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开会啦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分类”和“比较”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

通过学生的日常经验,让他们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意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他们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类和比较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

2.准备数学游戏,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开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场景中的物品,引出分类和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并讲解它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类和比较的实践活动,如分组、排序等。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并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4开会啦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4开会啦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4开会啦1. 教学目标•了解开会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开会的基本规则。

•学会参与开会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学重点•开会的概念和意义。

•开会的基本规则。

3. 教学难点•如何参与开会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教学准备•PPT或黑板。

•教学课件。

•学生课本。

•笔和纸。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利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PPT或黑板,给学生展示一张开会的图片,并引入新课的内容。

教师示范: >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开会吗?在什么场合下会有开会的情况出现呢?学生反馈: > 学生:开会是指集体讨论问题或决策事项的活动,一般在工作、学习或组织管理等方面会有开会的情况。

5.2 查漏补缺•在引入新课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查漏补缺的活动,了解学生对开会概念的了解程度。

教师示范: > 老师:那么,开会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 学生:开会可以帮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制定计划等。

5.3 学习开会的基本规则•通过PPT或黑板,教师向学生展示开会的基本规则,并进行解释。

教师示范: > 老师: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些开会的基本规则,请仔细观看。

1. 遵守会议纪律;2. 保持听取和发表意见的礼貌;3. 尊重每个人的意见;4. 不打断别人发言;5. 遵循会议议程。

5.4 实践参与开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其他组员充当普通成员的角色。

•模拟开会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开会讨论。

每个小组应该选择一个讨论的话题,并确保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示范: > 老师:现在,我将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讨论话题,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

5.5 分享开会心得•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在开会中的体验和收获。

•学生通过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示范: > 老师:现在,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大家分享你们在开会中的体验和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会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2.学习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3.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2.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2.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1.演讲;2.讨论。

教学过程Step 1 讲解会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1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会议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为什么会议对学生们很重要。

Step 2 演讲有关会议的专家讲解(15分钟)请一位已经有较多会议经验的人来给学生们讲解如何在会议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听取别人的发言。

Step 3 合作讨论训练(45分钟)1.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到4名学生组成;2.老师给学生分配会议议题,让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讨论议题;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员听取发言,进行反应;4.每位学生都要有发言机会,代表也要简短概括小组的共同发言;5.讨论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汇总和简评。

Step 4 讲解课程的总结和评估(10分钟)老师对全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估学生们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发言,可以对学生的表达和沟通技能进行了解和评估。

老师需要及时给学生反馈,指出其需改进的地方,帮助其不断提升沟通能力。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会议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了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的技巧,同时也培养出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开会”这一场景,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开会”的场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观察、操作和理解数学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和体验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图片:与“开会”相关的图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开会”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开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场景中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模拟“开会”的场景,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开会”场景中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开会”场景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理解?”让学生举例说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十七课,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会议的场景,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低、宽窄等进行比较,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比较。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长短、高低、宽窄等,他们可能还不是很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低、宽窄等进行判断,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低、宽窄等进行判断,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高度、宽度等抽象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较的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如桌子、椅子、书本等,用于展示和比较。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一些日常物品,如铅笔、尺子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会议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会议桌、椅子、书本等物品,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会议桌、椅子、书本等物品的长短、高低、宽窄等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字0-10的认识和运用。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会用数字表示数量,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还比较基础,但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通过课堂活动进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教学活动。

2.准备故事课件,用于导入课堂。

3.准备实物道具,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开会啦》,引入数字0-10的认识。

故事中,动物们要召开一场大会,每个动物都要找到自己的座位。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动物们找到座位的过程,初步认识数字0-10。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

通过观察、触摸数字卡片,学生了解数字的形状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并能用数字表示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学校生活中的“开会”场景,引入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于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实物道具、PPT等。

2.教学环境:教室座位排列成“开会”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认识数字”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开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场景中的数字。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些数字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教学卡片进行数字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知识解决。

如:“我有3个苹果,你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答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在哪里用到这些符号?”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开会啦 》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开会啦 》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1)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涉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节课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使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数能力,对加法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

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能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难点:学生能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数学问题。

2.教学卡片:准备20以内的数字卡片,用于学生练习。

3.练习题: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讲述了一群小动物要开会,但是座位不够,需要通过加法来解决座位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

问题可以是:“一共有几只小动物,需要几个座位?”引导学生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计算。

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题:开会啦(表格式教案)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题:开会啦(表格式教案)
肯定和评价
11-7=4(把)
表示“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关系,可以用减法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朋友要开会,每人需要一把椅子,会场上只有7把椅子。
还缺几把椅子?
11-7
11-7=4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1-7=?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来
一加与减(一)
课题:开会啦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开会啦 》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开会啦 》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1)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节,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位置”的概念,学会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位置”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但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图片和实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位置”的概念,学会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学会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体验“位置”的概念,通过游戏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PPT、图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只小鸟和一棵树,小鸟在树的上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小鸟在哪里?它在树的上方还是下方?”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或纠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另外几幅图片,每幅图片中都有两个物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小猫在沙发的前面”,“书本在桌子的左边”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物,如玩具、书本等,要求学生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教师对每组进行评价和指导。

开会啦(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开会啦(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开会啦(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课程目标1.能够听懂并掌握有关会议的基本用语和表达方式。

2.能够学会团队合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理解和表达数字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聚焦数学中的数字概念。

2.了解会议的基本用语和表达方式。

3.探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数字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规划会议,使会议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会议相关的知识点。

2.小组讨论:鼓励同学们思考并互相协作讲解数字概念。

3.组织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促进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告诉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数字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开会。

结合实际场景,让同学们知道开会的重要性和应该如何合理规划会议。

第二步:授课根据课程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讲解会议用语和数字基础知识,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获得的知识。

第三步:小组讨论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开始讨论主题,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讲解彼此掌握的概念,并记录交流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同学们在组内之间合作解决问题,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组织活动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可以组织活动进一步巩固同学们在团队合作、数字概念和会议相关知识方面获取的知识。

可以邀请同学们自行准备一个小组会议,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六、作业布置1.让同学们在学习完成后,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一下今天所学到的数字概念和会议相关词汇。

2.回答一些关于数字和会议的问题并交给老师。

七、课堂实录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为授课、小组讨论和组织活动,能够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环节涵盖了数字和会议相关知识点,并提供了一些应用场景中的实践方法。

同学们在自我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中得到了思维的锻炼和口语表达的提高。

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并发挥创造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3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比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卡片、实物道具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只小猴子,比比谁高谁低。

”让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较情境,如:比较高矮、长短、重量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谁大谁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比较练习,比一比谁的速度快,谁的方法好。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小组成员的身高、年龄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比较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2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2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比一比”和“数一数”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教学场地准备:布置好教室,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教学资料准备:准备好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比一比”和“数一数”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开会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开会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开会了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能够用口算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并能够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开会”的概念,并以此为带动,主动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讲述中。

教学重点1.通过开会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按照问题的类型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口算的同时更加准确地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作计算过程中的加减法,并准确把握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1.围绕“开会讨论”的概念出发,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讲述中。

2.确定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根据类型有条不紊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1.课件:数学课件1.4。

2.教学素材:小组讨论活动PPT。

教学过程导入情境(5分钟)1.老师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老师引入“开会讨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其含义。

3.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周边环境问题,演示开会讨论的流程。

新知讲解(10分钟)1.老师利用课件,将今天的口算方法和题目类型进行简单的分类介绍。

2.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问题解题方法的简要讲解。

练习实践(30分钟)1.老师在PPT上列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交流想法,进行思维碰撞。

3.学生给出解答和理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答案进行讲解。

总结归纳(10分钟)1.老师让学生主动总结今天所学知识点。

2.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并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3.老师让学生讨论难点,既复习又巩固知识点。

总结反思(5分钟)1.老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讲述对今天课程的感悟。

2.老师进行课程的总结,并给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教学效果评价1.班级内同学之间完成共同拟定计划形成的小组讨论活动。

2.整个课程核心部分集中在口算方法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口算。

课后作业1.学生做完口算课业练习册上的口算题。

2.学生需要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开会了 | 北师大版,通过开会讨论和口算题,引导学生提高严谨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一年级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1单元开会啦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1单元开会啦 教案

开会啦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内容。

【教学目标】1.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13-6= 15-8= 17-9= 14-8= 11-6=11-9= 14-6= 16-7= 12-7= 18-9=二、用数学1.投影出示第8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有11个小朋友,他们准备开会了。

会议室只有7把椅子。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1:如果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问题2:还缺几把椅子?3.指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

我们用圆纸片表示人,用三角形纸片表示椅子。

指导学生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然后知名说,最后集体评价)4.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1-7=4.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坐一把椅子,不够,还缺4把椅子。

【巩固练习】1、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课件6)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汇报。

生:15-7=8(把)2、课本练一练第二题。

(课件7)让学生思考怎样做第一问,最后集体的订正。

12-7=5(个)小组第二问,最后集体的订正。

(课件8)每个小动物1个盘子,还缺多少个盘子?12-9=3(个)3、课本练一练第四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课本练一练第二题。

(课件9)作业布置课本练一练第三题。

板书设计开会啦11名同学要开会,只有7把椅子。

还缺几把椅子?11-7=4(把)答:还缺4把椅子。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开会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开会了》北师大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钟的基本概念、读取时间的方法和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开会了》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时钟的概念和时间观念有着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开会了》: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1.数据观念:通过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时间,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量化感知,增强数据观念;2.逻辑思维:通过时间间隔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3.生活应用:将时钟读取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4.时间观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增强时间观念,培养守时、惜时的品质。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相当积极,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课堂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学中,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钟表的构造、整点和半点的读取方法;
(2)时间间隔的理解:过了几分钟、还有几分钟的概念;
(3)时间观念的培养:守时、惜时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读取方法,使学生掌握读取整点和半点的能力;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开会啦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开会啦

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第4課時開會啦【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內容。

【教學目標】1.根據情境圖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簡單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一、複習出示口算卡片:13-6= 15-8= 17-9= 14-8= 11-6=11-9= 14-6= 16-7= 12-7= 18-9=二、用數學1.投影出示第8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問: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學生彙報:有11個小朋友,他們準備開會了。

會議室只有7把椅子。

2.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問題1:如果每人坐1把椅子,夠嗎?問題2:還缺幾把椅子?3.指導學生解決提出的問題。

我們用圓紙片表示人,用三角形紙片表示椅子。

指導學生擺一擺,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相說,然後知名說,最後集體評價)4.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1-7=4.集體訂正,引導學生明確:每人坐一把椅子,不夠,還缺4把椅子。

【鞏固練習】1.課本第9頁第1題。

引導學生先看圖。

問:圖上講的是一件什麼事?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有15個小朋友去植樹,共有7把鏟子,每人1把鏟子,還差幾把?指名學生回答,獨立解答。

2.課本第9頁第2題。

引導學生先看圖。

問:你找出了哪些數學資訊?有12個小動物,有7個蘋果,每個小動物1個蘋果,還缺多少個蘋果?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計算比賽。

課本第9頁第3題。

4.方框裡能填幾?課本第9頁第4題。

學生獨立填空,指名說一說。

5.填一填。

課本第9頁第5題。

【課堂小結】你學會了什麼?要注意什麼?。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2)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数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具等。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今天的课题《开会了》。

故事中,小动物们要参加一个聚会,但是座位不够,需要通过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加减法来分配座位。

2.呈现(10分钟)呈现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加减法的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巩固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开会啦(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开会啦(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开会啦(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比较、小比较和相等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 3.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 学生掌握大比较、小比较和相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3.1、引入环节3.1.1、制造教学气氛在开始上课之前,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拿出来,听老师在前置学习环节的时候要求课前预习相关课程内容。

3.1.2、课前回顾在回顾上节课教学要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和回顾已经学过的比较大小相关的知识点,并与今天的学习内容做过渡。

3.2、学习环节3.2.1、概念理解在学生掌握大比较、小比较和相等的概念之前,老师首先为学生介绍这个比较大小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如花、汽车、水果等,由此引导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3.2.2、训练环节在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之后,老师介绍如何进行比较的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例进行练习。

3.3、巩固环节3.3.1、游戏互动通过小组活动或者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3.4、课堂小结老师在课程结束前对学生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在巩固练习时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老师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和分析。

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3. 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 4. 教学的效果评估和下一步规划五、教学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对学生是否有帮助 2. 教材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有效 4. 是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针对性教学,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受益 5. 如何进一步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4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动物的分类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不同的动物;2. 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3.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类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但是,他们的分类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教材和教师的引导来增加他们的动物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增加他们的动物知识。

2.让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的乐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动物,体验分类的过程。

2.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分类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

2.准备分类卡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教室环境,设置动物开会的情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动物开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他们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分类卡片。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动物特征,将卡片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类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分类动物?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会啦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

引入新课----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

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第1、2题。

(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2.课本第9页第3、4、5题。

(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新-课-标-第-一-网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1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