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物群落的构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测试2 苏教版必修三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3.3 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2 苏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共60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度的常用方法解析: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生存环境有所好转,人类对其影响将大大减小,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加。
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种的选择和配置都是按人的意志来进行的,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都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用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来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方法。
答案:D2.法国培育出一个西瓜新品种,这种西瓜的种子发芽后,子叶表面和幼茎周围分泌出一种液体,只要蚜虫一触及便会死亡。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A.种内互助B.种间互助C.竞争D.种间斗争解析:考查生物因素中的种间关系中的种间斗争。
西瓜和蚜虫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一种生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其他物种消灭,另一种生物为了生存而取得食物,两种生物之间发生斗争。
答案:D3.某种乔木生于密林中比生于疏林中长得更高更直,这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在起主导作用()A.空气B.温度C.水分D.光照解析:密林中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其中的乔木会出现对光照的竞争,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以获得更多的光照,因而长得高且直。
答案:D4.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
A项是种群水平所研究的问题,在种群水平上主要研究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问题。
答案:A5.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
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同步自我小测:3.2生物群落的构成含解析
自我小测
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3.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三 (1)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在该题的四个选项中,A、B、C项虽然包括的生物种类依次增多,但最终也没有包括全部生物。
因此,都不属于生物群落。
其中C项虽然提到了大型真菌,但还有小型真菌以及其他菌类等微生物没有提及。
【答案】 D2.(2012·大纲全国卷)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故B正确。
【答案】 B3.下列有关物种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数量越多则物种丰富度越大B.物种丰富度指某种生物个体数所占的比例C.一定面积上物种数目越多,则物种丰富度越大D.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一致【解析】根据公式:D=Sln A,所以S越大,D越大。
【答案】 C4.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完全符合“竞争不对等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解析】生态位重叠是两种生物在同一资源上的相遇频率,一般而言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只发生部分重叠,在重叠的生态位部分往往发生竞争排斥作用,D选项中乙的生态位较窄,重叠的部分占其一大部分。
【答案】 D5.(2013·南京期末)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甲、乙所示)。
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飞蝗的发生量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
3.2生物群落的构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
3.2生物群落的构成 3.3生物群落的演替 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 3)(建议用时:45分钟)[双基题]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 K 值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 .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关键区别是速度的快慢 2. 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理解不 正确的是(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分层现象3. (2014河南平顶山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 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 50 d 以后B .拟谷盗种群类似 “ S 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C .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 .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4. 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 并张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 当敌害来临时,鸟惊 飞,鳄鱼逃走。
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A .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B .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C .鳄鱼与小鸟之间可能属于种间互助关系D .小鸟与小虫属于竞争关系 5.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 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每次 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 18 种,个体数平均值是 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 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 209 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 A .甲=乙B .甲 >乙C .甲 <乙D .无法确定6.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 .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温度和水分 7.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 .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 增加D .群落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虫15』A 数「1 ' • ——■ --------------------------- ・■■—Q 50100 150 200 二者数量250 *时间州&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A •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 •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 •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9. 下列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 •通常情况下,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10.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1. (2013高考海南卷)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
高二生物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3
高二生物苏教版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同步练习(答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
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 彼此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2、生物群落结构的概念是指A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B 草原上因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的水平结构C 森林中种群明显分层的垂直结构D 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3、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 有的有分层,有的没有分层B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 池塘中的植物没有分层现象,动物有分层现象﹡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 温度、食物B 温度、光照C 湿度、温度D 光照、食物5、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 光照强度B 土壤类型C 生物种群的特征D 温度高低6、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野兔、野猪则在地面生活,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C 群落的水平结构D 群落的垂直结构﹡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生物生态位分化的结果C 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与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都有关D 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有分层现象8、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 一片竹林中竹子的高矮不同C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植物D 森林中树木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9、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 生存竞争B 占据空间C 资源利用D 生物进化1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B 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C 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D 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1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12、下列关于原生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生演替只能在陆地上发生B 原生演替一定是发生在从没有过生物生长的裸地上C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D 在遭受病虫害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 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 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C 遭受严寒侵袭后的草原寸草不生,不久又长出了新的植物D 原始森林遭受到火灾破坏后,又长出新的植物1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B 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出森林C 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16、(多选)植物群落的特点有A 有一定的分层结构B 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C 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D 最底层是草本植物17、(多选)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B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C 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进程的方向发生演替D 人类活动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18、(多选)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A 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B 物种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C 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D 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加二非选择题19、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⑴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种类往往有所差别。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三 (3)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与次生演替相比,原生演替经历时间长,速度要缓慢得多。
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扰,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D2.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祼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解析:由题目可获取的信息有:①演替的结果;②演替为森林应具备的条件。
解题时应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再逐项分析即可。
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由于受水分的限制不可能演替为树林,B、C、D三项所提到的地区降水较充沛,均有可能演替为树林或森林。
答案:A3.下列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是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群落的演替就会停止C.演替过程如果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总趋势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演替现象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解析: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会出现更为激烈的群落演替。
答案:B4.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解析:从概念的含义可以知道两种类型的演替结果都是出现新的群落,只是二者的初始条件不同,原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没有生物,就连生物痕迹都没有;次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有少量的生物或者有生物痕迹。
答案:B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解析: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
苏教版必修3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word同步测试
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
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都可以影响人口增减动态。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动态的直接因素。
另外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大体相当,因此对题中所述,预测人口增减的动态,显然取决于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占优势,预示种群的大小和密度将有很大的发展,因为进入生殖年龄的个体越来越多。
2.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解析:选G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
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3.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曲线n,出生率如右图中曲线体总数达到其最大值()A. aC. c解析:选C。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开始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个体数量增加,当出生率降到等于死亡率时,个体数量最多,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个体数量就会减少。
I,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B. bD. d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 , 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吋简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选C。
3.3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5)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 .物种进化B .外来物种入侵C •群落演替D .垂直结构【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答案】C2.(2013烟台期末)下面列举的情况中,除哪项外均是未来演替的趋势()A .自动调节能力将增大B.非生物的有机质(生物的遗体或脱落物)减少C.群落的营养结构复杂化D.种群的丰富度增加【解析】群落演替过程,物种的丰富度增加,群落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提高,非生物的有机质增多。
【答案】B3.(2011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
【答案】D4.(2012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 •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A 正确;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 B 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故 D 项正确。
【答案】B5.(2012东莞高二质检)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D •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解析】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演替方向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如干旱条件下不可能演替为森林;次生演替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其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存活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植被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光照条件影响动、植物群落的演替。
3.3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4)
3.3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 •下列概括性结论中,阐述生物群落定义的是()A .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 —定空间内所有种群的集合C. 每个个体成为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集合的组分D.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解析】群落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是指生物群落,它同时含有多个种群,不包括非生物因素。
每个群落的组分包括该群落所有种群, 而不是个体。
【答案】B2. (2011大纲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
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
【答案】A3. 在一个湖泊中,鲢鱼、鳙鱼生活在湖泊上层,青鱼、鲤鱼生活在湖泊的底层。
鱼的这种分布规律属于()A.种群的垂直结构 B .种群的水平结构C.群落的水平结构 D .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4. 森林中的植物群落由上到下分布的植物类型是()①树冠层②灌木层③草本层④地表层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解析】陆生植物有六种生长型: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森林中植物类型从上到下分布为①②③④【答案】A5.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 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 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分布。
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
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三 (2)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1.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级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人类活动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答案 C解析该群落的演替应是次级演替;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
2. 下列属于初级演替的实例是()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答案 C解析初级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初级演替的开拓者是地衣,地衣能为苔藓提供可生存的基本营养。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答案 B解析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所以A项不对(另一些生物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群落);如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都错。
4.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
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___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单元)word同步测试题
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单选题(2分X 20=40分)1.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D. 出生率和死亡率2.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如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5.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央划一个大小为1m i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C.种群性别比例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 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④3.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A. 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4.10等份,在每份的中10等份,在每份的中S (3)1982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下列有关种群“ S ”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 “S ”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7. 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 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如下图所示)。
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A . i 和nB . n 和川 C. i 和川 D .川和i8.某细菌种群随时间延续营养物耗尽,由于突变的原因出现了新菌株,它们能够利用原来菌种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
苏教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word同步测试题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1•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起落是指这个池塘中的A、所有的藻类B、所有的浮萍等植物C、所有的鱼、虾等动物D、所有的藻类、鱼类、细菌等生物2 •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3.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8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A.—个群落B. 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 八个种群4•下列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B、池塘中的一群鱼C、一罐酵母菌培养液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的种群形成生物群落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密切关系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关系6.下列哪一组动物不属于大型土壤动物A、蚯蚓和轮虫 B 、鼠妇和蜈蚣C马陆和白蚁 D 、线虫和蚯蚓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E.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的种群形成生物群落F.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密切关系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关系&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B 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 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D—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9.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一株水葫芦可以在50天中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A .没有天敌B .气候适宜C.出生率高 D •占据的是空生态位10.下列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是 D图注:A 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
3.2生物群落的构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
3.2生物群落的构成3.3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一、选择题1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A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B •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D •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解析:选B 在垂直方向上,不同层次上物种的分布有差异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有较大影响;群落内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
3・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 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 .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 .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析:选A 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早本植物。
4. (2014南京模拟)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3.2《生物群落的构成》能力提升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一、选择题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2.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5.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6.下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①数量的减少,将最终导致②数量的增加B.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C.种群②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低D.种群①②可能组成该孤岛上的一个特有群落7.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3.2《生物群落的构成》典题例析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例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如图1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图2所示的四个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相符合的是()【解析】题图1中,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
图2中所示各选项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而丙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D表示捕食关系。
【答案】D【例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共同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空间等。
A项中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错误。
B项中豌豆和杂草对光、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正确。
C项中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错误。
D项中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错误。
【答案】B规律总结: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例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 3.3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三3.3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 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 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3.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 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 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较多的阳光4.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 火灾过后草原的演替B. 过量砍伐后森林的演替C. 弃耕农田的演替D. 裸岩上的演替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次生演替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D. 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次生演替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D. 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7.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 物种进化B. 外来物种入侵C. 群落演替D. 垂直结构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林窗),这时往往最先进入该区的是杨树、白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也会有所改变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9.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B. 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C. 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D. 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10.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A. 富营养化阶段B.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C. 沼泽植物阶段D. 沉水植物阶段11.现存甲、乙两地森林因某种因素均遭到破坏。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 3.2生物群落的构成 同步测试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3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能说明A,B两种生物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A. B. C. D.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 具有清楚分层现象B. 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植物没有分层现象D. 植物有分层现象,植物没有分层现象3.我国的方案生育政策为〝倡议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理A. 种群密度B. 年龄组成C. 性别比例D. 出生率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关系的是〔〕A. 田鼠和杂草B. 豌豆和杂草C.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 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5.甲、乙、丙区分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育(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
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丙区分表示的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B.乙图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它们的妥协C.丙图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质变化的缘由是争夺食物D.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6.防止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抓紧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 竞争和互利共生B. 捕食和寄生C. 捕食和互利共生D. 寄生和捕食7.大少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惹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要素区分是〔〕A. 温度、食物B. 光照、食物C. 湿度、温度D. 温度、光照8.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由于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停止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标题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B. 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 螳螂的数量到达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0D. 公园里有的中央螳螂多有的中央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空中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说明群落有一定的()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 对群落发生严重影响的优势种D. 彼此间有直接或直接的营养关系10.土壤是有数小植物的家园,鼠妇、跳虫、甲螨和线虫等是土壤中的主要植物类群,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图示是〝土壤中小植物类群丰厚度的研讨〞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假定要采集少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管,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 ②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植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C. ①主要是应用土壤植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丰厚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量法,该方法普通适用于集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11.以下属于群落层次的是〔〕A. 年龄结构和性比B. 土壤中小植物的物种丰厚度C. 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散布D. 能量活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2.以下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决议群落结构的环境要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 依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停止合理密植可以充沛应用空间中的光能D. 应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沛应用不同层次的光能13.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种1~种8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如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以下相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群落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甲92 4 0 0 1 1 1 1乙0 25 20 20 20 5 0 0丙0 65 10 10 3 2 0 0A. 甲群落的物种丰厚度最大B. 相反的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密度不同,与群落的环境条件亲密相关C. 在生物群落丙中,各个物种之间最能够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D. 当遭到大规模的益虫袭击时,甲群落遭到的影响大于乙群落二、填空题14.生物兴味小组同窗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构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肃清才干,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验证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才干.资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置的田间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分歧的花盆等.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并将花盆平均分红A、B两组;〔2〕A组各花盆中________ ,B组各花盆中__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__ 条件下培育;〔4〕6周后,处置10d,每天观察、记载并统计紫花苜蓿死亡率.结果预测与剖析:________ ________ .15.紫茎泽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繁衍才干强,植株掩盖密度大.下表表示紫茎泽兰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展,构成的三类样区及每个样区中的小型土壤植物的集体数量和物种类别数统计结果〔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反〕.对群落交织区的小毛茛〔一种本地优势植物〕与紫茎泽兰的数量逐年停止统计,并把小毛茛与紫茎泽兰的数量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样区紫茎泽兰掩盖度线虫蜱螨目集体总数物种类别数紫茎泽兰入侵区大于90% 684 120 804 14群落交织区10%~30% 1890 226 2116 15外乡植物区0 1198 132 1330 14数量总计 3772 478 4250 19〔1〕调查土壤小植物的物种丰厚度,宜采用________ 法.从表中数据可知,紫茎泽兰对土壤小植物的物种丰厚度影响________ .〔清楚或不清楚〕〔2〕紫茎泽兰能经过火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并招来其他植物的天敌,这反映了种群间经过信息传递调理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毛茛与紫茎泽兰竞争处于相互抑制的时间段是________ 〔用图中字母作答〕.最终占据优势的植物是________ ,这种变化表达了随着时间推移,生物群落的________演替〔初生或次生〕.16.1859年,托马斯•奥斯汀从欧洲带了24只野兔离开澳大利亚.一个世纪之后,野兔的数量曾经蹿升至6亿只,形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消灭兔子,澳大利亚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举动相对缓慢的本地有袋类植物.最后又引进了粘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回答以下效果:〔1〕野兔刚进入澳大利亚,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且没有敌害,此时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 型增长.〔2〕牛羊、狐狸、粘液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区分是________ .〔3〕在野兔的原产地欧洲,野兔与其天敌的数量都坚持着相对的动摇.其缘由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才干,这种才干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4〕在引入粘液瘤病毒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也曾采用播撒毒药的方法停止过兔灾的防治,但是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其缘由是毒药对兔群具有________ 作用,使兔群中________ 不时降低,进而使兔群发作退化.〔5〕在野兔入侵的进程中,澳大利亚一些特有的植物,如小袋鼠、袋狸、鼠袋鼠等生物都纷繁灭绝或濒临灭绝,这说明生物入侵会破坏外地的________ ,应武断采取树立植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等________ 的措施,为这些行为将灭绝的植物提供最后的生活时机.三、解答题17.我国是农业大国,将农田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停止研讨至关重要.〔1〕要研讨农田中的群落,首先要调查________.〔2〕土壤植物可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目的.所以研讨人员要活期调查物种数和密度.通常采集小植物要用________方法.丰厚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区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3〕下表是某农田运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植物的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植物类群样地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无机肥田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失掉结论:________的土壤植物的多样性增加.剖析缘由主要是临时运用该种肥料后,土壤板结,无机物分解才干________〔强或弱〕,招致生物少量________〔繁衍或死亡〕,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四、综合题18.假定a、b、c、d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中最后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 3.3 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 2 苏教版必修
一、选择题(共60 分)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结构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度的常用方法
解析: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生存环境有所好转,人类对其影响将大大减小,
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将会增加。
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种的选择和配置都
是按人的意志来进行的,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都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用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来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方法。
答案:D
2.法国培育出一个西瓜新品种,这种西瓜的种子发芽后,子叶表面和幼茎周围分泌出一种液体,只要蚜虫一触及便会死亡。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A.种内互助B•种间互助
C •竞争
D •种间斗争
解析:考查生物因素中的种间关系中的种间斗争。
西瓜和蚜虫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一种生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其他物种消灭,另一种生物为了生存而取得食物,两种生物之间发生斗争。
答案:D
3.某种乔木生于密林中比生于疏林中长得更高更直,这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在起主导作用( )
A.空气
B.温度
C •水分
D .光照
解析:密林中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其中的乔木会出现对光照的竞争,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以获得更多的光照,因而长得高且直。
答案:D
4.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
A项是种群水平所研究的问题,在种群水平上主要研究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问题。
答案:A
5.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
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
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 .①-④-②-③
解析: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首先池塘要干涸,之后很快要长满杂草,几年之后一些灌木便会生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
答案:D
6.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 .落叶和土壤
解析:群落应包括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D 项落叶和土壤属非生物因素,故不属于群落。
答案:D
7.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
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B.人类活动会减缓演替的进行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
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度
解析:在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会沿着自身的规律,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而如果有人的干预则会加速或者减缓演替的速度,当然对于群落的丰度的影响也应该是两方面的。
答案:C
8.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到下的顺序是( )
①乔木层②灌木层③草本层④地表层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解析: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受阳光影响的,依据高度从上而下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地表植物。
答案:A
9.一座高山上的哪些成分可以构成生物群落( )
A •全部马尾松
B•全部鸟类
C •全部生物
D.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
解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这里,群落囊括了“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而选项D 中“无机环境”不属于生物成分,因而不属于群落。
答案:C
10.长白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海洋藻类的垂直分布分别受什么因素的控制( ) A.海拔高度与海水浓度
B•温度与光照
C.均为CO2的浓度
D •均为光照
解析: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海洋中藻类的类型(垂直分布)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答案:B
11.生物适应并改变环境,减少温度、光、水分及其他理化因子的限制作用,这种补偿作用主要存在于哪个生态层次( )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 .生态位
解析:群落是由许多具有复杂种间关系的生物种群的有机组合,在群落内的各个种群都占据一个特定的生态位,该种群在这个生态位上,阳光、温度、水分和其他理
化因子最适宜,但离开了这个群落就不具备这些条件了。
生物适应并改变环境,减少阳光、温度、水分和其他理化因子的限制作用,必须到群落这个生态层次中寻找一个恰当的生态位,以满足其种群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答案:C
12•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
B.空气逐渐稀薄
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
D.高处云量增大
解析:对植物群落来说,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下降,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
000米,温度平均下降6 C,而温度是影响群落变化的很重要的因素,故随温度的下降,植物群落会发生变化。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下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
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一个层次性较好的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等 4 层。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
生在________ 。
(3)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植
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是由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这些生态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
的________ 就越多。
解析:本题结合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考查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回
答本题时要弄清楚群落有分层现象的原因。
答案:(1)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底泥层(2)表水层底泥层(3)光温度含氧量生物种类
14.(20分)下图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登记甲图中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科研人员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取样法,进行抽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 。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
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 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 i、n2、n3,则该乔木
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 株/m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对太阳能的
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 ■吉构。
(3)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⑴①对研究目的或内容的简洁叙述即研究的课题名称,从图示的横纵轴的含义看,本研究课题研究的是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
调查方法显然是样方法。
②从曲线的走势看,当样方面积较小时,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
随后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物种数达到最多的最小样方面积是调查的最好样方面积,这样既可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
③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应该是各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2)决定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这种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3)可以从垂直结构方向和水平结构方向两个角度考虑。
答案:(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即可)样方法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 o③(n i+ n3”(3S o)(2 )光
垂直
(3)①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从垂直结构方向考虑)②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从水平结构方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