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积极向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纵观整个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义、礼、忠、怒、和、信、教、均、道;这几个重要的字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的理论范畴;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儒家基本观点:性无善无恶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性善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荀子性恶论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化性起伪” ;“和而不同”就是先秦儒家管理的最终目标;和:谐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着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着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道家基本观点: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修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三、法家管理思想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这种流派主要盛行于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而早期的法家学派人物亦来自这三国,如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等;法家中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国人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这种思想在斗争中确是相当实用,如秦统一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西汉后期,法家思想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吸收,并开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治理国家,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被排斥掉;法家基本观点:1,事断于法,制度管理;这是法家的最基本的观点,法家管理上主要就是重视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2,识人辨奸,明察秋毫;在管理上我们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正确的来评价员工的成绩;3,任贤使能,唯才是举;要留给员工足够的空间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4,生杀予夺,以术御下;上司要知道怎么来管理下属;5,恩威并施,赏罚分明;领导者必须端正赏罚态度,对下属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维持制度的严肃性;四、墨家管理思想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时期;创始人为;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墨家基本观点:1.;完全的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2.;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3.;不分贵贱;4.;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5.;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6.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7.;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8.;摆脱划分等级的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9.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10.;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三儒、法、道、墨四家之关系儒学是贵族学,所谓贵族,具有三种身份:1、统治阶级;2、剥削阶级;3、有闲阶级雅文化的创造者;墨家反对剥削,也反对有闲,但承认需要统治,所以要建立贤人+公仆的政治;法家反对有闲,但要保留统治和剥削,所以要代贵族以官僚;道家理论上是只要有闲,不过没有剥削则不能有闲,而没有统治又无法剥削,所以若不能像庄子本人那样死扛,根子上,道家还是三者都要的;传统上贵族垄断政治;虽然面对的是新形势,但不能不从旧经验里取材;所以墨法的统治学,都得到儒家那里去学;儒家教平民做贵族:教统治之法术,教有闲之境界,从而给予剥削之资格;墨家灭贵族为平民:学统治之法术,有闲的境界非所能知,于是愿灭之;理论上主动放弃剥削之资格;法家的人物排列下来则是:管仲、子产皆是孔子称道的人物,很多思想也确近于儒家;商鞅入秦,先言儒术;耕战明法,亦不甚远于“足兵足食民信之”;即至于理论上的集大成者韩非,实践上的成大功者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殆吸收儒家从政之经验,而抛弃其理想、爱民之态度,即是法家;唯在管仲、子产、李克,仅为理想与现实有限度之妥协,至商君则已近失其底线,至韩非,则视理想如寇仇矣;道分两支:一是老子之道的一个隐含倾向:身在江湖心在魏阙,无为而无不为;在这里,道不过是掩饰;二是庄子之道:真心实意曳尾泥涂,处有用无用间;在这里,道终得靠养着;所谓儒家是贵族观点,道家是个人观点;实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非贵族不足以言个性,既具个性主体意识,则精神上已为贵族矣;墨法是一路,所重都首在权力之把持;墨是平民观点,法是君主观点,看似天差地远,实则殊途同归;今天的老百姓骂官僚腐败时,往往又难掩艳羡之情,亦是此理;墨法皆反对个体之人格,文化之精神;墨以庸陋,不知人格独立之价值;法以深刻,深知人格独立之害于专制;墨、法皆讲集权,细微处如利用特务,鼓励告密亦同;商鞅变法之后,墨家巨子亦跑到秦国去;备城门诸篇以下尤其是号令一篇,和秦法亦若合符节;墨法皆重经济,唯,理论上墨以养民生,法以奉君欲;不过看今天为人民服务的的公仆的表现,墨家的这个高尚理论能否落到实处,也就可疑了;四总结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有儒家的文雅,道家的逍遥,法家的严谨,墨家的亲民;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管理思想史所反映的内容最具一般性,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它集管理基本原理于一身,通过深刻分析这些基本原理、基本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应用条件,最便于我们掌握管理的灵魂,便于我们吸收管理思想的精华,便于我们在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管理创新;有深入的学习、实践,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古代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伟大而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
浅议中西方早期人事管理思想的差异【摘要】人事管理是早期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兴起。
但在中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已有对于人事管理的诸多论述。
中西方人事管理思想都建立在对人类本性判断的基础之上,但偏重点不同,中国重道德,西方重行为。
在人事管理所采取的方法、用人思想、人才培养方面两者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人事管理思想需要吸纳西方之所长进行改造,以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人事管理中西方比较差异【正文】人事管理是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人事管理虽然“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1,但有关于其的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久,在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都有很多关于人事管理思想的论述。
从这些论述的着眼点的不同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早期人事管理思想的差异。
中西方的人事管理思想都是建立在对人类本性判断的基础之上的,但偏重点不同。
中国传统人事管理思想偏重于道德,而西方早期人事管理思想则偏重于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基础是“性善论”和“性恶论”,如孔子的人事管理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主张“德治”。
而荀子的人事管理思想则以“性恶论”为基础,主张加强社会控制。
而在西方,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较为类似的XY理论,成为了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一。
在X理论中,他假设人本性懒惰,逃避责任。
在Y理论中,他假设一般人本质上并不厌恶工作,需要循善诱,在适当条件下人会主动寻求责任感。
通过比较中西方人事管理思想的基础理论的内容可以发现,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中国传统人事管理思想讨论的是道德和内心方面,而西方早期人事管理思想则并未涉及道德,而关注于人的行为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
这也成为中西方早期人事管理思想最明显的区别。
由于中西方早期人事管理思想对于人类本性判断的偏重点存在不同,所以在人事管理的方法上也存在不同。
中国传统人事管理思想强调自我修养,而西方早期人事管理思想强调运用外力管理来改变人性。
中国传统管理与西方现代管理的区别
在管理学上,西方形成了制度管理理论。制度管理就是按规矩管理,就是先定制
三、中国传统管理依赖权威、偏重集权,西方现代管理尊重规则、偏重分权。
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家庭,社会文化带有鲜明的家文化特征。家庭尊家长,国家尊上级,社会尊权威,所以,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高度依赖精英。“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管理者按照辈分和等级行使权力,遵守“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管理成败的直接责任者是“头儿”,被管理者往往不会承担主要
中国传统管理与西方现代管理的区别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有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管理思想,却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国管理理论。与此相反,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而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现代管理理论。探讨中国传统管理与西方现代管理的区别,也许能为构建系统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增砖添瓦。
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是:西方的优秀组织往往是一匹狼领导着一群狼。狼领导的狼群时时处处彰显着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战斗力来自于每一匹狼,并集中个狼的力量形成团队的战斗力。
四、中国传统管理往往表现为柔性管理,西方现代管理往往表现为刚性管理。
中国文化尊柔重情。儒家讲中庸,要“持中守正”,要“温良恭俭让”,要守“仁义礼智信”,张扬、硬朗非君子所当有的性格特征。以孝为本的家文化更是把温馨、柔和、顺从、亲情作为家庭和睦的基石。
可见,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向内用力的自修习惯,造就了以“慎独”、“反求诸己”为性格特征的社会管理精英,而非向外用力并从外借力的竞争型人才。所以,虽然自秦洎清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和生产关系保持了超级稳定,但是,这种稳定既没有带来生产力实质性地提高,也没有带来工商业显著的发展,还没有促进社会明显的进步。固本抑末的思想,不仅让中国社会精英从来都没有把心思花在工商管理研究上,而且导致了有助于工商业发展的技术不被重视,造成了工商业的不发达,抑制了工商管理理论在中国的萌芽。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xx: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xx: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中外管理思想概括总结
中外管理思想概括总结中外管理思想概括总结写1000字。
管理思想是指在组织、领导和管理活动中,对于管理问题的认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的总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管理思想相互渗透、互相借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管理思想体系。
下面将对中外管理思想进行概括总结。
一、中国管理思想中国有着悠久的管理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其中,孔子提出的“仁爱”、“君子”和“五常”等观念,强调领导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君子之德和恪守常理的品质。
而孟子则强调“仁者爱人”、“君子以义观之”等观念,强调领导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和明确的道德标准。
另外,中国的管理思想还包括了道家和墨家的观念。
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反求诸己的管理理念。
墨家强调公义、利益均等和人民至上的原则,注重组织管理的公正性和人民的福祉。
二、西方管理思想西方的管理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起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勒科学管理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派。
泰勒科学管理学派强调科学化和机械化的管理,提出了分工、标准化和管理层次等观念,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派则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管理模式。
其核心是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实现公有制的发展和社会公正。
此外,西方管理思想还包括了人文主义管理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
人文主义管理学派强调员工的尊重和发展,在组织管理中注重人的因素和人的成长。
现代管理学派强调系统论和综合性思维,将管理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强调整体效益和满足各方利益的管理。
三、中外管理思想的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管理思想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管理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跨文化管理和创新管理。
跨文化管理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和消费者进行管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其中关于文化差异的研究和维度模型的提出,为跨文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外管理制度区别
中外管理制度区别管理制度是企业组织中用来指导员工进行工作和管理事务的一系列规则和规定。
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管理制度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殊之处。
中外管理制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领导方式、员工管理、激励机制和决策方式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中外管理制度的区别。
一、领导方式在中国,领导方式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上。
在企业中,通常由上级领导制定规则和决策,下级员工执行。
这种领导方式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和地位,员工更多是被动执行者。
而在西方国家,领导方式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参与式管理。
领导者更多是以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出现在员工之中,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参与决策和规划。
这种领导方式更加强调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希望员工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员工管理在中国,员工管理更加注重集体性和整体性。
员工被认为是整个团队的一部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团结和协作。
管理者通常会关心员工的整体利益,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员工的工作和行为进行管理和激励。
在西方国家,员工管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个体化。
员工被认为是独立的个体,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权利。
管理者通常会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方案,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三、激励机制在中国,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集体奖励和惩罚上。
员工的工资、晋升和奖励通常是根据整个团队的表现来决定的,即使某些员工的表现比较出色,但由于整个团队的表现不佳而受到影响。
而在西方国家,激励机制更加注重个体奖励和激励。
员工的工资、晋升和奖励通常是根据个人的表现和贡献来决定的,员工表现出色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晋升,不会受到整个团队的影响。
四、决策方式在中国,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集中式决策上。
在企业中,通常是由上级领导者制定规则和决策,下级员工执行。
即使员工有一些建议或意见,但最终决策还是由领导者来作出。
而在西方国家,决策方式更加注重分权决策和参与决策。
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总结
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总结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是指在管理领域中产生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这些理论和思想涵盖了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于组织和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进行总结,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三个主要流派。
传统管理学派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行为科学学派则关注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对工作的影响,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现代管理学派则强调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系统化管理和环境管理的概念。
二、中国管理思想与理论中国管理思想与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两个方面。
传统管理思想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仁爱和和谐等价值观念对于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管理思想则主要结合了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如民主管理、和谐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等。
三、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共同点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之处。
首先,都强调了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注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程序。
其次,都关注员工和人性因素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再次,都注重组织和环境的互动关系,认为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和变革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四、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差异点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之处。
首先,西方管理思想更加注重效率和科学性,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管理效能。
而中国管理思想则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和谐性,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其次,西方管理思想更加注重个体的价值和发展,强调员工的自由和个性。
而中国管理思想则更加注重集体的价值和发展,强调员工的责任和使命感。
五、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在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在企业和组织的各个层面都有应用,如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等。
在中国,管理思想与理论也在企业和组织的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如企业文化建设、团队管理和社会责任履行等。
中西方管理思想
一、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不同点(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中外管理比较概说
第一节中外管理比较概说一、涵义中外管理比较是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管理制度或体制为前提,历史地、综合地比较分析中外传统管理思想、理论、经验的异同,以评价成败,发现利弊,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开拓思路。
二、中外管理比较的范围、内容主要对象是中、美、日的不同的历史文化、国家制度、管理制度,选择这三个国家因其有一定的代表性。
主要通过人物介绍和案例分析,对中外各国不同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探讨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管理基因上的差异,由制度不同而带来的管理特征上的区别,由生产力发展水准和市场经济发育成熟度不同而带来的管理层次上的落差。
主要介绍中外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阐述我国先秦时期至现当代的管理思想;介绍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至现当代的管理理论;讲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精神、商品文化与管理文明;分析中国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优劣势以及未来的管理发展方向。
第二节中外管理比较的方法与基础一、中外管理比较的前提条件管理的同质性;管理的可测度性;管理的可分解性。
二、中外管理比较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历史文化性原则;辨证性原则;总体性原则。
三、中外管理比较的方法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以横向比较为主;原因与后果比较相结合,以后果比较为主;因素与综合比较相结合,以综合比较为主;动态与静态比较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
四、中外管理比较的现实基础中外各国经济都处于世界经济大系统内,相互依赖、联系、沟通,构成了有机的世界经济体系。
具有同质性,也就具备了中外管理比较的前提条件;中外各国基本都是商品经济(尽管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形态的基本属性相同,构成了管理比较的基本条件;中外各国都实行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规律要求有相应的管理体制、政策和方法。
比较的任务就在于找出共性,分析差异的原因;中外各国都具有相应的管理结构,构成了管理比较的基础。
中外企业经营管理比较
中外企业经营管理比较一、简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市场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二、组织结构1. 中企组织结构中国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较为集中化,决策权往往由上级领导层掌控。
中小型企业通常采取传统的层级制管理结构,而大型企业可能采用分权制度。
### 2. 外企组织结构相对而言,外国企业更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尤其是西方企业。
决策权更多地下放到各部门或团队,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三、管理风格1. 中企管理风格中国企业的管理风格普遍偏重于命令式管理,关注执行力和纪律性。
管理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威,员工普遍遵从领导的决策。
### 2. 外企管理风格相比之下,外国企业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的参与感。
管理者更倾向于倾听员工的建议,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四、市场定位1. 中企市场定位中国企业在市场定位上更倾向于本土化,许多企业会以中国特色和文化为基础,在本地市场建立优势地位。
### 2. 外企市场定位外国企业则更注重全球市场,力图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寻找商机,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
五、人力资源管理1. 中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注重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通常采取较为传统的薪酬激励方式。
### 2. 外企人力资源管理外国企业更倾向于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激励,采取更灵活的薪酬福利制度,鼓励员工自我提升。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外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和价值观。
理解并尊重差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
中外管理的历史比较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一、中西管理特征1 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却是经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尽管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于而后许多管理理论的兴起还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管理学中,我们要了解的是根据它的理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做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它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指导性思想做了以后结果会怎样。
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
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行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西方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管理”是在一定的权力范围之内进行动态活动的过程,它突出的是一个个人权力的体现,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而西方人来讲他们也需要权力,但权力是在协调的基础上达成的,西方人运用的管理就更注重群体的、同心协力的过程。
他们同样需要权力,但侧重于下属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遵行条例制度。
所存在的中西方管理的差别性,就有必要使我们首先了解中国的早期理论思想。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作一下要点分析:首先要求顺道。
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方向,比如志同道合,方向性是一致的。
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引言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旨在探讨不同文化和语境下的管理思想和实践,深化对管理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推进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将从四个方面对中外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关键概念、理论框架、实践方法和管理文化,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概念中外管理思想在关键概念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西方管理思想注重个人主义、竞争、市场经济和自由化,重视效率和利润,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
而中国管理思想则注重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和发展战略,重视绩效和品质,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思想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管理风格和思维方式。
理论框架中外管理思想在理论框架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西方管理学注重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强调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而中国管理学则更注重实践创新和经验积累,强调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理论。
两种理论框架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学科传统和研究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知识观和科学观。
实践方法中外管理思想在实践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管理方法强调计划化、定量化的管理方式,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来决策;而中国管理方法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管理,通常采用集体讨论、调和决策等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
两种实践方法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哲学。
管理文化中外管理思想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管理文化。
西方管理文化是以个人自由、竞争和创新为核心,重视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创造力,鼓励个体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来实现成功。
而中国管理文化是以社会责任、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为核心,重视个体对社会和组织的贡献和奉献,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影响。
两种管理文化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结论综上所述,中外管理思想在关键概念、理论框架、实践方法和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浅谈中外安全管理区别
中外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差异
国际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国际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起源和发展 国际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核心理念和原则 国际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和要求 国际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不同国家的差异和特点
国内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认证机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 督管理委员会(CNCA)
认证流程:申请、审核、评定、 注册和监督
中外安全管理交流与合作
国际安全管理组织与机构
国际海事组织 (IMO):负责 制定国际海运安 全标准,推动全 球海运安全。
国际劳工组织 (ILO):关注 工作场所的安全 和健康问题,制 定相关国际公约 和建议书。
联合国安全理事 会(UNSC): 负责处理全球安 全事务和危机, 推动实施安理会 通过的决议和措 施。
监管模式差异:中国采取政府主导的监管模式,而西方则是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模式
应急救援体系对比:中国正在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而西方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急救援 体系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中外安全实践活 动的差异
中外安全教育与 实践的融合
中外安全教育与 实践的未来发展
中外安全管理方法与实践差异
风险评估与控制
中外在风险评 估与控制方面 存在差异,例 如在方法、标 准和流程上有
所不同。
中国的风险评 估与控制更注 重经验和直觉, 而国外则更注 重数据和模型。
在实践方面, 中国更注重预 防措施和事后 处理,而国外 则更注重持续 改进和风险降
世界卫生组织 (WHO):关 注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制定和实 施全球卫生战略 和计划。
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与分享
交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 做法
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如:泰罗、法约尔和梅奥等。于此同时,西方的 许多思想家们也对国家与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 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洛克的“三权分立”以及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罗尔的“社会正义论” 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新加坡、南朝鲜 (大韩民国)、香港、台湾等所谓东亚工业文明 悄然兴起。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模式有许多 共同之处,是既区别于西方的“第一种工业文 明”,又不同于前苏联等国家为代表的“第二种 工业文明”的“第三种工业文明”。这种文明模 式的核心被认为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因而有人称 之为“儒家资本主义”。正是这种模式,使东亚 诸国和地区以大大超过西方和其他第三世界各国 的速度,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一、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一)管理、管理思想和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管理有管制和疏导两层含义。管理的基本要素包含组织、 管理有管制和疏导两层含义。管理的基本要素包含组织、 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目标等。既有时间概念, )、控制 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目标等。既有时间概念,又 有空间概念;比较有差异比较;共同点比较和同异比较等。 有空间概念;比较有差异比较;共同点比较和同异比较等。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涉及的基本内容 内容丰富,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内容丰富,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有现当代 的管理思想。既有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 的管理思想。既有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也有现当代管理 思想;既有宏观的管理思想,也有微观的管理思想;包括 思想;既有宏观的管理思想,也有微观的管理思想; 企业管理思想等。 企业管理思想等。
出身低微早年即成孤儿当过放牛娃和和尚的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后把封建君主专制推向极端他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自己负责起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责强化中央集权实行思想钳制以八股取士从而代圣人立言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也泯灭了他们的反抗意识朱元璋非常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认为儒家的纲常伦理是生民之休戚国家之治乱的关键
中外管理比较案例
中外管理比较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外管理比较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结合中外管理比较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企业注重的是家族传承和崇尚权威,而西方企业则更加注重个性的尊重和鼓励创新。
例如,华为和苹果这两个企业就有很大的差异。
华为重视公司文化,通过利益、责任、使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传递,来强化员工的凝聚力。
苹果则更加注重员工的个性发挥,鼓励员工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来推动公司不断的创新。
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也存在差异。
中国企业普遍采用集权制度,由高层决策并下发执行命令,而西方企业则更多地采用分权制度,让员工自主决策并协作完成任务。
例如,拜耳一个德国公司就采用分权制度,让员工自主决策并享受更高的自由度。
而中国的华为则强调中央集权,大力推行“老板文化”。
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也存在差异。
中国企业普遍采用体制内的管理模式,重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而西方企业则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注重市场竞争。
例如,德国的戴姆勒集团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公司,通过提供定制化的、高品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在中国,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交流,来获取政策优惠扶持,进行市场垄断,达到经营目的。
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企业更加鼓励员工流动,发挥他们的潜力;而中国企业则相对更加注重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例如,谷歌等西方企业通过强化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来鼓励员工的流动,进而推动公司的不断创新。
而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则希望员工能够始终在企业中工作,愿意在企业中终老并为企业创造贡献。
总之,中外管理比较不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更为我们提供了吸取外部经验,推进内部变革的重要机会。
通过对比较中外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的识别和借鉴,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自身优势地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结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总结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总结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提倡君子治国,以德化人。
古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在官场和家庭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鼓励领导者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激励员工,提倡以德服人,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达成管理目标。
与中国不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民主,提倡公众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明的领导者是能够同时实现道德和智慧的人,他们具备自律、勇气和公正的品质。
罗马的管理思想则更加注重实践和治理,罗马法律为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思想开始有了更加系统化的表达。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写作中关于劳动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念对于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自由市场则能够通过竞争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在19世纪,管理思想开始向工商管理领域转变。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将管理实践和科学方法相结合。
泰勒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和改进工作过程,以提高工人的效率。
他的理论侧重于任务分工和激励机制的设计,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与泰勒相对应的是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理论,他强调组织内权力和权威的重要性。
他将管理者分为传统型、合法型和卡里斯玛型三种类型,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和权力来源。
他认为,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同时具备这三种类型的特质,就能够有效地领导组织。
在20世纪早期,人际关系学派的理论开始兴起。
埃尔顿·梅约和梅尔文·马奎尔提出了梅约-马奎尔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管理学资料整理
管理学资料整理中外早期管理思想: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1)春秋时期的孙武《孙子兵法》;(2)战国时期的《周礼》;(3)战国时期的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赛马赢了齐王。
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经典是16世纪的《乌托邦》(莫尔)和《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但是管理思想的革命性发展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之后。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
(2)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4)欧文----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第一提出人)(5)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6)亨利汤----收益分享制度。
(7)哈尔西----奖金方案。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资源进一步发展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企业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新发展:学习型组织、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管理理论、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工作定额。
(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是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的是(中心问题)----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管理的第一大方向:效率。
泰罗指出:管理就是计划。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另外,与泰罗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吉尔布雷斯)-----对于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是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早期管理思想中特别提到“守信”二字。信是指诚实而不欺骗。对于领导者来讲包括威信和解决问题时的信用两个方面。威信靠信用换取,威信怎样树立,领导者要清楚威信不是靠你的权力来支撑,而是在你退休后人们还能依然尊敬你,力求不要落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威信靠处事信用、自身魅力达成。英国的管理学家福尔克说“世界上最容易伤害一个经理威信的莫过于被人发现在进行欺骗”。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管子特别强调要“不行不可复”,管理者只有以自己的诚信才能换来群众中的威信,这就是“以信换信”。
第六,儒家倡导“人治”,道家推崇“天治”,韩非子则主张“法治”。他认为管理国家必须用法,法治才是治国的根本,一切实务都应该依法办事,由此而总结了完整的法治管理思想,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游意于法之外”,管理者必须要惩罚分明、革新政风、必须要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如此管理就能够保证王朝长治久安。现如今在用人问题上,人事改革是越来越标准化了,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提拔之人一定是能力所致呢?包括公务员要必经面试笔试关,但在面试这一关节中弹性是否太大了些呢?有些笔试过关面试就被刷下来,为什么?韩非子尽管也提出依法治国,同时他也提出六个字守法、重势、用术。韩非子说制定法律的人,自己制定的法律你自己就得去维护,而在这个当中受到约束的人,如果超出这个原则范围之外制定者就没有办法去保护你,所以都得照章行事,必须遵章守纪。另一个就是要重势。我没有权力我就不能统治这个国家,国家的威慑性就不强,而帮我做事的人也必须要有权和势,不然就不能代我行事。韩非子说要用法去治理一个国家,要维系你统治的这样一个权力,必须把势力看得更重。亲信的人把权力给他,他可以为你拼命尽力以巩固王朝,故而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还得善于用术——明术和暗术,这也是管理者必用之道。唯我用者,如果不能堂而皇之提拔你,也一定在公布竞争条件时用一些有利于你的硬性条件创造机会理所当然的让你升迁,以此笼络人心,排除异己。韩非子以势为后盾,用术来驾御群臣,用法来对待人民。他的主张为当时的国君提供了完备的统治手段。他认为明主如果都能以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也就能长治久安了。
第五,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在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做决定时要经过科学的思考、分析,领导要有方,不能信口开河,“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首先要清楚了解自己所处于的环境,然后制定好对策。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也提出了解对方情况的几个方法,比如相敌,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直接观察法;作之即投石问路法,;形之即诱敌深入法;角之即实际较量法,而最终管理者都不开“策之”即分析研究法。 当然,用这些方法时还要考虑敌方是否会上当,所以提出要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比如诸葛亮唱的空城计,要不是司马懿呢还能成功吗?要换了周瑜说我就不信你的胆子真有这么大,那对付周瑜就必须另用计策了。
1 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
中国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特色。(1)看重个人的伦理道德(2)中国人擅长综合、辨证的思维,主张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3)强调用个人直觉和内心感悟去认知事物,不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4)人治、情治,法治相结合。推崇人治思想,重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协调和内部的团结,但由于法制的相对滞后,在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相关法律及规则的确定和贯彻较弱,而人情关系往往起到更为重要期的管理思想对管理的研究还较为零碎,尽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管理理论的萌芽已见雏形,表明了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new/287_294_/2009_7_8_la250814251718790021944.shtml浅说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从古至今,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所以古人也提出“重人“的思想:重人心相背,重人才归离。一旦重视人,曾经离开你的人也会重新向你靠拢,反对你的人和曾经误解你的人,他们而后都会走到你的麾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孔子的民本思想说你必须要重视人才能统治天下。现代的哪一个国家,不管是哪一个执政党,上台后首先是想方设法地改变提高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荀子说我们要进行管理,就必须实行“人治”,他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这个管理的重要命题,说高明的管理者通过人治就能够治人,就能够统治他们,阐述了管理是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用一些规章制度去桎梏人,应该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与韩非子提倡的“法治”有本质区别。不重视人才、不关注民生的统治者王朝长不了,管子曰:政之所心,在顺民心。孟子从政治的角度指出,能否得到众人的支持是政权巩固与否的关键,高度强调“人治”管理的重要,提出“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
2 西方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其特点是:(1)强调理性主义、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2)倾向于“硬”管理。
一.相同点:
1.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和西方现代行为科学的“Y理论”具有共同之处:
1)二者都承认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麦格雷戈指出,在管理活动的背后都必定有某些人性本质的假定。孟子提出“不忍人之政”,承认人之善性乃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却是经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尽管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于而后许多管理理论的兴起还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3.周朝的世硕所认为的人性“有善有恶论”与西方现代的“超Y理论”颇为接近。在世硕看来,人们天生就具有善与恶的本性,人的行为全在一个“养”字。养即后天的塑造培养。后天养以善性,就使善性不断增长;养以恶性,就使恶性膨胀。这与西方现代“超Y理论”的要求管理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是有异曲同工的相似的……
2)二者都肯定了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
3)二者都把管理工作寄希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麦格雷戈强调管理中最有意义的是自我实现的满足。孟子则主张“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不能夺也”。所谓“大者”指心灵,“小者”指耳目口腹等器官。
2,荀子的“性恶论”与西方行为科学的“X理论”亦具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要求管理者严格要求被管理者,把他们都当作是只会工作的“机械人”。
【关键词】管理思想;方法;运用
在管理学中,我们要了解的是根据它的理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做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它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指导性思想做了以后结果会怎样。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行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矛盾性也非常复杂。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人和的问题。和——调整人际关系,汉语词典中含义也很多,其中就有协调,平息事端的解释。在数学中和是加总的意思,就是说人际关系搞好了,帮助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们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家和万事兴”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说搞好人际关系重要但也不能盲目去交朋友,人是有自尊的,当别人来帮助你时,你其实就变成一个孱弱的人。人的交往是有尊严,比如所交之人的道德观念很糟糕,或者做人根本就没有一种原则性,或者没有正常人的生存方式,那就宁愿不与之交往。孔子还说管理者在了解下情时,要了解对方之“所以”、 之“所由”,必须了解此人所处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交往的是些什么样的人,他本人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等等。所以孔子提醒说不能只看他人际关系好就重用提拔,用人也要慎之又慎。另外管理者也一定要处理好自己与下级之间、协调好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我们知道,中西方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管理”是在一定的权力范围之内进行动态活动的过程,它突出的是一个个人权力的体现,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必然手段。而西方人来讲他们也需要权力,但权力是在协调的基础上达成的,西方人运用的管理就更注重群体的、同心协力的过程。他们同样需要权力,但侧重于下属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遵行条例制度。所存在的中西方管理的差别性,就有必要使我们首先了解中国的早期理论思想。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作一下要点分析:首先要求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方向,比如志同道合,方向性是一致的。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孙子兵法》中开篇就指出了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将帅必知的“五经”之首。五经包括道、天、地、将、法。道——政治方向:从古至今,人们思路不一样、观念不同时就没有办法走到一起,所以首先明确一点你的政治方向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对国民党的蒋介石说只要我们两党是为了人民的福利而谋求解放的,今后的天下你执政我执政都一样。而蒋知道毛提出的共产党的这个主张国民党是根本无法做得到的,再说共产党完全受制于国民党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政治性方向不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子曰:“道也者,上可以导民也”,孙子进一步阐明了道的核心是人,强烈推崇民本精神,认为领导者应该以道为心,要求管理者就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上下同心的管理目标。道家反对主观人为的管理,主张顺应自然,说“辅万物之自然”,一年中的四季是没有办法变更顺序的,所以道家把管理称为“天治主义”,而儒家称为“人治主义”。道家说管理是”治大国若烹小鱼“,在油炸小鱼时,最开初你不要去挠它,等小鱼炸到一定程度时,你再慢慢去挠它小鱼就不会碎,“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道家历来都主张简政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