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整理

合集下载

大一思修知识点整理

大一思修知识点整理

大一思修知识点整理大一思修是大学的一门专门研究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关于大一思修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科知识与思维方法:1.思维的基本特征:概念、判断和推理;2.学科思维的特点和意义;3.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关系;4.社会和人文思维的特点和发展。

二、认知与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2.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等要素;3.认知与情感的相互关系;4.认知过程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三、科学方法论与科学素养:1.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和特征;2.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发展过程;3.科学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4.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四、伦理学与伦理道德:1.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伦理道德的基本要素和作用;3.个体行为与社会伦理的关系;4.伦理道德与个人发展的关联。

五、人生观与人生哲学:1.人生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不同的人生观对个人生活的影响;3.人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人生哲学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六、科技与社会:1.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2.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挑战;3.科技伦理与科技发展的平衡与协调;4.科技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影响。

七、信息时代与思维能力:1.信息时代及其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影响;2.信息时代的核心要素和特征;3.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4.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信息。

八、公民责任与社会道德:1.公民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公民责任与社会道德的关系;3.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4.公民责任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总结:大一思修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大一思修,可以掌握学科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方法,了解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伦理学和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哲学。

同时,也需要关注科技与社会、公民责任与社会道德等问题,以及信息时代对思维能力的影响。

思修知识点章节整理

思修知识点章节整理

思修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1.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2.1.1 当代中国的发展条件和时代特征• 2.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2.2.1 追求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标• 2.2.2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2.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2.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目标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2.3.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地位• 2.3.2 指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指南第三章: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目标3.1 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3.1.1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3.1.2 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3.2 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3.2.1 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 3.2.2 奋斗目标的现实意义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4.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 4.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战略举措• 4.3.1 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4.3.2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举措以上是《思修知识点章节整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要章节。

思修资料完整版

思修资料完整版

绪论1。

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P3(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2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大学生的优良学风?P4※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 历史使命的涵义?P6※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4.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P7※我国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5.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8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6. 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9(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P1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 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18(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思修必背考点

思修必背考点

思修必背考点一、思修的概念思修,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思修既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理论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创新和文化软实力建设。

在社会建设方面,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权益,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一条独特道路。

这一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党的建设。

这一道路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总称,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方面组成。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总结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总结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总结一、历史的必然性与选择性历史的必然性是指历史发展中存在客观规律性以及一定的内在逻辑性。

历史的选择性则指历史发展中存在各种可能性和人们的选择行为。

历史的必然性和选择性相辅相成,二者共同塑造了历史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制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基本路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

五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坚持全方位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建设总要求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时代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

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包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安全的世界;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概述在大学的学习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简称思修)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思修,我们可以了解和思考人类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大一的思修学习中,第一章是我们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本文将对第一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共同的、内化于心的、指导日常行为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人们行为准则、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而奋斗等作用。

2.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每个人形成的关于人生、价值和道德的观点和态度。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人生意义、目标、价值的主观认识;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和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道德观是对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的看法和态度。

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个人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和个人方面不断实现自身潜能并全面发展的过程。

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包括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独立自主发展和相互促进。

个人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学习、实践、交流、创新等。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法律、文化、教育、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个人发展的重要准则和目标。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维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对2023大一思修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供学生们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区别。

2.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质量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与个别差异的辩证关系。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4.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及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思维方法与价值观1.科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2.辩证思维方法的核心观点: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一切事物的辩证法、把握捕捉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维。

3.高尚的人类思想品德的培养:独立自主、批判思维、全面发展、实事求是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基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的关系。

2.法的特点和法律的基本职能。

3.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修改和宪法权威的实现。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和法治素养的培养。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目标。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

思修课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思修课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思修课知识点整理绪论第一节1.大学生活较以前有哪方面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2.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3.大学要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4.德智体美的重要性: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第二节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第三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大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四节1.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2.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第一节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的动力、提高精神境界第二节1.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2.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节1.怎样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2.为何要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3.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第二章第一节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2.中国精神是什么: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中国精神的意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4.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两者的关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第二节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爱国主义的定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大学思修重点内容

大学思修重点内容

思修重点1.大学的学习理念2.德智体美分别是人才素质的?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5.理想的含义与特征6.信念的含义与特征7.理想信念的作用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9.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10.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1.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1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3.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4.传统安全观与新的安全观15.人生观的内涵16.人生价值及其评价标准17.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条件18.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9.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20.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1.道德及其本质、产生条件22.道德的功能23.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及其评价2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5.诚实守信26.社会主义荣辱观27.法律及其本质28.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29.法律的作用30.简述我国的国家制度3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2.法律的作用33.简述我国的国家制度34.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5.中国法律体系层次3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37.法治思维及其特点38.权利与权力的关系39.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0.依法治国的概念及要求4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42.职业生涯的道德与法律4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44.继承法详解1.大学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生学习的理念2.德智体美分别是人才素质的?德是灵魂,智是基本内容,体是基础,美是综合体现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或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思修重点(已整理)

思修重点(已整理)

基本概念1.信念: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的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和性。

2.理想: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特征:时代性、阶级性、现实性、超前性、实践性3.二者关系: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当理想作为信念时,他是指人们的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向往和追求。

4.理想的类型: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5.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8.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9.做忠诚的爱国者1)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a)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b)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c)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2)促进民族的团结3)维护祖国统一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5)增强国防经观念a)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b)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c)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10.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思修考点整理

思修考点整理

1、历史使命: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重大历史责任。

2、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5、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6、理想的特征:①阶级性、社会性②现实可能性、超前性③多样性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7、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8、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9、理想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10、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1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1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地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1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思修问题整理

思修问题整理

绪论1.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1.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说明了人的本质)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各回答了什么及其具体含义和地位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1)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地位:是人生观的核心(2)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地位: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3)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又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3.世界观是什么?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4.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作用。

5.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1)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社会利益体现了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吗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3)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2版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2版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2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连续发展过程,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思维方法: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2.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发展规律: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量变引起质变。

3.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阶级性、政治性、社会性、思想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概念与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

•特点:人民性、时代性、科学性、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中国国情。

2. 内涵与体系•共同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核心价值观要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公正法治、诚信友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概念与基本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基本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总布局、总体战略、总体布局。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七个方面基本方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法律法规与思想道德规范1. 宪法和法律•宪法:国家根本法,保护公民权利,规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法律:国家行为的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

2. 思想道德规范•思想品德规范: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思修考试内容整理

思修考试内容整理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三原则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我国民法以属地原则为主)保护主义原则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的生效和失效,民事法律规范的溯及力问题,法律不溯及既往,刑法从旧兼从轻,迟自强案例)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在什么地域内适用。

由于制订法律的机关不同,民事法规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也就不同。

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简单的说,就是权利主体对实施还是不实施一定行为的选择权。

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人将其民事权利的内容通过一定行为付诸实现(二)民事权利能力特点:1、平等性2、不可剥夺性3、不可转让与放弃性4、由法律确认的5、是权利与义务能力的统一体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确定标准和划分依据1、确定标准:以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预见事物后果的能力作为确定的标准。

2、划分依据:我国法律以人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为标准划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节监护一、监护的概念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进行的监督和保护。

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资格为了保证监护人能够正确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除了与被监护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亲属关系或其他社会关系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相应的经济能力。

3、品行良好。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没有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四节失踪人制度一、失踪的概念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one’s whereabouts have been unknown ),没有音讯的事实状态。

思修复习重点整理

思修复习重点整理

第二章一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三为什么说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三章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人生的最高宗旨。

要在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善于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人民和国家的长远、整体利益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四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a.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b.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c.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五拜金主义的人生观1含义: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3影响:a.拜金主义人生观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物质与形式矛盾、发展规律等。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的性质。

3.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反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作用: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与途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4.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基本任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主要内容和特点。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和基本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原理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要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的理论创新。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和发展战略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路径和途径。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版pdf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版pdf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劳动和生产力,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经济基本规律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本任务与方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立足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与阶段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3.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正确道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1. 经济建设方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2. 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 文化建设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 社会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四、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的意义与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法律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五、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1.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2. 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核心要点•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以上是思修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归纳,旨在帮助大家对思想修养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希望能够为2023年自考的学生提供一份有效的学习参考。

思修知识点速记

思修知识点速记

思修知识点速记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普遍、发展是矛盾的斗争推动的,以及质变和量变的关系等。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革命等概念,以及阶级斗争的历史规律等。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和社会理想。

它主张实现社会的共产主义制度,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消灭阶级差别和剥削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等。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它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决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问题等。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创新和发展,坚持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

3. 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确定的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工作的总方针。

党的基本路线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以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

大学思修知识点期末复习整理(一)2024

大学思修知识点期末复习整理(一)2024

大学思修知识点期末复习整理(一)引言概述:大学思修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期末复习是学习思修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围绕大学思修课程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分为五个大点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人的价值与尊严1. 人的自我意识和尊重2. 人的自由与平等3. 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4. 人的社会责任与义务5. 人的尊严受到侵犯的情况及应对之策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3.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4. 历史唯物主义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5. 历史唯物主义的局限与批判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变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5.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 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知识的产生2. 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内容3. 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 科学知识的验证和发展5. 科学世界观的现实意义和应用范围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2.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革命观4. 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理想5.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发展总结:大学思修课程的期末复习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环节。

本文围绕人的价值与尊严、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整理 思修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整理 思修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整理思修
思修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思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修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深入理解。

可以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相关的哲学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的掌握。

2.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思修指导实践:思修要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或者政策实施过程,利用思修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思修。

3. 开展思想教育与思修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教育与思修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发展思修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学习讨论班、座谈会等形式,通过集体学习、研究和交流,不断深化对思修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使思修与现实相结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4. 推动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思修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来推动其发展。

可以鼓励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关于思修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丰富和完善思修的内容和方法。

总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思修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思修教育与实践活动,并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以不断提高思修的质量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为什么说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1.大学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2.大学是人生进取的新起点3.大学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4.大学是人才成长的黄金时期5.大学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人成熟的标志身体长成,体态日趋定型,性意识形成。

心理发展完善,以个性稳定为标志。

社会化程度提高。

大学阶段正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重要过渡时期。

第二讲:何谓荣辱?荣:光荣、荣耀、荣誉社会对个体或某群体行为的褒扬与嘉许,反映的是对该行为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同时也包含着行为人对此评价而产生的荣誉与尊严的主观感受。

辱:可耻、羞辱、耻辱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违背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的否定和贬斥,以及个人因自己行为过失或错误而在内心形成的羞愧体验。

可以看出,“荣”和“辱”是一对相互对立的道德范畴,它主要展现为发生在社会个体或群体心理与情感层面上的道德感知和道德观念。

荣辱观的含义社会成员作为个体或集体在荣誉和耻辱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它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是道德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荣誉和耻辱的关系荣和辱的对立统一不论是作为思想范畴还是作为实践范畴,荣和辱都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

二者处在同一道德体系的两极,相向而生。

荣则不辱,辱则非荣,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

同时,二者是相比附而存在,相对照而彰明的。

荣因辱而益荣,辱因荣而愈耻。

荣辱观的价值一个社会的荣辱观,其价值之表达可以是独立的,但同时又是综合的。

荣辱观对于社会个体产生个体价值,对社会整体产生群体价值或社会价值。

这二者之间既是可以区分的,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的一个最新成果,它的进退内容体现和渗透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要求中。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国家观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观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集体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纪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生活观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九重罪”1生活腐化6政治的冷漠与投机2堕落傍款7学术精神的失落3玩物丧志8道德素质低下4寄生依赖9生理与心理缺憾5理性的侏儒(缺乏基本的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第三讲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超前性。

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理想具有实践性。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制约影响个人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大厦的最高层次,最高阶段。

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起点和基础。

任何一个社会所提出的任何远大的理想必成为社会成员行为的内在要素,才有实现的可能。

个人理想升华到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的特征多样性;因为信念反映着需要,而需要是丰富多彩的。

亲合性;由于信念是情感上的认同,认为是自己的最深切的需要,因此信念相同或相近的人会引起志同道合的共鸣。

稳定性;稳定性是人格可靠的表现。

执著性;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去办事,按照自己认定的真善美来指引行为。

第四讲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是重要的政治原则爱国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情感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2、从境界上看,是一种崇高的思想感情,不是普通的心理情愫;3、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体现。

第五讲人生是什么?人生,实际上也就是人的生命过程人生包括人的生命体和生活两个方面生命体表达的是存在,而生活表达的是存在的方式重要的不仅仅是活着,而是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对价值的理解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性存在。

价值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指一定的对象物与主体人的需要的关系。

一定对象的存在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关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动态的关系。

人作为主体,可以有不同的存在方式,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主体、每一个主体,都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存在,都可以与种种对象发生价值关系。

人的价值及其特性人的价值是人所独有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人的价值既有物质价值的特性,又有精神价值的特性,是两者的高度统一。

人的价值具有以下特性1.社会性2.创造性3.双向性第六讲大学生恋爱与性的个人观点非常希望开展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性,获得正确的性知识,以破除性的神秘感尤其是罪恶感。

但宣传性知识,破除神秘感、罪恶感,并不是鼓励尝试性活动,更不意味着一定要彻底消除对性的羞涩感,变得毫无顾忌,把性当作一种游戏。

对性的科学理解、平常心态不等同于为对性的轻薄乃至亵渎。

男女性生活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体验,是高级的精神活动,轻薄不得,否则人类可能又要从野蛮时代重新进化。

不赞同固守封建贞操观,但奉劝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确实要慎之又慎。

因为人的一生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而大学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站,一步走错,可能会满盘皆输。

人只有一辈子,每走一步,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对你爱的他(她)负责。

因此,所有的意见都只是参考,不是教材,选择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第七讲法与道德的关系?法与道德相互渗透法律是社会主流道德的载体,是道德的外化,是道德的底线;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法律的推行,守法的习惯可以内化为一种道德修养。

法制国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也称法律制度,属于制度范畴。

例如“健全民主与法制”。

法治“依法办事”的原则,强调通过法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它是与“人治”是对应的概念,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例如“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应当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适应。

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括:民主法治观念(依法治国)公平正义观念(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自由平等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义务相统一观念(权利义务对等性)注:与程序法相对称,其它5个法律部门又被称为实体法第八讲宪法的概念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基本特征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效力上: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程序上: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基本政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2.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根本的社会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特别行政区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权与人权1.公民、国民“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2.人权与公民权人权是指作为人应当和实际享有的权利。

公民权是由法律规定或赋予的公民应当依法享有的权利。

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

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法治原则: 人权原则: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集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的权利第九讲民法---概念从民法的调整对象和任务的角度,我们把民法定义为: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把握:一个主体、两个关系两点)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的具体反映,是我国民事立法、司法工作以及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必要性。

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取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的事实。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1)须一方获得利益(2)须他方受到损害(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害之间须有直接因果关系(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1)须为他人管理事务2)须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3)须无法律上的根据第十讲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目的条件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危险时间条件不发侵害正在进行中危险正在发生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针对第三者合法权益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限制条件无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其他说明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