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教法的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教法的选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讲明了老师的职责所在。不过,作为教师,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或许都遇到过“讲不懂”或“不好讲”的情况。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许多知识相互关联,又附带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导致许多学生听入“云里雾里”,我们也叹呼“对牛弹琴”。遇到这种时候,我觉得,我们倒要先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去呈现我们要讲的内容效果会更好呢?我想,好的数学教学法应该遵循:
第一:注重知识的衔接,讲究循序渐进,化繁为简,让学生好懂、易懂。
我国伟大思想家老子两千年前就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给我们阐述了大成功必需小努力。试想,一个仅仅高10米的峭壁,如果我们要想一步跨上也是不可能的。但海拔上千米的高山,我们如果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也能攀上顶峰。我想,在教学中也是这样,我们要尽力给学生寻找到好的“台阶”,只要学生沿此而上,又何惧知识的万丈高楼呢?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与方程:ax2+bx+c=0的解的关系:△>0时,有两个交点;△=0时,有一个交点;△<0时,无交点。由于教材介绍得极为简单,学生对它们的联系感到十分棘手,如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将会难以掌握。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①先讲x轴上的点的特征(即:所有点纵坐标都为零)所以x轴我们可以表示为:y=0.②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说明了交点既
在抛物线上,也在x轴上,所以交点(x,y)应该
满足:
随之可以变ax2+bx+c=0。这样将抛物线解析式:y=ax2+bx+c 与一元二次方程就联系起来了,这种先介绍x轴上的点的特征就好比给学生搭起了一个向上的阶梯,之后的内容才能顺势而上,变得容易了。
第二:重视知识联系实际,力争将学生要学的知识融入身边的人与物。让学生感觉理性的知识也如此的“可亲”,“可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应用之广,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实际问题与我们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的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共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在讲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引入了生活中人爬坡时,人上升的竖直高度与我们沿斜坡走的距离的
关系,引入本地
水库要测高度将
如何解决的问
题,引入校园后
面的山的高度如
何通过解直角三
角形去测算。特别是在讲书上P91(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题后,马上用投影展示了我校教学楼的照片:
我清楚记得,当学生看到如此熟悉的场景时,所有同学一下都振作起来,学生们之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上题他们给出了多种解法。虽有些做法显得繁杂,但无不关乎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利用,所以本例题在这节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将空间变换用身边的材料或者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可观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
如在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当中,如何去找对应边、对应角。学生在初学时,特别不容易理解“翻折→重合”、“旋转→重合”
或“翻折→旋转→重
合”,这些如果口头来
说,学生全凭想象,
有很多学生会想不明
白。以图中题目为例:
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
分析,然后由已知再去寻找到需要的条件,不过,对于后面的边的对应关系学生要凭想象理解比较困难:那么该如何让学生清楚明白△DEC的边EC对应△ADC的边DC,而△DEC的边DC又对应△ADC 的边AC边呢?我觉得,可以用身边的纸张,比如作业本纸、报纸、或草稿纸很快覆盖△DEC,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DEC去翻转重合△ADC的做法将会起到很好的演示作用,让学生真正明白那些对应
边是如何来的。这种方法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边角的对应关系,从教学的后期作业反应来看,学生掌握的很好。
第四:不墨守成规,换种方式阐述我们的知识,抑或能高屋建瓴,起到更好的效果。
如在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由于锐角正弦函数涵义就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的比,而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就意味着对比与斜边的倍数关系。所以,选定直角三角形某个角∠A,它的对边就是斜边的sinA倍,邻边就是斜边的cosA倍,对比为邻边的tanA倍,邻边是对边的cotA倍。利用这样的关系,我想,比一定要用比值去理解更加直截了当,对于实际问题的解答更加方便。如图中题目:换言之,如果仍选用比值关系去理解,本题将显得关系复杂,学生在实际解
答时就不一
定能够最终
换算出对应
的关系了。
总之,选
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授课效果,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只有老师多动脑,选用符合学生思维,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以及让人一目了然的教学法,才是好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