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地球面貌2课时

合集下载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的三种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的划分以及地球的经纬网等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和图表来获取信息。

但同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概念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图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的地理位置3.地球的划分和经纬网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地球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球的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自主探究地球的知识。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了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回答相关问题。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介绍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基本面貌,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5.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地球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

1.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 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 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2.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东半球
西半球
四、经纬网
1、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观察地球仪上的 经纬网,结合前面 所学知识,说说经 纬网中的经线和纬 线各有什么特征。
要素
形状
纬线
经线
纬线都是圆圈(除极点) 经线都是半圆
纬线长度有长有短,最长的 是赤道,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缩短,最后成一点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认识本初子午线
1884年国际经度 会议决定,以通过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旧址的经线,作 为经度的起始线, 即0°经线,或称 本初子午线。
Z x x k
格林尼治天 文台旧址
英国首都伦敦东南的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有一座子午宫,一条宽 10多厘米、长10多米 的铜质子午线镶嵌在地 面上,笔直地从宫中伸 出来,这就是闻名世界 的“本初子午线”。
方向
相互 关系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构成网状。
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① 利用标注的度数,
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 数。
② 利用经度和纬度 的变化规律,判断其 是东经还是西经,南 纬还是北纬。 A:20°S,40°W

B ●
A
B:40°N,60°E
3、经纬网的其他形状
经纬度的判读

西 经 东 经 东 经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地理学科的了解还比较陌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同时,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各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认识经纬网,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经纬网的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自主探究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及其作用。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普知识。

学生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结构、纬线和经线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能够识别和运用经纬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重要纬线和经线的概念及运用。

2.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经纬网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的形状、重要纬线和经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的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学生练习册和相关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的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地球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同时讲解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知道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2.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

2.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2.利用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仪。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引导学生对地球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同时,让学生观看地球仪,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合作操作地球仪,找出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并说明其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湘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导学案

湘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2课时)教学案---纬线和纬度【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图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纬度的划分、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重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能够进行对比分析,理解纬度的划分、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小组内互查,如有疑问提出)学习任务一纬线和纬度阅读课本19,观察图2-8、2-9以及地球仪。

1、找到什么是纬线?2、纬线是什么形状的?长度是否都相等?3、纬线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4、什么是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5、赤道以南以北的纬度分别怎么书写?南北半球如何划分?6、你知道低中高纬度的范围吗?三、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小组交流后汇总并展示成果四、教师精讲五、及时巩固1、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A. 东方B.南方C. 北方D.西方2、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都叫()A. 北回归线B.经线C. 纬线D.本初子午线3、下列纬线中,由长到短排列的是()A. 90°S ,60°S ,30°N,60°NB. 90°N,60°S,30°N ,60°NC. 90°N ,30°S,60°S ,90°SD. 30°S,60°S,80°N,90°S4、北纬30°写作()A、30°SB、30°NC、30°WD、30°E5、关于纬线、纬度叙述正确的是()①纬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②0°纬线就是赤道。

③度数相同的纬线有两条。

④纬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

⑤纬线有无数条⑥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6、写出图中个点的纬度位置、所在半球及所在纬度区:A点的纬度位置,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地理位置等基本地理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基本面貌和运动规律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地理位置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地球现象、思考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地球的地理位置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基本面貌和运动规律。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地理位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相关地图和图片3.教学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地理位置等内容。

通过地球仪、地图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基本面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的运动规律,探讨地球的地理位置对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例如,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换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运动规律和地理位置等基本地理知识。

1.1-2认识地球面貌

1.1-2认识地球面貌


本初子午线(
西经20º 和东经160º ( 纬度30º 和60º (

)。 )
小组合作(积极阅读课本并参与交流讨论, 积极发言者加一分。 )
1、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地球的形 状是球体?
从远处驶来的帆船 向远处驶去的帆船 登高望远 月球的圆缺变化
2、你会用形象生动的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吗?(参课本p3--积极参与2)
南极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
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经线(子午线) 经线纬线( ) 垂直经线,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
简单记:横纬竖经
经度纬度( 给每条经纬线规定的度数 )
个人自学(积极阅读课本,将答案填写出来。个人前三名和小组前三名各加1分)
2、记住特殊的点和线
赤道( 6371km )回归线( 4万km
5.1亿km²
检测巩固(
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不发愁,复习有资料 )
1、地球的形状是( 球体 )。人们对地球 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直觉)到(猜测 )、 ( 证明)和 ( 亲眼目睹 )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km), 最大圆周长 (4万km )。
3、第一位看到地球全貌的人是(加加林 ),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队是( )带领的。 哥伦布
40000/40=1000
40000/800= 50
510000000/9600000= 约53
兴趣探究(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积极发言者加一分。 )
1、 毛主席有句著名的诗词这样说道: “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个“地”指 哪里?
地球最大周长
2、有位同学想给地球做件衣服,但不知 道至少要准备多少布,你能告诉他吗?

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课件

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课件

内乡
内乡
巩固练习
1.地球是一个_____(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是一个_____(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3.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_。 4.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 5.经线的形状是_________。 6.纬线的形状是_________。 7.西经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8.南纬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9.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_________时 针。 10.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_________时针。
反馈
11.某点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则该点的 经度一定是________。 12.某点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低纬度,则该点 的经度一定是_______。 13.纬度33°,经度112°的地点在地球上有 _______个。 14.纬度0°,经度180°的地点在地球上有 _______个。 15.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北飞_______ (能、否)回到北京。 16.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东飞_______ (能、否)回到北京。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复习导入
一、地球的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_____ ,地球平均半径约 _________ 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 4万千米 。
三、地球仪
A a b c B f e d
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 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 是: 北极 B_________ 南极 A_________ 北极圈 b_________ 北回归线 a_________ 赤道 南回归线 c_________ d_________ 南极圈 f__________. 地轴 e_________

地球(第二课时课件)

地球(第二课时课件)
1、地 球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 的。
远古的希腊人认为大地和海洋都是平的, 而天空是圆的,太阳神每天驾着马车把 太阳从东向西拉过天空,夜里再从地下 拉回东方。 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 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
航海家的故事:
了球航行路线图
1、前面图有一个“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B 的活 动,活动中先消失的是( ),证明了 D ( ) A、桅杆 C、地球是平的 B、船身 D、地球是圆的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 体的是( D ) ①海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②太阳是圆的; ③月球是圆的; ④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本课小结:
再见!
古印度人 的地球观
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蓝白色的 球体。蓝色部分是海洋(占 地球表面积的71%)。白 色部分是漂浮于天空的白云。 黄色部分是陆地。
盖 天 说
古老的”盖 天说”认为” 天圆地方”. 一些人想象 中地是平的, 像一个大托 盘,被巨大的 半球形天穹 罩着.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请描述:通过 观察人造卫星拍 摄的地球照片, 说说从太空看到 的地球面貌是怎 样的?
经过现代 科技测量知道, 地球是一个两 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球体。
地球有多大?
平均半径约 6400千米 直径约12800 千米
赤道 周长 大约 4万 千米
地 球 内 部 有 什 么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 设计一个简单的地理实验,模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实验原理。
-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地球运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详细补充和说明:
- 绘制示意图时,注意标注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计算时差时,需考虑经度和时区的影响,使用公式计算两地之间的时差。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学生在知识方面,掌握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在技能方面,学会了使用地球仪、经纬度等工具;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5. 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 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昼夜交替。
-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产生四季变化。
- 地球运动与气候带: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候分布。
6. 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
- 如何利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天气预报、旅行规划等。
- 短文中需分析地球运动对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农业生产策略。
- 地理实验可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变化。
- 分析日常影响时,可从出行、作息、能源利用等方面入手,提出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的建议。
3. 举例题型:
- 地球自转示意图: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出地球自转轴、北极、南极、赤道等要素。
(2) 利用地球仪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经纬度的划分和使用。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电视、书籍等媒体,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仪、经纬网等专业术语则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

2.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经纬网等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

2.地球仪、经纬网的概念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经纬网等模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实际操作中掌握经纬网的运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经纬网等模型。

2.相关案例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介绍地球仪、经纬网等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地球仪,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实际体验经纬网的运用。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操作地球仪的过程,提问巩固地球仪、经纬网的概念。

5.拓展(5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等。

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2

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2
找出相应的纬线及有关分界线。
思考书本活动,总结答案。
教学除了教会学生知识点之外,更应该教会学生会读书,巧读书。




三、地球仪
(一)地球仪
1.含义
2.作用
3.地轴
4.两极
(二)纬线圈
1.含义及特点
2.纬度
3.特殊纬线
4.高、中、低纬度地区




【提示】不同点1:有地轴;不同点2:有经纬网和经纬度。
【知识点归纳】3.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地球。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最北端,南极最南端。
(二)纬线与纬度
1.纬线圈: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最大纬线圈,平分南、北半球。从赤道到两极逐渐缩短,两极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三、地球仪
【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的作用: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分布,直观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图片展示】地球仪
【实物展示】地球仪
【提问】观察:地球仪与地球有何不同?
2.纬度:区别纬线,标注度数。赤道0°,北极90°N,南极90°S。
3.高、中、低纬度地区: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30°为一个层次。
【书本第19页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极、南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温馨提示】赤道与北极相差90°,赤道与南极相差90°。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__我们的家园第1节认识地球面貌第2课时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晋教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__我们的家园第1节认识地球面貌第2课时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晋教

相关关系
两极点
纬线都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2.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 从赤道(0°纬线)向南、
方法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向北各划分90°
半球 划分
3.经纬网 定位: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1.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纬度的分布
经度的分布
2.确定某点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时,要标注其经度和纬度,此 时特别注意经度要标注东西经(0°和180°除外),纬度 要标注南北纬(0°除外)。
【答案】A
3.关于图1-1-11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 的是( D )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D.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点拨】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长度相等;所有 纬线平行,长度不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B、C、D四点中,位 于中纬度的是__A__、__B__点,位于低纬度的是 __C_、__D___点。
练拔高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下午9时21分9秒21:21:0922.4.29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9时21分22.4.2921:21April 29, 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9时21分9秒21:21:0929 April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一节 认识地球面貌 第2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认识地球面貌(第二课时)教案 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认识地球面貌(第二课时)教案 晋教版

认识地球面貌第二课时【目标】1、学习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掌握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掌握纬线、经线的知识。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课前准备】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地球最长的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二、新授(板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引导、指导、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考、回答。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2.特殊经线及经度
教学难点 1.经度的变化规律及标注
2.东西半球的判断。
教学方法
主题情境教学法,自制学具研学法
环节一:情感入境,锚定主题
能力要求:明确本课的主题,对协助撤侨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也门撤侨事件
1、播放《战狼II》和《新闻1+1:也门撤侨》剪辑片段。
导入语:最近《战狼II》这部电影特别火爆,特别是吴京饰演的冷锋被铁板压住动弹不得,眼看着同胞被杀戮却无能为力。后来舰长根据冷锋的手机信号获取坐标开炮发起攻击,燃爆了中国人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大国豪情。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但同时也会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军舰能通过冷锋的手机定位发射巡洋导弹实施打击,如何确定地理坐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这部电影发生的真实场景—也门荷台达港,协助舰长完成撤侨任务吧!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课内容抽象枯燥,很难理解经线、纬线的特征。但同时对新学段新学科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设计有趣的自制学具活动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教学策略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创设适宜学生主动探究的主题式情境。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题追踪今年华语票房56.8亿的军事动作片《战狼II》,以这部电影的现实取材——发生在2015年3月底4月初的也门撤侨行动为素材主题,编排撤侨行动中舰长的紧急命令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表
学校
学科初中地理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面貌—经度和半1.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借助“也门撤侨”真实事件,结合视频、音乐、动画和谷歌地球软件等媒介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高度学习动机的情境来有效完成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地球仪,复习比较经线和纬线。

2、比较归纳经度和纬度的概念、特点,掌握经纬度和半球划分的方法。

3、能够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
经度和纬度的区别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点评
【自学知新】:
(一)温故知新------说说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二)阅读5、6页,说说为什么要划分经纬度?
1、纬度从____开始度量,赤道的纬度是____,所以赤道也叫____。

南北极点的纬度是____,所以纬度的度数范围是__°——__°,赤道以北称为___,用字母___表示,赤道以南称为___,用字母___表示。

所以它们的分界线是___。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___。

2、有五条纬线被称为地球上的“五线谱”,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人们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称为____,也叫____,它是计算经度的起点线。

0°经线以西称____,用字母“____”表示;0°经线以东称“____”,用字母“____”表示。

东经180°与西经___是同一条经线。

4、读1.8图,找到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这几条特殊的纬线,并标出它们的度数。

5、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

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和___组成的经线圈,并说出原因。

6、简述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探究提升】
1、两人一组,以30°为间隔,自绘一副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示意图。

看看谁画的准确美观。

2、小组讨论经纬网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达标检测】
1、观察右图,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东经西经、南纬北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B .C.。

⑵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

【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