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课本知识梳理-九上传统文化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 传统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1.《沁园春·雪》p3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2.《沁园春·雪》p4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p7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4.《敬业与乐业》p20 《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
5.《敬业与乐业》p2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语出《论语阳货》。
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儿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6.《敬业与乐业》p21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教导的呀!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7.《敬业与乐业》p21 主一无适便是敬:语出朱熹《论语·集注》,是对《论语·学而》“敬事而信”一句的注释。
主一无适,专一无杂念。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8.《敬业与乐业》p22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这个故事旨在说明,用心专一就可以达成目标。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9.《敬业与乐业》p2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语出《庄子·达生》。
意思是用心专一,就能集中精神。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10.《敬业与乐业》p22 曾文正:即曾国藩,晚晴军政大臣,谥号文正。
11.《敬业与乐业》p22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语出《礼记·中庸》。
意思是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好分内的事,不企求本分外的事。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12.《敬业与乐业》p23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语出《论语·述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文复习课件(共51张ppt)
(3)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F __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013
__景__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__看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__观___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阴: ①朝晖夕阴.
阴暗,没有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阴.风怒号 F
_阴___冷__,__寒__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北通.巫峡 F
__通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通.外直(《爱莲说》)
__贯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__通__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才通.人(《桃花源记》)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忧谗.畏讥
原意为:谗言、坏话,在句中的意思为:被___说__坏__话_____
(2)名词作状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意为:时间上在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在__…__…__之___前________ 原意为:时间上在后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在__…__…__之___后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古文复习
《岳阳楼记》复习题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PPT课件
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 动等等。
特别提醒
现在对文学对常识的考查越来越形式多样化, 不再拘泥于作家作品生卒年月别号,渐渐地深 入到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要 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典型的情节,学习时注 意拓展课本内的内容。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或名言,要特别留意那些仍“活”在我们 生活和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今已溶在我们思 想里的“语言”。
202X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 阐述你的观点
D 1、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
景。按节令的时辰,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鸳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不回。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C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 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的文“学对湖家联”是“指四范的面仲是湖淹山洞归庭眼湖,底由;这万,幅家它对忧所联乐纪我到念们心的可头” 以想到他的两句名句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01
实战演练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D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 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
中考语文传统文化课件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 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àn)兮。” 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人因用 “总角”代指童年。 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有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 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 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 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3.[2017•温州]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 体现,所以有“①______C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 ,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此 有“②______A_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 ___B____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 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20.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
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 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2.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
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 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 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 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 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 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 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共47张PPT) 文言文知识清单九年级上册
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 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 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 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 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 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 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 ,迎着风,那真是欢乐极了。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意思;愿望
古义:散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今义:打开
古义:开放 3.野芳发而幽香
今义:散发
古义:倒下的样子 4.颓然乎其间者
今义:颓废的样子
【一词多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秀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2.临 临溪而渔(靠近)
译文 要说那太阳岀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 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 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 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 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就是山中的 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 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原文 醉翁之意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①蔚然:茂盛的样子。②回:曲折、 回环。③临:居高面下。④意:意趣,情趣。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 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 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 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 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 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
【初三语文】第10讲 传统文化
一、知识梳理1.“和”的内涵及历史演变(1)“和”的字源与原初理解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颗植物与一张口组成。
较之更早的古汉语中“和”(穌)字由“禾”与“龠”构成,“禾”指示穌的发音,“龠”表征征穌的含义。
其中,作为象形文字的“龠”在甲骨文中,指示一种有着几个管孔的具有早期短笛形制的吹奏乐器。
《说文解字》中记载:“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
”即“龠”是一种有着三个孔的竹子做成的乐器,能够与其他乐声相协调。
由此,“穌”(和)也直接被用来指示一种古乐器名,即《尔雅·释乐》所言:“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巢”是形制稍大的笙;“和”是比它小一点的笙。
通过对“和”字起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和”与音乐密切相关,如《庄子・天下》所言:“《乐》以道和。
”在现实生活活中,真正的音乐不是一个声音的简单重复,必然是不同声调、音频的有机结合。
如此,人们]对“和”的理解也就由单纯的乐器拓展开来意味着一种不同元素的协调、结合过程。
同时,在古代,音乐是宗教与社会仪式的一部分。
所谓礼乐,音乐与礼仪是紧密结合的,两者共同确立了“和”:“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
序故群物皆别。
”(《礼记・乐论》)“乐”与“礼”分别确定了“天地之序”与“天地之和”,进而共同构造了和谐状态。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论语》强调了“礼”与“和”的关联:“礼之用,和为贵。
”(2)“和”的传统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对“和”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和”的思想广泛,涉及人性、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
总体而言,“和”在中国古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从人性品质的角度看,“和”是人们们经过内外兼修之后达成的一种内在均衡的状态。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表达,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表达这些情感,只有那些内心平和、行为处事遵循中道的人,才能恰当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达到“和”的状态。
《中庸》第一章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考语文知识积累语文传统文化中考复习梳理
一、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他节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习俗:祭天祭祖,宰羊,吃饺子,吃馄钝,吃冬至面团,冬至长线面。
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习俗:和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
小年腊月二十三习俗:扫尘、祭灶道家三兀 :道家有天、地、水三官的说法,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也就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即所谓的“三元”。
概述: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1、上元节一一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2、中元节一一七月十五: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3、下元节---十月十五节日活动:祭祀祖先,庆水官诞。
节日意义:祈福禳灾拔苦谢罪。
三、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分类: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墨(4)泉»ili (朗林水底月(对)st 中花 書山不去r^t)琛豢祗克 山隹接文吒〈时)療丸澆读心行it 无ttxj* <x )奏ur 用储ttMrMXfifi <M )亦知草木冇真香 血 才wurift 知己 Or )Si 霹堰堪抹15鱼-M (mom 梅香播煤煤册香两料煤对联是natxft 中很宥趣味的 语言3B 武,讲更和k 相眷,结 构相扃,Jt%4a«LA4HX 0 A 语电商以对对联,力:雪中送 議一输上臻花,井議宥厚一乗 乱无章°徹也对一对。
中考语文传统文化复习PPT课件
全效学习 中考学练测
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离不开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考纲明确 提出,要求考生掌握现用教材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留心关注教材上涉及到的内容,注意积累 并拓展。这里简要地列出了教科书中涉及到的内容,详细整理 参见备考工具箱。
一、对联
考类 向别
举例
直接给出上联对下联,考查学 生对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掌握 程度。如:请根据上联,对出 下联
①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 组成,上联称出 句,下联称对 句。字数可多可 少,但上下两联 的字数必须相 等,不能有一字 之差 ②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 置上的词,词性 也需对称。如: 名词对名词,动 词对动词,形容
【答案】B
词对形容词等
对 联
考查学生对对联的判
断,主要是对对偶手法
的判断。如:下列拟写
布衣、黎民、庶民
称谓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仲、叔、季
三、年龄称谓 ①孩提:指幼儿时期。②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③始龇 (童龇):刚换牙,指七八岁。④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 年华”)。⑤及笄: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 子,表示已成年。⑥弱冠:男子二十岁,束发戴冠表示已成 年。⑦而立:三十岁。⑧不惑:四十岁。⑨知命:五十岁。⑩ 耳顺、花甲:六十岁。⑪古稀:七十岁。⑫耄耋:八九十岁。 ⑬期颐:百岁。
对 联
语 境 运 用 型
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 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 ”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 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 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 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
必仄,下联末字 必平。平仄相 协,富于音乐美 ⑥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 应当一致,如动
中考语文 第一篇 语文知识积累 专题三 文学常识;传统文化复习课件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8. (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 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 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 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 她选哪 个最适合?( B )(2 分)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2) 春分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第六页,共四十二页。
2. (2018·杭州)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
项是(
)(3 分)
A.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
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7. (2016·舟山、嘉兴)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正确 的一项是( B )(2 分)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是西汉史 学家司马光。
B.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 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 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包括《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A.
不惑岁月 B.
豆蔻年华
C.
而立之家 D.
弱冠一族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考 点 复 习 ( k ǎ o d i ǎ n )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文学常识, 贯串古今中外, 涉及的作家、作品、年代面 广量大, 复习时点线面结合, 轻松备考。
1. 点:突破重点, 点点到位。 首先, 要牢牢抓住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 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等常识, 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向课外拓 展。其次, 要抓住典型的文学样式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展开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知识ppt课件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
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 彭城。
◆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2.天文部分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 ,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 ,能整除的那年 ,就是闰年。
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莫泊桑:法国作家,与契河夫、欧 ·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
小说家”,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契诃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变色龙》 《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童年》是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另两 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2019年 考情分 析
近三年来浙江各地中考传统文化知识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分值 一般为2分,预计2019年各地中考卷仍会沿袭以往模式进行考查。
传统文化知识梳理
(一)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 蒹葭》等。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出自《自传》。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体表作品有《得道多助,失道
中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知识共77页PPT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谢谢!
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九上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字词梳理
文言文梳理
诗词鉴赏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五、重点实词 1.尝.与人佣耕(曾经) 2.辍.耕之垄上(停止) 3.苟.富贵(如果) 4.刑.其长吏(惩罚) 5.屯.大泽乡(停驻) 6.皆次.当.行.(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7.会.天大雨(适逢) 8.度.已失.期.(估计;误期) 9.比.至陈(等到) 10.亡.亦死(逃走)
字词梳理
文言文梳理
诗词鉴赏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通假字 1.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 2.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字词梳理
文言文梳理
诗词鉴赏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 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 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用说;今义:作连词, 表条件关系。) 4.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5.豁然开.朗.(古义:开阔而明亮;今义:思想、性格、心 胸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点拨] (1)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2)为 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3)为世事 变迁、朝代更替而叹惋。
5.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 ,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字词梳理
文言文梳理
诗词鉴赏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6.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 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①天下苦秦久矣;②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侍奉和赡养 奉养
(尊亲) 祝贺对方已 恭喜 经取得成功
即时过关 1.[2016·德州中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 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 “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 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 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 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 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礼貌用语 适用场合/意 思
礼貌用语 适用场合/ 意思
久仰 初次见面
赐教
请人指教
敬请
恭敬地请 求
久违 好久不见
不吝
征求意见
恭候
恭敬地等 候
包涵 请人原谅 有劳 拜托答谢 光临 客人到来
笑纳 请人收礼
屈就
请人任职
光顾、惠 商店欢迎 顾 顾客前来
动问 向人询问 叨教 受人指教
多谢
表示谢意
留步、止 请主人别送
称自己的兄姐 称自己的妻子
舍弟、舍妹 称自己的弟妹
外子
称自己的丈夫
称自己的儿子
舍侄
称自己的侄儿
常用敬词
请问
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 请人给予指教
贵姓(尊姓)大名
称对方的看法, 询问对方姓名 高见(高论)
见解
贵庚(芳龄)
用于问老年人的 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
年龄
三、礼貌用语
礼貌 用语
适用场合/意 思
二、古代称谓
对人尊称
令尊
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 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嗣) 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 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正(令阃、 尊称对方的妻子 高足
称别人的学生
贤阁、尊夫人)
家父 (家严、家君)
家兄、家姐 内人
(内助、拙荆) 犬子
(豚子、犬儿)
自己谦称 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 称自己的母亲
传统文化
一、古代科举考试 童生 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 试 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 乡试
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 会试 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 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 殿试 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 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步
行
奉陪
陪伴
慢走
别人欲行
教正、斧 自己作品给
正
别人看
奉送
赠送
赏光 请受邀请 赏脸 请求接受赠品 奉还 承情 领受情谊 高寿、贵庚 询问长辈年岁 奉告
归还 告诉
回见 分手告别 尊府、府上 称对方的住处 奉劝 劝告
晚安 晚上道别 拜望
失迎 未能亲迎
失敬 礼貌不周 赐复 要求回信
拜访
拜托 拜辞
探望
访问 托人办事
2.[2016·广州中考]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C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 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 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 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 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 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 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