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导学案二单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出师表》学生版(已审阅)
《出师表》导学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
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下臧()否()恢弘()菲()薄庶()弩钝()()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光:恢弘: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斟酌损益:咨诹善道: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今义:(2)臣本布衣..。
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
古义:今义:(5)开张..圣听古义:今义:(6)临表涕.零古义:今义:(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
①遗()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论()每与臣论此事()③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2)亲贤臣,远小人亲:(3)此皆良实良实:(4)以光先帝遗德光:(5)深入不毛毛:(6)优劣得所优劣:(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6.作者链接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7.文体链接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一、简介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是学生在研究前阅读课文并备课的重要资料,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是各个单元的导学案摘要:二、导学案摘要1. 第一单元课文名称:《读书的好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及阅读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导学案,培养阅读兴趣,研究正确的阅读方法。
2. 第二单元课文名称:《治水的智慧》- 本单元讲述了我国古代治水的智慧;- 导学案中提供了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第三单元课文名称:《童年》- 本单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主线;-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共同感受成长的乐趣。
4. 第四单元课文名称:《绝句》- 本单元介绍了绝句的创作技巧和特点;-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绝句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5. 第五单元课文名称:《金波箔》- 本单元讲述了陶渊明与朝廷的关系;- 导学案中通过探讨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6. 第六单元课文名称:《国家树》- 本单元介绍了我国的国树——国槐;- 导学案中通过国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家荣誉的责任感。
7. 第七单元课文名称:《牛郎织女》- 本单元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体验浪漫与感动,培养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8. 第八单元课文名称:《古乐府》- 本单元介绍了古乐府诗的韵律特点和创作技巧;- 导学案中通过欣赏古乐府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三、总结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摘要,涵盖了八个单元的内容。
导学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蒲柳人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蒲柳人家》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1.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2.学会赏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观看视频,做好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1.整体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
2.分析小说人物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概括这三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3.赏析小说的创作风格——乡土语言。
【作业设计】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剜.肉(wān)名讳.(huì)呱呱..坠地(ɡuāɡuā)B.隐匿.(nì)烟囱.(tónɡ)断壁残垣.(yuán)C.荆棘.(jí)荣膺.(yīnɡ)如坐针毡.(zhān)D.捯.气(dáo)烙.饼(lào)咬文嚼.字(ju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天怒人怨形影不离垂头丧气脖然大怒B 礼贤下士眉开眼笑枯躁乏味崇山峻岭C 天伦之乐断壁残垣勾魂索命莺啼燕啭D 云山雾罩言谈举指腰缠万贯识文断字3.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天气的炎热)B.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何满子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勇猛无比的特点)D.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的百般疼爱)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
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会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1)复习鲁迅、小说的体裁等知识。
(2)概括与人物相关的重要情节,感知人物形象特点。
(3)找到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4)本课小结。
【作业设计】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羼.水()间.或()绰.号()夹.衣(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ūn 菜() shì候() wǎn 惜()不屑置biàn()3.用“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可(笑、怜、悲、恶、恨、气、叹……)的人”这一句式,谈谈你对孔乙己的看法。
请从文本中找到证据支持你的看法,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4.小说中除了孔乙己,还写到了哪些人?请你在文章中找出来。
【参考答案】1.chàn jiàn c huò jiá2.荤侍惋辩3.能够围绕自己的观点,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我认为孔乙己是个可气的人。
他身材高大,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他读过书,而且还写得一笔好字,明明可以靠替人家抄书来养活自己。
可是,他偏偏好喝懒做,懒惰至极,甚至偷别人家的东西来换钱,然后到酒店买酒喝。
真是太可气了!4.“我”(酒店里的小伙计)、掌柜、小孩子、丁举人、短衣帮、长衫客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分析社会环境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2.能够梳理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其作用。
【学习准备】准备好笔、练习本,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环节一:分析社会环境跟随老师阅读 1-3 段,圈画描写酒客和掌柜的语句,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诗两首》学案答案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 蒋海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2. 诗评家。
台湾。
要紧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明白得探讨1.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酷爱;游子对故乡无穷的爱恋。
2.什么缘故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不能够删去,因为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想念。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大陆的依恋就犹如小孩对母亲的依恋,而母亲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就如海峡的隔膜他个人难以改变。
三、合作释疑1. 明确:诗人选用“沙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给予了悲忿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繁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期同步的忧患之情,因此用“沙哑”一词十分传神。
若是换用“珠圆玉润”“悦耳”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令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硕内涵:暴风雨冲击着的土地,悲忿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蒙受的苦难,人民的悲忿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能够看做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忿的河流”、“激怒的风”能够看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招架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爱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勇于捐躯自我之意。
4.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确实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一辈子的每一个时期里,“乡愁”别离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别离是人一辈子四个时期“乡愁”的对应物。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二)评人物
1、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奥楚蔑洛夫反复改判了几次?不
教学反思:
清水县第五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备写活页
课题:《变色龙》课型:展示+反馈备课者田春茂分管领导评价:
学习目标:
书写导学案(要求分课时备课,一页写不完可以写两页或三页)
人物形象归纳: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是一个
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三)悟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审理狗咬人一案的生动叙写,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呢?教师适时简介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主题。
背景:《变色龙》,作者,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本文是他的早期作品,《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主题: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人不如狗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虚伪,批判了沙皇专制反人民的实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画廊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特有代号。
(四)学写法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还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再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百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找出行文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细读小说,感受作者阿城的语言特色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照片,图片里就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出怒江大峡谷是非常高大险峻的。
但是由于怒江非常险恶,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阿城的课文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河方式。
二、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树王》《孩子王》《小城之春》等。
《溜索》选自《遍地风流》。
《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内容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
三、速读理情节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
思考:①小说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写作顺序是什么?小说主要记叙了“我”跟随马帮汉子,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过程。
小说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9 段,写马帮来到险峻的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第二部分:第 10-17 段,写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第三部分:第 18-22 段,写“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第四部分:第 23-25 段,写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在写作顺序上,小说先写了行至怒江,过溜索前的画面,接着写了一个精瘦的汉子挑头过溜索的画面,然后写了三个汉子过溜索,接下来又写了运送牛和驼子的情况,再就是余下的汉子过溜索的画面,接着又是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过溜索的画面,然后是领队过溜索,最后写了驼队再次上路的画面。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作者是按照溜索的先后顺序进行写作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
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
6 蒲柳人家(节选)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阅读《三国演义》,那精妙绝伦的智慧、那叱咤风云的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
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挂帅封金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
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此的英雄豪杰?有!请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家》。
它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一丈青大娘”形象,并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论;还塑造了一个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爷爷形象。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4.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5.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梳理结构品形象一、新课导入《蒲柳人家》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蒲柳人家》中的奶奶、爷爷和孙子(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烟囱(cōng)梆(bāng)他纤(qiàn)夫腌臢(ā zā)捯(dáo)气唿(hū)哨拗(niù)不过到了(liǎo)儿勒(lâ)令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语文导学案(2020最新修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词语解释﹙A级﹚疲惫:簇新:绯红:喷薄:迷惘: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学习反思】﹙B级﹚如何诵读这首诗?五【作业布置】﹙C级﹚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拓展阅读】《双桅杆》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4.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六、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版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A级﹚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蒲柳人家》导学案
《蒲柳人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刘绍棠及相关的文学创作,并积累、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品读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句子或文段,把握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
3.体会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重点难点1.从多个角度去感悟人物形象。
2.感受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品读探究法四、资料衔接1.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当代作家。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质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中秋节》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等,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十月》1980年第3期。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头、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蒲柳人家》全篇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两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五、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课文初探,夯实基础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①“蒲柳人家”是什么意思?②有关刘绍棠,你知道那些?2.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示例:要说一丈青大娘,她是一个泼辣胆大,善于骂人的人,从文中6段“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这个句子可以看出。
三、课堂小结,明确主题活动四:思考──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几个充用满乡土气息的人物形象,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本文以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稚气、机灵伶俐的何满子,泼辣豪爽、能干热心的一丈青大娘和仗义轻财、崇尚知识的何大学问等人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北运河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 (情感)。
九年级下册复习导学案(1、2、5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九年级下册复习导学案(3、4、6单元)班级姓名现代文部分一、写出加点字的注音。
枭.()鸟荫.()庇()朔.()风芳馨.( )怡.()悦屹.( )立不动倒坍.( ) 引颈受戮.( )豁.然开旷( ) 虬.( )须周道如砥.( )瘠.薄()沉湎.()袅.袅烟云()百鸟啾啾.()陷阱(..)瞭望()瞻.望()忙碌.()攫.取()充沛.()鲑.鱼()臆.测()馈.赠()公爵.()祈祷.()涵.义()中流砥.柱()袒.露()保佑.()豁.免()甘霖.()打鼾.()阴霾.() yí()然自得睡眼惺sōng()翘.()首咀.()嚼.()囫()囵()鳞次栉()比躇.()涟漪.()峥()嵘()通xiāo()达旦伫.()立顶礼mó()拜忏.悔()砰.然()二、文学常识填空。
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国剧作家(姓名)。
3.按课文填空。
①《威尼斯商人》选自《________》(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里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________》、《________》、《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________剧。
②不准流一滴血,________不准割得超过________不足一磅的重量,________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________重一点,________相差只有一丝一毫,________仅仅一根汗毛之微,________要把你抵命。
古文部分《曹刿论战》一、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肉食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3、虽不能察.()4、忠之属.也()5、牺牲..玉帛() 6、必以情.()三、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1.诗两首(第_1_课时)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2 月 21 日主备人:陈春燕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4.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通过探究欣赏法解读诗歌意象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三、知识梳理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看题目,明题材;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解,知写作原由;品意象,体会意境;抓关键词句,悟感情及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及作者感情。
(2)背诵课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1)听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划分节奏。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
2.设问(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本诗以‚鸟‛作比,抒情言绪,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讨论释疑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
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
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题目: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一:《春》——读懂这首诗《春》是中国现代诗人鲁迅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本文将从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首先,我们来看看《春》的内容。
整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春天的各种事物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百卉千葩寻春痕,碧云天外又天边”等。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其次,我们来分析《春》的语言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形象化的词语,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春风”、“绿”和“江南岸”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百卉千葩寻春痕”中的“百卉”和“千葩”则形象地表达了春天花朵繁盛的景象。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百卉千葩寻春痕,碧云天外又天边”,通过对春天和云彩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辽阔。
最后,我们来探讨《春》中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春天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意义,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春》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希望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导学案二:《我的祖国》——理解祖国的伟大《我的祖国》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是中国近代文学巨匠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通过对祖国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伟大和诗人的情感。
敬业与乐业(一)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一)【学习目标】1、识记议论文文体知识。
2、能记住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等词语的字音字义。
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题目解说敬业,即责任心,是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从上领略出趣味来。
题目表明本文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及其相互关系来展开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字词积累:(1)读准下列字音:教诲.()禅.师()拣.择()佝偻..()蜩.翼()解剖.()妥当.()亵渎.()心无旁骛.()百行.孝为先()(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亵渎:断章取义:心无旁骛:强聒不舍: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知探究1、2、作者围绕敬业与乐业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3、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综合提升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学法指导: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中间④结尾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导学案
九年级(一)班语文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安排靖边五中九年级语文组教学设计蹲组领导签字:后附自学导读《孔乙己》导学案【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阔绰( ) 咸亨酒店( ) 笔墨纸砚( )附和( ) 不屑置辩( ) 颓唐( )二、本文中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A.表示思维的跃进。
B.表因人抢白话未说完。
C.表心情矛盾。
D.表思索在进行。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只填字母。
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回。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4.“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慢慢坐喝,这种穷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2.“窃书不能算偷”,把“偷”说成“窃”,一是为了遮丑,二是炫耀才学,这正好暴露了孔乙己虚荣心被损伤后的内心痛苦。
( )3.“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己被封建教育毒害至深遭人唾弃的情景。
( )4.“孔乙己自己摇着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其中“多乎哉?不多也。
”引自《论语》,在这里表现了孔乙己书呆子气十足。
( )四、揣摩“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A.孔乙己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从小说看主要是偷哪类东西?B.孔乙己既“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为何又说“品行比别人都好”,这岂非前后矛盾?正是这种表现,正好体现出孔乙己身上怎样的双重性格?1.2.【基本能力达标学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初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课题:《陈毅市长》课型:新授课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3、在激烈的矛盾冲突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话剧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一、了解戏剧的特点二、简介陈毅,让学生更深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三、剧情梗概。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习过程:导入由《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导入。
一、自主学习疏理、分析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1、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
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2、研读第二部分。
(1)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3、研读第三部分。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三、质疑、展示1、研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2、学会分析人物文中两位主要人各具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分析。
陈毅:齐仰之:四、训练巩固1、注音:斋()羹()偌()、撷()、驽()、羹()揿钮()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4、语段中“化学”比喻____ _;“碱性”比喻__ ___;“中和”比喻__ ___。
五、拓展延伸:1、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2、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6变色龙导学案+教案+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6 变色龙课题变色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分配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知识与技能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 学过程与方法用。
目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标情感、态度与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价值观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
作者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短简介篇小说代表作有《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戏剧作品代表作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课《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品发表时,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前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预上了一层面纱。
这时的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献媚邀功、习写作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刻画的警察奥楚蔑洛夫 背景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而且是当时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及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荒唐: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理解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地显示、流露出来。
词语伶俐:聪明、灵活。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文中指生意萧条。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毫无理由。
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勇敢机智,那谁能告诉老新师他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般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元)一、单元内容及设置意图介绍内容介绍(一)阅读1.本单元共四课,收入了毛泽东的词两首,中国现代诗人的诗歌两首,外国诗人的作品两首。
这几首诗虽然题材、体裁和创作风格各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热点,那就是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2.在导学这单元课文时,教师应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诗歌体裁样式方面的知识,例如什么是词、现代派诗歌及其特点等,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了解。
3.导学过程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之美。
(二)口语交际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
目的是检阅学生诗歌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体会、展示个人文学欣赏和口语表达才能的良好机会。
(三)写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记下你心中的美”,这是一个协作范围,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大:题材、体裁不限。
但是对作文的主题提出了要求,即:必须是记录你心中对美的记忆,写作目的是发现美、展示美、讴歌美、追求美,通过记录美,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
设置意图1安排内容,写法和风格各异的诗歌作品编成一个单元,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2.安排学生学习阅读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歌作品,意在让学生认识诗歌形式和诗人情感的丰富性,训练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获得独到的情感体验,以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作品的基本方法。
3.本单元的作品都是名家之作,但是作品的风格迥异。
毛泽东的词奔放豪迈,大气磅礴;徐志摩的诗柔美细腻;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则通过现代派的诗歌表现手法,记录了诗人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独特的个人体验;《外国诗两首》,前者通俗浅显,后者朦胧抽象,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包含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积累人生的经验,陶冶自己的性情。
4.通过本单元安排的习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单元导学设计(一)要点本单元的几首诗词,题材样式都不同,导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导学毛泽东的《词两首》,要像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时代背景;导学徐志摩的诗,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诗人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风格,等等。
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安排训练。
(二)课时安排:建议单元总课时12课时。
《词两首》3课时,《再别康桥》2课时,《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2课时,《外国诗两首》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三)导学过程设计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导学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但是要各有侧重,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学习模式进行。
2.诗歌导学,要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因为真正的好诗,是经得起诵读的。
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全面理解诗歌。
3.教师可以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讲解,但是教师讲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阅读诗歌的门径,为学生提供解读诗歌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步骤;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或他人)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理解或评价。
讲解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读诗,与学生交流阅读体验,而不应该是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权威观点。
单元训练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2、反复诵读,领悟诗词中的情、诗所描绘的意境。
3、仔细揣摩、品味凝练的语言,领悟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4、积累经典名诗名句。
学情分析:学生在诗词学习中已经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基本理解字面意思,但学生阅读诗歌易停留在表面,很难关注语言背后深刻的意蕴,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深刻体味诗歌语言的魅力和其中蕴涵的哲理。
5、《词两首》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导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难点: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导学方法综合法教具电脑、投影仪导学过程《忆秦娥·娄山关》导学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自主学习1.介绍背景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
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
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
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三、合作探究学习:作品欣赏(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
(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咽——西风中时断时续。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
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
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
他深感任重而道远。
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
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多“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投影显示我们仍望着落照。
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
浓处如酒,淡处如梦。
——宗璞《废墟的召唤》(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梦江南]唐·温庭筠(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
血色残阳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
四、小结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五、达标反馈:朗读、背诵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成诵。
让学生间互相点评,讨论朗读方法。
六、学后反思; 亮点:待改进之处:《沁园春•雪》教案导学目标及重点: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导学课时:一课时导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自主学习(一)明确导学目标及重点:(投影)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合作探究学习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