情绪障碍。
三、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情绪是一个动态系统,需要各种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平衡。
1.内侧前额叶皮层和前扣带回皮层内侧前额叶皮层和前扣带回皮层通过调节情绪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来调节情绪。
内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可能有助于调节消极情绪,而前扣带回皮层的激活可能有助于调节积极情绪。
2.杏仁核和扣带回杏仁核和扣带回是情绪大脑回路的关键结构,通过调节大脑不同部位的活动来影响情绪。
杏仁核活动的强度与情绪感受强度呈正相关。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情绪和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机制。
人源谷氨酸受体GluD家族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人源谷氨酸受体GluD家族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摘要:人源谷氨酸受体GluD家族是一类新发现的离子通道受体,其结构生物学研究成为当今神经科学热门领域之一。
GluD家族包含GluD1和GluD2两个子型,它们在调节大脑塑形和信号传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GluD家族的结构特点、信号传导途径及其在大脑塑形中的功能。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GluD家族的生物学机制,为今后的药物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人源谷氨酸受体GluD家族;结构生物学;信号传导;大脑塑形;药物研发人源谷氨酸受体GluD家族的结构生物学研究GluD家族是新发现的离子通道受体,在大脑塑形和信号传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GluD家族有两个不同的亚型:GluD1和GluD2。
GluD1存在于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等重要的神经系统中。
GluD2则主要分布于小脑区域。
GluD家族与其他谷氨酸受体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活化机制和信号调控机制得到的认识相对较少。
GluD家族的结构特点GluD家族的第一结构域与其他离子通道受体相似,包含一个N-端信号肽,一个N-端区域,三个膜外结构域和四个膜内螺旋。
GluD家族由于其配体结合位点的特性,其亚基与其他离子通道受体亚基不同,具有其特有的结构特征。
GluD家族的配合作用主要依赖于膜外结构域2和3中的配合位点。
GluD受体还具有与其他离子通道不同的“红外线门控”特征,其活化和关闭主要受到体内环境和温度的影响。
信号传导途径GluD家族的激活机制与其他离子通道不同。
其活化过程需要配体的特异性、氧化还原或生物降解,这些过程将导致LGLドメイン的打开或关闭。
GluD受体的结构设定使其与神经元突触导致的长期抑制具有关联,因为在此过程中参与的GluD家族成员表现出明显的活性。
此外,研究显示GluD家族对血管紧张素II和5-吲哚酸等生物分子的信号通路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GluD家族的信号传导途径的深入了解,将为解决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海马的结构及产生LTP的示意图
海马分为三个区,由颗粒细胞构成的齿回(DG),由锥 体细胞构成的CA3区和CA1区,以及三条通路,由嗅皮 层发出到齿回的前穿质纤维(perforant path, pp),由 齿回发出到CA3区的苔状纤维(mossy fiber, mf)及由
CA3区发出到CA1去的Schaffer纤维/侧支.它们依次
激动剂 PLC↑ DHPG
拮抗剂 CPCCOET MPEP EGLU
GroupⅡ
cAMP↓ ACPD
cAMP↓ L-AP4 PPG
CPPG MAP4
mGluR7
mGluR8
L-SOP
三、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GluR) :
(一)NMDA受体: 1.受体亚单位 NMDA受体由两种亚单位组成,NR1和NR2 NR1是组成NMDA受体的基本单位,而NR2是调
4.毒性作用
谷氨酸过量释放形成兴奋性神经毒,主要是
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通过增加细胞内Ca2+发挥 毒性作用.脑内的疾病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大都与 Ca2+超载有关,如脑缺血,中风,癫痫,AD,PD等。 Ca2+超载的毒性机制主要是由于Ca2+浓度增高激 活了细胞内很多酶系统,如NOS,蛋白水解酶,脂质过 氧化酶,从而生成大量自由基,NO,同时线粒体的功 能也发生紊乱,导致细胞的结构破坏,甚至坏死。
谷氨酸的神经生物学 作用
一、概况 谷氨酸(glutamate, Glu)是代谢中间物 脑含量很高明显高于肝脏,且各脑区无差异 具有强烈兴奋作用 呈现Ca++依赖性释放 发现了高亲合力转运体 (glutamate/aspartate, GLAST; glutamate transporter, GLAST-1)
Ca++可以通过 激活CaMKII 使其自身磷酸 化,因而持续 发挥作用,即 使Ca++浓度已 降至正常。
代谢型谷 氨酸受体 的激动加 强了LTP
AMPA受体介 导了LTP的持 续性作用,包 括基因表达的 改变以及 AMPA受体亲 和力的增加。 (NO也参与 LTP的产生过 程)
LTP的意义: 学习和记忆 的基础 新近的资料 表明LTP在 痛觉形成中 亦发挥重要 作用
3.受体-通道功能特征 (1) Zn2+(一) (2) H+(一)PH6.0完全阻断 (3)甘氨酸:Co-agonist
(4)多胺:甘氨酸依赖性 非甘氨酸依赖性
(5)Mg2+电压依赖性阻断通道,-70mV基本不开放, 去极化后Mg2+与通道亲和力降低并移出通道。意义: 使通道受化学,电压双重控制。
节亚单位。NR2又可分为NR2A、2B、2C、2D四种。 功能性NMDA受体由NR1与1个或多个NR2亚基 组成四聚体。
2.受体与胞浆蛋白的相互作用 受体的C末端在胞浆并与胞浆蛋白相互作用进行功 能调控,能与NMDA受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是被称作突 触后致密区PSD-95等胞内蛋白质。 与胞浆蛋白相互作用的意义在于:(1)受体的定 位,受体通过NR2与PSD-95的结合共定位于兴奋性突 触区;(2)形成信号传导复合物参与信息传递;(3) 以成簇聚集的方式在膜上存在;(4)与细胞骨架的锚 定。与NR2亚基结合的 PSD-95 通过与细胞骨架蛋白 结合,将NMDA受体和其他相关的信号分子结合在一 起。
(一)突触定位 mGluRs 的作用与它的突触分布关系密 切,即mGluRs若是在突触前分布,其作用 主要是调节递质的释放,而分布在突触后则 作用是产生突触后效应,即EPSP或IPSP.多 数情况来看,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而II 型和III型mGluRs主要分布在突触前,一些 区域仍然有I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但III 型mGluRs基本都分布在突触前。
AP4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主要改变EPSP的频率而不 是幅度。
(2)突触前作用机制
突触前抑制主要通过激活PTX敏感的G-蛋 白实现其作用。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的途径,如抑制突 触前Ca2+电导, 激活K+通道而增加K+电流. 增加K+电流可以降低突触前膜的去极化,从 而减少Ca2+内流量.另外,增加K+电流可以增 加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和降低动 作电位的峰值,从而减少递质的释放。
(二)AMPA&KA受体 AMPA受体激动可引起Na+内流,主要参与正常的 突触传递,形成突触后反应即EPSP。 NMDA受体激动后的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即通过Ca2+信号系统来发挥作用。
四 代谢型受体(MetabaluRs)
mGluR1 mGluR5 GroupⅡ mGluR2 mGluR3 GroupⅢ mGluR4 mGluR6 mGluR7 mGluR8 GroupⅠ PLC↑ DHPG cAMP↓ ACPD cAMP↓ L-AP4 PPG L-SOP CPCCOET MPEP EGLU CPPG MAP4
(6) 竞争性阻断剂 AP5 ,受体阻断剂,NMDA受体 antagonist; 非竞争性阻断剂MK801,通道阻断剂 blocker
NMDA受体 模式图
不同类型的细
胞受体的作用 模式
Ca2+与 NMDA 反应的 关系
NMDA受 体 -通道 被Mg2+ 抑制
甘氨酸 加强 NMDA 受体的 电反应
形成突触联系,而且都是谷氨酸能突触。
刺激Schaffer纤维可以在CA1区记录到EPSP(测
试刺激),但在该刺激前给予一个短串高频刺激(强直刺 激)后,在CA1区记录到的EPSP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 即LTP。
NMDA 受体拮 抗剂AP5 阻断LTP 的产生
阻断钙离子可 以阻断LTP的 产生(>2.5ms)
(1)作用特征
AP4发挥突触前抑制时不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 电学特征,如输入阻抗,膜电位等。 AP4既能抑制AMPA受体激动的作用,同时也能抑 制NMDA受体激动的效应,意味着突触前释放的递质 减少了,而非突触后效应所致。
AP4发挥突触抑制作用时,外源性谷氨酸对突触后 受体的激动作用不受影响。
AP4可以加强双脉冲刺激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作用, 后者是突触前抑制的标志。
(3)两种不同类型的突触前受体 presynaptic receptors 主要是III型mGluRs ,包括mGluR7,4,8. 它们位于突触前膜的活性区。 perisynaptic receptors
主要是II型mGluRs,包括mGluR2,3,它们 不是位于突触前膜的活性区, 而是在突触前膜 的周边区域,只有强刺激时才能被激活。
突触后两种电反应,即快反应和慢反应(4.2ms,81.8ms)
谷氨酸能突触及胶质细胞的作用模式图
3.生理作用 (1) 参与突触传递 (2) 参与突触传递可塑性
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CA1区兴奋,若给高 频刺激(条件刺激), 再给测试刺激将引起 强烈反应,而且持续时间延长,即突触递长 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二 受体分类:
离子型受体
AMPA
激动剂
GluR1 GluR2 GluR3 GluR4 GluR5 GluR6 GluR7 Glu AMPA
拮抗剂
CNQX
Kainate
Glu KA
CNQX
KA1
KA2 NMDA NR1 Glu AP5
NR2A
NR2B NR2C
NMDA
MK801
NR2D
代谢型受体 GroupⅠ mGluR1 mGluR5 mGluR2 mGluR3 GroupⅢ mGluR4 mGluR6
(二)生物学作用 1. 突触后作用 抑制K+电导,降低K+电流 增加细胞内Ca2+浓度 易化AMPA受体的作用(PKC&Ca2+依赖性) 易化NMDA受体的作用(PKC依赖性)
2.突触前作用 最早发现的是AP4的突触抑制作用,之后发现了 其它的mGluRs激动剂同样也有抑作用制,主要是 II&III型mGluRs 被激动后发挥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