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受体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谷氨酸受体
2. 突触前作用
最早发现的是AP4的突触抑制作用,之后发现了其它的
mGluRs激动剂同样也有抑作用制,主要是II&III型mGluRs 被激动后
发挥的抑制作用。
第十四页,共43页。
(1) 作用特征
AP4发挥突触前抑制时不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电学特征,如输入阻
抗, 膜电位等。
AP4既能抑制AMPA受体激动的作用,同时也能抑制NMDA受体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Ca2+
与
NMD
A反应
的关
系
第二十九页,共43页。
NMDA受
体 -通道
被Mg2+
抑制
第三十页,共43页。
甘氨酸
加强
NMDA
受体的
电反应
第三十一页,共43页。
突触后两种电反应,即快反应和慢反应(4.2ms,81.8ms)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谷氨酸能突触及胶质细胞的作用模式图
MPEP
EGLU
CPPG
MAP4
L-SOP
mGluR8
第九页,共43页。
其中Ⅰ型mGluRs能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使Ca2+
从胞内钙库释放,引起神经细胞兴奋和增加神经细胞的敏感性,
Ⅱ、Ⅲ型mGluRs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减少cAMP的生成,从
而抑制谷氨酸的释放。
目前谷氨酸受体系统与药物作用的靶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过氧化酶,从而生成大量自由基,NO,同时线粒体
的功能也发生紊乱,导致细胞的结构破坏,甚至坏
死。
第三十六页,共43页。
(二) AMPA&KA受体
AMPA受体激动可引起Na+内流,主要参与正常的
镇痛药PPT课件
内源性阿片肽
吗啡
×- 阿片受体
蓝斑核
NA受体
内源性阿片肽 外源性吗啡
戒断症状
NA能神经元功能增强 可乐定
17
毒品及危害
18
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国际三大公约 《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国内三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3)》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1987)》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1988)》
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体位性低血压 耐受性和成瘾性 过量中毒:呼吸抑制、惊厥
23
美沙酮(methadone)
口服有效,镇痛效价强度与吗啡相当,持续时间较长 呼吸抑制、缩瞳、胃肠和胆道压力影响较吗啡弱 耐受性和成瘾性产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 各种剧痛,吗啡和海洛因的脱毒治疗 禁用于分娩止痛(影响产程、呼吸抑制持续时间长)
功能
疼痛刺激传入、痛觉整 合及感受 情绪及精神活动 呼吸、咳嗽 胃肠活动
10
各亚型受体激动后的效应
11
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
脑啡肽 甲硫氨酸脑啡肽,亮氨酸脑啡肽 内啡肽,强啡肽 β-内啡肽,强啡肽A和B,内吗啡肽I和II 吗啡,可待因(哺乳动物肝脏)
12
作用机制
痛觉传入神经末梢
脊髓感觉神经突触8 Nhomakorabea作用机制
阿片受体 受体亚型:µ, δ,κ; , ε?
内源性配基或阿片样活性物质 作用机制 阿片肽-阿片受体共同组成机体的抗痛系统 ☞抑制源自脊髓背角的痛觉上行传入通路 ☞激活源自中脑的痛觉下行控制环路(增加中枢下行
一抑制系统对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的抑制作用)
9
阿片受体分布及功能
抗失眠药物选择策略PPT课件
苯二氮卓类(BZDs)抗失眠的不良反应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 疗指南
BZDs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 退等。老年患者须注意药物的肌松作用和跌倒风险。使用中-短效BZDs 可引起反跳性失眠。持续使用BZDs,停用可出现戒断症状。有药物滥 用风险。妊娠或泌乳期妇女、肝功损害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征及重度通气功能缺损者禁用。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 化研究所(NICE)指南
地西泮等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更易产生次日残留效应,这可能影响精 神功能,造成精神运动损伤,从而影响日常行为功能。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45(07): 534-540 Guidan1c1e/2o7n/2t0h1e9 use of zaleplon, zolpidem and zopiclone for t. he short-term management of insomnia(2004) 10
.
美利曲辛(Melitracen)
16
黛力新药理作用(增加DA、NE、5-HT含量)
大剂量 作用部位 突触后膜D1受 作用结果 降低DA能活性
氟哌噻吨
体
突触前膜D2受体
促进DA的合成
抗 小剂量 作用部位 (自身调节受体) 作用结果 和释放,增加突 触间隙DA含量
焦
虑 作用部位
美利曲辛
抑制突触前膜对NE
Neuros1c1ie/n2c7e/.22001095; 25(46): 10682-10688. 4. Darcourt G, et al. J Psychophar.macol. 1999; 13(1): 81-93. 5. Robert E, er al. The Journal of Pharma1co2logy
阿尔兹海默病PPT课件
04 临床前阶段
A
缺少特异临床表型的存在(均要 满足)
1. 无海马型遗忘综合症; 2. 无任何非典型AD的临床表型
症状前
B
证实的AD常染色体突变的存在 (PSEN1、PSEN2 、 APP或其 它基因)
1/22/2022
•.
•19
04
治疗策略
阿尔茨海默氏症(AD)一直是新药研发的重灾区,该领域研发失败 率高达99.6%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疲乏、头晕、头痛、嗜睡、体重下降。
1/22/2022
•.
•25
02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
在AD患者脑内,静息状态下突触间隙谷氨酸水 升高,导致钙离子通过
NMDA受体持续内流,一方面,会使背 音增 降低信噪比,影响记忆
生成;另一方面,长 间的 载
•4
01 有史以来
1/22/2022
1901年,德国,法兰克福
一位名叫奥古斯特·登特(Auguste Deter)的女性,她无缘由地猜 忌自己的丈夫,慢慢地开始出现记忆障碍,分不清方向,记不住 回家的路,并胡言乱语起来,被送去了精神病院。
在那里遇见了她的主治医生爱洛斯·阿尔兹海默 (Alois Alzheimer)。阿尔兹海默详细地记录了对 她的第一次问诊。
(补充检查:如血检、 脑MRI以排除其它导 致认知紊乱或痴呆的 疾病,或伴发病症)
其它足以出现记忆及相关症状的严重疾病 1.重度抑郁; 2.脑血管疾病;3 中毒、炎症、代谢紊乱
1/22/2022
•.
病史: a.突然发病 病史: b.早期或普遍 的情景记忆障碍
•16
03 混合型
A
临床及生物标志物的AD证据(两 者均要满足) 1. 海马型遗忘综合症或非典型 AD的临床表型之一
谷氨酸受体
(2)突触前作用机制
突触前抑制主要通过激活PTX敏感的G-蛋白实现其作用。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的途径,如抑制突触前Ca2+电导, 激活K+通道而增加K+电流。增加K+电流可以降低突触前膜 的去极化,从而减少Ca2+内流量。另外,增加K+电流可以 增加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 从而减少递质的释放。
(二) AMPA&KA受体 AMPA受体激动可引起Na+内流,主要参与正常 的突触传递,形成突触后反应即EPSP。
KA受体激动后的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内Ca2+浓
度的变化,即通过Ca2+信号系统来发挥作用。
谷氨酸受体在昆虫方面的有关研究:
超高效和高选择性是未来农药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 离子通道和神经受体的复杂性和其在不同生物体内表现的 药理性质的差异,为活性高、选择性强的新农药的创制提 供了可能。而目前全球最畅销杀虫剂的3大作用靶标就是
3 受体和组氨酸门控离子通道同属于半胱氨酸环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超家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半胱氨酸环受体的共同特征 Fig. 1������ G enera l features o f cy s-loo p recepto rs [ 9 ] A: 受体的侧面图, 两个C 表示高度保守的二硫键桥, NT 表示传递介质的结合位 点, 1、2、3 和4 表 示4个跨膜区; ������ B: 主要由M 2 跨膜区形成孔道的内腔。
流,产生迅速的兴奋性神经传导,这个过程使神经
元细胞膜去极化。但Kainate受体的生理功能目前还
不清楚,而AMPA受体的功能己比较清楚。
AMPA受体有3个结合位点
第一个是谷氨酸结合位点,AM-PA的拮抗剂如托吡 酯和YM9OK结合于此位点; 第二个为非竞争性结合位点,如吡拉西坦结合于 此,使谷氨酸的兴奋性上调,这在记忆和认知功 能方面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第三个结合位点是在离子通道上,能介导多种昆 虫毒素。
GABA学说谷氨酸γ-氨基丁酸PPT精选文档
1. 20%肝昏迷患者血氨正常
2. 部分患者血氨恢复正常后,昏迷 程度无相应好转
3. 暴发性肝炎患者血氨水平与临床 表现无相关性
19
假说二 神经递质异常
False neurotransmitter hepothesis
20
提出依据
部分肝昏迷患者血氨水平与临床表现无相关 性
用左旋多巴治疗可使肝昏迷患者神志迅速 恢复
纠正BCAA/AAA,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得到 改善
30
中心论点
胰岛素
BCAA
❖肝功能障碍 ❖门体侧支循环
AAA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BCAA/AAA
抑制真性神经递质生成 促进假性神经递质生成
AAA竞争入脑增多
31
与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相比,该学说强调假性 神经递质不单纯来自肠道,也可由芳香族氨 基酸在脑内代谢生成,并强调真性神经递质 减少的作用。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 发展
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
1
人体化学工厂
肝脏行使着许多对机体而言必不可少的功能
▪ 肝实质细胞: 代谢: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 分泌:胆汁 合成:白蛋白,凝血因子,纤溶酶原,抗纤溶酶 解毒:毒物,药物,激素,代谢废物
▪ 枯否细胞: 杀灭细菌、病毒,清除内毒素
3
肝功能不全
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肝实质细胞和枯 否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分泌、合 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出现 黄疸、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障碍、脑病等 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之为肝功能不全。
4
肝功能不全是一个由轻到重渐进的 过程,肝功能衰竭是它的晚期阶段, 在临床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与肾功 能衰竭
2. 部分患者血氨恢复正常后,昏迷 程度无相应好转
3. 暴发性肝炎患者血氨水平与临床 表现无相关性
19
假说二 神经递质异常
False neurotransmitter hepothesis
20
提出依据
部分肝昏迷患者血氨水平与临床表现无相关 性
用左旋多巴治疗可使肝昏迷患者神志迅速 恢复
纠正BCAA/AAA,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得到 改善
30
中心论点
胰岛素
BCAA
❖肝功能障碍 ❖门体侧支循环
AAA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BCAA/AAA
抑制真性神经递质生成 促进假性神经递质生成
AAA竞争入脑增多
31
与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相比,该学说强调假性 神经递质不单纯来自肠道,也可由芳香族氨 基酸在脑内代谢生成,并强调真性神经递质 减少的作用。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 发展
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
1
人体化学工厂
肝脏行使着许多对机体而言必不可少的功能
▪ 肝实质细胞: 代谢: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 分泌:胆汁 合成:白蛋白,凝血因子,纤溶酶原,抗纤溶酶 解毒:毒物,药物,激素,代谢废物
▪ 枯否细胞: 杀灭细菌、病毒,清除内毒素
3
肝功能不全
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肝实质细胞和枯 否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分泌、合 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出现 黄疸、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障碍、脑病等 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之为肝功能不全。
4
肝功能不全是一个由轻到重渐进的 过程,肝功能衰竭是它的晚期阶段, 在临床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与肾功 能衰竭
药理学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ppt课件
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加:肠道推进性蠕动减弱;致便秘。 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哮喘禁用。 括约肌张力增加:胆绞痛、肾绞痛选用吗啡+阿托品。 膀胱括约肌张力增加:导致排尿困难。
3、心血管系统
引起组胺释放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小A、小 V),使血压下降,四肢温暖。
可编辑课件
31
4、免疫系统
吗啡对细胞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 作用。长期给药对免疫的抑制可出现耐受现象。
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 (2)镇吐作用 阻断CTZ的D2受体而
镇吐。 (3)加强其他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 (4)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降低发热或
正常动物体温。
可编辑课件
多巴胺2受体
15
2、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可编辑课件
16
3、外周作用
(1) 受体阻断作用:强大,翻转肾上腺素的升 压效应——抗休克 (2) M受体阻断作用:较弱,引起唾液减少、视物 模糊、便秘、尿潴留——副作用。
【常用制剂】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Luminal鲁米那) 长、慢效类 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Amytal阿米妥) 中效类 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Seconal速可眠) 短效、快效类 硫喷妥(thiopental) 超短效,起效快(静脉麻醉药)
可编辑课件
22
赛拉唑(Xylazole,静松灵)
【作用特点】
(1)镇痛、镇静、肌松。 (2)刺激唾液腺、汗腺分泌 (3)呼吸减慢。 【临床应用】同二甲苯胺噻嗪。
保定宁(静松灵与乙二胺四乙酸的混合物) 眠乃宁(静松灵与二氢埃托啡的混合物)
可编辑课件
23
五、丁酰苯类
氮哌酮(Azaperone)
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28
乙酰胆碱的合成与分解
精选ppt课件
29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精选ppt课件
30
外周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ACh作为 递质的纤维
分布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 运动神经纤维
Important
8
精选ppt课件
9
Five Key Steps in Neurotransmission
Synthesis Storage Release Receptor Binding Inactivation
精选ppt课件
10
受体(Receptor)
受体(receptor): 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 生特异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上行部
纹状体、丘脑、下丘 脑、边缘前脑、大脑 皮层
中缝核
低位脑干
下行部 脊髓后角、侧角、 前角
受体:5-HT1~5-HT7,有多种亚型。5-HT3是离子通道型受体, 其余为G蛋白耦联受体,5-HT1A是突触前受体。 调节痛觉、精神情绪、睡眠、体精温选p、pt课性件 行为、垂体内分泌。 54
下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核内组胺能神经元发出 纤维投射到脑和脊髓。
两类受体 A、促代谢型(metabotropic)glu受体:
与G蛋白耦联
L-AP4-glu-R、ACPD-glu-R
B、促离子型(ionotropic)glu受体: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NMDA-glu-R :Na+ 、Ca2+ 内流、K+外流 KA-glu-R,AMPA-glu-R:Na+内流、K+外流
谷氨酸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功能
学习记忆相关蛋白:CaMKII、PKA、PKC等
调控机制:谷氨酸受体激活后,通过这些蛋白的磷酸化调控学习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信号传递
4
谷氨酸信号通路与精神疾病
谷氨酸与抑郁症的关系
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消极等
受体的相互作用:不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信号传递的影响
谷氨酸代谢酶的调节
谷氨酸脱氢酶(GDH):催化谷氨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代谢的关键酶
谷氨酸受体(GluR):谷氨酸与其结合后,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参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
谷氨酸转运体(GLT):负责谷氨酸的跨膜转运,维持细胞内外谷氨酸浓度平衡
针对谷氨酸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可能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谷氨酸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谷氨酸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从而影响精神功能
研究发现,谷氨酸信号通路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α-酮戊二酸和氨气合成谷氨酸,是谷氨酸合成的关键酶
6
谷氨酸信号通路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深入研究谷氨酸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研究谷氨酸受体的亚型和功能
探讨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研究谷氨酸信号通路与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
探索谷氨酸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
探索谷氨酸信号通路与其他神经递质的关系
3
谷氨酸信号通路与学习记忆
谷氨酸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谷氨酸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神经递质,参与学习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分子药理学PPT课件PPT45页
9
第10页,共45页。
受体药理学
10
第11页,共45页。
神经递质与受体
Henry Dale
1875 - 1968
Otto Loewi
1873 - 196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6
Loewi´s Experiment
11
第12页,共45页。
③ 利用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 内信息传递体系,产生生物效应
• 效应时程一般为数小时
36
第37页,共45页。
第38页,共45页。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 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的信号转
导,最终引起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激活,将
葡萄糖携带入细胞内
38
第39页,共45页。
(四)核受体
• 分子药理学属于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药 理学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是以分子为基本功 能单位,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分子 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和阐明 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4
第5页,共45页。
分子药理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
• 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基础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PCR、real-time PCR、RNA干扰、重组质粒构建、转基因动物、基因敲
40
第41页,共45页。
• 作用模式: ①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如Hsp90) 结合形成复合物,处于非活化状态
② 配体(如皮质醇等甾体激素)与受体结合,导 致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从而使受
体暴露出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 ③ 与靶基因结合,调节其转录、表达,从而影
第10页,共45页。
受体药理学
10
第11页,共45页。
神经递质与受体
Henry Dale
1875 - 1968
Otto Loewi
1873 - 196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6
Loewi´s Experiment
11
第12页,共45页。
③ 利用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 内信息传递体系,产生生物效应
• 效应时程一般为数小时
36
第37页,共45页。
第38页,共45页。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 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的信号转
导,最终引起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激活,将
葡萄糖携带入细胞内
38
第39页,共45页。
(四)核受体
• 分子药理学属于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药 理学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是以分子为基本功 能单位,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分子 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和阐明 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4
第5页,共45页。
分子药理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
• 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基础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PCR、real-time PCR、RNA干扰、重组质粒构建、转基因动物、基因敲
40
第41页,共45页。
• 作用模式: ①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如Hsp90) 结合形成复合物,处于非活化状态
② 配体(如皮质醇等甾体激素)与受体结合,导 致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从而使受
体暴露出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 ③ 与靶基因结合,调节其转录、表达,从而影
精神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
.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与客观环境不相称 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多伴随有痛苦的体验 引起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精神症状表现的因素:个体、环境因素
*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药物治疗 特殊治疗:电痉挛治疗,胰岛素治疗(休克/昏迷治疗,低血糖治疗) 内分泌(激素)治疗 心理治疗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
*
目录
精神分裂症简介
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治疗产品
精神分裂症常药物治疗原则
Page *
精神分裂症简介
1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病因不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 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 病程多迁延,缓慢发展,部分患者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
Page *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法
口服 逐渐递增剂量法(常规剂量滴定法) 快速加量法(仅适用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肌肉和静脉注射 其他
Page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非典型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
典型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或舒必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
6-8周疗效不佳
单一药物原则
两种药物联合(不同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
达预期目标仍以单一用药为主
*
.
精神分裂症常见药物对比
2
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
’10
ECT (电抽搐治疗)
氯丙嗪
奋乃静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甲硫达嗪 洛沙平
.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与客观环境不相称 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多伴随有痛苦的体验 引起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精神症状表现的因素:个体、环境因素
*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药物治疗 特殊治疗:电痉挛治疗,胰岛素治疗(休克/昏迷治疗,低血糖治疗) 内分泌(激素)治疗 心理治疗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
*
目录
精神分裂症简介
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治疗产品
精神分裂症常药物治疗原则
Page *
精神分裂症简介
1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病因不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 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 病程多迁延,缓慢发展,部分患者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
Page *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法
口服 逐渐递增剂量法(常规剂量滴定法) 快速加量法(仅适用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肌肉和静脉注射 其他
Page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非典型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
典型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或舒必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
6-8周疗效不佳
单一药物原则
两种药物联合(不同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
达预期目标仍以单一用药为主
*
.
精神分裂症常见药物对比
2
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
’10
ECT (电抽搐治疗)
氯丙嗪
奋乃静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甲硫达嗪 洛沙平
谷氨酸及受体的神经生物学作用
二 受体分类: 离子型受体
AMPA GluR1 GluR2 GluR3 GluR4 GluR5 GluR6 GluR7 KA1 KA2 NR1 NR2A NR2B NR2C NR2D
激动剂
Glu AMPA
拮抗剂
CNQX
Kainate
Glu KA
CNQX
NMDA
Glu NMDA
AP5 MK801
代谢型受体 GroupⅠ mGluR1 mGluR5 mGluR2 mGluR3 GroupⅢ mGluR4 mGluR6 mGluR7 mGluR8
(1)作用特征 AP4发挥突触前抑制时不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 电学特征,如输入阻抗,膜电位等. AP4既能抑制AMPA受体激动的作用,同时也 能抑制NMDA受体激动的效应,意味着突触前释放 的递质减少了,而非突触后效应所致. AP4发挥突触抑制作用时,外源性谷氨酸对突触 后受体的激动作用不受影响. AP4可以加强双脉冲刺激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作 用,后者是突触前抑制的标志. AP4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主要改变EPSP的频率 而不是幅度.
(一)突触定位 mGluRs 的作用与它的突触分布关系密 切.即mGluRs若是在突触前分布,其作用主 要是调节递质的释放,而分布在突触后则作 用是产生突触后效应,即EPSP或IPSP.多数 情况来看,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而II型 和III型mGluRs主要分布在突触前,一些区 域仍然有I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但III 型 mGluRs基本都分布在突触前.
(2)突触前作用机制 突触前抑制主要通过激活PTX敏感的G-蛋 白实现其作用.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的途径,如抑制突 触前Ca++电导, 激活K+通道而增加K+电流. 增加K+电流可以降低突触前膜的去极化,从 而减少Ca++内流量.另外,增加K+电流可以增 加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和降低动 作电位的峰值,从而减少递质的释放.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
三、接头传递
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 头: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支配平滑 肌和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轴 突末梢分支上的成串珠状的膨大结 构——曲张体(varicosity),内有大 量的小而致密的突触小泡,小泡内 含有去甲肾上腺素。每个神经元的 轴突末梢上约有20000个曲张体, 可支配许多平滑肌细胞。 神经冲动到达曲张体→递质从 曲张体释放→扩散到达平滑肌膜受 体→平滑肌细胞产生效应。
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 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 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许多 神经元的活动步调一致。
(2) 突触前抑制
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结构基础为轴-轴突触,减少兴奋性递质 的释放,使神经冲动传到该突触时不易或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 兴奋(EPSP减小或消失)。一般存在于感觉传入系统中。 末梢B兴奋时释放某种递质→使末梢A去极化→传到末梢A的动 作电位幅度↓ →进入末梢A的Ca2+数量↓ →末梢A释放的兴奋性递 质↓ →突触后膜的EPSP ↓。
受器的不同感受野活动之间。
2. 突触的易化 突触后易化:突触后膜EPSP →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 易爆发动作电位。 突触前易化: 发生在突触前
膜,结构基础为轴 - 轴突触。
到达末梢A的动作电位时程 ↑ → Ca2+ 通 道 开 放 时 间 ↑→EPSP↑→突触后神经元的 兴奋性升高。 A
(六)突触传递的调制
A
B
A
B
Synaptic modulation at the axon terminal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潜伏期长(20 ms达高峰)、抑制作用持续 时间长(100-200 ms)。 意义:控制从外周传入中枢的感觉信息,对感觉 传入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突触前抑制可发生 在各类感受器传入活动之间,也可发生在同类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luRs最初是从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的腿部肌肉 中发现的,被确定为接头外谷氨酸受体 (“H”受体),所打开的 通道主要对氯离子具有通透性,调节神经细胞内快速的突触 抑制作用。除肌纤维外, IGluRs也是胸神经节和头部神经的 重要组成部分。最近, Janssen等首次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背侧不成对中间(DUM )神经细胞中检测到了功能 性的IGluRs。通过电压钳测定谷氨酸激活电流的动力学特征, 发现用谷氨酸连续灌流,其诱导的电流快速并且脱敏彻底, 进一步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证实,谷氨酸诱导的DUM神经 细胞电流主要是载氯离子流。
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用特点(Metabatropic receptors, mGluRs)
GroupⅠ GroupⅡ GroupⅢ
mGluR1 PLC1↑ DHPG
mGluR5
mGluR2 cAMP↓ ACPD
mGluR3
mGluR4 cAMP↓ L-AP4
mGluR6
PPG
mGluR7
L-SOP
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
mGluRs没有离子通道,但能通过G蛋白与一 系列第二信使的级联反应来介导谷氨酸兴奋性毒 性。mGluRs可分为3个亚型8个亚单位,Ⅰ型包括 mGluR1和mGluR5,Ⅱ型包括mGluR2和 mGluR3,Ⅲ型包括mGluR4、mGluR6 、 mGluR7 、GluR8。
图1������ 半胱氨酸环受体的共同特征 Fig. 1������ G enera l features o f cy s-loo p recepto rs [ 9 ] A: 受体的侧面图, 两个C 表示高度保守的二硫键桥, NT 表示传递介质的结合位 点, 1、2、3 和4 表 示4个跨膜区; ������ B: 主要由M 2 跨膜区形成孔道的内腔。
代谢型受体
激动剂 拮抗剂
GroupⅠ mGluR1 PLC1↑ DHPG mGluR5
GroupⅡ mGluR2 cAMP↓ ACPD mGluR3
GroupⅢຫໍສະໝຸດ mGluR4 mGluR6 mGluR7 mGluR8
cAMP↓ L-AP4 PPG L-SOP
CPCOET MPEP
EGLU
CPPG MAP4
AP4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主要改变EPSP的频率而不是幅度。
(2)突触前作用机制
突触前抑制主要通过激活PTX敏感的G-蛋白实现其作用。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的途径,如抑制突触前Ca2+电导, 激活K+通道而增加K+电流。增加K+电流可以降低突触前膜 的去极化,从而减少Ca2+内流量。另外,增加K+电流可以 增加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 从而减少递质的释放。
(1) Zn2+(一) (2) H+(一)PH6.0完全阻断 (3)甘氨酸:Co-agonist (4)多胺:甘氨酸依赖性
非甘氨酸依赖性
(5)Mg2+电压依赖性阻断通道,-70mV基本不开放,去极化后 Mg2+与通道亲和力降低并移出通道。意义:使通道受化学, 电压双重控制。
(6)特异性阻断剂 AP5,受体阻断剂,NMDA受体 antagonist; 非特异性阻断剂MK801,通道阻断剂 blocker
(1) 作用特征
AP4发挥突触前抑制时不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电学特征, 如输入阻抗, 膜电位等。
AP4既能抑制AMPA受体激动的作用,同时也能抑制 NMDA受体激动的效应,意味着突触前释放的递质减少了, 而非突触后效应所致。
AP4发挥突触抑制作用时,外源性谷氨酸对突触后受体的 激动作用不受影响。
AP4可以加强双脉冲刺激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后者是 突触前抑制的标志。
二、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GluR) : 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作用特点
(一)NMDA受体:
1.一般特征 (1)通道耦联的离子型受体、Ca2+通道。 (2)通道被Mg2+以电压依赖性方式阻断, 受电压、化学因素双重控制。 (3)缓慢的通道动力学特征。
该通道
2. 受体-通道特征
在NMDA受体上另外还有Mg2+、PCP、Zn2+、H+等 调节结合位点。Mg2+、PCP的结合位点位于离子通道内 部。
PCP、MK801,氯胶酮或美金刚在NMDA受体激 动剂使离子通道开放时很易通过离子通道,使离 子通道阻塞,所以是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 剂,在静息电位时(约-70mv),NMDA受体的离 子通道被Mg2+阻断,即使有谷氨酸与甘氨酸在结 合位点上,也能阻止离子流动,只有细胞膜去极 化时,Mg2+的阻断作用才消失,使Ca2+流入细胞 内。在细胞膜轻微去极化至约-5Omv时,Mg2+的 阻断作用减少,离子通道部分开放。
(3)两种不同类型的突触前受体
presynaptic receptors 主要是III型mGluRs ,包括mGluR7,4,8.它们位
于突触前膜的活性区。
perisynaptic receptors 主要是II型mGluRs,包括mGluR2,3。它们不是
位于突触前膜的活性区,而是在突触前膜的周边 区域,只有强刺激时才能被激活。
mGluR8
CPCCOET MPEP EGLU
CPPG MAP4
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用特点
(一) 突触定位
mGluRs 的作用与它的突触分布关系密切。即mGluRs若 是在突触前分布,其作用主要是调节递质的释放,而分布 在突触后则作用是产生突触后效应,即EPSP或IPSP。多数 情况来看,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而II型和III型mGluRs 主要分布在突触前,一些区域仍然有II型mGluRs分布在突 触后,但III 型mGluRs基本都分布在突触前。
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用特点
(二)生物学作用
1. 突触后作用 抑制K+电导,降低K+电流,增加细胞内Ca2+浓度 易化AMPA受体的作用(PKC&Ca2+依赖性) 易化NMDA受体的作用(PKC依赖性)
2. 突触前作用 最早发现的是AP4的突触抑制作用,之后发现了其它的
mGluRs激动剂同样也有抑作用制,主要是II&III型mGluRs 被激 动后发挥的抑制作用。
IGluRs主要分布在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和神经 肌肉的连接处,对控制吞咽、运动、感知等可能起着关 键作用,但目前人们对IGluRs的生理功能了解还甚少 。 Liu等在蜚蠊Diplopterapunctata的咽侧体内发现了 IGluRs新的功能,即调控保幼激素的合成。研究发现, 经谷氨酸处理后的咽侧体细胞膜电位出现去极化和超极 化;药理学研究表明,经鹅膏蕈氨酸( ibotenic acid)诱 导的膜超极化可以被木防己苦毒素(picrotoxin)所抑制; 激动剂激活的IGluRs通道能够抑制保幼激素的合成速 度,
其中Ⅰ型mGluRs能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使 Ca2+从胞内钙库释放,引起神经细胞兴奋和增加神经细胞 的敏感性,Ⅱ、Ⅲ型mGluRs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减少 cAMP的生成,从而抑制谷氨酸的释放。
目前谷氨酸受体系统与药物作用的靶点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两个方面:①谷氨酸神经递质的拮抗剂,目前还在动物 实验阶段,尚未获得与临床的相关性。②Ⅱ、Ⅲ型mGluRs 的激动剂: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抗惊厥、 抗焦虑作用,推测可能和它们能减少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的 释放有关。
AMPA受体有3个结合位点
第一个是谷氨酸结合位点,AM-PA的拮抗剂如托吡 酯和YM9OK结合于此位点; 第二个为非竞争性结合位点,如吡拉西坦结合于 此,使谷氨酸的兴奋性上调,这在记忆和认知功 能方面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第三个结合位点是在离子通道上,能介导多种昆 虫毒素。
NMDA受体是在所有已知的神经递质受体中最独特 的一种,因为它必须在两种激动剂谷氨酸和甘氨酸同时 存在,并且细胞膜去极化时才能被激活。
谷氨酸受体
制作人:张莹
谷氨酸受体 谷氨酸受体的种类 谷氨酸受体的有关研究
谷氨酸
谷氨酸(glutamate,Glu)是代谢中间物是脊 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最 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大脑皮 质、海马、小脑和纹状体,在学习、记忆、神 经元可塑性及大脑发育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研究证实,Glu的神经递质作用是通过兴 奋性氨基酸受体而实现的,受体活性的变化、 受体数目的增减都会对突触效能产生明显的 影响。在生理状态下,谷氨酸是神经细胞间 信息传导的重要媒介,但在病理条件下,谷 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介导神经毒性作用。
而且这种抑制作用与浓度相关: 100μmol/L的伊维菌素( ivermectin)可导致保幼激素
的合成速度下降61.5%,但低浓度伊维菌素 (0.1和 1.0μmol/L)对保幼激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10μmol/L的鹅膏蕈氨酸能使保幼激素的合成速度下 降23.4%,高浓度(30~100μmol/L)则没有影响;
Glu AMPA
Glu KA
Glu NMDA
拮抗剂
CNQX
CNQX
AP5 MK801
AMPA与Kainate受体一般只允许单价离子通过, 而NMDA受体允许Na+和Ca2+的通过。AMPA与 Kainate受体都与几个不同的亚单位,共同形成一个 离子通道,当这两个受体兴奋时,Na+和K+快速内 流,产生迅速的兴奋性神经传导,这个过程使神经 元细胞膜去极化。但Kainate受体的生理功能目前还 不清楚,而AMPA受体的功能己比较清楚。
Ca2+ 与
NMD A反 应的 关系
NMDA受 体 -通道 被Mg2+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