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β受体阻滞PPT课件

总结词
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撤药反应,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总结词
为避免撤药反应的发生,应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至停药。
详细描述
在停用β受体阻滞剂之前,应逐渐减少药物剂量,以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在停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和血压等指标,以确保安全停药。
详细描述
降低血压
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减少心肌耗氧量,预防和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
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区的供血供氧,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抗心绞痛
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率的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抗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02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通过降低心排出量、抑制肾素释放等机制降低血压。
总结词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心率、降低心排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对于中青年和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之一。对于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够同时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血压。
监测血压和心率
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状加重,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
避免突然停药
某些药物可能与β受体阻滞剂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特别谨慎,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谨慎用于特殊人群
对于出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有支气管痉挛或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解痉、平喘等治疗措施。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 ppt课件

PPT课件 3
指南更新点2012年ESC STEMI指南中指出,早期静脉使用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证据不够充分。COMMIT研究中,早 期、较高剂量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 因此,在ACS早期,不推荐在低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 患者中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只有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时,才能谨慎使用,且口服优于静脉。 针对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问题,2017年ESC STEMI指 南有了更多的循证学证据。首先,在行PCI术的STEMI患 者中,静脉应用美托洛尔能取得临床获益;且使用美托洛 尔能显著降低微血管阻塞(MVO)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另有EARLY-BAMI研究,共入组683名STEMI患者,早期 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入院时5 mg,PCI术前追加5 mg)能 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此外,也有 研究显示,静脉使用美托洛尔在30天随访期内没有增加血 流动力学、房室传导阻滞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的风险。事后分析提示,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 会取得临床获益。基于上述结果,在血流动力学稳定、行 PCI术的ACS患者中,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随后调 整为口服维持,是可以考虑的 。 4 PPT课件
PPT课件 2
指南更新点1 2012年ESC STEMI指南中推荐,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 所有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应给予口服β受体阻 滞剂治疗(IIa B)。2017年指南着重讨论了中长期使用β 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循证学证据。首先,近期有一项多中心 临床研究,共纳入70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 院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死 亡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另有一项平均随访时间为3.7年的 临床研究结果同样显示,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ACS患 者,其死亡率明显下降(HR 0.90)。同时指南中也指出, β受体阻滞剂与生存结局间的相关性,在有或无近期心梗 史的ACS患者中,各项临床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此外,一项纳入5259例AC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应用(<24小时)β受体阻滞剂能取得的生存获益大 于延迟应用。因此,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应在发 病24小时内开始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
指南更新点2012年ESC STEMI指南中指出,早期静脉使用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证据不够充分。COMMIT研究中,早 期、较高剂量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 因此,在ACS早期,不推荐在低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 患者中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只有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时,才能谨慎使用,且口服优于静脉。 针对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问题,2017年ESC STEMI指 南有了更多的循证学证据。首先,在行PCI术的STEMI患 者中,静脉应用美托洛尔能取得临床获益;且使用美托洛 尔能显著降低微血管阻塞(MVO)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另有EARLY-BAMI研究,共入组683名STEMI患者,早期 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入院时5 mg,PCI术前追加5 mg)能 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此外,也有 研究显示,静脉使用美托洛尔在30天随访期内没有增加血 流动力学、房室传导阻滞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的风险。事后分析提示,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 会取得临床获益。基于上述结果,在血流动力学稳定、行 PCI术的ACS患者中,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随后调 整为口服维持,是可以考虑的 。 4 PPT课件
PPT课件 2
指南更新点1 2012年ESC STEMI指南中推荐,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 所有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应给予口服β受体阻 滞剂治疗(IIa B)。2017年指南着重讨论了中长期使用β 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循证学证据。首先,近期有一项多中心 临床研究,共纳入70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 院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死 亡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另有一项平均随访时间为3.7年的 临床研究结果同样显示,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ACS患 者,其死亡率明显下降(HR 0.90)。同时指南中也指出, β受体阻滞剂与生存结局间的相关性,在有或无近期心梗 史的ACS患者中,各项临床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此外,一项纳入5259例AC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应用(<24小时)β受体阻滞剂能取得的生存获益大 于延迟应用。因此,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应在发 病24小时内开始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
b抗心绞痛药-b-受体阻滞剂PPT课件

3
适用范围广
B-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包括稳 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 后心绞痛的治疗。
03
B-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稳定型心绞痛
心律失常
B-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减弱心肌收 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症状。
B-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 低儿茶酚胺水平,从而减慢心率,控制室 上速、房颤等心律失常。
扩张外周血管
B-受体阻滞剂可以拮抗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 担。
药理作用特点
1 2
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B-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心 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 发生率。
降低猝死风险
B-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脏的兴奋性,减少室性 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降低猝死风险。
不良反应监测
使用B-受体阻滞剂过程中,应密切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04
B-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不良反应
心动过缓
B-受体阻滞剂会减慢心率,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和心脏传导阻滞。
直立性低血压
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血压下降,特别是在站立或坐 起时,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B-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慢性心 力衰竭的患者。
B-受体阻滞剂的概述
B-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 慢心率,降低血压和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 状。
B-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 拮抗儿茶酚胺的兴奋作用,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量。
β1受体阻滞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0 高
0 低
+ 40~ 180mg, bid +
第一代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心得安) 药物特点: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 滞剂
临床主要副反应: 普萘洛尔:长期口服用药可使收缩压和 舒张压平稳下降, 而无体位性低血压,适用于有高动力 循环或心动过速的高
16
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
常用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中 的临床应用
1998年对全国县级以上有代表性 医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AMI急性 期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仅43.0%; 50.0%,医师是在入院后数日甚 至1-2周才开始使用受体阻滞剂。 以美托洛尔平片为主(占70), 剂量较低25-50mg/d.15%的医 师认为AMI用受体阻滞剂无效甚 至有害。
Metoprol
心室重构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神经内分泌的长期过度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细胞水平上引起心肌重构: (RAAS) 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下调和功能受损、心肌细胞凋亡、 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 心肌细胞肥大、细胞间质增生、心肌代谢异常改变
在器官水平上心肌重构:: 心脏增大(特别是左心室扩大)、LVEF降低
4
药理学
β1受体大部分在突触后并主要位
于心脏,也见于血小板、唾液腺以 及胃肠道非括约肌部分。β1受体激
动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并加快心率、
胃肠道非括约肌舒张、血小板聚集
以及唾液腺淀粉酶释放。突触前β1
受体激动可引起去甲基肾上腺素释
5
作用机制
阻断β1
受体可 以降低
心率、
心肌收
缩力和
血压
分布
β1 :主要分布在心脏 β2 :主要在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
β受体阻滞剂 ppt课件

β受体阻滞剂
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过程: ①首先通过增加肾血管阻力,促进肾素释放,后者
进一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②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水钠潴留; ③使血管壁的张力和对钠的通透性增加,并使血管
对收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增高外周血 管阻力; ④产生对心脏的正性变时、变力作用从而导致心输 出量增加。
• α1、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阿罗洛尔、卡维 地洛
β受体阻滞剂
• 脂溶性的:普奈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 洛等
• 水溶性:阿替洛尔 • 水脂双溶性:比索洛尔、阿罗洛尔
β受体阻滞剂
• 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指出了β受 体阻滞剂用于降压的六大适应证:
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快速性 心律失常、妊娠高血压及青光眼。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 β阻滞剂目前在高血压 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 广泛,而且在冠心病、 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β受体阻滞剂
• 正确的态度是充分 认识、分析各种β受 体阻滞剂的特性,
选择优化人群,并
且早期、靶剂量并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 剂。
β受体阻滞剂
1
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看β阻滞剂应用的合理性
β受体阻滞剂
β阻滞剂不仅可以对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 活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还通过降低交感 神经张力而预防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 通过抑制过度的神经激素和RAS的激活而 发挥全面心血管保护作用,包括改善心肌 重构、减少心律失常、提高心室颤动阈值, 预防猝死等。因此,β阻滞剂用于高血压的 治疗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β受体阻滞剂
• 然而,英国指南也同时指出,对于年轻高血压、存在 ACEI/ARB应用的禁忌证、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明显升高或 怀孕的患者,应考虑使用β阻滞剂。指南还指出,由于既 往β阻滞剂的绝大部分研究数据均来源于阿替洛尔,而其 它β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资料很少,所以将从阿替洛 尔得到的结论推广至所有的β阻滞剂,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设计良好的应用其他β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 床研究来更新目前的指南。
β受体阻滞剂课件

低血压
不良反应监测
• 出现于首剂或加量的24-48 小时内 • 首先停用不必要的血管扩张剂 • 可将ACEI减量,但一般不减利尿剂剂量 • 伴有低灌注症状则应将β受体阻滞剂减量或停用
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95.
不良反应监测
液体潴留和心衰恶化(1):
n=2289
100
P<0.001
90
卡维地洛
80
安慰剂
70
60
50
200 400 600 800 0 4 8 12 16 20 24 28
Time (days)
Months
34%
35%
ER, extended release.
Adapted from: MERIT-HF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3:20012007. CIBIS-II Investigators. Lancet. 1999;353:913.
不良反应监测
液体潴留和心衰恶化(2):
• 避免突然撤药。每2-4天减一次量,2周内减完。 病情稳定后,需再加量或继续用β受体阻滞剂
• 必要时可短期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
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95.
不良反应监测
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 心率低于55次/min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或出现二 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减量
Primary Outcomes of Blockers
in Heart Failure
% Risk Reduction
60%
50%
48%
40%
34%
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ppt课件

-受体阻滞剂的历史
• 1960年第一个-受体阻滞剂问世(阿普洛尔,因 毒性大而被淘汰)
• 1964年第一个-受体阻滞剂上市(普奈洛尔) • 随后涌现出多种-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阿替
洛尔, 噻吗洛尔, …… )
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分布与效应
( Cruickshank JM. Eur Heart J 2000, 21(5):354-64 )
倍他乐克® 治疗心律失常
-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合理性
✓ 阻滞循环中儿茶酚胺对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 及膜稳定作用,以阻断受体作用为主
✓ 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功能 ✓ 延长房室传导时间和延长不应期,减低自律性 ✓ 抑制儿茶酚胺致室颤的阈值 ✓ 已知心肌梗死后应用受体阻滞剂能减少心脏性猝
死的发生 ✓ 与其他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 -阻滞剂无促
第二项中国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 Chinese Cardiac Study II
(CCS--2 Study) 早期应用倍他乐克能否进一步改善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预后
目的
选择发病在24小时以内的确诊或可疑的急性心肌梗塞 病人,探讨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 及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静脉及口服倍他乐克), 是否能降低病人住院期的死亡率及其它严重心血管病 事件的发生率
心肌梗死后的-受体阻滞剂选择
•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副作用较多见 • 1选择性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副作用较少,可用于伴
有COPD、糖尿病、血脂异常或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 • 有内源性拟交感神经活性的-受体阻滞剂(如吲哚洛尔、
醋丁洛尔)不能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患者 • 有外周-阻滞作用的-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卡维
试验方法
β-受体阻滞剂ppt课件

β-受体阻滞剂
主要内容
一、概念 二、主要分类 三、药理作用 四、治疗作用 五、主要不良反应 六、主要禁忌症 七、指南应用及代表药物
一、概念
β受体阻滞剂是能 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 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 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 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 药物类型。
二、主要分类
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 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 肌收缩力增加; 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可激动引 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 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 肪分解。
4. 肾素 通过阻滞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抑 制肾素的释放而形成其降压机制之一。
(二)内在拟交感活性 某些β- 受体阻滞药对β1- 受体或β2- 受 体或二者均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而称之为内在拟 交感活性(ISA)。具有ISA较不具有ISA的β受体阻滞药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 作用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均较弱。
2.支气管平滑肌 β2- 受体阻滞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 增加呼吸道阻力,故在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时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的 急性发作。但这种作用对正常人影响较少,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此作用较弱。
3.代谢 β-1受体阻滞可抑制交感神经所引起的脂 肪分解,β-2受体阻滞则可拮抗肝糖原的分 解。β-受体阻滞药与α-受体阻滞药合用可 拮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
(二)饱受争议的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临床至今已 50 余年,然而,从 1992 年至今对其的质疑与 争议就从未间断。
1.2007 年 -2008 年,Bangalore 等在汇总 分析中提出 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合并心肌梗死 和心衰的单纯高血压患者中减慢心率导致心 血管风险与死亡率增加,认为 β受体阻滞剂 不应作为无并发症的单纯高血压的一线降压 药。
主要内容
一、概念 二、主要分类 三、药理作用 四、治疗作用 五、主要不良反应 六、主要禁忌症 七、指南应用及代表药物
一、概念
β受体阻滞剂是能 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 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 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 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 药物类型。
二、主要分类
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 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 肌收缩力增加; 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可激动引 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 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 肪分解。
4. 肾素 通过阻滞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抑 制肾素的释放而形成其降压机制之一。
(二)内在拟交感活性 某些β- 受体阻滞药对β1- 受体或β2- 受 体或二者均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而称之为内在拟 交感活性(ISA)。具有ISA较不具有ISA的β受体阻滞药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 作用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均较弱。
2.支气管平滑肌 β2- 受体阻滞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 增加呼吸道阻力,故在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时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的 急性发作。但这种作用对正常人影响较少,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此作用较弱。
3.代谢 β-1受体阻滞可抑制交感神经所引起的脂 肪分解,β-2受体阻滞则可拮抗肝糖原的分 解。β-受体阻滞药与α-受体阻滞药合用可 拮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
(二)饱受争议的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临床至今已 50 余年,然而,从 1992 年至今对其的质疑与 争议就从未间断。
1.2007 年 -2008 年,Bangalore 等在汇总 分析中提出 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合并心肌梗死 和心衰的单纯高血压患者中减慢心率导致心 血管风险与死亡率增加,认为 β受体阻滞剂 不应作为无并发症的单纯高血压的一线降压 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受体阻滞剂
-
1
β受体阻滞剂
•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 的一种药物类型。
•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 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 于心肌, 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 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动引起支 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 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 这些效应均可被 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除非有严重的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是当今对有 症状的LQTS患者的首选治疗。若无绝对禁忌证, 推荐终身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明 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认为,对于无症状 的LQTS患者,也推荐应用β受体阻滞剂
-
6
禁忌症
• 1. 支气管哮喘 • 2. 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 3. 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 4 .心源性休克 • 5. 孕妇禁用
-
2
β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阻滞剂分类
• Β1、β2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 (心得安)
• 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 尔、阿替洛尔、艾可洛尔 等
• β、α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
3
β受体阻滞剂适应症
1高血压病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
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也适用 于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 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妊娠的高血压患者。 2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降低心肌耗氧 作用和拮抗儿茶酚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 高室颤阈,抗血小板和减轻心脏血管损害,降 低心肌再梗死率,改善梗死后左室重构。
-
4
β受体阻滞剂适应症
3心力衰竭 大规模β受体阻滞剂实验(CIBISⅡ、MERIT-HF及
COPERNICUS)证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力衰 竭患者总体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心源性猝死以及心 力衰竭恶化引起的死亡,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达 到最大耐受量。但在有包括肺底啰音在内的多种体征的急 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应慎重。 4心律失常
• 4. 支气管痉挛:当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 由于β2 受体被阻断, 使支气管收缩, 增加呼吸道阻力, 诱发或加重 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
• 5. 低血糖反应:β受体阻滞剂不影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但对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能延缓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后的血糖恢复速度, 即产生低
-
9
护理注意事项
• 4静脉推注时需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 • 5对出现严重心脏抑制者,可予以异丙肾上
腺素静脉滴注,静推时出现低血压,心动 过缓可静脉推注阿托品对抗。 • 6食物可减少药物吸收,需饭前服用
-
10
-
7
不良反应
• 1.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梦、幻觉、失眠、疲乏、眩
晕以及抑郁等症状, 特别是脂溶性高的β受体阻滞剂, 易通过
血脑屏障引起不良反应,如普萘洛尔。
•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腹泻、恶心、胃痛、消化不良、便
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致脏层腹膜纤维大量增生。
• 3. 肢端循环障碍:少数患者出现四肢冰冷、发绀、脉搏消 失, 以普萘洛尔发生率最高。
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窦速、 房早、室早、房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速。 5主动脉夹层
内科治疗常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普钠,减少血流对 主动脉的冲击,减少左心室的收缩速率以减缓病情进展。
-
5
β受体阻滞剂适应症
6心肌病 在有症状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
是首选治疗,可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 室充盈及舒张末容量最大化,改善心肌顺应性。β 受体阻滞剂用于扩张性心肌病伴或不伴心力衰竭 的治疗,可减轻症状、预防猝死和改善预后。 7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
血糖反应, 故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应慎用此类药品。
• 6.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不良
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
8
护理注意事项
• 1禁忌症 • 2不良反应观察:头昏、乏力、失眠、皮疹、
心动过缓、诱发心衰与支气管痉挛,长期 使用可致血糖、血脂增高,故要定期检查 血糖,血脂。 • 3个体差异大,宜从小剂量开始,长期服药 者不宜突然停药,
-
1
β受体阻滞剂
•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 的一种药物类型。
•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 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 于心肌, 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 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动引起支 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 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 这些效应均可被 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除非有严重的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是当今对有 症状的LQTS患者的首选治疗。若无绝对禁忌证, 推荐终身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明 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认为,对于无症状 的LQTS患者,也推荐应用β受体阻滞剂
-
6
禁忌症
• 1. 支气管哮喘 • 2. 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 3. 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 4 .心源性休克 • 5. 孕妇禁用
-
2
β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阻滞剂分类
• Β1、β2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 (心得安)
• 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 尔、阿替洛尔、艾可洛尔 等
• β、α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
3
β受体阻滞剂适应症
1高血压病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
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也适用 于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 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妊娠的高血压患者。 2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降低心肌耗氧 作用和拮抗儿茶酚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 高室颤阈,抗血小板和减轻心脏血管损害,降 低心肌再梗死率,改善梗死后左室重构。
-
4
β受体阻滞剂适应症
3心力衰竭 大规模β受体阻滞剂实验(CIBISⅡ、MERIT-HF及
COPERNICUS)证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力衰 竭患者总体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心源性猝死以及心 力衰竭恶化引起的死亡,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达 到最大耐受量。但在有包括肺底啰音在内的多种体征的急 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应慎重。 4心律失常
• 4. 支气管痉挛:当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 由于β2 受体被阻断, 使支气管收缩, 增加呼吸道阻力, 诱发或加重 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
• 5. 低血糖反应:β受体阻滞剂不影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但对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能延缓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后的血糖恢复速度, 即产生低
-
9
护理注意事项
• 4静脉推注时需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 • 5对出现严重心脏抑制者,可予以异丙肾上
腺素静脉滴注,静推时出现低血压,心动 过缓可静脉推注阿托品对抗。 • 6食物可减少药物吸收,需饭前服用
-
10
-
7
不良反应
• 1.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梦、幻觉、失眠、疲乏、眩
晕以及抑郁等症状, 特别是脂溶性高的β受体阻滞剂, 易通过
血脑屏障引起不良反应,如普萘洛尔。
•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腹泻、恶心、胃痛、消化不良、便
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致脏层腹膜纤维大量增生。
• 3. 肢端循环障碍:少数患者出现四肢冰冷、发绀、脉搏消 失, 以普萘洛尔发生率最高。
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窦速、 房早、室早、房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速。 5主动脉夹层
内科治疗常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普钠,减少血流对 主动脉的冲击,减少左心室的收缩速率以减缓病情进展。
-
5
β受体阻滞剂适应症
6心肌病 在有症状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
是首选治疗,可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 室充盈及舒张末容量最大化,改善心肌顺应性。β 受体阻滞剂用于扩张性心肌病伴或不伴心力衰竭 的治疗,可减轻症状、预防猝死和改善预后。 7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
血糖反应, 故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应慎用此类药品。
• 6.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不良
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
8
护理注意事项
• 1禁忌症 • 2不良反应观察:头昏、乏力、失眠、皮疹、
心动过缓、诱发心衰与支气管痉挛,长期 使用可致血糖、血脂增高,故要定期检查 血糖,血脂。 • 3个体差异大,宜从小剂量开始,长期服药 者不宜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