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诗
井冈山学习有感(古诗词)15则
井冈山学习有感(古诗词)15则(篇一)七律·井冈山罗霄横亘湘赣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苍松翠柏忠魂舞,银杉金鹃望江天。
碑林座座热血铸,伟业汹汹有经年。
代有中华英才出,红星照耀永向前。
(篇二)《西江月.上井冈山》梦里百转千回,今日亲上井冈。
山高路险何所惧?我自神采飞扬。
青山绿水不改,井冈精神源长。
雄关漫道从头越,男儿志在四方。
(篇三)听杨耀讲红色故事会有感(杨子达烈士)魏巍井冈卷巨澜,战死将军马革还。
一门忠勇家国事,三代担当是典范。
(篇四)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红色井冈九十年,扁担悠悠如梦牵。
左挑民族解放愿,右负烽火和硝烟。
羊肠小道万般险,景逢绝妙不留连。
一带一路责任大,我辈重担更无前。
(篇五)黄洋界黄洋界上影崇巅,浪下三吴起白烟。
秋收暴动风雷激,遍地英魂是杜鹃。
(篇六)七律井冈山黄洋界上起烽烟,角鼓声声震宇寰。
铁马秋风桐木岭,金戈夜月大龙潭。
茨坪镇里分田地,五井村中送子欢。
今看英豪血浴处,杜鹃娇艳满关山。
注:黄洋界、桐木岭、龙潭、茨坪、五井皆是井冈山上的地名。
五井村中送子欢是指井冈山地区的老百姓踊跃送儿子参加红军的情景。
(篇七)山巅遥想旧时光,云雾翻腾满井冈。
白匪来袭无数次,红军征战万千场。
赤旗鞭爆蒙敌寇,土炮砂枪灭虎狼。
号角声声敌溃散,燎原之火遍八方。
(篇八)七绝大井读书石征尘未洗下雕鞍,万里风云淡淡烟。
石上羽檄凝士气,运筹帷幄凯歌还。
注:在大井村毛主席故居院里树下有一石,毛主席戎马之余在此石上读书或批阅文。
(篇九)采桑子·瑞金千年古樟风云百代身难老,岁月苍苍。
岁月茫茫,但见绵江流大荒。
长空霹雳开新宇,赤日彰彰。
赤日煌煌,喜看红旗天下扬。
注:瑞金,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中央政权。
在瑞金叶坪毛主席故居旁有一株千年古樟,干若虬龙,历经岁月沧桑仍枝繁叶茂。
绵江,瑞金境内一条江水。
(篇十)五律游吉安白鹭洲书院白鹭洲头客,从容信步游。
近赏文墨韵,远望大江流。
崇儒明理义,怀国壮志酬。
庐陵千古事,风雨著春秋。
井冈山的诗句
井冈山的诗句井冈山的诗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青岛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
1、昔在井冈,漫步穹苍。
千峰相连,龙蛇奔放。
翠竹松杉,烟霞恍漾。
五井茅坪,稻菽争长。
龙潭【唐】应物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含龙的诗句2、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卷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3、五指擎天秀井冈,险峰无限过黄洋。
三湾改写新军制,一法分完旧地疆。
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
如今山上风光好,绿岭青山遍地香。
——《井冈山》4、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5、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6、料峭春寒溶,强敌跟踪,夜行山谷月朦胧。
林密坑深惊敌胆,莫辨西东。
7、离队数年不自知,今来小驻在志司。
欣看装齐军容盛,忆我曾长梭镖师。
8、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9、井冈学习已五天,今日离开真留恋。
一人一事情切切,一草一木意绵绵。
握着井冈人的手,由衷敬慕泪湿面。
红色精神再弘扬,让人怀念到永远。
学习井冈山精神感怀诗歌10首
龙江书院
红军的第一所学校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使这里成了革命军队和共和国的摇篮
小井红军医院,救死扶伤的地方
却无奈屠刀的凶残
一百多个伤残的生命无视威逼利诱
为了信仰魂归蓝天
俱往矣
这一幕幕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九十一年,沧海变感怀诗歌10首
篇一
烽火滚滚望古津,青山秀水侧耳听。
黄羊硝烟随云驻,罗霄巍峨鼓角闻。
旌旗猎猎御西风,前仆后继泣鬼神。
更喜赣山今胜昔,追思仍需后来人。
篇二
青山绿水,依轩处,风悲雨泣。抬泪眼,罗霄巍峨,鼓角相催。九十多年尘与土,四万烈士血与肉。凭人问,捐躯换正义,为了谁?
黄洋界,炮声隆。强国梦,尤未驰。乘东风,继承先贤遗志,初心不忘前行去,牢记使命谱新篇。再从头,聚力民族梦,复兴飞!
参天古木竹为枪,铜墙铁壁入阵骇。
漫天旌旗遍作野,万马奔腾从天来。
为有人民多牺牲,幸福还需凭壮怀。
篇六
红装卸下着军装,
千里寻志奔井冈。
先烈沙场点兵壮,
后辈革命何须枪。
但将精髓学回去,
各自岗位显真章。
篇七
连嶂染青葱,长天一目空。
深山遗旧迹,壮史载丰功。
歇雨寒烟散,经春积雪融。
诸峰凭俊拔,更爱主根红。
篇八
旌旗蔽空扬风中,
胜利会师龙江边,
八角楼上迎光明,
革命路上著新篇,
星星之火可燎原,
红光映亮万重天。
篇十
烽烟远去
只有英气不散
血沃的土地
更适合生长挺拔的松杉
黄洋界上
过去的壕堑依稀可辨
曾经威震敌胆的炮声
还在耳边回旋
八角楼上
陈列着过去的灯盏
那闪烁的油灯
久有凌云志的诗词
久有凌云志的诗词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诗词如下:
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小松》。
2,少年自负凌云笔。
宋·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5,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唐·崔珏《哭李商隐》。
6,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唐·白居易《栽松二首》。
7,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一》。
8,宝林岩畔凌云。
宋·程垓《青玉案·用贺方回韵》。
9,不尽长江来画玉,半空飞阁对凌云。
宋·陆游《雨中至西林寺》。
10,归来犹记,东坡诗语,但草凌云赋。
宋·廖行之《青玉案·书七里桥店》。
11,明月湖光远,凌云气象幽。
宋·陈天麟《送太守李公》。
12,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
唐·岑参《楚夕旅泊古兴》。
13,丹崖不见凌云凤,翠峡惊看跃雪龙。
宋·胡榘《游洞霄宫》。
14,少年豪纵志凌云,著论将期拟过秦。
宋·张嵲《遣兴二首其一》。
15,不然浩荡凌云句,岂是枯肠泥睟粥。
明·王弼《次栗夫韵答一夔招饮》。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的意思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的意思“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念奴娇·井冈山》,其古诗全文如下: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释】参天:高接云天。
奇岳:雄奇的大山。
五井碑: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总称五井。
明清以来立有五井碑,现已毁。
天渊翻覆:天和深潭反过来。
极言变化之大。
【翻译】万木直入青云,延绵千百里,雄奇的大山飞上南天。
我旧地重游见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楼台亭阁。
在五井碑前,在黄洋界上,汽车飞驰盘旋。
江山如画,但古时这里曾是沧海。
三十八年恰似一瞬间,人间变了,如天翻地覆。
犹记得当时战火纷飞,九死一生如同昨天。
独有一腔豪情,天边一轮明月,气势如风雷磅礴。
雄鸡一声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烟消云落。
【赏析】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主席在巡视大江南北时重上了井冈山。
他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了两首以“井冈山”为题的诗,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另一首就是《念奴娇·井冈山》。
此诗上阕前三句,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井冈山壮丽的总体风景画图。
春末初夏的井冈山,万千林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派青翠翻卷延绵千百里直入云端。
而井冈山这一雄奇的大山又一次唤醒诗人一贯的壮志与襟抱,诗人不觉吟道:“飞上南天奇岳”,这个“飞上”不仅给读者有山势险奇之感,而且也让读者领略了诗人英俊的风采。
而以“奇岳”二字代指井冈山,也表明诗人对井冈山深怀的情感,祖国河山中有闻名的“三山五岳”,而唯有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诗人对此理所当然会情有独钟。
旧地重游,诗人又见到了什么别的呢?除风景依旧在之外,还“多了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面或在黄洋界上,汽车往来疾驰如飞。
七绝十三首 井冈山组诗
七绝十三首井冈山组诗以下是符合您要求的“七绝十三首井冈山组诗”:1. 五绝·与井冈山玩开炮游戏井冈山黄洋界处,有几架丈余长铸炮。
花10元可打三炮,游人纷纷开炮!2. 五律·游井冈山高旷应无极,频窥咫尺天。
3. 七绝·红军少医缺盐新(韵)参观井冈山红军医院,治伤用盐水消炎。
由于敌人封锁,食盐奇缺,一位师长因省几克盐送给战士用而牺牲。
一杯海水黄金贵,舍命赢来几克盐。
4. 七绝·夜观红军哨所斜谷云深起雾烟,险关月满哨营悬。
藏兵竹木刀枪举,跃马群峦疾甩鞭。
单肩挑世界,双足顶横梁。
九霄逼近尘难到,上界依稀路欲通。
5. 七绝·咏井冈山毛泽东观书石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前,有一椅形巨石。
当年毛主席,在此读书,批阅文件,运筹帷幄指挥反围剿。
6. 七绝·漂流井冈山原始森林人工湖小舰艇载八人在湖上漂流,忽然飞驰,船半斜旋转。
惊险刺激,不少游客被吓坏了!一垻拦溪高万丈,水盈壑谷雾茫茫。
天河泛舸漂流险,疾舰斜飞吓断肠。
7. 七绝·井冈山美食米饭桃红绿菜汤,南瓜薯枣诱人尝。
银菇嫩笋和根煮,老酒开罎漫岭香。
8. 七绝·观井冈山碑林井冈碑刻立三千,神笔描龙壁上悬。
9. 七绝·瞻仰井冈山烈士塔雕井冈山最高处有烈士塔雕,其整体成“山”形,又似火炬。
由刀枪红旗组成,远看似一座金色大厦,其艺术价值政治价值高。
10. 七绝·瞻仰井冈山红军烈士塔烈士碑前翠柏葱,旌旗冢土伴花丛。
11. 七绝·贺子珍天仙尚武玉娇娘,伴驾骄龙战井冈。
12. 七绝·观井冈山大井百万峰峦聚倚肩,肩围五百井中天。
13. 七绝·咏井冈奇竹井冈一隅,一片竹林,形体成正方形。
少年抱竹思人,泪洒斑竹,竹神感之。
越年尽生方竹,姻缘定。
故这一隅尽生方竹。
翠竹身园是正常,井冈异笋体成方。
根坚尚有柔情意,凑合姻缘变伴娘。
伴娘:指红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诗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衍生注释:- “西江月”:是词牌名。
-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代红军的军旗。
- “鼓角”:战鼓和号角,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这里指红军的战鼓号角声。
- “岿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表明红军意志坚定,面对敌军围困毫不畏惧。
- “森严壁垒”:指防御工事很严密。
赏析:主题上,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抗击敌军的战斗场景。
情感方面,展现出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以及军民团结、同仇敌忾的气势。
从表现手法看,先描写战斗氛围,敌军围困众多,但是红军镇定自若,通过“山下”“山头”这样的地点描述构建出战斗画面。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一句对比鲜明,夸张地表现出红军的大无畏。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强调红军做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以及军民一心的强大力量。
最后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是战斗胜利的成果展现,轻松诙谐地表达出敌军连夜逃跑的狼狈。
作者介绍:毛泽东。
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他的诗词作品充满磅礴的革命情怀和洞察力。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主席亲身参与战斗指挥,这首词反映了当时斗争的真实情景。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举行的革命历史故事演讲比赛中,小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井冈山保卫战的惨烈与热血。
他最后激情澎湃地引用了毛泽东的“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来突出当时红军坚定的革命意志,就像在重重困难面前,我们只要有这种坚定,也可以克服重重难关,最终获得胜利。
演讲结束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例子二:小李在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时,看到当年防御工事的模型和图片。
他深有感触地对同伴说:“看,这就是当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样子。
毛主席这首词真的非常贴切地描述了井冈山的战士和群众齐心协力保卫根据地的场景,真的很让人钦佩。
井冈山会师纪念诗
红军荟萃井冈山
朱德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赏析】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在江西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毛泽东与朱德等同志在龙江书院会见。为了纪念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师,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革命圣地井冈山,
领袖峰上劲松连;十里索道赏杜鹃,茨 Nhomakorabea翠竹绿浪卷;
毛朱会师八角楼,
油灯著书指航线;
今日朝拜黄洋界,
红军精神代代传。
此诗是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张生礼院长,于2008年10月28日创作于井冈山,纪念井冈山,铭记井冈山红军精神。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赏析】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农军,在宁冈胜利会师。在中国革命的低潮中,朱毛会师高举起一面“坚持斗争、雄踞井冈”的鲜艳夺目的大旗,给全国民众树立了对革命的信仰,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带来了希望。朱毛会师后,在短短四个月内,连续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永新、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五次击破敌人的“进剿”和“会剿”,并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原则,大大地拓宽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胜利发展的空间,井冈山根据地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井冈山会师
朱德
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岗山》原文、题解、译文与赏析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岗山》原文、题解、译文与赏析西江月·井岗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威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题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
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
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
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
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
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
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
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注释】在望:在眼前;宵遁:乘夜逃跑。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岿(kuī)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ài):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译诗】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
黄洋界上我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赏析】整个60年代,红卫兵徒步长征去井冈山可以说是实现其理想的一大壮举,而那时我没有赶上这趟长征,我年仅10岁,规定不得外出,但我的一个比我大四五岁的堂哥却同几个同学在一个黄昏背上简单的行装和一个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而并非必须的军用水壶出发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被某种美好而激动的远方生活所抛弃了,但那时我并不理解这些,也不懂“生活在别处”的含义,我产生了某种锥心刺骨的疼痛,使痛来自何方,我年龄太小当然不知道,我看见他们在灰蒙蒙的夏末黄昏嬉笑着出发了,而我仍在原地生活踏步。
但痛苦消失得那么快,几乎是几小时之内就无影无踪了,去不了井冈山,但很快那个时代的另外的快乐又涌来了,那些快乐我不需一一列举,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习以为常的文革时代的各种儿童游戏。
有关井冈山的诗句
井冈山的诗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井冈山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井冈山的诗句1、昔在井冈,漫步穹苍。
千峰相连,龙蛇奔放。
翠竹松杉,烟霞恍漾。
五井茅坪,稻菽争长。
2、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卷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3、五指擎天秀井冈,险峰无限过黄洋。
三湾改写新军制,一法分完旧地疆。
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
如今山上风光好,绿岭青山遍地香。
——《井冈山》4、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5、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6、料峭春寒溶,强敌跟踪,夜行山谷月朦胧。
林密坑深惊敌胆,莫辨西东。
7、离队数年不自知,今来小驻在志司。
欣看装齐军容盛,忆我曾长梭镖师。
8、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9、井冈学习已五天,今日离开真留恋。
一人一事情切切,一草一木意绵绵。
握着井冈人的手,由衷敬慕泪湿面。
红色精神再弘扬,让人怀念到永远。
——《告别井冈山》10、井冈山上真诱人,我已决定当红军。
种地挑粮放岗哨,磨刀擦枪众志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已宵遁。
吃饭红薯南瓜汤,生活艰苦不要紧。
人生只要主义真,愿意为党献终生。
——《我想当红军》11、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12、过关斩将敌胆寒,破贼围千叠。
西江月·井冈山诗词鉴赏(精)
• 西江月·井冈山
•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写作背景
1928年8月,红二十八团和二十 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 进攻井冈山。到了30号,四个团的 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两 个连把守。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 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关键时刻, 红军修复了一门迫击炮但仅有三发 炮弹。
前两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 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 部,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 回到了井冈山(只有南昌起义中 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 因此马不停蹄地连夜撤走了。这 首诗写于黄洋界保卫战之后。
翻译
翻译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和军号声 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 我军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注: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 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 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 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 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渐浓 的夜色中逃去。
• 宵遁:指敌人乘夜逃跑。
赏析
• 毛泽东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 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 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 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 略战术的思想。词上阕写战斗场面, 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采用描写与叙 述的方法,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 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关于井冈山的诗词
关于井冈山的诗词关于井冈山的诗有《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等。
1、《西江月·井冈山》。
原文: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译文:战旗在山下摇荡,山头鼓声浩荡,吹角连绵,战事激烈。
赏析:严阵以待的雄壮声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
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迎风招展的战旗。
2、《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原文: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译文:长久以来都抱有宏大的志向,今天我再次登上井冈山。
从千里之外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
赏析:“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首句即破空而来,气魄非凡。
诗人在闲庭信步的从空间让阅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大气派。
“凌云志”借井冈山的巍峨写出了诗人的“凌云”抱负。
三十八年前诗人在此立下的天下抱负,今天早已经实现,如今他一路征尘归来,重访故地,心情是何等激动与自豪。
诗人在走过他自己当年曾经战斗过的每一处地方时,都留下了深情的目光和不尽的思绪。
3、《念奴娇·井冈山》。
原文: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译文:井冈山万木直入青云,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山势如飞,奇峭逼人。
我旧地重游见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楼台亭阁。
赏析:“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起首落笔写景,颇有气势,于井冈山万千景物中以大视野直选“参天万木”,一则5月底的井冈山景色宜人,高入云霄之木蓊蓊郁郁,年深岁久,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
井冈山 诗词
井冈山诗词【井冈山诗词】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市中心以南。
山势险峻,风景秀丽,融自然景观与革命历史文化于一体。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为井冈山留下了不少诗词作品。
下面是一些描绘井冈山美景和赞美革命精神的诗词,让我们一起赏读。
1. 井冈山简介井冈山耸立天地间,纵横百里是奇山;英雄辈出援苍天,红军根据地熠熠荣。
2. 井冈山的雄奇壮丽巍巍井冈山,高耸入云天。
悬崖峭壁立,险峻无比间。
云雾翻涌起,岩石尽头烟。
惟此山峰之,可仰无可侵。
3. 革命精神在井冈山红军闯井冈山,浴血奋战开新章。
斗争艰难一世界,脱贫致富苦劳苦。
革命精神驱动向,酝酿滋养壮伟功。
4. 革命前辈在井冈山革命先烈励心灵,井冈山上红太阳。
豪情挥洒血染山,共产理念实现坚。
5. 井冈山的夜色夜幕降临井冈山,星辰点缀天地间。
山风吹拂心荡漾,革命精神永流传。
6. 井冈山的春天春风拂面井冈山,桃花怒放红海涛。
粉色花瓣飞舞舞,芬芳香气扑鼻嗅。
山谷间小草翠绿,百鸟欢鸣声不休。
7. 井冈山的夏天夏日井冈山万物生,绿树成荫遮蔽身。
飞瀑流泉声响亮,翠湖悠悠映日光。
8. 井冈山的秋天秋天井冈山金飞瀑,红叶满山仿若火。
云海茫茫浮天空,千峰万壑皆尽收。
9. 井冈山的冬天霜降井冈山雪皑皑,冰雪覆盖山峦间。
层林尽染摇曳舞,洁白世界如童话。
总结:井冈山的壮丽景色与革命精神相辉映,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满腔热情,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
这些诗词记录了井冈山的美景和革命历史,同时也传达了对井冈山的热爱和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井冈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成为了一座永远流传下去的山。
井冈山诗词
1.“红旗落拓洲,革命动乾坤。白日生产绿色叶,清Leabharlann 满载香甜。”——谭恩培《赠井冈山》
2."夫子何不肯教公,使我学得少年时。不是天生我才好,青出于蓝胜于蓝."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万水千山走遍,井冈山更革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4.“花岗岩上开出了鲜花,越过崇山峻岭,到达险地高峰,胜利最后属于自由!”——康生《歌唱赣江颂》
5.“木棒水火腾成铁,团结一心能断金。”——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这些诗词记录了井冈山所发生的革命历史和激动人心的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
关于井冈山的诗句
关于井冈山的诗句
井冈山,这座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山岳,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风景秀丽而著名。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许多文人墨客在井冈山的壮丽景色和革命氛围中,创作了大量关于井冈山的诗句,抒发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敬意和热爱。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以豪情万丈的笔调,描绘了红军在井冈山一往无前的英勇形象。
它表达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还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朱自清,他在《井冈山》一诗中写道:“井冈山上种橘树,井冈山下种柿树。
山里共作梅花雪,村头都爱杜鹃花。
”朱自清通过描绘不同的植物和景色,抒发了对井冈山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
还有徐特立的《井冈山风光绝胜处》一诗:“红云翻影照山紫,白日衔山上绿波。
楚乡云水称仙山,齐鲁风光映画图。
”徐特立以婉约的笔调,赞美了井冈山的壮丽景色和神奇的自然风光。
井冈山的历史地位也成为许多诗人的创作题材。
比如毛泽东在《忆井冈山》中写道:“井冈山,我心爱的好地方,红军打下根来,打下了
我们的根来。
”这首诗表达了毛泽东对井冈山所承载的革命历史的深情厚意。
总之,在井冈山这片土地上,诗人们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句,这些诗句展现了他们对井冈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井冈山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意义的敬仰。
这些诗句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了井冈山这座伟大的山岳。
井冈山 诗词
井冈山诗词
1. 井岗山
秀峰绰约井冈山,
烽火连天雄气贯。
革命英雄遍山谷,
建功立业铸辉煌。
2. 英雄
井冈山上英雄汇,
马革裹尸血染衣。
血海深仇终成就,
红旗飘扬展宏图。
3. 红军
红旗招展井冈山,
红军英勇打胜仗。
群蚁啄食千堆骨,
仗剑扶起共和国。
4. 火烧白草坪
火烧白草坪,
红旗招展井冈山。
英雄儿女起义,从此勇气沸腾。
5. 红旗飘扬
红旗飘扬井冈山,铮铮誓言铸伟业。
拼搏冒险闯荡荒,直至胜利实现。
6. 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高峰上,英魂悼念抚烈士。
万丈红旗燃希望,鲜血染就篇篇史。
7. 毛泽东
毛泽东大公无私,弱冠之年井冈山。
领导壮士世不朽,革命浪潮起滔滔。
8. 鱼儿出水
鱼儿出水跃井冈,精神卓然展英才。
五星红旗翻滚起,共和国灿烂如斗材。
9. 信仰
红旗吊挂井冈山,信仰鼓舞人心坚。
我愿献身为革命,建设和谐祥泽间。
10. 井冈山之歌
春梅初开岭风天,千古壮章石上铭。
斗争长路混英雄,铁打山河红旗翻。
井冈山诗句
井冈山诗句
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这座山脉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也孕育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一首脍炙人口的井冈山诗句是毛泽东的《井冈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
描绘了井冈山的壮丽景色和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
还有一首诗句是徐志摩的《井冈山之歌》:“百里杏花白,万人茶树绿。
香火山寺旺,炊烟村舍稠。
路遥云与水,诗满石头头。
嘿嘿云山路,逶迤万里游。
”这首诗以细腻的词藻描绘了井冈山的自然美景和人们
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向往。
除了这两首经典的井冈山诗句,还有许多其他诗人对井冈山的赞美和描写。
比如,丁玲的《井冈山上》:“大山上面雪飘飘,小屋里面炊烟袅。
生活虽苦心也甜,白头偕老一家团。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井冈山人们艰苦而幸福的生活的赞美。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象征,不仅被诗人们赞美和歌颂,也被广大人民铭记在心。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井冈山的壮丽和美丽,更体现了革
命者的坚定信仰和无畏精神。
它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的诗
谨以八十首《井冈山的诗》
敬献给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
作者创作简历
肖韶光,1947年生,江西吉安人,中共党员。
曾先后在福州、北京军区某部文艺宣传队任创作员,1970年回地方工作,先后在吉安县任商业局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政工股副股长,革命烈士纪念馆资料组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副主席,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吉安市青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文天祥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函授毕业,江西作家协会会员。
1968年在《解放军报》开始发表军旅诗歌,近10年连续在《人民日报》‚大地‛、‚作品‛副刊发表井冈红土地系列诗作13首,其中《六渡坳》获该报纪念党诞生75周年、长征胜利60周年征文三等奖;《小镇大弓与老人》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胜利之歌》诗词征文活动二等奖,并应邀参加人民大会堂颁奖;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还在其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近百篇(首),《货郎队》入选《江西三十年新诗选》;散文《春浓翠竹岭》入选江西人民出版社《井冈礼赞》散文集;《丹桂树下的小屋》入选《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作品精粹集《无声瀑记》;报告文学《黄泥小屋》在《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发表,并获‚赣人风采‛征文二等奖。
目录
井冈山的诗 (1)
红枫.伞 (4)
龙江书院 (8)
八角楼 (10)
绿林老庚 (13)
雷打石 (16)
红军包袱布 (18)
龙源口大捷 (19)
竹钉阵 (21)
黄洋界 (22)
种子与土地 (24)
一根灯芯 (27)
朱德的扁担 (29)
常青树 (32)
军械所旧址 (34)
五指峰 (36)
读书石 (38)
井冈红旗 (40)
马镫 (41)
莲花一枝枪 (42)
黄洋界红军堑壕 (44)
朱砂冲哨口 (45)
双马石 (46)
血色纹身 (48)
拴马石 (50)
桃寮“结义” (51)
从一担水桶所想到 (52)
攻城木梯 (53)
菜金 (54)
步云山练兵场 (56)
“朱毛”棋诀 (57)
象山庵 (59)
火煨辣椒 (61)
南瓜与红米 (63)
井冈杜鹃 (66)
摇篮竹 (68)
槲树 (70)
井冈兰 (72)
大井老墙 (74)
老区标语 (76)
药碾 (79)
牺牲带 (81)
贺子珍 (82)
网 (85)
茶壶 (88)
铜火炉 (89)
收获 (91)
绑腿 (92)
谒小井红军烈士墓 (94)
山魂 (96)
井冈山的井 (98)
写在毛泽东旧居 (100)
九打吉安 (102)
夹层木桶 (104)
六渡坳 (106)
半面“奋斗”红旗 (109)
苏区灯笼 (111)
小镇大弓与老人 (113)
红军游击洞遗址 (116)
守望 (118)
井冈山的雪 (120)
草鞋.斗笠 (123)
中国命运的交响 (125)
井冈碑林 (128)
朱毛彭黄 (129)
“老邓”老区行 (132)
债券 (134)
夜市小景 (136)
井冈山大桥 (137)
中国农民的节日 (138)
重读《清贫》 (142)
茨坪 (143)
“山学” (145)
苏区歌手 (148)
识途老马 (149)
井冈守墓人 (151)
茨坪挹翠湖 (153)
为了大山的守护 (155)
山伢仔 (158)
圣火传 (159)
君将井冈作诗魂
——肖韶光《井冈山的诗》序
生长于井冈山下的诗人肖韶光有一种井冈山情结。
他的井冈山诗,是这种情结诗化的产物,是酿造很久的浓浓情感的外溢与喷发。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诗很旧了,我和一切有识者将会很兴奋地说:这样的诗很新。
这‚新‛的前提与本质就是恒久;正如太阳是我们公认的恒星,而每天自东方升起来的太阳都是新的。
他的井冈山诗,绝不是陈年旧账的编录,更不是僵化了模式的翻版。
他一开始就是以当代新的视角新的情感元素来观照来理解屹立了很久,尤其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后震惊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那座山:‚巍巍井冈已诗化成‘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山是众所公认的;而它的诗化过程,我认为韶光同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也就是说,井冈山不仅是革命的圣地和当之无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也是一首凝定的史诗,是镌刻着无数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诗的丰碑。
在这一构建过程中,肖韶光为之付出了可贵的心血。
他的感情很纯,是经过淘滤了的,没有杂质。
写诗,当然要有激情;然而,他写井冈山诗,激情更表现为内在、沉实的那种,不是浮薄的呼喊,当然也不故作高深。
他更多的是将激情化作厚重的意象,读起来觉得沉甸甸的,但又提炼得很精粹。
如‚气流没有界/飞鸟没有界/云雾风雨没有界/唯以‘红色割据’为界‛(《黄洋界》)。
以动态衬托静态,扣紧一个‚界‛字,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而且别有新意。
另如:‚五指峰岿然屹立/像东方巨人高矗的铁拳/向世界庄严宣告/五指峰不贬值/中国不贬值‛(《五指峰》)。
井冈山五指峰,是人民币上的庄严图案,其本身就意味深长,而以此形象入诗,又进入
了诗化的境界,一个‚不贬值‛,可谓一语千钧,突然加重了主题的分量。
韶光诗的意象组合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他的匠心独运,就是长于将抽象化为具象,变固态为灵动,这方面的例证可谓比比皆是:‚红枫似火形如伞/伞下毛泽东用独特的方式/清点脊梁与灵魂/整编理想与信念/将镰刀与斧头/组成一个图案/连同阶级的命运/高高举过头顶/于是一支新型的军队/开始整齐地呼吸‛(《红枫〃伞》)。
作者善用动词以提挈诗句,便使全句皆活;而尾句的‚呼吸‛一词也很传神,因‚呼吸‛乃生命之运动也,喻三湾改编对于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建军路线之极端重要性。
而‚他的一生在书中度过/最终他也被历史/定型成一部旷古巨著‛(《读书石》)。
在这里,人与书,历史与人,交错注释,而归根结蒂还是升华了人的价值。
与上述相联系的,就是所谓通感的运用。
韶光同志对此显然有着深切的理解,因而驾驭得便相当娴熟。
通感,作为诗歌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其实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就不难寻到它的形迹;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诗坛上应当说还是在新时期伊始。
韶光对此悟性颇敏,并在他的井冈山诗中成为一种得心应手的利器。
然而,他也用之有当,贴切而巧妙,看来他深知此理:不可滥用,过滥则适得其反。
这里仅举一、二例,即可见其佳处:‚当农事与炊烟安然入睡/惟有枪的准星亮着眼睛‛(《莲花一枝枪》)。
‚铁钳张力犹在/铁屑凝出一种/历史的陈香‛(《军械处旧址》)。
谁都清楚,写山样的静物,写历史的陈迹,是很难写活,使其栩栩如生。
而韶光同志的‚奥秘‛之一还在于,往往能将其灵性化和人格化。
如《攻城
木梯》这首诗即通篇具有人的灵性:‚当一个民族需要制高点/你毅然决然走出农家应征/挺身担当脊梁臂膀/把革命高高抬举过头顶‛。
不言而喻,诗人为了使一座山盎然着生气,为了不致重复与过于单调,是如此颇费匠心‚打造‛自己的诗的世界。
在当前诗歌园地漫长着丛丛芜芜的莫名其妙的私人呓语,以及铺天盖地的散乱化、‚多元化‛的诗境中,韶光同志能够义无反顾地张井冈之旗,讴井冈之歌,并以自已的艺术构思,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锲而不舍地创作着,除了以上所言的可贵之外,‚不容易‛更是我深深体悟得到的。
但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又是他和我们许多人值得欣慰的。
我理解不少人可能认为他的诗是朴实的,从真诚不造作这方面说无疑是对的。
但朴实并不等于简单,更不是简单化。
必须明确地指明:他的井冈山诗与‚文革‛前(更不必说是‚文革‛中)某些‚革命政治诗‛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他的诗是真正的‚诗‛,不是概念化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化的一味称颂。
他对于井冈山,对于那里的一切美好事物,是通过对历史本质的揭示,通过对中国命运的深切理解,比较深刻地而不是浮浅地、诗化地而不是简单化地加以描述、浸染与审美定位。
正因如此,我和许多人才看重了他的井冈山诗的价值。
当然,也没有必要脱离实际地溢美。
无可否认,肖韶光的这部诗集中,有些首写得还比较平些,缺乏应有的闪光点;有的诗比较现成、比较概念的书面词语还多了些。
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
这类词语不是说完
全不能用,如在特定语境中适当用之不惟不可,还许成为神来之语;但如属罗列,缺乏诗境烘托,便可能变得板滞乏神。
不过,我们也不能苛求任何一位诗人整部诗集中篇篇闪光,句句称绝,不平衡处是势所难免的,提出此点旨在提请作者注意:尽量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不断磨砺,再上台阶。
石英
丙戌盛夏于京
写在前面
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为一个挨打的民族/酿造阳刚之气‛的红米,耐几代人回味与寻味。
《井冈山的诗》是我以井冈山最有特色的红‚米‛,用心血熬成的‚红米粥‛。
熬粥是需要耐性与悟性的……
粥,易咀嚼、好消化,清淡、味纯、养人。
雅俗共‚尝‛,老少皆宜,令
人神清气正。
当我凝思这个‚粥‛字的造形时,竟然发现,那正是我‚弓‛着身子采集红‚米‛熬成粥,又‚弓‛身捧给读者,并恭候品评。
我祈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