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测验卷
知识点测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知识点测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单选题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1~2题。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1.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读下图,完成下题。
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收缩城市”指是城市人口流失,城市发展失去活力的现象。
国家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读我国“收缩城市”分布图。
完成4~5题。
4.关于我国各地区收缩型城市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人口增长放缓B.长三角地区:水资源枯竭C.珠三角地区:大城市的吸引D.中部地区:高速城镇化5.为应对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适宜的是A.改造闲置废弃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B.建立卫星城,分散中小城市职能C.增加税收,压缩基础设施建设D.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增加就业机会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A.A B.B C.C D.D8.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A.侨乡B.政策C.交通D.劳动力2016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7 Word版含答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习题一、单选题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完成4-5题。
4.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5.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据此完成6-7题。
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料导向型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①城镇数量有一定增加,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共有的发展条件是()A.廉价劳动力B.优惠政策C.侨乡D.毗邻港澳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区位条件的是()A.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图例二表示的产业部门是()A.轻纺工业B.高新技术产业C.玩具加工业D.汽车制造业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表”,完成11-13题。
高中地理 专题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州地区为例(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州地区为例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 1.A 2.D 3.A下图是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结构相符的是( )A.内蒙古乳制品业B.北京汽车制造业C.杭州毛纺织工业D.珠江三角洲核工业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投入结构转变的进程是( )A.甲—乙B.乙—丙C.甲—丙D.甲—乙—丙【解析】第4题,乙类工业原料投入最多,符合内蒙古乳制品业的区位要求。
第5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重较大,其投入结构与甲相似,未来产业结构应转变为以科技投入为主,即丙。
【答案】4.A 5.C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据此回答6-7题。
6.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7.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水循环受到影响C.空间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答案】6.A 7.B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中地理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产业基础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C.著名的侨乡D.腹地范围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的优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所不具有的。
答案:C下图为“1980~200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2~4题。
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①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③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④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 )①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力相对不足③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4.深圳从1980年的3万多人口,到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 000万,有关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由于该市工业快速发展②反映该市的出生率持续升高③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单一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2题,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故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
成立特区之前,深圳的工业总产值很低,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非常薄弱。
第3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处于第一阶段,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附加值较低,工业产值增长缓慢。
第4题,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多样化。
答案:2.D 3.B 4.A5.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练习2人教版必修3
对外贸易总额 (亿美元)
2005 年
2001 年 2005 年
外商直接投资 占全国比重
第一、二、三 产业比例
人均 GDP (元)
长三角 1381
5024
41.3%
4∶ 55∶ 41
40612
珠三角 1684
4107
17.9%
3∶ 51∶ 46
41990
14. 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16 题, B 项属于珠三角
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方向; C 项中资源优势不明显; D 项发展农业与我国的工业基地建设相
矛盾。
【答案】 14.B 15.C 16.A
17.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A.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资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可迎刃而解。第( 3)题,有春旱和伏旱现象的分别是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第(
4)
题,根据图示信息知, B— D 工业地带是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以
下几个角度分析:①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②自然因素:原料、动力(燃料)、
土地、水源等;③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政策等。
简述 B 地旱情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材料二中 B— D 工业地带是我国著名的 __________ 工业地带;简述 B— D 工业地带发展
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 第( 1)题读图即可作答。第( 2)题,可判断甲、乙、丙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 乙比丙的纬度高,其他问题便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届高考地理第一轮限时规范复习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 2.D 3.A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福建省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4~5题。
4.图中表示中国福建省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5.下列关于福建省和日本两地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福建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福建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福建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答案 4.B 5.C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图中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2010·商丘模拟)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3.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源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第三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0·黑龙江学业水平)分析下表,回答4、5题。
地区城市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地区人口总数(万人)田 35 65 100乙 65 35 100丙 80 20 100丁 90 10 1004.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5.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2010·天水高二检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工业类型中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②市场指向型工业③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⑤技术指向型工业A.①⑤B.②③C.②④D.④⑤7.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A.技术优势 B.资本优势 C.市场优势 D.人才优势(2010·聊城高二检测)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区域经济发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珠三角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能源生产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处于劣势的是() 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B.对外开放政策C.工资水平D.区位条件答案:1.D 2.C 3.A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本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A.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B.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C.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D.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5.下列不属于广州建设造船基地的区位优势的是()A.优惠的政策B.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C.广阔的市场D.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4~5.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限制性因素。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利用当地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面向广阔的市场,借助优惠的政策,发展船舶制造业,其积极意义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本区的能源短缺。
答案:4.B 5.D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读图完成第6题。
6.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解析:1990年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三产业;1990年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保持稳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 1 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答案 B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答案 C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便于吸引港澳投资,故C项正确。
3.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答案 A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内背景)、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选项中只有A项所述是外部条件。
考点 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题。
1.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增长缓慢。
主要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是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2.据图可知,图示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D.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故A项错误;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故B项正确;第三产业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工业发展迅速,但图中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信息,排除D项。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其次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教材第72页活动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月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进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对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进开放放型经济供应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情愿与外界沟通互通有无。
(2)从经济进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简洁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进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集中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进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进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制造巨大的进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进展具有辐射、集中、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四周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进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进展中消灭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舞中小企业的进展,乐观带动郊区县的进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乐观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课时作业30: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8年10月22日,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在深圳举行,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展开探讨。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优势互补,下列不属于香港优势条件的是( )A.发达的现代服务业B.发达的现代制造业C.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D.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管理经验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A.促进港珠澳三地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受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工程量大,成本高C.中段改为海底隧道是为缩短通行距离,节约时间D.加速大湾区的区域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7年3月28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全国二十多家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河北沧州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参观并调研了这座北京现代最先进、最绿色的工厂。
读图,回答3~4题。
3.与北京相比,沧州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是( )A.邻近大中城市,市场需求量大B.拥有货运港口,利于对外贸易C.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D.钢铁产量较大,科技水平先进4.为了防止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沧州应( )A.加快物流速度,增大环境承载力B.促进人口迁移,实施生态移民C.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城市等级D.推进产业升级,采用清洁生产读2011~201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与增长率变化图,完成5~7题。
5.2011~2015年,我国( )A.工业化水平一直非常高B.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C.工业比重不断上升D.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6.现阶段,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可行措施是( )A.加快矿产开发,提高钢铁产能B.扩大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C.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D.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7.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可以( )A.推动城市化进程B.降低消费水平C.消除城乡差距D.减少地域联系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8~9题。
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word版含解析
课下限时集训(四十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表中I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U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I/U的比值越靠近0.5,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越协调。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1~2题。
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C.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D.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A.加大了城市建设步伐B.促进了新农村建设C.加快了第一产业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2016·烟台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3~4题。
3.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4.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2016·唐山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
读表回答5~6题。
5.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沿海沿边的区域条件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外企的迅速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分布曲线。
读图完成7~8题。
7.与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关系最小的因素是()A.环境B.地租C.交通D.技术8.该特大城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②整治城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③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④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9.(2016·德州模拟)下表是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比重构成表。
高中地理 专题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州地区为例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D 2.B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3~4题。
3.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4.“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答案】3.D 4.B新浪网2012年8月28日电:2011年,广东省经认定的326个省级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24.9%提升至2011年的31.1%。
形成了虎门服装、南庄陶瓷、小榄五金等享誉国内外的区域品牌。
回答5~7题。
5.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区位优势的是( )A.平坦的地势B.丰富的矿产资源C.优越的地理位置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6.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 )A.转移B.升级C.专业化D.规模化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答案】 5.B 6.C 7.B下图表示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巴西、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九国从1973年至1986年以及1987年至2000年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增长速度。
地理题库: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
据此完成1~2题。
1.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②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第1题,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第2题,广佛同城化会促使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答案 1.D 2。
A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4.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5.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测验卷(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图中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2010·商丘模拟)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3.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源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第三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0·黑龙江学业水平)分析下表,回答4、5题。
4.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5.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2010·天水高二检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工业类型中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②市场指向型工业③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⑤技术指向型工业A.①⑤B.②③C.②④D.④⑤7.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A.技术优势 B.资本优势 C.市场优势 D.人才优势(2010·聊城高二检测)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据此回答8、9题。
8.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南乡村城市化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大量迁移到苏南地区B. 苏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数量大C. 京杭运河在苏南地区有很高的航运价值D. 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9.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 )①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②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③乡镇工业发展分散产生服务设施效益差,基础设施成本高④城市规模相对缩小⑤城市优势显著,城乡差别扩大⑥特大城市增多,城市经济畸形发展A. ①②⑤⑥B. ③④⑤⑥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⑥(2010·佛山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
读图回答10~12题。
10.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A.模式1B.模式2C.模式3D.模式41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12.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13.(201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2010·南京高二检测)下图为“北京市主要工业区布局示意图”,图中数字分别表示城区和四个主要工业区,据此回答14、15题。
14.④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影响其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能源产地C.接近消费市场D.接近高科技人才集中区15.为保护和改善首都的城市环境,当前在城市布局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城区范围 B.所有工业迁出市区C.在远郊区发展卫星城D.缩小城区绿地改建住宅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10·黑龙江学业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读“珠江三角洲范围示意图”,回答问题。
(14分)(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2)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 )(2分)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 D.文化因素(3)(任选其一回答)(4分)a.如果你的家在城市,说出一条城市化问题,并提出一条解决该问题的对策;b.如果你的家在农村,说出两条城市化进程对你家乡的有利影响。
17.(2010·济宁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分)(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分)(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5分)18.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5分)(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分)(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5分)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6分)(4)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 )(2分)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B.苏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区域开发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解析及答案1.【解析】选C。
图中所示区域为鲁尔区,与长三角共同优势条件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二者水力资源都不丰富;鱼米之乡是长江三角洲,鲁尔区农业不发达;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煤炭资源需调入。
2、3【解析】2选D,3选C。
第3题,由图可知,在第Ⅰ、Ⅱ阶段,该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增长的,第Ⅲ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工业化水平在下降,这最有可能是因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
第4题,该国经济、技术条件优越,劳动力主要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4.D5.A6.C7.C8.D 9.C10~12.【解析】10选B,11选D,12选A。
第10题,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是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廉价劳动力,承接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图中模式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重为50%,属于劳动密集型。
第11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成本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第12题,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应当一方面将失去成本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13.A 14.D 15.C16. 答案:(1)改革开放的政策;地理区位优越(或地理位置优越、或地处沿海、或交通便利、或邻近港澳);国际产业转移;科技发达(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8分)(2)B(2分)(3)(任选其一作答)a城市:环境污染;制定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物排放或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立体交通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4分)b乡村:进城打工;增加农产品销售量;改变生活方式;更新观念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1)、(2)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
第(4)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方面来考虑。
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分)(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2分)(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任答两项可得满分,共2分)(4)有利。
(1分)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
(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
)(合理即可,共4分)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因而会导致能源的短缺、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减少等问题,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三废”的大量产生。
第(4)题,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应承接上海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苏中借助淮河加强区域开发。
而苏北地区应加大工业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1996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2分)(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2分)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3分)(3)①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4)ACD(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