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思想(第六讲孙子管理思想)-2010-03-30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一、兵法经营——《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
其作者孙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后人尊称他为“兵圣”。
《孙子兵法》现存十三篇,即《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没有航向的帆船,任何风向都是逆风。
/战略制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计篇》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管理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3.因敌制胜,践墨随敌——灵活管理思想“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篇》《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军事管理无常势,企业管理无常形。
“动态管理”“灵活管理”是必然要求。
所谓践墨随敌,就是说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直至实施作战计划都应随改变化,随敌行止。
4.上兵伐谋,出奇制胜——市场竞争谋略“兵者,诡道也。
”——《孙子·计篇》《孙子·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5.治众如治寡——组织管理思想“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孙子·势篇》孙子论述治理组织,管理人数不论多与少,道理只有一个,就是靠“分数”,即按一定的管理层级和幅度建立组织机构。
他极其重视组织的日常训练,强调组织的纪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文”指以仁义之心去教化,相当于现在的企业文化;“武”指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比较硬性的东西。
文武兼具也就是德治和法治兼具。
孙武还指出,领导者要“静以幽,正以治”,在谋虑上,镇静而深透;在作风上,公正严明而有法度。
中外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
中外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人类的管理思想也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种是渊源于华夏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井曾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
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认为:“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经典的影响力,功应居首。
许多学者研究后发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长处往往正是西方管理中所欠缺的地方。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考察了日本管理的成功之处后,认为对于这种源于中国的管理,“我们一旦理解了它,就能够将它与我们自己的组织形式进行对比,并了解我们的环境内还欠缺什么东西”。
因此,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进行中西两大类型管理思想的对比研究,正成为当今管理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热点”。
一.相同点:1.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和西方现代行为科学的“Y理论”具有共同之处:1)二者都承认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
麦格雷戈指出,在管理活动的背后都必定有某些人性本质的假定。
孟子提出“不忍人之政”,承认人之善性乃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2)二者都肯定了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
3)二者都把管理工作寄希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
麦格雷戈强调管理中最有意义的是自我实现的满足。
孟子则主张“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也”。
所谓“大者”指心灵,“小者”指耳目口腹等器官。
2,荀子的“性恶论”与西方行为科学的“X理论”亦具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要求管理者严格要求被管理者,把他们都当作是只会工作的“机械人”。
中外管理思想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慧 教授 主讲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 2、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3、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4、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5、欧文的人事管理 6、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7、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 8、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学金方案
竞争加剧
经验管理思想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思想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主要代表人物:韩非,也称韩非子 主要理论 主张法治,反对权治 法、术、势
中心
行政法的必要条件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慧 教授 主讲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4)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 代表作:《孙子兵法》---兵法圣典 美国人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说: “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就必须读《孙子兵法》”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慧 教授 主讲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慧 教授 主讲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学的形成过程
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从人类社会产生有集体劳动的分工与协作
开始到18世纪 )
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慧 教授 主讲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美
[ ]
西 方 管 理 思 想 发 展 的 整 体 图 像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慧 教授 主讲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
丹 尼 尔
实践探索\经验总结
最强板中外管理思想史
(3) 替代品力量 新科学新技术出现,致使替代品不断出现,替 代品对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于替代品相 对价格的表现。这种价格竞争一直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对于消费者来说其转换成本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 增大消费者对于使用替代品的转换成本是企业考虑的战略因 素。
②改变任务结构性的高低。如详细规定工作的内容或只作一般指 示;
③改变领导者的职权,如由更高级领导授予领导者更大的权力等。
6、 请以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来说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38) 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是卡曼提出的一种三因素的权变领导理论。他认 为领导方式应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下属的成熟程度三个因素决定。 随着下属成熟程度的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领导方式的生命周期。一般 为: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 关系。 ·高工作、低关系——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当一个工人刚进工厂,成熟 程度较低,经验和自觉性都较差,这时的领导方式应多强调工作行为, 明确规定其工作任务,并加强指导,不能让他多行使自行做主的权利。 ·高工作、高关系——说服式的领导方式,当工人进厂一段时间后,工 作经验自我控制能力都逐渐增长,这是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在工作指导方 面还不能放松,但不是采取简单命令的方式,而是通过说服的方式,使 工人通过自我控制来完成工作任务。 ·低工作、高关系——参与式领导方式,当工人更为成熟工作上更为熟 练、自我控制能力更强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吸引工人来参与决策,进 一步发挥工人烦人主动性积极性,而不必在工作上对工人做太多的规定 和约束。 ·低工作、低关系——授权式领导方式,当工人在工作和性格上都已高
孙子的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的组织管理思想傅朝(锦州师范学院,锦州,121000)内容提要:为了探究孙子管理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现代价值,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参照系,梳理出孙子组织管理思想的精华,阐明其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组织管理科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孙子;组织管理;价值观;效能;激励;指挥;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兵学经典,还因为较多地探讨了组织管理学的问题,被誉为人类第一部组织管理学的专著,受到重视。
其中论及的许多原理,语言简练,含义精深,对建构现代组织管理学不无参考价值。
一、道义为先的组织价值观在《孙子兵法》中,开篇伊始就明确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
”并把“道”明确的放在了“五事”之首。
道,本义是道路,引申为道理、规律、本源。
这里是指组织的政治基础。
这一基础衍化成政治文化,应具有真理性和凝聚力,人们常说“有道明君,无道昏君”,就是对这种真理性和凝聚力的有无和大小的评估。
孙子认为,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它的建立、发展和运作,都要有“道”,即有明确的价值系统来导航。
以便在实现组织的目标时,有统一的信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组织成员的意志统一,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我们知道,管理是以组织为工具来达成某个目标。
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组织成员意志的统一,也就是信念和价值观的认同。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价值观是影响人们社会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标准。
因此,组织的建立、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指挥的基本模式都离不开组织的价值系统。
孙子天才的认识到组织成员对组织价值的认同和一致对军事组织生死攸关的重要作用。
可见,孙子所说的“道”即价值系统,是实现组织内部控制和精神凝聚的主要力量。
孙子关于道义为先的组织价值学说,来自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的学派都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教益。
二、择人任势的整体效能观组织的建立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更符合实现组织目标的要求呢?孙子认为,组织的功能是受组织的形态所决定的。
中西方管理思想
一、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不同点(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节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先秦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之根一、管子的管理思想1、管子约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
年轻时曾经商,后来由鲍叔牙推荐,当了齐桓公的卿,从政四十年。
他辅助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成为春秋的第一个霸主。
2、管理思想注重疏导、调节,综合运用经济、教育、行政、法律手段进行管理。
二、孙子的管理思想1、孙子:约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初,春秋末期齐国人,大概与孔子同时。
曾辅助吴王阖庐崛起东部,显明诸侯。
有《孙子兵法》流传后世。
2、孙子的指挥观点:指挥的艺术在于造成一往无前、不可阻挡之势。
3、战略目标:“不战而胜”和“全胜而取”。
4、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不战而胜。
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的大不相同,后者强调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
--(美)迈克尔森三、孔子的管理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被尊奉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
2、注重礼治,注重人的自我修养。
统治者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能领导好国家。
四、老子的管理思想1、老子:生平不详。
一种说法认为是春秋时期老聃,名李耳,楚国人。
另一种说法认为老子是孔子死后120多年的太史儋。
2、动合无形、无为而治n 老子的管理辩证观:福祸相依n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五、墨子的管理思想1、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所领导的墨家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生活清苦,纪律严明。
为安定社会,墨家学派的弟子既能出世,又能参加防御战斗。
2、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六、韩非子的管理思想1、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主张“崇君尚法”,提倡“法、术、势”相统一的管理思想体系。
n 韩非子论“大舜事必躬亲”第二节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一、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1、秦皇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臣下为自己制定尊号,以“皇帝”并称,且自称为“始皇帝”。
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
中外管理的历史比较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一、中西管理特征1 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却是经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尽管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于而后许多管理理论的兴起还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管理学中,我们要了解的是根据它的理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做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它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指导性思想做了以后结果会怎样。
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
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行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西方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管理”是在一定的权力范围之内进行动态活动的过程,它突出的是一个个人权力的体现,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而西方人来讲他们也需要权力,但权力是在协调的基础上达成的,西方人运用的管理就更注重群体的、同心协力的过程。
他们同样需要权力,但侧重于下属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遵行条例制度。
所存在的中西方管理的差别性,就有必要使我们首先了解中国的早期理论思想。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作一下要点分析:首先要求顺道。
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方向,比如志同道合,方向性是一致的。
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孙子兵法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组织管理思想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什,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
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
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汁,而紊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也。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音,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面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中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矢。
1.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都寡,形名是也。
《势》2.《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军争》一)知——重视信息管理.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4.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5.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然后能为胜败。
《九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谋攻篇》)已成为众所皆知的俗语。
“知”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和辨析的过程。
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预测来获知,如《行军篇》提到的“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另外还主张“用间”来主动寻求信息。
第二章 中外古代的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 战争的关键点:“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决策者需“智信仁勇严也” 战争的核心是“兵者,诡道也” 战争的最高境界乃“不战而屈人之 兵”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一)姜尚与《六韬》 姜尚,又称吕尚,姓姜,字子牙, 号太公望 。公元前1211年出生于今山 东省日照市,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韬略 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 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 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 “百家宗师”。
五蠹之民:商工之民、学 者、言谈者、带剑者、患 御者(依附权贵之人)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第四节 兵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孙子《孙子兵法》、吴 起《吴子》、姜子牙《六韬》等。 孙武,字长卿,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
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被国外誉之 “东方兵学鼻祖”。《孙子兵法》(“兵 学圣典”)全书共十三篇:《始计》、 《作战》、《谋攻》、《形》、《势》、 《虚实》、《军争》、《九变》、《行 军》、《九地》、《火攻》、《用间》
管什么?“治人” 谁来管?“劳心者治
人”
怎样来管?“和为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贵”。
一、人性论——管理的理论依据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
1、性善论强调“德治”“仁政” 2、性恶论主张“法治” 3、性未善论主张“德治和教化” 4、性三品论主张“教化和法治”
2011-10-12
中西管理思想对比从西方管理学角度解读《孙子兵法》
中西管理思想对比从西方管理学角度解读《孙子兵法》绝对君主集权的封建司法制度至有宋一代已臻于完备,然具讽刺意味的是,千年的封建帝国到这时已是积贫积弱,盛况难再。
生于其时的包拯负命于纷乱危艰之世,在司法实践中哀矜庶戮之不辜,拯冤民于缧绁;愤诉恶贵之恣行,申中正于皇天,其迹昭然。
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观包拯诸多奏议,我们深感包拯对传统的‘中正慎罚”观念的尊奉和进展,甚而能够讲,对“中正慎罚”观念的高扬是包拯法律思想最显明的特点。
以下就对此试加评述。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中正慎罚”观念的提出始自作于西周穆王时期的《吕刑》。
《吕刑》的制定者认为,判定刑罚的祥、虐,完全视其在司法实践中“中正”与否,“中正”则祥,偏颇则虐;“慎刑”、“慎罚”,刑当其罪、罚当其幸是“祥刑”的关键。
“中正慎罚”观念的阻碍及于后来中华法系的形成,为儒家“为国以礼”的封建统治理论提供了历史依据。
通过科举踏入仕途的包拯久受儒家“礼治”思想的熏陶,深知“民者,国之本。
财用所出,安危所系”(《请罢天下科率》) ①的道理。
他从绝对爱护封建皇权统治的立场动身,企望通过对“中正慎罚”观念的高扬来调和并消弭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以排除导致社会纷乱的不安定因素。
为此,包拯按照时代的特点和现实的需求,对传统的“中正慎罚”观念作了较多的阐发,并在实践中躯体力行,使这一理论得以丰富的进展。
慎行法令、法存划一的立法观,是包拯高扬“中正慎罚”观念的第一体现。
如众所知,中国封建司法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君权至上,君主独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这种状况在绝对君主集权已进展到完备形状的宋代更是趋于极端,“敕律并行”乃至“以敕代律”的现象便是这时代的产儿。
在立法上,宋初尽管因袭唐五代的律、令、格、式,却已开始以敕作为随时损益的手段。
自宋太祖时窦仪等人编《建隆新编敕》与《宋刑统》并行天下,其后编敕持续增多,敕逐步取得律的地位。
编敕的盛行当然有助于强化君主集权,防止割据势力的复辟,但“口衔天定”、“言出法随”的主观随意使各级司法官吏援引不及,无所适从,使百姓不明法禁所在,动辄获罪。
孙子管理学思想[1]
孙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道胜"是其战争思想的最高理论.其从"诡道"到"兵道",再到"君道",层进式演绎着"道法自然"的最高准则."道胜"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而取得战场胜利为目标,以人才、制度、管理、信息为手段,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孙子兵法>是我国及至世界最古老的军事经典著作,它所揭示的战略战术理论不仅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学家们的推崇,而且也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知已知彼"是企业经营科学决策的前提;"因利制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保证;"择人任势"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孙子兵法内涵丰富,很多现代管理思想与理论可以在其中找到支撑.孙子兵法以谋略为主线;全篇贯穿以人为本思想和全胜思想;从知、势、变三个要点展开,强调决策、激励、颁导与控制四个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现代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结鉴意义.《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博深邃,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
同时,《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还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尤其在管理学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军事活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指挥等环节来协调兵力、武器和后勤资源,以期更快、更好地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因此,军事活动就包含着管理,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管理以至于一切管理,都类似于军事活动,由于它们具有都有相通之处,兵法也同样可以适用于这些部门。
本文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论述《孙子兵法》包含的管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管理是通过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浅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一、《孙子兵法》简介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其中管理思想不但适于领兵打仗,也同样适于今天的和谐管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而其中的指挥、组织思想,造势思想,因利而动思想都是很好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再次我们可以从孙子对将帅的论述做初步的探讨,总结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思想,即赏罚有道,民主集中,知人善用。
《孙子兵法》共6 000余字,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军事专著。
《孙子兵法》通篇博大精深,结构严谨,说理精微,逻辑严密,它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表现出思想上的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影响和波及到其他众多的学科领域。
本文试从管理学的角度做一些粗浅而有益的探索。
虽然这是一部以讲述战争规律为主的兵书,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却极具发展力,对各个领域都有借鉴价值。
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借鉴和参考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
据《史记》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
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
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
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这本书很有用。
中外管理思想史
•”的军队管理思想。
• 4)诸葛亮的人才管理思想。
• 诸葛亮的人才管理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①提出7条用人标准或7个考核办法。
• ②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德重于才。
• ③注重考核,以绩论政,依绩用人。
• ④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
• (2)曹操的管理思想 • 1)曹操的治国思想。
• (3)“分数”的组织管理 • (4)“五德并举”的领导者修养
• 1.6.3
《孙子兵法》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 (1)“全”胜与企业决策管理
• (2)“造势治众”与企业文化塑造
• (3)“知己知彼”与企业信息管理
• 1)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掌握必须全面。
• 2)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掌握必须准确。
• 3)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掌握“必取于人”,即依靠 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 • (4)“因变制宜”与企业动态管理 • 1)因变制宜,“正”为基础。 • 2)因变制宜,贵在出奇。 • 3)因变制宜,贵在神速。
• 1.7.2
范蠡的“积著之理”
• (1)“天下之中,可以致富”:论经营地点的选择
• (2)“待乏”的经营原则
• (3)“务完物”、“富好行其德”,树立良好的经营 形象 • 1)“务完物”以求商品质量信誉。 • 2)“富好行其德”以求经营者人格信誉。
• 1.7.3
白圭的“计生之学”
• (1)“取予以时”的经营原则 • (2)薄利多销的经营之道 • (3)“智、勇、仁、强”的人才素质观 • (4)“与用事童仆同苦乐”的情感管理
• (2)韩愈的赋税管理思想
• (3)韩愈的货币管理思想
• 1)“在物土贡”。
• 2)严肃法纪,堵塞漏洞。
• 3)提高钱币的票面价格,依法治理金融。
孙子的管理思想
孙子的管理思想孙子的管理思想一、领导管理思想(一)兵家者流,用智为先所谓“智”,是指智谋、知识和才能。
孙子明确地把“智”放在“五德”之首,体现出“孙武尚智”的思想。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多次论及“智”的重要性。
《地形篇》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九变篇》曰:“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孙子认为将者要认真研究,善于思考,通晓用兵的方法。
在作战时要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指挥作战。
(二)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十一家注孙子·杜牧》曰:“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
”意即赏罚有信,唯有如此,才能令行禁止。
“信”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孙子讲的“信”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取信于人与施信于人。
英国管理学家罗杰·福尔克说过:“世界上最容易损害一个经理威信的,莫过于被人发现在进行欺骗”。
取信于人表现在:其一,对内要做到“号令一也”。
领导者要在下属中取得威望,有效地行使指挥和控制职能,就必须对下属讲求信用,以树立威信。
要做到赏罚有信,赏罚分明,合理合法,公正无私。
其二,对外要以“信”为本,要“重合同、守信用”。
“信”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要施信于人。
即要任人以信,就是要在用人方面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充分相信下属,以使人尽其才。
领导者面对的繁多事务,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上级对下属的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任是上级用以调动下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把钥匙。
信任度越大,下属的主动性也就越大。
只有充分施信于下属,授权于下属,下属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干,领知遇之情,效报答之力,努力把工作做好。
(三)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孙子·地形篇》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古代魏将吴起治兵,对士卒施行仁德,正因为他能够“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所以士卒愿为之拼死作战,连战连捷,所向无敌。
中外管理思想及理论(2010-10)
亨利·汤尼(Henry R. Towne)和佛雷得里克·哈尔西(Frederick A .Halsey)
对工资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良。亨利·汤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收益分享制度
佛雷得里克·哈尔西提出劳动报酬奖金方案。其中,F.Halsey: 1891年,发表«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成为以后工资制度的 一种
基本模式。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①管理成为一种职业
②横向管理分工开始出现,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基础
③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 准备了前提
• 科学管理理论的观点:以理性及科学的态度研究员工的工作
状况,以改善员工的工作效率。
• 组织管理理论: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研究重点,着重研究
管理的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过程以增加企业的整体效率。
主要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基本观点: 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
1895年 1903年 1912年
39岁 47岁 56岁
《计件工资》 《工厂管理》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方法产生的背景
放任的管理:经营者只凭过去的经验与感觉,而不对工
作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一定的计划和程序,一切都是 放任自流。
有组织的怠工的原因 : 1. 大多数工人如果都以最佳的效率进行劳动,就会迫使其他许
泰罗于1911年所著的《科学管理原则》一书。书 中提出的“科学管理”原则,概括了科学管理的思 想
管理学基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教案).docx
第二章教学实施计划课题:管理思想的演变学时安排4学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三大学派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历史,要求学牛掌握一些有影响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并能理解现代管理是管理学三大学派精华的结晶。
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在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的介绍和现代管理与三大学派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理解现代管理是管理学三大学派精华的结晶。
题:第二章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教学内容:管理的活动无处不在,管理的智慧无处不在,只要有共同活动,就冇管理。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企业,都有一个管理的问题,管理同科技一起,为人类创造更好是生存条件与生活空间。
当然,现代意义的管理活动是从企业管理开始的,人部分管理理论也是有关于企业的管理理论。
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及运作效率,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管理的效率。
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你是否从事管理工作,掌握一定的管理智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1、顺道2、重人3、人和4、守信5、利器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如:《孙子兵法》、《周礼》、《齐民要术》等。
战国吋代的军事家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底册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的故事……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劳动分工理论。
1)市场的广狭限制着交换的能力;2)交换能力的大小乂限制分工的程度;3)分工的程度决定着一国的劳动生产力;4)一国的劳动生产力乂是国民财富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
(3 )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实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
管理兵法1:《孙子兵法》中蕴藏的管理哲学,共6部分,共同分享
管理兵法1:《孙子兵法》中蕴藏的管理哲学,共6部分,共同分享引子:上班两三年内之后,曾经的职场新手要开始转型了,其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要去做领导了(谁也不可能一直当小兵)。
但很多人都没有做管理的经验,上学的时候没有做过班干部,在家里面被父母吆五喝六,在配偶或恋人面前也属于被管理,从来都没有过管理经验。
但从事工作之后,专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就会面临做一个“小领导”的挑战(不做领导就要被领导,做了领导水涨船高薪资也会高)。
做管理者,不仅仅是派发任务,分配工作这么简单,其中会有很多挑战,有心理方面的,也有专业方面的,有人际关系方面,更有利益分配方面的,总之,非常复杂。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兵哥打算写一系列的文章——《管理者升级兵法:从小白到初级管理者》。
写作中会穿插一些管理的经验和小例子,并用兵法理念去解读之。
正文:孙子兵法中涉及到的管理和领导的部分,兵哥总结了下,主要有“五德”,“五危”,“六败”,“亲附”,“操守”,“愚兵”六部分。
原文如下:五德: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五危: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六败: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亲附: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篇
第六《虚实篇》,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 虚”的方针。 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第一,要使我方处于主 动地位,使敌方处于被动地位,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 自己手里。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够设法调动敌人,而 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 敌人兵力空虚之处。第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并设法 分散敌人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我众敌寡。 孙武指出,运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要从分析敌 情出发,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因为战争过程中的众寡、 强弱、攻守、进退等等关系处在急剧变化之中,“故兵 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第六讲 孙子管理思想纲要
一、孙子的生平与思想 二、孙子兵法 三、孙子戎马生涯 四、孙子管理思想 五、孙子兵法的应用
一、孙子生平与思想
孙武,字长卿,汉族,齐国乐安 (今山东惠民)人。曾祖、祖父均为 齐国名将。他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 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 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 吴国。
地形篇
第十《地形篇》,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的问 题,着重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孙武分析了九种战 地的特点和士兵处在这些地区的心理状态,相应地提出 了在这些地区用兵的不同措施,认为深入敌国,等于把 士兵投置在危地、陷入死地,他们会迫不得巳拚死作战, 发挥更大的战斗力,而且,深入敌国,还可就地补充军 粮 ,还可因离家太远而不会逃散,服从指挥,一心一 意作战,夺得战争胜利。
谋攻篇
第三《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 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 “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强迫敌人屈服 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破国”、“破军”、“破旅”、 “破卒”、“破伍”地用武力击破敌人则次一等,“非善之 善者”。 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 “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 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在和敌人斗争 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十 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即有十倍于 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 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 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不如敌人 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拚硬打。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 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形篇
第四《形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 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 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 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 对比上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造成一种迅猛不可抵挡之 势。除此之外,还要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有利时机, 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孙武认为,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善于对待攻和守的问 题。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 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样, 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军争篇
第七《军争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 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孙武认为:首先,必须 了解各诸侯国的政治动向,必须熟悉地形,必须使用向 导,做到情况明。其次,必须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做 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 如阴,动如雷震”,“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第三,要求指挥正确,机动灵活,“避其锐气,击其惰 归”。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行军篇
第九《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 判断敌情问题,还论述了军队在山地、江河、盐碱沼泽 地、平原等四种地形上的不同处置办法,还论述了军队 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 的处置办法。孙武还提出了31种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把看到、听到和侦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 分析,掌握真实的敌情,才能制订出正确的作战方案, 才能获得胜利。孙武在本篇中还提出了“令之以文,齐 这以武”的文武兼用的治军原则,即要用道义来教育士 兵,用法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一定能取 得胜利。
孙子晋见吴王,呈上所著兵书十三 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据有关资料 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 选了180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 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 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将 军。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 安邦治国,发展军力。
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 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 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 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 (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 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 元气大伤,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 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 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对于孙子的历史 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孙子与有力焉”。
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 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 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 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 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 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 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 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 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左 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 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 而来,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 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就把孙武称为“吴人”。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史称“四姓 之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 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 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 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 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 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 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 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 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 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伍 子胥先后七次向吴王推荐孙武,吴王便让伍子 胥拜请孙子出山。
2.避隐吴国著兵法 2.避隐吴国著兵法 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 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 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 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 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 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 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 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 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 崔杼。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 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
势篇
第五《势篇》,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 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 势是什么呢?孙子说,这种势就像可以漂起石头的 激流,就像一触即发的拉满的弓弩,就像圆石从千仞高 山上滚下,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量打击敌 人,就能够以一当十,所向无敌。 怎样造成这种势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条件,使 本身具有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其次,要“择人而任 势”。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指挥士兵作战 灵活自如,并且善于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小利调动敌人, 引诱敌人陷入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敌人。
1.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 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 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 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 方面。 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 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 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 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 到1972年4 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 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 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 《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 军孙武。孙子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 要使吴国更加强盛,时而向长江中游 发展,灭楚称雄。隐居吴都郊外的孙 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 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 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 武写了传世名篇《孙子兵法》,现仅 存13篇兵法。即使是仅存的13篇兵法, 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 术,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作战篇
第二《作战篇》,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因为 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 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 国会乘机进行进攻。从速胜的思想出发,孙武反对以 当时简陋的作战武器去攻克坚固的城寨,也反对在国 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军用物资,而主张在敌国就地 解决粮草,主张用财货厚赏士兵,主张优待俘虏,主 张用缴获来补充壮大自己。他认为这样做,才能迅速 战胜敌人。
孙子的先祖为陈完,陈厉公之子,妫 姓,氏陈。陈厉公兄陈恒公之少子林杀厉 公而自立,是为庄公。故陈完不得立,为 陈大夫。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 宣公二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御寇与完 交好,恐祸及己,完故奔齐。齐桓公素闻 陈完之才学,欲使为卿。陈完以“羁旅之 臣不可当高位”为由婉拒。后齐桓公命陈 完为工正(掌管百工)。陈完在齐国定居 以后,由陈氏为田氏,故他又被称为田完。 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 原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 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 时还赐姓“孙”氏。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木 渎藏书,穹窿山)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 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 年 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 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 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 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 待机而发。 公元前515 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 515 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 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就礼贤 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又体恤民情, 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近女色,注意发展生 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 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