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它们相等吗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
VS
答疑方式
幼儿或家长可在指定时间内向教师提问, 教师将及时回答并解决问题。同时,也鼓 励幼儿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与教师和 同学们一起探讨解决。
THANKS
感谢观看
互动式电子白板课件
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生动形象的图形比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纸质教学素材
包括彩色卡纸、图形卡片等,用于幼儿操作和比较。
实物教具
如积木、玩具等,用于辅助幼儿理解数量概念。
拓展学习资源推荐
数学绘本
01
《它们一样多吗》等相关主题的绘本,帮助幼儿巩固学习内容
。
数学游戏
02
推荐一些适合中班幼儿的数学游戏,如“数数看”、“找规律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它们一样多吗》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拓展 •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案背景及目的
背景
在中班阶段,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数量的概念,能够比较大小、多少。为了进 一步巩固和拓展幼儿的数量概念,提高幼儿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设计 了本次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
时间安排
本次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为30分钟。其中,导入环节5分钟,新课学习环节10分钟,巩固练习环节10分钟,总结 环节5分钟。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概述
主题
通过比较不同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培养幼儿的计数和比较能力。
目标
使幼儿能够准确计数并比较两个 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是否相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数的实际意义等。
思维能力发展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 程,评估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判
中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
中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
一、教学内容:中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
二、教学目标:
能不受容器大小、形状、位置的变化影响,初步感受液体的守恒。
三、教学准备:
教具:量杯一只,高矮粗细不同的杯子两只,玩具小熊、小鸭各一只,水(有颜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能不受容器大小、形状、位置的变化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比较法等。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
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
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
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
04
教学评价
观察幼儿的表现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 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并主动回答问题。
观察幼儿的操作能力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的表现,是否 能够正确使用教具,完成规定的任务。
观察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解决问题和表达观点时的表 现,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并具备初步 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评价量表
制定评价标准
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标准应 包括课堂参与度、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设计评价量表
根据评价标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评价量表,以便对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和 评估。评价量表可以采用等级制或分数制,以便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估。
学习比较数量的方法
总结词
学习比较数量的方法
详细描述
教授幼儿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包括使用计数、一一对应等方法。教师可以 设计一些小游戏,如“捡豆子”、“搭积木”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比较数量 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总结词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特点和数量,让他 们判断哪些物品的数量是“一样多”,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 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组织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表现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
Don't forge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lways have to go.(页眉可删)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1【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物体的数量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由于初次接触次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选择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鸡、毛毛虫、小猴、芹菜、包菜、草莓、西红柿、西瓜、辣椒、鱼、苹果”作为例子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从熟悉的具体事物向抽象的比较进行过渡,这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干扰来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PPT、幼儿画册【活动过程】1、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为什么?(4)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毛毛虫PPT(上密下疏,每排6条)。
提问:这两排毛毛虫一样多吗?为什么?(5)出示上下大小不同的两排小猴PPT(上密下疏,上排7只大猴,下排7只小猴)。
提问:这两排小猴一样多吗?为什么?(6)出示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两类物品一样多(芹菜和包菜、草莓和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鱼和苹果)2、幼儿分组操作3、评价幼儿作品【活动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7以内的点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它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于数的守恒上,为了让幼儿能简而易懂的了解数的这一特征,我采取了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切入。
中班数学公开课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
学生学习反馈
学生对“它们一样多吗” 主题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 情况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态度变化
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反 思和评价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
05
思
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评估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评估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加强与家长的沟 通,提高家园共 育的效果
不断更新教学方 法和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
注重幼儿的个体 差异,提供个性 化的教学服务
THANK YOU
汇报人:稻壳儿
YOUR LOGO
20XX.XX.XX
中班数学公开课“它们一样多 吗”教案反思
汇报人: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达 成 情 况 03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回 顾 04 学 生 学 习 情 况 分 析 05 教 学 效 果 评 估 与 反 思 06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与 分 享
教学内容与过程回
03
顾
教学内容概述
教学目标:通 过比较不同数 量的物品,培 养幼儿的观察 和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数
学素养。
教学内容:介 绍比较不同数 量的物品的方 法,包括一一 对应、数数、 比较大小等。
教学重点:通 过一一对应的 方法比较不同 数量的物品, 理解数量的概
念。
教学难点:理 解一一对应的 概念,掌握比 较不同数量物
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多
中班教案找相同
篇一:中班数学《找相同》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找相同》教学设计活动内容:(中班数学)找相同活动目标:学习从许多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动物图片,塑料水果,课件等。
活动过程:出示实物,让幼儿从中找出相同的物体一、师:小朋友看一下,现在老师手中有二朵花,那一朵是和老师这只手中的花是一样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出示大小皮球,杯子等实物,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名称,然后把幼儿分成几组,并找出和自己组相同的物体。
三、玩游戏《看谁找得对》老师发给幼儿不同的实物,当老师举起某一物品时,幼儿从自己的物品中找出和老师相同的物品并举起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四、找一找,说一说请幼儿在教室里自己找一找物品,并指出和它相同的物品,鼓励幼儿大胆去找去说,对找得快又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
篇二:小班方案数学《找相同》教案篇三:小班数学“找找相同的”小班数学活动:找找相同的设计意图:选材中我选的是小班主题活动“冬天到”中数学活动《找找相同的》。
我参考指导用书中的内容并对其做了适当的改动,(活动目标没变,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更具体)。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了幼儿易于感知的鞋子和袜子做为观察的对象。
《纲要》还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我把生活中有种鞋子和袜子不是相同图案却有相关联系做为活动的难点,也是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觉行动为主,所以我设计了真实的具体的易于感知易于操作的鞋和袜子的配对做为活动的重点,《纲要》中也提出了让幼儿要尽量创造条件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叫“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根据鹰架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可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探索的最近发展区,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观察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之上,有七名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在中上,十三位是中等,三到四们是中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多吗》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小量比较,并用“一样多”、“多”、“少”等简单的概念进行描述;2.学生能够将具体情境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描述分类特征;3.学生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建立对“一样多”、“多”、“少”等简单数学概念的理解;2.培养学生分类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准备1.班级数量比较未知的物品,如钥匙、橡皮、蜡笔等;2.国王宴会的图片(可以自行准备);3.宝宝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可以自行准备);4.包装盒,用于物品分类活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看一张国王宴会的照片,教师问学生觉得国王的宴会上,菜品是不是一样多的;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菜品有哪些特点,能不能按照特点进行分类;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别的单位来描述这些菜品的数量,能不能更方便呢?学习(15分钟)1.教师拿出班级数量未知的物品,如钥匙、橡皮、蜡笔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问学生它们一样多吗?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哪些特点,能不能按照特点进行分类;3.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家里的鞋子、火车站的人等,让学生用“一样多”、“多”、“少”等语言描述物品的数量;4.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数字或者度量单位来描述物品数量,我们可以找到哪些规律?操作(20分钟)1.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物品分类,用包装盒分别装入不同特点的物品;2.让学生手拿物品,自己判断哪些物品一样多,哪些物品多,哪些物品少,然后让学生互相比较;3.辅导学生用“多”和“少”来描述物品数量的差异。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忆整个活动的过程,思考数学是如何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及体会;3.与学生共同制定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和计划。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操作环节的表现,包括分类准确率及物品数量的比较描述;2.日后在生活情境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节日教案、季节教案、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计划总结、节日习俗、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seasonal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 activity design, plan summary, festival custom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附反思)中班孩子的年龄较小,对于数量守恒问题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进行排列,鼓励幼儿发现物品的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及物品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使两组数量相等》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使两组数量相等》【教案名称】使两组数量相等【学科】数学【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够理解“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 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明白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数量比较和判断。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卡片、计数棒、数字牌。
2. 图片:表示不同数量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问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了解不同的数量和相等的意思。
3. 展示不同数量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比较数量多少,并简单介绍“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
二、探究(20分钟)1. 分组展示卡片,每组卡片上都有一定的数量。
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数量。
2. 让每组幼儿选出一名代表,站在教室的一边,然后另一组的幼儿按照数量比较,选出相等的数量的卡片。
3. 引导幼儿说出所选的卡片数量相等的原因。
4. 鼓励幼儿用计数棒或数字牌表示出选出的相等数量。
三、总结(10分钟)1. 让幼儿回答所学内容,强化对“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的理解。
2. 小结不同数量的比较方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四、拓展(10分钟)1. 引导幼儿寻找教室中其他可比较的物品,进行数量比较。
2. 给幼儿提供一些只有一组数量的卡片,让他们找出与之相等的卡片。
五、巩固(10分钟)1. 给幼儿发放练习卡片,让他们自主进行数量比较活动。
2. 适时给予指导和辅助,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数量比较和判断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参与了数量比较和判断的过程,理解了“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并且能够用计数棒或数字牌表示出相等的数量。
在拓展和巩固环节,幼儿们进一步通过比较和寻找其他物品进行了巩固,并且在应用中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训,并且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在这篇反思中,我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首先,我认为我没有充分准备这节课。
虽然我花了一些时间准备教案,并复习了相关的知识点,但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他们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所讲的内容。
这使得教学进度推进缓慢,并且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存在一些问题。
在上课时,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讲解和练习的方式。
我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过分注重课堂的各个环节的内容。
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并且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我还存在一些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的问题。
在本次课堂中,我没有充分发挥我的教学能力,没有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这可能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对课堂的主动参与,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于上述问题,我有几点改进的想法。
首先,我认为我需要更加充分地准备每一节课。
在备课过程中,我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准备工作。
这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我认为我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我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认为我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
在课堂中,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我还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适当的位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使两组数量相等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使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能够分辨出两组数量是否相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加减操作使两组数量相等。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使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能够通过操作使两组数量相等。
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操作使两组数量相等,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两组相同数量的物品(如小球、小棍等),加减操作卡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品的数量是否相等。
2. 基本概念学习:教师讲解使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能够分辨出两组数量是否相等。
3. 操作实践:教师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通过加减操作使两组数量相等。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操作使两组数量相等。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可以为:家长与幼儿一起找出家中相似的物品,尝试通过加减操作使两组数量相等。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幼儿直观地理解两组数量相等的概念。
2. 互动教学: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幼儿在交流与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幼儿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参加与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
中班数学课件《他们相等吗》PPT课件
初步接触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在等式中 的应用。
学习方法总结
观察法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直观感受数量的多少和大小关系。
操作法
通过动手操作,如摆放积木、拨弄计数器等,加深对数量关系的 理解。
游戏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如抢椅子、找朋友等,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 学知识。
下一步学习建议
拓展加减法应用
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幼儿理解相等与 不等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数或两组 物体是否相等。
掌握比较方法
引导幼儿掌握比较两个数或两组物体 是否相等的方法,如一一对应、数数 等。
学习方法与建议
情境导入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操作实践法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实践 中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
图形变换中的相等关系
图形变换的定义
图形变换是指对图形进行移动、旋转、缩放等操作,得到新的图 形。
相等关系的保持
在图形变换中,如果两个图形经过相同的变换后仍然保持相等关系 ,那么可以认为这两个图形在变换前也存在相等关系。
常见的图形变换
平移、旋转、缩放等。
04
数的运算与相等关系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面积或体积相等
比如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 或体积相同的物体,可以 说它们的面积或体积是相 等的。
数的相等定义及性质
定义
如果两个数在数值上完全相同, 则称这两个数相等。
性质
相等的数具有传递性、对称性和 自反性。即如果A=B且B=C,则 A=C;如果A=B,则B=A;任何 数都等于自身。
判断两数是否相等的方法
对称轴
对称图形中,能够使两侧 完全重合的直线叫做对称 轴。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它们一样多吗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
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
数字“7”2个。
数字“5”2个。
数字“3”2个。
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 1) 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 为什么?(都是5只) 3) 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
(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蛋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 提问: 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 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它们一样多吗中班数学教案
它们一样多吗中班数学教案教案名称:它们一样多吗-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将数量与相应的物体一一对应,理解概念“一样多”。
2.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的数量大小。
3.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计数方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
2. 不同颜色的计数棒。
3. 物体(如小球、饼干、积木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10分钟)1. 讲师与学生互动,对话创设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都拿了一些水果,他们想知道谁拿的水果更多。
你们觉得他们该怎么办?”2. 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引导他们进入主题:“我们今天要学习怎样比较两个集合的数量大小,看看谁拿的水果更多。
”第二步:物体一一对应(15分钟)1. 将一堆小球放在桌上,让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拿一些小球。
2. 让每个学生把手里的小球一个一个地放到桌上,并数数个数。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两组的小球一样多吗?为什么?4. 通过讨论,学生理解物体一一对应的概念,并体会到一样多的概念。
第三步:使用数字进行计数(20分钟)1. 准备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从1开始到10。
2.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套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
3. 讲师示范,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进行计数,并将相应数量的物体放在桌上。
4. 比较两个组的物体数量,引导学生回答:哪个组的数量更多?哪个组的数量更少?5. 让学生交换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再次进行计数和比较。
第四步:使用计数棒进行计数(20分钟)1. 给每个学生发不同颜色的计数棒。
2. 让学生用计数棒进行计数,并将相应数量的物体放在桌上。
3. 引导学生回答:哪个颜色的计数棒比较多?哪个颜色的计数棒比较少?4. 强调学生使用计数棒进行比较的方法,对相等数量的计数棒进行一一对应。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物体,如小球、饼干、积木等。
2. 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小组或个人的情况下,进行数量的比较。
3. 引导学生讨论:哪些物体一样多?哪些物体不一样多?4.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物体一一对应、数字计数和计数棒计数的方法,解决数量比较问题。
左右相等中班数学教案
左右相等中班数学教案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教授数学,教师需要准备一份好的教案,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份左右相等中班数学教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了解左右对称性的概念。
2. 学会描绘物体的左右对称形状。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具有左右对称性的物体,如方块、矩形、圆形等。
2. 准备相应数量的图形板和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左右对称性的物体,并引导他们观察。
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这个物体有哪些特点?”“你能找出物体中的对称轴吗?”等。
2. 解释:教师解释左右对称性的概念,并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阐述。
可以使用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一只蝴蝶的翅膀”、“一颗水果的切面”等。
3. 操作:教师告诉学生将图形板放在桌子上,并使用彩色粉笔描绘左右对称形状。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物体并进行练习。
教师应适时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
4. 整理归纳:教师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展示区,组织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每个作品,指出成功和改进之处。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对左右对称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5. 后续练习: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继续练习左右对称性。
家长在检查时可以给予鼓励和反馈。
四、教学扩展1. 游戏"左右猜猜":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轮流描述一个物体的左右特征,其他学生要猜出这个物体是什么。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左右对称性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制作对称折纸: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制作对称折纸,并指导他们制作一些有趣的对称图案。
这样的活动既能加深对左右对称性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课堂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理解左右对称性的概念,并在操作中得到实践。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
Don't forge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lways have to go.(页眉可删)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教案1【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物体的数量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由于初次接触次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选择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鸡、毛毛虫、小猴、芹菜、包菜、草莓、西红柿、西瓜、辣椒、鱼、苹果”作为例子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从熟悉的具体事物向抽象的比较进行过渡,这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干扰来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PPT、幼儿画册【活动过程】1、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为什么?(4)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毛毛虫PPT(上密下疏,每排6条)。
提问:这两排毛毛虫一样多吗?为什么?(5)出示上下大小不同的两排小猴PPT(上密下疏,上排7只大猴,下排7只小猴)。
提问:这两排小猴一样多吗?为什么?(6)出示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两类物品一样多(芹菜和包菜、草莓和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鱼和苹果)2、幼儿分组操作3、评价幼儿作品【活动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
7以内的点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它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于数的守恒上,为了让幼儿能简而易懂的了解数的这一特征,我采取了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切入。
中班数学教案使两组数量相等
中班数学教案使两组数量相等1、中班数学教案使两组数量相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使两组数量相等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概念,能讲出数的总量,但对两组物体的比较缺乏衔接性、统一性,因而设计这一个活动,通过比较获得数量的概念,真实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两个相邻数在5以内的关系。
2.两组对象的数量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和移除一个来相等。
3、在活动中能倾听同伴的发言。
重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找出使其相等的方法。
难点:比较三组物体的数量,找到中心组。
活动准备:1、教具:动物卡片(小兔5只,萝卜4个)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筐积木:六个红、六个绿、六个黄活动过程:集体活动:1、感知4、5的数量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看图说说:草地上有什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兔和萝卜一一对应地排队,用手指点数的方法验证出小兔多,萝卜少。
2、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教师引导:这里的小兔有多少?萝卜有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几,4个萝卜比5只兔子少几呢?怎样使它们一样多?幼儿讨论并上来尝试摆一摆,最后,大家讨论。
启发幼儿用添一个萝卜或者去一只兔子的方法,使兔子和萝卜的数量相等。
找出学习中心的数量。
4、5、6中的5是中心数。
3、幼儿操作两组物体的比较。
请幼儿拿出四个红、五个绿积木,排一排,发现什么?怎样使它们相等?拿出六个黄积木,发现什么?寻找中心数量,获得相等的方法。
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数量,找出一样多的实物并打“√”。
观察红旗和园点的数量,要求幼儿画少于4或5的圆。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形和点的排列。
请按照图案来。
观察实物的数量。
请添加一个并删除一个,使三个组相等。
反思:在幼儿活动中,学习两组的数量比较容易,两种方法都可以,而比较三组的物体数量就困难得多,寻找中心的数量更困难。
对于幼儿来说,要使数相等,他们不会用一个或加一个小的数,经常会出现很多物体,所以这种方法很难用,需要通过反复操作来学习这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它们相等吗
中班数学:它们相等吗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与“≠”表示两个集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积极的思考问题,能用恰当的语句表述操作活动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实物卡6张,相应数字卡。
等于号与不等号各3张
2.扑克牌8张2点到9点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认识等量,理解两个集合间等量关系及表示方法。
1.出示等量实物卡,如6个苹果和6朵花,让幼儿说出苹果与花的数量,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卡6)。
说说苹果和花朵是一样的多还是不一样的多。
2.提问:在两张卡片中放一个什么样的标记,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一样多呢?(建议用一样长的两条短线来表示,并出示等于号“=”让幼儿指认。
说一说“=”像什么呢?要求幼儿一起说“一样多的叫相等”
二、认识不等量,理解两个集合间不等量关系及表示方法。
1.出示不相等数量的实物卡,4个正方形3个梯形,提问:现在两张卡片的数量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卡)是不是一样多?在这两张卡片中间放什么符号呢?出示不等号“≠”并让幼儿指认。
说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强调不一样多的要用不等号。
2.出示几对相等或不相等的实物卡,让幼儿上黑板找出“=”或“≠”放在实物卡中间。
并说出为什么要放“=”或“≠”的理由。
3.出示几张实物卡与几个等于号放上几张空白纸,请幼儿上台操作画出空白纸上的物体。
要画几个才是相等的?(不会画一样的图可以用圆圈,或者你会画的图代替)
4.出示几张实物卡与几个不等号放上几张空白纸,请幼儿操作画出与前面不相等的物体
三、活动结束;
与幼儿互动游戏。
每人有扑克一套8张数字2点到9点。
教师也一样扑克8张。
游戏开始教师一个手拿数字扑克,一个手拿符号“=”或“≠”当出示一个数字扑克牌与“=”号的时候,幼儿也要出示同样的数字卡扑克牌。
出现一个数字与“≠”号的时候,幼儿手里的数字扑克牌就要与老师的一样。
重复游戏多次让幼儿彻底理解,等于号“=”与不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