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与腐败集一身的张居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劳与腐败集一身的张居正
说起湖北人,人们一般会想起一句俗语:“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九头鸟这个称呼常用来形容湖北人精明强悍的性格。而九头鸟最初与湖北人搭上关系,据说是从明朝著名的湖北籍宰相张居正得来的。一个说法是:当时有九大御史联合参奏张居正弄权,结果张居正没被参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下狱。还有个说法:张居正曾向皇帝保荐了九个御史,都是张居正的湖北老乡,他们大公无私、革新政风,受到整治的那些贪官心怀不满,就创作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咒骂九御史。这两种说法,有褒有贬,而这恰好也印证了张居正给世人留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改革家和腐败带头人。
张居正是典型的读书出身,靠选拔考试和锦绣文章,一步一步熬进了仕途,不仅成为了万历皇帝的老师,而且在首辅的位置上一坐就是10年,由他所创的理财制度和很多经济上的改革政策,足以让后人在提到他的时候,把他视为一个改革者,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但就是这个宰相之杰,同时也是世人眼中大搞特权、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
善于行贿
明朝的官场到处都弥漫着腐败的气息,朝廷上下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为了自己的升官路四处送礼行贿的到处可见。张居正也不例外,他深谙官场之道,为了能在尔虞我诈的朝堂站住脚,必须寻求稳固的政治靠山,而被他相中的就是当时的司礼太监冯保。
冯保有太后撑腰,权势倾国,连万历皇帝都对他以“大伴”相称。《明史》中对张居正和冯保的关系说得极其明确:“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换句话说,没有冯保,就没有张居正,冯保就是张居正仕途升迁的贵人。冯保为人贪财好货且大胆包天,张居正利用冯保这个弱点,先后送给冯保金3万两,银20万两,还有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真是不惜血本。
当然,行贿的礼品不止金银这么简单,有时候搞准了收礼人的个人喜好,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冯保这个人爱好文艺,明史记载他“善琴能书”,多才多艺,很有才情。为了取悦冯保,张居正先后送给冯保名琴七张,每张都是宝物,随便拿出一张,都价值连城。冯保识货,自然心领神会。
除了直接的物质刺激,张居正还懂得适当地进行一些溜须拍马的精神鼓励。而所有这些努力终于换来冯保对他的鼎力相助,帮助他击败政敌,步步高升,坐上首辅宝座,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乐于受贿
张居正官居首辅,是腐化势力的主要进改对象,很难做到出污泥而不
染。
在张居正任首辅前期,他廉洁自律还是比较好的,到了后期,随着权势炙手可热,贪欲也跟着膨胀起来。据说严嵩倒台后,其收藏中有十分之二的精品,都归张居正占有。在江陵,当地官员历时三年,耗资20万两银子,为张居正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太师府第,而在这座豪宅里,张居正自己拿出的钱,还不到总开支的十分之一。他的门生刘台在万历四年上疏弹劾,说他“起大第于江陵,费到十万,遣锦衣官校监治,乡郡之膏尽矣”。
曾经有历史学家计算过:做官前,张居正家中不过有田数十亩,当了内阁首辅后,按一品官月俸87石米计算,他一辈子官俸加在一起,至多不过折银两万余两。可是,从张居正家中抄出的财产,折合成金银约19.58万两,另有良田8万顷。放在现在,就得给张居正来上一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除了来源不明的金银财产,张居正在受贿上还有一些特殊的癖好,好色!在王世贞写的《张公居正传》中,曾记述戚继光“时时购千金姬”送给张居正,甚至说张居正“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
有人说,戚继光给张居正送美女春药的事,属于野史无法证实,但戚继光给张居正送礼,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张居正在书牍日记中有明文记载。有一次,戚继光派弟弟到北京给张居正送礼,张居正只是象征性地收下了一点,其余又让戚继光的弟弟带了回去,可以隐约看出礼物的贵重。
以权谋私
张居正当政之初,曾制定过一个官员外出住招待所的规定,即《给驿条例》。规定官员非公外出、奔丧,不得住官立的驿站。因公外出不得超用车马,不得借出差旅游会友,不得利用职权沿途索礼受礼,不得向乡里进行摊派。这些规定,今日仍值得借鉴。开始张居正确实是带头执行。他父亲过生日,派仆人骑驴回家送礼,特吩咐不得住驿站。但后来他回乡葬父,坐的是三十二抬的特制大轿,沿途地方官员郊迎郊送,还要呈上奠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比国家正规军装备还要精良的特殊卫队,弄得上下议论纷纷。
和行贿受贿相比,破坏一种公平的制度就是更大的腐败。张居正不光破坏自己制定的制度,连朝廷的科举选官,他都要利用权势为自己的儿子谋福利。
张居正的六个儿子,其中前三个儿子敬修、嗣修、懋修在他当政时中进士,而且嗣修为榜眼,懋修为状元。有一个马屁精送给张府一副对联写道:“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说的就是张家的盛况,张居正欣然将其挂在家中。
尽管张居正的几个儿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且都天资不错,但在父亲当权时,如此高密度地中进士,名次又是如此靠前,天下士子当然会忿忿不平。据说,张居正二儿子张嗣修殿试的时候,张居正选择回避,不参加阅卷。但是,既然张居正的官已经做到首辅的份上,谋私也就不需要自己费脑子,自有人替他操办。负责阅卷的张浦州是张居正提拔起来的,由他定下的名次,张嗣修排在了二甲第一,也就是总第四。按程序,还要呈送皇帝钦定。张居正早已买通了皇帝左右的太监,他让人传信给太监,把送上去的前二名的卷子挪到第三第四,原来的第三第四摆在上面。皇帝照太监捧来的卷子顺序一念,便成了定局。张嗣修由二甲跳到了一甲,成了榜眼。三年后,张居正的三儿子张懋修是状元,大儿子张敬修二甲十三名。
张居正死后被皇帝清算,利用权势为儿子在科举场上谋私利成为重要攻击点,南京刑科给事中阮子孝弹劾张居正三个儿子“滥登科第”,皇帝看完奏疏,下旨将张的几个儿子的官职、科名革除。
由于死后遭遇的剧变,张居正在他的故乡荆州留下的痕迹几乎被抹尽,但站在位于荆州市太岳路侧修葺一新的张居正墓园内,你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改革家当年的辉煌。在人们的眼光中,贪官和贤相从来就应该是对立的关系,但是熟读历史后就会发现,像张居正这样的中兴名臣同时也是贪婪出名、弄权腐化的代表。
对有些历史人物,我们很难作简单的道德评判。民间史家当年明月说过:“历史人物也是人,而事实上我们没把他们当过人。比如张居正是好人,严嵩是坏人,好人从来没有干过坏事、坏人从来没有干过好事,就是这样一个错误。……其实,张居正也贪污受贿,严嵩也曾经干过很多好事。”所谓的高度“纯金”,也不过是若干个“9”而已,没有百分之百。同样道理,在历史上想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也是不可能的。为官“至清”者,凤毛麟角,为官极恶、极坏者也当属历朝各代的少数,绝大多数则是“清中有浊,浊中有清”,这才符合历史人物的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