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1公共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它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它是一门经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是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宗旨的应用性学科。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

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

一、学到了前沿的管理学知识和理论,提高了对公共管理的认识水平。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计划”这个词。

大到美国政府的火星探测计划,小到我们身边的一次周末旅游计划。

由此可见,计划几乎无处不在。

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

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

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

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

一个组织适应未来技术或竞争方面变化能力的大小与它的计划息息相关。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

然而许多管理者总是强调日常的经营活动而忽略做计划,这是造成他们日后到处“救火”的主要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工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

其实不然,我认为计划是为了有备无患。

做了总比没做好。

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

03328_公共管理精华笔记要点

03328_公共管理精华笔记要点

第一章公共管理学导论★1.公共管理: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

主体依据基础客体目标2.公共管理的特性: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管理本质的服务性、公共管理的合作共治性3★公共管理主体: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4★公共管理职能有:1)进行社会管理(主要职能)2)保持经济稳定与发展(核心职能)3)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4)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5.公共管理过程:计划、领导、组织、控制、决策与创新6★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领域的加深与拓宽2)研究重点的转移3)新策略、新方法的不断引进4)在争论中不断发展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8.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1) 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2)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 实证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4) 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9★公共管理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管理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公共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又不断丰富管理科学的内容,促进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2)与政治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带有明显的政治性)3)与社会学的关系(公共管理也是一种社会管理,但它更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4)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更注重外部管理)5)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是通过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6)与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公共管理学以公共经济学已有的成就为基础,在研究范围及对象上,比公共经济学更宽泛)10★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把握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适当平衡2)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程3)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化水平1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试验分析法、实践抽象法12.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公共管理是一门科学2)公共管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依据3)公共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4)公共管理就是管理者运用公共权力,协调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5)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共政策是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一条基本途径,因此,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共管理学笔记共14页文档

公共管理学笔记共14页文档

公共管理学笔记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主编第1章导论1.1 公共管理学概述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本章教学目的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1 公共管理学概述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三种不同观点(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在的联系: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从管理学角度看,组织与人事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两个基本支点,二者构成了管理活动的基本框架。
3、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
五、公共组织的类型
1、财务——会计标准分类
对公共组织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总体上,公共组织可分为六种类型: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本书中这样界定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美国的梅戈特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在美国公共行政思想发展过程中是继公共行政、公共事务、公共政策之后第四次浪潮。
三、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管理活动,而不是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所有细节。公共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进行有效管的规律,这里主体是公共组织,重点是政府组织;目标是促进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门学问。
5、 权威性;强制服从是政府权威的突出特征。
6、 系统性;
7、 公开性;公开性是公共组织的管理原则,由此而体现出组织的特性。
四、 公共组织的作用
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一切公共管理活动和职能的发挥都是由公共组织来进行的。

公共管理学导论笔记摘抄(3篇)

公共管理学导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范畴1. 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估的活动。

2. 公共管理的范畴(1)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公共企业等。

(2)公共问题: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各类问题,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

(3)公共政策: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4)公共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

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揭示社会现象,为公共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等。

2.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约翰·埃利奥特·林肯、赫伯特·A·西蒙等。

3. 政策分析理论政策分析理论强调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代表人物有查尔斯·林德布洛姆、约翰·金登等。

4.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效能。

代表人物有彼得·布洛姆、大卫·奥斯本等。

三、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1. 公共部门管理(1)公共部门组织结构:包括层级结构、职能结构、职权结构等。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

(3)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筹集、成本控制等。

2. 公共政策分析(1)政策制定:包括问题识别、目标设定、方案设计、评估与选择等。

(2)政策执行:包括政策宣传、资源调配、协调与控制等。

(3)政策评估:包括效果评估、效率评估、公平评估等。

3. 公共管理伦理(1)公共利益:公共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公共责任:公共管理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二)什么是公共管理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实践说张康之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理论: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代表性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及罗森茨韦克和卡斯特的权变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理论框架、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方面;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的“四种压力”,推动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二)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图式——“一元多线”所谓“一元”,是说公共管理学始终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着;所谓“多线”,首先是指理论知识的多样性;其次是指研究途径的多样性;四、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建设及展望在我国,公共管理学是在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公共管理学科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群落中的热门学科;我国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是一门还不成熟的学科;第二讲政府职能转变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应该干什么一、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一)政府职能的涵义和构成“政府职能”也称“行政职能”,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候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的构成要素:1职务范围:指国家行政机关这一行政主题管什么,管多宽2职责深度: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承担的公共事务管到什么程度3职权方式: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所承担的公共事务怎么管二政府职能的分类和内容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对政府职能分类的角度一种是从静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即政府的基本职能;一种是从动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监控,即政府的运行职能;三政府职能的地位和作用1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性质和方向的直接体现2政府职能是设置和改革行政机构的根本依据3政府职能是实现行政运行机制科学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二、政府职能的国家比较及合理选择学术界名言:“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选优,有选优才有发展”;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政府职能分类:1、合格守夜人:西方政府职能2、优秀领航员:日本3、经济监护人:德国4、社会协调员:法国5、公平裁判员:东亚,尤其是韩国6、社会管制员:南亚,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7、轻轨推进器:东欧8、经济清道夫:拉美政府职能9、部落代言人:非洲政府职能三点说明:①粗略分类,不一定全面②形象说明,不一定准确③着重分析最具影响力,代表性的第一类、第二类政府职能综述,国际社会中的9类政府职能,既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政府职能,又有转轨时期的过渡性质的政府职能;既有成功的使经济得到发展的政府职能,又有对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灾难的政府职能,通过对这些政府职能的比较,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有效的政府职能,从而更好地构建我国的政府职能;我国当前正出于转轨时期,“转轨”有四层含义:①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②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③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④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这种转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典社会主义与经典资本主义的结合,即由共产党执政的市场经济;借鉴世界各国政府职能的经验教训,我们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应履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宏观调控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培育市场,促进市场的成长和发展2纠正市场机制的失灵,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3超越市场,站在市场之外和市场之上,防止其消极面向社会扩散;同时不断引导市场走向准确的目标;中共十六大提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十六字政府职能方针;三、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及职能转变一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的配置、调整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的体系仍未突破传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模式,与发达经济和加入WTO的要求还有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我国政府的直接控制职能相对于社会的需要而言仍然过大,对社会各方面不必要的干预仍然过多;2我国政府职能体系的内部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能交叉和职能重复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3我国政府吧微观管理职能返还给各社会单位的同时,宏观调控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一些领域出现了职能真空的状态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进程、问题及出路1、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经济的形态、方式和方法的变化、转换和发展;广义的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与功能的变化、转换和发展;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政府管理权限的转变:即由无限权力向有限权力政府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2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即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经济、法律、行政相结合的管理转变,由微观的直接管理向宏观的间接管理转变;对于这种转变,中科院何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政府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以下五个方面: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你赔钱我不管;你犯法我治罪;你自主经营我宏观调控;”3政府管理能力的转变:即由单一的权力能力向权力能力与权威能力相统一转变,这涉及到公民第一还是官员第一的理念;4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即由面向计划经济的观念向面向市场经济的观念转变,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观念转变;2、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命题: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始终是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结伴而行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市场体制是一种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注企业的一切;80年代中期,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由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变为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管理手段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计划经济没有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仍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进行,没有实质性转变;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由此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即由计划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最终使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3、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1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不少理论问题尚未解决;2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4、政府应该选择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管齐下,整体联动”具体而言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切实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形成“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2切实抓住政企分开这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如何实现政企分开,理论界大体有四种观点:A、政企分开的核心问题是政企分开,理论界称之为“两个分开论”B、政企分开的上策是抓大放小,理论界称之为“抓大放小论”C、政企分开的通途是国有企业股份制化,北大厉以宁教授提出D、政府退出市场,实现政府归位,理论界称之为“守夜人论”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没有市场企业只能找市长;第二阶段:企业大部分时间找市长,一小部分时间找市场第三阶段:企业50%的时间找市长,50%的时间找市场第四阶段:企业80%的时间找市场,20%的时间找市长第五阶段:企业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关于政企今后的出路,张立荣教授认为,要做到政府管该管的事,企业干该干的活,各行其道;政企分开的关键是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第三讲行政体制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如何组织起来一、行政体制的一般理论一行政体制的涵义与构成要素行政体制,又称政府体制,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推进其政务所建立的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体制和法规制度的总称;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1、权责体系:指行政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和配置,它是行政体制的核心;一般而言,权责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确认国家行政机关系统运用的权力和责任,务求“定位”、“到位”、“不错位”、“不越位”;②确认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内部应有权力和责任,务求权责一致、人事相宜、防止政出多门、多头指挥③确认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其职位相称的权力、责任和能力,务求职位和权力、责任与能力相称;2、组织结构体系:指国家行政机关纵向和横向的组织构架体系,它是行政体制的物质载体;一般而言,组织结构体系也有三个构成要素:①确立一级国家行政体系内部横向部门构架;②确立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纵向层级构架;③确立国家行政机关系统纵向和横向的网络构架;3、运行体制:指行政权力在行政、组织结构体系中的运行方式,它是行政体制的活力体现;一般而言,运行体制的内容有如下7个方面:决策体制、执行体制、协调体制、监督体制、反馈体制、动力体制、制约体制;4、法规制度:指关于行政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体制的法律制度规范,它是行政体制的框定系统;二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1按国家结构的属性可把行政体制分为单一制国家行政体制和联邦制国家行政体制单一制国家,是由普通的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当今世界上大约有160多个国家实行单一制;联邦制国家,是由两个以上的成员国联合而成的统一国家,当今世界上仅有20多个国家实行联邦制;相同点:都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同点:单一制国家行政体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一部宪法,二联邦制国家行政体制中除了联邦制政府和联邦宪法之外还有联邦成员国的中央政府和宪法;2按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可把行政体制分为集权制行政体制和分权制行政体制; 集权制行政体制的优点:政令统一,总揽全局;层级节制,指挥灵便;容易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集权制行政体制的缺点:下级缺少权力和活力,容易忽视地方利益和压抑地方积极性;分权制行政体制的优点:分权治事,分级管理,分层负责;能够因地制宜的处理行政事务;容易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分权制行政体制的缺点: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3按照行政领导体制可把行政体制分为首长制行政体制和委员会行政体制;首长制行政体制: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行使并负责;委员会行政体制: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共同负责;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在行政首长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首长制行政体制的优点:决策迅速;责任明确;指挥有力;反应灵敏;效率较高; 首长制行政体制的缺点:首长一人执掌大权,容易独断专行和滥用权力;首长个人知识、智慧和才能有限,难免决策失误;首长个人的精力和体力有限,难以日理万机,可能导致严重结果;委员会制行政体制的优点:集思广益,有利于进行科学决策;分工合作,有利于减轻领导者的工作负担;互相监督,有利于防止权力专断;委员会制行政体制的缺点:权力不集中,难于提高决策的时效;责任不明确,容易产生争功推过和无人负责的现象;采用首长制行政体制和委员会制行政体制,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思考行政体制改革是“历久弥新”的过程,“历久”指从国家产生以来政府体制改革就存在;“弥新”指每次行政改革都有新的内容;一前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第一次,1954——1956 国务院机构由6个增加到81个;第二次,1959——1961 国务院机构由60个增加到79个,机关工作人员减少了1/3; 第三次,1968——1970 国务院机构由79个减少到33个,机关工作人员减少了2 /3;第四次,1982——1983 国务院结构由100个减少到61个,机关工作人员家少了万; 第五次,1987——1988,国务院常设机构由66个增加到86个,非常设机构由49个增加到85个,两类机构共171个;由此可见,我国行政改革没有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原因主要在于:①体质失误:对苏联模式的照搬照抄;②认识偏差:习惯于人多好办事;③心理误区: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因素;④制约失衡:关于机构设置、编制领导人说了算;二新一轮政府结构改革的思路、目标、特征、难点及对策1、前期改革的思路和绩效“1”指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一条要求,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指三项原则,即精简、统一、效能原则;“4”指解决四个问题,即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4”指实现四个法律化,即组织法律化、职能法律化、编织法律化、工作程序法律化;“1”指达到一个目标,即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绩效:到2002年6月,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由万减少到万个;2、后期行政机关改革的目标、特点、难点与对策1我国现行政府体制存在一些新的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组织结构及其权力、权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政府机关行使权力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具有普遍性;政府机关公务员依法行政、为民行政、高效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还不到位;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2002年十六大做出决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工作透明、简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目标;2后期行政机构改革较之前期政府机构改革及以前的政府机构改革所具有的特点:由“大政府”走向“小政府”;政府由“瘦身”走向“健美”;实行“行政三分制”;推进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政府规制改革;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理论研究难超前;思想认识难统一;专有权力难界定;人员分流难到位;职能关系难理顺;4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难的对策:A要重视理论研究,形成科学理论,以科学的知道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B要加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以使人们尽快走出认识误区; C要摒弃机构设置上的“蜂窝煤”理论和上下对口做法,实现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乡一策的改革方略;D要实行配套改革,追求改革的综合效益;E要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分流安置机关人员、如可采取退休、转、轮、派的分流方法; 5后期行政机构改革的切入点:建设服务型政府采用何种方略建设服务型政府:“一、二、三”;解决一个矛盾:公共需求的全面、快捷增长与公共产品攻击严重不足;搞好两个服务: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社会公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和谐优良的环境;树立三种理念:人民创造财富;非禁即可;依法行政;第四讲行政领导与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如何有效实施领导一、行政领导的一般理论一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行政领导:国家行政机关中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利,通过指挥、说明等途径,引导、影响下级和广大群众,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领导包含四个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组织目标、客观环境;二行政领导的主要特点一是等级性;二是事务性;三是执行性;四是政治性;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职责、素质、能力及影响力一行政领导者及其职位、职权和职责行政领导者:国家行政机关中享有一定的法定职权,率领和指挥下级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富有特定义务和责任的人;职位: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组织中的法定地位、工作岗位和行政职务;职权: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职能适应的行政能力;职责:占据一定行政职位的领导者所应承担的工作责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上述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可偏废;职位带来相应的职权和职责;二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字面上的“素”—元素、因素;字面上的“质”—性质、本质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领导者素质有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时代性;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的五个方面: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2、行政领导者的能力领导者能力:领导者胜任领导工作的才能或本领,是领导者的知识、经验、智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和管理职能相关的领域:调研、规划、决策、用人、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领导者能力的特点:层次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行政领导能力的新要求: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三、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四、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三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于权力,即领导者指挥下级的权和促使下级服从的力; 一类叫位置权力,另一类叫个人权力;权利的构成基础有五:第一,惩罚权—恐惧感;第二,奖赏权—欲望;第三,合法权—认同;第四,模范权—信任;第五,专长权—尊敬;前三种权力属于位置权力,后两种是个人权力;三、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含义及其优缺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国家机关的首长在所属行政相关机关处于核心地位,对本机关的工作依法行使最高领导权和最后决策权,并对其职权行使后果向国家权利机关负个人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优点:一、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减少推诿扯皮;二、命令统一,指挥有力,提高行政效率;缺点:一、行政首长独揽大权,容易形成个人专断;二、如果缺乏监督容易产生腐败;二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宪法规定和“负责”意蕴八二宪法框架下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负责”意义是:第一,行政首长对其行使的职权所引起的后果负政治责任;第二,行政首长对其行使行政职权所引起的后果负法律责任;三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有二:其一,行政首长权威不高与权力滥用的现象并存;其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制化程度较低;对策有四:第一,赋予行政首长一定的人事权,真正树立首长的权威;①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行政首长“人事变更建议权”;②改变地方政府“副职”的产生办法;第二,明确规定集体讨论重大问题的范围和程序,增强行政首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加强立法工作,提升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治化程度;①加紧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行政首长在本机关的核心地位;②全面清理和审查既有的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相关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和制度;③着手研究和制定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第四,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首长的监督效能;①实行严格的选任制②充分行使质询权③“硬化”罢免,辞职制度④强化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第五讲人事行政与我国公务员制度——政府如何开发人力资源一、人事行政的一般理论一什么是人事行政有代表的三种观点:事务说西蒙;制度说张润书;管理说夏书章张立荣教授认为,人事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为了履行其职能,通过一定的人事行政制度,对整个社会的人事事务进行规划、引导、规范和调控以及对政府机关所需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的活动——“活动”说;1、人事行政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非国家行政机关不能成为人事行政的主体;2、人事行政的内容: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一定的人事行政制度,对整个社会的人事事务进行规划、引导、规范和调控以及对政府机关所需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答:“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1、什么是公共管理?(P4)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

2、公共管理有哪几种研究途径?(P9)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 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异同?主要表现在(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方面的不同。

4、行政学者古德诺于1900年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P55、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P17——18 6.新公共管理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是什么?(1)企业管理技术的运用;(2)服务与顾客导向的强化;(3)公共行政体系内市场机制及竞争功能的引介。

共同特征则是引进公共管理的理念、技术及模型。

7.1900年,行政学者古德诺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之观点,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8、简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

P17 9.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10、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11、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之研究》,标志着行政学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2、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1、什么是公共管理者?(P32)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1章导论1.1 公共管理学概述1、公共管理的含义〔1〕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公共管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1993年,波齐曼《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论文集〔第一次全学会〕;1993年,凯特尔、米尔沃德《公共管理的现状》论文集〔第二次全学会〕;1990年,波齐曼、斯特拉斯曼《公共管理战略》〔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1.2 公共管理学到概念范畴1、基本范畴:公共public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public affairs, public goods , public services , public sector, public governance.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学派之争:第一,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第二,认为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范式;第三,认为公共管理在实践上就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公共行政改革。

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

本书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相同: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相异:设计——运作、政府行政机关——非政府公共组织、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手段、过程程序内部取向——结果外部取向。

〔4〕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而且是大于公共行政的学科概念。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相对于的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公共管理学 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  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背诵笔记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西方学者对公共管理的研究1.波兹曼“两种研究途径”:以研究理念和途径进行区分1)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公共管理是应该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的管理,甚至直接将公共管理界定为政策管理①强调公共组织的特点,认为公共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公共管理特指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而非一般的日常的行政事务管理②强调公共管理研究成果的政治取向③研究方法重视个案研究,以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注重推动高层公共管理者或官员与公共管理学者之间的对话沟通2)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公共管理是可以运用工商政策和企业战略的管理,公共管理的根本就是非政治化和企业化①不强调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②研究内容重视组织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强调组织设计、人事和预算等过程问题③研究方法重视量化分析2.罗森布鲁姆“三种研究途径”:研究功能的视角三种途径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基于效率的公共管理会忽略政治代表性和法律程序的价值1)管理途径把公共管理看作一种管理行为,与私营部门运作相似进一步分为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①传统管理途径:传统文官制度腐败低效的改革,追求效能、效率和经济最大化②新公共管理途径:非政治化、企业化更加注重顾客导向、提升服务机关竞争力、创造动态市场机制、借由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授权员工追求结果、分散决策权、简化预算流程、人事管理的分权化等2)政治途径把公共管理视作一种政治过程,推崇代表性、政治回应、责任的价值观,认为这些价值不仅是建立宪政的重要元素,也应贯穿政府各层面运作,例如政治多元、阳光法案、失察听证等措施;强调行政程序规范,以接受监督实现公众参与;一般以效率为代价3)法律途径将公共管理视为在特定情境中应用法律实施法律的活动,突出公共管理中主权、机构和规制的重要性,把它看成明显的法律事务;强调法治,强调正当法律程序、实质权利、公平等价值。

焦点在于个体权利的本质,不关注为保护权利所需的社会成本3.格恩的第三条道路认为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介于企业管理和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在“什么”和“为何”层面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在“如何”层面沿袭企业管理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运用于公共部门,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要,同时不否认公共部门的特性4.西方学者的一致定义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已进入“后官僚制”2)公共管理是跨学科的,因此公共管理在管理形式上应与其他一般组织相同,技术共通3)公共管理重视政府部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4)公共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公共利益什么是公共管理5.公共管理的定义我们从管理活动方面来定义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主体)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途径)为增进公共利益和社会协调发展(目的),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内容)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3篇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3篇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3篇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一、学习考察,耳濡耳染,感受深刻初到,我与共同参加学习的学友们即被这座“浪漫之都”的市容市貌所倾倒,绿树成荫的街道、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古色古香的楼台亭榭、花团簇拥的草地,正在蓬勃发展的萧山经济开发区¨¨这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有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气息,又有着秀丽如画和浓厚的人文底蕴的。

走进大学,扑面而来的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下子又感染了我们,有着“东方剑桥”美誉的大学,无处不体现着其“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我们安排了涵盖面宽、知识内容丰富、能开拓视野、拓展思维的课程,使我们学习的这段时间如沐知识的海洋。

学习期间,一方面对发达城市进行了考察,一方面聆听了知名教授们的授课,学习形式也是多样性的,有与开发区领导座谈,有与教授们进行研讨或提问,有亲身体验的拓展训练,有对旅游开发的切身体会。

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知识,全新的观念、精湛的学术、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深深吸引我们,考察期间,发达城区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走在前沿的旅游开发,和人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让我们倍感触动也激励和鼓舞着我们。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特点、经验及思路》¨¨等课程的学习。

对新农村建设的考察,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的考察及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考察后,我深切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五大时代特征”,即体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准,体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通过这期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使我在感性上有了新的认识,在理性上有了新的提高,启发很大,感触很深。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皮瑞和克莱姆的观点: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者政治家。

卡尔森和欧尔曼的观点: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科技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政,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结合。

他还说明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1它包括了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

2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

3对中层管理者的实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4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他们的差异5以像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的过程6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系奥托,海蒂和沙夫里茨的观点: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扩大领域的一部分,其可谓是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经由预算制度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方法和艺术。

波兹曼与是陶思曼的观点: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

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是在政治系统下,一旦政治权威进入管理戏局,管理的游戏规则就会改变。

本书之中对于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性质: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再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公负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笔记-张纲著

公共管理学笔记-张纲著

1.【识记】公共管理学的含义?答: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部门管理活动、尤其是政府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2.【领会】管理包括哪几个层面的含义?答:1管理思想2.管理活动3.管理理论4.管理科学3. 【识记】管理活动的定义是什么?答:管理活动是指立基于明确的权威和分工之上的组织管理活动.4.【应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组织管理活动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答:1.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典型特征是由泰勒提出来的,将管理活动界定为“确切的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

2.新的技术革命时期,当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则认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管理是以一种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当代管理时期,当代管理学大师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5. 【领会】组织中完整有效的管理活动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答:1.目标2.协调,(1)进行人与资源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运用。

(2)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最终将拥有不同目标和特质的个人的力量整合成组织的力量。

实现个人所无法达到的目标.3.有效性。

6. 【识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哪个时期最为丰富?主要的代表思想有哪些?答: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最为丰富,奠定了中国管理思想的基础。

2.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道家和法家。

7. 【识记】儒家管理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答:儒家的特点是关心人生、社会问题,在伦理道德方面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行政管理及人事管理思想.8. 【识记】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原则是无为。

9. 【识记】法家管理思想的特点是,以成文法或不成文法作为标准,以赏罚为手段进行管理,是法术,势的结合集中体现。

10.【领会】西方管理思想的源头在哪里,主要的管理思想有哪些?答:西方管理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

1.古希腊昌以商业活动为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以城邦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方式。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篇1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我刚刚阅读了《公共管理学》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中国的知名学者撰写,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简要概述和我的个人观点。

____概述____《公共管理学》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

作者从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学科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作者详细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基本实践,包括政策执行、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____个人观点____我认为,《公共管理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清晰地阐述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和前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但是,我也认为这本书的缺点在于它可能过于理论化,对于一些具体的实践问题没有给出足够详细的解释。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公共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政策执行、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

同时,我也对于公共管理的一些实践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如何在政策执行中保证公平公正、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等。

总的来说,《公共管理学》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对于想要了解公共管理学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但是,对于已经有一定公共管理知识基础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更深入地阅读才能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篇2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者和公共政策等问题的学科,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提高公共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在阅读《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之后,我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理论方面,该书对公共管理学的定义、特征、价值取向等进行了阐述。

公共管理者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人员。

该书认为,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不仅是管理者,还需要扮演协调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改革者等角色。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第一章:公共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旨在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实现社会目标。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管理的理论、方法、原则以及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管理,还包括民间组织和市场机制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理论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涵盖了管理学、行政学等方面。

其中,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公共管理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运用和效率,公共治理注重多元治理结构和民间参与,公共选择理论重在分析政府决策背后的理性选择。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实践及挑战公共管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如行政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领导与管理的结合、政府部门间的协作与竞争等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以及跨国组织的兴起也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模式和手段的改变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适应。

第四章: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公共管理将继续受到全球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同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入了解各种公共管理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不断创新和实践,为推动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不仅涵盖了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等方面,还关注了社会组织、市场机制等多种管理方式。

研究生成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只有不断学习、思考与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为构建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黎民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或公共法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不满(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一)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管理: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一、管理理论:(一)古典学派理论。

弗里德里克·泰勒为代表。

古典学派关注焦点是“效率”和“经济”。

管理主义对公共管理学重要启示是,管理作为一种纯手段性的活动具有共通性,它包含的一系列原则,可用于私营企业,也适用于公共部门。

(二)行为学派理论。

梅奥著名霍桑实验,证实人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生产效率取决于士气高低,用“社会人”概念取代“经济人”,将非正式组织概念引入管理学。

(三)决策学派理论。

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为开端。

西蒙指出,决策在行政中处于中心地位,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在管理的各个层面存在,但在领导高层尤为重要。

决策学派的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渐进决策理论。

(四)系统学派理论。

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

20世纪670年代,系统学派发展出两大理论,生态理论,权变理论,(五)新管理主义理论。

新管理主义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信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理论。

还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管理主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指为了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笔记(人大版)1公共管理的定义: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公共管理的性质: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为目标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3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区别:一公共管理学定义:是研究公共部门管理过程和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科学。

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和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二行政管理学定义:是研究政府组织及其对社会公共事物管理规律的科学。

第三部门在行政管理的视野之外,或仅作为政府管理的对象加以讨论。

三、两者的不同:1研究领域的区别:公共管理学不仅关注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机构的管理及其规律问题,而且关注第三部门的管理及其规律问题;公共行政学仅关注政府机构的管理及其规律问题2一般与特别的关系: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政府和第三部门管理的规律性问题;公共行政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特殊管理方式和规律.两者是一般与特别的关系3关注视角不同: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如何使公共部门和第三部门高效率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公共部门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而公共管理学仅把政府看作是管理的主体4公管兴起的时代背景: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巨大影响5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制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4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10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11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的革变管理12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6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魏姆斯利在黑堡宣言中,对公共管理者在民主不法治理中的角色的阐述,最具典论性。

公共管理者应扮演以下角色:1 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2 人民受托者的角色3 贤明少数的角色4 平衡轮的角色5 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7作为公共管理者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公共管理者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位、职权和职责,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1)职位。

职位是指公共管理者在公共组织关中所担任的行政职务和所具有的法定地位。

职位是公共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的基础。

职位具有合法性和非人格化的特点(2)职权。

职权是指行政领导在一定职位上所拥有的权力。

职权是由行政职位所赋予的,具有法律效力(3)职责。

职责是指行政领导担任某种职位,行使某种职权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职责既包括在工作上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也包括在法律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上述可以看出,公共管理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三者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构成了公共管理者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行政职位及由此产生的职权是必要前提,而职责则是本质和核心。

8公共管理者的个体素质结构:公共管理者个体素质,是指作为个体的公共管理者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履行领导职责时应具备的内在基质,是公共管理者在先天禀赋的生理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学习、实践所形成的品德、知识、能力、身心等各种条件和因素的综合体现。

根据目前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认为,各级公共管理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1政治素质:(1)正确的政治观点。

(2)高尚的道德品德。

(3)顽强的进取精神2知识素质:(1)通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2)博览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3)掌握管理科学知识(4)精通专门业务知识(5)懂得社会生活知识。

3能力素质:公共管理者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和领导能力两个方面。

现代公共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应包括以下方面:(1)驾驭全局的能力(2)多谋善断的能力(3)识才辩贤的能力(4)组织协调的能力(5)应变创新的能力(6)人际交往的能力。

4.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领导含义:狭义:领导就是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里的个人和集体,在特定的结构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广义:领导是为别人创造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10领导权力:1参考权(个人魅力性权力)2专家权3合法权4奖酬权5强制权11领导活动的特性:1综合性2超脱性与全局性3超前性与战略性4领导行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间接性12领导方式: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为标准1独裁式领导2 放任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以领导者的作风与态度为标准:1以人员为中新的领导 2 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13公共组织领导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一个合理化的领导者群体,应体现个体素质的余缺互补合理搭配整体优化。

具体应考虑以下方面:1政治结构要优良2知识结构要互补3专业结构要配套4智能结构要齐全5气质结构要兼容6年龄结构要合理。

14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15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1需要政府保证市场运行的条件2竞争无效时政府的干预3提供法律框架4解决市场失灵策5通过财政转移进行价值调节6制定公共政策16西方关于公共部门角色定位的理论:西方学者关于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论述大体可分为:一"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亚当·斯密)二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凯恩斯、美国罗斯福总统)三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的政府职能论(科斯的产权理论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17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由: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这就需要公共政策在这些予以引导,矫正和支持(马斯格雷夫),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由。

市场失灵的主要类型概括如下:1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的典型特征是"非排他性",即如果向一个人提供,则所有人皆可享用2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某一经济活动或某一项目所能产生的效益被与该项目无关的人所享有。

外部不经济:它是指一企业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企业并不承担外部成本的情况3 市场经济垄断:某些企业规模扩大之后,往往可以依靠规模扩大在生产,而在长期中降低已经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从而击垮本行业内其他企业,形成垄断。

垄断往往使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市场价格被操控4 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市场从来就有不稳定性,它的发展始终使以周期性的增长形式进行的,大的波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大危害,而社会又无法自动调节,而需要政府来发挥作用5 市场经济下收入不平等6 信息不对称18政府基本职能:1提供经济基础2 提供各种商品的服务3 协调于解决团体冲突4 维护竞争5 保护自然资源6 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7 保持经济稳定19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形,典型的类型及原因。

1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经常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存在着所有制残缺的现象2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因为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难以履行,而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经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3 政府由具体官员组成政府官员也是自然人,4政府于人民之间的法理或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不完整不对等,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容易部署。

5 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其微观经济运作如同私营企业一样也有复杂的产权关系和激励机制,所以政府与市场不能实现相互替代 6 垄断性是政府的不可克服的弱点,导致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寻短行为等7 "逃避错误",因政府行为无法直接比较,府效率无法直接评估而成为政府官员的普遍行为准则,导致程代政府行为的泛化。

20战略管理: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科学。

21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2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策略3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4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5是持续性与循环性6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逃脱自我中心,从他人或外在环境的观察总来看组织问题,而非从自己组织内部去诠释外在问题2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出现的。

兴起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一复杂的不确定环境的挑战(1)不确定性(2)相互关联性(3)限制性二政府改革的产物三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推动四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23环境分析: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两个方面,一般环境指社会的,一般的或宏观环境的力量。

具体环境指对公共组织的决策,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力量或因素,包括组织内部的环境。

24战略规划:1 展现愿景和确认、陈述任务2 确认重要的环境变化及趋势的议题3 决定机关要强调的主要价值4 选择重大的关切性议题领域5 设定基本的,明确的策略方向6 选择恰当的策略7 创设执行这些策略方向的行动议程25战略实施:1 明确实际目标与进展的指标2 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3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与战略相匹配4 建立和发展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5 促进变革,克服变革的阻力6 通过社会及政府营销,促进战略实施26战略评估:1检查战略基础,以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弱点等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何种变化,因何发生变化2 衡量战略绩效3 战略修正与调整27战略规划议题的基本属性:1稀少性:战略性决策一不寻常的,通常没有先例可循2重大性:往往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3指导性与长远性28战略规划过程:1 发展初步共识。

2 确认组织的法规及使命3 进行SWOT分析: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方法4确认组织说面临的战略议题。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及确认组织所面临的这些基本政策选择并以优先顺序予以排列29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改进途径:1 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了,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2 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发展一种全局观3在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的便利和机会4 重视更高层次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