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重点高中适用)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篇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高考研究2009-03-19 0059“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

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

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内心之情(即“虚”)。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题型

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题型

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题型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题型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

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

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题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诗 1.表现手法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 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
10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
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
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
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
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题: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 了__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 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20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台 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晓至湖①上
(清)厉 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结构:(五)材料取舍:。

二、能够推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方、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张。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对比,。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普通高中适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一、区分表达技巧指出下列诗(词)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类型诗(词)句所用技巧表达方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议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白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描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动作描写表现手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反衬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比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比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用典修辞手法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拟人、借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结构手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卒章显志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抑扬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铺垫1.借代与借喻试指出下面诗句中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借喻(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25、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7、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30、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

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中考专题6古诗词赏析(考点串讲)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中考专题6古诗词赏析(考点串讲)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方法技巧
鉴赏诗歌: 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方法技巧
1.内容理解题方法技巧 ①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②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的特点。 ③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有一个简短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 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 了情感基调。 ④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 一点要特别注意。
考试题型
题型六“分析情感、主旨型 常见提问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或者结合意 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考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
题型七:评价型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首或者几首诗词, 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者后人 对诗词特点点的评论,要求考生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合理,再阐明理由。 常见问法 (1)后人评价该诗“XXX", 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某评论家评论这首诗“XXX", 你同不同意?为什么?
考试题型
题型二:分析技巧型 常见问法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考试题型
题型三: 炼字型 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炼宇手法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动词、形容词、 数量词、副词(虚词)。 常见问法 (1)这一 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适用所有高中生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适用所有高中生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全整理,适用所有高中生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也是容易丢分的题型。

鉴于此,今天将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考题型以及答题技巧进行梳理分享给大家。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

答题时一般遵循先点题后分析(翻译+情感)的套路。

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以及知识点来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品质,或抒发感慨:① 菊花:坚强、清高、冰清玉洁、超凡脱俗;、② 梅花:坚强、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冰清玉洁;③ 松柏:坚贞不屈、孤直坚强;④ 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忠贞、有节操;⑤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⑥ 草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感慨;⑦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送别类意象,活表达依依不舍,或叙写别后思念:杨柳、长亭、南浦、酒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1、孤寂冷清羁旅诗2、恬静优美山水田园诗3、雄浑壮阔边塞诗4、萧瑟凄凉秋景雨夜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傲视权贵,傲岸不急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多愁善感、惜时惆怅的形象9爱恨情长的形象【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题点3语言技巧题课件(共45张PPT)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题点3语言技巧题课件(共45张PPT)

这 时这日里两蹉个有跎字时、是日一“蹉久事”跎无“又,一成”。的事①意无“思成久。的”含万意有里思万作。里客③作,光客珠阴、虚久:度绣离,着忽故然珠乡又饰的到的愁了苦单秋。衣风②,代萧“又指飒”
歌 的表季舞达节了女,对表子时面。日看④蹉,只摩跎是诃、抒池光写:阴摩留虚诃滞度池异、即乡年的汙华客池老愁,在去和的锦对感城时慨西序及。更一迭为事的隋无悲将成叹军、,实萧壮际摩志上未诃包酬
效果 品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
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 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韵律和谐
答题 答题时一般先解析字义,再指出其手法和表达效果(生动形 模板 象、词约义丰、含蓄蕴藉、平添诗歌韵味等)
专题六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9-



2.紧扣技能本身赏效果 不同的表达技能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 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照到达突出强调之 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 能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 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 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没有这些 术语表达是不到位的。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7-



三、紧扣“效果”赏析技能 1.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 (1)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能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 能+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 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 运用这种技能,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把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画了 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的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 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 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 表达技能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对抒情目的 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分 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技巧点拨1、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2、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3、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解答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考纲解读】高考语文大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

考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艺术技巧、思想情感等的赏析,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创造审美形象。

【考情分析】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客观选择题加上一个主观题,选择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2017年全国卷的客观选择题是5选2,而2018和2019年则变为4选1。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考查唐宋诗歌为主,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知识体系】(一)诗歌的题材分类1.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如《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2.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

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②石曼卿《红梅》中有“认桃无缘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选AC 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

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请作赏析。

(6分)答:解析: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

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拟人。

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

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诗歌鉴赏]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首联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

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

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

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

(精选)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六大类型答题技巧

(精选)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 六大类型答题技巧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 句》中的一 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 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 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三)考查语言方面 1、炼字型 一般提问: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并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2)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或内容。 (3)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或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 题 套 路 :某 字 在 诗 中 的 意 思 是 _ _ _ _ _ ,生 动 形 象 地 写 出 了 _ _ _ _ _ 的 情 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或营造了_____意境。
采桑子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分析下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案 示 例 :这 首 诗 描 写 西 湖 月 夜 (步 骤 一 ),展 现 了 湖 水 天 光 相 映 ,柔 风 习 习 ,夜 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的画面,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步骤二)。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三)
10、观点态度类
1.提问方式: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 答题范式: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与例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与例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与例题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模板与例题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满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说,准确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即回答是什么。

第二步:分说,结合作品具体诗句分析为什么用了这种方法。

即回答为什么。

第三步:小结,该方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即回答怎么样。

【答题模板】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述(描写)+叙述(描写)什么+抒怎样的情赏析修辞手法:解释手法+分析表达的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高考中对古诗词阅读考查的热点之一。

可提醒学生在赏析时,注意以下两点:1.细致审题,强化四个留意①细读题干,留意赏析范围和对象。

②留意鉴赏表达技巧必须与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③留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诗词会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的表达技巧作答。

④留意回答表达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只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2.规范答题意识,严谨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规范严谨,表意完整全面。

如可按照“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的思路组织答案。

对点演练:(一)表达方式的赏析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古诗歌鉴赏之常见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解答方法与步骤

古诗歌鉴赏之常见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解答方法与步骤

古诗歌鉴赏之常见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解答方法与步骤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2.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描写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引用4.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二.考查点[考查点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段]1.设题角度:一般考查方式是指出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以及有何表达效果。

2.知识储备:抒情手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用来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

抒情手法作用直接抒情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借事抒情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秋思》唐代张籍)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②石曼卿《红梅》中有“认桃无缘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选AC 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

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请作赏析。

(6分)答:解析: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

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拟人。

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

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诗歌鉴赏]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首联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

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

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

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

颈联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

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

尾联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11分)菩萨蛮李晔①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注]①李晔,唐昭宗。

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

“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

”(《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

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词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千山”“万丘”既是阻挡词人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词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写照。

D.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E.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

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解析:选BC B项,“双飞燕”不是虚写,文中景物描写都承自首句“登楼遥望”,故而为实景;“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本词写家国情怀,不掺杂儿女之情。

C项,“千山”“万丘”不是近景,是远景。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

(6分)答:解析:题干明确考查“情景关系”,故思考的方向应为该词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情景之间,无非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再兼顾情感的乐哀和景物描写的乐哀。

本词写词人遥望远方之景,长安宫室,双飞之燕,渭水长流,千山迢迢,借景物抒发忧愤之情,使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

另外,词人心怀国都被破之悲,却眼见双飞之燕快乐飞翔的乐景,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参考答案:①乐景衬哀情。

(1分)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宫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

词人用燕子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意和痛苦。

(2分)②寓情于景。

(1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

(2分) [诗歌鉴赏]本词首句“登楼遥望秦宫殿”,直笔陡起,如开门见山。

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古人登楼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

李晔贵为天子,却被叛臣凌逼,仓皇避难华州。

其内心的忧愤,不难想见。

何况华州节度使韩建早有不臣之心,更使李晔于忧愤之外,还有危惧之感,亟盼返回京师。

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下,欲归不得,只能以遥望暂慰愁肠。

下片头两句,虽然是写遥望所见,但情感已经深化一步。

词人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以求改变这种类似软禁的境遇。

他的目光已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

这种探寻是徒劳的。

远望天际,唯见“烟笼碧树”而已。

这凄迷的景象,犹如一团裹于心头的愁云惨雾,驱之不散。

本词以“望”字统摄全篇。

上片写登临极目所见所感,由景生情,又融情于景;下片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通篇结转出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而无矫揉造作之态,故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而艺术上却有可取。

这首词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持平而论,其艺术价值不减唐代名家之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戏题牡丹韩愈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注]。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注]经营:指蜂儿于花间盘旋采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幸”字流露了作者担心、紧张的情绪,“何须”则带有劝告语气,呼应题中“戏题”二字,写了牡丹同开皆隐约,又写了它们的“斗轻盈”。

B.第二联就牡丹的性格做进一步描绘,“并作”仍强调同样的特征,同上联“同”“俱”相呼应,说明“斗轻盈”的不必要。

C.第三联写“双燕”轻轻掠过,却是没有心机的,一个“还”字点出了繁忙;“游蜂”劳动经营,却是多情的,着一“正”字也表明忙碌。

D.第四联采用叙述手法,说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今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睛暂时明亮起来。

E.全诗既描绘了牡丹的娇艳,又抒发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前六句采用拟人手法,通过戏谑调侃的语气,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赏花画卷。

解析:选BE B项,“性格”分析不正确,应为“神态”。

E项,“娇艳”分析不正确,应为“婀娜多姿”。

★(2)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诗的主体对象是“牡丹”,其他的人(作者)和物(双燕、游蜂)的描写对主体对象起侧面衬托的作用。

“双燕”“游蜂”作为牡丹的身外之物也频频关照、时时拂掠,侧面写出了牡丹花的姿态。

尾联就很清楚地表露了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侧面表现牡丹之美。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2分)第三联通过描绘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来表现牡丹的美,(2分)尾联通过写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来表现牡丹的美。

(2分)[诗歌鉴赏]首联写牡丹“同开俱隐约”,不必“相倚斗轻盈”,这是指牡丹花之间“同开俱隐约”,还是以牡丹与别的花相比较,并未言明。

从诗意看,似指牡丹花之间可能性为大。

“幸”字流露了作者担心、紧张的情绪。

“何须”则是劝告语气,正应“戏题”二字。

这联写了牡丹“同开俱隐约”,又写了它们之“斗轻盈”。

“隐约”“轻盈”写牡丹的神态,但这并不轻松。

这一联里显然凝聚着韩愈内心深处的难言之隐。

颔联就牡丹的神态作进一层描绘。

“并作”仍强调同样的特征,同上联“同”“俱”呼应,更说明“斗轻盈”的不必要。

是上联旨意的形象论证。

颈联描绘了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

实际也是渲染了牡丹花所处的环境。

尾联很清楚地表露了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清河等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第一句有总摄全篇、点明题旨、直抒赞美之情的作用,也表明全词是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用舟动景换的方法来展现西湖美景的。

B.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短棹”写词人的船桨不趁手,所以舟只能缓慢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也才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C.“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描写了由湖心到堤岸、由近到远的画面,“隐隐”句从听觉的角度刻画了西湖欢乐的情调。

D.全词描绘了春日西湖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游人笙歌声不断、水面光滑如琉璃、小船在春波上缓慢移动的清丽活泼之景。

E.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词人归隐后的极度快乐之情。

解析:选BE B项,“‘短棹’写词人的船桨不趁手”错误,“短棹”意指船小,体现的是词人悠闲的状态。

E项,“表现了词人归隐后的极度快乐之情”于文无据。

★(2)词的下片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6分)答:参考答案:下片主要使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

(2分)下片一、二句写西湖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光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

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美感。

(2分)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和游玩西湖的愉悦之情。

(2分)[诗歌鉴赏]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片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