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陶瓷食具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与工艺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与工艺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与工艺宋元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陶瓷艺术与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瓷器的种类丰富多样,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与工艺进行探讨。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

在宋代,瓷器的种类繁多,包括青瓷、白瓷、黑瓷、铁线瓷等等。

其中,青瓷是宋代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青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采用的是高温烧制,釉面呈现出青蓝色或灰蓝色,具有独特的美感。

青瓷在宋代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瓷器的品种,也开创了中国瓷器的新纪元。

除了青瓷之外,宋代的白瓷也非常有名。

宋代白瓷以钧窑白瓷最为著名,其制作工艺异常精细。

钧窑白瓷通体洁白无瑕,釉面光洁美观,被誉为“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

钧窑白瓷的出现,使得宋代的白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除了青瓷和白瓷,宋代的黑瓷也备受瞩目。

黑瓷是宋代陶瓷中的一大亮点,其釉面呈现出深黑色,并且光洁如镜。

黑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进行多次烧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宋代黑瓷的出现,为中国陶瓷艺术增添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风格。

在宋元时期,著名的龙泉窑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龙泉窑是中国重要的青瓷窑,被誉为“天下第一窑”。

龙泉窑的青瓷制作工艺非常高超,青瓷的釉面细腻平滑,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翡翠绿色。

龙泉窑的青瓷器形式多样,包括盘、碗、罐、壶等等,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龙泉窑的青瓷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海外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此外,元代的定窑也是非常著名的陶瓷窑之一。

定窑的白瓷制作工艺精湛,釉面洁白如玉,细腻光滑,给人一种高雅的美感。

定窑的白瓷种类繁多,有碗、盘、壶等等,造型优美,装饰简洁,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与工艺达到了一个巅峰时刻。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不断创新,瓷器的品种也日益丰富。

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黑瓷,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风格。

宋元磁州窑、吉州窑、雷州窑釉下彩绘瓷器比较

宋元磁州窑、吉州窑、雷州窑釉下彩绘瓷器比较
演变
磁州窑在宋金元时期达到了鼎盛,其釉下彩绘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以 后,由于官窑体系的衰落和市场的变化,磁州窑逐渐没落。
磁州窑釉下彩绘瓷器的特点
胎质
磁州窑瓷器的胎质较粗,呈灰 白色或灰褐色。
釉色
釉色多变,以乳白色
磁州窑釉下彩绘色彩丰富,以黑白 、褐黄、翠绿为主。图案和纹饰有 植物、动物、人物等,线条流畅, 构图自然。
宋元磁州窑、吉州窑、雷州 窑釉下彩绘瓷器比较
2023-11-09
目 录
• 引言 • 宋元磁州窑釉下彩绘瓷器 • 宋元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 • 宋元雷州窑釉下彩绘瓷器 • 三大名窑釉下彩绘瓷器的比较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重要历史阶段,其中磁州窑、吉州窑、雷州窑等窑口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誉。这些窑 口生产的釉下彩绘瓷器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为研究宋元时期的中 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VS
吉州窑的釉料主要是长石釉,其优点 是硬度高、耐磨性好。在烧制过程中 ,吉州窑采用了还原焰和氧化焰两种 烧成气氛,使得瓷器的釉面更加光亮 ,色彩更加鲜艳。
04
宋元雷州窑釉下彩绘瓷器
雷州窑的起源与演变
雷州窑的起源
雷州窑位于广东雷州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时,雷州窑已具 有相当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产品以青瓷为主 ,兼有少量白瓷。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研究各窑口的工艺技术 、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当地经 济发展的影响。
探讨宋元时期釉下彩绘瓷器的 演变和发展,以及与同时期其 他窑口产品的横向比较。
对各窑口的彩绘工艺进行深入 研究,包括绘画技巧、颜料选 择等,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 涵和艺术价值。

中国炊具(厨具)的发展史

中国炊具(厨具)的发展史

中国炊具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炊具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时期时代及以前的炊具,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到隋唐,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

新石器时代及以前的炊具:陶器。

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器的鼎就被人们作为锅使用。

古代的炊具比较多,这些炊具大多都是用陶制作的。

夏商周时期:青铜。

青铜轻薄精巧并且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的功效和菜品质量。

多数为贵族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

汉到隋唐:青铜斧,铁斧(类似砂锅)、陶瓷斧。

隋唐宋元时期:这一时期炊具有了很大进步,有六格大蒸笼;精致铜火锅,以及与吸纳带锅近似的金代双耳铁锅。

明清时期:瓷器逐渐成为最普遍的餐具。

也是这一时期食具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瓷器不仅实现了大量生产,而且远销海内外。

质量工艺也日趋精美。

近现代: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炊具也日趋多样化。

平底锅、煎锅、炒锅、高压锅、陶瓷锅、锗陶瓷电压力锅。

锗陶瓷电压力锅又名重汤锅:利用隔水蒸炖的原理,通过水蒸气加热锗内胆,锗内胆释放远红外线烹饪食物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留食物的营养、味道,做到保留食材“本味”,深受追捧。

-可编辑修改-。

宋元瓷器的特点以及鉴定

宋元瓷器的特点以及鉴定

德化瓷历史悠久,载誉环球。

早在唐五代,德化就有用青瓷殉葬的习俗。

宋元时期,封建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传统外销瓷数量急剧增长,有力地刺激了各地瓷窑的发展。

由于泉州市舶司的设立,泉州港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东南沿海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德化县与泉州近邻,瓷业生产也应运崛起。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安平志》称:“白瓷出德化,元时上供”,足见元代德化瓷器不仅饮誉海外,并作为贡品登上了大雅之堂。

本文以一九七六年发掘出土的德化盖德碗坪仑和屈斗宫窑宋、元标本为依据,对宋元德化瓷的工艺特征和成就浅析如下:一、宋元瓷器的胎质结构:德化位于闽中戴云山脉,山高水长,植被繁茂,矿产丰富。

根据地质调查,全县有瓷土矿三十余处,储量达40多万吨,“瓷土分布之广,几各区各乡无不有之”。

碗坪仑窑的发展,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北宋以生产白釉瓷器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瓷器。

北宋瓷器胎土致密如石,白中略微泛灰,产品大部分口薄底厚;南宋产品胎质稍后,呈现灰白或浅灰,略含细砂。

含有微量的二氧化二铁。

元代屈斗宫窑土选料精,烧成技术显著提高。

胎土白净细腻,胎釉紧合紧密,结构坚致。

胎、釉中的三氧化二铁含量分别为0.37%和零。

根据屈斗宫窑附近的观音歧和褒美瓷土的采样分析,观音歧瓷土含三氧化二铁0.551—0.71%,褒美瓷土不含三氧化二铁。

屈斗宫瓷土胎质白度的提高,与瓷土中三氧化二铁含量减少有关。

二、宋元瓷器的釉色:釉色是瓷器的仪表,釉质呈色好坏,直接影响瓷器的外观和质量。

碗坪仑北宋瓷器的釉色品种,有白瓷和影青瓷。

白釉瓷器,白而不莹,白中闪灰,类似定瓷釉色;影青釉瓷器白中泛青,与景德镇影青相仿。

影青又称青白瓷,是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一种瓷器专称,最早烧制于江西景德镇,釉色莹润如玉,白里泛青,较之白定,另有新意,它的出现,立即得到了推广,并成为宋元时期风靡江南的一大瓷系。

其冰清玉洁的质地,恬静幽雅的外观,曾博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宋元时期陶瓷的实用性和美感--以梅瓶与玉壶春瓶为例

宋元时期陶瓷的实用性和美感--以梅瓶与玉壶春瓶为例

第34卷第131期2019年06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4No.131June.2019宋元时期陶瓷的实用性和美感一以梅瓶与玉壶春瓶为例孙建文(新平瓷,景德镇市,333000)摘要:本文以图像学以及二重证据法为基础,从宋代的儒家思想以及商业文化开始,将图像、文物以及历史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宋元时期的陶瓷器物梅瓶以及玉壶春瓶进行实用性与美感的研究。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对资源的极尽惜珍,以及物尽其用的惜物观念对当时的造物产生较大彩响,最终产生了梅瓶以及玉壶春瓶。

就其包装然后实用酒器,最后到审美与功能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宋元;陶瓷;梅瓶;玉壶春瓶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000—9892(2019)06—083—(02)The Practicality and Aesthetics of Ceramic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A Case Study of Plum Vase and Yuhuchun VaseSun Jianwen(Xinping Porcelain,Jingdezhen City,333000)Abstract:Based on iconography and double evidence method,starting with Confucianism and commercial culture in the Song Dynasty,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ages,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thus making a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study of plum bottles and spring bottles of j ade pot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Since ancient times,the Chinese nation has cherished resources to the utmost,and the concept of using everything to its fulles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creation at that time,eventually produced plum bottles and jade pots spring botdes.On its packaging and then practical wine, and finally to the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harmony and unity.Key words:Song and Yuan Dynasty;Ceramics;Plum Bottle;Jade Bottle Spring Botde引言队索要的开支巨大,朝廷采取在军队建立赡军酒库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商业的需要,包装材料逐渐成为产品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对宋元瓷器风格异同探究

对宋元瓷器风格异同探究

对宋元瓷器风格异同探究作者:黄晶赵君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等深刻地影响着宋瓷的审美和创作。

元代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该文从《艺术风格学》理论视野下出发,从文学史、形式分析等方面出发,把造型、装饰、釉色、审美、社会思潮等各方面内容归纳为四大辩证关系——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性与开放性、多样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来解读探究宋元瓷器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宋瓷元青花风格对比宋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

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代抑武扬文,广开科举,构造了庞大的具有较高文学素养阶层,营造出“郁郁乎文哉”的社会氛围。

均田制的瓦解,使得广大社会阶层取得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个人的主体意识和人格较以往自觉而明朗。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等影响带宋瓷的审美和创作。

元代最大的贡献是青花的成熟。

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北方游牧民族入驻到中原农耕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冲突促进者文化的交融。

横跨亚欧大陆的版图,流畅的东西交流,开放的环境,使得多方的文化在元文化大系统中留下鲜明印记。

该文从《艺术风格学》理论视野下出发,探究宋元瓷器风格的异同,从造型、装饰、釉色、审美、社会思潮等方面一一解读。

一、线描与涂绘(宋瓷中的线描与元青花中的涂绘)宋瓷造型空前丰富,除去日常基本饮食器具,形制相对稳定,其他造型则变化百出。

日常器物造型洗练清新,器物比例和尺度,十分恰当,减一分则断、多一份则长,仿生造型为数甚多,以劲挺优雅的造型取胜。

器物轮廓线条十分利落洗练,线条与线条,一一衔接,均匀清晰,细节变化精致入微,充满着表现力。

线描形式从视觉来看,意味着要在轮廓上寻找事物的感觉和事物的美——器物的形体和轮廓。

即观者要根据对象轮廓和外表上的特征来感知对象。

而宋瓷的美则是表现在它的造型轮廓和器物比例上,尺度合宜,给人以美的享受。

士人酒风与宋元时期瓷制酒具的设计

士人酒风与宋元时期瓷制酒具的设计
装饰创新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boast of the = 1
宋元时期瓷制酒具的设计特点
02
宋元时期的瓷制酒具在造型上以简约、大方为特点,追求器形的流畅和优美。
简约大方
实用性强
地域特色
酒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如酒壶的壶嘴设计得较为细长,便于控制酒的流量。
不同地区的瓷制酒具在造型上也有所不同,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03
便于携带
酒具的容量适中,能够满足当时人们饮酒的需要。
容量适中
瓷制酒具的表面光滑,易于清洗,不易残留酒渍和污垢。
易于清洗
士人酒风对宋元时期瓷制酒具设计的影响
03
宋元时期的士人审美观念强调自然美,这种观念影响了瓷制酒具的设计,使酒具呈现出简约、流畅、自然的风格。
士人追求完美无瑕的审美标准,影响了瓷制酒具的设计,使得瓷制酒具在制作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整体品质的提升。
宋元时期的瓷制酒具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制酒具风格。
继承前代
宋元时期的瓷制酒具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外传播
宋元时期的瓷制酒具在造型上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器形,如梅瓶、玉壶春等。
造型创新
在装饰手法上,宋元时期的瓷制酒具也有许多创新之处,如刻花、印花、彩绘等多种装饰技法被广泛应用。
士人酒风与宋元时期瓷制酒具的设计
汇报人:
2024-01-01
士人酒风的历史演变宋元时期瓷制酒具的设计特点士人酒风对宋元时期瓷制酒具设计的影响宋元时期瓷制酒具设计对士人酒风的影响宋元时期瓷制酒具的工艺技术及传承发展
目录
士人酒风的历史演变

宋元时期淄博窑和磁州窑比较研究

宋元时期淄博窑和磁州窑比较研究

宋元时期淄博窑和磁州窑比较研究*邢姗姗(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摘要笔者对宋元时期淄博窑和磁州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两窑的典型器物黑釉粉杠瓷和白地黑花瓷比较后,认为宋元时期的淄博窑的生产受到了磁州窑系的影响,并从其产品上体现了出来,淄博窑生产的黑釉凸线纹瓷在质量上甚至超过了磁州窑㊂关键词宋元时期淄博窑磁州窑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4)02-0068-04A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Z i b oK i l na n dC i z h o uK i l n i nS o n g 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X i n g S h a n s h a n(L i a o n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L i a o n i n g,D a l i a n,116081,C h i n a)A b s r t a c t:T h i s p a p e r f i r s t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b a s i c s i t u a t i o no fZ i b oK i l na n dC i z h o uk i l n i n t h eS o n g 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a n d t h e n c o m p a r e s t h e t y p i c a lw a r e s o f t h e t w ok i l n s,b l a c k g l a z e p o w d e rb a r p o r c e l a i na n dw h i t e g r o u n db l a c kf l o w e r p o r c e-l a i n,a n d t h i n k s t h a t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o fZ i b ok i l n i nt h eS o n g a n d Y u a nd y n a s t i e sw a s i n f l u e n c e db y C i z h o uk i l ns y s t e m, w h i c h i s r e f l e c t e d i n i t s p r o d u c t s.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b l a c k g l a z e c o n v e x l i n e p o r c e l a i n p r o d u c e db y Z i b oK i l n e v e n e x c e e d e d C i z h o uk i l n.K e y w o r d s:S o n g 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Z i b oK i l n;C i z h o uK i l n;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淄博窑位于今山东省中部(今山东省淄博市),是我国北方的一处重要的民间窑址㊂其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烧造历史,最早在北朝时期开始烧制青瓷,隋唐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在宋元时期淄博窑陶瓷烧制达到了繁荣期,明清时期的淄博窑也在持续发展㊂直至现在,淄博仍是我国重要的陶瓷器的生产基地之一㊂磁州窑位于河北省南端(今河北省邯郸市),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民窑产地之一㊂宋代的磁州窑就已经很有名了,金元时期虽然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但在工艺㊁装饰㊁产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到明清时期磁州窑的部分瓷器已经成为皇室的御用瓷器㊂磁州窑烧制时间较长,宋金元时期的瓷器数量丰富,种类更加齐全,工艺技法更加成熟,深受人民的喜爱,但少有文献资料对其进行记载,对山东㊁河北㊁河南等地的瓷器生产都有重要的影响㊂1窑址概述淄博窑和磁州窑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产地,历史悠久,持续时间较长,宋元时期的淄博窑和磁州窑不仅产品数量多,而且造型种类丰富,为研究宋元时期陶瓷业的发展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料㊂1.1淄博窑淄博窑窑址数量众多,持续时间长且分布范围广,淄博的古窑址主要分布于淄博市中部和南部,包含从北朝至明清的著名的淄博窑窑址有寨里窑㊁坡地窑㊁磁村窑㊁郝家古瓷窑址㊁南山万古瓷窑㊁博山大街窑和巩家坞窑等㊂宋元时期的淄博窑数量众多且分布范围广,但鲜有文献资料记载㊂其中,经过科学的调查和发掘的主要有坡地窑㊁磁村窑㊁南万山窑㊁博山大街窑㊁巩家坞窑址等,出土了大量的瓷片㊁瓷器和窑具等遗物,在为研究淄博窑的在宋元时期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㊂淄博窑的器物不仅出现在窑址中,在墓葬和遗址中也有出现,如1990年在淄博市博山区发现的大安二年(1210年)金代壁画墓㊁博山大街玻璃作坊遗址等㊂墓葬和遗址中淄博窑瓷器和窑具的出现不仅为我们研究淄博窑产品的销售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为研究当时的丧葬文化和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㊂淄博窑瓷器胎色以黄白胎㊁白胎为主,也有灰白色及少量褐色㊂淄博窑的器形多样㊁数量丰富,主要有*作者简介:邢姗姗(1999 ),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考古㊂碗㊁碟㊁盆㊁壶㊁罐㊁盘㊁注子㊁灯㊁瓶㊁杯㊁钵㊁俑㊁玩具等,还有少量造型精美的工艺品,如侍女像㊁武士像㊁牛㊁羊㊁马㊁狮㊁蛙㊁鹿㊁龟㊁象等㊂淄博窑的装饰主要有胎装饰㊁釉装饰和彩装饰㊂胎装饰主要有刻花㊁印花㊁粉杠等㊂釉装饰主要有白釉㊁黑釉㊁酱釉,也有部分黄釉和青釉㊁三彩釉等㊂彩装饰主要有白地黑花,植物纹㊁几何纹㊁弦纹㊁浪花㊁菊花纹㊁游鱼草叶纹㊁莲瓣纹等,部分器物上还有文字,如风花雪月 清净道德 忍 酒 等㊂通过对淄博窑窑址的调查和发掘,有瓦底㊁器皿状垫具㊁窑棒㊁碗笼㊁匣钵㊁垫单面三足支钉㊁支顶钵㊁支圈㊁支垫具㊁垫饼㊁陶拍㊁环形垫圈㊁支柱㊁火照和坩埚等工具的发现,在出土的工具瓦底上还有刻字,如 聂合X 等㊂关于装烧方法上,瓷器烧制使用垫饼㊁匣钵装烧㊁支圈覆烧㊁支钉叠烧等㊂1.2磁州窑磁州窑的窑址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磁州窑窑址主要分布于河北省邯郸市南部,主要有观台窑㊁彭城窑㊁临水窑㊁贾壁窑㊁清碗窑㊁白土窑㊁冶子村窑㊁贾壁窑㊁青碗窑㊁白土窑㊁义井窑等㊂在这些范围内都有瓷片㊁窑具和窑址的出现,对研究河北地区的陶瓷业的发展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为研究宋金元乃至明清时期的北方地区民窑的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㊂磁州窑的器物不仅出现在窑址中,在墓葬㊁遗址和窖藏中也有发现㊂在观台窑的清理过程中,发现有4座墓葬,其中M2和M3使用大个的筒形和钵形匣钵对墓门进行封堵,在部分墓葬填土和墓葬中还出土有大量窑具㊁瓷器和瓷片㊂在M4中还有一盒 宣和元年十二月十一日 砖墓志出土,为一盒漏泽园的墓志砖,日后在此地发现了一批漏泽园志砖㊂宋代的漏泽园制度是宋代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之一,是由政府进行管理的安葬战死士兵㊁贫苦百姓㊁无姓名的尸首的公共墓地㊂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北宋正式设立漏泽园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施和推广㊂在观台窑附近发现的用匣钵封堵墓门和出土的漏泽园墓志砖,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此地窑业繁荣㊂磁州窑的器物种类丰富,有瓷器㊁陶器㊁工具和窑具等㊂瓷器胎色主要为灰胎㊁黄胎㊁褐胎,釉色主要有白釉㊁黑釉㊁茶叶末色釉㊁绿釉和黄釉等,器型主要有碗㊁盘㊁钵㊁壶㊁器盖㊁罐㊁枕㊁佛像,其中白釉瓷器为磁州窑的典型器物,通常在胎体上施化妆土后,再罩一层透明釉㊂磁州窑器物的装饰题材多样,装饰工艺方法众多,装饰品种数量丰富㊂磁州窑的装饰主要有胎装饰㊁釉装饰和彩装饰㊂胎装饰主要化妆土㊁剔花㊁黑剔花㊁刻花㊁划花㊁印花㊁莲瓣纹㊁曲带纹㊁卷草纹㊁仕女纹㊁动物纹等,部分枕上还有刻划文字,如 清净道生 春夏秋冬 酒 等㊂釉装饰主要有白釉㊁黑釉㊁透明釉㊁黄釉㊁绿釉等㊂彩装饰主要有红彩㊁绿彩㊁黄菜㊁黑彩㊁褐彩等,在部分器物上,有使用吉祥语㊁诗词等作为装饰㊂关于装烧方法上,瓷器烧制使用支钉支烧㊁三足垫饼㊁三角形支钉㊁套烧㊁匣钵㊁砂堆支烧等方法㊂2典型器物比较宋元时期的淄博窑和磁州窑都处于陶瓷发展的繁盛时期,窑址众多,数量㊁种类丰富,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陶瓷工艺,粉杠瓷㊁白地黑花瓷等都是淄博窑和磁州窑重要的陶瓷工艺㊂2.1黑釉凸线纹瓷黑釉凸线纹瓷是宋金时期淄博窑和磁州窑的重要器物之一,造型优美㊁纹饰简单,因器身饰有凸棱白线纹的而得名,在窑址㊁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㊂黑釉凸线纹瓷施黑釉,在器身上均匀分布有连续㊁2道一组或3道一组的纵向凸线纹,主要器型为罐,还有花口瓶㊁尊㊁器盖等㊂在河北㊁山东㊁河南㊁山西等都有出现,其中河北的磁州窑,山东的坡地窑㊁淄博窑等地都有黑釉凸线纹瓷的出土㊂淄博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时代主要为金代,数量多,器型主要有瓶㊁罐㊁器盖等,且器型较完整,淄博窑黑釉凸线纹一般纵向饰于器身肩部至下腹部,线条自然流畅,线条布局亦有满纹与分组排列两种形式㊂线条呈白色,亦有凸线纹线条白色微泛黄㊂淄博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器施釉不及底,在器物底部有一圈涩胎㊂在博山区出土的金大安二年的墓葬中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罐的双耳中部各有一个 X 字㊂淄博窑的黑釉凸线纹罐,器表圆润平整,线条较粗,与器表结合处的棱角较为明显,是使用沥粉方式制作出的凸线纹装饰㊂淄博窑的黑釉粉杠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㊂磁州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时代主要为金代,器型主要有钵㊁瓶㊁罐等㊂黑釉凸线纹线条呈白色,也有黄白色㊁白中泛粉,在器物的腹部和耳部均匀分布有连续或4~5道一组的纵向凸线纹,在观台窑出土的一件黑釉罐的耳部还有 张 字㊂有一种特殊的黑釉凸线纹瓷,为外黑釉内白釉器,器物外部为黑釉凸线纹,器物内部为白釉划花,划折枝莲㊁牡丹纹和篦划纹㊂表1淄博窑与磁州窑典型器物对比表窑址时间黑釉凸线纹瓷白地黑花瓷淄博窑宋末金初金至元初元代磁州窑宋末金初金至元初元代除黑釉凸线纹瓷器,在观台窑中还出土有白釉凸线纹的器物,主要出现在观台窑第二期后段和第三期,时代主要为宋代至金,在器型主要以碗为主,无化妆土,白釉凸线纹多装饰在碗的内壁上,数量以6条居多,还伴随有印花等装饰,如折枝莲纹㊂磁州观台窑白釉凸线纹瓷,在纹饰和工艺上都与金代的黑釉凸线纹瓷有相似之处,时代为宋末金初,在年代上比观台窑中黑釉凸线纹瓷出现的金代要早,可以推测出白釉凸线纹瓷为黑釉凸线纹瓷的前身㊂2.2白地黑花瓷白地黑花瓷器在磁州窑中最为典型,在淄博窑中也有该种瓷器的发现㊂白地黑花瓷在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在化妆土还未干时,使用毛笔等工具在胎体上绘制花纹,纹饰自然流畅,最后施透明釉,待其干后入窑进行烧制㊂淄博窑的白地黑花瓷时代为金元,主要出现在坡地窑和南山万窑址㊂金代器物数量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绘画装饰和文字装饰两种,以绘画装饰居多,绘画装饰的器型主要有碗㊁罐㊁盘㊁盆㊁钵㊁瓶㊁器盖㊁筒形罐,纹饰主题主要为弦纹㊁波浪纹㊁莲瓣纹㊁草叶纹㊁卷叶纹㊁莲花㊁游鱼与荷叶,极具自然之美,文字装饰主要分布于器物内部中心,有 风花雪月,清净道德 风花雪月清净道德 忍 酒 等㊂元代白地黑花瓷数量较少,多为碗,绘画装饰主要为弦纹和菊花纹,器物内底有堆砂痕迹㊂磁州窑的白地黑花装饰最为典型,时代主要为宋末至元,在墓葬和窑址多有出土,宋代后期开始出现,到金开始普遍盛行,元代白地黑花的装饰更加丰富㊂宋末金初的白地黑花器主要为枕,主要有绘画装饰和文字装饰两类,绘画题材主要为钱纹㊁草叶纹㊁卷草纹㊁缠枝花卉纹㊁童子垂钓㊁童子蹴鞠图等,文字题材主要为诗文㊁ 长命安乐 父母无忧 等㊂金至元初的白地黑花器主要有枕㊁盆㊁罐㊁瓶㊁钵等,其中以瓷枕数量居多,主要有绘画装饰和文字装饰两类,绘画题材主要为弦纹㊁曲带纹㊁四叶纹㊁卷草纹㊁菊瓣纹㊁牡丹纹㊁芍药纹㊁芦雁纹㊁鹭鸶纹㊁芦苇仙鹤纹㊁马戏杂技等,生动且富有美感,文字题材主要为 花 酒 风花雪月 李白诗词 如梦令 子孝妻贤 诗文等,纹样装饰与文字装饰常常出现在同一件器物上,例如, 花 字与竹纹相结合,寓意为花烛㊂元代也有白地黑花器物的出现,其中以碗㊁盘数量最多,也有瓶㊁罐㊁盆㊁坛等,主要有绘画装饰和文字装饰两种,绘画题材主要为牡丹纹㊁芦雁纹㊁鱼藻纹㊁龙凤纹㊁双凤纹㊁竹叶纹㊁婴戏纹㊁元杂剧㊁禅解虎斗等,文字题材主要为赋㊁诗词㊁ 招财利市 等㊂还有部分是在白地黑花器物的枝㊁叶㊁花㊁动物以及人物等部位,使用尖状工具划破黑色的料层,漏出下面白色的化妆土,使其更加自然生动㊂3结语河北和山东地区自古以来是重要的陶瓷产地,在宋金时期,磁州窑和淄博窑都是当地重要的瓷业制作中心㊂磁州窑对淄博窑的陶瓷生产有重要影响,不仅具有本土特色的陶瓷,还有磁州窑系的产品㊂淄博窑和磁州窑的黑釉凸线纹主要出现在金代,有化妆土,施釉不及底,都在耳部装饰的文字符号的传统,在金代器物的种类数量增多,黑釉凸线纹瓷在金代达到鼎盛,到金末元初则逐渐减少并消失㊂目前,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主要分布在河北㊁山东和河南等,在河北境内的黑釉凸线纹瓷主要出现在邯郸和石家庄,以河北邯郸观台窑出土数量最多㊂在位于观台窑和淄博窑之间的山东聊城也有黑釉凸线纹瓷的发现,聊城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从造型㊁纹饰上看,与观台窑出土的黑釉凸线纹瓷相似度更高㊂聊城位于河北邯郸和山东淄博的中间,在此处有黑釉凸线纹瓷的出现,在地理空间上将河北观台窑和山东淄博窑联系到一起,推测为黑釉凸线纹瓷的传播路径之一㊂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最早出现在观台窑第二期后段(宋末金初),在金元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尤其是元代的磁州窑,纹饰除了常见的草叶㊁花卉㊁婴戏等,还新增了故事类㊁赋㊁杂剧等,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㊂淄博窑的白地黑花瓷数量较少,发展鼎盛时期在金代,数量多,器物种类多样,纹饰丰富,在元代也有少量白地黑花瓷的出现,但数量较少,种类单一㊂在淄博窑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的纹饰㊁造型㊁绘画手法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磁州窑对其影响深远㊂磁州窑作为宋元时期著名的北方民间窑厂,以其风格和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周围窑厂的竞相学习的榜样㊂宋金时期的淄博窑的生产和发展上,也受到了磁州窑系的影响,淄博窑不仅学习了磁州窑系的纹饰㊁器型,而且在生产发展中,甚至在黑釉凸线纹瓷的生产方面超越了磁州窑,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淄博窑特色㊂参考文献[1](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1.[2]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磁村古窑址试掘简报[J].文物, 1978(6):46-53+87+54-58.[3]文物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4]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观台磁州窑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5]秦大树,李喜仁,马忠理.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的两批红绿彩瓷器[J].文物,1997(10):30-35+63+98-99.[6]张柏主编.中国出土瓷器全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叶喆民主编.中国磁州窑(上下卷)[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8]郭光华,郭光杰著.彭城磁州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9]李鸿雁.山东淄博市博山区金代壁画墓[J].考古, 2012(10):52-59+1+108-112.[10]么彬,张冲,王滨,等.山东淄博南万山窑址调查[J].文物春秋,2021(2):61-70+76.[11]常海波,王登峰.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藏黑釉粉杠瓷赏析 兼论山东地区黑釉粉杠瓷器[J].山东陶瓷,2022,45 (1):32-37.。

宋元瓷枕研究共3篇

宋元瓷枕研究共3篇

宋元瓷枕研究共3篇宋元瓷枕研究1宋元瓷枕研究宋元瓷枕,指的是中国宋元时期的瓷质枕头。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瓷枕一直都是颇具收藏价值的物品之一,其精美的工艺、优雅的造型以及独特的历史价值,使得宋元瓷枕逐渐成为了当下瓷器收藏市场的热门之一。

宋元时期,瓷器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对高度,瓷枕也走出了风格仅在货郎厢中流传的阶段,成为了汉族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

大部分宋元瓷枕都较小巧,高度通常只有2-5厘米,又称为“半寝枕”,它与寝具配套使用。

另外,瓷枕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神秘的象征意义。

宋元瓷枕的制作,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制造,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

首先,需要精挑细选上等的瓷土材料,加入适量的药料后搅拌成泥状物质,这便是瓷枕制作的第一步。

接下来,将刚刚制成的泥料放入模具中压模,模具的尺寸要按照要制作的瓷枕大小来选择。

模具制作好之后,开始将泥料注入模具中,此时需要保持手工的平稳,以避免在注入过程中出现空间和波浪等现象。

经过注入后,泥料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然后将干燥的瓷片放入烤炉中进行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及时间,直到瓷片烧制成白色。

瓷片制作好之后,需要进行装饰和上釉的处理。

这个过程的难点在于,需要保证图案和色彩均匀,不得偏差。

特别是在釉面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上釉的厚度,避免过度涂料,否则可能会导致瓷枕釉面出现不完美的现象。

除了以上制作技术,宋元瓷枕还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问题。

因此瓷枕注重的不仅是美观,还需要保证它的实用性。

瓷枕的形状、曲线和整体结构必须能够给人以最好的保护和支撑。

总体来说,宋元瓷枕作为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

早期瓷枕多用于富贵人家,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中。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瓷枕在提供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人类传承中发挥着其不容忽视的诸多作用通过对宋元瓷枕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程的介绍,可以看出瓷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纹样演变及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纹样演变及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工艺精湛
采用高温釉下彩、釉上彩 等工艺,色彩鲜艳,纹饰 精美。
胎质细腻
选用优质瓷土为原料,胎 质致密,敲击声音清脆悦 耳。
瓷瓶酒具在宋元时期的文化地位
礼仪象征:瓷瓶酒具成为宫廷宴饮、祭祀礼仪等 重要场合的必备器具,体现了封建礼仪文化。
外交礼品:瓷瓶酒具作为外交礼品赠送给外国使 节,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了中外文 化交流。
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纹样演变及 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11
目录
• 引言 • 宋元时期瓷瓶酒具概述 • 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纹样演变 • 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 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纹样演变的文化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 瓷瓶酒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极高的艺术 和文化价值。在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纹样经历了丰富的变化 ,表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纹样的演 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进一 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审美观念和文化交流情况。
审美追求:宋元文人雅士对瓷瓶酒具的钟爱推动 了瓷器艺术的审美追求,表现出清新雅致、简约 自然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概述,我们可以了解 到瓷瓶酒具在起源、发展、特点和文化地位等方 面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分析纹样演变及文化影响 因素奠定基础。
03
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的纹样演变
早期宋元瓷瓶酒具的纹样特点
目的和意义
• 本文旨在探讨宋元时期瓷瓶酒具纹样的演变过程及其所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古代瓷器艺术 的认识,还能为我们揭示当时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变迁提供有力证据。同时,通过这一研究,我们还 可以进一步挖掘瓷瓶酒具的文化价值,为当今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灵感和借鉴。

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茶(酒)具的金银器造型风格考察(下)

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茶(酒)具的金银器造型风格考察(下)

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茶(酒)具的金银器造型风格考察(下)(四)瓜瓞单耳杯《诗经·大雅》中《绵》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瓜者多籽,其叶绵延。

“多籽”音谐“多子”,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之中多子即谓多福。

瓜叶绵延者,意谓子孙生生不息,有祝颂子孙万代昌盛之意。

故“瓜瓞绵绵”,就成为一句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成语,在传统工艺文化中也成为一种寓意深远的传统民俗经典造型与吉祥传统装饰纹样。

宋元时期金银材质的金瓜或银瓜杯都属此类传统经典杯盏款式。

四川彭州宋代窖藏出土的金瓜杯(图1),彭州市博物馆馆藏,这是一件仿生器。

制作工匠巧妙利用瓜的形状,把瓜剖成两瓣,以此为母型制作成一件金瓜杯。

金瓜杯高3.6厘米,重101克。

此盏方唇,直口,斜腹,圆底。

金器整体呈长条五棱瓜形。

瓜柄扭成一圈;瓜蒂处装饰有五片叶子,每片叶子分别装饰着细密的叶脉纹;瓜棱内,用小鱼子纹饰成卷草纹,近瓜脐处饰有双卷叶折枝花纹,内里以小碎点纹衬地;瓜脐外鼓,瓜脐上面饰着小碎点纹。

瓜脐边上錾有“齐”字的铭文。

“瓜形器”是金银器的常见造型,如瓜棱瓶、瓜棱壶等,但瓜形盏还是首次被发现。

这类器物的造型匠心独运,自然清新,同时也体现出了这件金器的时代风尚和制作者的生活情趣。

“仿生器”在宋代的窖藏文物中屡见不鲜,这也体现了宋人普遍的审美风尚和高超的工艺水准。

南宋银鎏金瓜形杯,福建博物院藏(图2),长9.5、宽4.3l厘米,福建福州茶园山许峻墓出土。

此器银质,瓜形,通体鎏金。

器型为瓜形,呈瓜棱六瓣,一端连接瓜蒂与枝叶为把。

瓜叶枝藤缠绕,刻工精湛,造型新颖别致,具有宋代造型风格。

元代初期的金银器制作基本沿袭了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

元代金银器在宋代金银器的基础上,工艺、形制、品种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自身的时代特色。

湖南临澧新合、益阳八字哨元代窖藏出土银枝梗瓜杯,是元代金银器制作延续宋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经典代表作。

素简玄妙——宋元时期建盏类器物

素简玄妙——宋元时期建盏类器物

素简玄妙——宋元时期建盏类器物北宋定窑黑釉金彩碟牡丹纹碗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达的朝代,此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饮茶之风盛行,几乎达到全国皆嗜的地步,从君主至平民百姓,皆喜喝茶以自娱。

从茶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宋代对中国茶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了一整套品评、鉴别茶之优劣的方法,这就是所称的斗茶。

由于宋代仁宗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当时贵族士大夫的好茶风气,并由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品茶、斗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宋黑釉兔毫盏福建省建窑大路后门山窑址出土宋黑釉酱彩盏福建省建窑大路后门山窑址出土斗茶出现于晚唐,盛行于宋代,在以产贡茶闻名的茶乡建州(今福建建瓯)最为流行。

这种活动常常是三五知己相约,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

其过程是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泛起一层白色的沫,这时要比茶汤的颜色,一般以纯白为上品,青白、灰白、黄白诸色则等而下之。

其次要比咬水痕,即以茶汤先在茶盏周围沾染水痕的为负。

南宋黑釉木叶纹盏江西省上饶电厂南宋墓出土有关斗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

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宋人唐庚《斗茶记》:“政和三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

当“斗茶” 风靡朝野,上行下效,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无不热衷而着迷,斗茶很快风靡全国,逐渐形成了一个高雅的茶文化之风,一直延续到元代初期。

宋代茶色是白的,黑釉茶盏最宜观茶色和水痕,因而获得极大发展。

南宋黑釉鹧鸪斑纹碗江西省吉州窑遗址出土我国黑釉瓷器的烧造历史十分悠久,东汉晚期黑釉瓷器开始出现,晋唐时有些窑场兼烧黑瓷,黑釉瓷器的烧造在两宋期间达到鼎盛,建窑便是宋代黑釉瓷的代表。

建窑是我国宋代南方著名的瓷窑,它以烧造适应当时社会点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而闻名于世。

蔡襄《茶录》对黑釉盏写到:“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他处出,或薄色或色紫,皆不及也。

宋元时期景德镇瓷质酒具的器型嬗变

宋元时期景德镇瓷质酒具的器型嬗变

宋元时期景德镇瓷质酒具的器型嬗变*陈猛1韩小军1方涛2李启江1于欢1(1景德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0)(2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0)摘要宋元时期是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窑从众多名窑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㊂笔者以宋元时期景德镇地区烧造的瓷质酒具为研究对象,以考古类型学㊁历史学㊁博物馆学㊁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利用文献研究法㊁对比分析法㊁实物资料法系统探究景德镇宋元时期瓷质酒具器型嬗变的过程㊁影响因素,从中分析其发展规律及结果㊂关键词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瓷质酒具器型嬗变中图分类号:T Q17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2)12-0052-04景德镇陶瓷酒具在宋元时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㊂在宋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瓷梅瓶㊁执壶㊁盏托等酒具既能高居庙堂之上,成为皇家独享的御用器,同时又是平民大众的生活用品,在宋代人的生活器皿中占据一席之地㊂元代时期,随着浮梁瓷局的设立,景德镇窑不仅将青白瓷继承发展,还烧造出枢府釉㊁青花㊁釉里红等名瓷,其中元青花更是将景德镇推上了 世界瓷都 的宝座,这主要得益于宋元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在原料配方和烧造工艺上不断地改良和创新㊂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一世 [1]㊂宋代是一个注重精神文化的朝代,也是陶瓷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㊂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窑烧造了大量的青白瓷,因其釉色莹缜如玉,深受当时人们的推崇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㊃卷十三“曾记载: 平津桥沿河布铺,黄草铺温州漆器㊁青白磁器 [2]古人称瓷器为磁器,这里的青白磁器即为青白瓷器,可见在南宋临安已有专门售卖青白瓷的铺子㊂景德镇青白瓷酒具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宋代景德镇制瓷工匠长期努力的结果㊂北宋早期,景德镇烧造的青白瓷酒具属于初步阶段,在器物形制上仍然有五代时期的工艺痕迹㊂以注碗为例,北宋早期的注碗与五代时期相比,注碗底部较厚㊁圈足高而且内径小㊁器底露胎㊂这一类注碗的缺点是过于笨重,无法适应使用过程中的多次移动㊂这一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质酒具有明显的五代特征,仍属于草创阶段,酒具的胎质普遍粗糙㊁质地疏松,而且釉层稀薄色泽不纯净,这主要受到当时烧造工艺和原料配方的影响㊂至北宋中晚期,景德镇烧造的青白瓷酒具步入成熟阶段,形成了青白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㊂这一时期的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㊁釉色莹缜如玉,造型古朴典雅,在审美上沉静素雅㊁雅俗共赏㊂既能博得上层士大夫阶级的喜爱又能深受市民阶级的欢迎㊂根据‘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出土的实物资料,可以发现北宋中晚期低层的青白瓷标本,在纹饰上运笔舒展,疏朗有序,具有清秀㊁细腻㊁优雅的特点㊂‘景德镇湖田窑遗址“证实,北宋时期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兴起和发展到最后成熟的过程㊂景德镇青白瓷酒具鼎盛时期是在南宋早期㊂这一时期的青白瓷酒具有在继承北宋中晚期烧造技艺发展的同时,工艺水平和纹样装饰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㊂到了南宋中晚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骚扰㊁战事频发,这直接导致市场对景德镇酒具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衰落使得青白瓷酒具的质量有所下滑;同时南宋中后期,景德镇地区上层风化程度较高的瓷石被开采殆尽,中下层瓷石风化程度不够,导致这一时期景德镇青白瓷数量减少,质量大不如前㊂但就总体看来,宋代景德镇窑的大部分瓷质酒具造型典雅㊁釉色纯净㊁美观实用㊁雅俗共赏,体现了宋人的质文并重的美学观点㊂没有多余的装饰,就造型而言,比例舒适协*基金项目:江西省景德镇学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 YW2021002,J YW2021004,J YW2021006)㊂作者简介:于欢(1984 ),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陶瓷科技考古㊁古陶瓷工艺再现㊁陶瓷文化研究㊂调,表面润泽产生的含蓄美给人清淡优雅的感觉㊂它既是宋代特有的环境产物,也是中国瓷器长期进步演变的结果㊂北宋青白瓷㊁南宋青白瓷具有不同的历史风貌和风格特征㊂但不管如何划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是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和共同的审美风格,它是宋代整个审美思想㊁审美观念的折射与反映,是宋代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适应和满足了宋代社会审美和实用的需要,也是宋代哲学观念㊁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㊂宋代瓷质酒具种类繁多㊁造型多样,按功能可分为储酒器㊁盛酒器㊁斟酒器㊁饮酒器㊂在宋代,出现了当时代表性和功能专用性的盛酒器具 梅瓶㊁玉壶春式瓶㊁葫芦瓶和温酒器(注碗),极大地丰富了景德镇瓷质酒具品种[3]㊂这一类创新瓷质酒具的产生反映着宋代景德镇制瓷业水平的提升㊂青白瓷更是宋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集大成者,其生产的瓷质酒具更能体现宋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㊂青白瓷储酒器以罐为代表,罐作为一种储物器具,本身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器型,其敛口鼓腹的造型,提供了较大的盛载量[3]㊂宋代的青白瓷罐造型丰富㊁形态各异,其代表性有瓜棱罐㊁八棱罐和扁腹罐㊂瓜棱罐这一器型属于仿生设计,最初在金银器中可窥见瓜棱设计的痕迹㊂到了宋代,瓜棱设计在瓷器上大受欢迎,特别是景德镇青白瓷酒具,如瓜棱型注子㊂宋代青白瓷罐与唐代相比,器型变化显著㊂在形制上,宋代的瓷罐尺寸小巧,一改唐代的圆润丰满,其容量大概下降了一半㊂梅瓶是宋代景德镇窑最重要的酒具之一,其平易素朴㊁修长清秀,最能代表宋人的审美情趣㊂晚清民国时期许之衡著的‘饮流斋说瓷“说瓶罐第七曾对梅瓶的做了基本描述㊂ 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㊂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㊂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 [4]㊂可见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梅瓶这一独特的造型,根据同一时期出土的墓葬壁画㊁绘画作品也能佐证㊂如河北宣化辽墓张世卿墓的壁画㊁‘文会图“皆出现了梅瓶这一酒器㊂梅瓶这一器物名称出现的时间较晚,在清代之前的陶瓷文献中未曾发现梅瓶这一器物,只有在晚清民国的陶瓷文献中才有对梅瓶的描述,可见在清代之前梅瓶别有名字㊂南宋赵令畴的‘侯鲭录“卷三曾记载过一种小颈㊁环口㊁修腹的陶瓷器皿㊂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㊂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㊁环口㊁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5]㊂南宋袁文的‘翁牖闲评“卷六记载: 今人盛酒,大瓶谓之京瓶,乃用京师京字,意为此瓶出自京师,误也㊂京字当用经籍之经字,晋安人以瓦壶小颈环口修腹受以斗可以盛酒者名曰经,则知经瓶者,用此经字也[6]㊂因此,在宋代这种小颈㊁环口㊁修腹的器型被称为经瓶或酒经,作为一种盛酒器㊂执壶是宋代重要的斟酒器,‘青白瓷鉴定与鉴赏“中写道: 壶的造型多种多样,有瓜梭壶㊁提梁壶㊁兽流壶㊁葫芦式等,但较普遍的特点是体型较大,都带执柄,故一般通称执壶 [7]㊂结合景德镇湖田窑出土的执壶来看,按形态青白瓷执壶分为直口壶㊁喇叭口壶,侈口壶㊁盘口壶㊁扁腹壶,其特点为敞口㊁溜肩㊁鼓腹㊁长曲流㊁长执柄㊁平底或圈足㊂在宋代青白瓷执壶功用有两种:①温酒盛酒,温酒是往往与注碗配套使用,又称注子;②点茶时盛热汤所用,又称汤瓶㊂因其两种功用上的不同,在器型上也可初见端倪;但是也有出现一器多用的情况㊂如宣化辽墓张世卿墓备茶图壁画就出现了瓜棱型执壶,做点茶之用㊂图1带酒字撇口碗标本图2撇口碗标本的绘图还原宋代的饮酒器较为丰富有碗㊁盏㊁杯等,相较于前代,碗的尺寸更加统一,多作为食具,盏㊁杯更加小巧精致,多与盏托组合使用㊂宋代的碗按照考古类型学分类可分为墩式碗㊁撇口碗㊁花口碗㊁侈口碗㊁斗笠碗㊁饼足碗,其中墩式碗数量较多,在湖田窑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一件撇口碗B型的青白瓷标本(见图1),其碗底部戳印 酒 字,证实此碗为饮酒器㊂宋代的盏,器形较碗类小,腹较杯类浅,有圆口和花口两种,造型清新雅致㊂宋代碗㊁盏,在使用时很少单用,常常与托组合使用,有多种组合形式㊂①碗㊁盏与托盏搭配使用,称为盏托㊂托盏之托,多为盘与托杯连体式托杯之上,可以承托足径不一的盏㊁碗㊂②碗㊁盏与台盏组合使用,统称台盏或酒台[3]㊂③北宋晚期至南宋常见的直接在盘中置碗㊁盏的组合方式,称为盘盏[8]㊂从饮酒器的器型嬗变来看,宋代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更加细致,较之前人,饮酒器具更加考究,日常使用的碗㊁盏㊁杯常与形制精巧的托组合使用;饮酒器逐渐从食器㊁茶具中分离,形成了专用器㊂相较于宋㊁金时期制瓷业,元代景德镇制瓷业与它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元代继承烧制南宋中后期的青白瓷,并使青白瓷重新焕发光彩;另一方面,在元代中外交流和南北方陶瓷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制瓷中心的景德镇创烧出来青花瓷㊁卵白瓷㊁釉里红等新的陶瓷品类,而且深受国内外陶瓷消费者喜爱,从而创造了全新的瓷器审美标准㊂因此可以说元代瓷业的突出发展和革命性的飞跃,集中体现在景德镇瓷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上㊂元代陶瓷酒具在器物形制上,遵从体态雄浑㊁胎体厚重的时代特征,元代对装烧工艺和原料配方的改良创新,使得元代景德镇烧造可以烧造出大件的陶瓷酒具,如梅瓶㊁罐等器物,但是为了节省窑炉的空间,景德镇窑工采用了分段制成的方法,即先分段烧成,再粘合成形的方法㊂用这种方法烧造的瓷器在器物内㊁外多有明显的接痕㊂烧造工艺的改良与创新的同时,也使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白瓷酒具在形制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㊂景德镇所产之酒具形制等亦发生了较大变革㊂此时,主要储酒具类型有罐;盛酒具有梅瓶㊁玉壶春瓶㊁葫芦瓶;斟酒具有执壶;饮酒具有各式碗㊁盏㊁杯㊁扁壶等㊂受蒙古族饮食方式的影响,器物普遍增高㊂与宋代的含蓄㊁婉约相比,元代酒具显得大气㊁豪放㊂在瓷胎方面,元代瓷胎要比宋代瓷胎厚重,以元代的梅瓶为例,元代梅瓶一般是平口,且颈部比宋代稍微要高一点,肩也比较大,整个器型显得浑厚端庄㊂元代是蒙元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在压迫性的民族政策下,元代汉族文人处境非常艰难㊂部分文人在文人气节和道家隐逸精神的影响下选择放弃仕途㊁归隐山林,过着隐居旷野以求得超脱豁达的生活,体现出他们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约的追求㊂不同于元代官方的审美,元代官府对艺术品的基本追求是精致,同时还要强调材质高贵,大量的使用金玉器物,痴迷的使用金㊁玉㊁珠宝做各类装饰,并且用料越高贵,制作的产品也就越精致,如青花瓷使用的就是进口钴料,所以它的装饰就比其他陶瓷还要繁密㊂要极尽人工雕琢,还要竭力炫耀材料的高贵奢侈㊂受到统治阶层的影响,人们不再追求 清水出芙蓉 的自然美,而是去追求统治者的新风尚 高贵奢侈,因此其审美特征就是精丽华贵㊂饮食文化指的是 食物原料开发利用㊁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㊁科学㊁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㊁传统㊁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㊁过程㊁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9]㊂饮食器具是人们日常饮食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器具,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也是影响饮食器具嬗变的主要因素㊂宋人所饮用的酒按照酿造原料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黄酒㊁果酒㊁配制酒三大类[10]㊂在中国历史上宋代处于温暖期,这一时期农作物产量高,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赞叹㊂大量的剩余粮食促进了宋代酿酒业的发展,黄酒也成为了宋人最常饮用的酒类㊂宋人常饮用酒精浓度较低的发酵酒,因其发酵程度不够㊁蒸馏水平不高,这类酒往往含有很多细菌,直接饮用对人体会造成危害,故而宋人在饮酒时往往加热酒水,即温酒㊂注子㊁温碗组合而成的温酒器应运而生,出现在宋人的日常生活中㊂温酒时将注子放入温碗中,后在温碗中注入热水,以达到温酒的目的㊂‘东京梦华录“记载: 大抵都人风俗奢靡,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需注碗一副,盘盏两幅,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四只 [11]㊂随着粮食产量增加㊁酿酒技术的进步,酒在宋代已经成为了日常饮品,走入寻常百姓家㊂宋代是一个精神文化十分丰富的朝代,政治上重文抑武,经济上重视商业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经济繁荣㊁社会自由㊂在这一大环境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人们饮酒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追求饮酒时的精神文化,宴饮空间也发生了变化㊂宋代文人基于崇雅观念而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茶酒诗赋㊁分茶听琴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方式逐渐定型为一种雅化生活范式,文人群体频频举行的雅集宴饮以其盎然雅趣成为这种雅化生活范式的典型标志[12]㊂士大夫的宴饮一般在家中㊁园林或郊外,例如图3就是宋徽宗宴请群臣至郊外雅集的场景㊂在这一宴饮空间中,酒和酒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宴饮空间的变化也推动着酒具的嬗变㊂ 人最初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在审美的观点上看待他们㊂ 宋代酒具的发展亦是如此,宴饮空间的扩大,势必造成酒和酒具的频繁的流动,而过往的酒具往往体型庞大,搬运不便㊂这就要求酒具设计要做出改变以适应宴饮空间的变化,器型更加小巧精致,重心降低,而易于搬运便成为酒具变化的趋势㊂图3北宋㊃赵佶‘文会图“局部宋代开始,高型家具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宴享饮酒时开始习惯一张坐具只坐一人,然后众人围绕一张食桌垂足而坐[13],这一宴饮习俗变化推动了酒具器型的发展㊂宋人垂足而坐在高椅之上,一改前朝席地而坐的风尚㊂食案和桌面的高度也有所增加,高度大致在人们腹部以上,胸部以下的位置㊂视野和视域也对应的提高,这就要求使用的饮食具要发生改变㊂因此宋代的饮食器具发展趋势是,由矮胖渐趋挺拔修长,腰线逐渐上移㊂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也促使了酒肆文化的形成,宋代的酒肆遍布城乡㊂酒肆相对于文人雅集,是属于下层市民的主要宴饮空间㊂北宋遗老孟元老创作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曾记载: 在京正店(有名的酒楼),七十二户㊂ 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看到 正店 繁华,画中的正店是一座三层的阁楼,门口人头攒动,正店里面则是在觥筹交错㊁醉生梦死㊂同‘东京梦华录“酒楼卷记载: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浓厚的酒肆文化推动着瓷质酒具的发展㊂酒肆文化是市民阶级的文化,加之宋代的市民阶层数量庞大,这就要求瓷质酒具发生嬗变㊂在审美上要适应市民阶级的审美;在数量上做到物美价廉;在使用上要轻巧便宜㊂这恰好符合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酒具,可以说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酒具的发展离不开市民阶层的推动㊂宋代重文抑武㊁重内轻外的国家政策深深影响着宋代整个朝代的审美风尚,宋代的瓷质酒具也不例外,呈现出异于唐代独属于宋代的审美风格㊂主要表现为沉静素雅㊁风姿卓绝㊁意蕴隽永㊁莹润如玉㊂宋代时期不断受到各少数民族的骚扰,以至于宋代文人有一种悲凉凄婉的忧国忧民情怀,这是宋代形成含蓄㊁内敛㊁婉约审美的主要原因,深受审美情趣的影响,青白瓷酒具呈现出器型小巧精致,纹饰清新典雅,釉色莹缜如玉㊂从材质㊁造型㊁装饰和釉色方面,去追求宋人内心克制自持㊁含而不露的精神世界㊂宋元时期的饮食文化㊁宴饮空间㊁经济发展㊁审美情趣是影响宋元时期瓷质酒具器型嬗变的主要原因,影响宋元时期景德镇瓷质酒具的深层原因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的发展㊂宋代重文抑武㊁重内轻外政策形成了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得这一时期的瓷质酒具一改先前的粗狂之风,变得含蓄内敛㊁清新淡雅㊂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打破了传统的坊市格局,浓厚的酒肆文化推动了瓷质酒具的发展㊂瓷质酒具的高度发展,向人们揭示了宋元时期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丰富了陶瓷文化的内涵㊂参考文献[1]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正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1.[2]吴自牧.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3]陈景虹.经唐至元景德镇瓷质酒具的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4]许之衡.饮流斋说瓷[M].北京:中华书局,2012.[5]赵令畴.侯鲭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6]袁文.翁牖闲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7]彭涛,石凡.青白瓷鉴定与鉴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8]耿宝昌,涂华.湖田窑[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6.[9]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0]徐海荣.中国饮食史卷四[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11]刘子翬.四库全书㊃册(影印版)[M].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1982.[12]胡颖雯.宋代宴饮诗和宴饮图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13]范研琪.中国古代宴饮空间的流变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21.。

宋元时期陶瓷食具比较研究

宋元时期陶瓷食具比较研究
的 7 %,充 分 反 映 出宋 代 瓷业 的 发 展 。 5 ”…宋元 时 期 的 陶瓷食 具也 是在 这个大 背景 下生 产与制 造 的 。 忽 必 烈 即位 后 采 纳 汉 人 的 建议 ,遵 用 汉 法 ,革
建 国 统一 疆 土 后 ,相 对 分 散 的 各地 进 入 一 个 较 为 稳 定 的社 会 政 治 局 面 之 中 。宋 元 时期 食 具 的 形 式 在 丰
[ 关键 词]宋元 ;陶瓷食具 ;比较
[ 中图分类号】J2 5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6 5 (0 2 4 0 0 — 6 8 9 7 2 1 )0 — 0 9 0 0
宋 元 时 期 是 中 国 历史 上 重 要 的 民族 冲 突 与 融 合
的阶 段 ,公元 1一 l 0 3世纪 ,先 后 诞生 多个 强大 的 北
的 迅 速 发 展 ,而 人 民物 质生 活 条 件 的 好坏 程 度 也 直 接 关 系到 日常 生 活 中的饮 食 形式 与 内容 。“ 代是 我 宋 国制 瓷 业 发 展史 上 的 高 峰 期 。上 世 纪 后 半 叶 , 中 国 考 古工 作者 在 全 国 l 省 市 自治 区 的 1 0个 县发 现 9个 7
色, 后期 为恢 复发 展 , 应 中原地 区封 建 经济的 发展 , 适 蒙 古政 权 领 导 者 联 合 蒙 汉各 族 地 主 阶 级 的首 脑 ,快
速 走 上 了封 建化 模式 的道路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Uz Lo 》 J o A T 芝 1T m 一 美术与设计版 0 RA z N 芝 Rs ∽-与 l
斯 林 大 量 入迁 ,繁 衍生 息在 中 国的 许 多 地 区 ,在 法 令保 护下 ,其 宗教 信仰 、风俗 习惯 基本 一仍 其 旧。 ” 元 代 人 民群 众 的 饮 食 习俗 和 元 代 其 他 的文 化 现 象 一

【鉴赏】异彩纷呈的宋代饮食器

【鉴赏】异彩纷呈的宋代饮食器

【鉴赏】异彩纷呈的宋代饮食器古人曾云“美食不如美器”,一件精美的饮食器具令人赏心悦目,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它所盛装的美食佳肴。

宋代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倡导和介入,器物多呈现清秀淡雅的风格。

为适应民众之需,宋人在实用性与外观美的统一上做了极大的努力。

尽管所产生的盘、碗、壶、瓶、勺、筷子等饮食器,但在它们在造型有多样变化,又在整体上得到统一,达到了丰富、耐看、和谐、含蓄的目的。

下面,我们从几种器具以图文的形式为各位看官阐述:1、食具类食具类主要有碗、盘、碟、钵、豆、筷子、勺等。

碗的形制基本与现代的碗相似,大口、深腹、平底或圈底,圈足或假圈足。

但是碗的底足时代特征很强,汉至隋代以平底、假圈足为典型,唐代多平底及壁形底,环条形底足。

五代两宋以后多圈足。

唐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北京故宫根据功用可分为饭碗、汤碗、菜碗、茶碗、果碗等。

宋代碗的造型丰富多样,比较突出的有海棠式、荷叶式、墩子式、鸡心式、草帽式等。

海棠式、荷叶式的造型是在前代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而,也是宋碗常见的类型。

金-元钧窑玫瑰紫斑盘古代盘子形制较大,“盆大者曰盘”,一是盛放食物,一是盛水,后来也有作祭器使用。

除了常见的圆形、方形、四角形外,还有做工精致的腰样形、八角形、花瓣形、条环方滕样和四角牡丹状等。

如已出土的宋代鎏金银八角盘,盘为长八角形,宽沿,沿边向内微卷成型,盘沿錾饰格纹一周。

腹线与盘沿相对应分为八角形,平底、无足。

盘底压印出凸起的图案,有人物、花木、龙凤、池鱼、亭台楼阁、如意祥云等,构成一幅美好的图景。

宋瓜形金盏彭州市博物馆藏宋代以后,随着宴会格式的演变,出现了碟,基本造型与盘相似,仅有大小之分。

另外在功能上盘多用来盛放菜肴,或盛放干鲜果蔬待客,而碟子则放在每个食者面前,或放佐料、小菜,或分放菜肴。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袭人所言“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

芳官、碧痕、春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告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

窖藏宋元瓷器的初步

窖藏宋元瓷器的初步

窖藏宋元瓷器的初步研究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窖藏宋元瓷器的背景和重要性•窖藏宋元瓷器的特点与分类•窖藏宋元瓷器的发现与研究现状•窖藏宋元瓷器的保护与传承•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窖藏宋元瓷器的背景和重要性宋代元代宋元时期的窖藏瓷器宋代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城市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

同时,受“斗茶”等茶文化的影响,瓷器需求量增大,各大窑口为满足市场需求,纷纷烧制各式各样的瓷器。

元代元代时期,蒙古族统治中国,由于其游牧生活的特点,瓷器制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

同时,元代对外贸易频繁,瓷器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窖藏宋元瓷器的历史背景历史价值窖藏宋元瓷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为研究宋元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艺术价值宋元时期的窖藏瓷器在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巅峰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经济价值由于宋元瓷器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其经济价值也非常高,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窖藏宋元瓷器的重要性02窖藏宋元瓷器的特点与分类窖藏宋元瓷器的特点宋元时期的瓷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器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釉色丰富。

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装饰独特窑口众多宋元时期的瓷器品种繁多,包括碗、盘、杯、瓶、炉、枕等,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宋元时期的瓷器装饰手法独特,有刻花、印花、釉下彩绘等,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元时期各地窑口众多,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如著名的汝窑、定窑、哥窑等。

窖藏宋元瓷器的分类按年代分类按窑口分类按用途分类按装饰分类03窖藏宋元瓷器的发现与研究现状窖藏宋元瓷器的发现窖藏宋元瓷器的发现过程窖藏宋元瓷器是在中国河南省一处宋代窖藏中发现的。

这个窖藏位于一座古老的村庄内,由一些村民在挖水渠时偶然发现。

最初,村民们并未意识到这些瓷器的价值,直到一位文物收藏家路过此处,才意识到这些瓷器的珍贵。

窖藏宋元瓷器的特点窖藏宋元瓷器数量众多,且保存完好。

浅谈德化窑宋元青白瓷器

浅谈德化窑宋元青白瓷器

浅谈德化窑宋元青白瓷器浅谈德化窑宋元青白瓷器《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 2005-04-14 11:00 郑晓君苏维真阅读:3925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这里依山傍水,不仅景色秀丽气候温暖潮湿,而且拥有丰富的瓷土资源。

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德化先民就有制作印纹陶器的历史。

宋元时期德化瓷业已具相当规模,其产品以青白瓷为主。

器型主要有碗、盘、炉、盒、壶、军持等。

德化烧制的瓷器造型优雅,釉色晶莹润泽,温润如玉。

据《德化县志》记载,元朝时德亿瓷器是宫廷贡品。

不仅如此,自宋元始德化瓷器大量外销,成为中国外销瓷的主要产地之一。

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对德化宋元时期的盖德碗坪仑窑、屈斗宫窑址进行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资料。

其中盖德碗坪仑窑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下层主要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堆积,上层以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的堆积为主,为我们提供了两宋窑址的典型层位关系,而屈斗宫窑址主要代表的是元代的堆积。

本文试以两窑考古发掘资料为本,通过阐述其器型、胎釉、纹饰及装烧工艺的变化来反映德化窑宋元时期的窑业水平和社会历史状况。

一、器型演变通过对发掘资料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德化窑三个时期的瓷器在造型方面都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

下面就根据发掘碗坪仑窑、屈斗宫窑所获得的资料,对宋元德化窑青白瓷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类型的划分。

(注:括号内为瓷器出土的层位,碗下代表碗坪仑窑下层,碗上代表碗坪仑窑上层,屈代表屈斗宫窑。

)(一)碗类A型:敞口,浅腹,圈足。

I式(碗下):敞口,浅腹,矮圈足,近似盘略深,碗内壁饰有花纹。

圈足无釉有垫圈支钉痕,采用叠烧法。

Ⅱ式(碗上):敞口,圈足,腹壁较直,腹较I式变深,碗内有纹饰,釉青中泛黄。

Ⅲ式(屈):大口圆唇,胎较厚,实足微凹,釉色乳白,口沿不撇,足略矮。

B型:敞口微外撇,弧腹,圈足。

I式(碗下):敞口,圈足而腹较深,圈足无釉,白釉。

Ⅱ式(碗上):敞口,芒口,腹比I式深,圈足,影青釉,腹壁较薄。

元朝陶瓷的研究报告总结

元朝陶瓷的研究报告总结

元朝陶瓷的研究报告总结
元朝陶瓷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阶段,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术水平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研究报告对元朝陶瓷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首先,元朝陶瓷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和工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花瓷的开创,其采用青花彩绘技法,通过蓝色的氧化钴颜料在白瓷胎上进行绘画,然后再进行烧制,使得瓷器表面呈现出青蓝色的图案。

其次,元朝陶瓷的装饰特点也十分独特。

除了青花瓷之外,元代还出现了刻线画法、点划法和划花法等新的装饰手法。

刻线画法是通过在瓷器表面刻线后进行填涂彩料,形成画线的效果;点划法则是利用针尖或薄棒在瓷面点出细小斑点或直线,然后进行涂彩,呈现出立体感。

最后,元朝陶瓷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的陶瓷制作技术和艺术风格对明清时期的瓷器制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后世陶瓷艺术在装饰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对世界各地的陶瓷制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综上所述,元朝陶瓷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装饰特点和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后世的陶瓷制作来说,元代的陶瓷制作技术和艺术风格是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城市中商品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社会物质 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


财富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饮食文化 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

收稿日期 :2012-06-12 作者简介:韩荣 (1976-),女,山东青岛人,江苏大学副教授,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理论。
①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12YJC760022)。
009


闻见”。[3]《东京梦华录 • 会仙酒楼》中“大抵都人 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具体说来宋元饮食习俗的
艺 术
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 不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⑴主食品种的不同,分
学 院
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楪各 别为面食和米饭 ;⑵菜肴品种汉俗文化区域颇为丰
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不同群体之间的 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人,谓其不便北食故而。
差异表现出习俗的地区性和阶级性,所以不是一成 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
不变的,而是寄生于群体中通过传播演绎其生命力。 南北之分矣。”[5] 可见当时的饮食有北馔、南食与川
饮食器具是从习俗文化变迁、器具演变等角度,讨论 饭等多种。“北馔”是指本地的饮食风格,“南食”、 “川
不同的生活状态 , 生活模式决定生活方式中饮食习 情况下,曾进行大量人口迁移活动。由于人口迁移
010
惯和饮食特点。自然资源是生存的现实条件,生活 活动被迁入地区人多地少,出现了很多无业人员。
场的特点与民族群体特点相关,饮食特性是在几者 这些无业人员依靠打工为生,成了自由劳动者。中

原南下的部分百姓,无田可耕,便靠经营饮食业糊口, 有大碗,口径有达到 40c m 左右的,这种体量的大碗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2012/04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冲突与融合 的迅速发展,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好坏程度也直
的阶段,公元 10—13 世纪,先后诞生多个强大的北 接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形式与内容。“宋代是我
宋元时期技术与艺术碰撞与融合的窗口,可以避免 饭”则是指外来饮食。为了方便生活在北方的南方


局限在关注南北政权和民族对立局面的固有思路中, 人,商家纷纷在汴京开设接近他们饮食口味的酒肆、
与 设
注意到双方之间长期的文化交流、商贸交通、使节 食店。欧阳修在《初食车鳌》诗中说 :“五代昔乖隔,
计 版
往来的关系,宋元时期的制度文化、宗教信仰、民 九州如剖瓜,东南限淮海,邈不通夷华,于时北州人,
来讲,北宋据黄河之滨,南宋依江南鱼米之乡,宋 反映在繁华的街景上。《东京梦华录 • 东角楼街巷》

代以后,中国农业中心已转移至江南。虽饱受战乱 中就有生动的描述 :“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
术 史
之苦,但因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关系物产资源丰富的 只下贩鹰鹊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

关联。
新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格局。元朝把疆土面
一、宋元时期食具产生与制作的社会条件
积曾扩展到中亚、西亚乃至东欧地区,发展成为以 漠北草原为核心区域,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性帝国。
在宋元时期中国境内的诸政权相抗中,各民族 “在蒙元历史上,征服中亚伊斯兰教国家是一个大事
的群众团体的生活界限没有明确划分,在不同地域 件,从此,蒙古皇帝常常兼有西域广大地区君主或
匠的流动和技艺沟通促进了制瓷业发展,食具成套 文化对北方饮食文 化的渗透和习染日益深入,《梦
出现在酒楼的筵席上。
粱录 • 面食店》:“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

地域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因生活“场”的不 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
术 史
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民族特质,在宋元时期食具 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
活在此阶段的人民精神层面的高标准要求。宋代以 也往往把自身的饮食习惯、饮食风尚不自觉地带到
前,商业活动有明确的规定范围,在被划分好的市 所迁移的地区,并影响当地的饮食生活。⑴习俗交
场内进行买卖活动。宋则打破了这种格局,城内城 流的作用力 :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饮食习俗通过商
外不设特定区域,处处店铺林立,其中,酒楼占有 业活动而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并由简单发展到繁琐。
活文化模式的多元化,习俗文化对饮食器具的影响 已平常。同时,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对被迁入地域
表现在重点使用品种的生产数量上,也表现在食具 的饮食生活也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正所谓“一
的品种与装饰风格的多样化上。饮食习俗的形成与 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是生长于南方的居民,在北
食物种类及食用方式相关,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生 方生活,其饮食总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原有习惯,
稳定社会。
样,显示出强烈的传承性特征。在元统一之前,北
1. 动荡与统一交替的社会环境
方的大多数疆土被辽和金所占据,北方少数民族的
宋朝的建立 , 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的战乱局面 , 印记相对明显,保留着浓厚的草原奴隶制政权的特
但当辽、金、西夏等游牧民族武力入侵的时刻来到 色,后期为恢复发展,适应中原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

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 富,而元蒙古族人民多以肉食为主,对于盛装器皿

碗遂亦用银盂之类”。[4] 以上内容均详细记录了汴京
便有着不同需求点。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城市中热闹非凡的市井景象,形象地描绘出街巷遍 布店铺,到处可见迎来送往宾客的酒楼与茶肆的繁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的土质和气候,培育出几十种大小麦品种,因此南 貌,而新品种的诞生也往往体现了新需求。元代西
方种麦面积迅速增长,这无疑大大影响了饮食品种。 征使得波斯及伊斯兰等异域文化艺术大量传入中国,
同时主要的生活瓷窑也随北宋皇室迁移到江南,使 这些文化艺术同中国本土文化艺术开始相互融合吸
之时,国力无力与之抗衡 , 以暴敛民间财物向异族 蒙古政权领导者联合蒙汉各族地主阶级的首脑,快
统治者称换取偷安江南 , 最终被蒙古统治者所灭亡。 速走上了封建化模式的道路。
宋朝经历了北宋与南宋,宋代饮食器具文化可以用
2. 文化繁荣、物质丰富的社会面貌
风物昌熙进行形容,原因较多,首先从地理位置上
至宋,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集中
宋元时期陶瓷食具比较研究①
南 京 艺



韩 荣 陈嘉晔(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本文以宋元时期的陶瓷食具为研究对象,论述宋元时期食具产生与制作的社会条件,以及食具变化所折射的社会新动向。 通过对比分析这一时间段陶瓷食具的变化主要与民族饮食习惯和生活需求密切相关,认为宋元时期的陶瓷食具从多元走向统一重 点体现在中原文化的主导作用、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兼顾方面。 [关键词]宋元 ;陶瓷食具 ;比较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2)04-0009-06
传》记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天下攘攘,皆为 利往。”[6] 市场需求必定会吸引商家趋利的眼光,商
源来分析,社会的稳定带来商业市场竞争规律的运 家的销售活动带动了整个南北经济的活跃,经济的
动加强,城镇发展自由度较大,手工业者有利可图, 活跃又使人员往来更为频繁,一系列的联动效应反
制造业中供求关系旺盛 ;从生产技术根源分析,工 映在饮食文化上,结果即是“南馔北移”。南方饮食
计 版
建国统一疆土后,相对分散的各地进入一个较为稳 的 75%,充分反映出宋代瓷业的发展。”[1] 宋元时期
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之中。宋元时期食具的形式在丰 的陶瓷食具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
忽必烈即位后采纳汉人的建议,遵用汉法,革
存在的差异性,并且在差异中有着不可分割的演化 故鼎新,直至 1276 年覆亡南宋,自此江山统一,重
生活,其民众习俗就会发生交流,原本相对独立的 名义君主的身份,中西交流广泛、频繁,西域的穆
群体也可能组合成为一个新的群体。新旧政权交替 斯林大量入迁,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在法
之际,地方势力采取的因应之道及其所带来的衍生 令保护下,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基本一仍其旧。”[2]
问题会在习俗问题上进行调整和变通,移风易俗, 元代人民群众的饮食习俗和元代其他的文化现象一
与 艺
形制随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变而进行适应性改革。生 大凡面食店,亦谓之‘分茶店’。”[7] 饮食文化的交

活模式所依存的地理环境是生活场的抵御要素,影 流和影响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而北方饮食文化对南


响或塑造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耕稼以食,城廓以 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⑵宋室南渡的作用力 :
居”与“渔猎以食,车马为家”可以概括宋元两种 南宋政府在丧失了北方广大区域、人口急剧减少的

方民族政权 :契丹人建立的辽、女真人建立的金河 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高峰期。上世纪后半叶,中国

蒙古人建立的元。这一历史阶段内战乱频繁,人民 考古工作者在全国 19 个省市自治区的 170 个县发现
与 设
生活的动荡不安成为生存状态的主要形式。直至元 了古代瓷窑遗址,其中有宋窑达 130 个县,占总数

十倍于昔,往来辐辏,非他郡比也”。[9] 宋室南渡对
的生产异常活跃。土耳其托普卡帕宫中收藏了涵盖

饮食“北馔南移”的现象举足轻重,主导杭州食店 十三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瓷器,是中国元明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