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知识梳理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宝库中华传统文化范围一、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建筑饮食等;二、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初八腊八节、大年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四、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积累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传统文化在中考题中的设置频率越来越高。
从2017年开始,浙江多个地区中考以直接设题的形式考查传统文化,2018年、2019年传统文化的考查日益突出。
预估2020年将把文化常识考查综合到。
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离不开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留心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注意积累并拓展。
在考前备考时要注意分类整理,浙江省常考的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敬辞与谦辞二、古代称谓三、古代年龄四、节气与月份五、对联六、传统节日与民俗七、中国戏曲八、科举制度与古代官职九、常见古代诗歌意象十、古代地理名词传统文化知识梳理一、《论语》的儒家思想:《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智:同"知",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指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悌: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二、古代对年龄的说法1.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黄口:十岁以下。
2.女子年龄:髫(tiáo)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中考必备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考必备传统文化知识大全一、书法1.毛笔:毛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工具,用于书写和绘画,历史悠久。
毛笔分硬毛和软毛两种,硬毛适合于工笔画,而软毛适合于写课文和楷书。
2.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清秀流畅,可以较快地书写。
3.楷书: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字体,规范严谨,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4.隶书:隶书是古代的一种用于书写行政文书的字体,笔画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5.草书:草书是书写速度最快的字体,开创了潦草飞扬的独特风格。
草书注重气韵生动和意境抒发。
二、音乐1.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琴以其丰富的音色和独特的音韵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2.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音色深情,表现力丰富,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中。
3.京剧:京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剧目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4.打击乐:打击乐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大类,包括锣、鼓、镲等,音效明亮,节奏感强烈。
5.西洋乐器: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西洋乐器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绘画1.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注重韵味和气韵生动的表现,常用的画法有线条、色彩、纹理等。
2.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用水和墨来表现画面,追求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线条的流畅。
3.花鸟画:花鸟画是国画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描绘花卉、鸟类等自然界的事物,形象传神。
4.山水画:山水画是国画中的一种类型,以山水为题材,追求景物和人物在画布上的自然表现。
5.人物画:人物画是国画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描绘人物的形象、姿态和情感等。
四、戏曲1.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声调高亢、腔调丰富、动作夸张为特点,台词长,情节复杂。
2.粤剧:是广东地区流传甚广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快板腔调、动作敏捷而著称,表演形式多样。
3.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口技和声腔著称,行腔清亮、音高昂扬。
中高考必考文化常识分类汇总
中高考必考文化常识分类汇总五礼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1)吉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
《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
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2)嘉礼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
《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
”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
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解读:传统文化传统节日
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解读: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一)列举、说明、感悟、启发类1.请你举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
(1)人物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鬼谷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曹雪芹、张仲景、张衡、范蠡、祖冲之、王羲之、吴道子、李时珍、沈括、李斯、杜康、岳飞、贾思勰等;(2)典籍类:《论语》、《道德经》、《孟子》、《大学》、《中庸》、《韩非子》、《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孙子兵法》、《史记》、《资治通鉴》、《九章算术》、《说文解字》、《齐民要术》、《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3)遗产遗址遗迹类:故宫、长城、颐和园、兵马俑、布达拉宫、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都江堰、赵州桥、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4)科技类:四大发明、青铜器、甲骨文、地动仪、珠算、中医中药等;(5)文学艺术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楚辞》、《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书法、绘画、京剧、豫剧、秦腔、昆曲、变脸、汴绣、皮影戏、杂技、剪纸、玉雕、钧瓷、汝瓷、唐三彩、木版年画、《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广陵散》、《二泉映月》、《梁祝》等;(6)神话传奇类: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7)标志性文化类:汉字、汉语、少林武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洛文化等;(8)传统节日类: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等。
(二)缘故、意义、危害、作用类1.我国什么缘故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1)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辉煌的奇葩;是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2)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3)这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这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是进展先进文化的需要;等等。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一、二十四节气歌1、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2、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3、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4、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排行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三、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3.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5.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8.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9.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10.小年:农历腊月24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指谁?)(2016版语文七上教科书P31)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梳理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梳理中考是中国学生所参加的一种全国性考试,它是一个多学科的考试,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
在语文科目中,传统文化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对于学生来说很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以下将梳理一些中考传统文化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与诗词1.《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文化的代表作,是一部独特的骚体诗集。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离骚》。
3.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唐诗包括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个高峰,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二、古代科技与发明1.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2.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3.指南针是用来辨别方向的工具,最早是由中国古代发明的,用于海上航行。
4.火药最早是由中国古代发明的,最初用于医疗和制作烟花等用途。
5.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它推动了书籍的大规模印刷和传播。
三、古代艺术与建筑1.中国古代的绘画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不同类型,最有名的画家有王维、张择端、吴道子等。
2.中国古代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代表。
有名的建筑包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
3.中国的京剧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古代哲学与思想1.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2.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自然和道的思想。
3.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主张公平和人道主义。
4.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和制度的作用,提出了“法治”的思想。
五、传统节日与习俗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新年的开始。
2.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会去祭拜先祖,并扫墓。
3.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与家人团聚。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最全总复习
传统文化知识总复习一、二十四节气1、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
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题目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1)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1)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2)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3)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一、文化常识1.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中国的传统艺术:京剧、杂技、书法、绘画等。
4. 中国的名胜古迹: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5. 中国的民俗文化:孝道、礼仪、婚礼习俗等。
6. 中国的饮食文化:八大菜系、茶文化等。
7. 中国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民族服饰等。
二、历史知识1. 中国古代的朝代: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
2. 中国的历史事件: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洪水灾害等。
3. 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4. 世界著名领袖:孔子、列宁、毛泽东、戴高乐等。
5. 中国现代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三、地理知识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66°-135.05°,北纬18.0°-53.4°。
2. 中国的地理特点:东部沿海多山,西部高原广阔,南部多低山,北部多平原。
3. 中国的主要山脉:秦岭、太行山、大巴山、横断山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
5. 中国的主要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泸沽湖、赛里木湖等。
6. 中国的主要岛屿:台湾、海南岛、黄岛、涠洲岛等。
四、政治知识1. 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
2. 中国的主要政党:中国共产党。
3. 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毛泽东、邓小平等。
4. 中国的政治理念:四项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5. 世界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共和制度、君主制度等。
五、科学知识1. 中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钱学森、朱光潜等。
2. 世界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
3. 中国的科学成就:坦克、导弹、原子弹等。
4. 世界的科学成就:太空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医学科学等。
六、文学艺术知识1. 中国的文学作品:诗词、小说、散文等。
2. 中国的著名文学家:李白、杜甫、鲁迅、鲁迅等。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涉及的知识点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和知识点整理一、古代年龄称谓1.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雨说"愁予【九年级上册P8】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九年级下册P180】3.垂髫:也指童年。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八年级下册p16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渊明【八年级上册P166】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想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 àn〕兮。
〞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八年级下册P164】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以"豆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八年级下册P164】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
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礼记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八年级下册P164】7.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八年级下册P164】8.而立之年:30岁。
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不惑之年:40岁。
惑,迷惑,疑惑。
10.知命之年:50岁。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1.耳顺之年:60岁。
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从心之年:7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礼仪等等。
在中考中,常常会出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考题,以下是一些中考必考的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象征。
2.中国古代的五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是古代士人的经典读物,涉及哲学、政治、文学、礼仪等多个领域。
3.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四书》中的《易经》、《尚书》、《礼记》和《春秋》。
这些经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孔子:又称孔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包括“仁爱”、“中庸”、“君子”等重要概念。
5.诗词名句: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中考中,常常会出现与古诗词相关的题目,如《登鹳雀楼》、《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
6.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剧情备受世人喜爱。
中考中有时会考察与京剧有关的基本常识,如京剧的发源地、主要角色等。
7.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最为著名,擅长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以佛教造像和陶俑最为著名。
8.中国古代的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具体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9.中国古代建筑:代表性的有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审美观念。
10.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仪,有许多规范化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准则。
如拜年时要行拜年礼,丧葬时要按照特定的礼仪举行葬礼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初中必背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初中必背文化常识目录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2、科举前选拔官员3.科举制名称4、古代学校5、古代学官二、风俗礼仪1、古代节日习俗2、古代礼仪3、古代位次4、古代讳称三、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2、兼称几项3、古代谦称4、古代敬称5、古代贱称6、特殊称谓四、古代职官1、古代官职概述2、常见的官职爵位名3、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五、天文历法1、天文名词解释2、历法名词解释3、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4、古代计时单位六、古代地理1、地区名2、政区名3、山川关隘名4、地名古称别称七、武器刑罚1、古代武器2、古代酷刑八、饮食器用1、饮食习俗2、古代饮食3、古代食器4、古代炊具5、古代酒器6、古代家具7、古代车马九、典籍辞书1、诗文典籍2、诗文集命名方式3、史书编写方式4、目录丛书5、字典辞典十、音乐文娱1、音乐名称2、文体娱乐十一、计量商贸1、度量衡名称2、商业贸易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文化中考知识点总结
文化中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在中国的汉代开始,至唐代进入繁荣时期。
印刷术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印刷术。
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后来广泛应用于医药和民用。
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
这四项发明贡献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辉煌。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观,提倡和谐、有序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礼仪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3. 道教思想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主张追求自然之道,以达到身心灵的完善和超越。
道教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医药和世俗生活,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佛教思想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主张追求解脱生死之苦,以达到解脱轮回的境界。
佛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教领域和文化艺术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是指中国古代人民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的书法作品是以毛笔、墨汁为工具,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的画法作品是以绢纸、宣纸为载体,以笔墨为工具,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情怀。
7.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初中生必背国学常识汇总
初中生必背国学常识汇总
一、古代文化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秦始皇统一文字:将各个地方的文字整合为统一的汉字。
3. 长城: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4. 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唐、宋、明等时代的300余首诗。
二、儒家思想
1.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爱、中庸之道。
2.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3. 礼仪之邦: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追求社会和谐。
三、三教合一
1. 儒、释、道: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流派。
2.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3. :追求解脱和慈悲,强调人类的苦难和生死轮回。
4. :追求自然与道的和谐,注重长生不死。
四、经典著作
1.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书经》。
2.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生活与悲剧。
3.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水泊梁山英雄豪杰的故事。
4. 《西游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为取经而经历的冒险故事。
五、传统节日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年的开始。
2. 中秋节:庆祝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3. 端午节:庆祝农历五月初五,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俗。
4. 元宵节:庆祝农历正月十五,有猜灯谜和吃汤圆的俗。
以上就是初中生必背的国学常识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民族精神、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相关的文化体系。
这些文化内容包括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准则、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服饰习俗等等。
掌握传统文化常识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以下是中考必考的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1.春节和元宵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象征着富饶和团圆。
庙会、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有赏花灯、吃元宵等习俗。
2.《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荣府的兴衰故事,是一部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课本,以三个字一句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哲学、道德和社会规范。
它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和品德修养的重要读物。
4.《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弟子及其学派的学生所编纂。
《论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道德伦理和忠诚孝顺的传统价值观念。
5.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京剧以唱、念、做、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讲究唱腔的抑扬顿挫和表演的姿态动作。
6.中国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和世界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7.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以苏州园林和北京颐和园最为著名。
中国园林注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追求自然、平衡和谐的美。
8.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等几种字体。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注重笔墨纸砚的技巧和气韵生动的艺术表达。
9.中国传统音乐有古曲、民乐和京剧音乐等多种形式,以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为代表。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点
1. 《孔子家语》:一本古代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家族的言行。
2. 《论语》:孔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
3. 《大学》:孔子弟子编成的一本书,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4. 《中庸》:孔子弟子编成的又一本书,讲述了“君子谦而不伐,文而不华,礼乐不可废也”等思想。
5. 《诗经》: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6. 《周礼》:西周时期的一部官制规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7. 《易经》: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
8. 《春秋》: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9. 道教、佛教和儒教三大思想流派。
1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
中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知识
⑫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⑬花甲、耳顺:六十岁。 ⑭古稀:七十岁。 ⑮耄耋: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⑯期颐:一百岁。
5.人名称谓 (1)①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②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 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③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候结交的朋友。 ④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⑤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 《道遥游》等。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 主编。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作者明朝施耐庵,《三国演 义》作者明朝罗贯中,《西游记》作者明朝吴承恩,《红楼梦 》作者清代曹雪芹。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 彭城。
◆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2.天文部分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 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 ,能整除的那年, 就是闰年。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的八位散文家,即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先秦时期:诗歌散文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作为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常识对于培养文化自信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考必考的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1.《论语》、《孟子》和《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作,它们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
这些经典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等。
2.《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文学理论著作。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批判。
3.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其以墨、笔、宣纸为主要材料。
中国画的特点是颜色淡雅、线条流畅、意境深远,并注重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4.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包括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
这些戏曲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强调台词和唱腔的演绎,也有丰富多样的舞台表演形式。
此外,中国传统戏曲还有独特的脸谱艺术,通过不同颜色的脸谱来表达人物性格特征。
5.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剪纸、刺绣、布艺、陶艺等,这些手工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融入了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元素。
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6.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聚一堂、互相问候的时刻,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7.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包括八大菜系、四大名菜和各种地方特色小吃。
这些食物以其精美的造型、丰富的口味和营养的搭配,赢得了世界各地人的喜爱。
8.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包括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墨家思想等。
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9.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包括唐诗宋词等。
2021届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篇
2021届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篇一、知识点梳理1.十大传统节日:时间、活动、相关诗词、意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2、科举文化:考试类型、级别、等第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XXX。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XXX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熟:就是私垫,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见术语;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谪:降职并远调。
拜:授给官职。
授:授予官职。
XXX:选拔,提拔。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chù,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的继承权。
3.春联对法指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字数相等。
春联由上下两联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②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
如:两个黄码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结构相应。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该当同等,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④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如XXX:“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十四节气歌
1、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3、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4、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排行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5.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
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8.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9.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10.小年:农历腊月24
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指谁?)(2016版语文七上教科书P3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外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
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外,谦词“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敬辞谦辞实例: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请人原谅说“包涵”祝人健康说“保重”求人帮忙说“劳驾”无暇陪同说“失陪”向人提问说“请教”赞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来到说(光临)陪伴朋友说(奉陪)无暇陪客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惠顾)归还原主说(奉还)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