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5.1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版【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优质教案
(1)一打铅笔有12支,m打铅笔有多少支?
(2)某班有a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本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人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归纳,补充,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方程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工具。
本课作业
1、必做题:阅读教科书上70页的《阅读与思考》;第73页习题2.1第1,5题。
2、选做题:根据下列条件,用式表示问题的结果: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介绍了方程的解法,帮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代数式、未知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

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练习和拓展题的PPT。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资料,便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例如,某商场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80元,求打几折?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通过PPT展示实例,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PPT上的拓展题。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节,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学生在小学认识方程和本册第3章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2.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课要贯彻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的实施.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学案【习得】建立方程数学模型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探究问题2:由上面得到的式子:40+5x=100; (1+147.30%)x=8930; 2[x+(2x-5=21; 2x-5=19.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知识整理】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种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3.体会学习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必要性,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移项法则,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注意移项要变号.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微课《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卡片《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2=8;(2)3x=2x+1.解:(1)利用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加上2得:x-2+2=8+2.即x=10.(2)利用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减去2x得:3x-2x=2x+1-2x.即x=10.2.比较原方程3x=2x+1与变形后的方程3x-2x=1,你又发现了什么?解:通过变形,可以简化方程,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设计意图:本节直接用复习上节所学重点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一是可以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情况,二是其中的等式基本性质1就是新课中移项法则的理论依据,有一举两得的功效.【新知讲解】合作交流,探求新知探究:移项的定义及法则活动1.阅读解方程的过程:解:(1)5x-2=8,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即5x=10,即x=2.(2)7x=6x-4,方程两边都减去6x,得7x-6x=6x-6x-4,即7x-6x=-4,即x=-4.活动2.观察归纳,解答问题问题(1):分别将变化前后的两组方程进行对比,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可以用下图进行演示)学生很容易找到:一是项的位置发生变化(从方程的一边移到了另一边);二是项的符号发生变化(移动前后符号相反).问题(2):归纳出规律,说出这个规律产生的依据和法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显示以下内容)移项定义:将方程中的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变形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法则:移项时必须要变号.注意: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从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探索练习——观察归纳”的逻辑顺序,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描述的过程,从而提升抽象问题的能力.活动三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书写解方程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而采用框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是为使解法中各步骤的先后顺序清晰,渗透算法程序的思想.教学中不要求学生也画框图.【典型例题】例1.解下列方程:(1)3x +3=2x +7;(2)2x +6=1.解:(1)移项,得3x -2x =7-3.合并同类项,得x =4.(2)移项,得2x =1-6.合并同类项,得2x =-5.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 =-52. 例2.判断下列移项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从135x -=-得到135x -=; ( ×) (2)从173132x x -+=--得到131732x x -=--. ( √ )例3.下列方程的变形是移项的是( D ).(A )由240x +=得24x = (B )由21x x =+得21x x =+(C )由21x =-得12x =- (D )由321x x -=+得231x x -=+ 本题可以采用学生口述,教师板演的方法,因为这是解方程一节安排的第一组例题,教学时必须强调解题的规范步骤和格式,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适时组织学生交流改错.例4.解方程:14x =-12x +3. 解:移项,得14x +12x =3. 合并同类项,得34x =3. 方程两边同除以34(或同乘以43),得x =4. 本题建议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解答,教学时不应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法,只要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随堂练习】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换2x -5=12移项2x =12+7x =-x +2移项7x + =24x =-x +10移项4x + =108x -5=3x +1移项8x + =1+-x +3=-9x +7移项-x + =7+2.解方程:(1)3x +5=4x +1;(2)9-3y =5y +5.解: (1)移项,得:3x -4x =1-5.合并同类项,得:-x =-4.系数化为1,得:x =4.(2)移项,得:-3y -5y =5-9.合并同类项,得:-8y =-4.系数化为1,得:y =12. (3)6745x x -=-移项,得6475x x -=-合并同类项,得:22x =系数化为1,得:x=1.(4)移项,得13624x y -= 合并同类项,得:164x -= 系数化为1,得:24x =-.3.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从3x +6=0得3x =6;(2)从2x =x -1得到2x -x =1;(3)从2+x -3=2x +1得到2-3-1=2x -x ;解:(1)不对,移项要变号;应该得:3x =-6;(2)不对,不移项的部分不用变号;应该得:2x -x =-1;(3)对.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某数:(1)某数的19等于32;(2)某数的2倍比某数的5倍小24.解:(1)设某数为x,则1329x .解得x=288.(2)设某数为x,则5x-2x=24.解得x=8.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加深对化归思想的理解.六、课堂小结1.谈谈你对解方程的认识.2.谈谈你本节课还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对列方程和解方程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板书设计。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 1、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会分析实际问题,找准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一.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知识点一:方程的概念:“2x-5=21”这个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像这样 叫做方程。

判断方程的条件:① ②练习:选一选: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1).-2+5=3 ( ) (2).3x-1=7 ( )(3). m=0 ( ) (4).x ﹥3 ( ) (5).x+y=8 ( ) (6). 2a +b ( ) (7). (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1、试一试:思考下列情境中的问题,列出方程。

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00厘米?如果设x 周后树苗升高到100厘米,那么可以得到程: 。

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 ,因此提前12mi 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 x km,可以得到方程: 。

3)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如果设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

01522=-+x x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m 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m ,那么长为(x+25)m 。

由此可得到方程:: 。

.二、探究归纳: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2)方程2x-5=21,40+15x=10,x+147.30%x=8930或x (1+147.30%)=8930有什么共同特点? 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 ②③3、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三、达标测试1、在下列方程中:①2χ=3; ②y 2-1=2y; ③2x+y=-3; ④6m-2=0; ⑤8x 2+5y=1;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

七年级数学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2.使学生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过程与方法1.经历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的模型,使学生形成利用方程观察、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以实际问题形成方程的模型、列方程.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展示,引入新课教师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你能分别列式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匀速运动时,时间=.根据问题的条件,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可以分别表示为 ,同学们将这种方法与算术方法相比较,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点?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方程的感受.教师引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二、例题讲解师: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几个例题.【例】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4x=24;(2)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已达到2450小时,那么在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 小时,列方程得1700+150x=2450;(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列方程得0.52x-(1-0.52)x=80.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师:上面各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怎样列出方程呢?请同学们总结出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合作)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师:当x=6时,4x的值为多少?生:24.师:也就是说,x=6是方程4x=24的解.教师总结: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巩固练习1.已知下列方程:(1)3x-2=6 (2)x-1= (3)+1.5x=8 (4)3x2-4x=10 (5)x=0 (6)5x-6y=8(7)=3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填序号).【答案】(1)(3)(5)2.下列数中,是方程5x-3=x+1的解的是( )A.-1B.0C.1D.2【答案】C四、提升练习1.在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8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4人,参加奥运会跳水的运动员有多少人?【答案】11人2.王玲今年12岁,她爸爸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再做讲解)【答案】12年五、课堂小结师:这一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课件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课件

说 教 材
1.2 预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探究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能力目标: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到列方程 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 的意义,体会模型思想。
情感目标:
(1)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2)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4.2 温故知新 扫清障碍
1.方程概念的复习教学 2.方程的解的教学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为本 节课后续环节的教学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说 教 学 程 序
4.3 创设情境 体验模型
内容:以“小颖的国庆节”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依次串 联出四个情境问题.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不久刚过完国庆节,让学生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贴近生活. (2)分别设置了行程、增长率、面积等不同类型的实际问 题,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体现了模型的多样性. (3)四个情境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对文字、图形(表)、 表格的阅读,初步感受模型思想.
说 教 法
2.2 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设进行如下操作:
(1)学生弄不清方程中是否含整式及未知数的次数等特 征,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学习方 式弄清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在问 题思考中分清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对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表格,图表等形式找出等 量关系,列出方程,突破难点。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仔细分析、大胆思维、 注意细节,力求规范。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拓展的内容。

3.的黑板:提前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等量关系,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案)
(4)符号的理解:在方程中,学生可能对正负符号的理解和应用感到困惑。
举例:解方程-2x + 5 = 3x - 1,需要理解负号在移项时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通过典型例题的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他们针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实践,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同时,我也在旁边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加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需要反复讲解,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时间分配可能需要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他们的成果。
举例:3x - 7 = 0,其中a=3,b=-7。
(2)方程的解:掌握方程解的含义,即能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举例:对于方程3x - 7 = 0,解x=7/3。
(3)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熟练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求解方法。
举例:解方程3x - 7 = 0,先将方程两边同时加7,得到3x = 7,然后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 = 7/3。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数学抽象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3.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4.通过列方程的过程,体会数学的方程模型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思考】小华和小彬在做游戏.提问:小华是怎么知道的呢?等量关系:小彬的年龄×2-5=21如果设小彬今年x岁.预设答案:x×2-5=21 → 2x-5=2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等量关系: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1m提示:1m=100cm预设答案: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列出方程:40+5x=100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列出方程: (1+147.30%) x =8930, 或8930x=1+147.30%.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 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预设答案: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 ,那么长为(x +25) m. 列出方程:x (x +25)=5850 小结:不同的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方程模型来表达:【议一议】从上面的这些问题中,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呢? 预设答案:2x -5=21,40+5x =100,22x -22x +1=15(1+147.30%) x =8930,x (x +25)=5850 追问1: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 预设答案:2x -5=21,40+5x =100, (1+147.30%) x =8930 追问2: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小组合作】1.这几个方程中,各含有几个未知数?2.每个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多少?3.等式的两边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答案:1.这几个方程中,各含有1个未知数;2.每个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2.把握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把握等式的差不多性质.【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和热爱学习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差不多性质.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利用等式及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130页最上方的彩图假如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确实是_________,因此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学生依照两人的对话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初步体会依照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二、摸索探究,猎取新知1.列方程问题1 (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假如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动身到乙地,每小时比原打算多行走1km,因此提早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打算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打算每小时行走xkm,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 _____.(3)依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假如设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 __________.(4)某长方形操场上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那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假如设那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为(x+25)m,由此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学生依照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建模思想.【归纳结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2.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问题2 (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2)方程2x-5=21,40+5x=100,x(1+147.30%)=8930有什么共同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看,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这些方程的共同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归纳结论】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差不多上1,如此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差不多性质问题3 还记得小华和小彬猜年龄的问题吗?你能帮小彬解开那个年龄谜吗?你能解方程5x=3x+4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看教材132页天平平稳图,感知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归纳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4 解下列方程:(1)x+2=5;(2)3=x-5;(3)-3x=15;n-2=10.(4)-3【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运算,把握运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明白得1.依照题意列出方程:(1)在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草纸书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其和7等于19.”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竞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2.x=2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x+(10-x)=20;(2)2x2+6=7x.3.解下列方程:(1)x-9=8;(2)5-y=-16;(3)3x+4=-13;(4)2/3x-1=5.4.小红编了一道题:我是4月出生的,我的年龄的2倍加上8,正好是我出生那一月的总天数.你猜我有几岁?请你求出小红的年龄.【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检测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求解的把握情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设“它”为x,则x+1/7x=19,x=133/8.(2)设甲队胜x场,则3x+(10-x)=22.x=6,10-6=42.(1)将x=2代入方程,左边=3×2+(10-2)=14≠右边,故x=2不是原方程的解.(2)将x=2代入方程,左边=2×22+6=14=右边,故x=2是原方程的解.3.(1)x=17(2)y=21(3)x=-17/3(4)x=94.设小红有x岁,则2x+8=30,解得x=11,故小红有11岁.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和等式的差不多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把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学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与运用.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了解一元一次的概念,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适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方程类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案例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为蓝本,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总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反思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3.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性质。
2.探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5.1 认识方程 (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1 认识方程 (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1认识方程1.理解并让学生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2.初步了解列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导入新课在班级秋游活动中,全体学生和老师共购买了45张门票,学生票每张10元,成人票每张15元,总票款为475元.你知道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购买学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别是多少?(1)这个问题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学生人数为x,那么总票款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教师:请同学们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老师作简单讲解.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上面等式中的x是未知数,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教师:比较这两种方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有什么优点?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方程的感受.二、探究新知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列方程课件出示问题: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m,长比宽多25 m.(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那么操场的面积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2.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达乙地.(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2)如果设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走x km,那么他比原计划提前的时间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在列方程时,一定要弄清方程两边的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等式10x +15(45-x )=475,x (x +25)=5850,22x -22x +1=1260 是用不同的代数式表示相等的量,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教师:上面各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如10x +15(45-x )=475,2x +3=7x +4都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怎样列出方程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2.方程的解你能求出满足方程10x +15(45-x )=475的未知数x 的值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当x =30是方程的解吗?x =40呢?x =50呢?教师:我们可以发现,当x =40时,方程两边等号成立.也就是说,x =40是方程解.引导学生得出: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37页“随堂练习”第1,2题.2.(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个月再使用150 h,经过几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人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答案】2.(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由题意列方程得4x=24.解得x=6,答:正方形的边长是6 cm(2)设经过x个月这个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由题意列方程为1700+150x=2450,解得x=5.答:经过5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设这个学校有x名学生,由题意列方程得52%x-(1-52%)x=80.解得x=2000,答:这个学校有2000名学生四、课堂小结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分别是什么?2.实际问题中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38页习题5.1第1,2,3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初步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并能从学习过的知识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结合生活实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5.1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顾逆运算法的数学根据,特殊法(尝试、检验)解方程的思想等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本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贯穿全章,对今后的影响很大,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得出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⒉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⒊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辨一辨]: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⑴m=0;⑵-2+5=3;⑶x>3;⑷x+y=8;⑸2a+b; (6) 2x2-4x+1=0判断方程的两个要素:①有未知数(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②是等式[练一练]: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程:(所有问题的背景已奥运会这个统一背景下设置问题)⑴奥运冠军朱启南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最后两枪的平均成绩为10.4环,其中第10枪(即最后一枪)的成绩为10.1环,问第9枪的成绩是多少环?设第9枪的成绩为x环,可列出方程。

⑵奥运会场旁边种了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40cm,假设以后平均每周升高5cm,大约几周后树高为1m?设x周后树高为1m,可列出方程。

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分赛场——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场,其足球场的周长为344米,长和宽之差为36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36)米,可列出方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1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2.提炼方法: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强化应用:强调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强调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对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0(a,b是常数且a≠0)。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方程进行求解。
3.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移项合并法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引入新课:顺势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形式和特点。
2.演示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如加减法、代入法等。
3.引导学生感悟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解方程的规律和方法。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5.1 认识方程 教案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5.1 认识方程 教案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1 认识方程1.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2.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到由算式到方程式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重点: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 方程的识别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有( )(1)2x -3=7;(2)8+5=13;(3)2m -3n =0;(4)2+5x ;(5)x +2>3.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1)2x -3=7,(3)2m -3n =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属于方程;(2)8+5=13中不含有未知数,不是方程;(4)2+5x 不是等式,不是方程;(5)x +2>3不是等式,不是方程.故选C .方法总结: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x +3y =5B .x 2-x +2=0C .3x -5=4x +1D .1x-x =1 解析:紧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A 中含有两个未知数;B 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D 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故选C .方法总结:识别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不能仅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去判断,必须先化简保证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类型二】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的值方程(m +1)x |m|+1=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A .m =±1B .m =1C .m =-1D .m ≠-1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指数为1,系数不等于0,所以⎩⎨⎧|m|=1,m +1≠0,解得m =1.故选B .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可求方程中字母的值.探究点二:检验方程的解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并写出检验过程.(1)x =2; (2)x =3.解析:将未知数的值代入,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即可判断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解:(1)将x =2代入方程,左边=8,右边=11,左边≠右边,故x =2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2)将x =3代入方程,左边=13,右边=13,左边=右边,故x =3是方程5x -2=7+2x 的解.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探究点三: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若设铅笔卖出x 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A .1.2×0.8x +2×0.9(60+x )=87B .1.2×0.8x +2×0.9(60-x )=87C .2×0.9x +1.2×0.8(60+x )=87D .2×0.9x +1.2×0.8(60-x )=87解析:设铅笔卖出x 支,根据“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得出等量关系:x 支铅笔的售价+(60-x )支圆珠笔的售价=87,据此列出方程为1.2×0.8x +2×0.9(60-x )=87.故选B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到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最后列方程.三、板书设计认识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叫作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阅人:)1一元一次方程( 5.1一、课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牢固地掌握最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2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法.0)≠ax=b(a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程.0)≠ax=b(a难点:正确地解方程四、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针对前二节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叫等式?等式应具备什么性质?(1) 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2)3等于9倍减去4某数的)投影(3)( 是不是该方程的解.x=3,x=2,列出方程,并检验)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本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请找出它们具有的特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2我们将具备上述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请学生回答: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时,教师还需指出:“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 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下列方程: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1的系数,将其系数化x,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2:利用等式性质分析解.最后还需检验所得的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略.(2)(3)(4)的解答过程板书.方程(1)让学生先回答本题,教师追问根据,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方程( ) 的解答过程请三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2)(3)(4) 的解是什么?根据是什么?0)≠ax=b(a最后,教师可追问学生,方程(三)、课堂练习(解下列方程:) 投影本题的作用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最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掌握,使之运用得灵活、自如.这样( ) 做也为后继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四)、师生共同小结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教师指出:.2据是等式性质.-x=1=x=1.不要把两个方程用等号连接起来.如2.问题:若3) 思考(的解又是什么呢?ax=b,则方程a=0 用心爱心专心七、练习设计解下列方程,并检验:思考题的方程:x解关于的取值b,a以外的字母看成已知数,解此类问题要注意已知数x的方程,就是把方程中除x关于( ) 范围八、板书设计)1一元一次方程(5.1§ (五)课堂小结(三)例题解析(一)知识回顾2 、例1例(二)观察发现练习设计(四)课堂练习九、教学后记一、课题)2一元一次方程(5.1§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并能利用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2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移项的概念四、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等式的性质是什么?1 的解是什么?0)≠ax=b(a.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方程2.3 解方程:)投影( ) 让学生口答本题,发动其余学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做到一题多用(今天学习把某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最,0)≠ax=b(a我们已经学习了解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师板书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简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得其解.(二)、师生共同研究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例.3x-5=4解方程 1 在分析本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的形式?ax=b.怎样才能将此方程化为1 .上述变形的根据是什么?2 ) 以上过程,如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应作适当引导(3x-5=4:解,,得5方程两边都加上,4+5=3x-5+5 用心爱心专心,3x=4+5 即,3x=9 .x=3 ) 本题的解答过程应找多名学生分别口述,教师严格、规范板书,并请学生口算检验( .7x=5x-4解方程2例此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的教学设计可仿照例( )重复进行1 的分析与解答,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2,例1针对例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3x=4+5,变形为3x-5=4.将方程3 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7x-5x=-4,变形为7x=5x-4.将方程4变为(-5) ,并由方程的右边移到方程的左边-5x变为5x,并由方程的左边移到方程的右边;+5我们将方程中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利用移项,我们按以下步骤来书写.2可以将例,7x=5x-4:解,7x-5x=-4移项,得,2x=-4合并同类项,得未知数.x=-2,得1的系数化x 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调移项要变号.2、例1至此,应让学生总结出解诸如例 ) 用投影给出((三)、课堂练习这个练习,应找部分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自行完成,其间,教师要巡视,发现问(解方程:的解题格式完成这个练习,2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严格参照例同时,并鼓励同学间互相讲评,题及时纠正,) 并要求口算检根(四)、师生共同小结首先,采取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然后,教师需指出,采用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后继课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再次强调移项要变号.为下节(最后,教师可引申,若所给方程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有括号,我们应如何求出方程的解?) 课埋下伏笔,引出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练习设计解下列方程:思考题的方程:x解关于22(1)ax=bx .-1)x+1)x=(a (2)(a ;八、板书设计)2一元一次方程(5.1§ (五)课堂小结(三)例题解析(一)知识回顾 2 、例1例练习设计(四)课堂练习(二)观察发现九、教学后记一、课题)3一元一次方程(5.1§ 用心爱心专心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并且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2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四、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并指出解法根据.0)≠ax=b(a.解方程1 .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根据是什么?移项时应当注意什么?2投影(.3 解下列方程:)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移项应注意的问题和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5x+2=7x-8解方程 1例在分析本题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ax=b.利用什么方法可将所给方程化为1 的形式?.怎样移项呢?2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得到的下面两种解法.,5x+2=7x-8 1 解法,5x-7x=-8-2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 -2x=-10 ,得1系数化.x=5 移项,得 2解法,2+8=7x-5x 合并同类项,得,10=2x ,得1系数化.x=5 最后,请学生口算验根.,启发学生总结出求解像上述例题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它的移项2和解法1结合本例题的解法) 一般地,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边(规律是什么.() 若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应做适当引导然后,教师应指出,习惯上多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有时为了简单也可以移到左边.(三)、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x-2)-3(4x-1)=9(1-x)解方程 2例所示方程的形式呢?请学生回答1怎样才能将所给方程转化为例(:解) ,2x-4-12x+3=9-9x去括号,得,2x-12x+9x=9+4-3移项,得用心爱心专心,-x=10合并同类项,得.x=-10,得1系数化 ) 是否为原方程的根-10本题解答过程应首先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然后,请学生检验(方程里含有括号时,移项前,要先去括(此时,启发学生总结遇有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号(四)、课堂练习) 投影( .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怎样改正?1 2(x+3)-5(1-x)=3(x-1) 解方程,2x+3-5-5x=3x-1解:,3+5-3=2x-5x-3x ,-6x=-12 .解方程:; (2)8x-2=7x-2 ;(1)2x+5=25-8x ;(3)2x+3=11-6x (6)2.4x-9.8=1.4x-9 ;(5)10y+7=12-5-3y ;(4)3x-4+2x=4x-3 ..解方程:3 ;(1)3(y+4)12 ; (2)2-(1-z)=-2 ;(3)2(3y-4)+7(4-y)=4y ;(4)4x-3(20-x)=6x-7(9-x) .(5)3(2y+1)=2(1+y)+3(y+3) (五)、师生共同小结师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一起总结本节课都学习哪些内容?哪些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着重指出①在运用移项规律解题时,一般情况下,应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但有时依具体情况,也可灵活处理;②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本节课的例题、练习题的解答就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七、练习设计解下列方程:;8x-4=6x-20x-6+3.13x-26+6x-. 2 9=12x+50-7x-5 ;;4(2y+3)=8(1-y)-5(y-2).3 ;15-(7-5x)=2x+(5-3x). 4 =12-3(9-y).5 ;5(y-4)-7(7-y) ;16(1-2x)-4(11-2x)=7(2-6x). 6 ;3x-4(2x+5)=7(x-5)+4(2x+1).7 .2(7y-2)+10y=5(4y+3)+3y. 8 思考题解下列方程:;2|x|-1=3-|x|.1 .2|x+1|=|x+1|.2八、板书设计)3一元一次方程(5.1§ (五)课堂小结(三)例题解析(一)知识回顾 2 、例1例(四)课堂练习(二)观察发现练习设计九、教学后记用心爱心专心一、课题)4一元一次方程(5.1§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2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正确地去分母.四、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什么叫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是什么?1 ) 请学生口答(解下列方程:)投影(.2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什么?3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师生共同研究解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分析本题的解法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 去分母(怎样才能将它化成上节课中所学的方程的类型?(1) ) 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何去分母?(2) , 5y-1=14 去分母,得,5y=15移项,得.y=3,得1系数化 ) 本题应如何去分母?学生答(:解去分母,得,4(2x-1)-(10x+1)=3(2x+1)-12 去括号,得8x-4-10x-1 ,6x+3-12=移项,得,3-12+4+1=8x-10x-6x 合并同类项,得,-8x=-4,得1系数化针对本题的解答过程,应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为了去分母,方程两边应乘以什么数?(3) 去分母应注意什么?(4) ) 以上问题,若学生回答有困难,或不完整,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补充( ) 本题的解答过程,应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来完成(利用去分母的方法,将它(教师启发学生总结解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转化为上一节所学的方程的形式) (三)、课堂练习解下列方程:用心爱心专心(四)、师生共同小结首先,应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1 .用什么样的方法将本节所学的新的类型方程转化为上节课我们熟悉类型的方程?2 .为了去分母,方程两边应乘以什么数?这个数是如何选取的?3 .去分母时应注意什么?4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补充.②用这个最小公倍数去乘方程两边时,①所选的乘数是所有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需注意:不要漏掉等号两边不含字母的“项”;③去掉分母时,分数线也同时去掉,分子上的多项式要用括号括起来.七、练习设计解下列方程:思考题的方程:x解关于22.-1)x+1)x=(a (2)(a ;(1)ax=bx八、板书设计)4一元一次方程(5.1§ (五)课堂小结(三)例题解析(一)知识回顾2 、例1例(二)观察发现练习设计(四)课堂练习九、教学后记一、课题)5一元一次方程(5.1§ 二、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2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四、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其最简形式是什么?1 .什么叫移项?移项时需注意什么?2(.3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投影.2x+1=4x+1解方程(1) ,2x+4x=0:解,6x=0 所以. x=0 用心爱心专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