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 在三味书屋中有没有类似的趣事?
爬上花坛去折腊梅; 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捉了苍蝇喂蚂蚁。
小组讨论: 鲁迅对三味书屋到底怀着怎样的情感呢? 复杂的: 既有对先生教育的不满, 又有对先生为人的敬重和怀想; 既有对只要读书的无奈, 又有对做戏画画的乐趣和怀念; 既有对三味书屋的不安, 又有对后院戏耍的沉迷和快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疑是一幅童 年生活的精彩画卷,成年后的鲁迅在仰望 流云时,追寻闪烁在他眼前的一朵朵晨光 里绽开的花朵,是何等的诗意,又是何等 的惆怅,放下手中的书本,人生经历的书 本却又悄然翻开,让我们也拿起笔,精心 描绘一段精彩的童年趣事。
作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策划:屠元成 斯苗儿 郑少艾 制作:姚 莉 审核:刘飞耀 责编:张作梅
读书是贯穿三味书屋的关键词,跳读课文: 圈画包含“读书”意思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只要读书”
“就只读书”
不满 无奈
“只要读书”的三味书屋有没有乐趣可言呢?
人声鼎沸的读书
画画做戏的学生
入神专注的先生
怀念、惆怅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入神的观察描写,幽默温馨的文字, 在童年鲁迅与成年鲁迅的心目中, 都是值得怀想的。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实际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 成鲁迅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前者是 一个大自然的空间,一个民间文化的空间, 后者则是一个学校教育的空间。鲁迅并没 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大自然空 间、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因为那是一 个充满生命活力,人与自然、成年人与孩 子和谐相处,能够焕发想象力,培育艺术 感受力,让思想自由飞翔,尽享健康、明 朗、快乐的生活的成长空间。 ——钱理群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精彩课堂
(2)你认为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
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 。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 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开明的思想。
精彩课堂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主题探究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这篇文章表现了事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童年故事也肯定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趣
事,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下。 示例:记得我四岁时,有一天在房间里瞎溜达,不知怎么地就来到了镜子前。呀!
前面怎么迎面过来一个和我长相一样的“人”?我不摸还好,一摸吓一跳,那“人”竟 是平平的,而且也伸手好像想摸我。我赶紧后退几步。好啊,竟敢学我,看我怎么对付 你!我抡起巴掌,那“人”也抡起巴掌,我一打,那“人”也打,哟,怪疼的。我可吓 着了,又平又会动,还会学我,还能打人,坏了,一定是个怪物。我赶紧叫来妈妈,妈 妈告诉我:“这是镜子,根本不是什么怪物,你看。”只见妈妈左摇右摆,镜子里的人 也左摇右摆。经过妈妈的一番讲解,我才明白,镜子里的人就是我自己。
精彩课堂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精彩课堂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为了表现主题,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精彩课堂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 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 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 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让我们来共同学习鲁迅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张PPT

水审車◎別三媒节术鲁迅疑难字词辨析*罕h占n 塾sh j 髓suT 敛li占n 塑su 觅mi攒cuQn 箔b6 蜕tui* 确凿quezao 菜畦cai qi 蟋蟀xT shuak 竹筛zhd shai渊博yu召n bo对匕谷bY gu 缠络chan lud 绣像xiu xiang崇鼎沸ding fei作者介绍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它的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且介亭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h 鲁0■IJ.'I B F T**«辭三味书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 *歸瀛臍鶴辭麟斯 如ffiSxT hai (醋肉醤)徙,心情苦闷之中。

“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 静来”,原集名《旧事董捷》,后改为.《朝 花 二为龙喻, ~~著到了中年才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写,/〒味是指毒 之味,史书之味,子书 文章选自少这本散文集,散文集的崇该文写于1926年9月,作者正生活在辗转流曹轄菁蠶到亲切「生动;课文分析崇[■百草园在我的心中是什么地位呢?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乐园”乐在何处?有趣的景物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活动乐我儿时的乐园乐景乐乌百草®的自倉术汤和命崔 (碧绿的)(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植 鸣蝉(长吟) ) ) (肥胖的)黄蜂(伏 (轻捷的)叫天子(窜 静 态低一高 裂高一低 描侈农物:有序多角度多感 音、状、味)(色、课文分析糸全段重心在哪儿?重心是“单是”以后,详写“泥墙根4+4-一帀。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找抿蚣摘覆盆子 单是 就有 按斑螯 拔何首乌何首乌的根课文分析崇写捕鸟用了那些动词?“扫、露、支、系、牵、看、拉、罩” 九个动词■准确生动描绘出捕鸟的全过£ 程,表达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虽没有点明“乐园”,却乐在其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笔记
在《七年级上册语文》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课文,以下是一份关于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
1. 课文概述
- 课文以描述百草园为起点,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草药。

- 以此为背景,作者引出了乌鸦久病,养志不凡,并最终在三
味书屋中修得了一身本领的故事。

2. 主要人物介绍
- 乌鸦:有智慧,久病在床,利用时间研究各种医草。

- 天空乌鸦:火候得宜飞过乌鸦窝,给他启示,乌鸦从而得知
三味书屋。

- 三味书屋:乌鸦在书屋中修得一身本领,最终开始了广泛传
播知识的行动。

3. 课文重点内容
- 描述了百草园里丰富多样的各类草药,扩展了我们对自然界
的认识。

- 通过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道理,强
调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 通过乌鸦得到天上乌鸦的启示,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重要性,
强调了学习和传播知识的力量。

4. 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 主题:通过描述凡鸟乌鸦利用时间充实自己,并通过学习提
高才能,传播知识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力量。

- 意义: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引导我们要重
视学习,不仅帮助自己,也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5. 我的思考和感受
- 这篇课文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 我意识到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成就自己的关键。

- 我明白到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也要
为了更多人服务。

这些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总结。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希望对大家及有帮助。

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2022年统编版初中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说课稿

2022年统编版初中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抚慰。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

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假设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讲授新课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 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 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 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 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课堂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 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 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 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 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讲授新课
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 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扫 露 支 撒系 牵 看 拉 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 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讲授新课
注意字音
záo chán sù shān suǐ
kuī
qí mì yuān bó tuì shuò
shuài shāi dǐng tì tǎng cuán liǎn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
(9)
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
讲授新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全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全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全解
一、整体感知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也是一个充满生机、趣味无穷的儿童乐园。

在这里,有神奇的植物园,有“美女蛇”的传说,有雪地捕鸟的乐趣,还有“我”在园中快乐的童年生活。

三味书屋:是“我”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

在这里,“我”遇到了严格的私塾先生,学到了许多知识,也经历了“怪哉虫”的小插曲。

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童年的苦与乐。

二、文章结构
百草园:描述了园中的景物、传说和童年趣事。

三味书屋:描述了书屋的环境、先生的严厉、课程和课余生活,以及“我”在书屋的成长历程。

三、重点内容
百草园:描述了园中的景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以及各种昆虫如蜈蚣、斑蝥等。

还讲述了“美女蛇”的传说和雪地捕鸟的乐趣。

三味书屋:描述了书屋的环境和陈设,以及严格的先生和课程安排。

文章还通过“怪哉虫”的小插曲,展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也描述了“我”在书屋的课余生活,如画画和偷偷出去游玩。

最后,作者感叹自己的童年苦与乐。

四、人物形象
私塾先生:一个严格的启蒙教育者,教学认真、严谨,但教学方法有些陈腐、守旧。

“我”: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儿童。

五、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描述,展现了鲁迅童年时期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批判。

六、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优美、生动,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独特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品味语言
4.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_【_参__考__答__案__】_冬__天__百__草_园__的__乐__趣__是_下__雪__后__捕__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落结构
第一段(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段(9):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过渡段) 第三段(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生字新词
确凿( z á o ) 菜畦( q í) 桑椹( shèn) 长吟( y ín ) 油蛉( líng ) 斑蝥( máo ) 书塾 ( shú) 蝉蜕 ( tuì)
皂荚( j i á ) 倜傥(tì)(tǎng ) 脑髓 (suǐ ) 盔甲( kuī )
生字新词
机关:办理事务的单位或机构。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的荒野。 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 煮用具。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百 景色优美多样 草 能听神话故事 原 闰土爸教捕鸟
对比

设施陈旧古板 味
不答“怪哉”这虫 书
先生让死读书 屋
难忘的乐园
热爱自然 反对封建教育
乏味的书塾
知识链接
1.关于百草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常叫做后园,再分别起来这是大园,在 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块突出的园地,那便称为小园。大园的横阔与房屋相等,那是八间半,毛估 当是十丈,直长不知道多少,总比横阔为多,大概可能有两亩以上的地面吧。小园一方块,恐 怕只有大园的四分之一。 (选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
第9课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教学难点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对封建教育的认识可能较模糊,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批判的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教师需通过实例分析、写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教师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提高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鲁迅先生的描写有着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例如,作者如何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百草园的美好和三味书屋的枯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和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实例和进行写作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熟悉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如“碧绿、光滑、肥胖、轻捷”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 迅
到 三味书屋
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我国伟大的 :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著作有 杂文、小说、散 文、诗歌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__《__朝__花_夕__拾_ 》
精品课件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多是 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 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 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 花夕拾》,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 取,晚年了,回忆起 少年时代的事。精品课件
阅读训练
我 的


精品课件
百草园的景物(2段)
雪地捕鸟
(7-8段)
(美
3-6

段 )
精品课件
蛇 故 事

精品课件
三味书屋有没有 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 说明:
“怪哉”是怎么回事? 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主题:
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 中,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 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而 又欢乐的心理。
1、句式巧妙突出重点; 2、观察要有顺序; 3、观察要仔细,要多角度; 4、准确使用词语; 5、抓住景物的特点; 6、有自己的感情……
精品课件
请用最短的时间 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 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精品课件
课文阅读与欣赏
长妈妈给了“我”什 么乐趣?
▪她给“我”讲了一个 民间传说——美女蛇 的故事,增添百草园 的神秘色彩。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先生是一 位极方正、 质朴、博 学的人。
精品课件
三味书屋环境
“先生,‘怪哉’这虫,是 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 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 向后面拗过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共92张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共92张PPT)

谈谈为什么? 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他对学生严而不厉,严而可亲。
艰深、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一情节的设置与百草园的乐趣对比,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
生对此不感兴趣。
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一情节的设置与百草园的乐趣对比,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
2、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 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哪两部 分?
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 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名文章写 了两个地方的生活。 “百草 园”“三味书屋”
“从……到……”表明文章是以空 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2、根据课文标题,全文分为哪两部分? 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9)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第二部分(10~24) ▪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突然发现,在我的想象中,绍 兴竟然是黑白的,如白墙黑瓦的 建筑、如乌篷船、如水墨画一般 古朴的山水路桥、如绍兴版画, 甚至连三味书屋,在我童年的阅 读记忆中,竟然也是没有彩色的。
历史上绍兴名人辈出“三皇 五帝,越占其二”,传说中的舜 皇和大禹在绍兴留下了许多足迹。 越王勾践在绍兴“十年生聚、十 年教训”,其卧薪尝胆的故事已 演化为富有民族特色的胆剑精神。 北京中华世纪坛的4 O个中华名人 雕塑中,绍兴名人占了四位,他 们分别是王羲之、蔡元培、鲁迅、 马寅初。当今中国科学院和工程 院院士中,绍兴籍院士有56名。
4、调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 5、情景交融(写景中表达自己快乐喜悦 之情)
❖ 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 女蛇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写了少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

百草园中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给作者留下了甜美的回忆;三味书屋中“只要读书”的无奈,先生沉迷地读书,后院偷得的乐趣,课上的画画做戏,令作者带着些许惆怅,更多的却是思念。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初一学生的精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会引发他们很多有趣的回忆,也会产生很多的共鸣。

应该引导学生多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中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三味书屋既无奈又留恋的复杂情感。

至于这篇文章是否有对封建教育的抨击,我个人认为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太难理解,有点“强加”之嫌,不如不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

3.体味作者对充满乐趣的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从语言入手,理解文中写景、抒情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抓住特点,有序、生动的写景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文坛巨匠鲁迅,你了解多少?请简要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朝花夕拾》简介
回忆性散文集,鲁迅先生对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

(三)检查预习
1.给词语中的红体字注音:
确凿záo 菜畦qí倘若táng 臃肿yōngzhǒng 攒cuán
敛liǎn 脑髓suǐ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 倜傥tìtǎng 拗ǎo 相宜yí盔甲kuī
2.正音后齐读以上词语两遍。

(四)整体感知
1.读题目:从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课文按空间顺序,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

2.阅读课文:找出这两部分的起止段落。

1-8自然段,写百草园;10-24自然段,写三味书屋。

3.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说一说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不舍和依恋。

(五)自由朗读1-8自然段,整体感知
百草园中有哪些事物令少年鲁迅感到不舍和依恋?
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美女蛇;有趣的雪地捕鸟。

(六)细读课文,品析语言,体味情感:
1.品读第2自然段:
(1)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2)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用了什么句式?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出了百草园的景物多。

(3)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描写,为什么?
描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时,是由低到高的空间顺序;描写鸣蝉、黄蜂、叫天子时,是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本段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中的美丽景物,以及作者从中体会到的无限趣味。

(4)小结收获:
理解词语妙用,了解课文句式;感知写作顺序,品析巧妙修辞。

(5)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少年鲁迅在百草园中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对百草园满怀着怎样的情感?
无忧无虑的生活,满怀喜爱之情。

(6)带着喜爱之情,齐声朗读第2自然段。

2.演读第4自然段:
(1)有表情地复述这个故事,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2)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个故事,感受其中的神秘。

3.细读第7自然段:
(1)请你圈画出描写雪地捕鸟的动作:你觉得这些动词用的好吗?试作简要赏析。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2)齐声朗读描写雪地捕鸟的语段,体会具体生动的动作描写。

(七)人物探究
少年鲁迅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出理由谈谈你的看法。

少年鲁迅是一个调皮、天真、善于观察、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八)课堂小结
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美女蛇,有趣的雪地捕鸟。

少年鲁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收获的是自由快乐的生活;流露的是天真调皮的童心;拥有的是甜美快乐的回忆。

(九)布置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曾有那么一种令你难忘的游戏,你戏耍时那铭刻在心的一瞬。

模仿文中“雪地捕鸟”的动作描写,写一个你游戏的片段。

板书:
百草园
美丽神秘有趣
快乐而甜美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