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超强完整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借代: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 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 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 恨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 代替红花。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 春易逝。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 •二、鉴赏表现手法
修 辞 手 法
1、比喻 2、拟人 3、对偶 4、对比 5、夸张 6、用典 7、双关 8、互文
9、叠词 10、设问 11、反问 12、借代 13、通感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 抑先扬、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 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 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 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 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 相衬、曲笔、借古讽今、白描、细描 等)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 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 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 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 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语典:“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 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 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 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 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强烈推荐)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总结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1.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
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主旨含蓄。
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首曲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
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
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2.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
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举个欲扬先抑的例子。
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
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考生在遇到此类表达技巧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诗人扬抑的对象,不要歪曲了本意。
3.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联想和想象一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其它表现:联 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 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 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 亲人的无尽思念。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 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 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知识整合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双关、设问、反问、用典、通感等2.表现手法:用典、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等 直接抒情抒情方式 景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乐景哀情等)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3.表达方式 借古讽今正侧、虚实、动静、点面、明暗描写方式 视听嗅触各种感官、形声色态、远近高低俯仰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4.构思立意: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托物言等二、考点突破1.常见命题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表达技巧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2.答题步骤及要点①明手法。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②阐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
)③析效果。
(意境、情感、旨趣)3.答题示例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解析】“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阑干”,纵横貌。
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
三、实践演练练习1(2016·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6分)【答案】①比拟、排比(2分,明手法);②“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2分)。
高中语文之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
考点一:修辞手法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此类考点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一)比喻沧浪亭怀贯之①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
②悰(c6ng):快乐。
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明技巧)②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释运用)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
(析作用)(二)比拟例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①比拟、排比。
(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③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析作用)④“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⑤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析作用)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 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 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 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哀景 写哀情。 杜甫《登高》是最有代表性的哀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 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 规范答题。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
“悲欢பைடு நூலகம்
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 情”;等等。
3、托物言志(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 的品德节操。如:
“牡丹”象征富丽;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 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 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 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
7、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饱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表达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景。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仿真测试2: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前六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具体说说前 六句的抒情特点。
答:①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接抒情。②前 六句是借景抒情。(第一步)通过“竹凉”“野 月”“重露”“稀星”“飞萤”“宿鸟”等景物,描 绘了一幅凄清、幽冷的秋夜图,(第二步)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忧时、报国无门悲凉心情。(第三步) 特别提醒:此题如果问“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还应答 出①多角度写景:触觉,视觉;静景,动景。②拟人等。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一.描写的角度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色:
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形:
声:数只船横 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味: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形:视觉
形、声:视听结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形、色、声:视听结合
形、色、声结合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 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综述
景与情的关系
情与景的距离
触景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触景生情(即景抒情此、夜由曲景中及闻情折柳、,情何因人景不起生故)园:情。
先有景后有情,情由景所触发。 借景抒情
日平息边塞战事的愿望。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对比
⑹岱娉宗娉夫袅袅如十何三?馀齐,豆鲁蔻青梢未头了二月。初。 ⑺荷春花风娇十里欲扬语州,路愁,卷煞上荡珠舟帘人总不。如。
注:龙城,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
记参·李考将答军传案》: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 之飞将在军“,避明之月数”岁和,不“敢关入”右两平。个”词 之 前 增 加 了 “秦这”首“诗汉被”明两代个诗时人间李性攀的龙限推定奖词为,唐是人使七用绝了 的互压文卷的之修作辞。手其法中,开意头即第“一秦句汉“时秦的时明明月月,汉秦时汉 关时”的,关在”“,明这”样和形“成关一”种两雄个浑词苍之茫前的增独加特了的意 “境秦,”使“诗汉歌”的两主个题时同间悠性久的的限历定史词自,然最联为系奇起妙来。, 请深简化要了分全析诗。的主题表。达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
词的上片写泛舟湖上所见。开始写道:“轻舟短棹西
湖好。”“轻舟短棹”即驾着轻舟划着短桨。“轻舟短棹” 表现出了轻松、悠然、自得的愉快感觉。这一句的意思是 说,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着短桨,多么自在,多么 逍遥。接着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突出了西湖 “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景哀情: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 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 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 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 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 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 与景融合一体。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 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 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 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 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诗歌鉴赏之
表现技巧鉴赏
古 诗 1.表现手法 词 表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达 想,衬托(正衬、 反衬) 技 巧 2.修辞方法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正侧 面,白描,工笔
一、诗歌的抒情手法: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借古喻今等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 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 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 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 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 感情。
3、动静结合(考试重点)动静结 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 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 情趣。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 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 用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 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 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5、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 手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 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 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 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 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 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 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 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 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 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 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 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 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其它表现:联 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 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 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反复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 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 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 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 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 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 生动。)
乐景哀情(考试重点) 古人说过 “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 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 宗时候的往事,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 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 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 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 耐人寻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 的感情。
•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 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 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 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 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 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 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托物言志 多见于咏物诗,诗人借自然 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 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哀景乐情: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 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 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 在悲
•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 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对象周围的事物 (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 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 正侧结合的作用(考试) 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感情抒发更加充 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此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二句 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在这一联诗中, 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 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 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 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 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2、虚实结合: 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 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 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 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 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 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 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 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3)、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 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 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 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 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 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 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喻 起兴 借代 比拟
互文 夸张 设问 对仗 反问 排比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是咏史诗中常见 的表现手法,多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李清照 乌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 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 味,颇显豪气。
• (二)诗歌的描写手法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高低,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 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 c、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 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 鸟鸣涧(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 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 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 动衬静,韵味无穷。
• 4.点面结合. • 在描写事物时,采用烘云托月的方法,不单 单孤立的静止的描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 的联系物。 • 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 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 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 ”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 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